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精神卫生工作计划大全(17篇)

时间:2023-12-16 08:51:42 作者:曼珠

在制定卫生工作计划时,需要考虑卫生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工作目标是否具体可行、预算是否充足等因素。总结这些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的优点和不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整和改进。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返回目录。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1.护理安全工作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首要工作,也是重点工作。护理安全工作的核心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护理部将通过召开护士长会议及召开护士大会等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3.对于病区环境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护士长应着力解决,及时向相关科室反映,与相关科室协调,如果无法解决,应做好相关记录并上报。

4.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及处理,应积极对待,从护理角度为患者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积极主动排除危险因素,同时做好自我防护。

20xx年贯彻落实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工作,2、3、5三个病区首先进行“示范病房”工作试点,也都呈现各自的特点和突破,示范病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20xx年将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1.积极响应卫生厅号召,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范围,增加示范病区数量,争取上半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数量达到40%以上。

3.不断查找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进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薄弱点,不断补充和完善现有示范病区的工作,作为其它病区开展示范活动的借鉴。

1.进一步落实护理部——科护士长(质控小组)——护士长三级管理职能,做到责任明确,逐级负责。尤其加大对护士长的管理,做好基础质量的控制,定期督查护士长的质检情况。

2.加大护理管理力度,各级护理管理人员按照各自分工,定期对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医德医风、岗位职责等进行检查督导,并严格执行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3.加强对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重点强化核心制度,对新增规章制度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论证、完善,使之更合法、符合临床实际情况,起到指导、保护、律我的作用。

4.建立检查、反馈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专题讲评会,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措施,限期改正,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整个过程中,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尤其是各项护理工作的告知义务,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介绍、解释,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病区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在资深护理人员的带动下,认真、具体、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对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者以及对分管病人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者,给予教育、批评,责令其改正,并严格按照质控标准进行处理。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改善护理服务形象。

护理行业是终生修习的职业,夯实基础、加强在职教育必不可少。

1.制定与落实各级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和三基考核计划(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法律法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落实分层次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提高操作技能水平。达到制度、职责必须掌握,专业理论重点掌握,操作技能过关。

2.定期进行护理业务讲座:积极组织护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讲座,护理部每季度组织1—2次全院性业务学习;每病区/科室每月组织1次科内业务讲座,实时总结临床经验;每周提问一次(尤其对于年轻护士)。

3.争取领导支持,选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或参加各种会议和短训班,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20年市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利精神文明工作会议、市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年水利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打牢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围绕深入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扎实有效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

要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健全学习组织、学习档案,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全年集中学习不得少于12天,每周自学不得少于6小时,努力形成科学的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指标体系。要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着眼于解决水利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下半年对各单位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树立中心组先进典型。继续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三个一”活动和“万名书记讲党课”活动。搞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学习运用好《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市基层党员学习读本》,通过集中培训、辅导讲座、板报橱窗网络等有效形式,进一步抓好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论学习。继续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的做法。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载体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经,总结新经验,推出新成果。进一步活跃政研会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服务水利发展这个目标,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水利队伍素质,提高水利管理水平,提升水利行业形象。

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对素质工程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学习型单位、知识型职工进行表彰,制定今后五年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职工素质工程档案,推行职工素质工程目标管理评估体系管理工作。抓好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评选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进一步深化文明工地、文明闸站(所)、文明窗口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探索文明工地、文明闸站(所)、文明窗口创建的新思路,完善创建制度,提高创建水平,并评选表彰年度市水利系统文明工地、文明闸站(所)、文明窗口。通过创建活动,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小区等的创建和评比表彰活动。获得市部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创建档案等各项基础工作,做好接受审查、复审的准备。

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升行业形象。一要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借婚丧敛财、借庆典活动收受礼金等影响和谐水利建设的不和谐音。二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行政效能投诉机制,对办事效率不高、扯皮推诿、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要采取措施坚决整治。三要加强对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招投标管理站、水政监察等窗口单位的监督管理。

把握“一个基调”,就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用先进典型振奋人心,用扎实工作稳定人心,努力为水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宣传。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抗旱的部署和要求,着力宣传水利部门积极防汛抗旱、促进节约用水、确保供水安全的工作部署、措施和成效,为社会提供正确的舆论信息,做好舆论引导,进一步增强全市的节水和水患意识。

