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玩(实用18篇)

时间:2023-12-18 15:12:04 作者:LZ文人

中班教案可以提供给家长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在这里,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较为全面的中班教案范文,供您参考借鉴。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探索运用各种材料变出梯形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梯形的特征。

2、喜欢操作各种材料,摆出各种梯形。

1、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卡若干。(拼摆用。)

2、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纸卡。(折叠用。)

3、火柴棒若干。

4、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一)进一步认识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图卡。

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为什么给它起了个梯形的名字?

2、梯形有什么特征?(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有两条斜斜的边。)

(二)分组操作活动:摆一摆,摆出各种梯形。

2、幼儿用操作材料试一试,摆出各种图形。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观摩交流。

(三)分组操作活动,拼一拼,折一折。

1、介绍并示范。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观摩交流。

(四)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7面。

1、小动物们也在玩梯形游戏,我们看看它们用什么材料变出梯形的。

2、小结小动物的操作方法。(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拼出梯形;长方形的纸沿虚线向里折;三角形的纸沿虚线把上面部分剪去;用棉签首尾相连摆出梯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指导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

1.各种动物卡片。

2.准备一张画有6个格子的纸,并在纸上做一个记号。

3.幼儿作业纸。

动物运动会开始了!你能按前后顺序,分别说出第几跑道的什么动物跑在第几吗?

2.“把第四朵花染成红色”(没有要求幼儿从哪边开始数)。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能运用目测正确迅速地数数。

2、锻炼幼儿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幼儿用书、餐盘、胡萝卜片、樱桃番茄、黄瓜片、白萝卜片等。

1、数客人: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今天动物自助餐来了好多客人,我们来做小小招待员,先数一数每一组有几个客人?”

(2)鼓励幼儿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

(3)启发幼儿在份封闭式数数时寻找有特征的起点。

2、分食物:

(启发幼儿数数验证或连线对应比较),

3、做拼盘。“小厨师邀请我们再做几个蔬菜拼盘,我们一起来动手。”

(1)请幼儿用胡萝卜片、樱桃番茄、黄瓜片、白萝卜片等在餐盘里设计摆放成水果拼盘。

(2)做好后数数每一种蔬菜个用了多少?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对斜坡上物品下滑的现象感兴趣。

2、正确数数,比较高低。

重点:幼儿在玩滑梯时,引导幼儿探索下滑现象。

难点:请幼儿探索斜坡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积木若干,木板若干块,纸、笔、小汽车若干。

请幼儿玩滑梯:幼儿在玩滑梯时,引导幼儿探索下滑现象。

请幼儿自由讲述下滑的原因。

请幼儿分别在高、低不同的滑梯上游戏、比赛时有什么不同感觉,看谁滑得快,想想为什么。

1、请幼儿搭滑梯:

引导幼儿用积木和木板搭滑梯。

引导幼儿尝试分别用1块、2块、3块积木搭出不同高度的滑梯。

2、请幼儿仔细观察滑梯:

“谁搭的滑梯高?谁搭的滑梯低?高的滑梯用了几块积木?低的滑梯用了几块积木?”

3、请幼儿探索斜坡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让小汽车从滑梯上滑下去,它在哪个滑梯上滑的快?”

4、请幼儿交流汽车下滑速度快的原因:

积木用的越多,斜坡越高,下坡速度越快。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1、手指游戏:伸手指

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学习根据图形的不同颜色进行有规律排序。

2、发现颜色的排序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继续排序。(重点)

3、尝试自己设计不同颜色的排序规律,(难点)感受规律美,体验排序的快乐。

多媒体,彩笔,多种颜色的卡纸。

(一)引题激趣,认识排序。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兔子的家,你们想不想去啊。哇!小兔子的家可真漂亮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兔子家的.客厅,咦?客厅墙上的瓷砖可真漂亮啊,你们看看,在上面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它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的啊?这种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

(二)加深了解,探索排序。

现在小兔子家的厨房也想像客厅一样在墙上贴上漂亮的瓷砖,可是小兔子很烦恼不知道要怎么去贴,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展示纸板,让幼儿根据排序的颜色将后面的空白处涂上对应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验提升,设计排序。

幼儿操作摆放颜色卡片,(教师选择集中较好的排列,用手机拍下,传到多媒体上播放),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瓷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瓷砖用到了哪几种颜色,是如何摆放的。

