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工作情况汇报(通用22篇)

时间:2023-12-03 12:04:19 作者:翰墨

汇报需要准备详细的资料和数据,以证明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价值。以下是几篇优秀的工作汇报样本,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商丘市“十一”假日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呈现了气氛欢乐祥和,旅游市场火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收入明显增加的可喜局面,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未发生重大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据统计,黄金周期间,全市在7天假期内共接待游客153.46万人次,同比增长18.2%;实现旅游收入7059.14万元,同比增长16.5 %。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创我市历史“十一”黄金周最高水平。

一、基本情况

(一)提前行动,周密部署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盛市假日办工作安排,市旅游局在节前专门召开“十一”黄金周假期旅游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十一”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旅游系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优质的.服务做好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接待工作。市假日旅游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旅游接待单位都提前制定了黄金周旅游接待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对假日旅游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二)强化宣传,游客量呈上升趋势。

(三)注重安全,开展隐患大排查

为确保“十一”黄金周游客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市旅游局按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的方针,及时就假日旅游市场安全进行了安排部署。局领导班子明确分工,兵分五路,对全市各县(市)区的旅游安全工作情况及假日旅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各检查组重点检查了涉旅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情况、值班制度的落实情况、旅游接待设施准备情况、食品卫生、消防、特种设备检测及运行情况、安全保卫措施及安全应急预案等内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十一”假日旅游工作,均做到了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各类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案、安全自查落实到位,涉旅企业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网络体系健全,并开展了消防、应急逃生等实战演练。

(四)加强组织协调和应急值班

作为我市假日旅游的牵头单位,“十一”黄金周期间,市旅游局坚持全员上岗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对各区县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督导。对外公布了值班电话和旅游投诉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受理游客投诉和咨询。值班人员与各部门、各企业通讯保持畅通,确保黄金周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情况汇报集合

20xx年上半年,县旅游局在全县旅游行业内积极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对比提升活动,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监督体系,营造出“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的旅游氛围。全县各旅游企业都能高度重视旅游服务质量,做到服务热情规范,诚信待客,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现将半年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对全县旅游行业进行旅游服务质量调查分析,今年上半年,游客对我县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我县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服务质量优良。游客满意度总体水平位居市前列,现场评价满意度达到95%以上。游客对县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旅游服务质量赞不绝口,特别是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很多接受调查的游客都对县旅游行业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在化解旅游矛盾、解决旅游投诉方面,也得到了游客的赞赏。上半年我县旅游行业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旅游投诉,所受理的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游客满意率均达到100%。

1、制度完善,服务细化。各旅游企业能够积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服务准则和员工守则,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游客满意度,从根本上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证照齐全,规范经营。各旅游企业能够积极办理《营业执照》、《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并将证件悬挂在经营场所较为明显的位置,塑造了诚信旅游企业形象。能够按要求做到规范经营,没有发现强迫购物、欺诈消费、黑社、黑导等违法违规行为。

3、明码标价,诚信待客。各旅游企业能够按照旅游部门、物价部门的有关要求,做到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商品等旅游产品的明码标价,明示特殊人群优惠情况,与游客签订团队旅游合同、公布旅游投诉电话,真正做到了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旅游。

4、制定预案,保障安全。各旅游企业能够按照旅游安全工作的要求,制定详细、全面的`旅游应急安全预案,其中包括火灾防范、食品卫生、防盗管理等多个方面,充分保障了游客在我县的旅游安全。

1、服务理念较好。大部分旅游从业人员能够本着“服务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无尊贵之分、待客无大小事之分”的从业思想,以敬业、乐业、勤业的良好工作态度,在待客服务中做到扶老携幼、细致入微。

2、服务水平较高。大部分旅游从业人员能够深入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从业服务能力,提升待客服务水平。参加旅游部门组织的各种高水准的学习培训和技能大赛,如旅行社条例培训班、饭店管理人员培训班、讲解员培训班、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加深与同行之间的思想和业务知识交流,学习取经,总结经验,提升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3、道德素质较高。大部分旅游从业人员能够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立足旅游服务从业之本,自觉维护县旅游形象,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全县旅游从业人员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服务质量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继续在全县旅游行业积极开展诚信旅游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档次,建立旅游服务质量工作长效机制,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舒心的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我县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年度镇推进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镇聚力“生态工业强镇、文化旅游兴镇、特色农业富镇、人文环境美镇”战略目标,以特色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工作呈现出进展快亮点多的良好局面。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抓实项目建设,凝聚文化旅游底气。

全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系统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围绕景区建设,持续推进紫柏山景区提升改造,按照景区规划,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科普、保健、探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目前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古镇移民安置区已基本完成。围绕农旅融合,积极打造更加丰富的旅游业态,依托晓晨薄雾、丹峰翠谷的地理优势和千年银杏树的景观特色,打造银杏、雪松两条生态长廊,同时挖掘本地特色美食修建*别苑休闲区,发展“桃花胜境”、蓝莓园、草莓园亲子采摘等精品项目,通过特色种养殖+美景+美食,拓展更加丰富的旅游业态,让农户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围绕镇区改造,打造明清式风格步行街,投资***余万元大力实施包括墙体外立面改造、道路铺装、更换广告牌匾等内容的*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将昔日的老街旧貌改造升级为宽敞整洁的明清风格步行街。目前明清风格外立面改造**户,铺设透水混凝土运动路面****平方米、压花地面***平方米、石材道沿****平方米。围绕文物保护,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注重加强对*关、*遗址、*古戏楼等文物的保护,安排专人对文物进行管护,并要求各村加强日常巡查检查,让历史文化古迹更好发挥价值。

(二)抓好基础设施,增添幸福小镇福气。

突出“四个聚焦”打造群众休闲健身的乐享区、最美家乡河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先导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样板区和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聚焦镇区基础设施提升,打造绿色舒适的良好环境。对镇域绿化及亮化、雨污分流、电缆下地等核心内容进行改造,沿途新建景观节点**余处,绿化****平方米,累计弱电下地****米,沿途设有休闲座椅*处,建设星级卫生厕所一座,全面提升镇区群众幸福感。聚焦群众生活需求,致力建设宜居家园。乡村振兴示范村*村二组和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组各修建便民桥一座,*村在移民搬迁点安装路灯**盏,打造从镇区到各村基础建设项目全面开花的景象。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创新农村人居环境“十个一”机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月评比活动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村组“大比拼”活动,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全民参与氛围逐渐形成,旅游环境有效提升。

(三)抓旺文化产业,聚集魅力小镇人气。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文化宣传工作思路,提升文化底蕴,讲好镇村高质量发展故事。一是抖音宣传贴近生活。盘活资源、组合内容,用镜头聚焦美食美景、好人好事,全面升级改版“遇见**”抖音号。围绕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政策,打造精品“招牌菜”、重点宣传“定制菜”,新媒体为群众提供了以文化人视听的全新体验。二是自然风光吸引游客。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乡土文化、民俗民情等资源优势,吸引省市百名作家、自媒体大v、新闻宣传通讯员走进紫柏蓝莓园、*老酒坊、桃花胜境鲜桃产业基地、苇子坪等地开展采风活动,把*镇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质的农副产品、独特的风俗民情、经典的特色美食、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进行集中展示,魅力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提高。三是文化活动点亮生活,今年以来,为群众送上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场次,同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及文艺爱好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先后开展文艺演出*场次,放映电影*场次,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正常开放,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品牌活动凝聚人心,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做文章,结合“六有”活动及“关上说事”农民学习会等活动,由镇机关干部组成“****”宣讲团,分别带领村四支队伍在田间地头为群众解读政策法规,弘扬文明新风,共计组织**场次参与群众***余人次。

下一步工作谋划。

下一步,*镇将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弘扬树立文明乡风、提升群众精神境界、打响乡村旅游区域品牌为目标,加强生态旅游推进工作力度,发扬成绩,提振不足,为*县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各种文化平台,结合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好各类文化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促进*镇精神文明建设。

(二)抓好传统节日、民族节日期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活动,并把各个节日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创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镇文化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式对文艺骨干和文体专干进行业务和专业水平的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打造我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旅建设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区域内文化专人、能人和名家以及文化志愿者的作用。

(四)统筹做好*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市级美丽乡村,提升**基础设施,加快*等项目建设,致力于将*村、*森林公园、*美丽乡村、*文化产业园等旅游精品区连成一体,形成我镇生态旅游**品牌。

旅游公司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招商引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按照省、地、市关于加快推进招商项目落地的工作要求,坚持真抓实干,锐意创新,不断开拓招商领域,充分发挥我市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领导挂帅,全员上阵,扎实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继续服务好四万吨脐橙恒温保鲜库基地建设工作。

四万吨脐橙恒温保鲜库是我局招商引资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主体工程23000m2脐橙贮藏库,投资三千余万元已基本完成,附属工程本月动工兴建。目前主要是拆迁户拆迁还未完成,环厂道路未修通,以及的征地款未补偿,东边的水渠损坏未修复等。下一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用电、用水及用工方面要全面服务跟踪好,并要为企业在办理证件方面提供好服务指导。

二、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洛龙区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第3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即将到来,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根据《第3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的旅游市场秩序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我区各相关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检查力度,确保旅游市场整治工作扎实开展,现将本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公安、文体旅游、街办等部门积极联动,继续加强巡查,对白马寺、关林庙景区周边以及其他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了多次检查打击,先后检查2次,出动检查人员12人次,有效地打击了乱设摊点、尾追游售、沿街乞讨等现象,此现象已基本消除,维护了正常的旅游环境。

(二)区文体旅游局联合各有关街办对区内的餐饮企业单位进行了年检,对于个别商家的消防意见书已过期等现象,强制性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对区内20户饭馆液化气安全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近期的集中检查,有效地规范了经营行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公安分局对各景区的安全工作进行了检查,要求各景区加强安全管理,在险要位置设立警示牌,险要路段设立安全护栏。同时指导各景区建立旅游安全预警和紧急救援机制。

(五)工商分局继续对辖区旅游景点周边经营户及购物场所进行督导检查,规范证照悬挂,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严厉打击旅游市场各种违法行为;加大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哄抬物价、质次价高,短斤少两和虚假宣传等各种欺诈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检查力度;充分发挥12315网络投诉作用,做到快速、及时、准确的解决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截止目前,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出动车辆:19台次,检查旅游景区景点6个,检查经营户49户,目前未发现质次价高、短斤少两、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六)区卫生局和食品药监局对白马寺、关林庙景区周边等进行了督导检查,并进行了采样、共检测2户;对国花园、隋唐遗址公园等周边公共场所进行了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经营户,下发了监督文件,责令限期整改。出动车辆2台,人员12人次,发放宣传单160份。

(七)质监分局对旅游商品推荐制单位的旅游商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查处生产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的违法行为,检查中未发现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等现象,情况良好。

(八)区城-管执法大队主要针对旅游景区及游客聚集区乱设摊点、尾追游售、沿街乞讨等现象加大整治力度,重点对白马寺、关林庙景区等重要路段进行整治,严查出店占道经营、乱设摊点和尾追游售现象。同时加大对洛龙路、开元路、王城大道等路段的巡查力度,沿街基本不存在占道经营现象。先后共进行集中整治2次,取缔出店占道经营、乱设摊点30处,未发现尾追游售现象。

通过近期大力整治,我区旅游市场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确保洛阳牡丹文化节我区旅游秩序井然有序,为来我区的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氛围。我们将继续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加大检查力度,维护我区良好旅游形象。

省工商局:

“五一”期间,接照省工商局的统一安排,结合商洛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提出的旅游市场要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的目标,商洛市局精心组织,统一行动,联合执法,加大了对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资格的监管,重点对各旅游景区及景区沿线市场加强巡查,严防“黑社黑导”,欺客、宰客,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经过全市工商系统干部的辛勤努力,商洛市“五一”期间旅游市场秩序健康、安全、规范有序。下面就“五一”期间旅游市场工作情况作以汇报:

一、精心安排,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监管工作

《洛龙区关于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旅游环境提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主要是人手严重缺乏的问题,导致如下情况:

1.本组租地、征地任务重,但人手少,能保持正常开展工作的仅2~3人(其中1名女同志负责数据整理,不能进农户到现场开展工作,只能算“半个人”),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2.因人手少,数据整理跟不上进度,导致土地丈量后不能及时进行公示。

3.因人手少,浔州小镇征地工作至今无法开展。

(二)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汽车旅游营地存在问题

1、由于受7月1-2日大雨袭击,导致公园道路受到严重破坏,道路完全中断,导致工程停工。经抢修7月13日才恢复通车,现已恢复建设。

2、到目前为止创特资金没有下拨,汽车营地提升工程建设只能边建设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建议创特办先按2016年办法下达预算资金的30%-50%拨到实施单位,以便组织实施。

3、由于龙潭园受灾极严重,公园道路几十处出现路基崩塌,现还有多处无法通车,建议创特办尽快安排补助资金修复,确保创特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三)各景区存在问题

1、西山创5a工作北京华文公司未出台5a+景区提升规划方案。

2、由于前段时间遭遇洪水,部分景区因山体滑坡造成了道路阻塞、设施被破坏等等,特别是龙潭公园部分景区道路塌方严重、漂流河道被冲毁等等。

旅游产业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健康、边关揽胜、民俗文化、休闲城市等“四大旅游特色品牌”,通过项目带动战略,完善全景靖西骑行绿道,拓展百色靖西至越南高平跨境旅游业务,谋划端午药市、七夕绣球节活动,推进城市旅游配套项目建设,我县旅游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旅游业综合效益质量逐步提高。现将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一季度,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6万人次,同比增长26.9%,实现旅游总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27.8%。全县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旅游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