扎实做好重点水利建设宣传。市级水利基本建设预计安排投资117、3亿元,任务十分繁重。认真做好南水北调干线和市内配套、河治理、百万农民饮水安全、水源保护、堤岸建设、千里清水廊道工程、百里海堤加固工程等的宣传,为各项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全社会支持水利建设的氛围。

抓住“一个切入点”,就是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知荣辱、明是非、辩美丑,更好地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有效地遏制各种现象的发生,促进和谐水利建设。

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窗口,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宣传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型事例和经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言行,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引领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参加抗洪抢险、扶贫济困、义务奉献等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熏陶。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香港回归周年、建军周年、我国加入wto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水利干部职工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市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利精神文明工作会议、市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年水利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打牢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

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围绕深入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扎实有效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

要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健全学习组织、学习档案,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全年集中学习不得少于12天,每周自学不得少于6小时,努力形成科学的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指标体系。要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着眼于解决水利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下半年对各单位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树立中心组先进典型。继续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三个一”活动和“万名书记讲党课”活动。搞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学习运用好《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市基层党员学习读本》,通过集中培训、辅导讲座、板报橱窗网络等有效形式,进一步抓好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论学习。继续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的做法。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载体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经,新经验,推出新成果。进一步活跃政研会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

二、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服务水利发展这个目标,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水利队伍素质,提高水利管理水平,提升水利行业形象。

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对素质工程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学习型单位、知识型职工进行表彰,制定今后五年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职工素质工程档案,推行职工素质工程目标管理评估体系管理工作。抓好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评选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进一步深化文明工地、文明闸站(所)、文明窗口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探索文明工地、文明闸站(所)、文明窗口创建的新思路,完善创建制度,提高创建水平,并评选表彰年度市水利系统文明工地、文明闸站(所)、文明窗口。通过创建活动,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小区等的创建和评比表彰活动。获得市部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创建档案等各项基础工作,做好接受审查、复审的准备。

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升行业形象。一要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借婚丧敛财、借庆典活动收受礼金等影响和谐水利建设的不和谐音。二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行政效能投诉机制,对办事效率不高、扯皮推诿、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要采取措施坚决整治。三要加强对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招投标管理站、水政监察等窗口单位的监督管理。

三、牢牢把握一个基调,努力为水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把握“一个基调”,就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用先进典型振奋人心,用扎实工作稳定人心,努力为水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宣传。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抗旱的部署和要求,着力宣传水利部门积极防汛抗旱、促进节约用水、确保供水安全的工作部署、措施和成效,为社会提供正确的舆论信息,做好舆论引导,进一步增强全市的节水和水患意识。

扎实做好重点水利建设宣传。市级水利基本建设预计安排投资117、3亿元,任务十分繁重。认真做好南水北调干线和市内配套、河治理、百万农民饮水安全、水源保护、堤岸建设、千里清水廊道工程、百里海堤加固工程等的宣传,为各项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全社会支持水利建设的氛围。

四、紧紧抓住一个切入点,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活动。

抓住“一个切入点”,就是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知荣辱、明是非、辩美丑,更好地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有效地遏制各种现象的发生,促进和谐水利建设。

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窗口,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宣传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型事例和经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言行,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引领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参加抗洪抢险、扶贫济困、义务奉献等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熏陶。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香港回归周年、建军周年、我国加入wto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水利干部职工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一)范围:本村居民。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宣传。并做好入户访视工作,了解病人身体情况。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和。

2、收集确诊病例资料。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

3、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身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4、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5、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6、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领导协调机制正在各地逐步建立,管理规范和制度陆续出台,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规模和内容逐步扩大与完善。但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地区差异明显、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康复薄弱等问题。为顺利推进《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xx年-20xx年》的实施,协调部门间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特制定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71号的精神,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与“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二基本原则。

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

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实施重点干预,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加强领导协调和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三工作体系建设目标。----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xx年达到50%,20xx年达到80%。----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到20xx年达到70%,20xx年达到85%。四工作指标与目标。----在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中,居民能够方便获得心理健康指导的比例,到20xx年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60%;20xx年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80%。----在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中,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到20xx年达到60%,20xx年达到80%。----提高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20xx年部分地区调查为30%-40%,到20xx年达到50%,20xx年达到80%。

