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三年级语文教案名师案例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6 10:05:12 作者:ZS文王

三年级教案是指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三年级教案示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名师新编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听,师生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4、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字音要注意读准。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领读正音。

2、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形的书写。

玉:“王”字加一点。

粒:米+立。

粮:米+良。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组词。

玉()()()粒()()()。

粮()()()行()()()。

必()()()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和玉米的关系。

二、朗读感悟。

1、理解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学习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

(1)松鼠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把干蘑菇)。

(2)松鸡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碗豆子)。

(3)刺猬向小兔借到了什么?(几颗红枣)。

4、研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男女同学分别读前两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思考:小兔为什么不借玉米棒子?

三、总结全文。

新编二年级语文教案名师借鉴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小组合作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的,有调控的,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知情互促,兴趣浓烈。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指名读。

b、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d、。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略也有好多,但要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也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看直观的画面,愿意接受感官的刺激,内心希望得到快乐的享受,所以,教师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图与文字的联系,这样就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

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滋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的多。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的满足。当然,表演要为内容而服务,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用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低年级识字任务比较重,用一课时来解决,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因此,必须把识字任务分散开,每课都识字,每课都巩固,这样不断的复现,识字就很容易扎实的掌握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读出角色的语气。

2.同位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a、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__的话。

a、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

(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b、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__的话。

d、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更好。

结合前文勤奋小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e、在刚才大家说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__的对话。(懒狮子的话是学生自己创编的。)。

[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情深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就让他们说出来,让他们表演出来,顺其而教,教而生情,可谓“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课堂教学的生命就这样在流淌着。

教师在孩子的心中是尊敬的长者,一旦,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了朋友,孩子会感到其乐无穷。正是因为如此,教师与学生合作,互扮角色读课文,学生的兴趣倍增,他们读得也一定很投入。

以生命来体验生命,才能感悟到真与美。孩子虽然不能直接体会到“什么是狮子的本领”,但生活中他们自己有这样的体验,联想到了自己,也就领悟了狮子,可见,生命与生命是相互沟通的。

此环节的教学策略是:读狮子——说狮子——演狮子。]。

5.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拓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中收集。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落实识字要求,完整的达标]。

五、作业(任选一题)。

1.小组成立《小狮子》剧团,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续编故事:以“懒狮子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以多样,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

三年级语文名师教案新编案例

1、说谜语:它生活在水中,不属于鱼类,它有两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条长尾巴。(边写边板书:鳄)。

2、你知道鳄鱼吗?(学生说老师更正其中的错误。)。

3、过渡:有位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质疑:(学生根据题目提问)。

6、通过预习了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文中是谁与谁争斗?

7、指导读好“宾”与“槟”区别。“侵”的读音是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它们怎么争斗的内容。划出鳄鱼之间争斗的规矩。

2、指导读“矩”,轻声的读法。

3、学生汇报两句话。找出“兴风作浪”、“点到为止”两个词。

三、精讲“兴风作浪”

(一)理解“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意思。

1、板书“兴风作浪”,先读准音。开火车读。

2、文中有个句子直接写出了兴风作浪的意思,出示“罗宾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风浪。”找出“兴风作浪”的意思(掀起风浪)。

3、出示字典中“兴”的义项。选择义项。

4、出示“兴风作浪”的比喻义,挑选意思。

(二)学习文中有关“兴风作浪”的文字。

1、指名读第二小节,入侵者如何“兴风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读句子,你感觉如何?(嚣张,骄傲,挑衅)像这样就是嚣张的意思。指导识记“嚣”与“器”区别。在书中描红“嚣”。

3、通过指导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从语气,从表情指导,再指名读。

4、它会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罗宾怎么“兴风作浪”吗?仿照书中描写入侵者的句子,说一说。再想一想罗宾会说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领?

