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实用14篇)

时间:2023-12-26 16:50:05 作者:书香墨

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有恰当的例证和论据支撑,更具说服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迪。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文

报载,有一位偏重事业的女孩哭诉,自己没见着临危的父亲最后一面,心中的疼痛难以消解。是啊,用亲情换来的前程纵然锦绣,日后行走起来,印下的不免是惭愧的脚印。当亲情已成往事,当父慈母爱已成过往云烟,纵得孝子千行清泪,又怎可将过去挽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似锦前程,宏图大业,终究难以报得三春之晖。

史载,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常躲起来听孩子的哭声,以求寻得心灵的慰藉。那么,最早在“亲情”这条路上踽踽独行着的,应该是他吧。看,他疲惫的身躯靠在墙边,紧张地听着孩子的哭声。这个男人对他的“家”,似乎已全然陌生。当他毅然决然地填土治水换得了人们的尊敬,换得了“大禹”这一千古圣王美名,但那华美的皇袍上,却早已沾满了辛酸的泪水。

其实,大禹还是重亲情的,但是,为了家国天下,不得不弃“小家”于不顾。(高三作文)可是,这种内心的缺失,当如何弥补?当年卢沟烽火顿起,一时硝烟遮天,人们早已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紧维系在了一起。“亲情”在**的年代,是脆弱的,但人们还是放不下:无数士兵冲锋时口袋里装的是家人的照片,无数的军人倒下前低吟的是亲人的名字。

亲情,与理想、前途,其实是可以并存的。割舍前途的人似寄生虫,终生无用;抛弃亲情的人则如行尸走肉,千夫所指。只有当人依赖着亲情,珍存心底的美好,人才有了为前途而战的动力,才能挣脱命运的.桎梏。人,因珍惜亲情而称其为人。

洪战辉在理想、前途前面,没有抛弃亲人,而是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或生病或年幼的家人,用亲情更好地诠释了他求学的青春。皮定均将军在亲情与前途的天平前,未曾弃置任何一端。人们从他遗留的家书中,看到了这位威严的大将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家庭生活的和谐尽显其作为丈夫的情义和作为父亲的慈祥。

有人说,过分注重亲情,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我却认为,人活下去都是有动力的,人往往反而会因亲情变得更坚强。

那名没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的女生已体会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痛,并且连弥补、挽救的机会都丧失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只有父母,才会隐瞒自己的伤痛,让子女放手一搏,去争取自己的前程。

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幼稚之言。孩子们总是会用“长大后赚大钱给父母”的话,来逗得父母开怀;再长大,却啥都不记得了,慢慢地只顾自己的理想、前途了。你是可以认为小时候“童言无忌”,却不能将这份沉甸甸的亲情看轻看淡。

现如今,该承担这掂错了分量的生命之轻了。

指导教师:祝宇。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读后感作文

时隔两年,我又在书箱里拿出了这本我第一次没有看明白的书,但我不确定这次我明白了,在看本书的间隙,我又翻阅了网路,找到了此书的电影版《布拉格之恋》,草草的看了一遍英语版,男主人公托马斯的风流,在本书中给我的感触颇深,尽然和号称和上过两百个女的,但是这仅是我一个浮浅的俗人关注的内容,鄙视自己下,看完本书,其实我在思考一些东西,一些似是而非,却很深刻的东西。作者米兰昆德拉想表达的一些东西,也就是本书的目录轻与重、灵与肉、还有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卡列宁的微笑。书中提到“历代的爱情是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

每个实际的行为就是个量,谁的'量多谁就更爱谁。但确实如此么,那是否真的有意义?托马斯是爱着特蕾莎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有为何要和如此多的女的风流,在我看来,也就是托马斯的个人独特爱好而已,一种猎奇的心态,无关乎对特蕾莎的爱。但托马斯对特蕾莎的这种爱,无论好坏,优劣,是纯粹的。“纯粹”两字,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崇尚纯粹,爱情和性无关,爱情就是爱情,性就是性,强调一种纯粹性,应该能让我们活的真且更有意义。但往往又是自相矛盾,你能忍受的了你的爱人和别人一夜风流么,这是一对矛盾。这里忽略的肉体对灵魂的忠诚,而不是对爱情的忠诚。托马斯如果出现在现实中,他的所做所为,是一种超俗。而特蕾莎呢,也从另一方面读出了女人的一种需要呵护,强调唯一性的,排他性的心理。