(一)靖西大峡谷创建5a级景区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规划工作情况。靖西大峡谷总体规划从去年12月24日启动,编制单位历经几个月于3月份形成初稿,并于3月28日进行了专题汇报,经综合各方意见后,目前编制单位正在进行修改完善,预计本月下旬可以再次汇报。二是三叠岭旅游综合项目建设情况。三叠岭旅游综合项目作为靖西大峡谷5a级景区的核心配套项目,目前已启动三叠岭天巢度假酒店单项目建设工作,酒店项目第一轮规划设计于3月31日完成,总平面图及主要建筑单体的设计图均已出具;目前已安排施工队进场,进行场地清理、三通一平、地质勘探等项目全面施工前的工作;5月份完成方案调整后,6月份以后可进行项目的报建工作,8月份完成全部的施工图后可正式全面开工建设。目前,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关于用地问题,需要完成项目土地调规,落实项目用地指标,及完成土地出让手续;2.关于征地问题,已征的55亩的土地不足于项目需要,还需加征周边约20亩的村集体用地(荒山、荒坡地)。另外,还需要补征位于陇荷渡槽前、现公路旁约20亩土地作为酒店的配套工作区及车辆调头场地使用;3.关于上山道路问题,目前该路段已经开工建设,路面按混凝土路面进行设计,需改为沥青路面修筑才符合要求,需要交通部门协调解决。4.配套停车场问题,依据合作协议书项目位于二级路旁的停车场要由县里配套建设,为便于游客停车观赏瀑布及缓解天巢酒店上山的车流压力,需要尽快启动建设。三是锦绣公司的土地收储工作,根据3月22日黄小宁书记现场调研指示,目前,该公司已启动新灵村部古劳屯5a级景区大门综合服务区约87.63亩土地,以及三叠岭瀑布下新桥屯鱼塘附近约45.97亩土地征地收储工作,两块地的地形范围图已经出具,现请示县人民政府同意开展工作。征地需要资金约600多万,租用湖润镇建屯前500亩土地种植观赏性植物需要5年租金75万,但旅游总公司仅有300万左右的余额,需要县里给予解决征租地资金。四是考察学习景区管理工作,下周将组织人员到大新县学习德天瀑布景区的管理经营方面工作,进而明确靖西大峡谷景区开发管理的模式。

(二)旧州—鹅泉景区创建4a级景区工作情况。

一是完成鹅泉景区“两违”清理工作,3月7日,组织水利、国土、住建、市政、新靖等多个单位完成鹅泉核心景区6处“两违”建筑物的和谐拆除清理工作。二是旧州·锦绣谷项目征地工作情况,已完成红线范围内80多亩土地的丈量工作,但该地块已被退建,需要重新申请项目用地指标。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调整规划,预计5月初进行规划汇报。三是加强跟广西路桥联系,做好鹅泉养生度假基地项目对接工作,重新明确项目范围,做好核心景区评估和核心景区协商合作问题。四是鹅泉至旧州段鹅泉河防洪整治工程项目推进情况,目前,项目已完成修建性详规、项目的招投标,预计本月开工实施。五是旧州景区酒吧街规划建设工作情况,目前,已对46户居民进行摸底,对房屋改造进行设计;景观亭长廊建设已近尾声;旧州文昌桥桥墩改造工作已经拟好改造方案,待景观亭长廊完工后实施。

(三)城区项目建设情况。

一是小城故事新概念美食城项目建设,现已完成场地平整、电力杆线迁移等基础施工,正在开挖地基,存在问题:解决项目主入口的3栋不合法的建筑物和靠城东路居民房后面加建部分的拆迁、新飞液化气站的搬迁等问题。二是国际绣球城项目建设,目前,一期147亩用地指标已落实,现平整场地、开挖地基。存在问题:1.项目一期用地指标不满足设计要求;2.整个项目修建性详规未完成;3.项目地块迁坟工作难度大。三是靖西东盟国际旅游城项目建设,该项目正申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增补项目。存在问题是:项目的用地征地工作未完成。四是骑行线路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70%的建设任务,旅游标识系统完善正在安装之中,预计5月份可完成建设及投入使用。五是星级酒店建设,长丰国际五星级大酒店项目设计已经通过规委会审定,目前,进行地勘等前期工作;环球国际四星级大酒店项目进入最后内部装饰工程;华西国际大酒店四星级提级工程,本周内自治区将到现场评定。

(四)新景区开发建设情况。

一是爱郎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该项目现正在进行规划、土地测绘等前期工作,存在问题:1.项目用地土地调规问题;2.骑行绿道项目桥梁改线问题;3.排消屯整体搬迁问题。二是天锦绿都生态种植农业观光项目,该项目正在组织规划,经4月11日现场调研,该项目目前存在问题有:1.由于该项目选址在基本农田范围内,用地指标难落实;2.项目范围难确定。三是把择梯田开发项目,锦绣旅游公司已带中科院相关专家到现场征求开发意见,派出工作组动员把择村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工作,计划于4月底带领群众代表到龙胜龙脊梯田参观考察学习。

配强旅游队伍,落实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和旅游执法大队人员编制各5人,共10人编制,满足旅游行政管理需要;按照区、市机构改革要求,筹备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工作,进一步强化旅游大发展的领导保障。

一是建议县里组织专门工作组协调解决城东路南延长线影响项目建设的国防光缆、高压线、移动光缆、广电光缆及自来水供应管线迁移改线问题。

二是建议县里安排旧州、鹅泉两个屯的群众宅基地预留用地,统一规划,为旧州、鹅泉景区下一步建设发展腾出足够空间。

三是县旅游局现有人员7人,难于承担日益繁重的旅游工作,建议县里解决旅游主管部门扩编增员问题。

(一)推进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逐一对照创建评分细则,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注重工作实效,力争20xx年底通过验收。

(二)推进靖西大峡谷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

编制完成靖西大峡谷5a级景区总体规划,完成土地收储,着力协调解决三叠岭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建设存在问题等各项目建设问题;推进实施旧州—鹅泉沿河防洪整治和景观工程。

(三)实施旅游节庆活动。

谋划好端午药市、七夕绣球节等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靖西旅游知名度。

(四)完善骑行线路配套工程。

建成城区—化峒—岳圩50公里旅游骑行线路和环渠洋湖旅游公路,设置路线标识及旅游标牌,推进建设观景台及休息亭等配套设施。

(五)谋划好旅游宣传营销。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宣传推出巴马—靖西特色长寿养生度假游、桂林—南宁—大新—靖西百里边关探秘游、贵州—隆林—百色—靖西红色旅游,云南—那坡—靖西省际游。

伏山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伏山是金刚台景区的南大门,这里集雄、奇、险、秀于一体,是金刚台景区最美、最秀的地方,是游客登临金刚台的首选路线。作为金刚台南部景区,伏山乡红色资源、绿色资源众多,其数量之多是周边地区无可比拟的。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徐海东、郭述申、洪学智等都在此战斗过,陈明义、赵崇德烈士、吴国章军长都出生在伏山,乡内故居、红军墙标、红军医院、红军墓、红军洞、红军使用的武器等红色遗迹遍布。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有6条河流穿境而过。南景区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元末农民军首领余思铭屯兵金刚台,皇殿、插旗尖、里罗城、千工堰等等许多地名都是由此而来。这里文艺繁荣,歌舞盛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二、伏山乡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订景点规划,拿出方案,以促进旅游开发建设。

(二)通往景区的道路设施建设问题。景区建设,首先解决的应该是游客出入问题,完善道路设施建设,保持旅游路畅通无阻刻不容缓,目前,汪岗郑河至里罗城、汤泉池经杨桥至七里山这两条通往金刚台景区的主干道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弱,成为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瓶颈”,严重制约着金刚台景区地进一步开发、发展、壮大,急需加快改造升级,按照旅游路标准提高等级。

(三)发展旅游业中的土地瓶颈问题。旅游与土地密不可分,景区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都需要用地,没有用地手续,其它的手续就迟迟办不了。但现如今,土地限制利用已成为约束旅游发展的最大因素制约。土地问题不解决,旅游就难以发展。在新一轮的规划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发展旅游业腾出用地指标,留好空间,留好土地,满足旅游业的用地需求。

(四)旅游开发中的资金投入问题。随着伏山乡旅游开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旅游业较快发展的最大瓶颈。旅游业是投资大,周期长的项目,要按照旅游详规包装项目,分块招商引资,先干起来,分步实施,逐步建设,建一块成一块。

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我们县承诺的招商引资政策是“三个所有”,即“投资商提出来的所有条件都可以谈;只要不违法、不违背政策的所有条件都可以满足;所有需要提供的软硬环境都可以保障”,政策十分优惠。相关职能部门能否按优惠政策进行兑现,落实到位,为投资商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既是投资人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们招商项目能否引的进、落的下、见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切实转变领导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维护政府公信力,诚实守信,坚决履行优惠政策,做到诚信招商、诚信待商、诚信留商至关重要。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 切实抓好旅游项目和招商工作。通过跑争项目、外出招商引资,多方面筹措资金,做好重点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加快景点建设。依托金刚台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融入金刚台发展的大格局,打造余子店旅游集镇,建成“豫南第一村,”整合红军墙标、红军医院、故里等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大别山红色文化长廊。

宣传推介。注重整体形象的打造,从整体上提升商城旅游形象。

(三)狠抓旅游业的要素配套工作。通过狠抓要素配套,推进产业体系协调发展,为吃、住、行、购、娱提供一条龙服务。“行”上,加强通往各景点道路建设,加快重点景区至交通干线连接公路的建设,尽快形成本地旅游交通小环线和全县旅游交通大环线。“住”上,发展价廉、卫生的经济型酒店、农家宾馆、度假村,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接待消费体系。“吃”上,加强地方特色菜肴、风味小吃、风味餐厅建设。“购”上,积极研发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产品、土特产品、生态无污染绿色食品,建设旅游购物一条街,为旅游购物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娱”上,挖掘本土文艺资源,成立民间歌舞团,自编自演乡土文艺节目,让广大游客感受乡村原生态的艺术魅力。

《伏山旅游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文明旅游宣传工作情况汇报

长宁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部,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门户,下辖9个街道1个镇,区域面积38.3平方公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央文明办和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区委、区政府坚持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推进文明创建与提升城区综合功能相结合,与促进转型发展相结合,与持续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群众不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温暖,进一步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20xx年,长宁区根据市文明办工作部署,围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双提升”的总目标,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载体,通过“整合资源促联动、志愿服务抓共建、聚焦六关强基础”等方法,持续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创建工作。

整合资源打组合拳,促进文明旅游联动发展。

作为今年长宁区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工作的创新举措,长宁区结合空港社区党建联建文明共治工作和文明和谐西大门同创共建工作,充分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开展“文明旅游”“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进家庭”工作。

年初,长宁区在市文明办、市旅游局、空港社区党建联建文明共治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文明旅游齐参与、旅游文明共分享”为主题,举行“长宁区文明旅游大讲堂暨文明旅游大联盟”启动仪式。明确了今年长宁区将以文明旅游大联盟为主要载体,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群体等不同联盟成员单位的作用;以文明旅游大讲堂为主要形式,推进文明旅游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进家庭;以文明旅游大集市为主要平台,将文明旅游的宣传通过春风化雨式宣传活动融入游客出游全过程。

目前,文明旅游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大联盟确定项目,成员单位春秋国旅、上航国旅、携程旅行网、虹桥机场、申通地铁、上海动物园、区出入境管理办公室、大众点评网、长宁青联车友会、家庭志愿者代表等大联盟成员单位均发布了各自部门、企业、行业、群体在今年推进文明旅游工作中的新举措和新项目,已明确的重点项目有:文明旅游大讲堂进社区(进家庭)、文明旅游集市、地铁十号线沿途“文明旅游”宣传点、虹桥机场文明旅游公益宣传等。大讲堂全面启动,与上航国旅联合举办“文明旅游大讲堂进社区”活动于9月25日在天山社区正式启动,并将在全区10个街镇全面展开,来自旅游企业的资深从业者将文明旅游理念与旅游目的地国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游览攻略等市民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通过“嘉宾访谈、互动问答、出游课堂、文艺小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市民传递文明之风、旅游之乐。同时,长宁区将“文明旅游大讲堂”的宣讲延伸到区内中小学校,精心挑选了4所中小学,以“访谈、问答、调查、分享”等形式传播文明旅游理念,引导“小手牵大手,同游天下景”。大集市形成固化,区文明办联手区旅游局、区文化局和部分旅游企业,定期在中山公园举办“文明旅游集市”活动,至今已举办九届,成为上海旅游行业的特色品牌。今年计划举办4场活动(已举办2场),活动“文明出游、开心旅程”为主题,以“文明旅游公约树”、“文明旅游灯谜‘猜猜猜’”、“文明旅游问卷小调查”、“整点旅游限量特卖”等创新形式宣传文明旅游理念。第三场活动也将于国庆期间登陆中山公园。

宣传倡导打服务牌,推进空港社区共建联建。

长宁区将“文明旅游”的宣传倡导工作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紧密结合,与空港社区党建联建、文明共治工作紧密结合,定期在机场枢纽地区、轨交站点沿线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倡导“旅游不任性、文明伴我行”的理念。

今年春运高峰期间,长宁区在虹桥火车站设立了“春运志愿服务站点”,开展“一路平安、一路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从2月1日至17日,以区教育系统34所中小学校的教师志愿者为骨干,每天安排11名志愿者,分布在虹桥火车站人流密集地及重点部位,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集中人力、物力,统一培训、统一标识、规范服务,为返乡的农民工和出游旅客提供春运车次、天气、路况等公共信息咨询;提供问询、引路、应急情况处置、文明出行宣传倡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7天累计服务人数近15万人次。志愿者温馨的服务,赢得了旅客的交口称赞。

3月5日,联合申通地铁团委和虹桥机场公司团委共同举办“传递雷锋精神弘扬文明出行”志愿服务宣传活动,覆盖辖区内2号线全部站点。启动仪式中成立了长宁文明出行(游)志愿服务队,下辖区机关青年志愿服务分队、长宁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分队、长宁区域单位青年志愿服务分队、地铁绿飘带青年志愿服务分队和虹桥机场青年志愿服务分队等五支分队组织。各分队志愿者在2号线长宁段沿线站点以“我和雷锋合个影、我为雷锋点个赞、雷锋精神我传递”等形式积极宣传“文明旅游”理念,“雷锋精神”和“文明出游”在众人的传递分享和点赞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宣传。

此外,长宁区还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介等平台,开设“文明旅游”专题、专栏,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在《长宁时报》、《区有线台》开设“文明旅游”专栏,定期策划、刊播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在“i长宁”(区旅游局微信公众号)、“文明长宁”(文明办微信公众号)发布文明旅游“微活动、微调查”,充分发挥新媒介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优势将宣传倡导工作做深做细。