四、精讲“点到为止”

1、指名读第三小节,划出罗宾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组交流。

2、补白设计:罗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交流;持续五分钟,好像在说什么;挪开好像在说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读第三小节最后的句子。

4、理解“点到为止”。“止”的意思,选义项。再说词义。

五、总结“约定俗成的规矩”

1、习惯上这样,就叫“约定俗成”。板书:约定俗成。

2、小结本节课所学。

3、本文想告诉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你会有所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新编名师教案

1、学生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

难点: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

教学方法:自学讲授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这节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安培错把怀表当石头的故事)故事有趣吧?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

2、同学齐声朗读课文题目。(教师板书:“黑板”跑了)。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1)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了呢?

(2)“黑板”为什么加引号?

(3)黑板跑了跟安培有什么关系?

4、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这篇文章。

二、抓住“专心”研读文本。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安培是哪个国家的物理学家,他搞科学研究时怎么样?(法国专心)。

学习第二节。

过渡:他到底有多专心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安培来到两百年前的的大街上。引读:“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

2、这么热闹,安培他看到了吗?出示:“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他是真的没有看到吗?(不是,他并不是真的视而不见,而是他太专心思考问题了,对周围的一切没有去理会。)。

3、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安培非常专心)。

4、安培真是旁若无人呀,他在干什么呀?引读最后一句。

学习第三节。

过渡:安培一边思考数学题一边用心算了起来。

1、理解心算。

2、他用手指头在自己的衣襟上画呀画的,可是越算越复杂,这时候,他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理解“计算”。

3、正在这时候,他发现了什么?(一块“黑板”)。

4、这真是他所需要的,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指导朗读“太好了”并评价。

5、引读句子:“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设疑:安培口袋里怎么会有粉笔呢?(引导学生认识安培对学术的执着认真)。

6、他为了能随时随地地进行科学研究,随身带着粉笔,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生交流)。

学习第四节。

过渡:算着算着,“黑板”慢慢地向前移动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黑板移动的句子。

1、“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

(1)此刻的安培在想些什么呢?

(2)是呀,结果马上就要出来了,可是黑板居然动了起来,他怎么能不着急呢!谁来读。

(3)指导朗读。

2、“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1)此刻的安培还在想什么?

(2)他是怎样演算的?(理解:聚精会神)。

(3)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

1、指导朗读第一句。

2、安培追不上马车了,才发现,引读第二句。(这时候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笔壁,所以课题中的黑板要用引号,因为这不是一块真正的黑板。)。

3、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说话训练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安培的面前,你会对安培说些什么?

四、小结:今天,我们从这个有趣的故事里感受到了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希望小朋友们能向安培一样,对待学习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新编二年级语文教案名师借鉴案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1、理解整天、懒洋洋、滚、扑、撕、咬的意思。

2、体会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7课,《两只小狮子》,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两个目标,教师口述,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两只小狮子取个名字吧!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这么起名?

它们有了名字后,特别高兴,瞧,它们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分别指认懒狮子和勤狮子。(贴板书)。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那它们小时候的表现一样吗?赶快来看看吧。

出示自学指导: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写勤狮子的句子,用“﹏”画出写懒狮子的句子。

交流,指名说。

1、勤劳的狮子。

课件显示: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师:你画的这是写哪只小狮子的?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勤狮子的?

抓住“整天练习”“非常刻苦”来体会小狮子的特点。

课件出示:狮子在练滚、扑、撕、咬的四张图片,同学们看勤狮子练功时多么用劲呀!你们也来做一做这几个动作吧。

师:老师讲故事,小狮子练习“滚、扑、撕、咬。”有什么作用?

师:为了捕食猎物,也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指名生读,师随机评价。

2、懒狮子。

师:勤狮子在整天刻苦练习,懒狮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显示: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用红色字体标出懒洋洋、什么也不干。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读出红色的字。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懒狮子整天晒太阳,他怎么生活那?

出示自学指导:自读3-6自然段,找找: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用“——”画出来。

课件出示。

“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是什么?怕吃苦)。

“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爸爸妈妈是大王。)。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四):自由读第7自然段,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它的?

课件出示: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1、点名读。

2、师:那妈妈说这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3、再找学生读。

七、扩展练习。

1、听了妈妈的劝告,懒狮子会怎么样做?

