绘本延伸活动教案(优秀13篇)

时间:2023-12-12 02:02:53 作者:雁落霞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精选范文,其中涉及了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大家参考。

绘本活动教案

开展了《七彩下雨天》的教学后,我问孩子们:如果你是龙王,你要下什么样的雨呢?孩子们立马开始了五花八门的想象!艺术是幼儿表达自我的另一种方式。《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乐趣”。于是我挖掘绘本中的语言规律,为幼儿创设想象的空间,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设计了美术活动《七彩下雨天》。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使用绘画材料去创造“雨”,去感受“雨”,从而绘制新的绘本故事。

1、能根据经验大胆想象,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下雨天的情景。

2、能较合理的安排画面,体验自制图书的乐趣。

1、音乐《我喜欢下雨天》、钢琴曲《雨的印记》,

2、报纸、画纸、油性笔、油画棒2盒、绳子2根、编了号的夹子、记录纸、盘子8个

一、阅读图书,关注细节部分,萌发创编故事的愿望。

(1)教师出示图书,引导幼儿回忆书名后提出看书的要求:仔细观察书中以前没有注意看的地方,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2)幼儿自主阅读。

(3)幼儿集中交流,介绍自己发现的细节。

(5)分组讨论,尝试创编自己的“七彩下雨天”故事。

二、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钢琴曲《雨的印记》。

1、现在请小朋友们尝试把你喜欢的下雨天画下来,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来作画,四人为一组。

2、在作画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安排,突出主题,给所画的东西用点、线、面进行装饰,保持画面的干净。

三、作品展示。

1、请小朋友们把画夹在绳子上。

2、请你们来说说你喜欢几号作品?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师幼合作设计图书封面,将作品装订成册,投放到图书角,供幼儿反复欣赏。

绘本活动教案

《彩虹的尽头》讲述了獾和狐狸前往彩虹的尽头寻找宝贝的故事,以獾和狐狸寻找“宝贝”为线索展开,通过依次遇见松鼠、鸭妈妈、兔爷爷,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宝贝,且宝贝也是多样的,逐步了解宝贝的含义。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又有一定的悬念,很吸引幼儿,满足幼儿“寻宝”的心理。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优秀绘本,我们应思考的,不仅是要挖掘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价值,更要重视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耐心地欣赏每一个细节,理解认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一过程。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纲要》中提出:应利用图书、绘画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的能力。中班幼儿对“宝贝”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再追问下去,他们就答不上来了,这样的认知状态正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为此,结合《纲要》精神,我选择了故事《彩虹的尽头》作为本次活动的题材。同时,中班孩子正处在“关注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敏感期,因此,通过此活动,可以自然地引领孩子发现: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与生活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对“宝贝”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说不定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也是别人心目中的宝贝呢!

1、了解故事内容,尝试理解绘本中“宝贝”的含义。

2、愿意和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3、迁移经验,体会故事中洋溢的温情和美好。

重点:尝试理解绘本中“宝贝”的含义。

难点:尝试理解“宝贝”的真正含义(从物质到情感的升华)。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对动物獾的初步认识和了解、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物质准备:绘本《彩虹的尽头》ppt;图片(獾、狐狸、小松鼠、鸭妈妈、小黄鸭、兔子爷爷、橡果)。

1、教师点开大屏幕展示画面——巨大而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彩虹向后抛的状态),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彩虹像……”来回答。

师:(惊喜)小朋友看,天空中有什么?(彩虹)

那彩虹像什么呢?(彩虹像一个弯弯的月亮…)

本环节,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2、出示獾和狐狸的图片、封面《彩虹的尽头》

本环节,幼儿相互讨论,大胆想象。

(一)讲述故事,尝试理解“宝贝”的含义以及与不同对象的关系。

师:故事的名字叫《彩虹的尽头》

1、宝贝——食物(配乐以“满足”为主题)

(1) 讲述故事并提问:为什么松鼠的宝贝是松果呢?

(2) 了解“宝贝”与食物的关系。

(3) 突出食物的重要,让幼儿知道食物是松鼠维持生命的基础。

小松鼠:“食物,就是我最珍贵的宝贝。在那寒冷的冬天,食物让我远离饥饿。如果没有了它们,也许,我就等不到明年春天的到来。”

小结:对于我们来说,事物非常的重要,就像我们小朋友,每天要吃很多的米饭、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健康地长大,没有食物,我们就会很饿很饿,说不定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2、宝贝——孩子(配乐以“爱”为主题)

(1)讲述故事并提问:鸭妈妈呼唤的宝贝是什么?为什么小黄鸭是她的宝贝?

(2)了解“宝贝”与孩子的关系。

(3)突出妈妈对宝宝的关爱,感受妈妈对宝宝无微不至的关爱。

鸭妈妈:孩子是我最珍贵的宝贝。我爱他,胜过这世界上任何的东西。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他、照顾他。他的健康、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4)迁移讲述:你是妈妈的宝贝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照顾来说)

小结:宝宝们说的真棒!妈妈会给你们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给你们讲故事,每天把你们照顾的无微不至,就怕你们受凉生病,老师相信你们就是妈妈最心爱的宝贝!

3、宝贝——回忆(配乐以“怀旧”为主题)

(1)讲述故事并提问:兔爷爷装在脑袋里的宝贝会是什么?什么是“回忆”?