五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

各部门分工负责,依靠现有的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工作制度建设,提高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完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加大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力度,维护群众心理健康。

六坚持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健全完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工作以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基础,精神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首先满足重性精神疾病的急性治疗需要,东部地区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轻型精神疾病基本医疗服务的资源,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剩余的资源引导向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慢性治疗的方向转变,逐步实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间的功能分化。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急性住院治疗服务的资源,原则上应设置在地市级及以上的机构或承担地市级服务功能的机构中,县级机构主要承担门诊、应急状况处置和慢性治疗等功能。精神专科机构的建设原则上以改建和扩建为主,新增机构主要设在综合医院精神科。鼓励通过改建将城市适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调整转制为精神专科机构。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对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地区资源的统一规划和服务质量的归口监督管理,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七坚持发展全面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康复机构。

在基层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做好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各类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等康复服务。

八坚持重点干预,完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设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设立重性精神疾病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病情监测等社区管理工作。

九坚持做好特殊人群中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工作,维护社会安定。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充分依靠政府医疗救助体系和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或者法定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和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复员、退伍军人的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监控管理政策,依法做好城乡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管理工作,依法做好患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保所外就医和刑释解教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

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的精神卫生工作投入机制。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建立稳定的精神卫生工作投入机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精神卫生工作,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资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和支持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十一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培养。

卫生部门要会同人事等部门有计划地加强现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和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的能力,积极开展非精神卫生专业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常见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积极开展相关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的能力培训。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本部门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培训,增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教育部门要抓好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工作,落实相关教育课程安排,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尽快适应精神卫生工作的需要。

十二大力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在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各地要制订政策措施,将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社区预防、医疗康复和管理工作。

十三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制定精神卫生工作的规划、规范、技术标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准入和管理;组织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开展精神疾病调查和信息收集;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宣传部门负责协调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通过大众化的信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精神卫生的相关内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与可能,按照建设程序安排精神卫生发展所需的建设投资;制定精神卫生服务价格政策。

教育部门负责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有关工作;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

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控管理政策,依法做好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城市、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有关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城市“三无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依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对救助期间突发精神疾病的受助对象,及时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救治工作;负责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的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和救治工作;开展精神残疾者生活、职业技能康复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制定和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规范性文件;结合监狱、劳教场所的精神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在押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与卫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监狱、劳教场所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将在押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监狱、劳教所所在地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工作。

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有关经费,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研究促进精神残疾康复机构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

人事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制定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

劳动保障部门促进职工中精神疾病患者平等就业,防止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歧视,维护其合法的劳动权益,保证就业的精神疾病患者平等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管理,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

文化部门负责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发挥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体现人文关怀,以健康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健康地进行文化消费;配合卫生、教育等部门做好预防、干预、控制网络成瘾的有关工作,加强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管理,对容易导致成瘾的网络文化产品采取内容审查、技术监管等必要的措施。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精神疾病治疗药品生产流通的监管。

政府法制机构协助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与精神卫生工作有关的法律草案、法规草案。

科学研究机构负责有关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研究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各级工会组织针对不同类别职工、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缓解职工因工作、竞争、失业、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切实维护患有精神疾病职工的合法权益。

各级共青团组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调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效服务,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各级妇联组织代表妇女参与国家精神卫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推动实施,开展面向妇女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供相关的咨询和维权服务。

各级残联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协调推动“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开展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推动精神疾病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设施建设,促进精神残疾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依法维护精神残疾者权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工作;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精神健康意识。

各级老龄组织研究提出开展老年精神卫生工作的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中老年人群及其家庭成员和看护者中开展老年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工作,宣传普及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期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的有关知识。

十四建设和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是政府落实和谐社会建设、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地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卫生工作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制定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实施计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切实加强领导,研究和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部门协调工作制度,将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加强督导检查,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卫生院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计划篇1:海晏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计划2017年海晏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计划为做好“十二五”期间我院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业务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卫生应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案的培训,为促进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我院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卫生应急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实施、评价督导和管理协调。各科室按照分级负责、滚动实施的原则,根据上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辖区内卫生应急工作。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围绕卫生应急工作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实际,根据受训对象层次的不同,分别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达到培训与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的高度统一。