这是天性,无可厚非。评论到这里,我想说我没有切入重点,作者的思想的深度,而我的理解却力所不能及,我还是很痛苦。。。可能书中西方文化的观念,我了解甚少,所以有些方面也不能理解的非常的透彻。但我能体会到书中时代的局面,人民需要自由,反对各种形式的压迫,特别的思想上的,自由的主题也一直贯彻在书中,画家萨比那的那份背叛的心态,可以说就是一种自由。自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世人潇洒的展现本我状态。书中的人物总体给我感觉,思想开放,各有所长,而且自得其乐,这是一种自由的文化,对待艺术,文学,生活各各方面,他们清楚自己要的,也给我一些启迪。我们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么?知道怎样的自己是幸福的么?这答案之深刻,打算小心翼翼的阅读第三次。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作文

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

你和我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外公,我和你永隔一江水。

偶然想起今天是你的忌日。其实又怎会是偶然呢。

要知道,在你走后的两周年,我一直告诉我自己,我并不是孤单一个人的。你还在我的左面,我的右面。你在我心里无所不在。

我不曾停止过想你。

只有这样我才能安慰自己不去难过。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莫过于最深之人的离开。从此便是天涯两隔阴阳两极。然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无论生活再怎么难过,日子还得往下过。

你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梦到你。那时外婆因承受不了你离开的事实夜夜不能寐,我便搬去她那陪她睡。

我知道,你离开时,最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外婆了。相濡为沫的这些年,你一直以雄鹰护雌鹰的姿态,把你的女人护在怀里为她遮风挡

不曾想过有一天她若没有了你要怎样苟活。

所以直到离去,你还是不能放下她。

她是那么弱小又无助。个子矮小身体羸弱脆弱无比。夜晚不敢一个人上厕所,又怕吵醒了在一旁睡觉的我。隐忍着不敢开口,只有到实在憋不住的时候,才肯叫醒我。

那时的她是惶恐不安的孩子。她真的不知道她应该怎样活下去。我终究是明白了你临终时的担心。但请放心,我会替你,好好照顾她,连着你的份也一并照顾。

我陪着时她心疼她想念你我觉得我也快崩溃。

晚上浅眠,起来给奶奶盖被子或带她去上厕所。路过大厅,我总是觉得我能看到你。这是血脉相融的感知么。

你穿着洗得泛黄的衣服,熟悉的身影。坐在你最爱坐的那个沙发上,慈祥的笑着,从没有言语,还是健在时精神抖擞的样子。时光好似从没老去,你还是好好的。一切都淡然安宁。

我跟乔哥说过这件事。她说,以后我若还能看到你,便跟你说说话。她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么,外公,我在说我真的.很想你。

你听到了么。

至今不能忘却你离开前一个月的模样。

你的手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细妹姨给你打点滴时,你隐忍着不曾喊过疼。就那么安静的躺着,没有言语,像死一般的寂静。

我真怕。你给我的感觉像是随时都会离开我。我甚至不敢闭上眼睛,我怕我一闭上眼再睁开时就是得到你离去的噩耗。

这是我万万不能承受的。

我只是帮你轻轻地揉起那些因打针打点滴鼓起的地方。感觉里面血脉在脉脉跳动,那是你生命还在的迹象的表现。我就感觉还有希望。

但那只是可笑的自欺欺人。

癌症。排名世界第二的致死疾病。每年无数的人被它夺去了生命。也不是没有一些人坚强的活下来。

但你是晚期,而且你不年轻了。新陈代谢各种功能远不如前。

所以谁都知道谁也没法阻止你生命的终点包括你自己。

我还是恨。恨自己。

那种想要挽留自己最爱的人的生命却什么都做不了的感觉真的好无力。

为什么人就不能永远如愿以偿人力在面前疾病时真的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呢。

为什么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只能用葡萄糖来维持生命不能进食,身子日益消瘦,天天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上呢。