2、你应该学习哪只狮子,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话和狮子妈妈的话,小狮子懒懒已经改变了,可是不能依靠父母,

总结:同学们,我想我们都应该向勤狮子学习,学习它不靠爸爸妈妈,而是靠自己;学习它靠自己练好本领,将来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生活的强者!

八、写一写。

在生活中,你应该学会那些生活的本领?

三年级语文名师教案新编案例

1、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喜悦心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3、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4、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第1段弄清叙述顺序。

2、教学难点:理解北国风光的雄伟壮丽和农谚:“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三、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四、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读题。

2、解题,瑞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默读。

2、这是什么地方的大雪?是一场怎样的大雪?为什么成之为瑞雪?

三、学习生字。

1、自学。

2、检查。

a、指名分段读课文。

b、分析字形:凛、罩、蒙、巍、眉。

c、辩字组词。

瑞()例()馒()。

端()冽()漫()。

d、解释词语。

纷纷扬扬、白蒙蒙、茫茫、巍巍、一望无际、眉开眼笑、笼罩。

e、写出近义词。

凛冽、昏暗、分外、追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

2、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生字新词。

二、第1段。

1、默读,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3、这一段共几句,分别写什么?

4、4句中哪几句写下雪。

5、哪些词语写出了雪大。

6、下雪前刮风有哪些特点?

7、朗读。

三、第2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哪几句具体描写雪后的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哪一句抒写作者的感情?

a、指名读。

b、北国风光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哪些景物?

c、为什么说雪后的景色是雄伟壮丽的?

d、大雪不仅带来了迷人的风光,还带来了什么?

e、“好一派、好一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f、朗读指导。

四、作业。

1、齐读1、2段。

2、摘录课文第1段中反映风大雪大的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喜降瑞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2、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课文第1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怎样按时间顺序写的?

二、第3、4段。

1、默读。

2、这两段分别写谁?

3、老农和小孩的心情一样吗?同样是喜悦,表现有什么不同?

理解眉开眼笑、连声、清脆的笑声、传遍。

4、老农和小孩高兴的原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a、指名读农谚。

b、理解。

被比喻什么?三层被形容什么?

来年什么意思?枕着馒头睡是怎样的情景,形容什么?

前半句和后半句什么关系?

为什么“今年麦盖三层被”,就会“来年枕着馒头睡”?

5、指导朗读。

三、总结。

1、齐读全文。

2、为什么称这场大雪是为瑞雪?

3、背诵课文。

二年级名师新编语文教案案例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

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当评到两个比喻句时,教师及时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生生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班内进行小组间的朗读竞赛。

3、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进行评读。

二、进行重点字的书写指导。

1、出示需要书写的几个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井、歇、呢、提、桶、痛、累、像、吧)。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

三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2教时。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抓重点段的方法;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1、学习儿歌,理解课题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写生字。

一、音乐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你听出这是什么歌了吗?(生回答《春天在那里》)

2、请你想一想,除了歌中唱到的,你还知道春天在哪里?(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郊外、校园、上学路上我们都找到了春天,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作者在哪找到了春天。(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仔细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儿歌。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4、默读课文,找一找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读。在书上做出标记)

5、谁来说一说有疑问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交流:词语、不明白的句子。生提出“田野里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说出“嫩草吐绿,春天的脚步进了”理解“梦已经被染绿”的含义)

6、你想像一下,田野里还会藏着有关春天的什么秘密?(学生根据经验说一说,蛇冬眠结束了,树发芽了……)

7、小作者发现这些秘密时,心里会怎样想?(指名读1――4节,读出喜悦的感情)

8、他会以怎样的心情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老师呢?(指名读5、6小节)

9、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的乐曲,请你伴着音乐,把这首儿歌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可以读给同位、好朋友听)

三、学写生字

1、出示“残、融、嘱、散”,讨论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老师用红笔标注)

2、(学生组词

3、生书写,教师巡视。

四、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资料,寻找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五、作业