(2)了解“宝贝”与回忆的关系。

(3)突出回忆的美好,唤起幼儿对以往美好事件的记忆。

兔爷爷(模仿兔爷爷缓慢、深沉的声音):回忆,就是我最珍贵的宝贝。小时候,妈妈会讲世界上最动听的故事,会为我做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爸爸则拥有温暖而宽厚的胸怀。长大后,我去过很多地方,有的地方风景很优美,有的地方人们热情又善良。现在,我老了,但是只要想到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心里就感觉很温暖、很快乐。

(4)迁移讲述: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回忆。(引导幼儿从过去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这一角度来谈)

小结:原来我们说的这些事情都是以前做过的,妈妈给你们买好看的玩具、奶奶带你们出去玩、好朋友跟你一起做游戏…这些事情都是带给我们快乐的!所以呀,原来宝贝不一定是好吃的、好玩的,也可以是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

4、宝贝——友情(配乐以“友谊”为主题)

(1)讲述故事并提问:他们的宝贝究竟是什么?朋友怎么也成为“宝贝”了呢?

(2)了解“宝贝”与友情的关系。

(3)迁移:你也有好朋友吗?如果你的好朋友在这里,请你站起来给他(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小结:好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戏,你能帮助他,他也能帮助你,你们就是对方的宝贝!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宝贝不一定是好吃的、好玩的,好朋友也是一种宝贝呢!

小松鼠的宝贝是食物—橡果,鸭妈妈的宝贝是她的宝宝—小鸭子,兔爷爷的宝贝是美好的“回忆”,獾和狐狸的宝贝是最亲近的朋友。

1、小朋友们,你的宝贝是什么呢?(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宝贝”)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宝贝啊!也许宝贝本来就不是金的,不是银的,也不是宝石的,而是一些很特别的东西,但是这些特别的东西会让你变得非常非常开心。

2、师:老师也有宝贝,你们想知道吗?

老师的宝贝就是大家,就是我们最最可爱的宝贝们!

1、教学延伸:尝试绘画出自己心中的宝贝。

2、家园合作:把自己的宝贝介绍给家人或者朋友;问问他们心中最重要的宝贝是什么,将答案记录下来(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将答案表现出来)

绘本活动教案

1、观察绘本画面所提供的信息,感知故事发展的过程,并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2、感受故事中“黑黑的” 所带来的紧张气氛,以及故事戏剧性的结尾,克服胆小怕黑的心理。

重点:有顺序的观察画面,发现绘本的主要情景细节。

难点:能将看到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并大胆表述。

1、绘本ppt一套。

2、幼儿人手一套部分绘本。

3、重叠影子的操作材料和记号笔人手一份。

(一)出示绘本封面,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听过黑黑的故事吗?

(二)观看绘本第一部分,了解这本绘本看图的要点。

2、小朋友观察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请小朋友说一说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根据幼儿回答,帮助孩子理解画面内容。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三)自主观阅读绘本第二部分,运用已有经验分析绘本。

1、跑进黑黑的街道,小老鼠又会碰到谁?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拿出下面的小绘本来仔细看一看,说一说。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说一说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还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吗?谁来解释一下。

(四)观看绘本第三部分,拓展绘本中有关影子的核心经验。

1、你觉得小老鼠会继续到楼梯下面去吗?为什么?

2、它看到这团黑黑的影子,是什么?这是在什么房间里?为什么?

3、出示重叠的黑影,来帮助小老鼠看一看这是什么?

4、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5、展示操作结果,请小朋友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6、揭示绘本结局。

(五)完整阅读绘本一遍。

绘本活动教案

1.初步了解图书的内容,能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卷页、动线等)画面,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

2.能随同伴介绍关注相应画面,有倾听的规则意识,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体会獾的心情,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1.观察封面,大胆猜测图书内容。

教师出示图书,引导幼儿看书的封面,猜测图书可能讲了什么故事?

2.提出看书要求,幼儿自主阅读。

(1)仔细看图,图看不懂的地方就看看字,字看不懂了就看看图。

(2)把你的大腿当做小书桌,一页一页仔细翻,找找书里奇怪的地方、有趣的地方?

(3)发言时,两手抬着书。

3.阅读交流。

(1)谁想说说在书中找到的奇怪的地方或很有意思的地方?你请我们翻到第几页?(及时要求每个幼儿翻到相关书页)。

(2)獾和鼹鼠身边的长弧线表示什么意思?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有长弧线。原来长弧线可以表示心情、动作,叫动线。下次你画画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下动线。

(3)你们发现这本书的图画和我们看过的其他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这一页的左上角卷起边来了,这是什么意思?(原来画面包含两个故事一个大故事,一个小故事,两个故事在同时发生的。)。

(4)獾的家里有很多食物,可他还想吃美餐,结果费了很大的力气却什么都吃不到。如果你是獾,你会怎么做?(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4.结束:看书时要仔细、认真,才能学到更多本领。下次我们再来仔细阅读这本图画书吧!

绘本活动教案

1.能够仔细倾听,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心情转变的原因,学会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了解经常生气会影响人的健康。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保持自己快乐的心情。

实物锅、排解情绪的各图片

ppt。

1.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

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表情呢?