(三)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管理制度,形成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明确标准、任务和规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开展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工作质量。

二、目标与具体部署。

(一)工作目标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向社会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体系,全面提高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卫生应急人员每年不少于二次培训。

(二)具体部署。

1、成立本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业务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卫生应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案的培训,为促进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我院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卫生应急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实施、评价督导和管理协调。各科室按照分级负责、滚动实施的原则,根据上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辖区内卫生应急工作。(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围绕卫生应急工作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实际,根据受训对象层次的不同,分别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达到培训与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的高度统一。

(三)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管理制度,形成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明确标准、任务和规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开展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工作质量。

二、目标与具体部署。

(一)工作目标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向社会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体系,全面提高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卫生应急人员每年不少于二次培训。

(二)具体部署。

1、成立本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增强风险沟通意识。

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1-2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五、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参考目录(试行)》,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备或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六、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组织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排查管理和应急处置,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安排,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篇4: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参考目录(试行)》,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备或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织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加强卫生应急网络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单位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卫生院挂牌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要指导村(居)委员会、学校成立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

1、健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制订完善乡镇级卫生应急相关预案、方案;制订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相关预案、方案;完成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协调指导学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预案机制,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通过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卫生应急管理、卫生。

熟应急预案、卫生应急知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等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演练,悉报告、处置程序,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医院2017年内要举办综合演练,指导各村所单位做好演练及培训工作,做好对全镇居民的宣传工作。

3、加强卫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化验室、网络报告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能力。

4、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汇总、分析和评估。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

5、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继续抓好人禽流感、鼠疫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救灾防病队伍建设,做好灾前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有序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6、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断探索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适当储备必需的卫生应急物资,并及时更新,确保卫生应急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7、加强卫生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发现、报告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卫生应急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

三、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建设。

”,完善不明原因肺炎院内会诊和县级专家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组会诊制度。健全相关应急技术操作规范,增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篇5: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卫生应急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7年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一、加强卫生应急机构建设。

1、成立卫生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要求,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有专人负责,以便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加强卫生应急网络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单位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卫生院挂牌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要指导村(居)委员会、学校成立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

1、健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制订完善乡镇级卫生应急相关预案、方案;制订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相关预案、方案;完成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协调指导学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预案机制,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通过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预案、卫生应急知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等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报告、处置程序,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医院2017年内要举办综合演练,指导各村所单位做好演练及培训工作,做好对全镇居民的宣传工作。

3、加强卫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化验室、网络报告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能力。

4、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汇总、分析和评估。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

5、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继续抓好人禽流感、鼠疫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救灾防病队伍建设,做好灾前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有序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6、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断探索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适当储备必需的卫生应急物资,并及时更新,确保卫生应急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7、加强卫生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发现、报告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卫生应急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

三、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建设。

进一步落实与全镇各部门的协调和联防联控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应急报告制度、事件举报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应急工作督导制度、应急风险沟通制度、应急工作考评制度等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卫生事件报告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完善不明原因肺炎院内会诊和县级专家组会诊制度。健全相关应急技术操作规范,增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领导协调机制正在各地逐步建立,管理规范和制度陆续出台,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规模和内容逐步扩大与完善。但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地区差异明显、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康复薄弱等问题。为顺利推进《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实施,协调部门间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特制定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一、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71号的精神,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与“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二基本原则。

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

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实施重点干预,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加强领导协调和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三工作体系建设目标。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达到50%,20xx年达到80%。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到20xx年达到70%,20xx年达到85%。

四工作指标与目标。在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中,居民能够方便获得心理健康指导的比例,到20xx年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60%;20xx年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80%。在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中,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到20xx年达到60%,20xx年达到80%。提高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20xx年部分地区调查为30%-40%,到20xx年达到50%,20xx年达到80%。

五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

各部门分工负责,依靠现有的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工作制度建设,提高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完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加大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力度,维护群众心理健康。

