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1 09:38:38 作者:MJ笔神

教学计划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注重个性发展和多元化教学方法。接下来是一些针对特定学科和年级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跟随故事情节感受9的不同分解方式,能看图列算式,并掌握9的减法运算。

2、体验分包子的乐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ppt。

(一)出示封面,引出主题,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封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瞧,这个小女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她叫做妞妞,妞妞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妞妞的妈妈开了一家点心店。看,点心店的生意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点心店的生意好极了,妞妞的妈妈每天忙得团团转。)。

3、咦,妞妞哪去了呢?(放大镜)她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呢?(蹲在店外面,看上去非常孤单。她想啊,要是能有个弟弟或者妹妹一起玩,那该多好啊。)。

(二)倾听、参与讲述包子店发生的'事,感受9的不同分解方式。

1、这一天,晚上快关门的时候,我们一起帮妞妞数一数,盘子里还有几个香喷喷的煎饺了?(9个)这时,听,什么声音?谁来了呢?(裁缝店的老板推门走进来)他买走了几个煎饺?(5个),那应该还剩几个呢?(4个)。

3、第二天晚上,快关店的时候,妞妞数了一下笼子里的包子,还有几个?(9个)最后一位客人金店的老板娘来了,买走了6个包子,那应该还剩下几个包子?(3个)。

4、好了,一单生意又做成了,妈妈又要记账了,哪位小朋友来帮妈妈算一算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出来。(请幼儿上前书写)(真棒,看来你已经能当妈妈的小助手了)。

5、晚上,妞妞帮妈妈扫地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蒸笼,发生了什么事?(包子少了一个)另一个包子哪去了呢?妞妞问妈妈,“妈妈,你有没有看到那个大包子?”妈妈说:“鬼丫头,自己吃了还装傻呀。”听了妈妈的话,妞妞觉得怎么样?(委屈)。

6、小朋友们,你们也觉得包子是被妞妞偷吃的吗?那它到哪去了呢?你们猜一猜。妞妞也觉得包子是被偷走了。

(三)根据画面大胆猜测抓小偷的方法,学会看图列算式。

3、妞妞不仅发现了脚印这个线索,还发现盘子里又少了2个包子。那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原来盘子里一共有几个包子?(9个)被偷吃了2个,还剩几个呢?(7个)妞妞赶紧把这件事记下来告诉妈妈,你能帮她来记一记吗?(9-2=7)。

4、妞妞心想,又被小偷偷走了2个包子,这一次,我一定要抓住这个小偷。于是她又想了一个办法,这是什么方法?(她把包子放在桌子上,还在地上、桌子上、凳子上放了许多的碗、盘子、筷子,还把又黏又滑的油倒在地上,这样小偷摔倒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就能抓住他。)。

5、你们觉得这次她会抓住小偷吗?听,什么声音?谁来了?小偷哐当一声摔在地板上,看,小偷是谁呀?(一只瘦巴巴的小黑猫)是不是跟你们猜的一样呢?(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都是小侦探。)。

6、偷包子的小偷终于被抓住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置它呢?我们看妞妞是怎么做的?(妞妞轻轻地抱起小黑猫,对小猫说:“你是不是因为太饿了,才偷吃东西呀,你做我的朋友吧。”)妞妞还给小黑猫取了个名字叫闹闹,从那以后,他们天天在一起玩。

7、妈妈喊道:“妞妞,闹闹,过来吃包子喽。”他们跑到桌子边一看,妈妈准备了几个大包子?(9个)那妞妞和闹闹会怎么分这9个包子呢?请小朋友们来帮他们出出主意。

(四)幼儿分组操作并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

师:小朋友们马上可以自己分组,3—4个人一组,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盘包子,还有一张记录纸,一个小朋友记录,其余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想办法怎么分。

