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的教学论文(优秀17篇)

时间:2023-12-02 23:25:33 作者:MJ笔神

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范本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我们对文学、艺术和人生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充分发挥课余体育的功能,值得学校体育工作者去总结和探讨。文章在对高校课余体育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模式应以依靠大学生自觉性为中心,加强体育理论教育,还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普通高校课余体育可以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保证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上“双休工时制”的实行,大学生们相对可以腾出较多的课余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课余体育就是他们首选的活动内容之一。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成为教育工作者及学生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均已认识到单靠1周2节体育课,是无法实现增强体质任务的。课余体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为运动队伍输送后备人才都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必须重视学校课余体育工作,并把它列入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的日程上来。本文就高校课余体育概念、课余体育应采用的模式及其作用进行相关探讨。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之外的时间里采用身体练习的方式,从事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课外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我国体育教育中,课外体育同样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体育课一起,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个人体育爱好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比,它具有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等特点。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课余体育在为学生打好体质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培养学生的个性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好基础。由于课余体育既是课余的又是体育的,所以无论从环境因素、教育因素,还是从个性形成的阶段性因素来说,它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在课余体育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第一种做法是开展两类体育课程,即在上好每周两课时正规体育课的同时,再安排一课时体育活动课程,并把活动课程列入学生的课程表中,使活动课程在时间上,辅导力量上,运动设施和器材上得到确实的保障。两类课程的互相补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提高。第二种做法是在上好正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开展大课间锻炼的活动,这就是延长课间操的时间,把课间锻炼延长20~30分钟,改变只做广播操的'单一内容,增加跑步、武术、跳绳、游戏、健美操素质练习等多种内容,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增加。无论是活动课程还是大课间锻炼,在其组织形式上已出现小组锻炼的组织形式和学生自选活动内容,这是逐步推进我国课余体育改革的有益尝试。但是课余体育训练这一过程毕竟属于“课余”的性质,因此,它不同于职业型的优秀运动员训练。由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运动训练在许多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的运行模式。

(一)以依靠大学生自觉性为中心。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在17~22岁左右,独立性、自制力及自主意识较强。高校校园的运动氛围较浓厚,运动场地、器材相对较齐全,而且高校学生的课程安排灵活性大,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随意性大。那么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管理就应根据上述的特点,以依靠大学生的自觉性为中心,体育教师不宜过多直接参与管理,可以通过协助制定适当的目标,建议采取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方法,提高必要的技术辅导,提供应有的场地、器材以及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等途径间接地管理。

具体做法有很多类型,比如我们可以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巩固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鼓励学生组建和参加各单项体育协会或俱乐部,如“篮协”“排协”“网协”“乒协”“足协”“羽协”等。校内进行的所有体育活动都可以成立协会和俱乐部,学校应在理论、技术、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加强管理,组织各协会开展形式多样和经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另外,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设项,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要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推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但对人体科学知识和体育理论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认识和体育意识,了解体育活动中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体育煅练与健身的科学方法,教你如何欣赏体育,如何去组织安排体育活动竞赛等。因此,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着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任务去组织选择教学内容。依据体育理论的教学任务、目的,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运动力学的最基本知识,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方法,体育欣赏等。因此,在课余时间可采用讲座、讨论、沙龙等形式向学生系统传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保健学、体育医疗康复、自我保护等知识。这样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引导他们从理论上去了解体育对人们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引进与提高相结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高待遇与高奉献,是三位一体的。所以我们要继续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继续解决好教师住房和工资待遇问题,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收优秀教师进入人大、政协等各级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还要讲奉献,只讲待遇不讲奉献也是不行的。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认为就是“奉献”两个字。为什么大家用很多优美的词汇来赞美教师?人梯、蜡烛、绿叶、老黄牛,都是一个意思,说明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质含义就是“奉献”,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所以,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素质要高,待遇要相应提高,还要强调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学校要大力引用高学历体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尽快改变数量不足,学历不高的状况。还要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教师考研究生。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组织选派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学习,积极进行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各高校体育训练教师应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加强与校医院和各生化实验室密切联系,对一些影响和评定运动成绩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指导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引起领导重视,加大对科学体育训练的投入,创造出有利的训练环境。

(一)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保证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学校体育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有:增进健康目标、教养目标、教育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但课堂教学因为时间短(一星期只有两节课),教学内容杂,针对性差等多方面的不足,往往不能很好的实现这些目标,课外体育训练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二)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课余体育活动不单纯只是对学生体能的提高有好处,通过课余体育活动,学生的身心健康会获得全面的发展。目前对健康的两种权威解释,不管是健康的三维观,还是健康的五要素学说,概括地说,健康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身心之间的关系。生理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影响着生理健康。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嬉戏玩耍,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交友漫谈,不仅获得身体的,同时获得心理的需要和满足。所以,课余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活动在育人过程中具有“身心双育”特点,校园体育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独到之功。课余体育活动的群体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提高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投身于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生活,浸染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氛围时,会形成积极进取、发奋向上的情感。同时,课余体育将体育精神与校风、学风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体育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有机成分,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青少年学生最富于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们不但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要娱乐,需要友谊,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要情感和精力的宣泄,而课余体育活动正是满足青少年学生这些精神与心理需要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课余体育活动,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交往性、娱乐性、互助性、竞争性的功能,发挥课余体育的内在与外化效应,丰富校园文化,体现多样性,创造出紧张严肃与生动活泼相统一的文化氛围,从而满足学生生理、心理多方面的精神情感需要。通过课余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校园文化产生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将他们剩余的精力得到有效的、正常的释放,达到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毅.现行高校课余体育的形式与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4).

[2]吴长青.课余体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优势研究[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6).

[3]冯喜军.浅析我国课余体育的发展趋向[j].辽宁师专学报,2005.

[4]张帆.关于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及相应管理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5]杜东照.浅析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6]王发昌.论河南省高校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7]常智.试论课余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体能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3).

