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罗阳心得体会(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03:26:10 作者:碧墨 最新罗阳心得体会(实用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罗阳心得体会篇一

11月12日,在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回信中指出,“把党的__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宏伟蓝图催奋进,重任千钧再出发。踏上新的百年征程,广阔的时代航线展现在眼前,广大青年干部唯有深刻领悟回信深意,牢记殷殷嘱托,汲取航空报国精神力量,锚定“矢志报国”航向、校正“忘我奉献”航标、行稳“锐意进取”的奋斗航道,方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瀚苍穹”中绽放夺目光彩。

淬炼“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坚定信念,锚定“矢志报国”的使命航向。“航空报国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使命。”这是罗阳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在这个崇高使命的感召下,他献身航空三十载,怀揣着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锻造了平凡又辉煌的报国人生。爱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从“为国牺牲敢惜身”到“一寸丹心图报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中华历史的浩瀚天空,到处闪烁着忠诚爱国的璀璨之星,激荡着岁月可证的如虹浩气。广大青年干部要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实践者,坚守爱国情怀、凝聚爱国力量,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铮铮强国志、拳拳爱国心、切切报国行成为青春最靓丽的风景线。

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公仆情怀,校正“忘我奉献”的初心航标。罗阳是披肝沥胆、劈山开路的航空人中的杰出典范,也是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航空人集体的缩影。“建立六个‘互比’机制,解决各类技术质量问题1000余项”“以工匠精神和科技创新引领航空装备上水平”“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携手拼搏奉献”……在逐梦征途上,无数航空人披星戴月、日夜钻研,不惧艰苦岁月的磨砺,在旷日持久的无私奉献中倾注心血,将身影化成了航空事业的“永恒丰碑”。新时代青年干部要胸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强化“无我”的奉献意识,甘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以“夙夜在公”的无私境界、“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担当在新征程上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涵养“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顽强意志,行稳“锐意进取”的奋斗航道。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在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追寻航天青年“逐梦蓝天、为国铸剑”的奋斗足迹,不论是实现从“白手起家”到“比翼世界”的历史性转变,还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与世界主要航空强国同场竞技、同台打擂的背后,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畏决心,也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广大青年干部务必要拿出“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拼劲闯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奋力开创新征程新的荣光。

罗阳心得体会篇二

学习罗阳先进事迹感想体会

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逝世。这位工作踏实,不求功名的航天英雄在圆满完成辽宁舰海试成功后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还未来得及给他一个成功的拥抱,还未来得及为他举办庆功晚会,他就这样急切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怀念他、爱戴他的大集体。英雄虽逝,精神永存。罗阳同志先进事迹已传至大江南北,罗阳同志的奉献精神我们已铭记于心。

一是要学习他的甘于奉献,无怨无悔,乐在其中的精神。无论是作为航空研发人员,还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亦或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他都做到了共产党员的奉献本色。共产党员是一面先进的旗帜,指引着人们不断前进,同时也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作为共产党,要甘于奉献,无怨无悔,不管身居何职何业,只要是共产党员,就要好好做到这点,要入脑入心。

二是要学习他的艰苦奋斗,不畏艰难,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航空科研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对于科研人员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艰巨困难。对此,他始终保持着永不言输、永不满足、永不放弃用不松懈的工作劲头。为了尽快研制成歼-15舰载机,他和他带领的团队日夜工作,为了保证歼-15舰载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降,他带领研制团队多次长时间随舰海试,及时解决了飞行训练中遇到的大量技术难题,直到实现了歼-15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起降的首次成功。罗阳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型号成功我成才”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航空人向着“更高、更远、更快”的梦想飞翔。十八大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务必要学习他身上那种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跟上祖国发展的步伐。

三是要学习他的平易近人,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的风格。虽然身为公司的董事长,但在罗阳的身上一点都没有显现官腔和官架子,总像老师般谦逊亲近。对待工作认真严谨,以身作则,同时也不允许他的员工出现任何疏忽和纰漏。

罗阳心得体会篇三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罗布泊,被称作“死亡之海”。在这片生命禁区中,李守江和他的团队,却创造出世界奇迹。

从新疆哈密市驱车穿过400公里的荒漠,进入罗布泊,除了起伏不定的盐壳地貌,这里没有水、没有路也没有人烟。炎热的7月,地表温度高达60多度,湿度几乎为零,身上出再多的汗,衣服始终是干的。

曾经,除了探险家和地质工作者没有人敢靠近这个生命禁区。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李守江带领他的创业团队,在罗布泊的中心创建了新家园——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走进罗钾,荒芜的戈壁上出现一条条采卤渠,卤水从中汩汩流出;现代化水采机正不断从盐田将生产硫酸钾的原矿运往车间;国际一流的大型生产设备正加足马力,不分昼夜的生产……一年中,有超过百万吨的优质硫酸钾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占据着我国硫酸钾市场半壁江山。

“罗布泊给了我一番事业,也成就了我的人生价值。”记者在此见到罗钾创始人之一、国投罗钾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正是眼前这个身着灰色工装,头发已有些灰白的中年人,带领创业团队“十年磨一剑”,叩开了罗布泊“宝藏”之门,是生命禁区勇敢的拓荒者。

上世纪90年代末,地质学家在罗布泊发现了丰富的硫酸钾资源,这个发现震惊全国。“钾”是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被称为粮食的粮食。钾资源的掌握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然而,以前,我国钾资源极度匮乏,农作物需要的钾肥90%依赖进口,价格完全被外国垄断。

“罗布泊查明的钾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30%,这个地质发现带来的震动不亚于当年发现大庆油田。”李守江说。

