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3篇)

时间:2023-12-13 17:26:10 作者:雅蕊

教案模板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而编写的教学指南。以下是一些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xxx。

2、xxx。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4、教师出示课件题目,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

(1).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2).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1、做一做。

7÷7=32÷8=48÷8=56÷7=64÷8=21÷7=49÷7=40÷8=2、算一算。

5×()=35 6×( )=42 49÷7=( )

32÷8=( ) 24÷8=( ) 6×( )=42

3、拔河比赛(出示图)。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个星期。

四、布置作业。

1、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2、第40页练习八,第3题。

五、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教学反思: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时没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学,而是根据本班情况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师: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2.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的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展学共享。

1.填写百数表,分步解构。

师:请同学们完成百数表。

(1)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老师巡视指导。

(2)观察交流。

师: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找一找,涂一涂。课件出示涂色后的百数表。

师: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2.化整为零,深入感知。

师:想一想,16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那45呢?79呢?

师: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个数的上面的那个数比它小10,下面的那个数比它大10。

一个数的左边的那个数比它小1,右边的那个数比它大1。

延学共促。

1.连点成画。

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连线后集体展示。

2.填数成轴。

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2题。

师:观察这一条线上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从左到右,依次增加1。

学生独立填数,然后说说是怎么填的。

师: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为什么?那72呢?

全课小结,促进内化师: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

(1)填一填。

4852。

10097。

(2)比一比。

46○5476○8658○91。

66○68100○9956○92。

53○509○4948○50。

2.能力提升(排一排)。

110456635756082。

(1)从大到小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小到大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维拓展。

(1)、比71小而比68大的数是和()。

(2)、比29大而比32小的数是()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比较大小。

单元。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批注。

教学(后记)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2、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导语】的会员“yvhkihihc”为你整理了“”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习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列竖式计算。

23×1333×3143×1211×2212×4432×13。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的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

5×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6×2=12

2.计算下面的除法算式,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28÷4=36÷4=32÷8=72÷8=

81÷9=35÷7=64÷8=42÷6=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之间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发现:

(1)小熊6元,地球8元……

(2)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需要知道每个地球仪的价钱。

学生:求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

讨论:56里面有几个8?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算式是:56÷8=

追问: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说: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56除以8就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商就是7,即56÷8=7。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发现问题,并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微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检查解答正确吗。

师:大家真棒,这么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做的正确吗?

生:正确!

师:大家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的孩子,看来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了。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

3.想一想。

如果24元钱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学生小组讨论。

生:24元钱可以买6辆小汽车,就是将24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

师:回答的真好,那如何列式计算呢?

生:用除法计算,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师:那我们做的对吗?

生:正确,一辆车4元,6辆就是4×6=24(元)

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27元可以买几个球?

(2)42元可以买几个玩具熊?

(3)买8个地球仪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些问题全班一起交流,并且全班一起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掌握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出示微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

三、巩固练习

1.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

答案:4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4)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6×5=30(元)

36÷9=4(个)

答案:(1)30元(2)4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7÷3=9(元)10-9=1(元)

答案:9,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

4.

40÷8=5(张)

答案:5张。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审题明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再找一找题目中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列出相应的算式,再利用相应的乘法口诀求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方法。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过程与方法: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百”,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出示第33页图。

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自学共思

1.先估一估,图上一共有多少只羊?

2.用自己的方法数数,图上有多少只羊?

合学共研

1.课件示例1。

(1)数数----一个一个(或一根一根)地数,从一数到三十;从一数到五十二;从一数到一百。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十根十根的数,数十次就是一百。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

2.课件示例2。

(1)明确几十的组成。(摆小棒)

(2)明确几十几的组成。(摆小棒)

展学共享

1.课本第35页“做一做”。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延学共促

1、估一估两种夹子各有多少个?p38练习八第一题。

(1)观察两种夹子,哪种颜色的夹子比较好数?为什么?

(2)数黄夹子有什么好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独立完成p38练习八第二题。

先圈出10颗,再估计并记录结果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

(1)我能数出下面各数后面连续五个数。

二十七五十六七十三八十八

(2)在下面各数后面数出4个数来。

三十七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五十九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九十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能力提升

3个十和5个一组成()32个一是()

6个十是()8个一和1个十组成()

3.思维拓展:写一写。

51、53、( )、()59

38、()、34、32、()、()

90、()、( )、93、94、()

80、79、()、()、()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读数、写数

单元

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略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一、复习

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3.教学例3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

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

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数的组成。(教材第35页例2)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一、复习引入

看图数数。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瓶牛奶,有几瓶酸奶的。(学生相互交流,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组成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5页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

师: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引导学生明确: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每捆十根;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再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2)老师任意摆出一个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同桌进行以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

答案:3 5

四、课堂小结

你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了吗?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反思

1.教学时首先说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数是学生都熟悉的,利用此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检验数的正确与否。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选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比较哪些方法更准更快。然后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数数、摆小棒,汇报交流。建立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三十五,八十是由8个十组成的等意识。

