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优秀14篇)

时间:2023-12-17 21:12:34 作者:念青松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观点和写作技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

北大陈平原教授曾说过,读书“真正好的状态是不断总结自己的道路,然后自己作调整。”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适逢江苏省委党校开展“研究生经典研读”活动,我感到这形同一把“钥匙”,倘若我们使用得当,这将是一把“万能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心门,斩获更多学识。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书中所谈内容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而我幸得此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本书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分为17个专题,其中的每个专题内容都按时间顺序精心编排,每读完一篇都有一种“党徽闪闪,心中满满”之感,然因篇幅多,我仅从中选取了两个章节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我浅薄的感想。

一、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细述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号召全党向邓小平同志学习,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将身子交给党,交给本阶级”,乃至逝世后,他将角膜捐献给了医院,遗体供医学解剖,骨灰撒入大海,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令我感动,同时也深感自己的渺小。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常常在面对困难群体时,内心不够强大,极易产生“移情”(社工实务知识)心理,既已深知政策是“适度救助,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可还是来回领导办公室为“人情”而“人情”。政策是一面镜子,知己方行,而临时救助秉持“托底线、救急难”,一年申请次数不超过2次;但随着近年来化工企业的相继入驻及一些未知的因素,生重病的患者比比皆是,都说“穷人病不起”,一个普通家庭里成员都在工作,那么解决基本生活没问题,但如果有成员生病,就是“无底洞”,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同时医疗救助也是杯水车薪,倘若被救助者为民政特定对象,优惠政策相对宽松,但面对一些突发情况下的救助存在封顶要求,政策提倡适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常常让我陷入苦思,怎样才能实现更合理的救助?所谓适度,更多的还是自救,民政不养“懒汉”,勤劳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才是摆脱困境的重点。所以除了救助以外,我们常常还充当着“中介”,为患者家属在村居或者附近企业牵桥搭线联系临时性工作,贴补家用,同时还会利用“慈善助学”行动,解决困难家庭子女的求学难的问题,以此缓解家庭生活压力。

我们在工作中,不求群众的感激,但求拥有对工作的深刻认识,把握好政策,应救尽救,救助及时,这是我们“民政人”的一份执着。如同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坚韧不拔、风雨无阻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相比一些职能部门,我们的力量渺小,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地救助,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目前我们除了做好救助工作,同时坚持每月上报困难群众,突出因病致贫,提高报销基数,帮重病家庭减轻一份经济负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不只顾眼前,还需要接力解决好“内需”,让群众能够过上向往的美好生活。

二、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答。在此之前,我对“供给侧结构”(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简称)知之甚微。习近平总书记解答“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化繁为简,逐层深入,为我们剖析这个新名词的涵义。在解惑之前,首先谈了“西方供给学派”同“供给侧结构”之间的差异,前者强调的重点是减税,但思想方法过于绝对化,不能两者兼顾,重供给却忽视需求,重市场却忽视政府的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高效和中高端供给,要求的是灵活运用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关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想到一个鲜活的事例,就是去年央视一套播出的《索玛花开》,这是一部以彝区农村故事为背景,讲述彝区人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辛勤劳动脱掉了贫困帽子,靠创新创造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从而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谷莫村的第一书记王敏,是一位敢做敢担敢拼的青年党员,在曲折艰难的脱贫致富工作中,克服随之而来的交通和移动网络等困难,带领村民开拓发展特色旅游业,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旅游合作社,打造星级民俗村,恢复重建漆器厂,完成土地流转,成立农业合作社,推广新型农产品等等。

这是一部应景电视剧,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使我联想到社区的土地流转形式转变的过程,以前仅是租赁给种田大户种植粮食,用途单一,产量还依托于“望天收”,缺乏创新机制。而现在,社区利用土地流转,承包给花农,种植花培苗木,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就业问题。市场在不断扩大,收入也在逐年提高,群众的幸福感都洋溢在脸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量不在大小,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己之力,积极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小康,人人的生活美好起来。

这次经典研读是契机,更是常态化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不仅能够培育我们一种思考、批判、上下求索的能力,也能让我们更多地接触真实,实践真实。我将继续贯彻落实好省委党校“研究生经典研读”活动精神,把阅读经典贯穿整个人生的始终,多读书,读好书,谋好职,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终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出版发行,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该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8日至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内容之广泛、思想之深刻,需要党员干部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要全面系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一定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研读、深入领会。

要思之深、研之透。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做到学用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方法对策,做到知其事、寻其道、用其法。比如,如何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而做好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基层党建建设。

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紧密结合发挥社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读后感