长宁区以区内全国文明单位春秋国旅作为行业示范样板单位,严格把关,以健全和完善企业标准为抓手,聚焦文明旅游的“六大环节”,严格把控“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等,通过三项“全覆盖”开展文明旅游工作,达到企业依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旅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提示内容全覆盖。采用《上海市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将《公民文明旅游行为公约》纳入旅游合同格式文本中,请游客确认后签约;引导游客自觉承诺,在春秋国际大厦内设置“文明旅游承诺墙”,通过行前说明会反复宣传文明旅游理念,引导游客主动、自觉作出文明旅游承诺;编制《文明旅游须知》,作为导游领队的指导宣传内容和游客文明旅游的行为指南;在行程单中编制行程文明旅游提示内容,针对特殊人群的文明旅游提示内容,放在特别告知单中让游客签字确认。

工作要求全覆盖。明确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将文明旅游作为旅游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全三级文明旅游管理体系,完善《旅游质量考核标准》。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应急机制、投诉处理机制和质量访问机制。

工作检查全覆盖。出行前,把好“六关”:自身形象关、营销宣传关、签约承诺关、政治审核关、出境签字关、短信提醒关。出行中,抓好“四个关键环节”:资源管理环节、导游提示环节、特殊照料环节、事故救援环节。旅游服务后,做到“四个每”:每团必访,每周例会,每月发布《投诉情况通报》,每季度发布《内部监查报告》和《安全质量负面清单》。

下阶段,长宁区将根据市文明办的工作要求,以“虹桥枢纽、出入境管理中心、上海动物园”等三个场所作为文明旅游工作重点点位,以“宾馆(饭店)、餐饮企业、旅行社”等三个行业作为文明旅游工作重点领域,以“社区、学校、楼宇”等三类群体作为文明旅游重点对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持续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取得新进展。

推进全镇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镇聚力“生态工业强镇、文化旅游兴镇、特色农业富镇、人文环境美镇”战略目标,以特色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工作呈现出进展快亮点多的良好局面。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抓实项目建设,凝聚文化旅游底气。

围绕景区建设,持续推进紫柏山景区提升改造,按照景区规划,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科普、保健、探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目前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古镇××区已基本完成。

围绕农旅融合,积极打造更加丰富的旅游业态,依托晓晨薄雾、丹峰翠谷的地理优势和千年银杏树的景观特色,打造银杏、雪松两条生态长廊,同时挖掘本地特色美食修建×别苑休闲区,发展“桃花胜境”、蓝莓园、草莓园亲子采摘等精品项目,通过特色种养殖+美景+美食,拓展更加丰富的旅游业态,让农户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围绕镇区改造,打造明清式风格步行街,投资×余万元大力实施包括墙体外立面改造、道路铺装、更换广告牌匾等内容的×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将昔日的老街旧貌改造升级为宽敞整洁的明清风格步行街。

全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系统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围绕景区建设,持续推进紫柏山景区提升改造,按照景区规划,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科普、保健、探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目前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古镇××区已基本完成。围绕农旅融合,积极打造更加丰富的旅游业态,依托晓晨薄雾、丹峰翠谷的地理优势和千年银杏树的景观特色,打造银杏、雪松两条生态长廊,同时挖掘本地特色美食修建×别苑休闲区,发展“桃花胜境”、蓝莓园、草莓园亲子采摘等精品项目,通过特色种养殖+美景+美食,拓展更加丰富的旅游业态,让农户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围绕镇区改造,打造明清式风格步行街,投资×余万元大力实施包括墙体外立面改造、道路铺装、更换广告牌匾等内容的×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将昔日的老街旧貌改造升级为宽敞整洁的明清风格步行街。目前明清风格外立面改造×户,铺设透水混凝土运动路面×平方米、压花地面×平方米、石材道沿×平方米。围绕文物保护,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注重加强对×关、×遗址、×古戏楼等文物的保护,安排专人对文物进行管护,并要求各村加强日常巡查检查,让历史文化古迹更好发挥价值。

(二)抓好基础设施,增添幸福小镇福气。

突出“四个聚焦”打造群众休闲健身的乐享区、最美家乡河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先导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样板区和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聚焦镇区基础设施提升,打造绿色舒适的良好环境。对镇域绿化及亮化、雨污分流、电缆下地等核心内容进行改造,沿途新建景观节点×余处,绿化×平方米,累计弱电下地×米,沿途设有休闲座椅×处,建设星级卫生厕所一座,全面提升镇区群众幸福感。聚焦群众生活需求,致力建设宜居家园。乡村振兴示范村×村二组和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组各修建便民桥一座,×村在××点安装路灯×盏,打造从镇区到各村基础建设项目全面开花的景象。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创新农村人居环境“十个一”机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月评比活动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村组“大比拼”活动,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全民参与氛围逐渐形成,旅游环境有效提升。

(三)抓旺文化产业,聚集魅力小镇人气。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文化宣传工作思路,提升文化底蕴,讲好镇村高质量发展故事。一是抖音宣传贴近生活。盘活资源、组合内容,用镜头聚焦美食美景、好人好事,全面升级改版“遇见×”抖音号。围绕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政策,打造精品“招牌菜”、重点宣传“定制菜”,新媒体为群众提供了以文化人视听的全新体验。二是自然风光吸引游客。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乡土文化、民俗民情等资源优势,吸引省市百名作家、自媒体大v、新闻宣传通讯员走进紫柏蓝莓园、×老酒坊、桃花胜境鲜桃产业基地、苇子坪等地开展采风活动,把×镇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质的农副产品、独特的风俗民情、经典的特色美食、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进行集中展示,魅力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提高。三是文化活动点亮生活,今年以来,为群众送上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场次,同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及文艺爱好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先后开展文艺演出×场次,放映电影×场次,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正常开放,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品牌活动凝聚人心,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做文章,结合“六有”活动及“关上说事”农民学习会等活动,由镇机关干部组成“×”宣讲团,分别带领村四支队伍在田间地头为群众解读政策法规,弘扬文明新风,共计组织×场次参与群众×余人次。

下一步工作谋划。

下一步,×镇将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弘扬树立文明乡风、提升群众精神境界、打响乡村旅游区域品牌为目标,加强生态旅游推进工作力度,发扬成绩,提振不足,为×县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各种文化平台,结合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好各类文化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促进×镇精神文明建设。

(二)抓好传统节日、民族节日期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活动,并把各个节日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创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镇文化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式对文艺骨干和文体专干进行业务和专业水平的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打造我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旅建设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区域内文化专人、能人和名家以及文化志愿者的作用。

(四)统筹做好×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市级美丽乡村,提升×基础设施,加快×等项目建设,致力于将×村、×森林公园、×美丽乡村、×文化产业园等旅游精品区连成一体,形成我镇生态旅游×品牌。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情况汇报集合

我局根据国家质量工作总体安排及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全面认真开展旅游行业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了全县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县旅游服务环境质量进一步转变和提升,现就2020年度质量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2020年以来,我局按照目标责任书对旅游行业质量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旅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并按照工作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点和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建设和打造,把旅游业环境质量工作放在优先位置进行整治和规范,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拓壮大,行业服务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转变和提升,游客好评率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受疫情影响,截止2020年10月底,全县接待游客116.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9亿元。游客同比下降20.52%,收入同比下降27.99%。

2020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关于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意见》和县政府关于质量强县的总体要求,我局建立完善了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监督报告制度,不定期的对旅游行业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宣传检查为手段,统一要求各景区、酒店等旅游服务单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并实施产品、服务等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公开质量安全信息,完善旅游质量安全建设。

2020年我局召开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人次35人次;县旅游服务质量经过全年监测,游客投诉明显减少,全年游客投诉6起,全部按时予以处理,处理投诉率100%。

2020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关于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意见》和县政府关于质量强县的总体要求,我局建立完善了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监督报告制度,不定期的对旅游行业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宣传检查为手段,统一要求各景区、酒店等旅游服务单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并实施产品、服务等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公开质量安全信息,完善旅游质量安全建设。按照管理制度,对严重违规经营的旅游企业、旅行社抄报市监部门,加入征信黑名单。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我局配合市场监督局在县城东门广场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在2020年5.19中国旅游日和博物馆日,我局高度重视,提前筹备,安排局旅游股、文物股和县文化市场(文物旅游)综合执法大队组织旅游企业、旅行社在县城东门广场开展了服务质量宣传活动,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县城5家旅行社代办点参加了旅游促销和服务质量宣传活动,并邀请县广播电视台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共发放宣传页500余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质量工作部署落实情况。

按照国家要求和行业发展实际,我县不断完善旅游,以质量工作推进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制定印发了略阳县按照国家要求和行业发展实际,我县不断完善旅游信用体系机制建设,以推进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制度印发了《2020年略阳县旅游质量工作提升方案》,作为旅游行业质量提升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强化市场监管,严肃行政执法,建立和完善了旅游单位“红黑榜”制度,公布曝光旅游行业一些违法违规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不良信息记录,旅游单位和游客的失信和不文明行为,落实失信惩戒制度,净化旅游市场。积极倡导文明旅游,参与创建全国文明旅游城市。制定了《创建文明城市开展文明旅游工作方案》,要求各涉旅单位建立诚信旅游红黑榜制度,贯彻落实《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涉旅单位在醒目位置悬挂《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并据情设置文明旅游提示标识或者温馨提示标牌。积极开展旅游业放心消费和品质提升工作,强化检查督导,加大排查整改,规范旅游业服务经营活动。通过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结合教育培训和违规惩戒,指导开展问题治理,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加强领导,细化任务分工。对照汉旅创发〔2020〕1号文件,对年度创建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对标补短,加快硬软件建设,实施灵岩寺3a景区创建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其中标识标牌已开始施工,游客中心准备施工,门票设计与定价正在推进;创建工作软件资料正在开展收集归档及编制工作。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目前郙阁田园综合体接待中心及温泉服务大厅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外部装饰,种植大樱桃、猕猴桃等采摘园1500亩,累计投资1.7亿元;梅花洞栈道已完成基础柱装700米、路面浇筑500米,工程形象进度达50%以上;屠宰场搬迁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经贸局和兴州街道办配合,正在加快推进。

(三)深入开展三建设一整治。成功举办略阳油菜观花活动。为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精心策划了县城-西淮坝油菜花海精品线路1条,17个观花点,新建改建2公里游步道、观景平台8处;在徐家坪、马蹄湾、西淮坝开通无线wifi4g网络6处;规划完成停车场、停靠区13处;安装标示标牌77面。推出了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高山杜鹃赏花系列活动;开展了“油菜花海抖音大赛”等6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略阳旅游品牌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抓好旅游厕所建设,今年我县新建、改建厕所6座。截止目前,已新建完成郙阁综合田园体、郭镇北河沟、马蹄湾付家山3座新建任务,剩余3座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外部装饰,预计12月完成。不断提升旅游干线风貌。实施了县城至白雀寺、县城至西淮坝、县城至五龙洞道路绿化、美化工作。持续开展旅游干线环境综合整治。截止11月底,出动人员230余人次,联合专项行动5次,检查排查旅游单位60余家次,整治环境质量问题40余个,处理旅游投诉6起,进一步提升了县域旅游服务质量。

(四)旅游要素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了县城至油菜花海观花线路、县城至闪家坪红叶观光线路配套设施。并依托五龙洞重点景区,围绕森林研学、生态徒步、美食品鉴等,每月开展一次游客体验系列活动,提升了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在五龙洞镇、郭镇等重点文化旅游线路上成功包装打造了2家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功能完备,有一定带动力的汉家乐。研发出自加热乌鸡汤、决明子糖果、袋装罐罐茶等40余种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其中“村长鸡·乌鸡酱”荣获2020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村长鸡·略阳乌鸡”系列产品荣获2020年第105届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旅游商品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广泛宣传促销活动。在依托“5.19中国旅游日”、“9.27世界旅游日”等进行常规宣传外,开展了以2020油菜花节线上系列活动、羌文化主题游暨五龙洞赏高山杜鹃系列活动以及“千里嘉陵江·醉美在略阳”秋季赏红叶系列活动,提升了略阳在文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先后赴西安、北京、广元、天水等城市开展“千里嘉陵江醉美在略阳”文化旅游品牌自主宣传活动,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及时发布我县旅游活动资讯及旅游推介信息,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先后在省市广播电视台播出新闻稿件12条,微信微博及其他新媒体刊发新闻稿件280余条。

经过近年来不断努力建设和整治,我县旅游行业服务环境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对比先进,我们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仍显不足,景点景区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整合不高,旅游精品不多,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缓慢;旅游产业激励机制不健全,社会民间资本投入旅游开发积极性不高,旅游行业规模不大,市场体量较小;环境服务水准不高,“三建设一整治”仍需进一步加强;受政策及区位影响,缺乏足够的旅游专业人才,行业建设、经营及管理提升缓慢,导致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等。

面对问题和不足,我局将紧紧围绕加大旅游业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继续推进旅游行业质量强县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县旅游服务水平,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抓好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寺综合开发项目、郙阁田园综合体等重点景区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以氐羌民俗、红叶观光、田园休闲为主乡村旅游。持续打造旅游干线风貌提升建设,完善景观小品,休息区、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及绿化美化工作。提前规划2020年油菜种植规模、观花线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观花精品线路;围绕“一网知陕西,一机游三秦”目标,持续提高景区公共服务质量,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形成完善的智慧旅游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对旅游干线、景区景点、星级酒店、旅行社网点、农家乐等涉旅行业的执法检查,建立健全旅游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为来略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充分利用中省市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报刊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开拓旅游市场。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继续做好旅游单位的培训与教育,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力量。

县旅游局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情况汇报

会后,全县旅游系统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做好各项预防准备工作,各旅游企业上报旅游局的应急预案15个,为做好下一步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会议明确各单位职责,落实责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二、加强监管、措施到位、积极防范。