2.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

3.我的补充: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结绳计数

“结绳计数”是远古时代的人们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人们在计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帮助了。所谓“结绳计数”就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来计算物体的数量。传说中,古代的国王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日历,就采取在绳子上打结的办法计算天数,当绳子上所用的结都被打开的时候,也就是战争该结束的时候。

当然,除了“结绳计数”外,远古时代的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办法,比如用利器在骨头上刻下痕迹来计算数字。由于“结绳计数”这一方法最为方便可行,所以成了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2、33页的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室情境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将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回忆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并用分数表示,再把分数化成小数,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类推、迁移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经典文学引入: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从右往左板书:100001000100101)。

提问:从右往左看,10000、1000、100、10、1,接下去又是哪些数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意义”。

第四单元教案

课本p34、35例1、2。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教学过程。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1.教学例1。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本节课学生学生的数数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都有基础所以学起来很轻松。教学效果很好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达到了要求。是一节比较轻松课。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教案

1、提高运算能力,培养数感。

2、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件。

(一)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结构。

1、请同学们回忆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梳理。

2、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以组内单位进行汇报。

3、汇报,在学生的整理基础上进行整理,完善。

(二)口算、计算。

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32×3=14×5=190×2=13×60=。

17×40=60×90=24×5=25×80=。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反馈订正。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1题。

在空格里填上相应的积。

(1)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是怎样口算的?

(2)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是怎样笔算的?

口算: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只用两位数与整十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在所得到的积后面添上1个0。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3、比较每组算式得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0╳30=31╳29=32╳28=33╳27=。

50╳50=51╳49=52╳48=53╳47=。

(1)个人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发现:在乘法中,当两个因数的和不变时,这两个因数的差越接近,积越大。

4、比较下列算式得数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1╳11=21╳21=21╳31=21╳41=。

51╳61=31╳61=41╳71=51╳81=。

发现:头乘头,头相加,尾乘尾。(够进位的要进位)。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28╳22╳6=3696(个)。

答:小王半年一共投递3696个快递邮件。

(1)个人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1260÷7÷9=20(元)。

答:平均每小时20元。

(四)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4、35页的例2、例3、例4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本节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大量的感性知识与数学活动,抽象、概括、提炼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使学生明确小数的数位名称及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从而达到巩固小数意义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的构成及小数各位上的数的含义。

2.掌握小数的读法与写法,会读、写小数,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正确地说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

教法与学法。

1.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和点拨法。从表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设计层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体的学法是合作讨论法、尝试与体验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生活情景引入:同学们,有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忙吗?小红和妈妈逛超市,但她不认识价格表。(课件出示播放超市物品与价格)。

观察物品价格,指名说一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5.98、0.85和2.60)。

超市里的这些标价有什么共同特点?

揭示课题: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都是用小数来表示的,这些小数该怎样读写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

激趣引入:。

抢答题:地球上长的最高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抢答,猜测长颈鹿的身高)。

出示教材第34页的情境图,学生读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数。

1.读出下面各数。

23470933110000389500.7。

2.回忆一下: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整数的计数单位依次是什么?(一个、十、百、千……)。

3.导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熊二顺利拿到了蜂蜜。你知道吗,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数的数位顺序。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观察教材第34页例2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板书1.8、5.63、12.378)。

(2)观察并思考:这些小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这些小数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小结:像1.8、5.63、12.378……这样的数都是小数,这些小数都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学生交流讨论:。

第四单元教案

萤火虫复习“吉达巴”节奏

二年级第二学期

1、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萤火虫》。2、通过歌曲《萤火虫》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旋律,抒情愉悦的情绪以及孩子对萤火虫的亲切情感。3、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吉达巴”节奏;感受2/4、3/4拍乐曲的不同特点。

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萤火虫》,唱出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听觉领先,动觉切入”创设情景,通过听听、跳跳、画画、敲敲等活动不断感受歌曲,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会演唱歌曲。

本课时重点是进行歌曲新授,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审美活动,运用“以听觉领先,动觉切入”为新歌教学理念。我创设多种有效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听听、演演、跳跳、敲敲、唱唱的活动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感知音乐情绪,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音乐的旋律,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还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习的实践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同时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意识。

一、复习部分1、听音乐律动:听2/4拍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律动跳吉达巴。方法:听着音乐的跳吉达巴舞步。2、复习吉达巴舞步典型节奏。3、复习歌曲情绪、拍号2/4,强弱规律4、复习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且用打击乐器伴奏。说明通过复习歌曲再次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同时进一步理解2/4的特点,为歌曲学习作铺垫。

二、歌曲新授部分(一)、导入部分(1)、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2)、学生用跳跳、画画、拍拍等形式体验音乐情绪。(3)、师生共同小结音乐的情绪、风格。(4)、复习3/4拍的强弱规律(5)、创遍简单的3/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说明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生运用喜爱的形式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体验3/4拍的韵律、强弱规律。

数学第四单元除法的教案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第1~4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第四单元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笔算、估算以及三位数的连加的笔算方法。

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一.揭题: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复习第1题。1)出示口算题。