不想你离开苦苦哀求怨天怨地却终也迎来了你离去的噩耗。虽有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乱了心神。

我什么都不知道了不想了只记得你临终时望向我们那舍不得的眼神和眼角那一颗晶莹的泪珠。

它像滴在我的心头。我的心也在哭泣。

送葬那天,站在正中央你的黑白照片前,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静谧的。我听不到耳边一阵又一阵的哭声也感不到人们一层又一层的悲痛。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族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之风潮。隐秘的无情,爱的真谛,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种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力,自由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职责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人生要有一种信念,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一种媚俗。

特蕾莎具有传统女性的一般特点,即认为灵与肉是不可分离的。而同时,特蕾莎又是一个不断与现实抗争的女子,只是她很软弱,她的抗争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是无力的作用。因此,她便陷入了生命的困境之中。他是一个独立的守望者和追求者。

托马斯的意义确实通过特蕾莎,萨比娜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表现出来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这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托马斯标榜着自己特定的一套爱情理念,既没有感情投入的人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所以他给了自己自由的空间,为他的放纵提供了可靠的理由。

每一次生命的过程都不可重复,也不可排练。走完了,就是一个无法更改的格局,因此每一次的选择就承担着十分沉重的分量,意义重大并可能影响一生的顺利或坎坷,幸福或痛苦。

托马斯的人生选择——和特蕾莎结婚,选择会捷克,选择向下生活都体现了生命之重。最后,托马斯与特蕾莎最终在一场车祸中死去。耗尽生命的力量的托马斯最终走向了存在的极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有人说,生命如海洋,波涛汹涌,奔腾不息;有人说,生命如道路,蜿蜒曲折,伸向远方;有人说,生命如花朵,俏丽多姿,姹紫嫣红。一千个人谈生命就用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因为生命是神奇的造物主,他很伟大,可以书写一切奇迹;他又脆弱,薄弱蝉翼,承载着我们不可获知的未来,然而生命也有着他所无法承受之轻,那就是——信念。

2019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曾不止一次对着电视机默默地滚下泪水。永远无法忘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我无法接受眼前的残垣断壁,更无法让自己从痛苦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可我看到你微笑的脸,看到了你激动着对救援人员说谢谢,看到了你奋不顾身一次次冲上废墟的身影……我泪流满面,我知道,是信念让你们在被掩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是信念让在废墟下100多个小时的你坚持到了最后,是信念让你不放弃生的希望,昼夜不停地营救遇难人员。是信念,是强大的生命所无法承载的那一份重量,就算获救后会面临截肢等残酷的现实,你们依然可以笑着面对一切。因为,思想的残缺才是最可怕的。只要你不放弃,不抛弃,拥有坚持到底的信念,你就是最后的赢家!就好象残运会上的运动健儿们,他们从未放弃信念。一次次用实际行动挑战残酷的现实,一次次用思想的完整克服肢体的残缺,一次次登上最高领奖台。他们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笑容里更多是坚持,是决心!是比奖牌还要珍贵的信念!

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莫过于生命。可是经历了2019这多灾多喜的一年,我才明白:再强大的生命也有他无法承受起的信念。信念是什么?信念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信念是冬日的暖阳,点燃坚持的火把,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信念是母亲温柔的双手,挽起失落抚平伤感,拭去眼角的泪痕!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文

人活于世,似苇草,似青松,或身躯瘦弱,于风中摇曳;或刚强伟岸,抵抗万物折磨。但是,人既然存活于世,生命中所配置的,必然有如大海的浩渺,泰山的厚重。生命,本应有重量。

叹生活不美,欺诈行为肆意蔓延;悲人生苦短,美妙的少女就此殒命。回望故事的起与结,大多数人只会唾骂狡诈的犯罪分子,然而,当你内心有了无穷大的承受力时,你就能经历大风大雨,生命便只在你的掌握之中,活得精彩并非不可能!