师:(教师示范)老师先来分一分,每个盘子里都有9个包子,就在第一个框里写上数字9,我想分给妞妞1个,就在妞妞对应的框里写上数字1,还剩下几个呢?(8个)给闹闹,就在闹闹对应的框里写上数字8,这样就分好了。小朋友们马上分的时候要注意,重复的分法就不要写了哦,记录的小朋友要检查一下已经写过的算式。

师:哪一组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分法?(将幼儿作品投影到电脑上)。

(五)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活动结束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还有你的分法去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一听。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请3—4位幼儿)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二、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的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1、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和分针。

2、初步感受指针的行走方向和行走关系,探索钟面上的“整点”和“半点”。

重点:认读整点和半点。

难点:认读并能拨出整点半点。

电子白板课件,人手一份纸片钟。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

二、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以及它们的运转方向和关系。

(一)结合课件,幼儿观察时钟,师幼交流。

1、教师:钟面上有什么?有几个数字?分别是几?

2、师幼共同手口一致点数钟面数字1~12,初步感知顺时针方向。

(二)认识时针与分针。

1、教师:钟面上除了数字还有什么?

2、教师:有几根指针?它们有什么不同?分别叫什么名字?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教师: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它们是按什么方向行走的?(教师反复演示课件上的动态时钟)

三、认读整点和半点

(一)认读整点。

1、提问:我们怎样认读时钟上的时间?

3、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图片,巩固练习认读整点。

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她是几点起床的?我们怎样用数字来表示7点整?(7:00)小朋友在干什么?是几点整?我们用什么数字来表示?(8:00)

4、教师和个别幼儿任意说整点,全体幼儿来拨。

(二)认读半点。

1、提问: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

3、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图片,巩固练习认读半点。

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几点半来上幼儿园?我们怎样用数字来表示?(7:30)小朋友在干什么?几点半睡觉?用数字怎么表示?(8:30)

4、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半点,全体幼儿来拨。

四、游戏“我拨你说,你拨我说”。

1、教师:请小朋友找一个或两个旁边的小朋友,一个小朋友来拨整点和半点,另一个或两个小朋友来说出他拨的整点和半点是多少?然后交换。

2、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拨”和“说”整点、半点。

五、幼儿完成操作卡。

1、全体幼儿完成操作卡连线,个别幼儿白板互动连线。

2、集体验证结果。

六、活动延伸

我们拿着操作卡和时钟回教室拨一拨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好吗?

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十分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数学活动认识时钟,为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感受指针的行走方向和行走关系,探索钟面上的“整点”和“半点”。我也制作了课件,让幼儿充分进行感知和探索。在整个数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认识钟表的兴趣浓厚。

那么在活动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引题的时候引用了“谜语”导入,让幼儿知道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时钟。接下来我出示了钟表,让幼儿认一认钟表的结构,并且找一找1—12这12个数字,他们所在的位置和所运转的方向,接下来通过课件演示,首先我先让幼儿了解了在钟面上时针是哪一根,分针是哪一根,并且了解了在钟面上走了一圈是什么概念,从而引出后面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得出结论,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时。课件中时钟动态的行走让幼儿清楚地了解时针和分针,及它们的运转关系和方向,反复操作后,幼儿有所体会顺时针的运转方向。在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先让幼儿来认一认,给孩子主动探索的时间,然后我再告诉幼儿怎样来认读整点和半点。在幼儿拨整点和半点环节,我让全体幼儿来检查个别幼儿的钟面上整点与半点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错误之处请大家帮助改正,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使幼儿又一次巩固认识了整点与半点,而且在游戏上学习,幼儿的兴趣也很浓厚。幼儿在连线操作环节,把时钟上的时间与数字表示的时间相连时,基本都正确了,说明幼儿还是掌握了。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1.5的分成ppt。

2.数字、点子、实物卡片。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师生讨论5的分成,老师记录下来。

小结5一共有几种分法。

师:5有几种分法呢?对,5有4种分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我们来看分合号的两边,左边的一部分和右边的一部分,我们先来看左边的一部分,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不会提示1234),是按什么顺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就跟小朋友排队,小个子在前面,大个子在后面一样,2比1多1,3比2多1,4比3多1,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我们再看右边是按什么顺序,从大到小的顺序,小朋友记住了5的分成一共有4种分法。

2、巩固5的分成。

师:我们一起来看5的分成,如果我们横过看的话,你们能发现什么?哪里是一样的?5分成4和1,只要交换位置5分成1和4,虽然交换位置但是分成是一样的。老师写5分成2和3,请小朋友快速的回答我,还可以怎么分呢?5可以分成3和2。小朋友真棒,太聪明!