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91页,在第二个专题“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党内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觉’,潜移默化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每读至此,我都受益匪浅,优良的道德品德和传统价值观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最后内化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面对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现象,“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再次刷屏,也再次掀起了崇俭戒奢的热潮。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尚俭之德,自古有之。舜曾赞赏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墨家强调“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诸葛亮认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操感慨“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李商隐一针见血点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杜甫更是亲历了穷奢极欲社会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绝人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歌,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浅显的语言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勤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粮食浪费现象反映出来的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淡忘,还有部分人贪图享受、未富先奢的浮躁心态。

俭以养德,俭能生廉。然而现实中,人前披着“节俭”的外衣、人后疯狂敛财的“葛朗台式”贪官屡见不鲜。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在落马前,经常骑一辆旧自行车上下班,日常穿的衬衣、裤子也都是便宜货,然而执法人员却在其家中搜查出现金2亿余元,从银行调去的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了4台。贵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助理樊中黔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一双皮鞋底子换了3次还要修了再穿,受贿的赃款却塞满了整整5个保险柜。要做到真正的勤俭,首先是发自于内心的,心中要保持一颗勤俭心。要让节俭现于行、源于心,才能真正地使俭生廉。假装节俭、表面勤俭,只能一时蒙蔽他人,却无法让自己的内心认同。颜回的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荣启期的固穷守节,“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为什么贫穷困顿也能乐在其中?因为道胜无戚颜。保持着一颗勤俭的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勤俭,安于勤俭,乐于勤俭。

要做到勤俭节约,对于普通群众,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内化勤俭节约的品质。对于机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守住勤俭廉洁的底线。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以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问责机制,加强对奢侈浪费行为的执纪监督,遏制奢侈腐败的风气。对于我,一名普通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对古代先贤、时代楷模的学习,汲取其优良品质,提升业务素质水平,砥砺前行,争做新时代的勤俭人!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持续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努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提高政治站位,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心”里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前进道路上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思想是时代的回声,时代受思想的引领。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最新教材”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加深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理论新发展新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运用“最新教材”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实”里走。当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励志加油鼓劲。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任务,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推动学习“最新教材”往“实”里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主动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贡献。要注重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联系起来,同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将“最新教材”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开展为民服务、完成重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展现。

注重学以致用,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深”里走。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两个大局”交汇时刻必然包含着各种挑战和风险、阻力和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扎实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深”里走,善于从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宝库中找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钥匙”,真正在学习“最新教材”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在贯彻“最新教材”实践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时刻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好作风,以奋勇当先、实干担当的姿态谱写干事创业的新篇章。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用智慧、肝胆、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她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展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卓越领导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篇布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专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谋划。比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基础上,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比如,在主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着力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为我们增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战略定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凡的魄力和顽强斗争的精神,直面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展现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伟大政治家的时代风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专题,无不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的心路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所有这些,不仅为深入开展从严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而且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管党治党提供了理论支撑。

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脱贫等问题发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扶贫,扶真贫;。

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为我们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能够“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准确回答了全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习近平总书记敬民爱民的博大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专题,铿锵有力地告诫全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人民,要不忘初心担使命,筑起人民的幸福家园。

理想信念,是坚守初心的红线。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挽救民族、解放人民的崇高使命,可以说党的全部奋斗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党的初心,已经成为共产党人内心最坚定的信仰和最执着的追求,也是党员必须搞明白和坚持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党来说,有困难、有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信念。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但经不起人们的糖衣炮弹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的确,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极个别党员干部抵不住诱惑堕落变质,根源是思想出了问题,实质是理想信念丧失,扛不起旗帜、担不起责任、挑不起担子,偏离党的“生命线”,忘记艰苦奋斗的过去,忘记出发时的赤子之心。提出“不忘初心”,就是在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举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帜,永远牢记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底色,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的意义所在。真正的幸福社会应该是人民共享的社会,没有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没有人民的“小梦”,中华民族的“大梦”就无法铸就。

无私奉献,是践行初心的“良方”。我们是生在红旗下的崭新一代,喜欢上进、不甘落后是我们的青春态度。从小时候向往成为一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满怀期待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从此奉献成为定义人生的标准之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身担何种责任、手握何等权力,如果只懂得一己私欲,想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希望可能不大。那些甘于奉献的人,才能成为人民传唱、人民尊敬的“时代楷模”。比如“铁人”王进喜,一名为中国石油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普通石油工人,他无私伟大,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他曾说:“俺是一名石油工人,除了会打井,没有别的本事,我的一切荣誉和鼓励是组织给予的,我的个人总结里只能写缺点”。又比如“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城市的“康庄大道”,毅然挺身百色“战场”,脱下漂亮的“女儿装”,穿上舒适便捷的运动装、旅游鞋,“精志”绽放青春之美,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无私为人民,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就能一切依靠人民。

不负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扮演着多重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同样面临个人发展、婚姻生活、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众多现实问题和压力。但我们是绝大多数人中的“先锋战士”,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以“初心”明鉴,守住红线,润万物无声,得今生无悔!