浏览古今长河,伟大的人总不那么顺心,然而就是在这样沧桑变化中,在困境中不断成熟,他们却用自己生命的重量沉淀出精彩。

还记得“民国四才女”之一的萧红吗?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中,她挣扎出来,于哈尔滨的灾害中坚持写作的梦想。虽然贫困,虽然被情所困,但是那汩汩清泉般的文字伴随着她的作品不断成熟,不断沉淀,直至今日,我们敬之叹之。

如果没有苦难的日子,萧红不会有这般成熟稳重;如果没有内心挣扎后的教训,她也不会将深沉的笔触透露给世人,《生死场》也不会就此诞生。

同样是欺骗,同样是在青春正盛的日子,有人承受住生命之重,有人却轻飘飘地走了,留给世人无限的深思。

生命永不能轻飘飘地走过。“岁寒,知松柏之后凋。”我们的人生,坚忍之后方显价值。季羡林在动荡的文革期间之坚忍,才能清淡地描绘出当时的牛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的坚忍,方能将我们带回生命本该有的绚丽奇幻。如果徐玉玉也能在上当受骗之后之坚忍,世界回报给她的将不仅是完整的人生旅程,还有厚重的灵魂。

现如今,有太多人不能坚忍,不能领悟生命的重量。徐玉玉的例子,折射出当代许多人的脆弱,他们将内心装扮地纯净空白,不能正确对待社会的残酷,他们在父母、在校园的荫庇下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米兰。昆德拉说: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对生命质量的沉淀。即使是一根苇草,根系于土地之上也能承受住大风的侵扰,总能于水洼之中立地不倒。人的生命亦是如此,锻炼出强大的内心,我们方能更精彩地活着。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文

济南的夏日下起雨来,依旧是热腾腾的,空气中弥漫着风尘的味道,张扬着尘土的气息。这点小雨理应是不用带伞的,因为雨滴仿佛巧克力上的榛果粒,落在身上也没有几颗,干燥的大地倒是湿了一片。我依旧带着伞,不过是习惯罢了。家在温润的江南。时不时便会落下些雨来,有时候朦朦胧的一片就湿了衣裳。以往的我总是不愿意带伞,颇嫌累赘,但母亲却时不时地往我的背囊里塞进一把伞,我也懒得再取出来,就这般度过了在杭城数不清的那些个雨天。独自在北方度过的三年,我依旧习惯带着伞,不过如今的伞倒是我自己放进去的。不过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济南的雨就算下大了,顷刻就停了。或许是习惯了背囊里有一把伞,也不再觉得麻烦了。

其实在北方念书,也就是寒暑假回趟家,回去的时候却执意将书塞满背囊,回来则被父母换成吃用的东西。如此满载而去,满载而归,背着行囊去往家里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念想着假期里要多看几部书,勿使光阴虚度。背着行囊来的时候,也无非是父母怕我人在外地,饿了苦了,午饭没吃也舍不得买点东西充饥,背囊里有零食,可以自己拿来吃。然而放在背囊里带回去的书并不一定会看,带着来的吃用的东西也不一定会动。

如此想着仿佛也明白了,自己所背的,不过就是牵挂,好比随行的一封信笺,更多时候只是拿出来看看,有时候上面写满了亲人细碎的叮嘱挂念,有时候又装载了自己憧憬的未来梦想。最后都是一下封上口子,随着带着走,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或许只有等到背囊逐渐厚重了,自己背不动的那天,东西才会搁置下来。

当时外婆家要拆迁的时候,屋子的三楼上还有许多她的“宝贝”,老底子的那一块块布匹,如今还崭新得可以做衣裳,平时节俭的外婆手上竟然有几箱,当时存着的时候,或许是给我母亲,或是大姨小姨留作衣裳的,然而时光荏苒,这个念想转眼就积满了灰尘,我和表哥表妹都相继成人,装载的“行囊”却沾染了厚重的土灰,停留在了承载过去时光的那个角落,只得着某一天被处理殆尽。那段时间看着外婆经常搓着皱起纹路的手,惋惜昔日“背囊”里的这些东西也甚是心酸,那可是她积攒了一辈子的想念。我还依旧记得,她常常在嘴边提起这些存货,如数家珍。这些布匹重量就是她心中念想的重量。然而自从那些布匹被处理掉之后,她常说自己走路轻飘飘的,人也瘦得厉害。