普通高校体育的教学论文

(一)声乐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现阶段,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基本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专业音乐类的高校,虽然它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很多弊端:普通高校的声乐类学生专业表演和音乐高校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师范教学方面也与师范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看来,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专业的发展。

(二)声乐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立足于当前的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来看,大多数都是按照专业音乐学院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并没有为自己准确的定位,只一味的追求演唱的技巧,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三)声乐教学没有突出特色。

当前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没有突出的特色,基本上是对专业音乐学院教学的模仿。要能够真正与专业音乐学院区别出,就要求能够发展自身的教学特色。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十分单一,缺乏对社会话题的关注,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轨,并没有与时俱进的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进行声乐教学的改革,切实提高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艺术类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笔者将针对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表现出来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声乐教学改革、实现“以专多能”的目标,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开展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专业体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走向工作单位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普通高校可以按照自身条件,经常性的举办一些高校联盟音乐竞赛、高校音乐节等活动,把声乐教学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的生活中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与此同时,普通高校还可以开展学生提前走向工厂、社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平台,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一般而言,高校声乐教学课堂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目标的影响,要能够切实提高声乐教学的课堂质量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要能够准确的定位教学目标,既要能够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还要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说,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明确并且坚持高素质艺术水平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声乐教学科学有序的融合到整个的教学体系中。通过这样的声乐教学课堂,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欣赏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艺术类人才。

(三)突出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一方面,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练习,并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开展有效的教学课堂。在向学生传递基础的声乐知识和技巧的同时,也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将知识理论带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声乐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感觉”,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因素,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获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能充当“引导”的角色。所以说,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要能够突出实践教学,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找准“感觉”。另一方面,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创作,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充当授课的“小教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魅力,提高学生的声乐整体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力开展声乐教学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课堂而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实践都是十分有效的改革措施,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个人的音乐魅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艺术类人才。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高职体育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学分制改革是全面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学分制的实施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文章结合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情况,对高职体育学分制改革的实践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体育;学分制;改革。

前言。

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文件后,许多高校相继开始研究和试行了学分制。当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即学年制和学分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高职体育实施学分制改革,是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高职体育实行学分制改革,在课程结构与教学运行机制方面与高等教育的学分制改革存在着很大差异。高职体育学分制的实施与管理要以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质为依据,多层次多角度地设置学分认证标准,以及学分绩点的考评机制。

一、高职体育学分制的内涵与特征。

1.高职体育。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我国高职体育的教学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完成学年制教学任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接受统一的课程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共性和系统性,其特点是学制固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很少实行学分制教学,更少有高职院校实行体育学分制的教学管理。

2.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决定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分标准的制度。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选课制即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科目、项目、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目前,高职体育存在着学年制,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等三种形式的学籍管理制度。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我国大多高职院校实行着学年学分制的管理制度。

3.高职体育学分制。

高职体育实行学分制改革,对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是相当有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空闲时间等等因素,自由选择形式多样、内容各异,且具有相应学分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即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教学运行模式,目前可采取的方式有,分阶段、渐进式,高职体育学分制改革可分为以下几方面逐渐实施。

1.高职体育学分制改革应从系部着手,根据以生为本的专业特点,构建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以及相应的学分评定方案,供学生自由选择。对于体弱、残疾的特殊学生,应该设置一些特殊的选修项目和特殊的锻炼形式,对于优秀的学生在校内外群体活动和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情况,也应当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

2.学分评定。根据调查统计得出,浙江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规定的体育学分为12学分144学时,而实行学分制改革,设定的学分分配制度为,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实行通识课教学,修得必修学分2学分;第二学期开始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每个项目学习达到36学时,并考试合格者得2学分,可根据自己时间和实际情况同时选择多门项目进行学习,选项课的必须学分为2学分;在校期间可自主安排时间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累计时间达到12学时并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必修学分2学分;根据《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要求,每位学生每年通过一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者,可获得必修学分2学分;早锻炼课外体育活动达到基本要求者,每学期可获得1学分共3学分;课外体育锻炼每学期可获的1学分,共4学分;参与校内外体育群体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者,可获得相应学分1―3的学分奖励;最后将学生的努力程度,体育锻炼习惯,技能进步幅度和应用能力等作为考评要求的部分内容,可纳入奖励学分制度给予执行。

3.学分替代。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经常安排在校生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会因为在校期间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学习时间调度学分的获得方法。参与早锻炼与课外体育活动积极的学生所获得的奖励学分,可以替代体质测试的学分,这一点也方便了体弱特殊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优秀所获得的奖励学分可替代课外体育锻炼的学分,这一点有利于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参与校内外群体竞赛所获得的奖励学分,可替代选修课的学分与体质测试学分,以及课外体育锻炼学分,这一点可面向全校学生执行;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多余的选修课学分,可替代课外锻炼学分,这一点可供全校学生适用。

三、难点。

1.高职院校体育师资严重不足,教师工作负载量过大。学校应通过适当增加体育专任教师,同时建立和健全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学术评价和学习进修等制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确保体育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2.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备不足,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场馆设施,严重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学校应大量投入经费来保障体育场馆的建设。

3.学院教务部门与体育部门之间的勾通比较重要,关于排课问题和学生成绩管理问题需要各系各部门共同配合解决。

4.实行学分制的考勤方法和考核制度、考核标准,需要体育教师统筹规划,力求完善相对健全、合理的体育学分制改革制度。

5.要建立规范、有效的体育教学管理细则,开发出完善的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不要盲目推行,各高职院校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跟风,每个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四、结语。

以上设想是以学分制在高职体育中计划实行和应用为依据的,真正实行需要经过调研和专家认证。学分制情况根据各高职院校体育管理制度不一而情况各异,只有参照各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和探索,才能真正推进学分制的进一步改革。希望本文对即将试行体育学分制改革的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徐景文.高校体育教育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学校体育学,,4(18).

[2]李海泉,刘岩.中职体育与健康学科学分制管理与实施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14.

[4]王卫霞.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之探索[j].百家论坛,2014.

[5]翁惠根.学分制的沿革及对我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学分制的状况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2,23,6.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论文

体育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体育发展的作用及影响,表现为社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及各种社会形式来直接对体育的发展、组织、体育的总目的和任务进行规划、决策和参与,使体育成为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社会发展的轨道。就体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来讲,体育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体育社会化包含着课余体育社会化,课余体育社会化是体育社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和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能力和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课余体育在当代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课余体育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其主动性、丰富性、娱乐性氛围。

青少年学生最富于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们不但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要娱乐,需要友谊,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要情感和精力的宜泄,而课余体育活动正是满足青少年学生这些精神与心理需要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课余体育活动,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交往性、娱乐性、互助性、竞争性的功能,发挥课余体育的内在与外化效应,丰富校园文化,体现多样性,创造出紧张严肃与生动活泼相统一的文化氛围,从而满足学生生理、心理多方面的精神情感需要.通过课余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校园文化产生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将他们剩余的精力得到有效的、正常的释放,达到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的目的。

1.2课余体育活动有助于冲破传统校园文化的封闭,突出开放性教育理念。

校园文化应适度保护一般社会文化的超然性,体现必须性,但也要加大其对社会的开放性,需要加强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而课余体育活动正是加强这种开放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以体育为内容、形式、载体的广泛交流和接触,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汲取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弥补校园文化单纯性的不足;其次,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民族的、传统的、区域的、环境的情感认知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个性张扬和自我表现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3课余体育有助于弘扬校园文化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课余体育为学生个体体育运动才能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发挥体育运动的特长和爱好,在运动技能和专项特长方面弥补课堂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分数衡量、评价个人学习能力与成绩为唯一尺度的不足;另外,体育运动又一重要特征就是鼓励和要求精神和竞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学生在体育竞赛的激烈竞争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由于体育的竞争性、获得性、公平公正性使得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始终有一个终极目标在支撑着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努力创新、挑战自我、战胜对手、成为强者”.正是这种体育本身固有的精神,激励着学生不断战胜各种困难,超越自我,超越对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鼓励创新”是体育运动的文化特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文化内涵。