1、背诵儿歌。

2、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三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世界人种的相关资料,如文字介绍,图片等,丰富学生认知。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播放录象(出示图片),丰富学生感知。

3、同学们,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例如,我们中国人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还有白皮肤、蓝眼睛的白种人,卷曲黑发、黑眼睛的黑种人??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象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位美国诗人就写了这样一首诗――最美的花束。

4、指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自学课文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标记。

2、检查自学情况:请五名同学分节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板书生字:漆、冠。

除了说“漆黑的头发”,还能说漆黑的什么?引导学生用漆黑说句子。 “冠”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吗?学生给它注音组词。

3、同桌合作朗读课文,注意互相评价。

4、男女生合作读课文,男生朗读一、二节,女生朗读三、四节,第五节齐读。 5、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诗歌。

(四)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一、二节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眼睛。(三、四节教法一样。)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觉得最美的花束是什么?为什么把孩子们比作漂亮的花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4、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5、老师提出要求,学生在读诗歌。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六)作业:

回家读儿歌、并且练习背诵,把课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明白怎样用。

三年级上语文名师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

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

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痕”和“几根”的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超市(自选两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新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课文内容以及对比辨析、近义互解等方法理解文中“道别、叮咛、歌韵、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秋天的声音,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声韵美、景色美,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特色,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中的新词,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教法:情境诵读法、迁移引导法。

学法:对比练习法、阅读想象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指名学生发言,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去了解秋天。)。

是啊,有人喜欢看秋天,看它的五彩斑斓。今天,让我们来听秋天,听秋的声音。

(板书课题)。

谁来读读?(指导朗读,读出停顿,读出静心,读出陶醉,读出号召。)。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诗,读好它就是最美的语文课。

二、学习新课:

1.自己读一读,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每人一节,检查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3.检测朗读:

(1)指名分节朗读。

(2)词语认读检测。

4.分节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第一、二节:

老师也想来读,请你仔细听,这样读好吗?

(老师范读第一节,学生点评,指导学生读好象声词,读出秋天的幽静。学生练读第二节。)。

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两节放在一起读吗?

(引导学生发现诗节语句结构的相似性,第一节写秋风吹树叶,第二节写蟋蟀鸣叫。)。

当你找到了规律,就可以把它读得很好。现在请你在诗中找一找,还有类似的语句吗?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节、第五节、第六节中的近似语句,指导读出节奏和情感。)。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指导读好“暖暖的叮咛”“掠过”“歌吟”。)。

(2)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指导读出排比句的起伏变化。)。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指导读好“远方”“匆匆”。)。

还有一节,谁能来试着读读?其他同学听听他是怎么读的。

再出示: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5.想象朗读,读出趣味:

听着大家的朗读,我仿佛也走进了作者眼中的秋天里。

(1)出示第一、二节: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听,你能看到那幅画吗?

(引导学生想象秋风吹黄叶、蟋蟀擦翅的场景,补充语言训练:黄叶会说什么?蟋蟀会唱什么?)。

(2)我们把诗歌变成了图画,你能把图画变成诗歌吗?

(出示秋雨图和诗歌架构,让学生尝试填空式表达。)。

(3)出示第三小节,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用这样的句子再来说说吗?

(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听到的雨声。)。

(4)试着自己读读,还能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来?和同桌说一说。

(5)组织全班交流,让秋天的美丽个性化呈现。

6.一咏三叹,读好结尾: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声音渐小,秋去秋来。)。

三、小结:

听听,秋的声音——看看,秋的风景。

三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9个生字“灌、辑、刊、诧、版、典、幺、辣、嗯”。积累9个词语“编辑、诧异、出版、杂志、一本正经、字典、火辣辣、错误、良师益友”。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诧异、尴尬、将信将疑、一本正经”的意思。

2、学习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中“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章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

一、谈话导入,理解词语。

1、出示课件:同学们,这些杂志、画报你们喜欢看吗?可你们知道这些杂志、书籍在大家拿到手之前都要经过哪些步骤吗?(需要杂志社的编辑叔叔阿姨对大家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校对,最后印刷后才能出版。)。

