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热门12篇)

时间:2023-12-12 17:42:24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的指南。教学工作计划范文9: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

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

释疑知识点:

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

例题1:

[解析]:

本题应从大气压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之所以能吸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原因。如果封闭很紧,饮料瓶内气压减小,就吸不上饮料了。可选择扩大插吸管的口,或再开一小孔,问题就可解决。

例题2:

[解析]:

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

答案: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的。写字时小圆珠和纸面接触,受到手沿笔杆向下的力。小圆珠就和笔尖间有一空隙,此时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来,如果朝上使用写一会就写不出字了。

a类

1.你发现过身边的神奇吗?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一下。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观的相关资料。

b类

观察、实验:自制一个浮沉子。

准备的器材:矿泉水瓶、带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观察:小瓶什么时候下沉?

小瓶什么时候上浮?

c组

八年级物理教案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动手,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学生自制蜡烛跷跷板:长蜡烛1支,大号缝衣针1根,杯子2个,薄铁皮(或塑料板)1块,小碟2个。

教具准备: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教学重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引入:出示幻灯片1、2

二、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出示幻灯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杠杆,出示幻灯片5、6,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分组讨论:什么叫杠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7,杠杆的定义,学生齐读。

五、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撬石头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什么叫支点?什么叫动力?什么叫阻力?。

出示幻灯片8,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出示幻灯片9—12说明做图过程。

六、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你想探究的问题是xx。

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xxx。

提示:

杠杆要平衡:

1、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2、只与力臂的大小有关;

3、只与力的方向有关;

4、只与力和力臂的乘积有关。

制定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实验装置(出示幻灯片15)和实验步骤(出示幻灯片17、18),让学生分小组实验。

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数据是xx,填入设计的表格中,结论是xx。

展示学生的分析结果,并给以评价:

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出示幻灯片17。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趣味小实验:自制蜡烛跷跷板

目的:证实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计:

1、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象顶端一样露出烛芯。

2、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

3、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

4、点燃蜡烛两头,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

做出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出示幻灯片18。

七、比拼台:出示幻灯片18(通过超链接和19—25相连),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答题,竞赛。学生竞争选取题目,抢答题。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巩固课堂教学,并颁奖鼓励。

八、小结本节内容:出示幻灯片26。

1、杠杆的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

3、杠杆的平衡条件。

九、作业:。出示幻灯片27。

课堂作业:课本193页题目2、3

板书设计:第一节杠杆

一、杠杆

1、定义:一跟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

(2)动力f1

(3)阻力f2

(4)动力臂

(5)阻力臂

二、探究实验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教案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案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科学探究法。

学生分组实验

一、课题引入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

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

生:讨论、交流。

师:请一位同学自己上台将辅助线加上。

生:讨论、思考得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与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相等。

师:谁能给这两个角起名呢?

生: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师:根据一次实验的结果就能下结论吗?

生:不能。

师:怎么办?

生: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再做两次,并将实验所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师:请大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表格。

生:

入射角i

反射角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师:用什么量入射角、反射角?

生:用量角器。

师:下面大家做实验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将所测数据记录表格中,得出实验结论。

生:实验结论是: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师: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因此只能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不能只考虑数值大小关系,还要考虑物理意义。

对课本p52图4一15光路图你还可得出什么结沦?

生甲: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生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师:甲乙两同学回答正确,乙同学的结论你能用实验验证吗?

生乙:可以。如果将光屏的另一半以法线为轴向后折,在光屏的另一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

师:大家一起做实验探究,是这样的吗?

生:通过实验得出:是这样的。

师:可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请大家光的反射规律。

生: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

师:介绍“模型法”:一幅图三条光线就将光的反射规律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这就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模型法”。

师:根据“逆向思考法”,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

光线的方向入射,同学们猜想一下,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呢?

生:可能逆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怎么办?

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实验结果是什么?

生:入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反射光逆着原来的入射光,可见,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板书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演示实验l: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某同学的眼上,问其,感觉如何?(刺眼)刺眼说明光很强,看不清。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一感觉?(没有)没有说明光没有反射到你眼中。

演示实验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壳,再做相同的实验,再提问那个同学.问此时有何感觉?(不刺眼,能看清)反问其他同学能不能看清?(能看清),能看清说明有光射入你的眼睛。

师:光射到硬纸板上所发生的反射我们把它叫漫反射;光射到平滑镜面的反射我们把它叫镜面反射。

生:为什么会发生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教师取两张硬纸条,把一些大头针垂直插在硬纸条上,可以看到这些大头针互相平行,教师把其中一张硬纸条注意折几折后,插在这张硬纸条上的大头针不再互相平行。