(四)知识拓展,生活延伸。

小兔子很感谢小朋友的帮忙,邀请我们一起来跟小兔子跳舞,听听音乐,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排序,来看看王老师的动是如何有规律的重复。

小朋友们也一起来试试,你还可以设计出怎么样的动作,做出来。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跳得累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喝点水,休息下吧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纲要》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们围绕丰收季节,创设果园摘果子的情景活动来学习生活中的数,是幼儿乐于接受的,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的,也体现“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的《纲要》精神。

以秋季常见的水果为载体,进行分类和数数游戏,让幼儿进行自由、独立的操作,帮助学习6以内的数,正确的理解数的意义,体验数学的有趣,有利于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并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感知水果的数量和种类,了解分类的不同方法,并初步认识分类的标记。

能进行6以内的数数和数物对应。

1、在果园摘果子的情景活动中学习6以内的数数及数物对应。

2、了解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初步认识分类的标记。

3、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以及理解。

果园、水果(苹果、橘子、梨)、小动物车队、音乐

小篮、操作卡、工作毯

黑板、标记卡、记录卡

(一)摘水果——体验游戏情景。

1、引题:说说喜欢的水果。激发摘水果的兴趣。

2、游戏:听音乐摘喜欢的水果,边摘边数。在活动中感知采摘的数量。

3、交流:说说你摘了几个水果?

(二)分水果——了解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初步认识分类标记。

1、根据水果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成3类)

交代:摘来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一分。

巡回: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2、启发幼儿给不同的分类结果做标记。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交流分类的方法。

(三)数水果——学习6以内的数数。

1、幼儿各自数数自己3个箱子里的水果数量。

2、交流数数的结果,教师归纳小结。

(四)运水果——体验数物对应

1、根据车厢数字运送水果,进一步感知点数对应。

2、集体检验,运水果退场。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

分类—指认—命名—分类。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中班幼儿对数的形成、点数已有粗浅的经验,本活动通过“纸宝宝找家”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学习、理解7的数数与形成,懂得两数多一少一的关系,促进幼儿数字概念的形成,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形成,知道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7的实际意义。

2、能运用多种比较多少的方法比较6、7两数的多少。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快乐的纸宝宝》,复习6的点数。

提问:瞧,谁来了?来了几个纸宝宝?(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二、出示各种颜色的“纸宝宝”,引导幼儿认读数字7,学习7的形成。

1、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含义。

提问:又来了一名纸宝宝,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纸宝宝?数字7像什么?7还可以代表什么?

小结:7像镰刀,7可以表示任何7种物品。

2、观察不同颜色的“纸宝宝”,知道7里面有7个1。

提问:请你仔细观察,这7个纸宝宝有什么不同?

小结:每种颜色有1个纸宝宝,7中颜色就有7个纸宝宝,7里面有7个1。

三、出示“纸宝宝找家”图片,引导幼儿操作实践,理解6、7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游戏一:幼儿操作“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提问:纸宝宝找到家了吗?怎么帮助没有找到家的纸宝宝?(理解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

小结:6比7少了1,7比6多了1。

游戏二:幼儿操作“纸宝宝吃水果”进一步巩固6、7两数的关系。

教师敲响小鼓,请为纸宝宝拿比敲的次数多1的葡萄;第二次游戏,请为纸宝宝拿。

比敲的次数少1的草莓。

四、引导幼儿玩游戏“抱一抱”,结束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音乐停止,教师说出数字,或比数字多1少1,几人抱一起。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 学习根据图形的不同颜色进行有规律排序。

2、 发现颜色的排序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继续排序。(重点)

3、 尝试自己设计不同颜色的排序规律,(难点)感受规律美,体验排序的快乐。

多媒体,彩笔,多种颜色的卡纸。

(一)引题激趣,认识排序。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兔子的家,你们想不想去啊。哇!小兔子的家可真漂亮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兔子家的客厅,咦?客厅墙上的瓷砖可真漂亮啊,你们看看,在上面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它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的啊?这种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

(二)加深了解,探索排序。

现在小兔子家的厨房也想像客厅一样在墙上贴上漂亮的瓷砖,可是小兔子很烦恼不知道要怎么去贴,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展示纸板,让幼儿根据排序的颜色将后面的空白处涂上对应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验提升,设计排序。

幼儿操作摆放颜色卡片,(教师选择集中较好的排列,用手机拍下,传到多媒体上播放),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瓷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瓷砖用到了哪几种颜色,是如何摆放的。

(四)知识拓展,生活延伸。

小兔子很感谢小朋友的帮忙,邀请我们一起来跟小兔子跳舞,听听音乐,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排序,来看看王老师的动是如何有规律的重复。

小朋友们也一起来试试,你还可以设计出怎么样的动作,做出来。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跳得累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喝点水,休息下吧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探索中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知道5的相邻数,理解数群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尝试总结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迁移运用。

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1-6数量不同的动物卡片、彩笔。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32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各自相邻的好朋友。

“小动物们最近搬新家了,它们听说你们最聪明了,想请你们帮它们认识认识它们的左邻右舍,你们说可以吗?那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吧!”

