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1-26 21:37:36 作者:雨中梧

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应合理有序,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选的二年级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教学灵感。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这些运动都是平移现象,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探究新知(例2)。

1、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生:影碟开关仓是平移。拉抽屉是平移现象。骑自行车是平移。

2、移一移:哪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呢?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平移运动的尝试。

生汇报:我发现了平移后小房子的方向是不变的。

3、知识应用。

(1)师:你能画一排小汽车吗?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小汽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2)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兔子和蜗牛可以。

为什么蝴蝶和乌龟不连呢?

生:方向不同。

(3)哪个火箭是由通过平移拼成的?

生回答:第二个。

师给出答案:同学们太聪明了,对,就是第二个。

(4)我们在日常甚或中,也能用到平移。

推拉门,火车……。

三、探究新知(例3)。

1、这些运动还是平移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现象。

师: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围着中心转动。

师总结:像这样围着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

2、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生:风扇扇叶是旋转的;旋转门也是旋转的;钟表表针也是旋转的。

3、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生回答:风扇,中标,石磨是旋转的;抽屉,生产线是平移的。

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

四、生活中的数学(例4)。

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吗?是的话你能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老师给出答案。

1、今天,我们要用我们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的这些知识来帮我们解决问题。

2、你能试着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从题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每个小人都是对称图形。要剪出4个一样的小人,还不能剪断。

老师示范裁剪的方法(播放课件)。

老师强调应该注意:对折的地方不要剪断,那里是小人身体连接的地方。

4、练习。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形吗?我们还采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可以吗?那该怎么折呢?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从旁指导。

5、动脑筋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对称轴有几种画法。

长方形有2种,正方形有4种,圆形有无数种画法。(课件演示)。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的收获多吗?快来说一说吧。

b师生总结。

1、我知道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我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板书。

平移和旋转。

平移后图形的方向是不变的。

像这样围着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

通过自主观察,列举生活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探究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感知形成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9+9+9+9=7+7+7+7+7=8+8+8=。

6+6+6+6+6=6+7+8=7+8+9=5+5+5+5=。

3、趋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法宝——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得多,就是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问:看,这是我们20xx年在北京召开运动会时的吉祥物,福娃,可爱吧?现在咱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一)初步感知:

1、教师:一套福娃是几个?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教师:两套福娃有多少个?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5=105×2=10(教师板书)。

教师:三套有多少个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吗?(出示福娃图片及算式,生试算)。

2、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读一读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深入理解。

1、观察,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二五一十(板书:二五一十)。

2、那么1×5=55×1=5口诀怎样编?(板书:一五得五)。

3、教师:那3×5=155×3=15的口诀你会编了吗?(板书:三五十五)。

教师:利用这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看看我们刚才编写的口诀。

我们刚刚总结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诀,请你把点子图右边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5、汇报交流:

教师:咱们一起来把五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板书: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可以帮我们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你怎么算出五五二十五呢?(“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的推导过程)。

6、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5的乘法口诀有5句)。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三)识记口诀。

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

生1:口诀的第一个字是一二三四五,从小到大,第二个字都是五。

小结:这样很有顺序性,我们记口诀就容易多了。

生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师:所以这些都是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生3: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增加5。

仔细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小结:

口诀中“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只有五五二十五就可以写出一个算式。

5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5。

乘法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不同,积就不同;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增加1,积就增加5。

(四)熟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五句口诀记住,行吗?(行)。

(学生自由背,同桌互背)。

4、教师: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口诀?

利用规律记:5、10、15、20、25;

如果忘记了四五(),怎么办?

可以用三五十五加上一个五,15+5就是20;或者用五五二十五减去一个五25-5=20。

三、深化记忆,强化5的乘法口诀。

(一)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三五()。

五五()四五()。

二五()。

(二)计算并说出口诀。

5×3=5×5=。

2×5=4×5=。

(三)看口诀写算式。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

(四)小游戏。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

课堂作业。

第53页练习十第1题、第5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跑步。

跳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类1秒-2秒3秒-4秒5秒-6秒7秒-8秒8秒以上。

小兔。

小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8、一根木头长8米,要锯成2米长的一段,可以锯成()段,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分钟。

29、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

30、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它的大小载4000与5000之间,百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它们两个的和是8,这个密码是()。

31、用一个水盆向一个空的水桶里倒水。如果倒进3盆水,连桶共重7千克;如果倒进5盆水,连桶共重11千克。一盆水()千克,一个水桶()千克。

34、有19位战士来到一条河边准备过河,可是河边只有一只小船,小船一次最多坐4人。想一想,小船至少要运()次,才能将战士全部运过河。

35、把15只鸽子分别装进5个笼子李,想一想,怎样装才能使每个笼子里的数目都不相同?请把鸽子数填在方格里。

36、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李老师买了3副象棋和3副跳棋,共付27元钱。按钱数算,一副象棋可以换2副跳棋。小朋友,你知道买一副跳棋要()钱。

37、小东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五棵树用了24秒。如果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棵树,一共要()秒。

38、用一根绳子量井深,把绳子的一端放入井低,井外还有4米,把绳子对折,用同样的方法量,井外还有1米。这口井深()米。

39、小灵把10个棋子在桌子上摆成了三角形形状。请你移动3个棋子,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试试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今天学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复习计划教案

1、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加强对表内乘除法的练习。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重点指导学困生,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4、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今天,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

评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来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而自然引出课题。

师:看,这是聪聪的房间,仔细观察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评注: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介绍自已发现的规律,既有效地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一组事物重复出现的规律,又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这是明明为新房设计的墙面和地面……哇!怎么乱七八糟的呀,有规律吗?