各星级饭店建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全县星级饭店、待评高星级酒店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迅速制定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认真开展员工和住店客人的疫情防范宣传工作。进一步严格星级饭店入住登记和健康问询制度,做到健康登记表每客必填。发现住店客人有流感症状时,立即上报县旅游局,县旅游局再上报卫生和相关部门,不允许让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行前往就医。一旦确认为疑似病例的,我局迅速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同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隔离、消毒工作。要求星级饭店和待评高星级酒店做好应急准备,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坚持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出现疫情,确保信息畅通,确保报告及时,响应到位。

全县所有旅行社密切关注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卫生部最新情况通报,及时、认真的落实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各项规定和措施。凡国家发布禁令的疫区,坚决停止旅行社组接团业务。要求旅行社接待来自疫情流行地区的`游客时,提前告知我县疾病防控措施。对乘坐旅游车辆人员数量进行减量控制,避免乘车人员过于集中。在行驶中,采取开窗通风等防护措施。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密切关注游客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等流感症状,及时上报**县旅游局和卫生部门,做好游客说服解释工作,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要求**全县范围内出境游组团社在组织赴有流感病例报告的国家旅游时,应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发展。在外旅游时,随时提醒游客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尽量避开人群密集场所,同时密切关注团队中游客身体状况。出境旅游团队成员出现感冒症状要及时就诊,与我驻所在国使领馆联系,并视情况调整行程,安排旅游团队返程,确保游客安全。同时将情况及时报县旅游局。旅游团回国后,要求带团领队自行居家隔离7天。建立游客基本信息登记制度,以便检测和备查。拒绝有发烧、流涕、咳嗽、头痛等甲型h1n1流感症状的游客参加游览。同时要求旅游社平时工作要做好应急准备,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坚持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出现疫情,确保信息畅通,确保报告及时,响应到位。

要求两家旅游汽车公司每日对运营车辆进行消毒。同时,司机要随时掌握游客旅游信息。建立坐车人员名单和载明旅游团团名、人数、进入、离开**时间等(此项工作于5月15日开始),自觉、及时为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配合有关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求两家旅游汽车平时工作要做好应急准备,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坚持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出现疫情,确保信息畅通,确保报告及时,响应到位。

在景区景点方面,要求全县景区景点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张贴防控宣传画、设置宣传栏,认真开展员工防范宣传工作。进一步严格消毒措施,发现游客有流感样症状时,立即上报县旅游局,县旅游局再上报卫生和相关部门,不允许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行前往就医。同时要求景区景点平时工作要做好应急准备,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坚持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出现疫情,确保信息畅通,确保报告及时,响应到位。

**县旅游局。

旅游景区建设情况汇报

自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来,县四大家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县相关责任单位真抓实干,基本完成年初责任状工作任务,创5a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去年年底顺利通过景观质量评审,现将创5a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景区品味不断提升 一方面加强交通建设,景区实现外联内畅。入境新宁的洞新高速已竣工通车,邵新二级公路改造升级工程已投入使用,县域内207国道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样板路”;同时,建成县城通往景区的快速连接线崀山大道、舜皇大道,去年又对景区公路进行了提质升级改造,内部交通的顺畅性有了新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游览设施建设,游览氛围和谐舒适。北大门一级游客中心和生态停车场新建工程、八角寨索道工程和崀山景区电子门票“一票通”管理系统、崀山国家地质博物馆提质工程和10个高标准星级厕所新建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增设崀山旅游景区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温馨提示牌等标识标牌1000多块;新建二级游客中心3个,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智慧崀山、数字新宁”项目已经投入运行。

1

2

(二)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和景区保护,游览环境日益优化 一是狠抓旅游安全检查。加强对各景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区域的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二是健全景区保护体系。及时修订了《崀山保护条例》;成立了崀山风景名胜区联合执法大队,实现了国土、建设、林业、水利、渔政等行政执法工作在景区全覆盖。三是强化安全防护措施。新建生态仿丹霞材质的游步道4.5千米,整修加固原有游步道16千米、安全护栏10千米;增设监测点和摄像头,实现了对景区的高清视频检测全覆盖。投资600多万元,设置了景区公路安全防护栏、交通警示标志,严防意外安全事故发生。成立了专门的紧急救援机构,每个景点均设立医疗救治点,配备了专门的医务人员和急救设施,并与110、120、122、119实施联动。四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开展了以户外经营广告牌集中清理、景区民居风貌改造、经营秩序整顿规范等系列活动,对水溪村公路沿线的21座民居进行了改造,在崀山景区公路沿线制作了262块具有崀山特色的餐饮广告标识牌,崀山景区环境焕然一新。

(三)不断强化教育培训和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中药材、脐橙等具有本地区旅游特色的旅游商品进行了深度开发,共开发出6大类32种旅游商品,规范和新建旅游购物场所50多家,其中旅游购物示范点1家、旅游购物推荐点3家。

(四)不断改变市场营销策略,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一方面,大力推行旅游营销改革。对营销人员实施“三定三挂钩”,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营销片区经理负责制,实行“五个一”机制。另一方面,全面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按照“深耕省内、进军港澳、拓展沪昆、影响全国、触及日韩”的营销工作思路,大力开展营销活动。去年年底,由邵阳、市政府组织,邵阳副书记、龚文密亲自主持的邵阳市湘商产业园暨旅游产业推介会在深圳、广州、上海三地取得圆满成功,崀山收获颇丰。 成功举办了“2017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2017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等大型营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崀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比增长41.92%;自创建5a级旅游景区以来,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旅游门票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大幅提升,创建综合效益凸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单位工作力度有所松懈。去年6月23日书记交办函下发后,相关责任单位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高涨,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5a创建工作。到9月底,各部门基本完成了交办函交办的工作,但随后,工作中紧绷的弦有所松懈,工作力度大不如前,有些工作没有保持好成果,部门工作功亏一篑。

《旅游景区建设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共和县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今天,州政协文主席一行调研组领导来我县开展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这是对我县旅游业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共和县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共和县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壮大的发展进程,共和“旅游热”己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成功协办和承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省民族文化旅游节”和“青海湖杯全省民间传统射箭邀请大赛”等重大赛事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共和的知名度,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共和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县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801.2万元。目前,全县现有3a级旅游景区1个,4家星级饭店。宾馆从业人员109人。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农家乐”、“牧家乐”等快速发展,建成初具规模的“农家乐”、“牧家乐”共有35家,农家乐从业人员约170余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转移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而且提高了共和旅游的接待能力。

(二)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坚持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旅游设施与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和策划机构修订完善了《共和县旅游发展规划》,对县域内各景点、精品旅游线路进行了精心规划和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正在全力实施龙羊峡地区黄河沿岸旅游度假区、共和藏传佛教和藏族民俗文化中心、唐蕃石刻等建设项目,北山湾温泉度假山庄对外开放,龙羊峡旅游景区被评为aaa级景区。同时,依托共和处于“三江源”生态旅游区和214国道、109国道横贯境内的区位优势,沿黄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地理优势资源,与省州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着手将我县主要景区景点的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青海省“三江源”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青海省黄河水上明珠游览带总体规划》之中,为全县今后旅游产业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发展、高收益回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共和县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大力弘扬。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赛马、射箭、民族歌舞、祭海、祭山等文化娱乐项目和民俗表演活动,大力弘扬藏传佛教文化,进一步营造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提升了旅游文化内涵。

二、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优势和基础

一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共和高原风光雄伟壮观,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闻名遐迩的“草原门户”和“西海屏风”之称的巍巍日月山;有“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淌河奇观;有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199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享誉高原明珠之称的青海湖;有以最高的海拔、最高的大坝及最大的单机容量著称于世,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的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共和县内地热资源丰富,最高水温达73℃,且多分布在环境优雅的城乡结合部,交通、通讯便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西宁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可增加休闲度假、药浴疗养等服务,并将改变我县冬季旅游项目极缺的现状。共和县曾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文成公主进藏的途径地,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农区和牧区的分水岭,境内世代居住着藏、汉、回、蒙、撒拉等多民族,象征藏汉文明交融和民族团结共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情浓郁淳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共和具有潜在的旅游开发前景。

河与贵南县为邻,西南与兴海县接壤。共和县地处青南交通要道,青康公路(214国道)、109国道横穿全县,地理位置优越,距省会城市西宁仅142公里,是西宁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重点城镇,是进出青藏高原的重要驿站。全省确定的“十二五”旅游业重点发展区域为“一圈三线”,共和县位于西宁—三江源生态旅游线内,属于旅游业重点发展区域。“十二五”期间,随着共(和)茶(卡)高速公路的建成和西宁至玉树高速公路、西宁至玉树铁路项目的开工建设,共和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将为共和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浓郁的乡俗优势。共和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集田园风光和独特自然条件下的草原文化于一体,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丰富资源和基础条件。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乡土文化艺术、民居建筑、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事节气生产生活活动,地标性特征明显的农产品等资源基础都保持着较完整的传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为游客在休闲农庄提供娱乐、采摘、农作、烧烤、食宿等一条龙服务,让游客在环境优美的乡村度假、避暑,体验乡村文化,了解乡村生活,使游客在人文自然的旅游环境中达到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休闲养生的效果。

三、发展目标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服务能力。形成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旅游-行业结构体系健全、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发展,使旅游业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经济势力、带动服务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到“十二五”末, 旅游年收入达到6170万元,年均增长20%。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全县所经营的农(牧)家乐大多是将宅基地进行简单装修后经营,规模小、档次低、服务质量不高,而且无固定的停车场,厨房、厕所卫生条件较差,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二是旅游项目开发不足。目前,旅游市场开放的程度低,旅游业体制机制不活,招商引资力度不大,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有利开发条件,一些知名旅游景区景点整体开发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开发。

三是旅游开发投入不足。虽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国家有关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由于我县地方财力有限,旅游业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是尚未形成良好的旅游形象。我县开发旅游的积极性较高,但对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不足,且缺乏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无法树立有鲜明特点的旅游形象,在省内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外,虽然共和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部分旅游产品与省内其它地区的旅游产品仍有相似性,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一枝独秀”的竞争优势。

《共和县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是周边景区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资源的同质性给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相邻我县周边的贵德、湟源、海北等景区的发展势头迅猛,省内的玉树、三江源、昆仑山、可可西里等地区的发展潜力不断释放;黄河流域贵德、循化、尖扎等县走在了共和县的前列。青海湖北岸海北州的刚察县、海晏县境内的沙雕艺术节等旅游项目影响力不断提升,黄南州同仁等州县的热贡艺术、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具有明显优势,增加了我县旅游发展的难度和压力。

五、保障措施

议事日程上来,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坚持长远谋划,统筹和协调解决好发展旅游业与相关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冲破既得利益、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的局限,站在大旅游的角度,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明确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职权,加大对旅游业项目建设和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保证旅游业有序发展。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实现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必须要重视和优先发展好与旅游业相关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各要素行业。政府部门要加大道路、通信、文化、环境、生态等基础产业的建设,积极争取省级和国家配套项目建设资金。对旅游景点景区及服务行业项目建设,要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投资方式,引进国内资本雄厚、实力强的旅游品牌企业加大开发力度。政府在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让投资者放心投资,顺心发展,舒心服务。

(三)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为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要坚持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要把加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和提高服务行业人员素质作为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有效盘活旅游人才存量,大幅度提高旅游人才增量,不断提高旅游人才素质,调整和优化旅游人才结构。结合我县“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努力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场所的服务从业人员。加大目前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为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对策和思路

(一)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依托高原自然生态、宗教文化资源和“三江源”生态旅游的区域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全力开辟“日月山—青海湖—恰卜恰—曲沟—龙羊峡”五点一线的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一个中心,一条景观带,两条环线,两个旅游区”的格局。以恰卜恰为中心,重点发展集游览、度假、购物及工艺品加工、特色饮食、各类艺术展演等旅游服务产业;围绕唐蕃古道旅游带、依青海南山旅游环线和青海湖至龙羊峡旅游环线,大力开发龙羊峡旅游区;积极配合省州有关主管部门做好黄河大峡谷旅游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发展高原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探险旅游和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加大恰卜恰和曲沟地热、龙羊峡库区、夏拉草原、塔拉滩旅游景点开发力度。加大与青海湖旅游联姻合作,实现旅游的对接,推动旅游资源共享、综合利用,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二)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挖掘安多文化底蕴,开展“藏族拉伊”、“藏族服饰”、射箭、赛马、民族歌舞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文体活动。加快开发特色文化资源,鼓励和扶持民间文化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工作,加快伏俟城申遗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同时,着力打造一批体现共和区域特征,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精品歌舞节目;加快培育文化中介组织和文化经纪人,整合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团体;开发一批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弹唱、民族歌舞、祭海、民族体育等文化娱乐项目和民俗表演活动。 重点开发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高原有机食品、藏医药产品、民族服饰、民族刺绣等旅游商品,倾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

构建一城三团的山水城相融合的空间结构,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城在林中、山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镇特色。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步伐,建成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恰卜恰藏民族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坚持“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并举,实施黄河大街、青海湖南大街等改造项目,不断提升城镇建设品味,提高城镇旅游服务功能。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做好旅游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旅游项目库,编制一批如地热开发、水上运动等重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做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施一批”。 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商开发经营旅游景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游乐项目和休闲娱乐基地。加大对共和人文、自然景观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新闻媒体、参与招商会、洽谈会、博览会、旅交会等形式对外宣传推介,进一步拓展周边旅游市场,挖掘省内客源市场潜力,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

(五)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服务业。充分利用农牧民的闲置房屋,发挥庭院经济,鼓励广大农牧民群众采用家庭投入或对外承包方式,大力开办以满足游客味美、价廉、舒适的“农家乐”、“牧家乐”等餐饮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并以农家院为平台,在实现村落化、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实施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旅游休闲娱乐,展示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使旅游业逐步向乡村旅游延伸。

共和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集田园风光和独特自然条件下的草原文化于一体,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丰富资源和基础条件。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乡土文化艺术、民居建筑、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事节气生产生活活动,地标性特征明显的农产品等资源基础都保持着较完整的传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为游客在休闲农庄提供娱乐、采摘、农作、烧烤、食宿等一条龙服务,让游客在环境优美的乡村度假、避暑,体验乡村文化,了解乡村生活,使游客在人文自然的旅游环境中达到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休闲养生的效果。