济南的雨果然很快就停了,我也收了伞,伞面连湿也没湿,团成一团,似乎又可以塞到背囊里面。掂着包里的重量,我便感觉踏实了许多,其实渐渐也明白了,往昔母亲在我背囊里装的,不过是她寄托在我身上一个念想,我想,人的生活大概如昆德拉所说的那样,是要些重量的。而如今我背囊里添加的这把伞的重量,或许也是为了告诉我自己,在这遥远的北方,我不是一个人。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读后感

初读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宾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宾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一言蔽之: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再读,梳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同时,要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以及“两千字宣言”,等等,从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一遍遍深读,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小说主人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遭遇,就有了如下认识:

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卡列宁的微笑那一章写的很美好——卡列宁的离去让人感觉所有的一切生命都虚无缥缈,空荡荡的,轻如尘烟。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宾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宾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莎比娜在背叛中度过了一生,每一次的背叛都令她激动不已。这种循环往复的背叛所带来的重,是她满心喜欢的,也是乐于承受的。但是,当她背叛了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以后,她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背叛的了。背叛的终极就是虚空。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富有激情的萨宾娜充满好奇,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从从某时刻开始对自身灵魂的拷问与修正,试图摆脱原有的“级",最终步向“宿命”的覆灭。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18岁不可承受之重》阅读答案

北京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最犯愁的事情除了找工作,排在第二位的恐怕就是租房子了。一项调查显示,北上广等地应届毕业生租房的花费已经超过了收入的50%,北京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支付的租金为月工资的2.5倍,房租成为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

赶集网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90后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薪资2687元,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单人租房成本分别为1338元、1370元、1323元及1450元。可以推算出一线城市90后应届毕业生租房花费占收入比重高超50%,其中深圳最高达54%,广州最低为49%。

此次统计的数据主要以床位、单间、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五种类型为主。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出租的房屋类型均以单间、一居室及二居室为主,其中二居室占比均超过50%,广州二居室与三居室占比分别为42%与36%。尽管床位价格相对便宜,普遍在600至800元之间,但在一线城市供应量均不足整体出租市场的1%,难以有效拉低单人租房成本。

专业人士分析,目前租房成本已经成为90后应届毕业生就业后的`最大支出,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往往没有存款,吸纳毕业生占比超70%的私营企业工资结算一般都在月末或者第二月月初,这样一来应届毕业生一旦毕业就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窘境。结合目前租房市场的交易规则,一般以押一付三或压二付二为主,如果是通过中介找房的还需要多交纳一个月的房租作为佣金,这么算下来需要一次性支出5个月的租金。以北京为例,一次性支付的租金将为月工资的2.5倍,这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是一笔较大的经济负担。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在错综复杂的、偶然与必然同时眷顾的男女关系上,小说中给予了成千上万种诠释,罗密欧与茱丽叶式的悲切,希斯克里夫式的怆然,那样恬淡的灵魂的交契。是什么给让这些爱情熠熠的光芒,是什么给予他们可歌可泣的名头?是爱情这虚无飘渺的箭镞上直接而炫目的箭羽上的迷惑,撇开二流的诗人只是看到了爱情绚丽的光晕,一流的诗人看到的是爱情变幻莫测的脉搏。而伟大的作家触摸到的是那忽快忽慢的脉搏下隐藏的人性的自私,呰趄,渴望以及与生俱来的无奈感。

是的,的确是无奈,除却快乐和悲伤,无奈感其实一直牢牢的占据着我们的内心,因为你找不到它的根源,所以你也无法驱逐出去,甚至你捕捉不到它,而它却随时可以将你淹没,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无奈,很多人一定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得到爱其实就是掩盖这样的无奈,撒一把灰就想把它全部吸走。人生所有的成功,幸福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一种感觉,爱情同样也是,在这种感觉来临时,才会发现自己处于多么困顿或者懵懂的状态,而内心的渴求又如此地强烈,像亚当和夏娃偷吃伊甸园里善恶树上的果子一样,男男女女一样惊慌失措。这似是一种常态,这种不能承受之轻每个人必须要承受,无时不在承受。