生:有。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明明“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斜着看,颜色都一样。

生3: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评注:让学生小组观察并介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感知,自己去发现,这样不仅使知识更灵活的让学生接受,还使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在合作中学习,也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孩子们发现了图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规律,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也及时地对孩子进行肯定与表扬,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总结规律,并点击课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其中些同学有这样的发现:

1: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课件演示动画。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和第一行的一样。

师:像这种经过几次化以后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板书:循环)。

评注:老师一边总结学生刚才发现的规律,一边通过课件动画演示,让学生很直观看到由平移现象引出的这一图形变化的规律,生动形象,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老师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同时,老师又引导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进一步观察,培养了学生的顺逆思维与发散思维。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规律更加清晰化,条理化。

2、寻找地面上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墙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地面上的图形排列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评议和表达能力)。

点名汇报,集体评议。

评注: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地砖的排列规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棒,下面我们要利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知识进行闯关游戏。

第一关:猜一猜。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

动画演示。

第二关:水果速贴。

师:为了欢迎大家的到来,小猴准备了水果大餐让大家享用……(老师在黑板上贴水果,贴两排)。

师:你能按照老师贴的规律往下继续贴吗?

指名到黑板上贴。

第三关:排排站。

请几个小朋友做一个排队游戏。

老师说游戏规则,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排队。(纵队)。

师:四个人中只许有一个人动,移动之后,-×排第一,应该怎样动?

生:第一个同学移到最后一个。

师:四个人中只许有一个人动,移动之后,-×排最后,应该怎样动?

生:最后一个同学移到最前面一个位置。

第四关:智力园。

师:你是如何想的?

师:两个思考题是由什么现象形成的?

生:旋转。

板书:旋转。

师:小朋友们,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循环列的规律吗?学生自由发言点击课件,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评: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练习题的设计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巩固知识,如猜一猜环节是练习从后往前移,贴水果是训练学生从前往后移等等,同时,练习题的设计又创设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又通过欣赏生活中,自然界一些循环排列的规律,让数学又回归到了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无限”的数学思想,也使本节课变得更加协调,更加美。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做一次小小设计师,好吗?每组有一块正方形手帕,你能在手帕上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和花边,让手帕漂亮起来吗?注意:图案和花边要有规律。

评:让学生利用各种水果、图形等图片,亲自动手设计规律,摆一摆,贴一贴,做一幅图案。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自己创造规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作后,将作品贴出来欣赏,感觉数学美、形式美,同时感受创新的乐趣。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的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找规律。

平移。

循环排列。

旋转。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 小结: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小学二年级数学复习计划教案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方向和位置、表内出发、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最后的总复习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对“倍”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清楚。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比较熟悉地掌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计算简单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6、通过整理和复习,正确认识角,能区分直角、锐角、钝角。会画直角,并能正确数角的个数。

四、复习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

3、进一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五、复习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做到当堂达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六、复习时间安排。

12.21——1.7进行分类复习,并穿插模拟测试。

1.10——1.18考前动员,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直到期末质量检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二年级复习教案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一、引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上午几时开始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

从上午早读课是8:00开始,读20分钟,休息5分钟,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操是15分,眼保健操5分钟。根据这些信息填写68页的作息时间表。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

3、学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对有特色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从9:00到11:00,经过_____时。

(2)从10:00到10:00,经过_____分。

2、从3:00到4:30。

(1)经过了_____时____分。

(2)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6:30起床,25分钟后,6:55用早餐,过了35分钟,7:30去上学。

4、实践活动:说一说今天几时从家出发上学,几时到校?算一算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激趣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与学生共同完成几个绕口令

一张桌子,四条腿;两张桌子,八条腿;……

师:其实这是应用了?生:4的口诀。

一双筷子,有两根;两双筷子,有四根;……

师:这是应用了?生:2的口诀。

一只手,五根手指;两只手,十根手指;……

师:这是应用了?生:5的口诀。

(二)自然过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很多地方都能应用到这些乘法口诀。你看,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习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瞧!他们在回家路上多高兴!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并板书:回家路上。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一)问题一:你在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

1.分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

(二)问题二:根据你们观察到的内容提出与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1.小组合作:1人提问,1人回答,1人记录。

2.小组汇报展示。

3.师板书整理。

船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44=16(只)

路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草地上共有多少朵花?2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5=15(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条)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师出示口算卡片(开小火车的形势)

2.看图填空。(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游戏:抢凳子。

三轮,共六人参加,淘汰三人,剩下三人获胜,派发小礼品。

准备六道算式,五把椅子,椅子上贴好数字:12,12,24,24,18

六道算式是:26= 34= 46= 38= 36= 29=

音乐起第一次撤掉数字24的椅子,第二次撤掉数字12的椅子,第三次,找到座位的三人获胜!

后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设计这个游戏的小秘密?生:有两道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补充:在乘法口诀表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口诀不同,但结果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是一样的口诀。我们在后面还要继续学习。

四、谈谈收获,总结评价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了更好的复习本册教材知识,在复习中抓住重点难点,把知识归类串线,结网,使学生在复习中能提高能力,补救知识缺陷,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特制定本次复习计划。

三、复习形式: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四、复习措施:。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可结合教科书,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朋友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这样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做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还应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还可以设计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复习统计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复习面积时,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既可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5.加强时间观念的培养。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可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6.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