2.1树立全新的课余体育时空观,实现课余体育社会化。

传统的高校体育在学科设置、专项选修、个人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等诸方面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把课余体育活动看作是学校围墙内的体育,将学生的课余体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局限于校园活动范围内,使课余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生活体育截然分开,人为地造成彼此之间在目标、内容、形式上的脱节.随着现代体育发展的进一步大众化、社会化,课余体育在观念上己经冲破了学校的时空界限,正逐步向家庭和社会扩展.与从前相比。课余体育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课余体育在观念上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将娱乐体育、保健体育、生活体育、单位体育、竞技体育等一同纳人课余体育活动体系,走出校园课余体育的囿限,大力发展与社会体育的横向联系,打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

加强对课余体育的科学化管理,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有关的体育法令、法规,使课余体育活动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正规化。学校要建立由分管校长、体育部(室)领导、校学生会体育部组织等组成的学校课余体育活动领导组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对学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督导,及时解决课余体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健全以体育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体育骨干为辅的课余体育管理队伍,对课余体育活动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2.3争取社会支持,为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近年来,国家为发展社会体育制定了许多重要措施和规划,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城区体育场馆要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法令,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代社会要发展课余体育,并跟上体育社会化的步伐,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人,学校体育和课余体育的发展仅靠国家有限的教育专项经费投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帮助、支持学校体育事业,借助社会力量,为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和经费上的保障,实现学校课余体育经费和物质保证的社会化。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拉赞助冠名的系与系之间、校与校间的大学生篮球、足球联赛就是一种成功的范例。

3、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3.1加大宜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体育消费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必需品已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认可。一方面,高校是学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会体育健康蓬勃发展有着重大的责任。同时,高校具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受过良好训练和具有较强指导能力的专业体育教师队伍,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和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领域随着大众体育的推广,媒体不断向人们传播科学健身的手段、方法,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处于“自娱”和“自我”的主体意识阶段,不少学生自购器材,积极投资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花钱买健康”、“科学锻炼换健康”等体育消费观念愈来愈多地被学生所接受。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颁布以来,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期工程的完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10余万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人员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体育专业知识、综合业务能力强、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的骨干体育指导员.建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由参加的群众性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如在部分高校出现的各单项体育协会,就是一种学校课余体育较好的组织形式,他们在推动学校体育和课余体育社会化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3充分利用场馆设施,积极开展社区体育,促进体育社会化发展。

随着国家健身计划的推广和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法令的下达,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自我锻炼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群众对体育的不同需求将导致社会体育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国家投资和社会集资,不断修建和完善了相关环境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建立了以各级领导为核心,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为骨干的社会体育组织。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及单位的场地设施和人力资源,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体育社会化的进程。近年来,体育社会化不仅使体育本身受益匪浅,而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很大的收益,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校开展体育选项课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本课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个性掌握基本技能”为本,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身的实践体悟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身、心等方面得到发展和满足。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更好的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材分析。

按照水平四的教学要求,结合深圳市体育中考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本次课的学习(锻炼),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基本技能。培养男生的篮球控球能力以及上(投)篮感觉,规范女生的仰卧起坐的动作,发展女生腹部力量。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等特点选择教法、学法。根据男生前面已学习并初步具备了行进间单手投篮动作的基础上,本次课先让学生观察老师运球低手上篮的技术以及高运球篮下投篮技术,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统一解决问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投篮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巩固提高上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女生之前的体育课已经学习了仰卧起坐,大部分同学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仰卧起坐四十次,但动作不够规范。本次课旨在规范女生的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四、教学目标。

的仰卧起坐的动作,发展女生腹部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

趣,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遵守纪律和比赛(游戏)规则、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男生篮球高运球,女生仰卧起坐双手交叉报头;2、难点:男生上(投)篮命中率,女生仰卧举腿动作。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篮球4个、小体操垫10个、秒表、哨子。

七、预计负荷。

1、练习密度:50%--60%;

2、平均心率:135次/分―145次/分。

八、教学流程。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论文

拥有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普通高校,要对体育特招生进行专项管理,构建专门的训练档案,此外,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第一,普通高校管理者在体育特招生入学之前,将所有的相关成绩都登记记录下来,以便能够与日后的训练与比赛成绩进行对比,以此评价学生进入上学之后成绩是否进步,之后按照进步与落后情况按照管理条例给予奖励与惩罚。第二,管理者应该按照比赛任务,做好训练安排,同时制定训练守则,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照训练守则进行训练,否则给以惩罚。以学期计算,训练课上,如果学生迟到超过5min,则直接算作是迟到,如果超过半个小时,则直接算作缺课,迟到两次,算作1次迟到。如果一学期缺1/3的课在直接取消特招生待遇。如果训练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造成伤害,要立即送入医院,但是只有校医院与教练都证明的确是在训练过程中受伤,才能够算作是训练事故。如果由于教练训练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受伤,则学校要惩罚教练人员,如果情节特别严重,要取消教练待遇,或者直接取消教练资格。特招生比赛成绩不佳,也要进行责任划分,学校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核查小组,既要对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进行核查,同时也要对教练日常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如果队员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而成绩不保,属教练指导水平低;若不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出勤不出力而导致成绩不保,则属队员责任。所以队员与教练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不断改进,提高训练水平。

2.2训练比赛成绩的进退与津贴相挂钩。

将特招生入学后的训练比赛成绩与入学时的专项特招成绩作比较,按进步和退步的等级作相应的津贴补助,改变了传统的比赛成绩与津贴挂钩方式,不看成绩,只看进步与否。这种大胆的训练创新管理体制,大大地调动了全体特招生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使教练员看到了自己的“真功夫”,不断总结和借鉴训练成功的经验,吸取指导不足的教训,提高教练水平;使得那些成绩差的特招生暗下功夫,努力提高运动水平;成绩好的也不敢怠慢,不断进取。

2.3成绩等级及成绩进退与文化课相挂钩。

特招生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在体育上比普通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文化课上不可避免地同普通生存在着差距。考虑到特招生因为课外训练的付出,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文化课学习。为了平衡,把学生的入学体育等级与入学后训练成绩的进退相结合,配上相应系数,乘以学生实际考分,得到学生最后成绩。这样学生等级成绩越高,进步越大,最后成绩也就越高。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必须清楚特招生的训练时间表,教练员必须清楚特招生的文化课程表,对特招生因训练所缺课程找时间补上,真正让特招生训练学习两不误。,如果队员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而成绩不保,属教练指导水平低;若不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出勤不出力而导致成绩不保,则属队员责任。所以队员与教练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不断改进,提高训练水平。