1.这个小朋友他叫霍斯,他鼓起腮帮子、龇牙咧嘴的怎么了? (生气了)

2.那他为什么这么生气,我们来听听看!

1.出示ppt,讲述故事。

故事:霍斯在表演节目时同学带来的牛踩到了他的脚,可是他没有对霍斯道歉,霍斯很生气;今天放学,妈妈不守信用,请珍珠阿姨来接他,霍斯很生气;珍珠阿姨开车横冲直撞,一路吱吱嘎嘎,差点儿压死三只贵宾狗,霍斯很生气。

2.霍斯是为什么这么生气呀?

小结:是呀,生气就像憋气一样,让人不舒服,经常生气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3.霍斯生气了都做了些事情呢?

故事:霍斯踩坏了花;妈妈跟他打招呼,霍斯叉着腰很没礼貌地发出“哼”的声音;妈妈想抱抱霍斯,他不要,生气地走开了。

4.霍斯生气了,他都做了什么事情?霍斯这样生气好吗?为什么?

小结:生气没有错,但是不能把生气了的坏情绪带给别人,生气除了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更会让你失去朋友。

5.妈妈看见霍斯生气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讲述故事)

6.霍斯妈妈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7.现在霍斯的心情怎么样了?

师:开心了!你们也有很多生气的事情,那我们也来做个生气汤的游戏,撒点盐,放点糖,

左三圈搅搅搅,右三圈搅搅搅,深呼吸,大喊一声:啊!我生气啦。最后把生气的事情大声地说出来,好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气的事情说出来,心里舒服吗?你们生气什么呢?

除了煮生气汤,我们还会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自己消气,让心情好起来?

总结:消气的办法可真多,其实生气很正常,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如果你碰到生气的事情可以用刚才发现的消气的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但是不能把坏情绪带给别人,更不能用坏情绪伤害到了自己。

现在我们到操场上玩纸飞机,把不开心的事情画在飞机上,让飞机带走坏情绪吧!

绘本活动教案

一、:

1、乐于和老师一起观察绘本ppt,仔细观察,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3.懂得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1、绘本ppt。

一、,

二、

三、理解重复句子,以表演的形式,进行角色对话的学习,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1、出示鳄鱼图片引出故事。

师:(打开ppt看图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了位特别的客人来,看,是谁?原来是一只鳄鱼。

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可是你看它是什么表情呢?他为什么会伤心呢?

师:对啊,小鳄鱼牙疼了,该怎么办呢?

2、观察封面。(看图2)。

师:今天老师就带了本关于鳄鱼的书来,看看他旁边还有谁?原来这本书讲的就是鳄鱼和牙医的故事。书的名字叫《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那鳄鱼怕什么,牙医怕什么呢?是这样子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书吧!

(图片3、4):小鳄鱼怎么了?(牙疼了。)他要去哪里?(看牙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房子前有牙医诊所的标志。)谁看过牙医?说说感受(牙医的工具)你觉得它想去看牙医么?(幼儿讨论)鳄鱼捂着牙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问:“鳄鱼为什么不想看到牙医?为什么又非看不可呐?”原来只有牙医才能把鳄鱼的牙病看好,所以他不得不去看。(语气:害怕,略显无奈)。

(图5)咚咚……(点击敲门声链接),这是什么声音?(敲门声。)是谁在敲门?(鳄鱼)你是怎么知道的?(刚才鳄鱼站在诊所门前了或者我看到门口有鳄鱼的背影了。)牙医在做什么?(在整理自己的东西。)你能看出他的心里在想什么?牙医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为什么牙医非看不可?给病人看牙齿,是他的工作呀!(语气:害怕,坚定的责任心)请个别小朋友来学一学牙医,表演一下。

(图6)于是牙医打开门一看……他怎么了呀?你是从哪里看出牙医害怕的?(它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也张开了。)(个别幼儿模拟)鳄鱼看到了牙医,怎么了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同牙医。)原来鳄鱼也吓了一跳,他们嘴里都发出了“啊”的一声,学一学。

(图8)师:鳄鱼坐到椅子上,可心里却想“我好害怕。”鳄鱼害怕什么?牙医也慢慢地走过来,它会想什么呢?牙医心想:“我好害怕。”牙医又怕什么呢?谁来学一下牙医害怕的样子呢?(语气:虚弱,发抖)。

(图9)鳄鱼张开嘴巴说:我一定要勇敢!鳄鱼是怎样鼓励自己的?(个别幼儿来,并模仿)鳄鱼说的时候是非常刚强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那牙医会用什么话来鼓励自己呢?牙医卷起袖口鼓励自己说:我一定要勇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它吧。(语气:坚定)。

(图10)鳄鱼说:“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鳄鱼最坏的打算是什么?(补牙的时候很疼。)牙医也说:“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牙医做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被鳄鱼咬到。)。

(图11、12)牙医的电钻响起来会发生什么事?(鳄鱼被牙钻弄痛了,牙医的手被鳄鱼的嘴咬痛了)原来牙医被鳄鱼的嘴咬痛了,喊“哎哟,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牙医是怎么喊的?我们一起来学学。鳄鱼为什么会咬牙医的手呢?原来鳄鱼被牙钻弄痛了,所以才咬牙医的手。鳄鱼喊“哎哟,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我们也一起学学。(语气:惊愕)。

(图13)鳄鱼被弄痛后,想:“不用太久了吧。”牙医会想什么呢?牙医想:“不用太久了吧。”(语气:无奈)。

(图14)终于好了,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了?