而与这种无奈感对应的便是存在,存在感,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存在感,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他们的存在,主人公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的人物。对爱情的专注和责任、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世界的倾颓和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顽强地寻觅。是托马斯在灵与性中挣扎,最终选择了灵魂没有任何爱情没有经过比较与谋划,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理想爱情的虚构,有的是建立在钱币衣帛上的,有的是彼此生活上的需要,有的则建立在心灵的契合上,正如萨比娜所说:“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在书里我们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明媚的关系,似乎男男女女都走进了一条小巷挣扎着纠缠着总想在走出这条巷子的时候能够牵着心爱的人的手,一起享受光明的世界,但黑暗中,却总是不得要领,在择与弃之间,迟疑、贪婪与彷徨都是谋杀爱情的刽子手。于是特蕾莎艰辛地走出来了,却只能抱着一只狗,托马斯的情人有两百多,谁也没有牵到,这就是轻与重的差别。

当托马斯和特丽莎经历了无数变故磨难后,他们来到了乡下,过起了牧歌式的生活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特蕾莎还在怀着内疚的心情检讨自己是否对托马斯太苛刻?这就是她人生的境界。始终恪守人生的戒尺!这也是她这个“沉重的世界”的美之所在。

“这里安息着卡列宁,他生了两个面包圈和一只蜜蜂。”,因为特丽莎的一个梦,她想出了这句话,作为她爱犬的墓志铭。面包圈与蜜蜂,是梦境,是虚无,因为爱之切,在爱情面前,无论男女都是诗人和幻想家,在现实面前,有的人醒来时已经是一辈子,有的人又过早地清醒了,或早或晚,都是煎熬。如何能醒得恰如其分呢?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一辈子做梦的人总是快乐的,因为他活得轻松,越早看清的人越沉重,因为他把别人的桎梏也藏进了自己心里,但我宁愿选择沉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诗歌

紧紧挽了你的妈妈。

从此,将用无尽的悔恨让自己明白。

松手,你就会远去。

天堂中应不会孤独。

最爱你的人却要独自吞下一生最痛的'苦。

今夜,又是月明星稀。

远道而来的父母已无力倾诉。

怀抱中那一张张笑脸。

将永远刻入不忍启封的记忆。

一束束白色的哀思,在风中更显冷寂。

双手合十,俱灰的不是万念。

只愿已逝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不再拥挤。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初看书名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感觉,不由得端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它来翻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散文化地展现了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

作者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书里的一个情节特别让我感触良多: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

她不爱特雷莎,她觉得特蕾莎是她的拖油瓶,害得她被迫呆在第九个男人的身边——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过两次离婚的男人。后来,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这段我印象最深刻。就像造物主不会让某一个人拥有一切旁人所羡慕的东西,作者把九种特质分配到九个人身上,特雷莎的妈妈只能从中选一个。然而她谁都想要,同时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她开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

当特雷莎把门锁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权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识到一切在离她而去,她在用最后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她女儿留下。可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从没有承担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亲人。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灵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虑作者要传达的爱情观。然而,我不懂爱情。我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爱情将不纯正。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你所喜欢的一切特质。

你必须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作者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大概伴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爱情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难读,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读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几年工夫,可它已经使我开始受益了。

《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

18岁,在千辛万苦熬过了高三之后,我没有考上清华。原因竟然不在数学,而在文科综合。揭晓分数的那天,我听完电话里的报数,在草稿纸上加了3遍,得到的仍然是那个我不想面对的数字。我倒在床上蒙头痛哭了整整一天。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她悄悄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而痛心地安慰我:“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

烈日不怜悯我的悲伤,耀我致盲。彼时过于年轻脆弱,我只知道蒙头痛哭,在盛夏7月,眼泪与汗水一样丰沛而无耻。我仿佛听见命运的大门缓缓关上的吱嘎声。我一度那样真真切切地以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在后来高中好友们一一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报喜声中,在后来一次次首都顶尖高校的昔日好友满面春风的精英型同学聚会中,在后来的后来,我愚蠢而耐心地反复咀嚼着这一次失败的味道,几近一蹶不振,为这一个理想的幻灭赔上了此后将近3年的无所事事的荒凉青春。在20岁出头的关口,我才明白过来,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期待永不可能的时间倒流,才是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