2.4对待特招生学校要层层重视。

学校是一个整体,特招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无论在校内或外出比赛,他们的言行代表着所在学校的形象。其思想品德修养,辅导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要掌握特招生的生活习惯、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各系领导应鼓励特招生为本系争光争荣誉,对优秀上进的特招生要在全系及时通报表扬,帮助特招生树立信心和榜样,带动全系群体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更要重视特招生的管理,应由校级领导挂帅分管,外出比赛前分管的校级领导要作总动员,外出比赛应以团长身份挂帅。取得优异成绩,回校应及时向全校作宣传报道。这样,特招生入学后就真正做到同学校“荣辱与共”,充分发挥特招生的应有作用,为学校争光争荣誉。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体育特招生进行管理十分必要,普通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笔者介绍的管理对策,可能对某些高校并不适应,需要高校管理者进行改进。体育特招生是我国体育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如果由于疏于管理而使很多特招生未能走得更远,高校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司鹏巧,吴立柱.从就业趋向谈师范院校体育特招生的文化学习管理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05).

[2]李家荣.高校体育特招生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5).

[3]林彦芸.谈专科学校田径运动员选拔和训练[j].体育师友,(03).

[4]戴健,俞继英.21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要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01).

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招生办法

导读: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招生办法已经公布,2017年起体育类专业招生计划不分体育文、理编制及公布,录取时不按体育文、理投档录取,具体内容请看如下信息,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 报名条件

符合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条件且具有一定体育专长的考生,可报考体育类专业;

具有报考体育类专业资格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考生可兼报省内地方属高校体育本科特招生(简称特招生):

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我省体育特招生相应项目省级及以上体育竞赛前六名(集体项目限主力队员,体操项目在地市级及以上体操比赛中获得过男、女个人全能前六名)或具有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

(二)报名办法

具体报名时间和办法按《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浙教试院〔2016〕90号)文件执行。其中兼报特招生的考生,在办理体育类专业报考的同时需另行办理特招生专项测试报名手续。

(一)2017年起我省体育类专业招生计划不分体育文、理编制及公布,录取时不按体育文、理投档录取。

(二)特招生计划按不超过本校当年在浙体育类本科专业招生总计划的15%执行。

报考体育类专业的考生,须分别参加我省体育术科考试和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简称文化考试);报考特招生的考生,还须参加全省特招生专项测试。

(一)术科考试和专项测试

术科考试项目:10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800米跑等四项,各占25%分值,折合总分100分。

特招生专项测试项目为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武术、足球(男)、举重(男)、游泳、体操等10项。

术科考试和特招生专项测试的`考评标准按我省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考试评分标准与办法执行。

(二)文化考试

报考体育类专业(含特招生,下同)的考生,均须参加文化考试。

体育类专业考生文化考试科目满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各科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为选考科目,按考生选考三门等级赋分,各科满分为100分。

(一)体育类专业招生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分段填报,考生每次可填不超过30个志愿。

(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特招生符合条件的考生,提前一次性填报志愿,志愿单独设置,各设院校志愿1个,院校志愿中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实行提前录取。

(三)体育类考生可兼报普通类,具体志愿填报办法按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规定执行。考生应对所填报的志愿负责,因考生填报失误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一)录取安排

网上录取工作于7月中旬开始。录取分二段进行。根据考生体育类专业综合分成绩,第一段按实考人数的60%确定,第二段按实考人数的90%确定。第一段录取后如各校均已完成所有招生计划,将不再进行第二段考生的志愿填报和录取。

录取时间安排与普通类录取相对应。第一段对应普通类第一段;第二段对应普通类第二段。

体育特招生文化分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不低于普通类第二段线的75%确定。

(二)术科合格分数线原则上按全省体育类专业招生计划数1:2.5-3的比例划定。参加特招生游泳专项测试成绩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的考生,术科合格分数线可降低10分。

(三)凡对文化单科成绩有要求的高校,须在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且在报我院的生源计划说明栏中注明具体分数要求。

(四)投档办法

1. 平行志愿投档

以考生符合所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范围为前提,根据体育类专业综合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投档比例为1:1。直接投到考生所填报的具体学校的具体专业(类)。综合分相同情况下,考生综合分位次在前者优先投档,位次相同时志愿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位次和志愿顺序均相同则一并投档。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特招生录取在平行志愿投档前完成。

2.考生综合分位次

考生综合分相同时,按省统考术科成绩、高考总分、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外语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成绩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

3.体育类专业综合分满分为750分,计分公式:综合总分=考生总分(文化总分+政策加分,下同)×50%+术科成绩×7.5×50%。

(五)政策加分按当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报考体育类专业考生不再享受体育类加分项目政策。政策加分先加在考生文化总分上,然后按相应规定折合成综合分。已被体育类专业录取的考生,其它院校专业不再录取。

本办法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解释。

陕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通知

报考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体育类专业课全省统考和文化课全国统考。

(一)专业课统考。

我省体育类专业课统考由省招委会委托西安体育学院承办,西安体育学院负责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省教育厅、省招办和西安体育学院有关负责人组成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课统考领导小组,负责对体育类专业课统考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处理考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省招办从省内有关招生院校遴选的专家组成仲裁组,负责受理解决考试争议申诉等有关问题。体育类专业课统考考务办公室设在西安体育学院。考试监考费及考试工作人员补助由西安体育学院参照相关文件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发放办法与标准。

1.网上报名与缴费。

拟报考体育类专业且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于2019年3月25日8:00至27日18:00登录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门户网站(网址:http://),完成专业课统考网上报名及缴费,缴费方式与高考网上报名相同。根据陕价费调发〔2000〕44号文件,收费标准为45元每生。

体育运动存在一定风险,建议考生考前自愿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因个人原因及符合体育竞赛规则的考试过程中出现的人身意外及伤亡,责任由考生自负。

2.现场确认与考试安排。

专业课统考由计算机系统随机编排考生参加考试的组别和时间,缴费成功的考生可于3月31日后登录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门户网站查看现场确认时间及具体考试安排。考生在现场确认环节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请考生认真阅读本人《专业课考试准考证》上的考生须知。

各县(区、市)招办要安排考生所在中学对其进行考试安全和考风考纪教育,并通知考生按时报名参加考试。

考生必须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体育类专业课考试报考证》,按时到西安体育学院(地址:西安市含光北路65号)进行现场确认。西安体育学院要认真核对考生本人与《居民身份证》、《体育类专业课考试报考证》和高考报名信息库中的照片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制发《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考生参加考试时不得穿戴有特殊标记(如学校名称、学校标识、考生姓名等)的服装或统一着装,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规程参加考试,并严格遵守考试纪律。未按照规定时间报名、检录、考试的责任自负,不得补考。