1、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找朋友”游戏,老师这里准备数字卡片、点子卡片、实物卡片,等会儿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卡片,贴在身上,去找你对应的好朋友,好朋友的卡片和你的卡片合起来要是5,知道了没有?数字卡片的小朋友找数字卡片,点子卡片的小朋友找点子卡片,实物卡片的小朋友找实物卡片。找到好朋友一定要看一看,你跟好朋友的卡片合起来是不是5。

2、找不一样的好朋友,合起来是5。

3、小朋友还想不想玩呢,我们到外面一起去玩好不好?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学习5的组成,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

瓶子盖、纸盒、图片、笔、数字卡片、各种数量时5的物体。

一、寻找“5”

1、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户外找一找那些东西的数量是5。

2、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东西的数量是5。

二、撒瓶子盖游戏

1、今天咱们玩一个撒瓶子盖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每人取5个瓶子盖,把它撒在盒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有的朝上,有的朝下)。

2、说一说你撒的是什么样子的?(几个朝上?几个朝下?)

3、这个游戏你们喜欢玩吗?回到家里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儿,看谁玩的方法多?

三、学习5的组成

1、听说猫妈妈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小猪到家里来做客,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猫妈妈分一分?看谁想得办法多,把每次的放法记录在旁边的格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找处了几种方法,然后让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分的,请幼儿到黑板上演示分法。

4、从这些分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总结。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看图片和模仿动作等不同方式来感知四项循环的规律性。

2、学习推测事物排列规律并补排或续排,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蜈蚣、小白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三项循环。

1、观察袜子的规律。

教师小结:原来蜈蚣阿姨的袜子都是按红黄蓝的规律穿的。

2、找出穿错的袜子。

教师:有一天啊,蜈蚣阿姨生病了,小白兔帮忙照顾,小白兔帮蜈蚣妈妈穿袜子,我们看看小白兔为蜈蚣妈妈穿的袜子怎么样?(教师出示蜈蚣妈妈的袜子,请个别幼儿回答并操作)。

二、模仿小白兔跳舞的动作,在动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动作的四项循环规律。

1、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发现动作的规律。

教师:小白兔帮助蜈蚣妈妈感觉特别的开心就跳起了舞蹈,我们看看小兔的舞蹈是怎么跳的?(三种动作的交替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小兔原来是拍手、打开、上举、拍手、打开、上举。

2、发现四项规律。

教师:老师还可以加一个动作来跳这个舞,瞧,拍手、打开、上举、上举……老师多加了哪个动作?现在老师的跳的舞变成了什么规律?你们发现是什么规律了吗?我们一起来跳跳。

3、请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这个循环规律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或跺脚等方式创编动作表示四项循环的规律:前面两个动作不与后面两个动作相同,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符合这个规律的动作)。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规律变不同的动作。

三、观察项链的规律。

教师小结:项链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所以我们在完成的时候,先找出规律,再来完成。

活动延伸: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找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下次课请孩子们告诉老师。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半圆形和梯形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的计数与单双数。

3.能合作设计规则,自主游戏。

活动准备:

在黑板上画出带数字的各种图形,将小猫,小兔,公园画在图形的两侧。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游戏图。

教师:1.图上有谁?它们要去干什么?

2.图上有哪些图形?图形上面有些什么?