母亲想要安慰我,像《我与地坛》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可怜的母亲那样,对我说:“带你出去走走吧,老这么在家里不成样子。”是带着这样一种失魂落魄的心绪,去往稻城的。自驾车2000多公里,从川西南,北上到甘肃南部的花湖,再南下,去往藏东的稻城亚丁,途经红原、八美、丹巴等与世隔绝的绮丽仙境。巍巍青山上,神秘古老的碉楼隐匿于云端,触目惊心的山壁断层上苍石青峻。月色辉映的夜里,沿着狭窄的公路在峡谷深处与奔腾澎湃的大河蜿蜒并驰,黑暗中只听见咆哮的水声。翻滚的洪流在月色之下闪着寒光,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尸骨无存。头顶着寂静的星辰,我在诗一般险峻的黑暗中,在行进着的未知的深深危险中,渐渐找到一丝不畏死的平静。

我曾经说过,其实人应当活得更麻木一点,如此方能多感知到一些生之欢愉。明白归明白,但我或许还将终我一生,因着性情深处与生俱来的暗调色彩,常不经意间就沉浸在如此的底色中。希望、坚持等富有支撑力的东西总是处在临界流产的艰难孕育中,好像稍不注意,一切引诱我继续活下去的幻觉就将消失殆尽。

7月,在行驶了2000多公里之后,在接近稻城的那个黄昏,潮湿的荒原上开满了紫色花朵,落雨如尘,阴寒如秋。孤独的`鹰在苍穹之上久久盘旋。我眺望窗外的原野,身边坐着母亲。

高三时,我在外读书,母亲常常专程来看我,一早赶30多公里路,给我带来我喜欢吃的东西,热乎乎地焐在包里,外加很多她精挑细选的水果、营养品。我由此越发懂得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次她借着出差的机会,又带上很多东西来看我。白天忙完工作,傍晚时才来到学校。母亲就这么静静地坐在我的宿舍里,干等我一个晚上。那天晚自习照例是考试,我急不可耐地交了卷,匆匆赶回宿舍和母亲相见。没说上两句话,很快就有生活老师催促熄灯,母亲说:“那我走了,你好好的,要乖,妈妈相信你会努力的。”我送母亲到校门口,那时下着雨,母亲想让我早点回去,就说司机已经来了,宿舍关门了就不好了。我想也是,生活老师不太好说话,我就回去了。

而后来的事情是,那个下雨的凄凉夜晚,为母亲开车的司机在市中心吃完饭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睡得连电话响都听不到。母亲瞒着我,自己一人站在学校外面空旷的公路边等着打车回去。可是因为过于偏僻,她打不到车。她一个孤身女子在那黑暗冷漠的马路边,从10点30分一直站到深夜12点,手机也没了电,无法求助。偶尔飞驰而过的车,像划不燃的火柴一样,擦着她一闪而过,没有一辆停下。她冷得发抖。最终她拦到一辆好心人的私家车,狼狈落魄地赶了回去,因为受寒,病了一个星期。

高三结束了很久后,有次母亲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起这件事情。我们正吃着午饭,我强忍着眼泪,放下碗筷,走进厕所咬着嘴唇,痛彻心扉地哭了,眼泪喷涌,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然后迅速地洗脸,按下抽水马桶的按钮,佯装才上完厕所,然后平静地回到饭桌上。

我在心里想着,如果那个夜晚母亲发生什么不测,那我余生如何能够原谅自己?幸而她平安无事。因此我不知道除了考上一所体体面面的名牌大学,还有什么能够报答母亲的一片苦心。这也是我高考失败后,这么久以来无法摆脱内疚感和挫败感的原因,我觉得我对不起她。她寄予我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期望,期望我考上一所好大学,希望我争气。为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期望,她如一日地付出无微不至的关爱。后来,经历几番追逐恋慕,浅尝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何等脆弱,我才惊觉母亲给予自己的那种爱意,深情至不可说,无怨无悔地,默默伴我多年。我不得不承认,唯有出自母爱的天性,才可以解释这样一种无私。