文档为doc格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读后感悟是指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首音乐,然后把感悟和感悟写进一篇文章,叫做读后感悟。读后感是阅读笔记,是应用写作研究中常用的文体之一。总之,就是看完这本书后的感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现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深入理解《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重要著作的深刻蕴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深学《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真正把“我要学”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二是明确工作方向、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我们党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积累丰富经验,总结出许多有效方法,这些对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具有深刻启迪,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是提升自身本领,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思考、应用。通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提高政治能力,站在党的事业全局高度,从人民利益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国内形势和世界局势,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更好地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坚定人民立场、提高成事本领、走向具体实践,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要在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立场和精神底色。必须要对党忠诚,要通过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真正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必须坚守党的政治原则,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主动检视自我,打扫身上的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必须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学习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和社会实践。

要在学习中坚定人民立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最根本的立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专题,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刻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从思想观念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做便民为民利民惠民的事情,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落实在各项具体政策之中。要厚植“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从工作落实上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学习中提高成事本领。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不断提高成事本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对于提高成事本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要提高政治能力,不断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谋划工作。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把握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注重把思想方法转化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要提高工作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准发力、破解难题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

在学习中走向具体实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社会主义取得大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着眼于回答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课题,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主动负责、积极作为的强烈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精准发力,树立大局意识,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清醒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面临的严峻挑战,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努力方向、善于在把握大局中谋划事业发展、善于在把握大局中强化责任担当、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提高履职效果。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真抓实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贯彻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实事、求实效,以新作为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敢于亮剑,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与要求贯穿全书。书中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有关论述,升华了对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认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价值取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有力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补齐短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只有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让人民群众的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系统指明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目标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钥匙”。

坚持党对民生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果脱离了经济发展单纯讲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如果离开保障和改善民生谈发展,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贯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原则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紧完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制度。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始终树牢正确的政绩观。

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切实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尽责。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特殊群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会服务,肩负着民生工作中补短板、强底板的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聚焦脱贫攻坚,坚决兜牢防范致贫返贫底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聚焦特殊群体,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倍加关注的重点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断增长,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提高相关民生服务水平。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通过学习,现有以下几点体会: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持续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努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学习宣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前进道路上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思想是时代的回声,时代受思想的引领。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最新教材”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加深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理论新发展新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运用“最新教材”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当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励志加油鼓劲。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任务,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推动学习“最新教材”往“实”里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主动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贡献。要注重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把《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联系起来,同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将“最新教材”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开展为民服务、完成重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展现。

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两个大局”交汇时刻必然包含着各种挑战和风险、阻力和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扎实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深”里走,善于从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宝库中找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钥匙”,真正在学习“最新教材”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在贯彻“最新教材”实践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时刻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好作风,以奋勇当先、实干担当的姿态谱写干事创业的新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理论“沃土”、思想“富矿”、知识“宝典”,不仅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其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求学治学、创新创业、做人做事的大方向、大道理、大智慧。广大青年学深悟透原著原文原理,不仅能够掌握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而且对职业指导、奋斗担当、律己修身大有裨益。

---------------。

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核心和灵魂。书中既大力倡导“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又以真理魅力与思想底蕴、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深刻揭示和阐明了应该信仰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信仰、为什么反对,如何信仰和坚持、如何反对和抵制等重大问题。

青年人有信仰,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有力量。科学理论是信仰之源,信仰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在新时代,坚定信仰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养和锻造。广大青年要真正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理性科学性现实性,自觉武装头脑、举旗铸魂,爱党信党、铁心向党。特别是搞清楚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自由、民主、人权”旗号推销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丑恶本质和险恶用心,做到“眼明心亮”、不被迷惑,“站稳脚跟”、不为所动。

把准求学择业方向,顺时应势干大事做成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总体方向上,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基本问题;在战略部署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学、文化、教育、党建等各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顶层谋划;在具体领域上,对诸如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决战脱贫攻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也明确了指导思想、方向路径、工作重点和实践要求等。