3.考试项目。

共4项,分别为:10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800米跑。

4.测试方法。

所有考试项目全部采用电子测量设备进行测试。各项目的数据测量、显示、传输、打印、保存、统计等全部使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测试现场实行封闭管理。

5.计分办法。

按原国家体委《1989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评分标准与办法》执行。考试成绩通过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门户网站公布,考生可上网查询。

(二)文化课考试。

体育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与理工类相同。

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办法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招办(考试院、招考中心),各有关高校:

为做好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现将《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教育厅

2017年3月3日

为加强全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切实做好我省2017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符合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条件,且具有一定体育专长者均可报考体育专业。

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一)“3”为统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分值设定: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

(二)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其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分为四个等级,用a、b、c、d表示;技术科目分为合格、不合格。

考生必须参加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其中体育类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考生,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可均选择必修科目测试。体育类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考生,除参加五门必修科目测试外,还须参加两门选修科目测试,如既报考七门必修科目、又报考两门选修科目,在其参加体育类专业录取时,只选取七门必修科目成绩作为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考生报考了五门必修科目、两门选修科目,在其参加体育类专业录取时,其两门选修科目成绩视为相应的必修科目成绩。

考生填报体育类院校志愿的最低要求为七门必修科目测试等级中d级不超过三门(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招生院校如对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提出更高要求的,考生还须满足院校要求。

体育类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考生参加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录取时,其学业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与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相同。

(三)综合素质评价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其中“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必须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仅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往届生和社会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街道给出评语。

(一)考试组织

体育专业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按测试专项设置考点集中考试。各考点具体承担的测试专项将在考生确认专业统考的专项信息前,在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统一向社会公布。体育专业考试考点设在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

各考点高校要严格按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统考考务工作细则规定的统一要求设置考场、安排时间和组织实施考试。田径项目考试必须在塑胶场地进行,径赛项目必须使用电动计时系统计时。考生必须到测试专项对应的考点参加专业考试,其专业成绩对所有招生高校有效。

(二)考试科目

根据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培养需要,体育专业考试设面试科目、身体素质必考科目和专项选考科目。

专业考试总成绩满分为150分,达到90分者为合格,方可填报体育专业志愿。其中:

1. 面试科目为检测考生身高、视力以及身体形态等。该科目不计分,检测结果供招生院校录取参考。

2. 身体素质必考科目为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800米跑和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共四项,每项分值均为25分。

3. 专项选考科目设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羽毛球九个项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在上述九个项目中自主确定选考一项,其中选考田径项目的考生必须在100米栏(女)、110米栏(男)、200米、400米、1500米、3000米(女)、5000米(男)、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中自主确定一个单项。各专项(田径除外)考试均包含选考内容,具体考试内容由省教育考试院在每年开考前一个月确定并向社会公布。该科目分值为50分。

(三)考试安排

1. 专业考试信息确认

考生须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http://),在规定时间网上确认专业考试信息、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网上打印专业考试信息确认表,否则视为考生自动放弃。

2. 报到、面试和考试

考生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通知书》和网上打印的专业考试信息确认表,于规定时间到测试专项对应的考点报到、面试,并须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逾期不予补考。

(四)成绩公布

考生专业考试成绩由省教育考试院于5月15日前统一下发至各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各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负责向考生发放《体育专业统考考生成绩单》。

(五)对专业考试违规考生的处理办法

体育专业统考是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组成部分,对在考试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处理,并将考生违规事实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其中,对在考试中被认定为作弊的考生,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的各科、各阶段成绩(含高考文化成绩和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已被录取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由相关高等学校取消其学籍。对于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除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的各科、各阶段成绩外,可以视其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其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凡组织作弊、或帮助他人作弊,涉嫌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根据各批次招生计划数,对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符合填报志愿要求(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d级不超过三门,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的考生,按其文化分(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的总分与政策性奖励分、照顾分之和),综合考虑并分别确定文化和专业的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体育类提前录取本科批次的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在考生填报本科志愿前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次的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在考生志愿填报后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一)录取批次

体育类专业分两个批次录取:提前录取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

(二)志愿填报

体育类专业各录取批次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即每个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其中平行院校志愿包含8所院校,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包含10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考生填报高校和专业志愿时,应根据高校及专业提出的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要求,以及考生本人的体检结论等情况,慎重选择,准确填报。

体育类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考生还可填报文科类或理科类各批次志愿(文科类或理科类提前录取本科批次除外);体育类考生不得兼报同批次艺术类、定向培养士官的院校(专业)志愿。

各招生院校的录取原则、办法须在招生工作开始前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考生和社会公布,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一)投档规则

省教育考试院对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照“满足等级,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院校志愿投档原则,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高校提出的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大于招生计划数的105%),按考生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行投档。

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将省控线上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符合相关要求的考生按照投档成绩排序,逐个检索每个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只要被检索的8所或10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并负责对退档考生的解释工作。如没有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则不能投档。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机会。如考生档案被投到某所院校后因故被退档,也不再被补投到平行院校志愿的其他院校。

平行院校志愿的同分考生投档顺序:在投档过程中,如投档成绩相同,则按文化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以上规则排序后,如仍相同,则将这部分考生按志愿全部投档。

(二)录取办法

招生高校对进档考生,根据其《招生章程》中预先确定的录取规则和标准以及有关招生政策,自主、择优录取。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江苏省年度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意见执行。

体育教学论文

我国中专体育事业在广大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仍存在部分不足,这制约了中专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浅析硕士论文我国中专体育教学近况毕业论文范文及不足的基础上,试着提出加强中专体育教学工作的几点对策,为中专体育教学革新贡献一点力量。

中专学院体育教学近况毕业论文范文浅析硕士论文解决对策。

随着体育教学革新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中专体育教学在社会、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教育工作者达成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的广泛共识,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体育课程得到提高;学校涉及体育课程的管理体系也日趋完善;体育教学课程中涉及的体育项目得到极大的丰富,使得学生的选择性增加;体育教学教材内容呈现出“一纲多本”的多样化特点;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攒了大量的既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又注重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经验。

从20世纪80年代起,外国已经开始倡导“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保健体育”等全新体育观念时,我国中专院校仍然在沿袭传统的“竞技体育”体育教育观念。这种观念在广大的中专体育教学工作者心中仍然占据着主导位置,与外国所提倡的“终身体育”等新观念相比,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具体来说,它是以培养竞技型人才为中心思想的,并没有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身心的健康发展,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因此,目前要想做好中专体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深入开展革新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工作,决仅仅以运动成绩的高低去判定学生体育课程分数的高低。

2.过时的教学内容、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

大纲中关于教学内容规定过于死板,这脱离了体育教学的精髓思想,而且脱离了实际。因为忽视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及自然环境的差异,而且忽视了农村与城市、贫穷地区与发达地区的院校体育硬件设施、经费的差异。这些理由导致了大纲无法适应所有院校的实际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纲的指导和权威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指的是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这一过程。教师完全按照大纲内容,以正规的方式教育学生,忽视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喜爱与否。如果学生根本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时,即使再多的演示和指导也是无用功。