稻城的夜,雨声如泣。在黑灰色的天地间,7月似深秋,因为极度寒冷,我们遍街寻找羽绒大衣。海拔升高,加上寒冷,母亲的身体严重不适。我们只好放弃了翌日骑马去草甸再辗转亚丁的计划,原路返回,旅程在此结束。带着《游褒禅山记》中记叙的那般遗憾,带着上路时的失魂落魄,离开了寒冷的稻城。

那是18岁时的事情。几年过去,因着对人世的猎奇,探知内心明暗,许诺自己此生要如此如此,将诸多虚幻而痛苦的读本奉作命运的旨意――书里说:“生命中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我曾为这句话彻头彻尾地动容,拍案而起,惊怯至无路可退,相信在以自我凌虐的姿势挣扎的人之中,我并不孤单。我时常面对照片上4岁时天真至脆弱不堪的笑容,不肯相信生命这般酷烈的锻造。但事实上,它又的确如此。我从对现实感受的再造与逃避中体验到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对苦痛的幻想。

在我所有的旅行当中,18岁的稻城是最荒凉的一个站点。可悲的是,它最贴近人生。

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怎么说以前一直以为只有重量才能将一个人压垮从没有想过轻飘飘的物体也能将你打入万丈深渊。尼采和哲学家所纠缠的神秘的”永劫回归“或许就是在告诉我们沉重不一定是悲惨而轻松也不会就是辉煌。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止地重演下去即便那件事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那种癫狂的幻念将会席卷我们的头脑一步步吞噬着我们而我们却是如此无能为力、无能反抗。生命无法承受的轻又是那样真真实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你无法拒绝。

生活就是一出舞台剧。在这出剧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形形色色的角色。或者你会遇到特丽莎,或者你会遇到托马斯,又或者你遇到的是萨比娜。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特丽莎跟萨比娜就是两个不同的对立面。爱情是自私的,所以她让特丽莎成为了一个生命之重的人物。对爱情的专注和责任、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对善恶的爱憎和明断……在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活得实在。以至于在这个没有美和真爱的世界,最后只能在一条狗的身上找到人间的牧歌、找到真爱。而萨比娜就是生命之轻的典型。就像文中萨比娜自己所说哦的那样,”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她放纵自己与托马斯的放纵,随心所愿地生活着,就算生活对此充满了不屑,依旧我行我素。而对于托马斯而言,一切就又不知该从何说起了。托马斯与特丽莎的相遇就像是一出精彩的剧集。一切都是那么巧合,却又巧合得让你坚信就是有这么巧合的事情。然后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就这样彼此相互牵制着,直至终老。就算生活中,两个人无数次的刺激着对方,却又还是那样不肯离去。而一直轻浮的托马斯在俄狄浦事件中展示了他生命之重的一方面。给人以一种社会正义感的强烈冲击。然后我就开始慢慢明白生命不会在”轻“任意喧嚣。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只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不同。寂地说:”踮起脚尖,是否我们就离幸福近了一点。“刚开始看到这句话,充满了憧憬,想象着头顶上方的那片天空,是否真的就有天堂存在,而天堂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好,如果那幸福的地方是如此的真实,那么,踮起脚尖吧,追寻我的幸福。就像杰斐逊在《独立宣言》里告诉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虽然很多人都理解成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但幸福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种虚妄,只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而在所谓的终点我们是看不到它的。

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就会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开大地,就像离开了真实的生活,走向另一种虚无。一切就开始变得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生活就是一张没有什么目的的草图,即使给予我们机会回到过去重新选择,让我们得到更好的结果。可在这一过程中,难道就不会有什么变质了么?每一种经历都有别样的痛苦别样的好,都是一种享受。

我们都在不停的选择中成长,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总该保留着自己的一份正义感,让自己的生命有了重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贴近大地,天空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就让自己更加趋于真实的存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