求学择业、干事创业是青年人的头等大事。从大的方面来讲,必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之中。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个人兴趣爱好、特点优长与新兴领域、优势学科、急需专业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后作出求学择业的取舍。比如,从《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中,我们就能解读出,积极投身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并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就一定能够成为国家急需人才、稀缺人才、栋梁之才。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打硬仗打胜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实上,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城拔寨”重要阶段,必须同来自自然界的灾害灾难、同科学技术领域的难题难关、同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退路、只有向前,不能失败、只能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还告诫年轻干部,要求“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鼓励“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中认清形势的紧迫、挑战的严峻、矛盾的尖锐,进一步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攻坚克难的担当、敢斗争善斗争的勇气,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危机困难面前敢挺身,矛盾冲突面前敢前冲,歪风邪气面前敢批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五个凡是”风险挑战,特别是面对个别国家肆意挑衅、极限施压,面对“卡脖子”技术瓶颈,面对“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广大青年应冲在斗争第一线、攻坚最前沿,既敢于直面“接招”、又善于灵活“拆招”,既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又占领现代科技高地,坚决攻克难题、战胜强敌、取得胜利。

着眼高尚品德养成,善自省善自律。

人无德不立,为人修身是人生最要紧的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从“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整治“四风”到倡导“三严三实”等,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概括起来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做人正人品、为官修官德、在党强党性。同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还专门就青年锤炼品德修为作出许多论述,目的就是给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处在首位。从一定意义上讲,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首先,从中受到“公”的启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觉破除“精致利己主义”的束缚局限,胸怀家国天下,奉献社会。其次,从中接受“正”的指引,“蒙以养正,圣功也”,自觉勤正心正念,走正道正路,干正事正业,拒绝投机取巧,不求“一夜暴富”。第三,从中坚守“实”的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真学实做,坐得住“冷板凳”,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实绩、实业。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从嘉兴南湖中驶出的小小红船,到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字典里,“人民”一词从来都是崇高而神圣的;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百姓,于伟大征途上描绘“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复兴蓝图;他心系民生,在绿水青山间作出“使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庄严承诺……墨藏血肉,字含筋骨,标注着一以贯之、念兹在兹的人民底色。

解一卷而众篇明。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初心之诺,再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长远之计,无不蕴含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宏大境界。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就是要深刻领会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就是要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短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这样的力量,体现在“十万愚公上高山,攒劲挖来攒劲担”的韶山灌渠,体现在包产到户的探索创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体现在岳麓山下的移动风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体现在抗击疫情时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惟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才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的学习,存在如何既“口能言之”,又“身能行之”的问题。正是怀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这份初心,湖南这些年所做的所有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畅享蓝天白云的生态之美、安居乐业的小康之美、润物无声的文化之美。由此观之,“为了人民”不仅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金钥匙”,更是“总开关”,要将其中内含的方法论,潜移默化地运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要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始终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始终与人民想到一起、干在一起,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为了人民”,最终是为了“不负人民”。前进路上,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矛盾,但是,要读懂中国航船的历史方位,必须从读懂中国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入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人民”是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不负人民”是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树立公仆意识、练就过硬本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兑现“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以来,中国海油党组迅速行动、精心组织,从“高、深、实”三方面入手,以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指引下,公司建设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广大干部员工展现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有效应对低油价挑战攻坚战、矢志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昂扬风貌。

站上高位筹划推进,加强学习组织领导。中国海油党组把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应当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最管用、最有效的政治训练,及时下发通知,对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安排;建立落实“第一议题”常态化学习机制,在开展中心组学习、研究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时,雷打不动地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在对标对表中找准方向、明确思路、提出措施,在深学细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组主要领导对抓好学习贯彻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调研、授课宣讲,释放出紧抓不放、久久为功的鲜明信号。党组宣传部作为理论宣传主管部门,认真筹划组织了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开展一轮专题调研、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推动学习扎实开展。各所属单位普遍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学习安排,把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纳入支部“三会一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实现学习经常化制度化。

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着力增强学习实效。做到“四个结合”。与奋力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面对疫情和低油价双重挑战,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关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盯紧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更加坚定地破解难题、寻找出路、创新发展;广泛开展“我为降本提质增效做什么”大讨论,采取全员销售、评选表彰“明星员工”等办法,凝聚攻坚克难的合力。与弘扬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大力发扬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的钉钉子精神,推广运用钉钉子工作法,及时挖掘和宣传典型事例,通过典型带动,营造盯紧目标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与解决基层单位和基层员工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理念,督导开展“下基层、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作业单元送服务、讲政策、听建议、解难题。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召开总部部门作风建设推进会,全面整治作风顽疾,以总部部门“严、实、快、新”的好作风,示范带动全体干部员工形成干事创业的好风气。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民族和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实事求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做一颗如同向日葵一样心向阳光的党员。实践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不是一下子,而要一辈子。合格的本质就是忠诚,就是奉献。从无数党的好干部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为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感恩之心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立场,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人民的心上事,作为自己的上心事,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服务群众、这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和工匠精神,值得新时代的各级各层党员同志学习和发扬。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集思进取的干部,在其位就必谋其职,时刻保持着: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这样的高贵精神品质,保持着对这份事业的进取之心,做好“千里马”。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举头三尺有纲纪”,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才能有权不“任性”。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在新的形势下,唯有敬畏法纪,恪守“底线”。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思想的认识、加强处事作风道德觉悟的“升级”、文明素质工作能力“再打造”、意识纪律和法律制度的“更新”才能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才能做遵纪守法的“排头兵”。