3.对学生体育成绩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体系过于单调,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工具、评价策略毕业论文等几个方面。传统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表面看似公正客观,但是对学生而言是不公正的。这也降低了众多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打击,对其体育学习的进步及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体育教学课堂中,要使学生“玩中专、学中乐”,也就是在游戏之中乐于学习。为遵循这一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体育教学策略毕业论文。根据授课内容,教师采用灵活多变、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为课堂创造一种特设的情景,让学生融入这一环境中,在游戏之中提升自己,教师也可以据此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巧用语言艺术。

虽然通常说来,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的动作指导、身体示范为主要内容,但是教育的语言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这要求教师在传授内容时语言必须具备简明干练、清晰准确的表达动作要领,同时也要注意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鼓舞性,具备感染力的语句对于学生的心理活动可以起到鼓舞性作用,使得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迫不及待的去尝试锻炼,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3.理顺教学内容,把握重点。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理顺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只有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层次、突出重点,才能在教学的内容安排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可能的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尽量分解较难的动作要领,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的技术要领。

4.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作为推动论文范文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必须得到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达到鼓舞学生学习的作用。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基于新课标的指导,既注重最终的测试成绩,又要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这样才能克服传统评价体系对于体质差的同学不公正的弊端,提高他们对于体育课的热爱程度,再通过体育课程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和个人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在浅析硕士论文目前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及理由的基础上,提出了丰富体育教学策略毕业论文、巧用语言艺术、理顺教学内容,把握重点、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等对策,旨在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中专院校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中要有效益意识就是在体育活动中要有所收获。体育教学的效益要看学生的变化,而且是很快的变化,而不是浪费时间的变化。体育教学目标要与教学效果是一致的,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从大的方面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具体的说,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教学结果要与教学计划相符合,与预期的目标、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吻合的。所以,为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就要进行体改革,使体育教学科学化有效化。

体育有效教学不是理论就可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进而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在创新的实践中进行改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不断的领会,并把这些理论逐步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能在实践时与理念进行对比,形成新感悟,而实践周而复始,这样问题就会发现并在分析中解决。落实与贯彻新课标就是一个反思性的教学过程。如果体育教学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与反思精神,那么,新课标准的精神就会无法理解,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进度也很慢,体育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改革的实践者。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等向个环境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策略,在每个策略中落实有效教学,如果我们无法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那么,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下面就体育教学的两个阶段中重点来谈一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准备阶段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这一阶段的实施策略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或者上课前的教学行为,或者说是教案的制定、场地器材的准备、学生的情况了解等。其中,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设计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而策划的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的特点,把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在操作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写在纸上的教案,还有一种是写在头脑中的教案。写在纸上的教案是死的,它适用于所教的几个班级,在几个班级的教学时,方案是一致的。而写在头脑中的教案是以纸上的教案为准的,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就要用到活的教案,根据班内的不同学生,上课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的事情等灵活的处理纸上的教案,使教案活起来,甚至让纸上的教案变得更科学。

在教学设计前,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每个班中的学生风气、兴趣爱好、原来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等。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学习态度、心理特点等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平,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做。当教师了解这些之后,教师就把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疏理,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择、排序、改造、补充等,再筹划有效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课程的结构、所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境、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如何处理这些意外等等。这些准备都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准备,有了这些预案,才可以打一个胜仗。教师们不要怕花费多于上课几倍的时间去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2。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实施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过程,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策略。课堂实施才能真正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有效性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环境的创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参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无法让学生兴奋起来,在活动时也无精打采。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的参与活动,与同伴一起探究合作学习。良好的教学环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师生之间是民主的,是朋友关系,教师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应该鼓励,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之间能有正常的交流,能有竞赛也有合作;教师能根据教学情况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教学内容趣味化。

第二,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的教给学生知识与技术,不如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保障,他们能自己进行活动,这是主动性的前提,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的指导。比如说,在学习跳远时,有的小学生不能做出蹲踞式的动作,自己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提醒她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进行试跳,比如,可以站到高的地方跳下,在空中体会蹲踞的动作,接下来就可降低起跳的高度,直到体会蹲踞动作为止。其实,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学不会,那是因为他没有找对方法,如果教师给以指导,他们就会很快掌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过程。

第三,体育教师要保持教学的热情。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没有精神,不想说话,处处表现得懒洋洋的,学生的精神肯定也不会足,他们更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口号宏亮、运动敏捷、表情丰富,他的这种情绪很快就传染给学生。这种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后,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喜欢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练习时也表现的格外卖力。当然,体育课堂需要高涨的热情,在体育学科的研究中也需要高涨的热情。表现出对自己的体育工作热爱,喜欢去探索与研究体育,不断学习体育知识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有较高的热情去研究体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评价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体育教学的评价改变以传统上以技能与体能的评价方法,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能在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评价时,既要有知识、技能,还要有情感体验。评价时也要注意平时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同伴对其的评价,也可以把家长的评价引入评价体系中来。这样的评价就会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能迅速改正。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学要做到有效,有效的程度判断主要以学生的进步为准,本着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进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不断反思,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体育课教学论文

如今社会经济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重要阶段,人本思想也在逐渐深入,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也应该不断改革创新,因此需要引入分层教学方法,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实施分层教育,强化学生整体能力,在高校田径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更加强化。分层教学法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别将其分成不同小组,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需求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感受到田径运动的乐趣,激发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能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1.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很明显的影响力,高校田径教学效果的提升也离不开分层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大大的提升,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会减轻。

1.1分层教学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自我特点和个性实施的,所以能够促进每一位体育运动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可以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安排与其自身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田径运动中去,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进步。

1.2借助于分层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明显提升,学习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完全适应学生的自身情况,课程的开展与学生的能力水平完全吻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之上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除此之外,分层教学方法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进步。最后,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在分层教学方法中也会有所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大提升。分层教学的模式让教师必须依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征来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挑战性的工作方法有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也会使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对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如今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分层教学方法广泛的应用到了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对分层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考察清楚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学生的身体特征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评定,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2.1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的前提就是了解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和能力,教师应该在实施教学方法之前就采取调查的方法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全体同学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不同层次的水平之后再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分层教学方法应用的成功。比如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田径运动的调查问卷,由学生完成这些问卷的填写,通过审查这些调查问卷的方法初步了解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为了保证分层的准确性,教师还可以展开体能拓展训练,通过测试的结果掌握真实的数据。

