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精选16篇)

时间:2023-11-26 14:01:34 作者:ZS文王

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塑造者。下面是一些学校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或许对学校管理有所启发。

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日记是最自由的书面表达形式,绘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表达的形式。我发现,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开始写话,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使他们口头和书面语言发展。

图文日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写话兴趣,降低了日记的写作难度,建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叙事或抒情、议论等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通过写日记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路径,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日记的界定:小学生日记,即指小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图文日记:以画面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初级“写话”形式,孩子用这种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记下来。

1、研究用图文日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的方法。

2、研究图文日记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方法。

3、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自学讨论,认真学习作文教学的学术论文,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后的检测,掌握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用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验班前后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实验所取得的优势。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探索图文日记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所读书目。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语文》江伟英着新世纪出版社。

(二)、阅读设想。

从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时间读1小时书,暑假期间利用每天下午时间读书。

(三)、具体时间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阅读。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图解语文》的阅读。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关篇目的阅读。(根据课题研究的所需选择更多书籍)。

四、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图解语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

(二)、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现状调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学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学案例。

五、申请结题。

**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论文或报告的方式表现,规划方案《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引入新知、学习新知、巩固应用、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对有效课堂教学提出过九大教学步骤:1.引起学习注意2.交待教学目标3.复习相关旧知4.呈现新课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给予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6-7循环)9.强化保持与迁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将有效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五大步骤:1.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2.导入复习/提示回忆/补缺3.展开呈现/编码/练习/反馈4.调整补救/补充5.结束小结/照应/提示课后作业。参加新课改实验的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也遭遇到了“有效性”问题的最大挑战,由于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经验,课堂教学出现“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等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对课改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教师通过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等研究,寻求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方案

各位领导、各位教研组长:

大家好!

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这一研究主题,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

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但一直以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书写教学目标的角度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学习后是否切实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被观察到,则没有设定。

本学期在教研中心的统一安排下,通过教师个人上网查看资料、教研组内讨论交流学习以及市教研会议,我们发现:教学目标属于课程目标的第三个陈述层次。第一层,制定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最后一层,是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落实。鉴于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不能偏离课程标准,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将义务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学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组教师对上述文件进行了学习,让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逐渐发现: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的叙写包含着大学问,教学目标陈述应遵循四个原则:

1,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用“让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词语,如说出、阐述、表达、展示等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3,应陈述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

4,应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虽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我们深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研中,我们将继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继续开展好教学目标叙写的研究工作,具体想这样操作:开展目标叙写比武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控能力,下学期,将开展听评课活动,在课堂上进一步检测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的完善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体育课堂的效率,将课堂真正的围绕着学生转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上是我们体育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课题研究方案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启发我开始关注能否引用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班会是一直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形式,是养成良好习惯解决班级问题,发扬民主精神的平台,同时,我校一直以20分钟晚点活动为学校常规教育平台。因此,将20分钟晚点活动转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题班会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他时间较短,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持续注意力时间,在短时间可以更高效解决问题,达到思想上的共识;其次微型主题班会主题明确,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目的明确、快速安排班级任务;再次活动选材简单、短小精悍。学生可以用随机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情景剧,学生通过简捷快速的语言表达,就可以生成一种观点或者解决一个小的班级问题;正所谓小活动、大德育。

而在现实中班会课存在很多问题:

1、老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班会课;。

2、班会课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效果;。

3、如何结合学情、班情开展有效的班会课。

4、开成功的班会课如何去总结记录并让效果延生。

学生在初中阶段。

助于学生的成长。

研究此课题,对如何开展高效的微型主题班会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还直接影响班级建设。让微型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成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平台。最后让班级用微型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班级,并走向卓越。