挥,既调整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转移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又提高了共和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801.2万元。目前,全县现有3a级旅游景区1个,4家星级饭店。宾馆从业人员109人。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农家乐”、“牧家乐”等快速发展,建成初具规模的“农家乐”、“牧家乐”共有35家,农家乐从业人员约170余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转移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而且提高了共和旅游的接待能力。

加大了环湖地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对景区房屋、地面、给排水、绿化、道路护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投资5万元在主要景区景点道口等醒目位置修建了旅游标示牌,投资80万元对倒淌河镇旅游公厕进行改造升级。组织实施了倒淌河、黑马河、石乃亥特色城镇建设,动工新建了江西沟小集镇,环湖旅游沿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突显共和旅游新形象、藏区人民新形象的旅游精品集镇初步形成,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

共和县旅游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工作情况汇报

我局档案管理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化管理的过程,逐步健全了档案管理体制。xx年5月档案升级以后,我局始终把档案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提高管理水平;二是机构改革以后人事变动,及时对专兼职档案员进行了调整。三是对档案鉴定小组进行了调整,负责日常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管理质量。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执行《xx省档案管理条例》,但随着机构的变化,职能也日渐增强,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各股室的工作职责,加大了对档案调阅工作的管理,做到调阅档案由分管领导亲自审批。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档案管理制度,把我局档案管理工作推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通过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也大大增强了大家的档案意识和自觉遵守档案工作制度的自觉性。

为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我局在原有基础上挤出部分资金,添置了10组档案柜,极大限度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为档案的管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我局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机关文书材料均按照新的归档要求进行整理。二是推行各股室业务档案资料由兼职档案员预先组卷,综合档案在接收时严格把关,认真逐卷审查,对不完善的待完善后再上交。到目前为止,我局综合档案室收集卷宗总数为11476卷,其中:综合档案928卷,会计档案178卷,土地管理专业档案10346卷,声像档案24卷,各类档案的立卷归档均符合规范化要求;三是认真落实八防措施,坚持测量并记录库房温湿度,添置防虫、防霉药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在正常管理的同时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编制各类案卷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编制了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基础数据汇编等编研材料。严格按规章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利用档案登记簿,建立了利用效果登记簿。

我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档案工作业务规范化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档案建设。为全面正确地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准确履行行政执法职能提供后勤保障。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明确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抓好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继续做好每年的资料收集、整理、组卷、建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古以来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城”,境内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素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盛名享誉国内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5%,是全国著名的绿色古都。南京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积淀深厚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令人回味无穷,自然景观与悠久历史交相辉映,曾以“金陵四十八景”闻名于世,如今,南京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80多个,著名风景名胜点60多处,其中中山陵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景点四十佳,全国唯有南京和北京两市各占二处。中山陵、夫子庙和雨花台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总统府、阅江楼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江心洲、傅家边高分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南京独特的资源、丰富的文化、完善的服务对于中外游客具有十分强烈的旅游吸引力。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在国内外打响南京旅游品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倍增、一个扩张”目标,即旅游经济、郊县经济、外向型经济倍增和商贸扩张,全市旅游总收入要在20的基础上实现翻番,20已经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几年来,南京旅游业还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经费资助,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摸清了“家底”;明孝陵景区“申遗”成功,南京有了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博爱之都―南京”旅游城市形象口号精编完成,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第一次采用“宁镇扬”三市联合促销和社区促销新形式在广州“珠三角”推出“博爱之旅”,增强了南京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首次评选一批南京形象导游员,为“建设新南京,迎接十运会”,树立城市窗口形象打下基础;建成了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散客集散、旅游购物、旅游培训、导游管理和医疗急救等七大中心,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全市旅游行业成功创建省级文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又迈新台阶。概括来说,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经确立,对全市经济的支撑牵拉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南京旅游业“十五”期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5.86%;增长21.9%;20由于“非典”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有所下降,经过全市旅游行业的艰苦奋斗,全市旅游总收入仍然同比增长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20亿元,同比增长31.1%;接待国内旅游者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9%;接待海外旅游者72万人次,同比增长39.8%;旅游创汇5.077亿美元,同比增长59.8%,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创汇均在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旅游倍增计划历时四年奋斗最终提前一年圆满完成,旅游总收入连续四年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20一季度,全市旅游总收入达91.9亿元,同比增长18.9%;接待国内旅游者7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接待海外旅游者1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旅游创汇7302万美元,同比增长22%,预计上半年将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110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44家、一二星级45家);旅行社370家(其中国内旅行社345家、国际旅行社25家、中国公民出境游组团社11家);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景点39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均进入全国“黄金周”接待量“十大景点”行列。

(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先后建成了禄口国际机场、长江二桥、沪宁高速、宁合高速等一批道路交通工程,对外交通实现高速化。新建改造了城东干道、中山东路、长江路、新庄立交桥等一批城市景观道路,完成了内秦淮河整治,建成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城市公用场馆。城市水电气公交等公用设施短缺矛盾基本解决。二是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强化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绿化、亮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三是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日趋完备。开通了“黄金周”旅游绿色通道,优化了旅游饭店的星级结构,加强了旅游公厕等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2个3星级以上旅游星级厕所,开通了5条专门连通全市各景点的旅游观光巴士专线,完善了景区间旅游交通布局,在禄口机场、夫子庙等地建立了5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出了长江路文化旅游街、湖南路旅游观光购物街、夫子庙美食街等特色旅游街区,建成了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散客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培训中心、导游管理中心和旅游急救中心等七大中心,大大提升了城市旅游服务水平。

(三)政府主导,加快发展“大旅游”的格局已经形成。

一是健全了政府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了跨部门的“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市场管理专业委员会”、“旅游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旅游策划委员会”,将市旅游局升格为政府工作部门,所有13个区县都设立了旅游管理机构,强化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和实施旅游倍增计划的宏观调控、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二是明确了发展目标。全市制定了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到,基本实现我市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战略性腾飞;到20,将南京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旅游目的地。三是推出了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8号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组织领导、资源整合、多元投入、科学规划、改善环境、树立品牌、完善功能、鼓励先进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十八条加快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其中要求各区县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不少于20万,并逐年增加,为加快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政策支持;又颁布实施了《南京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拨出专款奖励每年对南京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了各种“能量”推动旅游发展。四是完善了强化管理的法规保证。经省、市人大批准,正式颁布实施《南京市旅游市场管理条例》,为完成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全市旅游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旅游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旅游消费者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氛围已经形成。五是促进了旅游管理手段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取消了旅游定点单位审批制度,建立佣金管理机制,在全国首批推行导游ic卡管理,并启动全国首家“旅游110”联动应急系统,提高了市场管理效率和力度。六是强化了城市旅游整体新形象宣传。经过市旅游策划委员会专题研究和广大市民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博爱之都”城市旅游形象新定位,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并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在北京、成都、重庆、昆明和韩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整体强力推出亮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引起强烈反响;分批针对性地邀请了海外旅行商和旅游记者来宁考察景点和旅游线路,密切了内外联系,提高了宣传实效;通过组织“名城会”海峡两岸旅游论坛和狂欢节焰火晚会,精心承办2004首届世界旅游推广峰会各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南京旅游的影响力;通过与媒体联合打造“边走边唱”、“南京旅游频道”、“金陵之声旅游专列”等旅游栏目,增加了旅游宣传渠道;通过创新策划举办迎新年听钟声、南京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等四大全市性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节造势,逐步实施市场化运作,以节养节,并指导各区县举办螃蟹节、红枫节、美食节、西瓜节等地方特色活动,全年30多个旅游节庆活动高潮迭起,进一步繁荣了旅游市场,扩大了宣传影响。

(四)规划先导,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了旅游规划编制审定工作。2004年,我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建成26万字600张照片旅游资源库,初步建成了第一个南京旅游资源信息库,并以此为基础,将景区规划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切实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21万欧元资助经费,已经正式启动编制,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同时,近年来还完成了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牛首祖堂风景区总体规划、石头城景区规划设计,正式启动了建邺区、溧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了对中山陵园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江路文化旅游一条街发展规划、雨花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浦口“一山三泉”旅游规划、浦口汤泉镇旅游详细规划和高淳县、雨花台区旅游总体规划的评审,论证了大报恩寺塔选址重建工作,还完成了静海寺-天妃宫扩(复)建工程、梅山矿业工业旅游暨秦淮新河旅游风光带、渤泥国王陵等旅游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八卦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被市政府批准,成为全市第一部由市政府批准的旅游规划。二是精品景区建设取得突破。经过扩容改造的总统府景区和新建的阅江楼景区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旅游局国家4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江心洲、傅家边通过首批全国农业示范点检查验收,成为南京旅游新“亮点”。目前,南京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总统府、阅江楼,玄武湖、朝天宫申报国家4a级景区也通过了省级审核);3a级景区3个(天生桥、将军山、高淳老街);2a级景区4个(高淳游子山、迎湖桃源、瑶池山庄景区和江心洲民俗村)。三是推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根据中共中央《2004-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南京雨花台、梅园新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此,我市着力打造以“伟人风范、峥嵘岁月”为主题的梅园新村纪念馆,以“雨花忠魂、先烈永垂”为主题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景区,以“同胞长眠、呼唤和平”为主题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以“大军渡江、解放全国”为主题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制订了《――年南京市红色旅游发展纲要》;4月1日举办了红色旅游启动仪式;推出了“二三四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二条郊县精品线、三条市区精品线、四条省际精品线、五条区域精品线)。四是加快了区县旅游资源开发。吸引大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区县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珍珠泉野生动物生态园、浦口大吉温泉旅游度假区、阳山碑材景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八卦洲沙滩风情园、甘泉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宝船遗址公园、静海寺-天妃宫、珍珠泉“佛手湖”、两湖(东屏湖、卧龙湖)旅游度假区、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以及将军山、天生桥风景区二期工程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积极推动郊县打造30个“农业旅游示范村”工作,市农林局给予每村25万元的补助。四是促进了旅游资源整合。打破旅游资源部门所有,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资源整合和旅游企业改制工作,尝试将旅游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阳山碑材景区将经营权转让给上市公司国旅联合股份公司;八卦洲将江边沙滩等共900亩土地交南京山青水秀旅游开发公司整体开发;溧水县将天生桥景区经营权无偿转让给市园林实业总公司经营30年;下关仙人湖度假村采取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组建股份公司从事旅游开发;中山陵开全国先河实行“特许经营”,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为企业,获授权使用景区资产从事经营活动。为充实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资金基础,我市抓住2005年南京“重洽会”召开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全市推出了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公园、秦淮新河风光带、中华风云人物雕塑园、伊斯兰风情园、八卦洲大江风光旅游度假区等22个重大旅游合资、合作项目。五是强化了旅游产品创新策划。结合南京接待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推出了两条“连宋行――大陆之旅”专线,包括“博爱之旅”和“和平之旅”,并筹划开通南京至台北的旅游包机;抓住“沿江开发”战略实施契机,推出了长江“时光隧道”一日游水上游览线;推出了覆盖珍珠泉、八卦洲、江心洲、将军山等郊县景点的旅游专线,开发了通往汤山、江浦等郊区县休闲度假景区的环城游憩带,深受游客欢迎。

2005年既是南京旅游业超前一年完成旅游倍增计划后,全新谋求大发展和大突破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新规划和衔接“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关键一年。2005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旅游工作,以旅游倍增计划实现为新起点,加快推进旅游强市建设战略。

2005年全市旅游经济具体指标是: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374.4亿元,同比增长17%;旅游创汇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接待入境旅游者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2%;接待国内旅游者3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全面启动南京“旅游强市”的建设。

下一步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目标,迎接两大盛事,提升三大精品,实现四个突破,建立五大体系,促进八个协调。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旅游经济总量上力攀新高;全力做好“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和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两大盛事;大力提升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三大旅游精品;重点在“博爱之都”旅游形象推广、沿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建立和完善旅游无障碍体系、标准化体系、数字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促进旅游业在规划编制、项目推进、郊县旅游、品牌宣传、节庆造势、行业管理、区域联合、行风建设等八个方面“协调发展”。

(一)强抓规划编制,促进城市旅游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加强南京六朝文化、明代文化和民国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分展示南京的城市旅游特色;谋划旅游发展新思路,认真编制完成“十一五”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和南京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区县加快旅游规划编审工作,完成建邺区和溧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论证和评审和浦口区“一山三泉”、浦口区汤泉镇旅游规划的报批工作。同时,要以科学的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把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旅游景点打造,要在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和沿江开发中抓住机遇,不断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旅游产品,要以迎接“十运会”为契机,全面提升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加强旅游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鼓楼、白下、高淳、城北等旅游咨询中心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建立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城市旅游环境,大力促进旅游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强抓项目推进,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协调发展。

(三)强抓郊县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地域平衡与协调发展。

发展旅郊县游对拉动郊县经济、引导农民实现增收增富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要抓住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契机,加强旅游与相关部门协作,发挥郊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扩大南京旅游的空间和容量;要积极优化郊县旅游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打造郊县旅游精品,促进城市旅游线路迅速向郊县延伸;要大力推广江心洲、傅家边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成功经验,提升浦口帅旗农庄、江宁横溪镇、高淳迎湖桃源等农业旅游产品,大力培育1-2家新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强抓旅游宣传,促进旅游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协调发展。

宣传促销是我市旅游业的“主攻”任务之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加大城市整体的宣传力度,使“博爱之都――南京”的口号耳熟能详,成为中国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品牌。要加大国内外重要旅游市场宣传力度,要用“主动”出击战术进一步拉动周边地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等我市重要的国内客源市场,积极组团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以及北京、杭州等旅游重点城市举办的区域性旅游交易会;要积极推进开展区域旅游形象宣传,联合镇江、扬州、马鞍山赴东北、香港推销“博爱之旅”,借助区域合力推广南京旅游形象;境外市场要用“借力”宣传战术,组织参加日本世博会、英国伦敦展、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邀请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英国、美国、台湾等地旅行商实地踩线,要借助境外媒体、旅行商的力量广泛宣传南京;要积极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在保证国内客源稳固增长的基础上,立足南京、瞄准全国、着眼全球,抢抓各种机遇狠推旅游市场的多元和多层发展,积极开辟新的入境客源市场;要继续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城市宣传,丰富充实“南京旅游报道”、“边走边唱”、“旅游专列”等专题专栏节目,进一步优化宣传内容,扩大宣传影响。

