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教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1-04 12:43:11 作者:紫薇儿

教案的编写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值得借鉴的三年级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是,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勤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情况下,其中的一份才能用分数来表示。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电脑。

2张长方形的纸片和一张圆形纸片,水彩笔和直尺。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同学们想不想早点去春游呢?

师:好!让我们看一段录相,一起感受一下春游那热闹的场面吧!(播放春游录相)

师:在同学们喜欢的春游活动中,其实还蕴涵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分蛋糕,认识二分之一

(电脑出示两个小朋友和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的主题图。)

师:小明和小丽带了哪些好吃的?

师:(电脑突出4个苹果并出示后面的问题)把4个苹果分给小明和小丽2人,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每人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谁来解释:为什么要平均分?)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2个。(板书:2)

师:(电脑突出2瓶矿泉水并出示后面的问题)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几瓶?(板书:1)

师:(电脑突出1个蛋糕并出示后面的问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个?(出示分蛋糕的过程)(半个)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板书:1/2 )

师:谁能结合分蛋糕的过程说说你怎样理解1/2?(几名学生说完整后,电脑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教师边说边板书:写作:1/2,读作:二分之一。)(电脑闪动另一份)那么,这一份也是这个蛋糕的1/2。

2.试一试

师: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一个蛋糕,找到了它的1/2,下面我们通过平均分一张长方形纸,找到它1/2。(电脑出示:试一试: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再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活动。

师:谁来说说看,这个长方形纸的1/2指的是什么?(学生演示,电脑交互出示三种情况。)

师: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

(二)小组合作,认识其他分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你能折一折,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吗?并标出分数。(电脑出示情境和问题)

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电脑交互出示分数1/3、1/4、1/5。说完分数的意义后,让学生上黑板板书写法和读法。)

(在学生说到1/4时,让生判断)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 )里画“ ”(书96页,第2题)

师:还能不能表示出其他的分数?

(电脑出示例4线段图)

师:这条线段上的每一份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电脑出示意义,并板书:1/10,十分之一)

(三)小结分数和各部分的名称。

师:(指到板书说)像1/2、1/3、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师:认识并板书1/2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能说出黑板上其他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什么吗?

(四)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请刚才在长方形纸上找几分之一的同学坐到左边两组,在圆形纸上找几分之一的同学坐到右边两组。

1.重点比较一组分数。

2.比较用长方形纸表示出的分数和用圆形纸表示出的分数。

师:请每个同学在你所在的大组中找一个同学,一起比较你们表示出的分数。(请几组好朋友汇报。)

小组活动后,请几组同学上台汇报怎么比的。

3.不同纸上的几分之一不好比较。

师:所以比较分数也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

三、练习

书上习题4、5。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含义,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分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情境描述:有4只小兔在树林里玩耍。兔妈妈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胡萝卜(课件凸显主题场景中的一盘胡萝卜,上面有遮盖,能看出是胡萝卜,但看不出几根)。

学生回答后板书:这盘胡萝卜的1/4。

继续描述:兔妈妈还带来了一盘青菜和一盘蘑菇(课件出示遮盖着的一盘青菜和一盘蘑菇)。

学生回答后板书:这盘青菜的1/4,这盘蘑菇的1/4。

追问:为什么小兔分得的胡萝卜、青菜和蘑菇都是一盘的1/4呢?

明确:把一盘胡萝卜、一盘青菜、一盘蘑菇分别看作一个整体,各自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从把一盘胡萝卜、一盘青菜、一盘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各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有助于激活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接下来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提供支持。把胡萝卜、青菜和蘑菇都遮盖住,凸显平均分的对象都要看作一个整体,能有效避免物体个数对相关分数获得过程的干扰。

二、探究。

课件呈现:小兔急着问兔妈妈,我分得这盘胡萝卜的1/4,是几根呀?兔妈妈揭开覆盖在胡萝卜上的.薄膜,课件隐去4只小兔,凸显出8根胡萝卜。

提出问题:你知道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吗?(板书: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

[设计意图]小兔提出“一盘胡萝卜的1/4是几根”这个问题后,课件即把4只小兔隐去,并凸显8根胡萝卜。同时,由教师及时提出“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这个问题,目的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怎样求“8的1/4是多少”这个新的数学问题,避免把上述实际问题直接归结为“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整数除法问题,从而保证新课内容的顺利展开。

启发:要求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你能先用小棒分一分,并求出结果吗?