如何开发利用罗布泊盐湖硫酸钾资源,造福于我国农业?包括李守江在内的国内一流钾盐开发专家迫不及待地挺近“死亡之海”。

回首最初的创业阶段,他用“苦”“难”来形容。

,李守江带领的钾盐开发团队首次进入这片生命禁区,在方圆几百公里的荒漠戈壁中,搭帐篷,挖地窝子,拿出战天斗地的韧劲。“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来罗布泊时的感觉,就像到了月球一样,放眼望去,地平线是弧形的,没有一丝生命迹象。”李守江说,在沙漠中,沙尘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风大得连帐篷都扎不起来,吃口饭满嘴沙子……可是相比生活条件的苦,钾盐开发的“难”更令人刻骨铭心。

与世界上大多数盐湖卤水化学组成不同,罗布泊卤水资源中钾、硫比例严重失衡,而当地又极度缺水,罗布泊卤水开发难度异常之大。李守江介绍,生产硫酸钾需要从外部购买氯化钾来解决两者比例失调的难题,可从400公里以外购置氯化钾必然提升生产成本,整个开发计划将无法进行。

“当时我们请了世界著名钾盐专家,他们看到生产环境,都对这里生产硫酸钾不看好。”面对困难和否定,创业团队却没有丝毫动摇,决心要研发出适合罗布泊资源特点的工艺技术,让我国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钾肥。

“罗布泊的开发在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这迫使我们自主研发,自己解决资源开发的技术问题。”自此,开发团队展开了罗布泊开发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切合实际,并且也是最艰苦卓绝的加工工艺试验研究。

为克服夏季酷热、冬季严寒的恶劣条件,这项工艺的试验,每一步推进都如履薄冰。终于,历时4年半,创业团队利用罗布泊硫酸镁亚型卤水直接制取硫酸钾的工艺技术研发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罗布泊首个盐田、输卤渠、采卤渠建成并投入使用,源源不断的地下卤水涌上地面,硫酸钾的生产拉开序幕;7月,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问世;,国投罗钾120万吨钾肥生产线正式投产,一举跃升为世界产能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

李守江回忆,当第一袋白花花的硫酸钾优级品生产出来时,在场的员工都激动的欢呼雀跃。他感叹,公司用了4年时间在罗布泊腹地完成了探索性试验、小试、中试和工业性试验,达到了年产10万吨硫酸钾的生产能力,走完了美国犹他州大盐湖、国内同行30年的建设历程。“罗钾在国投强有力的推动下,自主创新,利用罗布泊卤水获得了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优质钾肥,而且生产每吨硫酸钾的用水量仅及传统工艺的三分之一,真正降低了成本,让我国农民都用得起钾肥。”

经过的艰苦奋斗,国投罗钾公司在罗布泊腹地打造采卤井147口,建设盐田320多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生产硫酸钾1000多万吨,累计销售硫酸钾980多万吨,国内硫酸钾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我国钾肥自给率也从16年前的10%提高到了50%。

如今,一栋栋现代化生产车间矗立在茫茫荒漠当中,一车车高品质钾肥仍在书写着这段创业传奇。

罗阳心得体会篇四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苦干精神永不过时,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发扬不怕艰苦,坚持到底,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学习劳模精神我将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遇去学习,要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种压力,让这种压力督促自己,成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学习,才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只要学习才能总结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是要经常自我反省。一个人如果不能经常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很大的进步。要经常在工作中从人格上,从道德上,从灵魂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努力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三是要认真务实,扎实工作。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确保瓦斯零超线。

作为通风科负责人,我会增强担当意识,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的命运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发扬劳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干,为屯煤高效、安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罗阳心得体会篇五

学习李守江心得体会怎么写,如何写,其实学习李守江就是要学习他和他的团队建立的罗钾精神,也就是学习罗钾精神心得体会,下面是在线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李守江和罗家精神的心得体会,请您参考。

在生命的禁区中,创造出世界奇迹,在茫茫荒漠中书写创业传奇,他就是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守江和他的国投罗钾公司的创业团队,在戈壁深处,艰苦创业,甘受寂寞,在“生命禁区”建成全球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大大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使昔日的“死亡之海”变成了造福三农的“希望之海”,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用“苦”和“难”两个字描述在罗布泊的生存状态,这使我想到了今天讲述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在苦难中成就辉煌的精神。李守江带领的罗钾人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中,创造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伟业,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在孤苦、辽阔的矿业坚守十几载,实属不易。

李守江带领的罗钾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每一个在这里的人,不仅在实现自我,更是在实现今天中国人最应该追求的有价值的理想人生,他们是值得敬佩的!我们要寻找一个最能发挥才干、最容易接近理想和目标的地方去奋斗。因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与金钱无关,与权力无关,与虚幻的荣誉也无关,而是与自己的创造和你对人类的奉献、业绩有关。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团结一心,科技先行,不毛之地也能长成参天大树,“死海”也能变成“希望之海”,人定胜天的道理。李守江和他的罗钾人艰苦创业的故事,教育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吃大苦、卖力气,而且还要敬业,罗钾人的创业故事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李守江及带领的罗钾人建立的罗钾精神是罗钾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央企业在新时期、新时代下先进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央企业的具体、鲜活、生动的体现。他倡议中央企业青联委员和与会代表门要当好罗钾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和支持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罗钾精神,助力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做强做优做大。

今天罗布泊创业团队讲的是罗布泊的故事,但也是最经典、最动人的中国故事,可以称之为现代版的“彭加木”。他们今天讲的故事,只是在众多感人故事中,撷取了一小部分,很多故事还留在罗布泊。其实你们的故事不仅会留在罗布泊,也会留在当代中国历史上。

关于李守江和罗钾精神的相关事迹,请点击下一页。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