(五)强抓行业管理,促进旅游市场规范化与人性化协调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市、区(县)两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重大旅游活动安全无事故;要继续完善旅游“110”联动机制,加强和协调与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重点查处虚假旅游广告、“黑车”、价格欺诈等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强化第一时间处理旅游投诉,在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三大景区试行设立旅游投诉举报站,解决“黑导”宰客、欺客行为,全年旅游投诉结案率达100%,游客满意率达98%;要试行建立旅游应急处理基金,积极应对黄金周期间可能出现的重大质量和交通事故;要推进和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争取企业网上填报统计数据达90%以上,并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在经销模式上尽快与国际接轨;要加强旅游人才培训管理,推进旅游行业“高、精、尖”人才的培训,完成培养100名南京形象导游任务,评选“南京市十佳导游员”,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技术比赛,全方位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和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力争使全市拥有大专学历以上导游员的比例达到70%。

(六)强抓以节造势,促进旅游节庆活动市场化运作与政府主导协调发展。

以节造势、以节兴旅,要继续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办节模式,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创新策划,切实减轻政府办节负担,借助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力树立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要实施节庆活动名牌战略,必须坚持少而精、树品牌,继续提升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迎新年听钟声四大全市性节庆活动品牌,在创新形式、充实内容、扩大影响上狠下工夫,走市场化、特色化、专业化路子,打造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精品;要积极指导区县旅游节庆活动,支持区县办好六合龙袍蟹黄汤包节、高淳螃蟹节、雨花台春牛首踏青节、栖霞秋栖霞红枫节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节庆,并对特色鲜明、基础良好、市场潜力巨大的旅游节庆活动进行扶持,打造四个郊区县节庆活动品牌;要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农林等活动的联系,打破各自为阵的狭隘观念,促进部门之间集中优势、联合办节,不断丰富和拓展节庆活动内涵,实现节庆活动规模和档次提升。

(七)强抓区域合作,促进城市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入“wto”以后,特别是面对旅游业即将全面开放的新形势,要积极开展旅游行业跨地域、跨省际、跨国界的“合纵连横”,推进旅游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和品牌连锁经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要继续巩固南京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促进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协调会、南京经济区域、南京都市圈、长三角15+1等区域城市交流,构筑新的发展平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新的经济增长极;要针对区域内外的市场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开发具有互补性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适应游客需求的系列旅游商品;要以“宁镇扬”旅游合作为起点,加强与区域城市之间的特色衔接、互补合作,大力推进城市之间全方位的旅游合作,推出精品化、特色化、系列化的旅游线路,借助区域强势取得旅游市场的强势地位。

(八)强抓服务意识,促进旅游行风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市协调发展。

要以“让群众满意、让游客满意”为全市旅游行业标准,圆满完成旅游行业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南京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南京”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确保达到“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有新提高、党组织建设有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有新改善、旅游经济发展有新成效”的目标;要以“迎接十运盛会、争创文明城市”为契机,强化窗口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积极开展争当“迎十运盛会、创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和个人的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旅游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任务;要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加强媒体和市民行风监督,并配合有关媒体召开旅游者、旅行社、新闻媒体座谈会,倡导理性消费、依法维权;要以民主行风监督为镜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旅游企业、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旅游行业行风建设和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和文明执法。

县落实省旅游条例情况汇报

市政协视察团:

首先,热烈欢迎市政协视察团各位领导来视察指导工作。下面,按照市政协通知要求,把我县贯彻落实《吉林省旅游条例》的有关情况,向视察团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位于松原市东部,吉、黑两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境内有第一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穿越而过。京哈铁路、102国道、长余高速公路、科铁公路与县内乡间公路连网贯通,为县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宽阔的松花江,秀美的珠尔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金得胜陀颂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头城子古城遗址,万善石桥,还有三清宫、三山寺、慈云寺、圆通观等。由于这些景区弱、小、散以及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对旅游业的投入严重不足,限制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初,自县旅游局成立以来。旅游局严格依据《吉林省旅游条例》进行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最大限度地行使旅游行业管理职能,千方百计协调资金强化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建设,创建了国家级景区六处,其中国家aa级景区1处,国家a级景区5处,星级宾馆1家,松原市旅游推荐饭店2家,松原市农家乐接待户2家,旅行社2家。随着扶余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旅游业已经逐步成长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坚持走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道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我县在旅游业行业管理的过程中,认真学习《条例》,积极宣传《条例》,努力贯彻落实《条例》。几年来,我们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坚持“宁可不开发,不可乱开发”的旅游开发思路,并以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旅游市场规范管理的力度,做到扶持与规范并重,管理与发展同步,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保护资源为前提,突出规划管理。

为突出规划管理,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的思路。按照《条例》的要求,加强了规划的编制。一是聘请东北师大旅游研究所的专家编制完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它是县第一个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为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依据《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和指导作用。

(二)以资源普查为基础,强化了项目策划。

根据《条例》的规定,我县认真履行了合理保护资源、科学评估资源和发挥资源优势的工作。几年来,我们会同省旅游资源普查小组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和评价。共计普查旅游单体300多个,初步确定5级旅游单体1处(大金得胜陀颂碑),4级旅游单体4处(沙洲森林公园、江山度假村、增盛“四粒红”花生和完颜阿骨打雕像),3级旅游单体37处。进一步整合全县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我县精心策划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旅游业专项资金投入,广泛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一是为了加快瓮泉山旅游区项目建设进程,我们聘请省旅游投资公司的专家编制了《城际皇苑商业计划书》。二是聘请专业人士编制重点景区项目。共编制近10个旅游项目。为有效搞好旅游业宣传促销提供了准备。

(三)以理顺管理为目标,逐步规范旅游市场。

为使扶余旅游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按照《条例》要求,我县从多方面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始终坚持走依法治旅的道路。一是成立相关机构,出台相关政策,从组织上、政策上保障了行业的顺利发展。成立了扶余县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县旅游业管理办法》。二是狠抓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条例》要求,我县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把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县旅游业的工作重点。近几年来,我县多方协调资金,完成了瓮泉山旅游区内三清宫和三山寺的扩建;完成了景区内的部分旅游公路建设;启动了旅游区内绿化、美化、亮化和得胜亭、大金展览馆的建设;完成了江山度假村内宾馆、停车场的改建;完成了度假村内珍禽观赏园、戏水池、采摘园和游客中心的建设;规范部分景区的标识,完善景区安全卫生责任制度,加强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健全各项应急预案系统和处理措施。三是扶持和规范旅行社的发展。为规范旅行社行为,支持和培育旅行社的壮大,我们严格进行市场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逐步规范了旅行社的发展。目前,我县已正式注册“县天翼旅行社”和“扶余县青年旅行社”两家旅行社,且运行状态良好。四是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几年来,我们强化了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培养了一批导游员、旅游行业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优秀的旅游业服务人员。从整体上提高队伍素质。五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我们联合公安、交通、工商、卫生、物价等多个部门,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条例》的各种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坚决打击,确保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正当利益。

(四)以拓宽客源市场为目的,狠抓宣传促销工作。

为扩大旅游业的知名度,拓宽客源市场,我们始终把宣传扶余旅游整体形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费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促销工作。一是开通了扶余县旅游网和江山度假村景区网站。二是编印了扶余旅游宣传画册。三是举行了旅游线路一日游启动暨国家a级景区揭牌仪式。四是参加旅游交易会和项目洽谈等招商会议。加强与周边及省内外的联合推介,努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三、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旅游业起步晚,在贯彻《条例》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开发程度低,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形象。

扶余县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资源的利用尚处于无序状态,总体开发程度较低,没有充分挖掘资源的潜力。与资源的优势方面结合程度不高也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点景区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业还没有形成特色鲜明,并且能够反映当地资源优势的整体旅游形象,弱化了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配套设施不齐全,景区、景点的通达性不强。

扶余县目前的旅游服务体系中,“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综合配套程度不高,与旅游业配套的相关部门,如旅游营销、服务接待、旅游人员培训、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的发展也非常“滞后”。特别是旅游交通问题尤其突出,与主要旅游资源联系的道路等级水平低、通达性差,且远离中心城镇。严重制约扶余县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是旅游发展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

由于县域经济薄弱,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投入不足,旅游发展资金匮乏。致使旅游业的块头小、发展慢;旅游产业链不长、不紧;宣传投入不够,宣传力度小,客源市场拓展难。

四是旅游产品层次低,结构不合理。

县当前仅能提供一些低层次、原生态的旅游产品,以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旅游商品的开发程度也不够,缺乏特色鲜明,且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

五是旅游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旅游发展缺乏科学指导。

旅游行业和景区景点管理水平低,旅游从业人员中受过专业训练、懂业务、会管理、精外语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旅游人才培训还比较滞后,不能满足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建议市里多制定一些有利于全市旅游业发展的规章和制度,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财力多安排一些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益设施的建设、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项目的推介宣传等。

2、强化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建议市里强化对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要注重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公路交通要按照旅游发展规划,将重点景区道路纳入全市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同时要加强景点内部道路建设和维护,延长道路使用期限,降低旅游产业的投入成本。二要建设精品景区。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景区景点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景区景点档次。

3、强化旅游业宣传促销。

旅游业的成熟与发展在于宣传促销。建议市里要立足,放眼全省、全国,将地方特色旅游产品融入大旅游市场。要把资源推介出去,要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广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推介松原市旅游资源,利用别人的钱发展松原市的旅游业。搞好县、市间和市内与市外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争取周边客源来市旅游,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

4、规范旅游行业的管理,确保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为了树立市旅游形象,建议市里必须规范旅游行业管理,通过建立和健全旅游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组建旅游业行业协会,加大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要加强旅行社及导游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培育旅游人才,对现有人员通过严格培训、考核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旅游质量监督检查部门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认真受理每一件游客的投诉,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公安、工商、物价、技监等部门,通过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确保旅游业健康规范发展,为旅游者创造一个好的旅游环境,为旅游企业提供一个好的经营环境。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视察团领导指正。

全域旅游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16年,国家旅游局分两批发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首批全省共有8家单位入选,第二批全省共有20家单位入选。我区成功列入第二批创建单位名单,将于2019年迎接国家旅游局的验收。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在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的特定区域,将该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通过旅游业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旅游发展模式的先行区和创新区。

一是旅游开发、建设从单一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二是旅游产业内涵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平台转变。

四是旅游体验方式从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体验方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复合型旅游方式转变。

五是旅游管理工作从少数部门管理向多部门协调统筹推进转变。

六是旅游执法方式从旅游职能部门为主的执法管理向多部门协作综合执法管理转变。

二、武进旅游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实施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16年,全区共接待旅游者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旅游增加值分别达到205亿元、99亿元,与上年度同比分别增长8.4%、9.6%、10%。截至目前,我区共有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5a级景区1家),6个省二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区(点),4个省级自驾游基地,1个省级工业旅游点,14家星级酒店,18家旅行社。我区先后获得了“全省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旅游名片”、“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区)”等荣誉称号,提高了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投资主体单一,景区运营质量不高;

旅游产品类同,同质竞争激烈;

资源要素制约,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这些都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武进区积极筹备各项创建准备工作。区旅游局于2016年编制完成了《武进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初步规划了武进“全域旅游”的工作目标、实施战略和保障措施,力争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实现武进旅游的二次创业,助推武进旅游再攀高峰。

紧扣“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在充分挖掘武进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打造精品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新业态开发,将武进建设成为。

到2020年,力争全区年游客接待量23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左右;

实现旅游总收入3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实现旅游增加值150亿元,年均增幅11%左右。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旅游业作为全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

武进区创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嘉泽镇创建“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

雪堰镇创建“常州市乡村旅游示范区”。

环球动漫嬉戏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太湖花博园、影视基地、高新区园中园等一批新建景区创建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

礼嘉嬉乐湾生态农业示范园、雪堰龙凤谷创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雪堰南山村、雅浦村、礼嘉薰衣草庄园、湖塘骐骥庄园等一批旅游点创建“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

绿建区绿色建筑博览园等创建“省级工业旅游(区)点”。

明都紫薇花园酒店创建“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

到“十三五”期末,努力使全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省级工业旅游(区)点等的总数突破30家,带动全区“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科学编制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旅游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中,发挥“多规统筹”的作用。打破传统旅游资源观,通过“全域旅游”规划,统筹资源发掘和分析工作,形成“全域旅游资源库”。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建筑等人文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保持其民族特色、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确保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域界限,把单个景点有机串联起来,以点串线,连线成面,多线成网,形成一个全域概念明晰、区域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充分调动镇、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改造、市场监管秩序、公共智慧服务等,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

按照“政企分开、市场运营”的原则,探索和实施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薪酬挂钩等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国有景区运营效益和质量。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引入旅游名企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旅游资产管理和运营。转变原来主要依托政府平台投资旅游、以国有体制机制管理运营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旅游产业。加强旅游与现代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金融、医疗、养生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支持通过“旅游+”发展方式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淹城旅游区、西太湖休闲旅游区、横山桥风景区等旅游发展载体建设。各旅游板块在高水平规划的同时,要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特色为生命、以品质为根本”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凝练独特内涵,创新科技应用,强化体验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旅游项目,把旅游业纳入重点招商计划,特别要吸引一批旅游名企、央企到我区投资发展旅游项目。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旅游发展平台和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好做足做精传统旅游的大文章,同时,也要积极启动建设生态房车露营基地、商务会展旅游产品、青少年研学营地和旅游风情小镇等一批旅游发展新业态。

把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推广作为我区对外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围绕“花都水城、浪漫武进”的生态、文化和旅游特质,提炼具有武进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全方位开展武进旅游品牌建设和推介。鼓励旅游企业以旅游节庆活动为契机,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扩大武进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二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通过不断丰富区域内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区域服务水平,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吸引力。雪堰镇、嘉泽镇等围绕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特色开发赏花采摘、民俗体验、特色民宿、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精品。通过品牌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旅游节庆美食、旅游商品展示等,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品牌和旅游企业,形成我区的旅游品牌优势和旅游“软实力”。

组织召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成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常态运作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协调办公室。对涉及创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专题研究和分工部署。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加强对产业政策、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工作统筹安排和监督评估。