2.2合理划分运动小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之后就需要根据得出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情况以及田径运动水平分成3个层次:首先是身体素质较好的,有一定田径技术基础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其次是身体素质较好但是田径运动水平较差的,这些学生放在同一层次;最后一个层次是身体素质非常薄弱,而且田径基础能力也比较弱的学生,同时,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的同学也归在这个层次的小组中。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主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进行拓宽,为学生传授一些难度较高的田径运动动作,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动作的难度,这样的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田径运动的激情。为了更好的调动课堂气氛,可以让这批学生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做一些表演示范性的动作,展现自身的能力,也能为其他层次的学生树立榜样。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系统性教学方法,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住田径运动的动作要领,能够吸收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可以让这部分学生依次演示田径运动,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动作给予正确的指正与引导,让学生快速掌握运动的精髓部分,从而促进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由于第三层次的学生田径运动水平和能力比较低,而且还存在着不喜欢田径运动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这一层次学生的教学,可以亲自为学生演示田径运动,将田径运动动作要领划分成不同的步骤,教师分步骤为学生做演示,学生跟着教师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演示动作,还需要为学生及时指正问题。教师应该对那些缺乏田径运动兴趣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方法,经常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并给学生提供更加有趣的运动项目,让这些学生喜欢上田径运动,并积极投身到田径运动中去。

2.3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除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其设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运动要求。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体素质能力以及田径运动水平都是不同的,如果为所有的学生设定相同的'运动目标,那么第三层次的学生肯定达不到要求,可能还会因此产生自卑的心理,导致其更加不喜欢田径运动。所以根据学生层次设定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进行400米短跑训练的时候,不能要求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分层次设定完成的时间,比如说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在1.5min以内跑完,第二层次的学生要求在2min内跑完,第三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时间。

2.4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分层次教学中,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田径运动水平更是截然不同,所以田径成绩差别自然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对其田径成绩进行分层评价。上文中提到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与其相吻合的分层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区别性的评价,检验每一位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

3.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田径课程中的应用要求。

分层教育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实施的基础在于确定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以下几点要求来进行:

3.1需要遵循全体性的要求。因为在高校田径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需要按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保证全体学生在自身基础之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3.2要掌握协调补充的原则。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育,但是在完成初次分组之后,还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根据后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让每一位同学所学到的知识都与自身水平相适应。

3.3注重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是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时非常值得重视的一项原则,教师不可以完全以严厉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应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获得不断进步的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想办法为学生解决困难,并告知其解决办法,以便日后学生能够自己处理问题。如果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获得成功,教师还应该给予其足够的奖励。分层次教学必须要以体育课教学大纲为前提,在参考体育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再考虑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能让学生一直停留在同一层次的水平上,如果由学生水平出现落后的情况,还要降到下一个层次中,水平得到提升的学生要提拔到上一层次。

4.结束语。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的顺利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分层教学方法的支持,分层教学方法坚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同时深刻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共同发展与进步,促进每一位学生田径运动能力的提高,为不同阶段的同学设计出与其自身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所有同学都能感受到自身水平的提升,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是,高校田径运动教学在应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掌握原则,重视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这也是关乎于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廖恺仲.谈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j].甘肃教育,2011.

[2]宋若飞.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3.

[3]薛冰.田径课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探讨

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对建立健全体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建立强有力的监控机构,制订切实可行的监控标准,完善形式多样的`监控体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keji年,卷(期):30(12)分类号:g80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监控因素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和其它的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体育教学对于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场地的需求量较高。但是有些大专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场地狭小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们得不到充足的锻炼,体育教学也会逐渐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大专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竞争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社会必将呈现出一定的知识性和竞争性。对大专院校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其能够更好地接受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可见,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在步入社会的时候可以成为一个有竞争意识,同时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且,自身的进取心和拼搏能力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2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专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来进行不同的体育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传授的知识也比较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针对现如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大专体育教学课程采用了变化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体育课堂中,在其它的科目的教学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3对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是其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还是步入社会之后,这种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在大专的体育教学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比赛,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设置体育游戏和竞赛,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能力进行锻炼,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4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现如今,想要在社会的某个领域发挥自身的价值,处于优势地位,都取决于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学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参加体育比赛和表演,必然会丰富其业余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体育教师需要对体育项目的内涵以及实际的训练规则进行分解处理,学生们每一个环节都掌握了,才能够从总体上增强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其精神的满足。

2.5对学生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大专院校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如果反应能力较强,则其成功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尤其是学生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反应能力和其处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大专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很多教学环节都会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包括教师在教授篮球传球以及进攻的技巧时,需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反映,用较短的时间赢得更多的机会。可见,学生们可以从体育教学中发现自己反应能力的不足,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1学习技术能力的训练。

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的设计几项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大专院校体育教学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应当把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体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加以理解。此外,还应当重视体育教学技能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时所应具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形成较高的教学能力,这些课程主要有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科研与方法等。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增强学生基本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加强。体育教学要和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相结合,避免出现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无法适应的现象。另外,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其实践能力要求比较突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除了该文介绍的几种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这也是促进体育教育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论文发

体育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体育教研、体育教学人员情况、体育教学设施四个子系统构成,其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其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运行效果。

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常规文件信息、学科和专业建设信息、课程建设信息等,这三个方面的管理信息主要内容有:有关日常教学文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日期和内容等要素信息。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开设专业相关的教学文件名、建设日期、内容,学科专业建设名称、日期、内容和课程建设名称、日期、内容等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数据管理,便于快速高效地查询、增减、统计与分析相关信息。

1.2体育教研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研信息主要包括体育教改与教研指南信息、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信息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施信息等。具体信息有:教改与教研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名称、日期和内容,教学改革与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名称、建设日期和内容等。体育教学与研究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体育教学与研究的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准确把握系部教学改革和研究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系部体育教学和研究的相关动向和实施情况。

体育教学人员信息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师业绩考核信息、教师培训进修信息和教师工作酬金信息等。具体信息有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专业、学历、学位、职称、工作时间、职务、获奖统计、联系方式、业绩考核、进修培训等。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

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如场地设施建设、场地设施使用、场地设施管理等。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进行有效查询和统筹管理,有效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查询结果合理安排上课地点,有效提高课堂组织及教学的效果。

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管理、教学文档信息管理、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群体工作信息管理、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构成了体育教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核心。

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学生选课、教师安排、教材订购、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议、课程考核、缓考补考、重修补修等。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人员选聘、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学编制的确定等,如:选聘人员姓名和工作内容与要求、系部教学工作总量、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教学编制设定和要求等。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既可以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也可以方便其他相关人员对相关信息的查询。

2.3教学文档信息的管理。

教学文档信息主要有系部各个专业的教学规划、教学管理制度、教改与教研、教学评估信息等。教学文档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查询和管理,提高系部教学文档管理规范化水平。

2.4群体工作信息的管理。

群体工作信息主要是指校运动会和各类竞赛的有关信息,如活动开展的时间、项目,比赛项目的设置,比赛时间的安排,比赛成绩的`登记。群体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能够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效保障学校各类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2.5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的管理。