(图16)鳄鱼明年真的想再见到牙医么?其实他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它。”牙医明年想再见鳄鱼么?其实他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它。”

(图17)假如你是医生,为了让鳄鱼的牙齿不再疼,会对他说什么?牙医为了让鳄鱼的牙齿不再疼,说:“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鳄鱼会怎样回答呢?鳄鱼说:“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语气:负责任)。

1、下面我们完整地看一遍故事,再看的过程中,请你仔细听鳄鱼和牙医说的话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为什么说的话会一样?(心里都害怕对方,又都在想办法战胜困难)。

2.学说重复对话部分:我们边看边表演:由配班老师读旁白部分,师幼分别扮演鳄鱼和牙医,师先说一句鳄鱼的话,幼儿学说一句牙医的话,并尝试用动作、表情、神态来表现。同时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鳄鱼的牙齿怎么会蛀疼的?(不刷牙、吃糖多、睡觉前吃东西等等。)。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刷牙哦,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呢?(懂得爱牙,每天刷牙,饭后漱口。)我们今天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画书上,绘画书真好看,下次我们再一起看更多好看的图画书。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鳄鱼的牙齿疼了好多天,他决定去看牙医,可是他心里却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咚咚,门外响起了敲门声,牙医看到是鳄鱼来了,他的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牙医打开门一看,说:“啊,我一定得去吗?”鳄鱼看到牙医,也说:“啊!我一定得去吗?”

鳄鱼坐到椅子上,可心里却想:“我好害怕……”牙医也慢慢地走过来,心想:“我好害怕……”

鳄鱼张开嘴巴说:“我一定要勇敢!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牙医卷起袖口鼓励自己说:“我一定要勇敢!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这时,牙医的手被鳄鱼咬到了,喊:“哎哟!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鳄鱼也被牙医的牙钻弄痛,喊:“哎哟!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鳄鱼被弄痛后,想:“但是气愤是没有用的。不用太久!”牙医也想:“但是生机是没有用的。不用太久!”

鳄鱼的牙齿终于补好了。他有礼貌地说:“多谢您啦!明年再见!”其实他心里却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他……”牙医也有礼貌地说:“多谢您啦!明年再见!”其实他也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他……”

牙医为了让鳄鱼的牙齿不再疼,他对鳄鱼说:“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鳄鱼回答说:“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不捉弄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你们想看吗?(想)。

出示(ppt1)。那请你们看,看到了什么?(两只猴)那你们猜一猜,他们会是什么关系呢?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看,老师讲述。原来它们是兄妹俩,哥哥叫末末,妹妹叫咪咪。再看,它们在干什么呢?(小妹妹咪咪坐在树上,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蝴蝶向哥哥末末微笑。末末呢?抓着一根树枝,在挠咪咪的.脚底心!)哈哈,你们看的真仔细,没错,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淘气包哥哥末末捉弄妹妹咪咪的故事。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别再捉弄人啦)。

指导策略: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能仔细看图,并能观察出哥哥在用树枝挠妹妹咪咪的脚丫,从而引出故事《别再捉弄人啦》。

二、读文赏图以问题激发想象。

1.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末末都搞了哪些恶作剧,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呢?我们一(ppt2)。

提问:你们看,咪咪在干什么?(摘花)咪咪摘花的时候,末末在干什么?(末末悄悄地从后面拽住咪咪的尾巴)咪咪摘到花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咪咪的尾巴被哥哥抓住了,所以没摘到)这时候哥哥的心情是怎样的?(得意、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表情……)。

那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不开心……)要是你会开心吗?(不开心)要是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不喜欢)。那这个故事里的咪咪喜不喜欢末末呢?(不喜欢)到底喜不喜欢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教师讲述故事。

咪咪喜欢末末吗?(喜欢,但是又不喜欢他捉弄她)。

教师:是啊,现在的咪咪是喜欢末末的,但是他又老捉弄她。虽然末末老是捉弄咪咪,但是咪咪还是照样喜欢他。咪咪还真了不起。

指导策略:这部分是让幼儿通过看看、猜猜、说说,从而明白末末第一次是怎么捉弄咪咪的,让幼儿说出末末和咪咪当时的心情如何,再通过换位思考: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然后引到咪咪却是喜欢哥哥末末的,这样一个反差,进一步调动幼儿往下看的积极性。

2.咪咪这样喜欢哥哥末末,那末末还会去捉弄咪咪吗?我们接着往下看(ppt3~5):

(1)看这幅图,末末把咪咪怎么样了?(末末还把咪咪骗上高高的树屋,然后拿走梯子,让她下不来。)在又一次被末末捉弄后,可怜的咪咪有没有办法呢?(咪咪没办法)咪咪下不来了,咪咪在干什么?(跟小熊玩)。

那咪咪在玩小熊的时候,末末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看ppt6~8(末末用钓鱼钩钓走了咪咪的小熊,威胁说要拿去喂灰熊格瑞拉)看到咪咪哭了,末末说了什么?(骂她好哭鬼)。