建立“全域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全域旅游”发展与职能部门、板块、乡镇绩效考核相挂钩。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保障旅游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设立相当规模的“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支持旅游重大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服务营销、旅游新业态培育等。

加快编制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据规划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由政府印发,把“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融入全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之中。

再次,编印一份精美的旅游小册子,在区内各大型酒店、景区景点等进行发放。三是逐步加大扶持力度。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向周边县区学习,逐步加大对旅游行业、旅游产业的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

附件:1.武进区部分旅游企业名录。

5.周边部分城市旅游产品供给相关信息表。

常州市武进区旅游局。

2017年9月5日。

附件1。

武进区度假区、景区旅游点、乡村旅游点名单。

1

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

省级。

1

春秋淹城旅游区。

5a级。

2

环球动漫嬉戏谷。

4a级。

3

中华孝道园。

4a级。

4

武进宋剑湖生态旅游区。

3a级。

5

嘉泽艺林园。

3a级。

6

横山桥白龙观。

2a级。

7

三勤农业生态园。

2a级。

1

横山桥龙潭湖农业生态园。

省四星级。

2

随园盆景园。

省四星级。

3

嘉泽成塘书院。

省四星级。

4

雪堰城西回民村。

省四星级。

5

雪堰太滆村。

省三星级。

6

雪堰雅浦村。

省二星级。

1

遥观光大环保能源。

省级。

1

花都温泉。

省级。

2

春秋淹城。

省级。

3

龙潭湖农业生态园。

省级。

4

清都紫薇园。

省级。

1

九洲喜来登酒店。

五星级。

2

明都紫薇花园酒店。

五星级。

附件2。

1

太湖湾旅游度假区。

(4个)。

龙泉山郊野公园(嬉戏谷生态露营基地)。

项目规划面积约693亩,规划建设停车区、游客服务区、房车营地区、移动木屋区、商业娱乐区、体育拓展区、田园山水区、奢野帐篷区等九大功能区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露营地公园。包括3.35km乡村游道路。

2015。

-2017。

24000。

17000。

7000。

 

 

竣工投入运营。

运营。

 

 

2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包括主游客中心位于嬉戏谷停车场,占地8亩,建筑面积2000㎡;

辅游客中心位于度假区东,占地20亩,建筑面积约2000㎡;

辅二游客中心位于度假区西口,建筑面积500㎡;

科创中心3000㎡;

园区内各节点景观绿化提升;

停车场、厕所改造及智慧旅游建设等。

江苏武进太湖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017。

-2019。

25000。

8000。

10000。

7000。

营盘乡旅游业基本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们:

营盘乡位于水城南部,北盘江南岸,组建于1992年2月,由原兰花、营盘和哈青三个小乡合并而成,地处东经140°(40—47),北纬26°(8—15)之间,位于贵州第二高峰——牛棚梁子山脚,高差明显,最高海拔2865.2米(牛棚梁子),最低海拔840米(省级文物保护——高家渡铁索桥)。年日照约为1500小时左右,平均气温在14℃左右,无霜期在海拔1300米以下一带可达300天,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

全乡总面积114.1平方公里,辖六个行政村,原有113个村民组,经合并后现有105个村民组,5782户居民19206人,其中农业户口 18155人,城镇居民户口 1051人,街上居民1051人,居住着汉、苗、彝、白、布依、仡佬、穿青、蒙古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

乡政府驻地距市区铁路80公里,正在修建的水盘高速公路约60余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水柏铁路在营盘境内碗延盘旋三圈,有36.4公里,创下八个世界之最,其中著名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就在营盘境内,境内设有茅草坪火车站、渡船寨火车站、三家寨火车站,共有大小隧道13个,大小桥梁21座。在修建的水盘高速公路穿越我乡四个村,在三家寨开口,预计在年底通车。

生活来源主要靠种养殖业,在种植业方面,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甘蔗、花生、蔬菜、桃子、柑桔、花椒、板栗等;在养殖业方面主要有牛、羊、猪、鸡。

十一五期间我乡经济增长步伐稳健,逐年提高,2017年财政税收入24万元,到2017年财政税收入26万元,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24.86元,到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14.5元,五年时间农民纯收入翻了一番。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乡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行村居民自治,全乡干部深入群众,加大宣传,使我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今年全市交叉检查中排名在全县前列,彻底扭转被动局面。

我乡境内山高石奇,群山相聚,峰峦叠障,旅游资源丰富,品种多样,有北盘江风景区、牛栅梁子风景区,乌蒙大地缝风、吴王宝藏门、峰岩石林、乌蒙喀斯特原始森林、西康玉兰园、轿子顶大草场、干沟一线天等,是一个典型的神奇喀斯特王国。分布有石林、石牙、石洞、石谷、峰林、瀑布、天生桥等地表岩溶形态,还有溶洞、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地下雄姿,堪称神奇。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高家渡铁索桥、刘家坪子余家古墓、哈青冷家营等文物古迹。

北盘江营盘大峡谷景区

北盘江营盘大峡谷景区是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之

—700米。有大小支流10余条,水势变化无常,时急时缓,江水或静静流淌,或跌落咆哮。两岸峡谷形态多样,喀斯特及丹霞景观均很丰富,多奇峰异石,生态自然纯朴完整,山上云腾雾绕。各种类型的瀑布群颇为壮观。溶洞景观众多,著名的燕子洞、大硝洞等分布沿江两岸。南岸高山上的光叶珙桐、西康玉兰、红豆杉等珍稀植物数十种沿其流域生长,少数民族村寨宝石般地镶嵌于北盘江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众多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北盘江营盘大峡谷上飞架着宏伟壮观的高家渡公路大桥、发耳渡口公路大桥、水普公路大桥、北盘江铁路大桥等, 其中,北盘江铁路大桥居多个世界第一;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渡铁索桥等历史文物,更增添了峡谷的文化意义。

北盘江铁路大桥

北盘江铁路大桥是世界铁路第一高桥,是贵州水(城)柏(果)铁路上的共建工程,是铁道部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项科技攻关项目。大桥采用钢管混凝土上承式推力转体拱桥桥式,在世界上是第一座。拱跨236米是世界铁路拱桥的最大跨度,它采用桥墩钢管拱转体施工法合龙,转体幅度分别为135度和180度,是世界第一转体度。转体钢支座总承重1.2万吨,创世界转体桥承重之最。大桥位于云贵高原之上,桥长仅486米,一拱跨峡谷,拱高280米,远远超过了183米的原世界铁路第一高桥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成为新的世界冠军,横跨于北盘江大峡谷。

乌蒙大地缝

3

乌蒙大地缝位于营盘乡西北面,距市区高速公路34公里,水柏铁路从大地缝旁穿过,水盘高速公路悬跨大地缝。大地缝 长约15公里,西南向东北走向,缝宽2至10米,深200至600米,缝底平缓,从山顶弯弯曲曲伸入北盘江,缝壁两崖时而如刀削斧劈,时而藤箩满挂,时而钻入山洞不见天日,时而夹沟紧闭,抬头只见一线之天,拐弯之处,时而天如弯月,时而又如满月,徒步缝中,移步换形、涉足成趣,鬼斧神工妙趣天成,缝中有洞,洞中有景,天生桥群变幻万千,幽深的地缝世界,可数当今天下一绝。

《营盘乡旅游业基本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发展农家乐旅游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农家乐旅游呈蓬勃发展态势,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旅游市场,满足了多种多样的旅游需求,同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转产增收另辟蹊径。我市农家乐的开展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结合文章

我市背山面海,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发展农家乐旅游具有极大的潜力,近几年来,我市的农家乐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应良好。阳光山庄则在山地种植蔬菜、饲养家禽,把山庄打造成一片世外桃源,多年经营下来已经颇具名气。仙溪镇的漂流项目依托景区的客源,也做得红红火火。几个景区周边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占了天时地利,发展态势良好。

二是同红色旅游结合。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同时也是红色旅游年。我市充分挖掘革命遗迹和文物古迹,整合成红色旅游线路推向市场,众多-党员、干部、学生、群众进行了他们的红色之旅。今年3月,200多名到**纪念馆参观的游客慕名到该乡**村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午跨进了农家院子,品尝了具有**特色的农家菜,也由此拉开了**村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序幕。这一成功的做法吸引了许多农户效仿,红色旅游的开展促进了旅游效益的产出。

业,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在市委市政府的优惠政策的鼓舞下,我市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很高。

二、突出重点项目

**的农家乐旅游在面上已经全部铺开,培育几个过硬的品牌,提升现有的水平和层次是当前我们的重点工作。在多方努力下,目前,我市海上休闲渔业游运作的较为规范,已经初具规模。该旅游项目主要让城里人体验做渔民的乐趣,在海上捕捞作业,亲手宰杀、烹饪、品尝海鲜,在海上渡过渔民的一天,该旅游项目曾在中央二台《**》栏目中曾播出过专题片。日前,从事海上休闲渔业游的**休闲公司已将渔船进一步改装并增至9艘,还呈现供不应求之势。

三、加强业务培训

知识,又学习到了其他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四、今后发展思路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将农家乐项目做大,以**湾、仙溪片、城北乡和岭底乡为重点,扶持农家乐的发展,引导农民从单纯的农家菜转向办农家旅馆,加工旅游商品,开展体验农民生产乐趣活动等旅游项目。要对**海上休闲游的船只进行改造、装修,服务水平,把品牌做响做大。要适时开展农家乐星评工作,规范服务,要把**的农家乐打造成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旅游精品,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盛会相邀聚月城,邛泸毓秀迎宾朋。值此阳光明媚的初夏时节,我们迎来了四川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的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代表全市65万各族群众,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西昌市农家乐旅游文化发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西昌市基本情况

西昌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面积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的美誉。西昌水能资源富集,是国家“西电东送”重要战略基地,2017年对外售电25亿度,在建的电力项目有800kv、500kv、220kv大型输变电工程、官地电站、呷榴河电站、洼垴电站;西昌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分,雨量丰沛,是全国粮食大县、洋葱之乡、花木之乡,安宁河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西昌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拥有邛海-泸山、螺髻山、卫星发射基地三大3a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驰名中外航天城;西昌民族风情浓郁,明清古城保存完好,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彝族歌舞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西昌区位优势明显,是内陆辐射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地区中心城市。

《发展农家乐旅游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全省平均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9元,高出全省平均778元。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

近年来,我市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文化,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注册农家乐达到242家,星级农家乐58家。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69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4.6亿元。农家乐户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乡村旅游收入三项指标实现两年翻番。在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拉动下,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两年增长86%;旅游总人数602.51万人次,两年增长114%。

一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激活乡村旅游的理念。我们把农家乐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承载体,挖掘整理西昌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自然风光资源,使其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彝家乐、回家乐、客家乐、渔家乐、藏家乐,推动乡村旅游跨越发展。安哈“彝家乐”融合了攀螺髻雄峰、宿彝家村寨、赏彝家歌舞、品山野风味等乡村旅游元素;川兴“渔家乐”融合了划渔舟、钓鱼鲜、品海菜等乡村旅游元素;黄联“客家乐”融合了客家文化、果园观光、土林奇观等乡村旅游元素;裕隆“回家乐”融合了体验穆斯林宗教礼仪、品尝回族特色食品等乡村旅游元素。各具特色农家乐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二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改善乡村环境的理念。通过发展农家乐,实施山水田村路综合整治,改善乡村环境。2017年,我市实施了“交通建设年”工程,投入4.5亿元,完成了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等一批乡村旅游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总里程361公里,在安宁河新建桥梁2座;投入270万元建成礼州、西乡、安宁、川兴、黄水、开元6个农村客运站点;投入1.1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血吸虫防治、农村沼气、新农村、移动村村通等工程。2017年,我市又实施“城乡建设年”工程,财政投入3亿元,撬动国家、省州专项建设资金、企业资金、银行融资30亿元,启动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城乡环境,开展创建“四川省优美乡镇”活动,力争农家乐集中的城郊10个乡镇创建成为省级“优美乡镇”。

5.4%。农村家禽出栏达到815.6万羽,增长24%;生猪出栏达到81.8万头,增长15.8%;蔬菜产量达到36.8万吨,增长8.2%。与此同时,农家乐带动第三产业新增产值57.5亿元,增长14.1%。农家乐餐馆、农家乐旅馆、农家乐烧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17年全市新增农家乐110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

四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理念。把农家乐

旅游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引导群众兴办农家乐,走上增收致富路子。西乡乡依托葡萄产业发展农家乐,建成集葡萄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区,综合效益明显,农家乐、葡萄产业、生态葡萄鸡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人均增收5615元。高枧乡依托莲藕产业打造出“荷色生香”景区,带动农家乐发展,景区农民通过经营农家乐、种藕、参与景区务工等形式,人均增收6200元。2017年,全市农家乐经营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余元,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

五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提升城市品牌的理念。凸显乡村旅游在提升城市品牌中的牵引作用,发挥原生态资源优势、光热资源优势、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凸显出西昌“山水之城宜居之都”的城市美誉度,带动了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牌效应急剧提升,城市建设至少加快了5-10年。两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十大最美古城、全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川省森林城市、四川省最具活力的十大县市”等城市殊荣。

《发展农家乐旅游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文化提升”农家乐发展模式,促进了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政府主导。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完善设施,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农家乐必须按规划布局,按标准建设,按星级管理,按特色服务。市财政建立5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基金,支持农家乐发展,改善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集中区域的交通条件,修建旅游接待中心,完善环卫设施,增设标识标牌。同时,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名吃名店,加大对乡村旅游商品、纪念品、农家食品开发力度,促进农家乐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结合。

部门联动。市级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农家乐监督、管理、指导力度。旅游部门深入农家乐开展业务指导、评星定级活动;文化部门进行文化挖掘指导,提升文化内涵;物价部门对服务价格进行监督检查,杜绝欺客宰客行为;卫生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杜绝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景区管理部门牵头综合执法,规范景区经营管理秩序;劳动部门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电视媒体建立专门栏目免费播放旅游形象广告。与此同时,定期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导游、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依托西昌旅游职业学校培养初中级旅游人才,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