(二)交代游戏玩法。

教师:小兔和小猫要去公园,小兔喜欢走单数的梯形,小猫喜欢走双数的带弧形的图形,而且要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走到公园,看谁能找出它们的行走路线,很快画出来。

(三)幼儿寻找行走路线。

(四)请部分幼儿画出游戏路线,其他幼儿进行验证。

(五)改编游戏,自主活动。

1.教师:你喜欢这个游戏吗?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改一改?

2.幼儿两两结伴设计数字游戏,然后一起玩一玩。

3.幼儿分组讲解自己设计的游戏,师生讨论的数学内容与玩法,提出改进意见。

4.幼儿改进游戏玩法与规则,继续分组游戏。

5.全班选出最受欢迎的数学游戏,一起玩一玩。

课后反思:

本活动把图形与计数,单双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幼儿按单双数的多少顺序进行排序,从而找到行走的路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规则,自主游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看图片和模仿动作等不同方式来感知四项循环的规律性。

2、学习推测事物排列规律并补排或续排,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蜈蚣、小白兔的图片

1、观察袜子的规律。

教师小结:原来蜈蚣阿姨的袜子都是按红黄蓝的规律穿的。

2、找出穿错的袜子。

教师:有一天啊,蜈蚣阿姨生病了,小白兔帮忙照顾,小白兔帮蜈蚣妈妈穿袜子,我们看看小白兔为蜈蚣妈妈穿的袜子怎么样?(教师出示蜈蚣妈妈的袜子,请个别幼儿回答并操作)

1、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发现动作的规律。

教师:小白兔帮助蜈蚣妈妈感觉特别的开心就跳起了舞蹈,我们看看小兔的舞蹈是怎么跳的?(三种动作的交替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小兔原来是拍手、打开、上举、拍手、打开、上举。

2、发现四项规律。

教师:老师还可以加一个动作来跳这个舞,瞧,拍手、打开、上举、上举……老师多加了哪个动作?现在老师的跳的舞变成了什么规律?你们发现是什么规律了吗?我们一起来跳跳。

3、请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这个循环规律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或跺脚等方式创编动作表示四项循环的规律:前面两个动作不与后面两个动作相同,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符合这个规律的动作)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规律变不同的动作。

教师小结:项链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所以我们在完成的时候,先找出规律,再来完成。

活动延伸: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找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下次课请孩子们告诉老师。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田”字中四个方位名称: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2、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完成操作材料。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动物图片 幼儿操作卡 铅笔

1、教师出示“田”字格让幼儿观察它的特点。

2、为了方便我们给这四个格子取了不同的名字。

3、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名称“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让幼儿辨认。

1、教师出示小兔它家住在“右上格”,请个别幼儿示范找小兔的家。

2、依次找到其他三个动物的家。

3、教师出示一排连续的田字格让幼儿找一找有规律的图像宝宝的家。

4、个别幼儿分别自由尝试,教师指导幼儿。

5、教师小结。

1、教师简单讲解,幼儿倾听:根据前面已有的图形按规律接着画。

2、幼儿四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幼儿共同讲评。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巩固对半圆形和梯形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的计数与单双数。

3.能合作设计规则,自主游戏。

在黑板上画出带数字的各种图形,将小猫,小兔,公园画在图形的两侧。

(一)幼儿观察游戏图。

教师:1.图上有谁?它们要去干什么?

2.图上有哪些图形?图形上面有些什么?

(二)交代游戏玩法。

教师:小兔和小猫要去公园,小兔喜欢走单数的梯形,小猫喜欢走双数的带弧形的图形,而且要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走到公园,看谁能找出它们的行走路线,很快画出来。

(三)幼儿寻找行走路线。

(四)请部分幼儿画出游戏路线,其他幼儿进行验证。

(五)改编游戏,自主活动。

1.教师:你喜欢这个游戏吗?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改一改?