2、对这些刊物中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的人我们称之为编辑。(出示媒体)学习生字:刊辑版(刊——强调第一笔是横版——换部首辑——读音)。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发生在小读者和编辑之间的故事。

出示板书:小读者。

二、整体感知,概况主要内容。

1、这位小读者和编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自学要求。

3、交流读音:幺嗯小读者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中有两个错别字,向编辑提出来。

师:这位小读者为了向编辑提出这个问题,容易吗?她是怎样做的呢?

小读者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中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很多路,向编辑提出来。(提示:不辞辛劳)。

三、抓关键词句,深入学习。

1、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词语谁能来正确地读一读?出示词语:诧异、火辣辣(拼一拼读一读)。

2、理解诧异。师:诧字的写法要强调(右边是个宅字强调撇)诧异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近义词、拆字法)火辣辣(辣的左边部首)结合课文什么火辣辣?作者感到难为情了,因此脸上火辣辣的。

(1)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真真随机出示;。

(2)“是的,我查过《新华字典》,”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十一页第九行,‘蓝天’的‘蓝’应该是‘蓝色’的‘蓝’字,这里印成‘兰花’的`‘兰’字,还有,七十页第三行,把‘包公’印成‘包幺’,嘻嘻,谁叫‘包幺’哇??”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说下去了,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_文中“我”为什么而尴尬?读读句子,小姑娘像背书似的说出了正确的两个字,说明什么?(已经记得很熟了,她对于这件事情非常的认真已经看了不止一遍了。)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说话:当李真真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心想:哎呀,我这样说叔叔是不是生气啦,,于是,不再说下去,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

通过想象说话,和不再说下去、悄悄地这些词语理解李真真的纯真、善解人意。不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李真真体谅我可能觉得难为情。_指导感情朗读。

(3)我仔细核对了一下原文,果然是我们错了,顿时脸上火辣辣的。果然一词证明了小姑娘真的仔细阅读,提出了正确的意见。此时的我脸上火辣辣的,心想:真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竟然那么仔细,我们这些编辑感到真羞愧呀。

(4)“唔,”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认真说明小姑娘吧杂志当做了自己的朋友,热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好多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要走好多路”。

3、小姑娘的言行让我深受感动,望着她远走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体会到编辑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差错)理解词语:“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写一写近义词(深情厚谊、千言万语、狂风暴雨、山清水秀、情真意切、风轻云淡)。

“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是因为小读者也会发现编辑的错误,帮助编辑改正,使他受到教育和启发,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同时读者也是编辑的知心朋友,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更有信心。)。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

(三)学课文,

1、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

(1)正音:甸盈歇跃充。

(2)形:形近字组词。

键()蹬()歇()盈()。

健()登()渴()盆()。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

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

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

7、试背诵。

(五)作业。

1、扩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

一()野花()一()凉茶()。

一()鸟叫()一()客人()。

一()动物园()一()翠竹林()。

五、教后记。

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

(1)趣味引背:

(2)回顾学习方法。

2.学习课文第2段。

(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

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地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哪句话更能体现山里孩子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理解“幻想”

(2)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们充满幻想。找到有关句子进行充分朗读。

小组内先读在推荐同学读。

重点评价朗读:表现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

(3)连起来读分述部分。

(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课文哪个词说明这一点?

(5)启发想象:他们还会有哪些幻想?