协会主体。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主体作用,由协会组织农户进行产品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形成产业规模和特色。采取跨区域办协会、乡镇办协会、村组办协会、大户办协会等方式,建立各类专业协会84个,会员达到5000余户,带动农户5万余户。专业协会通过建立营销队伍,抓信息,寻客户,联销路,订合同,形成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川兴蜜桃协会带动农户发展3000亩优质密桃基地,成为“桃源农庄”产业基础。黄联石榴协会带动农户发展7000亩石榴基地,成为“榴开客家”的产业基础。樟木樱桃协会带动农户发展千亩樱桃基地,成为“茅坡樱红”的产业基础。

赞助农家乐旅游,提升了知明度,赢得了市场份额。同时,我们对政府出资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仅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月亮湾、老海亭、新沙滩、青龙寺等乡村旅游景点的房屋、门面、摊位、邮亭、公厕、广告位、停车场招租拍卖收益就达1.74亿元,预计全部拍卖可收回资金6亿元,扣除政府投资部分,净收益2.24亿元。

群众参与。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筹资建设,改造居住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激发群众创造性,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两年来,通过政府引导,群众投工投劳23万人次,平整院坝10万平米,兴建沼气池上万口,搭建经营用房9万平米,进行园林景观建设980余处。群众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川兴镇举办蜜桃节时,有的群众砍掉自家的蜜桃树,让出土地修建乡村旅游道路。裕隆乡兴富村老百姓为了举办“伊斯兰文化节”,每户集资数百元,出工出力修建道路,政府只是资助水泥物资。

文化提升。邀请专业人士,对农家乐承载的地域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和包装宣传,提升农家乐档次。打造了以火把节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文化,以天下第一缸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以南方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镇文化,以礼州会议遗址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以天喜花卉博览园为代表的花卉文化,以彝族奴隶博物馆为代表的彝族古文化,以大石墓为代表的邛都古文化,以泸山三教庵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着力突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品位,做到进入一个景区,就能够体验一种民俗,感受一种文化。 干部推动。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干部执行力,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推动农家乐旅游文化发展的合力。近两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到外地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市委棠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相关乡镇农家乐发展思路和措施。同时,将任务分解至各级干部头上,每个乡村旅游景点打造由一名市级领导负责。职能部门定期深入农家乐指导检查,乡镇干部定点联系农家乐。工作推进坚持“三不三看”原则:不听过程、不听原因、不听解释,只看效果、只看数据、只看发展,强力推动农家乐发展。

产业推动。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农家乐,通过农家乐壮大第三产业,依靠第三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品牌,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在农家乐的推动下,全市涌现出石榴、樱桃、蜜桃、花卉等专业村30个,形成“优质稻、蔬菜、水果、花卉、畜禽、烤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畜牧业、蔬菜、水果、花卉、林产品、烤烟、蚕桑”八大生产基地。每个支柱产业至少有两家以上龙头企业牵引带动,龙头企业达到52家,重复带动农户30万户,订单农业面积7万余亩,助农增收效益明显。2017年,小香葱、青胡豆等10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西昌被确定为“全国十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办节推动。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持续推升农家乐旅游市场。先后策划运作出踏青节、桃花节、樱桃节、梨花节、蜜桃节、油桃节、葡萄节、石榴节月月办节,月月火爆,实现了“举办一个节,活跃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2017年我市举办的火把节成功点燃四川震后旅游恢复第一把火,七天时间接待游客108.9万人次,自驾游12400辆,实现旅游收入2.08亿元,省内外630余家旅行社联手组团2300个、75000余人到西昌,大量游客涌入邛海沿岸及周边乡镇农家乐。2017年,我市共举办乡村旅游节、景区节庆活动12个。2017年,举办的乡村旅游节达到13个,邛泸景区节庆活动达到17个。

月华“乡村八景”。同时,着力打造四合-洛古波-西溪-安哈一线的“西昌民族风情生态旅游长廊”,打造以礼州镇为代表的古镇文化观光休闲之旅,以月华乡为代表的知青怀旧文化之旅,以安哈镇为代表的彝族风情之旅,以川兴镇小渔村为代表渔家风情之旅,以观海湾为代表邛海神话传说文化之旅,吸引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东、云南、陕西等省内外游客慕前来。

各位领导,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走出了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的新模式,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但由于起步晚,与走在前列的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以全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博采众家之长,推动西昌农家乐旅游文化迈上新台阶。

谢谢!

XXX旅游局旅游产品情况汇报

2011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提效提速创业年”这一主题,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着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一)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开展。**旅游发展规划顺利通过评审,将进一步科学指导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拟定了我县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大对景区、旅游企业、旅行社扶持力度。

(二)旅游宣传推介卓有成效。我县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称号;滦州古城被河北省确定为“十二五”精品旅游景区,列入唐山市“十二五”七大重点旅游项目、十大文化产业园,入选唐山市最具发展潜质景区,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区”;青龙山风景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司家营铁矿入选河北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三)滦州古城、滦河水利风景区、青龙山风景区、庞大汽车文化产业园、横山景区、滦州国际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四)青龙山风景区、文峰塔景区、文化公园、加州商务酒店、金源大酒店、七星山庄的评级评星工作有序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整体比较落后,宾馆饭店亟需升级改造,乡村旅游接待条件差,经营户服务设施陈旧,产品特色不突出。二是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服务及礼仪方面需要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七抓争先,百日攻坚”的行动部署,确保**旅游工作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有效推进,助力**旅游业全面发展,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旅游规划的落实。旅游总体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旅游发展的总纲,是对全县旅游发展全局的科学指导。今后,我们将在推进旅游规划落实方面下功夫,发挥总体规划的作用,对旅游建筑风格、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旅游景区设施建设的合理性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五是督导滦州古城、滦河水利风景区、青龙山风景区、文峰塔景区等主要景区建设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景区厕所、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对我县文化旅游的宣传,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统一策划包装旅游产品,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的促销活动。充分利用旅游官方微博等多种形式,宣传**的丰厚文化、秀美山水,推介**旅游,使更多游客了解**、走进**。

(四)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推出特色线路。旅游商品是旅游购物的核心层次,我县尚未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为填补这一空白,我局将结合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研发设计新颖、有地方特色、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商品。同时,推出具有我县地域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观光游览。

**旅游局。

2011年10月9日。

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我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面积占。辖个乡镇,个经济开发区,个行政村,总人口万。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共有各类风景区(点)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国家森林公园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年,全县投入旅游开发和建设资金万元,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收入亿元(其中奇石市场亿元),分别比年增长和。从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级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每年都召开旅游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旅游工作;充实调整了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对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有关乡镇也成立了专门机构,落实了分管领导,抓投入,搞建设,大打旅游牌。各景区点千方百计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主动走出去宣传促销,招徕客源,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二)景点规划和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编制完成了《临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于年月经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在此基础上,委托国家规划设计部门,重点对沂山、老龙湾、石门坊、嵩山、黑松林等景点进行了科学、详细规划。其中,沂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和老龙湾风景区总体规划分别通过了专家评审;山旺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区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嵩山、黑松林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为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县里制定了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企业的优惠办法和措施,编写了《旅游项目招商书》,拿出最好的项目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老龙湾风景区同家开发商签订了总投资额万元的协议,现已投入万元,商业街、白龙行宫和龙泉茶社的建设、改造以及海浮山部分区域的绿化;黑松林风景区与济南华山市政工程公司签订了投资万元,开发黑松林旅游度假区的合同,已到位资金万元,建设了处别墅,拓宽改造了进山道路,配套了电力设施;嵩山风景区融资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由淄博客商投资万元兴建石家河崮东山旅游度假村的项目,现已投资万元,修建了进山道路和水电等项目。由济南广告公司投资万元,建设宝畔台旅游度假村的项目已动工建设,到位资金万元。

(三)旅游宣传促销成效显著。在北京举办了“中国五大镇山”国际旅游专线联袂对接会议和联袂对接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办了“东泰山―沂山旅游推介会”和临朐一日游首发式;在沂山举行了五镇踩线和揭牌仪式;先后在青岛、东营、淄博举办了旅游推介会;组织了临朐红叶旅游观光月和中华奇石精品展活动;参加今了年月份省旅游局赴江、浙、粤促销会。另外,还采取参加旅游交易会、利用新闻媒体刊播广告、编印旅游画册等形式,及时对我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介,大大提高了我县景点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四)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制定出台了《临朐县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沂山风景区管理办法》等两个法规性文件,为全县旅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打下了较好的法制基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部分名导游员,组织他们到省旅游学校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导游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县旅游局设立了旅游投诉公开电话,及时受理旅游投诉案件。旅游、安检、工商、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大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维护了临朐旅游的良好形象。

(五)旅游商品生产初具规模。目前,我县旅游商品已初步形成四大系列。一是以观赏石为主的旅游商品系列,以奇石市场为依托,现已有较大规模。二是以红木为主的工艺品系列,以鲁艺红木等生产企业为主,兼以众多的个体生产者为补充,在旅游市场上已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三是以书画为主的文化商品系列,依托“书画之乡”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书画、山旺化石、红丝石文化用品、古玩等各色品种。四是土特产品系列,包括全蝎、煎饼、山楂制品、柿饼、板栗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干部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对旅游业的.正确定位。有的认为旅游业是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仅满足于现状,特别是今年因受非典的影响,有为难发愁情绪;有的则把旅游业视为旅游部门和风景区的事情,没有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没有真正把旅游业当作一项支柱产业来对待。

二是旅游业管理体制不够理顺。我县各主要景点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甚至同一个景点还有好几个婆家。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分散管理体制,使全县旅游业难以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体制不理顺,造成投入、管理和利益分配上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单位把所属景点作为补充单位经费不足的渠道,投入靠政府,收入归部门,不在投入开发上做文章,门票收入被挪作它用,影响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有的单位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全县旅游业大局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本部门的利益着想,只顾眼前,不管长远。分散的管理体制使旅游业难以形成一盘棋。作为全县旅游业综合管理部门的旅游局,在工作中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但对景区点的人财物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权限,加之旅游局人员不足,经费紧张,业务上受到很多制约,作用难以发挥。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旅游景点的建设投入少、档次低、规模小,基础服务设施落后、老化、数量不足。个别景点多年没有投入,景点面貌陈旧,接待游客人数呈现下降趋势,逐步走向萎缩。有的景点还存在着盲目开发、乱开滥建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四是宣传促销缺乏整体合力。去年以来,我县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虽然有所加强,但同周围的县市区比起来,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从去年的宣传投资看,只有沂山旅游开发公司作了较大投入,其他景区点均投入较少,个别景点甚至一点宣传促销的意识都没有,只习惯于在家等客上门,不愿意外出招徕客源。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宣传,我县景点的知名度还普遍较低,资源优势远没有转化成市场优势。

五是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目前,从全县旅游产品市场来看,大多是一些材质低劣、包装老、品位低、特色不足的粗加工品和土特产品,除奇石外,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档次不高的问题,同时缺乏一套健全的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和销售网络,影响了旅游业的整体效益。

六是旅游景区点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景区点没有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不重视人才引进和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有的景区点卫生状况差,垃圾、废弃物随处可见,摊点乱摆乱放,个别景点的停车场成了当地群众打场晒粮和堆杂物的场所,严重影响了我县旅游的整体形象。

二、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软环境。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无论基础设施还是旅游景点建设都初具规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高度,增强发展旅游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要象重视工业、农业那样重视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领导,重点支持发展,培育建设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狠抓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我县旅游业划地为牢,各自为政的问题。体制不健全,不理顺,各旅游景点就是一盘散沙,政府说话就不灵,发展旅游业就是一句空话。建议成立县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县长任主任,专抓旅游工作。进一步强化县旅游局的职能作用,加强旅游局的自身建设,提高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编制和经费,为旅游局指导协调全县旅游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瞄准市场、体现特色,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今后我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主题。充分发挥我县山水资源优势,搞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尽快建成一批适应现代游客需求、具有地方特色、参与性强、回报率高的大项目。同时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走势,确定若干旅游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开发项目,编排出引人入胜的旅游线路。二是注重发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含量,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三是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每年确定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项目,争取一年一个新台阶。四是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做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旅游业高投入、高产出,起步发展阶段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目前我县的财政状况看,近期内政府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开发。因此,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建议采取股份制等多种融资方式,以政府牵头、多方参与,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多种经济成分一齐上,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各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行业要眼睛向内,节约挖潜,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在税收、信贷、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和适当倾斜,促进旅游业进行再投入,实现以“业”“养”“业”,滚动发展;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机关、团体和个人,投资开发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要积极利用外资进行开发,允许外商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对我县的景点、酒店及游乐场所开发和经营,增加建设资金来源,逐步形成国家“报”一块,景点自身“滚”一块、集体个人“补”一块,利用外资“融”一块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满足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改变以往资金使用过于分散的弊端,做到重点项目重点保证,每年有重点地建一、两处工程,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五)强化宣传促销,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我县的旅游景点虽多,但很分散,欠缺深度挖掘和精心包装。下步,旅游主管部门将在宣传我县旅游形象上更好地发挥组织、牵头、协调的职能,制定实施好整体宣传促销计划。要在继续做好常规性宣传工作的同时,政府牵头,市场运作,每年策划和组织几个大型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县景区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研究制定扶持开发旅游商品的优惠政策,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作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为依托,发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使之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条渠道。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旅游商品开发,使越来越多的质量好、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出现在旅游景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积极规划和培植旅游产品市场,尤其是在一些重点景区,要开辟规范的旅游购物市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动员和鼓励多种投资主体来参与建设,使旅游商品开发与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同步发展。

(七)强化旅游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一是抓好旅游景区点的内部管理。加强对景区点负责人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采取集中学习、“轮训”等方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着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抓好导游员业务培训,培养一批适应我县旅游业发展步伐的导游队伍。建立健全景区点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对景区点工作的年度考核,使我县的旅游业管理尽快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在风景区内配套完善垃圾箱和标志牌,安排专人及时清运,切实解决旅游旺季脏乱差的问题。同时加强对景区周围宾馆、饭店的卫生监督检查,为游客创造清洁卫生的食宿环境。三是抓好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个体摊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坑、蒙、拐、骗等不道德的经营行为,为游客创造满意的购物环境。四是抓好旅游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对交通工具、游乐设施、餐馆等设施和场所的安全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