咪咪问末末要小熊时,末末又叫咪咪去干什么?看(ppt9~11)结果怎么样?(又哄她去走池塘上的树枝,自己却在树枝上蹦蹦跳跳,害得咪咪掉进了池塘。)你们猜,这一次咪咪会怎么样?(很生气……)。

如果是你老被末末这样捉弄,你会怎么样?让幼儿自由的说一说。那咪咪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接着看图,教师讲述。妹妹独自生气地走进密密的丛林里,那咪咪到丛林里会听到什么?(噼啪、咔嚓)咪咪听到这些声音会怎么样?(拼命的跑)跑跑又会发生了什么事呢?看(ppt12~16)谁愿意来说说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撞到了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是谁呢?(她奶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一见到奶奶会说什么?那咪咪和奶奶见面了到底又说了什么呢?继续看图,教师讲述。教师。

指导策略: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看图、说图,让幼儿了解末末是如何捉弄咪咪的,以及咪咪很生气的跑进了森林,离开了末末。并让幼儿通过联系自己来说一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让幼儿大胆说己的想法,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那你们来猜猜看,奶奶听了之后会怎么做呢?到底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ppt17~22),教师讲述。

提问:奶奶是怎么做的?第一次咪咪对末末说灰熊格瑞拉来了,末末相信吗?(不信)那当奶奶装成灰熊格瑞拉说:“我来了,我来了,我来吃你了。”这时候末末怎么样了?(很害怕)你从哪里看出末末很害怕?(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张的大大的)灰熊格瑞拉要末末怎么样才饶了他?(别再捉弄人了)你猜猜看,末末会改了吗?继续看,末末改了吗?(改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三人开心的依偎在一起)。

教师:妹妹在奶奶的帮助下,奶奶装扮成灰熊格瑞拉,好好教训了末末一顿,让末末亲身体验了一次被他人捉弄的滋味,也“制服”了“讨厌”的末末,她举着两根枝条欢天喜地地又蹦又跳,末末呢,也改变了自己捉弄人的坏习惯,不再捉弄人了。从此以后祖孙三人开心地依偎在一起。

指导策略:这部分是让幼儿随着故事的逐步进入高潮:奶奶自己装扮成灰熊格瑞拉“制服”了“讨厌”的末末,让末末也尝了尝被人捉弄的滋味,从而让幼儿明白,你老是捉弄别人,你终有一天,也会被别人捉弄的。可喜的是,经过这一次,末末改掉了坏习惯:不再不捉弄人了。让幼儿知道,把坏习惯改了,还是好孩子。大家还是会喜欢你的。

三、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都有过捉弄别人的时候吗?你是怎么捉弄别人的?(请幼儿说一说)那你这样捉弄他人好吗?(不好)你捉弄了别人自己快乐了,可是被你捉弄的人快乐吗?(不快乐)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和别人相处,才能让彼此都快乐呢?(友好相处、好好的对待别人、不捉弄别人……)。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善待别人,千万不要去捉弄别人,如果你捉弄了别人,你将来也会被别人捉弄的。

指导策略: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捉弄过他人以及如何捉弄别人的,并让幼儿大胆说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真正明白与人友好相处并善待他人的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心中的妈妈都是最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深深感受到妈妈的爱。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紧紧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而且认为妈妈对自己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可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对自己的爱时时刻刻都感受不到,也理解不了。尤其是妈妈对自己管教严格,进行批评时,往往会误认为妈妈就是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的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巧妙的通过妈妈所变换的不同形象,激发爱妈妈的情感及对妈妈的崇拜之情。因此我设计这次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幼儿体验温暖的亲子感情。

1、仔细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讲述对画面的理解。

2、理解和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绘本《我妈妈》课件、绘本30本。

一、谈话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提问:

1、如果用一个形状来表示我们的爱,你会用什么形状?(爱心)。

2、老师这里也有一颗爱心(出示图片)。你想把它送给谁?

4、哪些方面觉得你妈妈比较棒,比较能干?(幼儿回答)。

二、结合课件,阅读理解绘本。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安东尼的妈妈有多棒。(幼儿看图述说)这是我妈妈,她真的很棒,我妈妈是个手艺很好的大厨师。

提问:小朋友,你们的妈妈都会给你们做哪些好吃的呀?我的妈妈也是一个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

提问:为什么说妈妈是杂耍演员?(根据图片引导幼儿)。

提问:咦,安东尼的妈妈这是在干什么呀?安东尼的妈妈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所以安东尼说我妈妈是个神奇的画家。

提问:他妈妈怎么拎了这么多东西,看起来像个什么呀?(老师做肢体动作)。

提问:他妈妈为什么提着这么多东西。小结:因为她把家里人需要的,用的,吃的都带回了家。安东尼觉得妈妈还是世界上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安东尼的妈妈还会变成什么呀?(幼儿回答)。

小结:

安东尼觉得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服,像猫咪一样温柔,又像犀牛一样强悍。不管妈妈是什么样子,他都爱她。怎么夸的。我妈妈真的很棒!