1、塞林格曼积极心理学。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林格曼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积极品质作为实证研究的课题,他提出要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优势,并借助这种力量解决心理困扰、消除问题行为、建立防御挫折的机制。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初中生来说,阳性激励、正面引导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理论: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3、吉姆.克莱默的组织心理学:老师是学生可以问路的旅伴,路在学生与老师的前方,班级是一个团队,团队有助于普通人实现不平凡的业绩,老师作为团队的指导者,就应该激励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微型主题班会达到三个层次的教育效果:第一层达到发现班级问题、明确个人职责、统一思想认识的自我认知教育;第二层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平,铸造班魂的自觉行为教育;第三层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起一个相互亲近家庭式的幸福班级体的自我成长教育。

所成型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老师或者学校有借鉴价值。

探索微型主题班会怎样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的效果从3个方面界定:1、是否解决了班级问题;2、是否起到凝聚班级力量的作用;2:是否提高了学生某项能力。为了指导日常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将从以下方面去研究:

(三)、研究有效的微型班会的教育方法: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及巧妙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让主题班会流于形式,使主题班会在20分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微型主题班会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内容或者主题,采取何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哪一些活动形式可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五)研究微班会的效果延生:如何让班会产生持续性的效果。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参阅教育家关于班级活动的书籍和文章,以及教育一线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研究成果,给微课题效果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的指导。

主要通过晚点时间坚持实施小主题为核心的自主教育活动,并把活动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效果进行文字性记录,并配上照片或者拍班会实录。

3、经验总结法。

通过总结以往的班会经验或者借鉴他人有效的班会活动方案,来解决自己班级的问题,从而研究同一个主题和方案在不同班级实施的教育效果有何不同。

4、问卷调查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实施自主小班会后,学生内心和行为发生的变化,调查和搜集学生更具创意和有效的教育题材和形式。

准备阶段。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育理论和其他人研究的前沿动向。

2.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3、召开班干部会议和学生会议,明确微型主题班会研究的意义和班级要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

1.根据制定的“初中微型主题班会效果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时间去实践,总结、反思,提升来验证班会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2.由参与者学生对微型主题班会进行体验式感受班会效果并完成效果调查问卷。

3.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微型主题班会操作流程和主题设计,积累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整理各个阶段研究的材料: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书写结题报告。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要求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部颁布的从今年9月1日施行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广大中小学生加强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形成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当代中国学生精神世界主流指明了方向。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少年儿童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少年儿童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他们的心灵。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目前,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二是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三是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少年儿童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四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在我们广大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少年儿童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本研究课题旨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寻求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及途径。

二、理论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行为的教育,立足于“德”对学生“人”的关注与发展,使学生生成“道德”的“人”。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是一动态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性学习,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学生“学以明礼”“学以致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要以“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一基点,顺应这一规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为高效形成学生的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也有赖于这些学习方式的推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德育课程,一方面是德育实现(最优化地实现)根本目的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德育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发展趋势。

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少年儿童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少年儿童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

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少年儿童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他们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实验假设。

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寻求切实可行的基本教育模式及途径,为普遍的学校提供借鉴,同时培养一批富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实施者。

四、课题界说。

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态度的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和道德教育(人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的教育);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实效是指实际的效果。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德育的实效性是区别于那些“空洞”、“大而泛”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引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切实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以全面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为依据,以探索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途径、评价为抓手,研究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基本途径和教育模式,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技术,为我校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1.研究现阶段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年龄、个性特点和德育课程标准,制定合理正确的教育目标,主要表现为辨别是非能力的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关心他人和尊老爱幼,初步学习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2.探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操作体系,即采用何种模式、途径、方法来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

3.注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与学校人文环境及相关学科的联系、整合和渗透。

4.研究制定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强调多元性和主体性,切合实际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正确合理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个体评判思想品德素养是否得到提高。

根据本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前提,主要调查现阶段各年级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和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调查的范围和对象是本校教师、学生、部分家长及社会人士。

理论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将通过文献研究为学生思想品德的目标、操作、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将成功经验总结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实验研究是课题研究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将依据正确的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循环进行,以期达成目标。

七、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成果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和典型课例、教案、个案分析及综合实践教育。