(6)要是山里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分组齐读课文这三个小结。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

7.作业。

1.完成作业册。

教后记:

第三课时。

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

(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

(2)各组推荐比赛。

(3)评出优胜。

2、背诵课文。

三、读写迁移。

教师启发: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就有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地更美的打算。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地更加美丽。围绕“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满着幻想”这一总起句说话、写话。

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三年级上语文名师教案

1.认识“燕、躺、茄、挂、能、错、仔、细、皮、刺”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三次观察冬瓜和茄子所发现的不同之处及心理的变化。

教具运用。

多媒体课件、字卡、头饰、冬瓜和茄子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出现两条谜语:

a、紫色树,开紫花,紫色果里有芝麻。(猜一蔬菜名)。

b、身穿绿衣裳,身胖地里躺,生的籽儿多,个个白脸膛。(猜一蔬菜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2.引出课题,板书后齐读课题。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宝宝与同桌同学互相认读。

3.出示生字宝宝卡片(带拼音),指名读、带读、齐读。

4.生字宝宝会认了吗?去掉拼音,个别读,开火车读。

5.这些生字宝宝真调皮,一眨眼它们又藏到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吗?

6.点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7.想想:小燕子到菜园里去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一次小燕子发现了什么?自读课文找出小燕子和妈妈的对话,划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再和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谁来读?

点评,看谁读出小燕子和妈妈不同的语气来。

3.冬瓜大,茄子小,大家用动作表演一下吧。

4.师生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师总结:小燕子真聪明,第一次就发现了冬瓜和茄子大小不一样。

(板书: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燕子第二次又发现了什么?它和妈妈又说了些什么呢?

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

2.谁来读?把小燕子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点读、互评,男、女生分角色读。

3.师总结:第二次去小燕子又有新的收获,它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颜色不相同。(板书: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课件显示小燕子飞到菜园里认真观察的情景。)。

师:这一次小燕子听了妈妈的话,它又飞到菜园里,睁大眼睛,仔细地看呀!认真地找呀!终于它又有了新的发现,它高兴地——叫了起来!

师:高兴地叫起来,谁来读一读小燕子的话?

点读、点评、再点读、点评,配乐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2.师总结:呀!小燕子第三次来到菜园里,它又有新的发现。(板书: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

看看小燕子妈妈,她满意地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议一议,燕子妈妈为什么会满意地笑了?

4.全班交流讨论。

四、配乐分角色读课文。

五、分角色演一演。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燕子妈妈和菜园图片)。

师:前几天燕子妈妈邀请我到它的菜园里去做客呢!看,我还拍了几张照片,临走时燕子妈妈还让我给小朋友们带回些礼物,大家看!(老师拿出冬瓜和茄子实物,分到各个小组。)。

2.学生分组活动。通过看,动手摸,切开观察,说说发现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3.全班交流。根据下面句式,练习说话。

我发现冬瓜,茄子。

三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一、质疑揭题。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

3、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3)。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帛。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3自然段。

7、师生对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3)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五、拓展说话。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年三年级语文新编经典教案

教学过程:

1、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作家普里什文的《山雀》。

2、同学们见过山雀吗?在课外书籍中队山雀有哪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

1、在普里什文笔下的山雀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2、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读完了课文,山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可爱)。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山雀是什么样儿的?(出示句子)长相可爱,干活起劲的山雀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山雀图片)看到山雀的外形,你马上想到了一个什么词?(漂亮、胖乎乎、机灵……)看到了山雀漂亮的样子,我们再来读课题感觉会更好。(齐读课题)。

2、小山雀外形可爱,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可爱。你看,因为被人堵在了漆黑的树洞里,刚刚干活还干得起劲儿呢。(出示句子:树洞里的山雀一动也不动……)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3、是啊,跟刚才截然不同,装得可真像,短短的几秒,判若两人。刚刚神气活现,吃得起劲儿,现在呢?(标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这小家伙瞬间判若两人,真是聪明得——-可爱!(齐读句子)。

4、小山雀的身子一动不动,心里确实波澜起伏,它在想……?(a,他不会把我抓住吃了吧。b,他想要干什么?c,上帝保佑,可别抓住我呀!)是呀,对于小山雀来说,人是怎样的庞然大物呀,被人堵在了树洞了,是多么可怕的折磨呀!这个时候,可真是……,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吧。(提心吊胆,七上八下……)。

5、积累词语:心惊肉跳、胆战心惊、心乱如麻、魂飞魄散、不知所措。读一读这些词语,用1来形容山雀此时的心情,是在何合适不过的了。

6、小山雀此时虽然心里极度恐慌,可是它还是————-一动也不动。(一起读句子)真是聪明得——-可爱!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只小山雀被拘禁了,那只自由的小山雀又是怎样的呢?自己读读课文4,5自然段。

2、这只小山雀可爱吗?可爱在哪儿?