(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适当提示:要求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就是把8根胡萝卜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

提出要求: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8÷4=2(根),并在“这盘胡萝卜的1/4”后面添上“是2根”。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8除以4?

进一步明确:要求这盘胡萝卜的1/4是多少根,就是把8根胡萝卜、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8除以4。

问题延伸:一盘青菜有4棵,一盘蘑菇有12个,这盘青菜的1/4是几棵?这盘蘑菇的1/4是几个?(随着提问课件出示:一盘4棵青菜和一盘12个蘑菇,同时板书:“4棵青菜的1/4是几棵?”和“12个蘑菇的1/4是几个?”)。

提出要求:你能直接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4=1(棵),12÷4=3(个),同时在原板书“这盘青菜的1/4”后面添上“是1棵”,在“这盘蘑菇的1/4“后面添上“是3个”。

引导比较:上面所求的3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追问:都是求一盘物体的1/4是多少,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同?

强调:不管是求一盘胡萝卜的1/4是多少根,还是求一盘青菜的1/4是多少棵,一盘蘑菇的1/4是多少个,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求出一份是多少,所以都用物体的总个数除以4。因为胡萝卜、青菜和蘑菇的数量不一样,因此它们的1/4的数量自然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从求一盘胡萝卜的分是多少根,到求一盘青菜的1/4是多少棵以及求一盘蘑菇的1/4是多少个,尽管作为整体的物体数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求一个整体的1/4是多少,都要把相应物体的个数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这样的经历,不仅能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明晰“求一个数的1/4是多少”的数学意义以及相应的数学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深化对1/4这个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含义的理解。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求这盘青菜的1/2是多少棵,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后提问:求一盘青菜的1/2是多少棵,为什么用4除以2?

学生各自列式计算。

交流汇报,要求学生重点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追问:一盘蘑菇有12个,12除以4求的是这盘蘑菇的几分之一?12除以6呢?

启发:通过上面的比较,你又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3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同一个整体的1/4和1/2是不同的,同一个整体的1/4和1/8也是不同的,同一个整体的1/4和1/6还是不同的,这样就能把学生对“一个整体的1/4”的理解类推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上来,对特殊问题的认识也相应得以提升和抽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清晰。

三、小结。

四、练习。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看图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按要求操作,并列式计算。

提问:两次都是拿出圆片个数的1/2,为什么每次拿出的个数不一样?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猜一猜,两人写字的个数相等吗?

追问:谁写的个数多一些?为什么?

学生解答后进一步追问:计算的结果与刚才的判断是否一样?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5.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6.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并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

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物、图形,进一步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通过折、画等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3.会用几分之一表示图形中涂色部分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

2.借助认识几分之一,培养数学思考、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操作、探究“几分之一”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分数产生的意义,怎样的“部分”能用几分之一表示。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1. 教材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域的一次扩展,也是学生数概念学习的一次飞跃。“认识几分之一”是三年级第二学期“分数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内容。这个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分数知识是个前提条件和关键。

分数来源于等分活动,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体验到当把一个整体的物体平均分后,没办法用整数来表示,从而产生了分数的学习需求。从具体情境中对1/2的初步认识,演绎到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几分之一的含义理解。

2. 学生分析 在学习“认识几分之一”前,学生已学习了“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并有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同时,也有学生知道分数,但是对于分数本质的理解却是不甚了解,不知道怎么样的情况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入1/2的初步认识。提供学生大量感性的素材,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表达的空间,帮助他们逐渐抽象分数意义的本质内涵。为今后学习分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若干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3)。

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2)。

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

现在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

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

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

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表示一下?

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二分之一,在数学上叫分数。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份呢?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学们指着刚才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同位互说)。

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学生操作)。

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

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

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还有涂其它图形的吗?

5、小练习。

同学们,把刚才分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你发现了什么?谁是谁的四分之一?

这一份呢?

每份都是这张圆形纸的四分之一。

谁来说说,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这张纸片,阴影部分能用分数来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怎么证明这样分是平均分?(剪开)。

大家的眼真锐利。

能说说,什么是三分之一?

1、独立探索。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好?

谁愿把你创造的分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可能出现几分之几的分数,不要回避,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老师刚才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创作的分数,一起来判断一下?

同学们,真聪明,创造了那么多分数,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来吗?

能不能都写出来?

分数有多少个?

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今天,学习内容在课本75—76页,请同学们看书。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位两个,举个分数,互相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3、小资料。

一起来看个小资料,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想?