三、幼儿自主阅读安东尼的妈妈还有许多其它的本领,请小朋友自己去书中找一找,待会告诉我。提问:谁来告诉我,安东尼的妈妈还有哪些本领。(幼儿回答)。

四、继续看图理解画面内容出示。

提问:原来在安东尼的眼中,她妈妈是个什么呀?(超人)。

其实天底下的妈妈都和安东尼的妈妈一样善良、温柔,尽管她们有时候也会生气,但她们心里永远爱着我们,今天我们回家就勇敢的把自己对妈妈的爱表现出来。(放音乐)教学反思本次活动幼儿的配合程度还是蛮高的,整个活动的流程也比较清晰。但是活动里的互动还不够强,会说的孩子一直举手,不会说的孩子就默默无闻的坐着,如果加一个小组讨论,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在自由讨论环节有点乱,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不好,我本来以为课前提过要求就可以了,可是效果还是不好,要在阅读前再提一遍要求。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加强自主阅读这块的练习,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雪孩子教案活动延伸

本篇首次为不注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看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休息的息。

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想想说说。

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六、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

1、理解故事内容及发展情节,体验老奶奶的邻居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2、学会观察,区分不同。

3、认识“开心”、“漂亮”、“舒服”,能用它们说一句话。

老师最近学会了一首歌,小朋友们和我一块唱好吗?

问:小朋友开心吗?今天呀,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也很开心呢?小朋友可要仔细听哦!(故事欣赏)。

我们一起为它取个好听的的名字吧。(板书标题)。

拿出挂图,让幼儿比较,并提问:

1、画面上是谁呀?两幅图中的老奶奶有什么不同?

2、你们从哪儿看出老奶奶很难过呢?她是因为什么事情感到难过呢?

·门口的台阶。

·卫生间湿滑的地砖。

·家里的白墙壁。

3、老奶奶出门后,她的家里为什么会传出刷刷刷·砰砰砰·锵锵锵的声音?(邻居们帮老奶奶改造房子)。

4、结果老奶奶的房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台阶不见了。

·卫生间多了一根扶手。

·白墙壁被刷成粉红色。

5、老奶奶喜欢改造后的房子吗?她开不开心?是谁给她带来了快乐,使她开心的呢?

是呀,正是因为有了邻居们的帮助,使老奶奶开心起来,这时的邻居看到老奶奶高兴自己也很开心。所以当小朋友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该怎么办呢?(对了,要乐于助人)。

老师手中有三个爱心宝宝,他们平时最爱帮助别人了,他们今天想跟小朋友们玩一个词句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老奶奶住在漂亮舒服的房子里好开心好开心呀!)出识词卡进行认读:开心·漂亮·舒服并用每个词说一句简单的话。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最后请小朋友们拿出语言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老奶奶一个人孤独地居住在一间大房子里,最近她常因不开心的事而连声叹气。如:上台阶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洗澡里又因为湿滑的地砖而滑倒;家里的白墙壁让她觉得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唉!唉!老奶奶最近常常一声连着一声地叹气。大房子里阵阵的叹气声传到到邻居们的耳朵里,他们聚在一起商量: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让老奶奶每天住得舒舒服服、高高兴兴的呢?他们想了很久。

有一天,不开心、爱叹气的老奶奶提着皮箱出远门去了。这时,邻居们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提着油漆桶,拿着刷子、槌子和各式工具跑进老奶奶的大房子,不一会儿,刷刷刷、嘭嘭嘭、锵锵锵,大房子里传出好热闹的声音。

几天后,老奶奶拎着皮箱回来了。她刚想提脚上台阶,咦?台阶不见了,一道铺着彩色砖块的斜坡在屋前,老奶奶慢慢地走上去,双省力又稳当,接着老奶奶开了门,她又惊呆了,白白的墙壁被粉刷成粉红色,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屋里既漂亮又暖和。"多舒服的房子呀!"老奶奶放下皮箱想去洗手,她小心地走进洗手间,顺手摸到一根光滑的木扶手,扶着它前进,再也不会滑倒了。是谁想得这么周到?"老奶奶!希望你过得舒服又开心。"一群邻居朋友捧着鲜花走进老奶奶的家。

"谢谢你们体贴地帮我修了这间让我开心的房子,瞧!我买了很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图画书和玩具,如果你们多来陪伴我,我会更加开心!"从此,老奶奶有了一座让她处处开心的大房子,这房子里天天都传出老奶奶和邻居们开心的笑声。奶奶真的好开心好开心呀!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

1.能较细致地观察画面,大胆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画面的内容。

2.乐意自主阅读,捕捉画面的信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享受阅读的快乐。

绘本。

2.幼儿事先认识獾,了解獾的习性。

1.阅读理解绘本封面内容。

(1)出示封面:《獾的美餐》教师带领幼儿念封面。

(2)什么是美餐?

教师总结:美餐是每一个人喜欢吃的东西。

师:獾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

教师总结:獾是杂食类动物,喜欢吃东西有很多。

2.感受“獾”想寻找新的美餐的情感。

(1)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獾的面前都有什么?(苹果、红萝卜、胡萝卜、白萝卜、雪莲果、松果、洋葱还有蚯蚓)咱们看到的这些都是獾平时爱吃的食物。

(2)如果在你面前放着你喜欢吃的东西,你会怎么样?