六坚持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健全完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工作以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基础,精神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首先满足重性精神疾病的急性治疗需要,东部地区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轻型精神疾病基本医疗服务的资源,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剩余的资源引导向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慢性治疗的方向转变,逐步实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间的功能分化。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急性住院治疗服务的资源,原则上应设置在地市级及以上的机构或承担地市级服务功能的机构中,县级机构主要承担门诊、应急状况处置和慢性治疗等功能。精神专科机构的建设原则上以改建和扩建为主,新增机构主要设在综合医院精神科。鼓励通过改建将城市适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调整转制为精神专科机构。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对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地区资源的统一规划和服务质量的归口监督管理,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七坚持发展全面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康复机构。

在基层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做好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各类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等康复服务。

八坚持重点干预,完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设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设立重性精神疾病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病情监测等社区管理工作。

九坚持做好特殊人群中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工作,维护社会安定。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充分依靠政府医疗救助体系和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或者法定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和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复员、退伍军人的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监控管理政策,依法做好城乡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管理工作,依法做好患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保所外就医和刑释解教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

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的精神卫生工作投入机制。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建立稳定的精神卫生工作投入机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精神卫生工作,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资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和支持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卫生部门要会同人事等部门有计划地加强现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和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的能力,积极开展非精神卫生专业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常见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积极开展相关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的能力培训。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本部门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培训,增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教育部门要抓好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工作,落实相关教育课程安排,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尽快适应精神卫生工作的需要。

十二大力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在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各地要制订政策措施,将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社区预防、医疗康复和管理工作。

十三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制定精神卫生工作的规划、规范、技术标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准入和管理;组织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开展精神疾病调查和信息收集;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宣传部门负责协调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通过大众化的信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精神卫生的相关内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与可能,按照建设程序安排精神卫生发展所需的建设投资;制定精神卫生服务价格政策。

教育部门负责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有关工作;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

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控管理政策,依法做好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城市、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有关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城市“三无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依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对救助期间突发精神疾病的受助对象,及时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救治工作;负责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的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和救治工作;开展精神残疾者生活、职业技能康复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制定和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规范性文件;结合监狱、劳教场所的精神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在押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与卫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监狱、劳教场所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将在押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监狱、劳教所所在地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工作。

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有关经费,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研究促进精神残疾康复机构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

人事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制定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

劳动保障部门促进职工中精神疾病患者平等就业,防止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歧视,维护其合法的劳动权益,保证就业的精神疾病患者平等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管理,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

文化部门负责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发挥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体现人文关怀,以健康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健康地进行文化消费;配合卫生、教育等部门做好预防、干预、控制网络成瘾的有关工作,加强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管理,对容易导致成瘾的网络文化产品采取内容审查、技术监管等必要的措施。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精神疾病治疗药品生产流通的监管。

政府法制机构协助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与精神卫生工作有关的法律草案、法规草案。

科学研究机构负责有关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研究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各级工会组织针对不同类别职工、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缓解职工因工作、竞争、失业、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切实维护患有精神疾病职工的合法权益。

各级共青团组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调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效服务,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各级妇联组织代表妇女参与国家精神卫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推动实施,开展面向妇女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供相关的咨询和维权服务。

各级残联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协调推动“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开展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推动精神疾病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设施建设,促进精神残疾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依法维护精神残疾者权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工作;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精神健康意识。

各级老龄组织研究提出开展老年精神卫生工作的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中老年人群及其家庭成员和看护者中开展老年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工作,宣传普及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期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的有关知识。

十四建设和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是政府落实和谐社会建设、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落实《青川县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x-)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我乡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截止至今年底,我市共筛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全市未发生重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一)继续狠抓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设。

一是完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组织机构。指导全市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领导职机构,设立精防办,明确专人负责精神卫生工作。二是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在各项目县区选择试点单位,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模式,积累基层项目管理工作经验,以便在全市进行推广。

(二)开展贫困患者免费治疗工作。

开展对部分贫困患者给予免费的门诊药物治疗的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对享受免费治疗的贫困患者进行审核,并制定了药品发放、管理流程,明确了各相关部门职责,保证药品发放到患者手中。组织精神卫生专家组对昌黎县和海港区申请免费治疗的患者进行入户诊断复核,避免因不了解病情而发生用药不符等情况发生,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是召开全市精神卫生调度暨培训会议。总结了全市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分析全市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全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精防人员进行了工作培训。提高各级各部门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形成了防治工作合力。二是对686项目县区进行督导培训。解决了项目县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交流了好的经验做法,为保证全市686项目工作长期、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三是印发了《关于做好686项目的通知》的文件。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各级职责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工作要求,为更好落实686项目工作打下了基础。四是精心组织搞好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反对歧视精神疾病患者,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良好氛围。五是向市政府递交了《关于成立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请示》。目前已经获得批准,正是文件即将出台。