中国人大网讯 7月22日下午,预算工委党支部召开全体会议,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会议由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主持,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朱明春、夏光和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王全斌、申鹏、胡理文、赵怡鹤等4名同志作了重点发言。

史耀斌主任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国际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史耀斌主任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及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四是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五是要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六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七是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史耀斌主任指出,全委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积极推动财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长期性、例行性、程序性工作,也要做好现实情况反映、问题分析、形势评价,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方式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推进工作深化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相结合,坚持开展工作与加强宣介相结合,更好发挥预算工委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史耀斌主任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栗战书委员长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出专门批示。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理论深度、实践深度、情感温度,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要努力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成果转为服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财税立法等各项工作。党支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纳入年度集体学习计划,分专题组织开展学习,各党小组要深入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各位党员干部也要强化个人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汁原味悟原理,并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刘修文副主任说,要充分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努力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两卷和本书的英文版本,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朱明春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展开,全委同志要逐篇研读,积极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争取更大成绩。夏光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体现了加强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委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筑牢思想基础,只有政治上过硬,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才能绝对忠诚于党、爱党为党,才能自觉对标对表、笃信笃行,才能勇于担当作为、为民谋事,才能坚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重要论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做好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等工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生动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要坚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硏读、深入领会。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与思想和工作的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深入学习、系统学习,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举措中,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要坚持在强化自身建设上下功夫。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通过笃行,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做老好人,别人的问题要指出,同时更要正视自己的问题,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补齐短板,在工作中进位争先,争做合格党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章心得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个专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服务群众,是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活动内容单调、活动组织不畅、活动流于形式,让一些社区在职党员的承诺悬于半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资源优势,推进党建统领下的社区治理一体化进程,应当架稳工作机制之梯,让在职党员的承诺从承诺栏落下来,化作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组建临时党组织,让组织统领机制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在职党员来自不同单位,相互协作困难多,仅靠社区党组织牵领、协调,难免力不从心。社区党组织可依据在职党员所在小区、楼栋的数量分布,组建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强化党组织一体化统领机制。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根据在职党员的优势特长,将其编入政策法规宣讲组、社区发展议事组、邻里纠纷协调组等,实现人尽其才;通过工作微信群加强彼此沟通,实现任务部署、信息交流;加强与社区党组织沟通,盯住社区治理重点、难点,组织发动、合理安排,上下畅达、反应迅速。从而构筑社区党组织统领、临时党组织召集、在职党员行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在职党员紧密团结起来,筑起一个个特殊战斗堡垒,让党员的先锋旗帜插遍社区治理的每个角落。

实施“菜单式”服务,让闭环服务机制转起来。群众的需求随时随地、各式各样。在职党员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需要定岗定责定任务,实施“群众下单,党组织派单,在职党员接单,群众反馈回单”的完整闭环服务,让帮扶精准,让效果可查。社区党组织要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需求、任务分领、情况反馈、效果评价等实现在线管理,提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管理水平。同时,社区党组织应常与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协商,围绕重大活动安保、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以及辖区内特殊家庭、特殊人员的定向帮扶,实施党员排班、分组包户,合力解决治理热点难点,有效避免形式主义,让在职党员的先锋形象竖起来,让社区治理的成效“燃”起来。

打通沟通渠道,让反馈评价机制硬起来。参与社区治理,是每一名在职党员的应尽义务,应当成为在职党员日常考核的硬指标。客观评价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效果,需要打通相关党组织与社区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让评价硬起来、实起来。一是完善在职党员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管理,及时了解群众反馈意见,对定向帮扶情况进行督促、指导;二是对在职党员参与治理活动定期在社区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党员自律;三是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加强沟通合作,对在职党员严格教育、定期考核;四是表彰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扩大影响,强化引领。从而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让党员承诺彻底从承诺栏走下来,化作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从嘉兴南湖中驶出的小小红船,到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字典里,“人民”一词从来都是崇高而神圣的;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百姓,于伟大征途上描绘“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复兴蓝图;他心系民生,在绿水青山间作出“使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庄严承诺……墨藏血肉,字含筋骨,标注着一以贯之、念兹在兹的人民底色。