三、练习应用。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课都积极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78页1、2、3。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较灵活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咱们班同学真聪明,这节课上到这里。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1.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1.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2、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若干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3)

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2)

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

现在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

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

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

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表示一下?

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二分之一,在数学上叫分数。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份呢?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学们指着刚才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同位互说)

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学生操作)

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

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

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还有涂其它图形的吗?

5、小练习

同学们,把刚才分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你发现了什么?谁是谁的四分之一?

这一份呢?

每份都是这张圆形纸的四分之一。

谁来说说,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三)认识三分之一

这张纸片,阴影部分能用分数来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怎么证明这样分是平均分?(剪开)

大家的眼真锐利。

能说说,什么是三分之一?

(四)认识几分之一

1、独立探索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好?

谁愿把你创造的分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可能出现几分之几的分数,不要回避,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老师刚才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创作的分数,一起来判断一下?

同学们,真聪明,创造了那么多分数,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来吗?

能不能都写出来?

分数有多少个?

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今天,学习内容在课本75―76页,请同学们看书。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位两个,举个分数,互相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3、小资料

一起来看个小资料,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想?

三、练习应用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课都积极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78页1、2、3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较灵活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咱们班同学真聪明,这节课上到这里。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小河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练习题

1.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之后沿一条对角线折叠,每份是这张纸的_______。

2.服务员将一张比萨饼平均切成六块,爸爸吃了一块,爸爸吃的是这个比萨饼的'_______分之一。

3.长跑比赛中,小红用5分钟跑完全程,她一分钟跑了全程的_______分之_______。

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请你选出来并写出这个分数。

活动乐园。

用格尺做个小游戏。

1.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你知道这条线段的。

分别是多长吗?

2.看格尺,1厘米是3厘米的几分之几?是7厘米的几分之几?是9厘米的几分之几?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xxxx秋季版三年级上册第87—88页例1、例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说教法。

1、转变角色放手促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引探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情境升华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野餐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通过创设野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分食物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分才能使两位同学美誉意见,这边学生会讲到每人分“两个”这样就比较公平,公平的分我们也叫做“平均分”,为本节课认识几分之一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一半后,激疑:半个蛋糕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十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和四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回到分食物的情境中,通过刚才的学习,让学再说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四份、八份,每份是它几分之几,通过分同一个物体比较每份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当物体相同时,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找到规律后紧接着进行练习,加深认识。

(三)应用辨析深化认识。

通过寻找身边的分数和帮助张大伯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运用于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课外拓展题,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3、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4、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体味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分饼干:

把()盒饼干平均分成()份;每个小熊分得()盒饼干;

2、分苹果:

把()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个小熊分得()个苹果;

3、分蛋糕:

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每只小熊分得其中的()。

二、合作探究。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2、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份,我分到它的()分之一,写作:()。

三、及时训练。

1、口答题:判断对错,这些分数能表示图中的红色部分吗?为什么?

2、完成教科书93页“做一做第1题”;

3、观看主题图:有哪些数学信息可以用分数表示?

()被平均分成()分,每一份叫做它的()分之一,写作()。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

1、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这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是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也是为认识几分之几做铺垫。

2、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知道并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分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突破,接受起来不算容易,为了能使他们更容易的接受本节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姿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1、知识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在教学中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

在教学的开始先让学生分一分4个苹果和2个梨子,学生很顺利地分完了,然后提问只有1个苹果要怎么分才能让他们满意?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再问为什么这样分会满意?由此强调分数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平均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半个。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需要创造新的数来表示出这“半个”,由此引出部分学生可能口头上知道的.“二分之一”。如何来写这个“二分之一”?我又再一次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就这样一步步,一层层地我和学生一起自然地揭开了分数的面纱。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产生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二、引导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一)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谈话:这一半月饼是整个月饼的1/2,那么,另一半月饼又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2、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到手操作,深化认识。

1、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图形,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2、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

3、把桌上的图形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折法。

5、讨论: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三)引导学生认识1/2的读、写方法,教师板书。

(四)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面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三、动手操作,认识四分之一。

1、认识1/4。

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2、小组合作,创造1/4。

3、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折出它的1/4,并涂上喜欢的颜色,看哪组的折法多。

4、展示学生成果。

5、探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

6、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它们都是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4。

四、尝试迁移,创造其它分数。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这样的分数,推想一下,还可能会有哪些分数?

2、的确有这些分数,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吧。

五、巩固练习,生活应用。

六、课堂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