(1)分别出示5种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利用1-6数字卡,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数量。

(2)找出它们的相邻好朋友,并说出里有(它们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学习5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出示6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按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2)“小花猫说呀我还是没弄清楚我的左邻右舍是谁,想请你们再来帮帮它,可以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它的相邻好朋友是谁和谁?找出5只小猫左边的邻居是谁,有几只,5只小猫的右边是谁,有几只,比较小狗比小猫少多少,小羊比小猫多多少。并说出5比4多1比6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寻找相邻数的规律。

(3)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找朋友》。通过操作练习,巩固5的相邻数。

(4)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5)教师利用幼儿用书第3册第32页,引导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完成数学活动。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玩数字娃娃的游戏,巩固对5以内相邻数的认识。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复习巩固数字1——7。

2.会按大小、花色等特征进行自我探索排序。

3.通过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已经认识数字1——7。

扑克牌4张花色k,以及4中花色1——7人手一份。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请柬,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活动。

(二)通过游戏,感知按花色、大小排序的方法。

1.师:“听。咚咚咚!是谁来了呢”

师:“原来是扑克牌王国里的四大将军。”

师:“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混在一起的士兵找出来,排在他们的下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幼梳理按照花色排序、大小排序的特征。

(三)通过玩牌游戏,学习、巩固按大小、花色等单一的`特征或综合的特征排序。

1.游戏:抓逃兵。

阅兵典礼太辛苦了,有些士兵逃走了,我们来看看都是那些士兵呢?

2.游戏:排队。

(四)活动结束。

阅兵典礼结束了,国王邀请我们去喝水,请小朋友们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顺序排队准备和国王一起庆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复习巩固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

2、初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动物手偶小猪、音乐cd

2、图片故事“小猪的旅馆”(楼房)、小兔、小鸡、小猫、蘑菇等图。

3、大、小不同的1—5的数字卡片两组

4、自制图书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共6页,第1页封面,每页苹果数量不同,大数字表示水果数量,小数字表示页码)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幼:春天,花开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河水哗哗地流……

师:非常棒,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里去找春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边听音乐,边听老师说。(播放音乐cd《森林的早晨》)

(二)复习5以内的序数

1、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a、教师接着讲故事:“这是谁家的楼房呀!这么高、这么美!让我敲敲门”

b、提问:小兔和小猫为什么吵架呢?

c、讨论:怎样帮助小猪为动物们合理安排房间?

2、复习5以内的序数指导语:“第一个来的小动物住第1层的圆形房间”。(并依次贴上小数字卡?)

小结:重新安排了房间,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总结了经验,旅馆的房间一定要有顺序地排号。

3、复习5以内的基数指导语:到了用早餐的时候了,小猪为小动物们准备了蘑菇餐,请帮助小猪为小动物们送早餐。

注意:小动物住在几楼,就送几份蘑菇餐。如:小兔住在一楼,送一份蘑菇餐。(并依次贴上相应的大数字卡)

(三)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1、(通过观察黑板上刚出示的一系列图片,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一共出现了几组数字?大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大数字表示送了几份蘑菇 餐?)

小结:按楼层编号,给小动物们送了对应的早餐,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也高兴得准备带大家一起去玩。

(四)延伸活动:

制作图书,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请幼儿在区域活动或回家后通过自己尝试自制图书,要求每页画上数量不的梨,并编写页码,感知基数和序数。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活动准备。

1、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

2、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小客人“皮皮”导入。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游戏:帮助小客人。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三、游戏:小小修路工。

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四、游戏:超级变变变(课件)。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

(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五、游戏:找找看。

寻找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1.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能正确的拼搭图形,并懂得帮助有困难的人。

1.材料准备:画有背景图的房子、纸制小路(上面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图片若干个。

2.经验准备: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有所经验。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加深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的认识。

(2)出示小兔家门口的路,引导幼儿巩固对图形宝宝的认识。

教师:路面上都有哪些形状的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两条斜斜的边,一条直直边;正方形四个角四条边;长方形四个角两条短短的边,两条长长的边;圆形只有一条圆圆的边。

2.讲解如何给小白兔家铺路

(1)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小白兔家铺路吧!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把路铺好。

教师:应该怎么样把路铺好呢?