解一卷而众篇明。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初心之诺,再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长远之计,无不蕴含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宏大境界。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就是要深刻领会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就是要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短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这样的力量,体现在“十万愚公上高山,攒劲挖来攒劲担”的韶山灌渠,体现在包产到户的探索创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体现在岳麓山下的移动风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体现在抗击疫情时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惟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才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的学习,存在如何既“口能言之”,又“身能行之”的问题。正是怀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这份初心,湖南这些年所做的所有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畅享蓝天白云的生态之美、安居乐业的小康之美、润物无声的文化之美。由此观之,“为了人民”不仅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金钥匙”,更是“总开关”,要将其中内含的方法论,潜移默化地运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要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始终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始终与人民想到一起、干在一起,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为了人民”,最终是为了“不负人民”。前进路上,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矛盾,但是,要读懂中国航船的历史方位,必须从读懂中国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入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人民”是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不负人民”是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树立公仆意识、练就过硬本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兑现“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理论“沃土”、思想“富矿”、知识“宝典”,不仅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其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求学治学、创新创业、做人做事的大方向、大道理、大智慧。广大青年学深悟透原著原文原理,不仅能够掌握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而且对职业指导、奋斗担当、律己修身大有裨益。

---------------。

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核心和灵魂。书中既大力倡导“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又以真理魅力与思想底蕴、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深刻揭示和阐明了应该信仰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信仰、为什么反对,如何信仰和坚持、如何反对和抵制等重大问题。

青年人有信仰,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有力量。科学理论是信仰之源,信仰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在新时代,坚定信仰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养和锻造。广大青年要真正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理性科学性现实性,自觉武装头脑、举旗铸魂,爱党信党、铁心向党。特别是搞清楚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自由、民主、人权”旗号推销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丑恶本质和险恶用心,做到“眼明心亮”、不被迷惑,“站稳脚跟”、不为所动。

把准求学择业方向,顺时应势干大事做成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总体方向上,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基本问题;在战略部署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学、文化、教育、党建等各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顶层谋划;在具体领域上,对诸如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决战脱贫攻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也明确了指导思想、方向路径、工作重点和实践要求等。

求学择业、干事创业是青年人的头等大事。从大的方面来讲,必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之中。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个人兴趣爱好、特点优长与新兴领域、优势学科、急需专业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后作出求学择业的取舍。比如,从《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中,我们就能解读出,积极投身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并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就一定能够成为国家急需人才、稀缺人才、栋梁之才。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打硬仗打胜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实上,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城拔寨”重要阶段,必须同来自自然界的灾害灾难、同科学技术领域的难题难关、同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退路、只有向前,不能失败、只能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还告诫年轻干部,要求“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鼓励“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中认清形势的紧迫、挑战的严峻、矛盾的尖锐,进一步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攻坚克难的担当、敢斗争善斗争的勇气,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危机困难面前敢挺身,矛盾冲突面前敢前冲,歪风邪气面前敢批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五个凡是”风险挑战,特别是面对个别国家肆意挑衅、极限施压,面对“卡脖子”技术瓶颈,面对“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广大青年应冲在斗争第一线、攻坚最前沿,既敢于直面“接招”、又善于灵活“拆招”,既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又占领现代科技高地,坚决攻克难题、战胜强敌、取得胜利。

着眼高尚品德养成,善自省善自律。

人无德不立,为人修身是人生最要紧的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从“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整治“四风”到倡导“三严三实”等,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概括起来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做人正人品、为官修官德、在党强党性。同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还专门就青年锤炼品德修为作出许多论述,目的就是给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处在首位。从一定意义上讲,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首先,从中受到“公”的启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觉破除“精致利己主义”的束缚局限,胸怀家国天下,奉献社会。其次,从中接受“正”的指引,“蒙以养正,圣功也”,自觉勤正心正念,走正道正路,干正事正业,拒绝投机取巧,不求“一夜暴富”。第三,从中坚守“实”的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真学实做,坐得住“冷板凳”,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实绩、实业。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民族和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实事求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做一颗如同向日葵一样心向阳光的党员。实践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不是一下子,而要一辈子。合格的本质就是忠诚,就是奉献。从无数党的好干部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为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感恩之心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立场,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人民的心上事,作为自己的上心事,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服务群众、这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和工匠精神,值得新时代的各级各层党员同志学习和发扬。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集思进取的干部,在其位就必谋其职,时刻保持着: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这样的高贵精神品质,保持着对这份事业的进取之心,做好“千里马”。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举头三尺有纲纪”,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才能有权不“任性”。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在新的形势下,唯有敬畏法纪,恪守“底线”。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思想的认识、加强处事作风道德觉悟的“升级”、文明素质工作能力“再打造”、意识纪律和法律制度的“更新”才能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才能做遵纪守法的“排头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以来,中国海油党组迅速行动、精心组织,从“高、深、实”三方面入手,以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指引下,公司建设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广大干部员工展现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有效应对低油价挑战攻坚战、矢志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昂扬风貌。