2.幼儿两两结伴设计数字游戏,然后一起玩一玩。

3.幼儿分组讲解自己设计的游戏,师生讨论的数学内容与玩法,提出改进意见。

4.幼儿改进游戏玩法与规则,继续分组游戏。

5.全班选出最受欢迎的数学游戏,一起玩一玩。

本活动把图形与计数,单双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幼儿按单双数的多少顺序进行排序,从而找到行走的路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规则,自主游戏。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1.20xx年台历

2.人手台历一册、一支笔。

音乐

幼儿园课件

1.谈话引出活动(星期)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是星期几?

(幼儿自由回答)

你们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出示课件:台历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台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台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

这是几月份呢?这个月有几天?

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

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说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

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

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

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

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

再给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播放音乐:星期

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找出自己生日的一天,画上五角星。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蛋糕卡、6的加减算式卡若干。

1、复习6的组成。

(1)游戏:拍手对数。

玩法:老师拍手数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

(2)师:妈妈制作了许多种美味的糕点。每一种糕点都有6块,我们一起和美味的糕点玩游戏吧。

(3)幼儿操作:请用桌上的数字及蛋糕卡片例出6的`分解组成,并根据6可以分成4和2这组分合例出多种算式,越多越好。

(4)幼儿间互相交流讨论,你是怎样摆的,你摆了什么算式。

2、分析讨论。

(1)教师出示4+2=6,2+4=6比较他们的异同。

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的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师出示6-4=2,6-2=4。

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时4和2,那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3、巩固练习。

出示6的分解组成,请幼儿两两一组,互相商量,例出6的分解组成的所有加减算式。

4、游戏活动。

(1)看算式报得数4+2=6-3=等。

(2)完成幼儿用书“分糕点”内容。

在数学区域中投放6以内的加减图卡、图片卡供幼儿练习。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设计思路:

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经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积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积木比我多”。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针对孩子空间逻辑的发展,设计了这节以培养孩子有条理推测数量和挑战空间逻辑的活动。我觉得这个题材对发展幼儿空间方面的计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想针对我部目前还不配备白板的情况下,对教案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梳理,继续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目标:、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准备: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流程:

一、话建筑,赢积木。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争回答,数积木。

(一)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三、造房子,数“砖块”

(一)造幢房子把分数。

--------。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

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

(二)学做小小建筑师。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教学反思:

--------。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觉得有:

a)关注细节的设计。

计算活动教具多,对环节间的小结语要求也高,在这一次组织活动前教案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的“过电影”,把握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要点(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状况、每一次小结重点提炼和梳理的内容、重难点落实的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活动前我让一个个环节都顺溜了,我想这也是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注重互动的有效性。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我班孩子的具体情况,我班新增了角色区“淮小菜场”。孩子们很感兴趣,每次区域活动时间,都争着要到“淮小菜场”游戏。一天,在游戏中,紫涵宝贝撅着小嘴找我理论:“老师,致远耍赖,他明明说青菜1元一棵,我给他5元,他却不找我钱。”致远也委屈地说:“你就付给我一张钱,我怎么找钱给你。”看着他俩都理直气壮的样子,我明白了:由于我们这个菜场是新开的,孩子们之前没有接触过人民币的换算,很多孩子对于人民币的换算并不了解,致远的理解就是“一张钱就能买一棵菜”他对于标价牌和人民币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其实幼儿在生活中,一块面包、一个玩具、一瓶饮料等,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更为了让幼儿正确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人民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激发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目标预设】。

1.认识面值为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有不同的面值面价。

3.教育幼儿合理消费,保护人民币。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值10元以内(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

难点:了解人民币的面值换算方法。

【设计理念】。

在《纲要》和《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数学学习。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和“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习用简单的图画记录答案。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些粗浅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对于数学活动越来越有兴趣。本次活动我先以谜语导入激趣,接着通过课件与人民币实物,帮助幼儿认识人民币,然后验证幼儿掌握情况,再利用游戏进一步感知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最后让幼儿进入“菜场”游戏,并学习记录,让幼儿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玩中学,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总结与延伸部分,让幼儿明白要理性消费,有节约用钱的意识,并保护好人民币,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菜场场景:桌子(当货架)、各类商品(分为:水果类、蔬菜类、谷物类、海鲜类、蛋类等)、标价牌若干。

2.玩具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若干张。

3.音乐。

4.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二、认识人民币。

1.教师出示玩具人民币,从中取出10元、5元、2元、1元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

2.等到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三、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1.10元可以换成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教师小结:10元可以换2张5元,5张2元,10张1元。

2.9元可以换几张5元和几张2元(1元)?