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主要包括运动队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有关信息,如运动队名称、人员情况、训练时间、参加比赛的时间、比赛成绩等。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对以上信息进行有效查询管理,为学校运动队的科学训练提供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评价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管理体系,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关键,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完善对于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是指系部领导评教、教师之间评教、专家评教、教研室评教、学生评教等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和课程考核成绩控制信息等,主要评教主体、评教客体、评教的时间和内容、评教结果及课程考核及格情况等内容进行管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便可以很轻松地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为日常教学监控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成绩的分析和实践技术课成绩的分析,如分析的时间、分析的结果等。建成的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教学管理人员查询和管理相关信息提供便利,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是指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学科专业、教学常规、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评价、学生学风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如培养定位信息、队伍结构信息、教学中心地位信息、评价主体信息、评价个体信息、评价内容和时间信息、发展优势和特色信息、学风建设成果信息等。建成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反馈各类教学信息提供便利,又可以为系部做出有关教学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4.结语。

众所周知,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当前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探索和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构建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不但是高校自身生存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课教学论文

“分层次教学”是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完全符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要求。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级金融学院选修网球课的150名学生(男80名,女70名),分为中级班(70名)和初级班(80名)进行分层教学。对照组:2010级会计学院选网球课的150名学生(男80名,女70名)进行不分层教学。两个组按照各自既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实验前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网球的技能掌握的情况,按照湖北经济学院网球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测试,便于试验后对比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层次教学改革研究提供详实的案例,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现实的参考。

1.学生对体育层次教学改革的态度、认知情况。

针对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体育分层次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及时掌握金融学院学生对采用网球分层式体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认识等,我们制定了专题问卷调查表。以金融学院2010级选网球课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0份,其中男生80份,女生7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为100%。两周后,我们采用再测法,比较了两次调查结果,并求出两次测试答案间的相关系数。其再测信度系数为r=0.87(p0.01)。对金融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学生肯定了体育课分层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因此,91.3%的学生乐意参加体育层次的教学活动,8.5%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体育分层教学改革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欢,是因为学生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习最基本的技术,能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热情,同时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是: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56.4%),能满足健身娱乐的需要(28.1%),能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8.7%),能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25.8%)。基于对层次体育教学方式的.认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动机也相对一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为了强身健体的选择频率为58.7%,满足兴趣爱好的选择频次为47.1%,增强人际交往的选择频次为24.7%,而为了取得学分和消遣娱乐的选择频次则分别为12.5%和7.2%。

2.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状况。

由于两个是实验组采用的体育教学形式不同,体育课教学内容与目标各有侧重,为较客观地分析和说明问题,实验初期,对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选网球课的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男女50米、男1000米,女800米、实心球)等三项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发现其中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经过一年的体育学习与锻炼后,两个实验组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性变化(p0.05)。具体地表现为,金融学院学生的50m和男1000m(女800m)的总体平均成绩要明显好于会计学院学生的总体平均成绩。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学生的实心球平均成绩没有明显差距。将实验前后成绩进行纵向比较,我们发现学生通过一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后,身体素质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金融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的幅度最为显著。其中的具体原因在于:身体素质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它具有明显的可塑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由于体育分项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水平的分类,教学内容更适合自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热情较高,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多。因此,通过一年的学习后,金融学院的学生的总体身体素质好于会计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这说明了体育课分层的教学法是是一种更为理想的体育教学方式。

3.实验前后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4.1高校体育层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创新过程,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现实条件的不断变化,须适时地对体育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制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4.2高校体育俱层次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多方的通力配合与协调才能发挥出最佳效益。建议在进行体育层次教学改革时,必须要得到学校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

4.3高校实施体育分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对自身素质进行全面检验的过程,建议在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4.4加强师生间的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法”可能会产生“标签效应”(特别在起始阶段),即被分到较低层次组的学生在心理上可能产生一些消极的思想,对自己缺乏信心,以致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非指导性技术鼓励或指导学生弄清楚概念,再帮助学生掌握技能。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克服困难技术技能有所提高时教师应无条件给予认可和关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5分层教学要适时地修订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加强教与学的信息联系及反馈,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级别的技术练习和组织竞赛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形式的评价与鼓励。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驾驭分层教学的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升。

探讨普通高校体育健康改革

对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是最初的选择,绝大多数人有正确的心理准备,也有极个别人是迫不得已才从事这份工作的,这种心理状态和不正确的认识,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此外,客观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也是影响体育教师成长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制约体育教师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有隐性的也有显性的,但主要体现在:一是相对偏低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是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主要原因,而该原因在其成长过程中,在评定职称等方面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就必然制约着体育教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二是科研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师的发展,体育教师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学校相关的资料欠缺,教学科研方面前沿信息少,使得体育教师没有科研方向,科研成果少,其发展就愈加艰难。因此,青年体育教师要立志本职工作,并根据工作的需求,确立职业生涯目标,从而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的不断变化和个体的最全面和谐的发展。

首先,正确分析认识“自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青年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从体育院系毕业的,受过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教育,这在思想上、精力上与心理上为他们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青年教师成才目标的依据。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需求既是青年教师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它的落脚点和归宿。青年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应先考虑自己生存的社会现实,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把个人成才之追求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

再次,注意适时地、有计划地对成才目标的动态调节。选择成才目标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通过权衡希望达到的目标高度与目标实现可能性之间的制约关系,分解目标、分段实施、逐步提高。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经过一个适应阶段,然后进入继续教育与学习提高阶级,逐步进入积极思索与创新阶段。

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途径的选择。

1.终身学习是青年体育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终身学习,强调个体的发展,激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让教师从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参加学习,以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的不断变化和个体的最全面和谐发展。“按需施教”是继续教育的特点,它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不断成长。这种终身教育观,极大地拓宽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思路和途径,并对它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不再仅仅是师资部门的事,而是关系到体育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大事;二是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应立足于面向21世纪体育教学,从指导思想到方针政策,从培养规划到具体实施,都应有超前和长远观念,防止短期行为和“短视症”。

2.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体育科技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结果是新兴科学、边缘科学、中间学科、交叉学科等大量涌现,这些新产生的、边缘的、交叉的学科知识对当今和未来的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各种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能动关系。

3.理论与实施相结合的过程是获得职业经验的有效途径。

青年体育教师的成才过程实质上是德、智、体、心、技的积累过程。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的先师,学识的专家。心,是指心理品质,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不可能胜任体育教师工作的。技,是指运动技术与技能,包括教育技能与技巧。即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如没有运用技术和教育技能,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质上就是一个德、智、体、心、技的释放过程。

4.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素质和能力都是可成长的发展元素,教师的个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长质量,职业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始终保持一种先进的、发展的基本态势,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全面培养观是对以往把师资培养看作是一种业务培训的观念的矫正。全面培养观主要是针对培养目的和培养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水平,这也是青年体育教师培养工作中的本质内容和首要任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