(3)画面上的獾是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你觉得獾喜欢它的这些美餐吗?”獾此时会在想些什么呢?(獾还在想吃什么)。

(4)那么獾究竟想吃怎样的美餐,最后有没有吃到呢?让我们一起来去书里看一看吧!

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述故事。

(1)师讲述绘本。

(2)獾看到鼹鼠,会想些什么呢?

(3)獾想着他的美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獾扑过去抓鼹鼠,(抓到了吗?)獾没有抓到鼹鼠,眼看到手的美餐没有了,它的心情会怎样?(不开心)。

2.獾与老鼠。

(1)獾看到了谁?(老鼠)獾看到老鼠会想些什么呢?用奶酪酱汁做一个老鼠汉堡怎么样?学习说(啊哈,那就是我的美餐啦!”)。

(2)獾有没有抓住老鼠?獾没有抓到鼹鼠,眼看到手的老鼠也没有了,它的心情会怎样?(想要哭了)。

3.獾与兔子。

(1)獾又看到了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獾有没有抓到呢?你们来找一找吧!(引导幼儿自由阅读观察)。

(2)獾会怎么样呢?(愤怒、生气、大叫)。

(3)现在,他真的好饿好饿啊!他张开嘴巴大叫起来:“我饿得可以吃下一匹马!”真的来了一匹马,马听到了獾说的话,会对獾说什么?(哦,是吗)。

(4)马把獾怎么了?(马跳起来,一脚把獾踢飞了。)马会将獾踢到哪里?”(幼儿猜测)獾飞啊……飞啊……飞得很远……直到……“扑通!”他正好掉进了自己的洞里。

4.回到家中。

(1)“谢天谢地,我回家了!“獾庆幸地说,“谁要吃什么美餐?我这儿就有许多好东西吃!”獾的洞里怎么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张纸条)。

(2)好吃的都怎么了?答案就藏在你们的小书里。你们看一看,答案在第几页?把答案找出来吧!(幼儿看自己的绘本寻找出答案。)。

5.寻找答案。

(1)答案在第几页?(20页)好吃的是被谁吃掉了?(好吃的都被鼹鼠、老鼠、兔子吃掉了)。

(2)哪几页还可以看到小动物怎么会到洞里去的?(看来你们发现了小图的秘密)。

(3)我们一起读一读小动物留下来的信吧!

(4)读完信的獾会是怎样的表情,它会想什么?

1.出示封底:“直到失去了,你才会知道曾经拥有过。”

2.迁移联系:孩子们,你现在拥有的哪些东西?

我们拥有美丽的衣服、可口的食物、好玩的玩具,我们还拥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最无私的爱、还拥有着身边朋友们的关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有许多好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认识到它的珍贵,那就太迟了。所以,小朋友们,我们要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

1、解读画面中长颈鹿和鳄鱼因不同特点而带来的乐趣,体会天生一对的美好。

2、观察了解生活周围的配对,感受朋友之间和谐的情感。

图书课件、生活用品及其场景图。

一、活动导入:

p1:故事的名字叫《天生一对》

二、理解生活中的配对

1、概念了解:

找找环境中什么是可以配对的?

找找:你和朋友身上,哪两个是可以配成一对的?

2、观察了解长颈鹿和鳄鱼的般配

(1)观察朋友的不同:找找,哪两个是可以配成一对的?

(2)寻找它们般配的地方,理解天生一对

(3)模仿表现,尝试合作。

三、阅读倾听故事可是,这天生一对来到长颈鹿城,他们来到鳄鱼城,显然,大家觉得他们是奇怪的一对。

*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吗?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名字就叫《天生一对》。

*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是一对,是相亲相爱的一对。

四、延伸*寻找生活中的"天生一对"。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整体还是蛮不错的,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绘本故事,对于故事的理解也蛮不错的`。我觉得像这样的故事,以后还可以多尝试寻找绘本内在的亮点和学习点。但是在语言的组织上,我也多次可以提醒自己要精炼,废话要少,但是还是需要自我学习。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反思

此次活动选材于优秀的绘本故事《让谁先吃好呢》,故事讲述了动物们发现了一只诱人的桃子,为了决定让谁先吃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测量、比较和排序活动。故事最大的魔力是把乏味的“排序”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绘本与数学知识结合得非常好。绘本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在活动中,可以把握两条主线,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自然无痕地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地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等。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具备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个知识基础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以《让谁先吃好呢》这样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为切入点。借助绘本故事有趣的故事情景,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来凸显数学的本质,在观察、比较、发现的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激发探究的兴趣,学习排序方面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1.尝试根据物体高矮、轻重等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2.能运用简单符号记录排序结果;

3.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与成功感。

设计意图:一次成功的活动,首先需要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有清晰的目标在心中,可以为教师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活动过程、把握生成的问题等提供一个明确的依据和方向。因而本次活动从不同角度设计了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的目标。活动目标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能运用简单符号记录排序结果;

一、材料准备:课件《让谁先吃好呢》;排序卡、记录卡、笔。

二、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排序的经验。

一、开始部分:

(一)“桃子”导入,引出故事。(播放课件)

师:咦,这是什么呢?(桃子)

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

师:哇,这样一个诱人的大桃子,你们想吃吗?