2)生独立计算。3)汇报核对。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第2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3.复习第3题。

1)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

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

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

4):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4.复习第4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5.复习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三.课堂。

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6.复习第6题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552+175。

346+213452+275。

346+313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1)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指名说。

三.课堂。

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是精读课文;《充气雨衣》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四》是综合性训练。本组课文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组织的,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在阅读精彩小故事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本组内容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鼓励学生把课文中的人做过的事再做做,一边做一边想,看看有什么感受或者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动手,大胆创造。在开展“我们的小制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些小制作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单元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认读本组的35个生字和会认、会写、会用本组的33个生字。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3.指导学生积累本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重点句、段的意义。4.通过“我们的小制作”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13动手做做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或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小女孩看到水从杯子里漫出来,非常吃惊。)2.水从杯子里漫出来,小女孩为什么吃惊?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二、朗读课文,初知大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他们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4.谁来当小老师为他们纠正错误?三、合作学习,理解内容1.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后,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1)“奇怪的问题”指的是什么?(2)伊琳娜回家做了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么样?2.请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3.再读课文,合作完成填空。出示句子: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伊琳娜回家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科学家的话()。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5.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伊琳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四、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1.分组熟读课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落。2.表演课文内容,鼓励创造性的表演。(如想象伊琳娜听懂朗志万的话之后所说的话)五、启发想象,练习写话1.读课后练习“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进行想象。2.互相交流,把自己想象的话说给同学听。六、布置作业将“说说写写”中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七、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科学家郎志万提问题小朋友伊琳娜动手验证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将上节课自己想到的话在小组中交流,评选出优秀的同学在全班交流。2.导语:伊琳娜小朋友的这种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像伊琳娜那样,认真开动脑筋,用我们的智慧解决困难。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二、识字、写字1.识字。(1)出示生字课件,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提示学生:可用熟字对比记忆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骗;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忆:如慢―漫,洪―哄;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志”字是由“士”和“心”构成的。)(2)谁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2.写字。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漂亮?(1)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点。(如“题”和“提”中都有“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另”和“志”都是上下结构,“另”是上短下长,“志”是上略比下长;田字格下边两行的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5个字是左窄右宽,只有“朗”是左右宽窄差不多。)(2)教师有重点的范写指导。(3)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指导。(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点评。三、实践活动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同学听。四、布置作业用“问题、哄骗”写话。五、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另志题提漫朗哄喝骗(把要求会写的字板书在田字格里)[教学提示]课文揭示的道理,应该让学生把握准确,即“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动手做做看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句话的含义。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记忆字形。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3.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不断实践。[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懂得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邮票、激发兴趣1.(出示一枚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用途吗?(用于寄信、文化交流、欣赏、记录重大事件、收藏……)2.每一枚小小的邮票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要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邮票齿孔是怎么发明的?2.学生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相评议。3.认读生字卡片,交流记字方法。4.指名朗读课文,正音。三、质疑互答,合作学习1.小组内读课文,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汇总。2.出示小组提出的疑问,全班讨论解决。四、具体演示,促进理解1.老师提供几张纸,让学生撕下纸中的“邮票”。这样撕邮票有什么不便?2.同桌读课文第二至第三自然段,合作表演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看到的情形。3.选几个学生上讲台来,为他们提供纸、别针,让他们表演课文中的情节,让学生充分了解阿切尔敏锐的观察能力。4.导读第四自然段,用直线勾画出阿切尔思考的内容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写邮票打孔机作用的句子。五、充分想象,感悟课文1.读第四自然段,启发想象:阿切尔会怎样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反复构思、画图、设计、制作、实验)2.再读课文,你认为阿切尔是一个怎样的人?3.总结课文:正因为阿切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才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才有了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4.通过读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认识了阿切尔这个伟大的发明家,你想向阿切尔学些什么呢?5.假如阿切尔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六、布置作业1.把这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家人听。2.收集邮票,讲邮票上的内容或故事。七、板书设计14邮票齿孔的故事阿切尔(英国发明家)看:翻找求助想取刺拽想:机器打孔做:研究很快造出善于观察、思考、实践第二课时一、作业展示1.先说说自己是怎么讲的,爸爸妈妈听了是怎么说的。2.选代表在全班讲一讲。3.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邮票上的内容或故事。4.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邮票。二、互动识字、写字1.“我会认”。(把要求会认的生字读一读,口头组词、造句子。)2.“我会写”。(1)认读要求写的字,口头组词、造句。(2)介绍自己识记这些字(要求写的字)的方法。(如:“力”字的第二笔不出头就是“刀”,“你”字去掉单人旁就是“尔”,“扔”字的提手旁换成单人旁就是“仍”。)(3)重点指导“使”“整”“式”的书写笔顺。3.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三、练习1.完成课后的“读读填填”。2.组词。刀()尔()更()正()力()你()便()整()四、布置作业写几句话介绍自己感兴趣的邮票。五、板书设计14邮票齿孔的故事刀()尔()更()正()力()你()便()整()[教学提示]让学生模拟阿切尔的思考发明过程,再次感受“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动手做做看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