站上高位筹划推进,加强学习组织领导。中国海油党组把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应当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最管用、最有效的政治训练,及时下发通知,对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安排;建立落实“第一议题”常态化学习机制,在开展中心组学习、研究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时,雷打不动地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在对标对表中找准方向、明确思路、提出措施,在深学细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组主要领导对抓好学习贯彻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调研、授课宣讲,释放出紧抓不放、久久为功的鲜明信号。党组宣传部作为理论宣传主管部门,认真筹划组织了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开展一轮专题调研、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推动学习扎实开展。各所属单位普遍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学习安排,把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纳入支部“三会一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实现学习经常化制度化。

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着力增强学习实效。做到“四个结合”。与奋力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面对疫情和低油价双重挑战,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关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盯紧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更加坚定地破解难题、寻找出路、创新发展;广泛开展“我为降本提质增效做什么”大讨论,采取全员销售、评选表彰“明星员工”等办法,凝聚攻坚克难的合力。与弘扬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大力发扬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的钉钉子精神,推广运用钉钉子工作法,及时挖掘和宣传典型事例,通过典型带动,营造盯紧目标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与解决基层单位和基层员工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理念,督导开展“下基层、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作业单元送服务、讲政策、听建议、解难题。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召开总部部门作风建设推进会,全面整治作风顽疾,以总部部门“严、实、快、新”的好作风,示范带动全体干部员工形成干事创业的好风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坚定人民立场、提高成事本领、走向具体实践,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要在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立场和精神底色。必须要对党忠诚,要通过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真正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必须坚守党的政治原则,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主动检视自我,打扫身上的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必须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学习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和社会实践。

要在学习中坚定人民立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最根本的立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专题,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刻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从思想观念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做便民为民利民惠民的事情,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落实在各项具体政策之中。要厚植“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从工作落实上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学习中提高成事本领。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不断提高成事本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对于提高成事本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要提高政治能力,不断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谋划工作。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把握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注重把思想方法转化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要提高工作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准发力、破解难题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

在学习中走向具体实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社会主义取得大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着眼于回答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课题,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主动负责、积极作为的强烈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精准发力,树立大局意识,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清醒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面临的严峻挑战,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努力方向、善于在把握大局中谋划事业发展、善于在把握大局中强化责任担当、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提高履职效果。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真抓实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贯彻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实事、求实效,以新作为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敢于亮剑,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与要求贯穿全书。书中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有关论述,升华了对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认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价值取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有力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补齐短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只有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让人民群众的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系统指明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目标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钥匙”。

坚持党对民生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果脱离了经济发展单纯讲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如果离开保障和改善民生谈发展,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贯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原则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紧完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制度。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始终树牢正确的政绩观。

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切实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尽责。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特殊群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会服务,肩负着民生工作中补短板、强底板的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聚焦脱贫攻坚,坚决兜牢防范致贫返贫底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聚焦特殊群体,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倍加关注的重点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断增长,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提高相关民生服务水平。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现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深入理解《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重要著作的深刻蕴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深学《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真正把“我要学”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二是明确工作方向、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我们党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积累丰富经验,总结出许多有效方法,这些对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具有深刻启迪,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是提升自身本领,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思考、应用。通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提高政治能力,站在党的事业全局高度,从人民利益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国内形势和世界局势,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更好地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通过学习,现有以下几点体会: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持续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努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学习宣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前进道路上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思想是时代的回声,时代受思想的引领。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最新教材”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加深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理论新发展新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运用“最新教材”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当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励志加油鼓劲。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任务,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推动学习“最新教材”往“实”里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主动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贡献。要注重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把《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联系起来,同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将“最新教材”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开展为民服务、完成重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展现。

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两个大局”交汇时刻必然包含着各种挑战和风险、阻力和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扎实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深”里走,善于从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宝库中找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钥匙”,真正在学习“最新教材”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在贯彻“最新教材”实践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时刻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好作风,以奋勇当先、实干担当的姿态谱写干事创业的新篇章。

中国人大网讯 7月22日下午,预算工委党支部召开全体会议,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会议由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主持,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朱明春、夏光和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王全斌、申鹏、胡理文、赵怡鹤等4名同志作了重点发言。