(3)教师讲解方法。如圆形的坑可以把相同大小圆形材料或两个半圆形的材料放在泥坑里。

(4)路上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坑,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去修好吧。

3.幼儿操作材料

(1)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把路修好。

(2)你刚才用了几种方法来修路呢?

(3)小结。每个形状的坑都有两种方法。

4、集体操作,巩固两种不同的方法。

找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分区活动时让幼儿用图形宝宝拼出各种玩具或动物。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在开展了《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中的“圆圆和方方”、“会变的图形”、“拼图形”等活动后,幼儿对物体的形状产生了浓厚的观察兴趣。一天,我带领幼儿到园外的小公园散步,看门的爷爷将自动伸缩门打开,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门上有很多平行四边形,随着门的开关而变大变小,于是就兴奋地嚷起来。经他一嚷嚷,很多幼儿都围了上来,对这扇门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记录活动,让幼儿感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形状,而四边形等形状会变形。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

3.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就是利用了形状的稳定或不稳定性原理。

活动准备。

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每组若干,筷子、橡皮筋、记录表若干,投影仪,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以自动伸缩门的事例引出课题。

“幼儿园的大门能自动拉长、缩短,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通电了。”

“门有弹性。”

“我看到门那边有个平行四边形,本来是大的,门开的时候就变小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看看是怎么回事。”

(幼儿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有一个女孩子看到了门上的那些平行四边形。不过,对于伸缩门的好奇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教师出示用橡皮筋绑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拉、挤,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个正方形我一拉就变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动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了各种形状在拉、挤之后,有的会变形,有的不会变形,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奠定了基础。)。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要求:操作后,在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勾,不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叉。还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状,看看这些形状是否稳定,也在表中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对幼儿在记录和绕线中出现的困难加以引导和帮助。

(幼儿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状稳定,什么形状不稳定。幼儿普遍对制作各种形状非常感兴趣,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独立地用橡皮筋将筷子连成五边形、六边形,而且发现这些图形也都不稳定。)。

4.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形状,是否稳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在讲述过程中,幼儿都认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其余图形在拉挤之后都变形了。)。

5.引导幼儿讨论并操作:怎样可以使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也变得稳固。

(在探索中得出正确结论的孩子并不多,但是通过操作,孩子们增强了感性经验,这远比老师说一个结论来得印象深刻。后来在老师的暗示下,孩子们基本都知道只要添上几根筷子,让多边形变成若干个三角形,就可以稳定了。)。

6.请幼儿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东西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上次我们看到的自动伸缩门,上面有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开门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变窄,关门的时候又变宽了,非常方便。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的原理吗?”

7.看投影,了解相关知识(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图片)。

(看了图片,幼儿了解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利用了形状的稳定和不稳定性,感到非常好奇,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奠定了基础。)。

延伸活动。

1.请幼儿平时多注意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在探索区提供筷子和橡皮筋,供幼儿继续探索形状的奥秘。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让幼儿学会根据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编10以内蒙古自治数的加、减应用题。

2.使幼儿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不同画面上所表示的相同数量关系。

准备点子图示张,范例1张。活动接龙卡幼儿每人6―8张。

1.以游戏“开火车”形式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如教师边说边有节奏地拍手:“呜呜,我的火车就要开,几点开?”(出示算式,如6+4=?)。幼儿回答:“10点开”。

2.出示点子图。问幼儿:图上分别有几个什么样的点子?合起来是多少?回答后让幼儿用算式记录并讲述:3+5=8。即3个红点子和5个蓝点子合起来是8个点子。

3.出示点子图。问幼儿:图上分别有几个什么样的点子?表示什么意思?然后请幼儿用算式记录并讲述。

4.分小组活动。

a第一、二组用算式卡片接龙,前一幼儿所出算式的得数为后一幼儿所出算式虚线前的数字。

b第三、四组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先看看纸上的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用算式把它记下来,再说说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意思的。

请参加不同活动内容的幼儿互相交换操作材料继续活动,从而使幼儿加深理解一道算式可以表示不同事物中的相同数量关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