设计意图:以诱人的“桃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为理解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境做好铺垫。

(二)了解几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诱人的大桃子吸引来了一群小动物,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设计意图:把动物的最大特征和动物名完整讲述,既发展了幼儿细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儿对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作了有效铺垫。

(三)设疑激趣,导入主题。

师:这群动物都想先吃这个桃子,可让谁先吃好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幼儿自由讨论,激发起参与活动的浓厚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启发幼儿按照动物个子的高矮进行排序。

1.播放课件 ,引出从个子高矮排序的方法。

长颈鹿说:“我们按个子的高矮来排列,谁最高谁先吃。”

2.引导幼儿尝试用目测的`方法进行高矮排序。

师:请你按照小动物个子的高矮,给小动物排排队。

3.观看课件,通过比较,引导幼儿说出量高矮的正确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比的。(点击课件)

师:你觉得鳄鱼的方法对吗?(不对,要站在一样高的地方,量的时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脚来量也不行)

4.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排序结果。

师:我们来记录下比赛的结果吧,用什么样的符号可以表示从高到低呢?

设计意图:按高矮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并尝试用简单符号记录。从而为引出幼儿自主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的环节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按动物身上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1.激发幼儿讨论多种排序方法。

师:“如果你是其它动物,你愿意以这样的顺序来吃吗?”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你喜欢的小动物当第一名?”

“你会用几种办法给小动物排序?”

2、幼儿自主排序,尝试在记录卡上记录操作结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并不呈现故事中其他动物排序的情节,而是鼓励幼儿展开联想,自主的尝试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并尝试用自己设计的简单符号表示排序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根据幼儿对自己所展示操作材料的讲述,适时结合故事课件,集体讨论多种排序方法。

师:“你是怎样给小动物排序的,为什么?”

“小动物们也是这样排序的吗?”

1.按照兔子耳朵、猴子尾巴的长短,嘴巴的大小等动物特征排序,让幼儿集体进行讲述。

2.体重排序中,引导幼儿观看故事课件,运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等记录操作结果。

1)回忆跷跷板的经验,帮助幼儿按体重排序。

师:“体重得怎么称啊?犀牛用了什么办法呢?”(跷跷板)

“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想一想,跷得高

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

“那用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比出谁重、谁轻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么)

设计意图:故事中跷跷板称体重的情节,幼儿不易理解,因此采用启发式提问,联系生活中跷跷板的经验,为幼儿的思维搭建了情景化、游戏化的平台。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师: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数数每个跷跷板上的石头,数完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操作卡。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师: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

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应该怎样记录呢?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

(四)再次探索,动手操作——尝试逆向思维的排序

1.播放课件,呈现故事结尾。

2.幼儿再次探索,尝试逆向思维的排序。

师:毛毛虫怎样能使自己排第一呢?

小结:故事的最后是弱小的毛毛虫排在了第一,毛毛虫是以“智”取胜,因为它运用了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逆向排序的方式,而且不仅个子最矮第一名,还是体重最轻、嘴巴最小、耳朵最小的第一名,获得胜利。我们要在毛毛虫的身上学会一个道理;不要小看自己,要学会相信自己。

设计意图:因为前面孩子们都沉浸在从最高、最大、最重的排序顺序中,这时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尾呈现,引发幼儿的疑问,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幼儿再次通过自己的探究解开谜底,最终主动获得逆向及多-维角度排序的经验。

三、结束部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序。

1.每组幼儿按自己组内幼儿的特征进行多角度、正逆顺序的排序并进行记录。

2.交流介绍不同排序的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排队,而且方法都各不相同,你们的本领真大,在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我们要了解自己相信自己,让自己成为最棒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幼儿学以致用,从故事中回到生活中,迁移经验,不断探索。为后续学习提供了积极的影响。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感兴趣。”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所学内容寓于其中,使幼儿所学的知识有情、有境,就能引起其极大的兴趣。因而在此次活动的设计中,我将《让谁先吃好呢》这样一个幽默生动,贴近幼儿的绘本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以探究为主线,引发冲突,通过多方猜测、积极验证、练习巩固等环节的设置,力求让幼儿对原本乏味的排序活动产生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重新建构排序的经验,促进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反思如下:

一、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活动目标。

借助故事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中,我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二、注重启发式提问,激活幼儿的思维。

数学思维品质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而活动中注重有效地运用设疑、插问、推问等方式,不断的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知识经验,激发着幼儿对于作品内容的好奇与探究,激活着幼儿多方面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有效的提问使整个活动体现结构严谨、自然流畅。

三、突出尝试与猜想的过程,关注幼儿的自主探索。

这个有趣的故事除了蕴含着排序的元素外,同时还要让幼儿感受到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价值——看事情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更多的发现。因此,在活动中我注重突出幼儿的尝试与猜想的过程,当引出“谁先吃”的问题时,教师让幼儿尝试为喜欢的小动物排第一,设计先让幼儿大胆猜想,简单记录的自主探索的环节,再让幼儿互相交流,集体归纳。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更发展了能力。

以上是我围绕这次活动中的几点尝试,但在活动过程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由于活动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猜想、尝试存在着一些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活动中随机生成的各种情境,加强对幼儿及时准确恰当的引导和评价。遗憾促进反思,相信不断反思会使我们不断成长,让我们更具智慧地进行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