史耀斌主任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国际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史耀斌主任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及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四是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五是要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六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七是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史耀斌主任指出,全委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积极推动财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长期性、例行性、程序性工作,也要做好现实情况反映、问题分析、形势评价,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方式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推进工作深化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相结合,坚持开展工作与加强宣介相结合,更好发挥预算工委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史耀斌主任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栗战书委员长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出专门批示。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理论深度、实践深度、情感温度,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要努力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成果转为服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财税立法等各项工作。党支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纳入年度集体学习计划,分专题组织开展学习,各党小组要深入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各位党员干部也要强化个人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汁原味悟原理,并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刘修文副主任说,要充分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努力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两卷和本书的英文版本,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朱明春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展开,全委同志要逐篇研读,积极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争取更大成绩。夏光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体现了加强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委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筑牢思想基础,只有政治上过硬,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才能绝对忠诚于党、爱党为党,才能自觉对标对表、笃信笃行,才能勇于担当作为、为民谋事,才能坚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重要论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做好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等工作。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于近日出版发行,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作为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它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方案,对于奋战在各部门、各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价值。

在第三卷的开篇文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着重谈到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我们党必须具备的几个必要条件,就如同“自古华山一条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下定决心、攒足劲,吹响前进的“号角”,大踏步赶上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才能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胜利奇景,感受到14亿华夏儿女为之梦寐以求的复兴喜悦。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伟大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破除痼疾。文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方能未雨绸缪、防范各种风险,为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奠定基础。对于为国履职、为岗尽责、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来说,也应自我加压、严格要求自己,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觉投身到改革创新的时代洪流中去,勇于打破固有条框的限制,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为实现伟大梦想努力构筑起各条线、各领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以“打铁过硬”的底气建设伟大工程,为实现伟大梦想积蓄实力。文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这就要求全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方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也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识,将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理论知识的学懂弄通、联系实际的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在真学、真信、真用、真行上做文章,补齐自身短板,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积蓄实力、贡献力量。

以“行稳致远”的干劲推进伟大事业,为实现伟大梦想尽职履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和人民投入持之以恒的韧劲、历经百转千回的波折和付出久久为功的努力。在文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为了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党就要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这条道路的坚决拥护者、忠实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党员干部也应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政治定力,以稳扎稳打、行稳致远的干劲立足本职、认真站好每班岗,为实现伟大梦想扛起责任担当。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共赴新征程的“号令”久久回荡,党员干部应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伟大斗争,以“打铁过硬”的底气建设伟大工程,以“行稳致远”的干劲推进伟大事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篇章。

文档为doc格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章心得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提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凸显了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对坚持和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出明确任务,为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指明了方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体系得到全面建设和加强,呈现出巨大的制度优势,推动了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扎根生长并不断展现强大生机活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使党的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提升,党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党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党执政的制度基础更加巩固。只有坚持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动摇,才能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各方面制度建设、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团结和带领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持党的领导,离不开完善党的制度体系。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条根本原则,贯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好地让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中的“定海神针”。

制度优势能否得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取决于制度的贯彻执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制度意识,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提高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牢前进方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实现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获得感的目标保驾护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章心得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抗疫斗争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念好“恒”字诀,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持之以恒抓好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初期就提出,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制度建设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和支撑,从此次疫情的情况看,无论从公共卫生体系到应急管理机制,都需要加快构建和提档升级。要加快完善和补齐各方面体制机制,特别是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等,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治理效能。同时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部门之间、体系之间、层级之间的契合度和协调性,对于功能重复、制度冲突的进行完善调整,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提高运转效率。

坚持不懈抓好能力提升。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大战中,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动担责,冲锋在前,把疫情防控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落地,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部分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和任务要求,出现了一些行动迟缓、应对无章、指挥错乱的治理问题;少数干部在关键时刻绷不紧弦、冲不上去,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决定着制度执行的成败和治理水平的高低。要坚持不懈抓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在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上持续下功夫。要强化宗旨意识教育,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工程”,持续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扎实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强化治理能力培训,通过组织调训、干部轮训、基层培训,不断更新干部理论知识、实践方法,打开思维框架,拓宽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干部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用能力提升推动治理效能的提升。

一以贯之抓好监督问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疫情期间,多地对疫情防控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了问责,彰显了我们党从严管党治党只会越来越严、不会“歇脚松气”“告一段落”的坚定决心。要敢于较真碰硬,对在管党治党责任虚化、表态多落实少、压力传导不到位等问题“瞪起眼睛”真问责、严问责。要进一步强化落实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为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机会,让为官不为者没有舞台,用有责必问、有问必严为社会治理保驾护航。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篇大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关键少数,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奋斗姿态,就必定能闯过一道又一道险关隘口,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章心得

新近出版的第三卷,收录了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牢牢把握“人民至上”这条红线,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权轻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务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都要有对人民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奉献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公仆意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要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远以公仆身份服务于人民,始终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使我们持续拥有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

要解决好不担当、不作为的思想根子问题,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锤炼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政治品格,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领导干部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既要在严管的同时给予厚爱,更要从制度机制上营造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