教师小结:9元可以换1张5元和2张2元,1张5元和4张1元,4张2元和1张1元,9张1元。

3.以此类推,其它面值的人民币换算方法同上。

四、游戏:找朋友。

1.幼儿扮演1元人民币,在音乐声中走圆圈,音乐停止,幼儿看教师出示的人民币面值数目,自由结伴,凑成与教师所出示的人民币相同的面值数目,几个好朋友报成一团。(如:教师出示5元,则5人抱成一团。)。

2.幼儿自由选择扮演1元、2元、5元的人民币,在音乐声中走圆圈,音乐停止,幼儿看教师出示的人民币面值数目,两两自由结伴找朋友,两人的人民币面值之和,凑成与教师手中人民币相同的面值数目,抱成一团。

五、菜场购物游戏(幼儿操作)。

1.老师当老板。

(1)幼儿拿多张人民币买一样东西(并尝试记录)。

(2)幼儿拿一张人民币买多样东西(并尝试记录)。

2.孩子当老板。

幼儿分组游戏,每组一名幼儿当老板,两名幼儿买菜,还有一名幼儿做会计进行记录。

买菜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六、总结幼儿游戏情况,教育幼儿合理消费,并保护人民币。

请各组成员根据自己购买的菜进行介绍,共多少钱?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是否是自己需要的?用以告诉幼儿理性消费,节约用钱,并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等。

七、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一起去购物,继续认识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用处,让幼儿明白要合理消费。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重点难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图(森林图)1份,(六只小动物)。

2、小红花20张(彩纸剪)。

活动过程。

(一)、区分左右手,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感知左、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3)、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

2、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两组小朋友拉手比赛:(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

2、向左右转游戏:

3、给小朋友贴红花(一组发出指令一组贴红花看谁贴的准确)。

(四)、结束课程:

总结。

性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产生兴趣。为此,我就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物体进行等分。同时利用支驾教学,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逐渐加深,并支持、鼓励幼儿独立、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来完成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二、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四、活动准备:

小丑头、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回形针若干。

五、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干并教师示范圆形的二等分,请个别幼儿示范四等分。

5、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6、教师小结。

六、活动延伸。

游戏:《卖饼干》。

今天的数学教学中,我使用了情境导入的方法,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现象,现实中生活中的数学也是由不同的情境形成的。今天的情境导入是贴近幼儿生活的,产生的问题也是幼儿感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好老师,正式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的和幼儿互动起来。

1.积极情感的获得。

今天,我采用“小猪过生日”的方式导入,在熟悉的环境作用下,幼儿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孩子们以小为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之中,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2.好奇心的激发。

通过“分蛋糕”,提供了孩子兴趣的开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充满着数学知识,在好奇心的推动之下,孩子开始研究怎么样进行二等分、四等分,使孩子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抽象性、逻辑性思维的养成。

孩子通过“分蛋糕”之后,初步形成了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二等分、四等分奠定了基础,把抽象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就是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孩子自己身边的事情,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真实性。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经历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念转化,因此情境导入更好地形成了孩子的数学概念,让孩子在观察、操作中获得更丰富的印象,汲取积极的思维。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将情境导入引入课堂,孩子学习的知识是在以情境为前提的问题之中产生,因此孩子就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随着孩子对“蛋糕”怎么分的探索,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设计出不同分的方法,期间,他们逐渐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愿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由此可见,将情境导入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的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在数学中运用情境导入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