该文件有效加强与人社、公安、民政、残联、红会等部门之间工作沟通协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共同做好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的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卫生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工作开展不流畅,个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没有成立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没有专门人员具体抓工作。

(二)从专业技术角度讲,县区级没有防治专业机构和人员,各县区医院均没有设置精神卫生科,尤其是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缺乏可以随访、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专业人员。

(三)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要求政府的高投入与目前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矛盾突出。

(四)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部门之间领导和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困难重重。以上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20xx年是我市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和治疗为重点,大力开展关锁重型精神病人解锁行动,完善精神卫生工作的相关保障政策,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管理率。

(一)以全市建立政府层面的领导协调机制为契机,形成工作合力。我们要积极加强与人社、公安、民政、残联、红会等部门之间工作沟通协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共同做好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二)实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工程。在全市实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工程,采取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方法工作,要争取新闻媒体支持,进行宣传报导,让广大群众和贫困患者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进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各县区卫生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要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建秦皇岛市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图。

(四)加大信息录入工作力度。各县区要召开乡镇、社区主要负责人员会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县区数据质控员要完成对各乡镇、社区数据质控员培训。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要入村入户,在现有建档的基础上,加大摸排力度,全面完成筛查任务。

(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针对,我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精神卫生工作缺乏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和能力更加缺乏的情况,加大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力度,特别是提高基层防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之承担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任务。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今年,根据省、市总体工作部署和具体工作要求,结合我市精神卫生工作实际,以围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即686项目)为中心,狠抓应基层防治网络建设,提高医务人员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能力,以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提升精神疾病防治能力,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推动了全市精神卫生工作有序开展。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管理协调机制。

1、成立全乡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分管副乡长何小苇任组长,各村(居)民委员会、乡卫生和计生办、卫生院、综治办、民政办、残联、司法所、派出所、老龄办等部门为成员,上述部门负责人参加全乡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具体事务由乡卫生和计生办负责,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

2、里坪村、岩埝村成立关爱帮扶小组,村主任任组长,民警、民政、残联工作人员和村医、志愿者为成员。具体事务由村医负责,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关爱帮扶小组会议。

二、全面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

1、加强患者登记报告。各村(居)民委员会、乡卫生院、综治办、派出所、民政办、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和发病报告。村(居)民委员会可按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请求协助其就医。

2、做好患者综合登记。乡卫生院要配合乡人民政府、派出所,及时转诊精神病人到专业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病情稳定后回到村(社区)接受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乡卫生院要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建立并严格规范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档案,为其提供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

1、乡卫生和计生办联合乡卫生院,通过“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宣传精神卫生知识。

2、乡卫生和计生办联合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二)逐级培训。

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培训内容为:管理危险行为病人的知识和技术,规范重性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提高评估病人行为危险性的水平,提高追踪随访重点病人的能力。

(三)提供服务。

1.患者筛查。

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2.开展病情评估和建立健康档案。

3.定期随访。

对于纳入项目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药物不良反应或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4.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机构应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对已登记病人的家属开展家庭护理和管理教育。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完善培训机制,建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氛围,提高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培养一支爱专业、精技术、勇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服务管理和专业队伍,提升全院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将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实施。年终对年度计划实施情况认真总结,找出存在问题,拟订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业务培训工作要有明确针对性,从工作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全员培训与学科带头人培养和梯队建设相结合原则;岗位技能培训与新技术、新知识培训相结合原则;严格考核与择优奖励原则。培训方式:

1.积极参加省级、市级、县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

2.选送医务人员到各级医院进行进修培训学习;。

4.鼓励参加各种学历教育;。

5.医院举办业务学习讲座;。

6.订阅相关医疗专业知识的杂志。

罪犯教育的工作计划

我在见习的小学见到一个叛逆捣蛋的学生。他叫小宇,一年级。他的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一碰到挫折就爱发脾气。上课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本来动作就慢,导致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他在班里会欺负女同学,爱打小报告,有时在学校乱拿其他同学东西,被发现后还不承认。他自控力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这使他不爱学习,成绩差,无视上课的纪律,随意讲话。在老师警告后安静一会儿又开始讲话。引起其他同学关注时,他觉得很骄傲,导致不良行为的加剧。经过了解,这其中有家庭因素,小宇的父母是从外地来打工的,平时工作繁重且时间长,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劳累也使家庭矛盾频发,父母之间经常吵架,言语过激时候会口不择言,让小宇觉得自己不受他们的喜爱,被他们忽视。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觉得没面子,经常打骂他。在班上被老师批评后又觉得自己不受老师的喜欢。这些情况造成了他认为自己不被接纳,使他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别人的注意,在他这一需求满足的时候就更加叛逆不服管教,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所造成的。如果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对他过度批评或是彻底放弃,对他不闻不问,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加重这种不良的影响。

对于这一种学生,不能采用强硬的措施,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会使其有逆反心理,需要教师细水流长的德育教育。

1.首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我们不能把他当成问题学生看待,不能对学生表露出厌恶、嫌弃的情绪。缺少关爱的孩子向来比较敏比较感偏执,教师要尊重他,对他和其他学生要一视同仁。

2.加强家庭教育。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说服他们工作再繁忙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小宇有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原因,要让其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其父母,使他们知道小宇并不是一个不能管教的坏孩子,只是因为缺少关爱,想要获得关心。说服他们在平时多对孩子嘘寒问暖,多关心孩子的衣食起居,多对孩子展现爱意,多表扬鼓励他而不是谩骂和忽视,让他知道自己是受人喜爱的。

3.教师在学校里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当他犯错时,不只是训斥他,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和他谈心。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做错事的原因。先说明他的错误,再说明老师理解他,相信他会改正。多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堂上多找他回答问题,答不出也让大家一起鼓励他,既能让他能集中注意力,又能让他觉得自己得到关注。可以让他在班级里担任一个职位,让同学们一起配合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鼓励表扬他,改变全班同学对他的看法,愿意配合他的工作,和他做朋友,使他能融入这个班级。

对于缺少关爱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平等融洽温暖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颗理解和关爱的心,给予他们真诚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为了迎接“世界精神卫生日”,切实构建心理育人活动体系,不断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办公室决定开展2018-2019学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促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培育理性平和心态,共建美丽幸福校园”

20xx年10月8日-11月8日。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各学院分别根据本学院情况,策划并组织心理健康季活动。以下加“”的条目为推荐学院举行项目,各学院可自行修改或添加。

(一)知识宣传类。

(1)“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

(2)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传。

(二)讲座培训类。

1、“让心湖漾起爱的涟漪”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

2、“用心倾听、用爱践行”班级心理委员心灵成长工作坊。

3、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沙龙、桌边漫谈(主题见附件1)。

(三)活动类。

1、班级心理主题班会活动(主题见附件1)。

2、“在童话里遇见未知的自己”团体心理沙盘体验活动。

3、“相伴如影对话心灵”观影读心活动。

4、“笔尖的温度心灵的色彩”心理涂色活动。

5、“心理训练营”大学生心灵成长团体干预训练(团体主题包括:班级凝聚力、压力管理、亲密关系、情绪调节、生涯规划等)。

6、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7、心理漫画征集比活动。

8、心灵成长故事微视频。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二)探索创新,树立品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又要体现出学院特色,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要结合专业特点创建学院特色品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及时对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的教育面、参与面。

(三)认真策划,及时宣传。

各学院要认真做好活动的策划和宣传工作,及时整理、收集活动图片、资料。

认真策划:请将活动前的海报、通知等宣传,发送到邮箱xx,便于在东秦心理微信平台上进行同步宣传。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一)范围:中心管辖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宣传。并做好入户访视工作,了解病人身体情况。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

2、收集确诊病例资料。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

3、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身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4、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5、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6、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xx年x月x日。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一)范围:全乡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村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及县疾控中心。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卫生院每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县级精神病专业机构。

4、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县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臵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6、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8、技术指导:接受市、县级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