3、同学们,这只山雀好不容易逃脱了人的魔爪,可以走,它为什么落在两三步远的树枝上,不时尖叫几声,舍不得离开呢?它想干嘛?(提醒伙伴,不要轻举妄动)是友情的力量让它留下来,它对自己的伙伴不离不弃,可真————可爱!

4、看到自己朝夕相伴的小伙伴被拘禁,有了危险,它只落在————这该是怎样的尖叫?(a,安慰。b,气愤,想,这个坏蛋,怎么可以抓我的伙伴!c,悲伤,)小伙伴被拘禁,它急不急?为什么?它担心吗?下面请你用着急担心的语气来劝告一下你的同伴吧。(指名读,齐读)。

5、这只自由的山雀很聪明,它的劝告除了读出它的着急和担心,还让我们读出了什么?再读一读。

6、聪明的它看到我已经走到一旁去了,已经离他们一定的距离了,有没有放松警惕?(没有)它在想什么?(可能这个人在用计谋)而这一切躺在树洞里的山雀知不知道?它全然不知,情况非常危急。它又来————-警告同伴。

7、谁来读读警告的话呢?(指名读,齐读)这只自由的小山雀很聪明,对朋友竭尽全力,懂得互相帮助。可真——可爱!

(三)学习第六————九自然段。

2、(出示句子)小山雀还在尖叫,一声,两声,三声,四声。它在想什么?我想你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一定能读懂。咱们自己先读一读,你觉得它在想什么,可以用笔在尖叫旁边写一写,写完之后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像山雀一样互相帮助,好吗?讨论之后,再分角色读一读。

3、汇报一下学习成果。分角色朗读。

4、从山雀的尖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第一尖叫,听出了无奈。

生:从第二次尖叫,听出了害怕,害怕会被抓走,还有点惊讶,小心奕奕。(指名读一读)。

生:第四次尖叫,听出了心惊胆颤。(齐读)。

生:从第三次尖叫中1,听出了无奈。

师:我从大家的想象中感受到了山雀的着急。

(四)学习第九——-十三自然段。

1、它们飞了几步远,“低声”交换意见。刚刚是尖叫,现在是低声,声音的变化正反应小山雀1内心的变化。这时,在想什么?(终于安全了;自由的感觉真好!)。

2、它们落在的树枝上,回过头去看哪个堵住树洞的老人。说————。

“在那儿站着呢”你在想什么?(分别指名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老师要为你们出色的想象力而喝彩。这两只小山雀因为你们丰富的想象而有了丰富的情感,从而更加——-可爱!

4、小山雀说完就——-飞走了!它们一边飞还一边在说呢,这会儿,它们又会说什么?

5、回顾全文,今天把树洞堵住的老人实在有些古怪,到底想干什么?回头看看课文,找一找,想一想,这个老人究竟想干什么呢?原来,这个老人是喜爱山雀,并不想伤害它们。(板书:喜爱)在他的笔下,小山雀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有了人的特性,有了丰富的情感。

四、结束。

同学们也喜爱小动物吗?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何叫声,猜猜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读给小伙伴听。

年三年级语文新编经典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识14个会认字。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发散想像,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与文本对话。

3、体会小动物之间争困难,让方便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多为别人着想。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阅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

2、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争着住顶楼。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动物王国的新楼房)看,动物王国又建成了一座新楼房!瞧,多漂亮啊!小动物们可高兴了,都忙着搬进新家呢,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依次出现小马、小兔、小狗、小猴)。

2、可这时有一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谁来住顶楼呢?(出示课件:谁住顶楼)。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知道什么是顶楼吗?如果是你,你愿意住顶楼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啊,你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住不住顶楼。小动物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课文,比比谁听得最认真。边听边想,你了解了什么?(配乐范读课文)。