师:平的纸条把它看成平滑的反射面,大头针看成法线,平行光射向平滑平面时,入射角相等,反射角也相等,光沿同一方向射出去,发生镜面反射。弯折的纸条凹凸不平。各个入射点的法线方向各异,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不相等,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发生漫反射,让学生看课本p53图4—16,进行想象、理解。

注意: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发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归纳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我们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探究,得出了光的反射规律,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师: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56作业l、3、4、6。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的反射(二)

第一课时光的反射(一)

(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六、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教案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八年级物理教案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1重点、难点、疑点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一)复习导入

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

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

互动1

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

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

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

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

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

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数越深,焦距越小。

3.达标反馈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

(2)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3)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利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近;凸透镜)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方法归纳

本节课通过制作眼球模型了解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观察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运用了讨论的探究方法。

(三)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3.4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

2.矫正方法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

2.矫正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案

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3、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5、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

2、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又会恢复原来合金。

4、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八年级物理教案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6.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探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

3.海波和蜂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操作。

4.利用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哪些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最常见的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表现的物态变化,例如,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还有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海波、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

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三、实验器材: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四、具体安排: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

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4、课堂练习。

(1)光从空气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小结。

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

音叉、光具座、天平、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尺、玻璃杯、水、纸片、盖和底钻小孔的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有怎样的作用?学习物理为什么要进行控究?怎样才能学好物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物理学。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

科学精神的科学。(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2、学习物理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学习物理还对提高科学素质有特殊作用。(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一定要学好物理。)。

(二)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1、重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要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

2、注重知识的理解。

(三)、参观实验室。

1、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2、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四)、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

(六)、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三、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理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知道了物理学是很有用的,也很有趣的一门科学,知道了学习物理要学什么和怎样学习,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四、布置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静电小实验、三原色陀螺。

【板书设计】。

认识物理。

一、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物理学: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

二、学习物理:学习知识、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三、怎样才能学好物理:1、重视实验和探究式学习。2、注重知识的理解。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具:

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分析:月亮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光的传播。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

演示实验:

(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八年级物理教案

2)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所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法证实猜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乒乓球、电吹风、一端开口的圆筒、细沙、斜面、水、水槽、铁架台、烧杯、烧瓶、矿泉水瓶、试管夹、大小试管、手摇发电机。

2,学生准备:小漏斗、小纸片、放大镜、乒乓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新课导入。

(打开瓶盖,水从瓶底的小孔流出来)。

三、进行新课。

同学们,物理是一门有趣有味的学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几个小实验。

板书:科学之旅。

板书:一、物理是有趣的。

演示(1)不会吹走的乒乓球。

器材:电吹风、乒乓球。

做法:将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大功率的电吹风的风口上,用手扶住,然后通过开动电吹风向上吹气,松开手,乒乓球不会不会吹走。

用心爱心专心1。

演示(2)忽暗忽亮的小灯泡。

器材:手摇发电机。

做法:连接好电路,摇动快慢不同,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演示(3)上升的小试管。

器材:大小试管2支、水。

做法: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将小试管的封闭端向下插入大试管中,将它们倒置,观察现象。

演示(4)不会滚下的圆筒。

器材:一端开口的圆筒、细沙、斜面。

器材:水、烧瓶、水槽、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火柴。

做法: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直到水沸腾,然后停止加热并让其不再冒气泡,再淋上冷水,又重新看到水沸腾了。

下面同学们自己来完成一些有趣的实验(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1:用嘴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片靠近,并未出现他们想象中一吹就分开的现象。学生实验2:用漏斗吹乒乓球,无论往哪个方向吹,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

学生实验3:用放大镜观察远处和近处的景物,发现所成的像都是不同的。

各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做的有趣的实验,发现了哪些现象,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

注意: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所以只要求他们参与猜想,至于对错是次要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在学生回答时,对答对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板书:二、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声、光、力、热、电的内容。

同学们,电的发明是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人类从此进入“光明”时代。随后电灯、电视、风扇、冰箱、空调、电脑的发明,又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板书:三、物理学是有用的。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著名的物理科学家:

故事一:爱迪生和白炽灯。

故事二:牛顿与万有引力。

故事三:安培,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

小结: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所以“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于”。有小聪明的人容易浅尝辄止,在学习上难以取得大的成就。所以你们要向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好奇心、虚心、上进心和恒心。

板书:四、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学物理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四、总结新知。

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得出结论。

五、课后巩固。

写一篇物理课随想。

六、板书设计(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