2、听过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生:我了解了小动物们都想住顶楼。

生:我了解了小动物们都不想让老牛爷爷住顶楼。

生:我了解了大家最后决定让小猴住顶楼。

……。

3、下面就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新发现也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请拼音宝宝帮忙,或是问问同伴,当然也可以问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解决的。

三、学习生字、词。

1、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字宝宝也带着拼音小帽从课文里走出来了,要和你们交朋友呢!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宝宝)。

2、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3、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瞧,顽皮的字宝宝去掉拼音小帽你还认得吗?(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4、淘气的字宝宝就爱和我们开玩笑。快看,他们摇身一变成了词娃娃。可他们还不知道危险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呢,狡猾的小地鼠要把他们偷走。快来一起保护他们吧!(课件:游戏“打地鼠”。游戏规则:课件上的小地鼠跑到哪个词上,学生就快速地读出这个词,读错或读得太慢游戏就结束。)。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字宝宝、词娃娃和大家成了好朋友,四个小动物也迫不及待地要认识你们呢!还等什么,赶快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的话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开心!

2、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生:喜欢!他们都抢着住顶楼,把好的楼层让给别人。

师:他们都抢着住顶楼,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争”。(板书:争)。

过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争?他们是怎么想的?细心的小朋友快到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大家不想让老牛爷爷住顶楼?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创设课堂情境,理解词语。

谁第一个站出来要求住顶楼的?(课件出示:小马的话)哪个小朋友愿意主动第一个站出来读读小马的话?(个别读)你真是一匹勇敢的小马,“自告奋勇”第一个朗读。哪个小朋友能结合他刚才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自告奋勇”?(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承担艰巨的任务。)。

(2)谁再来大胆地、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小马的话。(引导学生带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感情、有个性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2)小马的脚步重,小兔的脚步轻,小兔更适合住顶楼。小兔是怎样上楼的?(连蹦带跳)谁来扮演小兔,做一做连蹦带跳的动作。(学生做动作)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连蹦带跳”的意思。

引导:脚步再轻一些,别吵到大家休息。(抓住“轻”、“连蹦带跳”等词重点理解小兔的动作特点。)。

(3)现在哪个小朋友能读出小兔上楼的轻快和“连蹦带跳”的可爱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小兔说的话,读出小兔子走路的特点。)。

6、学习第五自然段。

(2)小狗走路有什么特点?(又轻又快)指导学生模仿“又……又……”的构词方法,积累词语。

生:又大又红、又白又胖、又酸又甜、又高又大……。

师:我会说“又大又红的苹果”。

生:我会说“又白又胖的娃娃”。

生:我会说“又酸又甜的杨梅”。

生:我会说“又高又大的楼房”。

7、学习第六自然段。

(1)边读边想:小猴为什么适合住顶楼?

(2)喜欢小猴的小朋友请起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上动作读读看。(指导个性化朗读)。

8、启发学生想像,体会中心。

原来小猴才是住顶楼的最佳人选。听了小动物们的对话,老牛爷爷会怎么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参与角色,与文本对话,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师:你们真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

五、深化中心,点明主题。

1、小动物们为什么争着住顶楼,你现在找到答案了吗?小动物们的争,是爱心的体现,这“争”实际上也是“让”,他们争的是困难,让的是方便。可见他们都在为他人着想。现在这些小动物在我们眼中显得更可爱了。带着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以组为单位,分角色读一读。读出小动物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的特点。读完后小组成员互相评一评,读得不够好的同学,大家一起帮帮他。

2、哪个自信的小组向大家展示展示?(指名一个小组,戴上漂亮的头饰分角色读课文。读后全班评一评。)。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让?(跳出文本,实现文本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从而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六、总结升华。

其实争和让并不矛盾,生活中,我们要争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到底是争还是让,心中多思量。善用争和让,朋友遍四方。让我们做一个善待他人的孩子,走出课堂,拥抱生活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