方案等形式予以反映。拟完成调查报告4-6份,8万字左右的研究论文集,10万字左右的典型课例、教案、个案分析及综合实践教育方案集,1张反映研究成果的光盘,并组织5节以上的研究课和实践活动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和鉴定。

八、研究计划。

1.课题组成员及具体分工:

(1)课题组成员:

顾问:陈文。

组长:曹国林。

副组长:王卿邵国锁邓忠俊。

成员:李荣铭邓利强张月兰吴炜芳谢辉吴良俊倪云华陶静张兰琴吴艳吴小会吴良辉。

谢云杜丽娟周丽华袁培华陈学文虞惠珍潘琴潘益斌。

(2)具体分工:

课题组的领导和组织工作由曹国林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由王卿、李荣铭同志负责;目标体系的研究由邓忠俊等同志负责;操作体系由邓利强等负责;评价体系由邵国锁等同志负责。

2.研究工作的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04.9——2004.10)。

(2)调查研究阶段(2004.11——2005.1)。

确定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3)文献研究阶段(2005.2——2005.7)。

以理论学习为中心内容,进行理论研究,研究成果以论文来反映。

(4)实验研究阶段(2005.9——2007.5)。

运用实验法在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中进行综合实验、分析和论证。

(5)结束总结阶段(2007.6——2007.8)。

收集整理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九、研究经费。

本课题研究约需4万元左右,将有我校自行筹集予以解决。

二oo四年九月。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

睢宁县沙集中心小学杨柳。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代,小学生在享受着无比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当前社会这种急剧变化与发展对学生的生命观也带来了种种消极影响,加之可怕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发生,都强烈说明在校园中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善待生命与护卫生命,帮助学生在目前并不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同时,强化学校安全建设与安全教育管理,营造出安全的校园教育环境。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升华和完整健康生命的成长。综上所述,此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1.以生命教育观理论为指导。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2.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

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健全学校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互补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2、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校师生及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的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能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讨论生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在研究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

1、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2、如何利用各种活动及形式,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3、怎样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融会贯通的教育渠道。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1、学科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应成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心理健康等学科有机结合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2、专题教育。

学校将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随时、随地、随机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指导。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2)安全教育。

容开展主题教育。

(3)法制教育。

(4)环境教育。

第一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准备筹划阶段。

2、组织教师收集相关信息及资料。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实施研究阶段。

组织实验教师以研究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与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收集与积累实验资料,写出阶段性实验总结。

第三阶段:(2014年7月至8月)完善总结阶段。

对实验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把在行动研究中获得的记录材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形成理性的思考,提升实验研究成果,撰写课题论文,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准备评审鉴定。

预期研究成果:总结、交流、体验。

八、课题的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活动纪实。

主持人:杨柳。

成员:孙宁程刚宋伟顾建国余群彦沙根生。

王莉夏辉李晓娟。

睢宁县沙集中心小学。

二0一三年九月。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校发展的需要。

荷花池小学是一所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因校园荷池而命名,春季小荷尖尖、夏季荷叶田田、秋季荷香飘飘、冬季荷韵连连。近年来,校园以“荷”为精髓,挖掘荷之韵、莲之品,延伸到“和雅”文化,修建了荷花长廊、花坛;成立了小荷文学社、设计了荷花校徽、创作了《荷花池里唱荷花池》校歌,学校先后开展了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研究》、省级《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县级《荷花文化与小学生素养形成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同时,学校还派出教学骨干去校园特色建设比较好的南京跟班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学校已逐步构筑起独有的“荷花”文化,但在规模、力度上还不够,为此,学校遵循“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的科学理论,运用“和雅教育”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性地设计“荷花”校园文化,试图通过此课题研究促使学校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优秀的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学校精神和校风,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催化有潜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长。建设富有创造性、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催人奋进,甚至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深远影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三)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文精神、倡导学校应该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构筑起自己独有的“灵魂”。

二、课题概念界定:

荷花文化:荷花积极入世却不为世俗所染;娇艳美丽却不向他人献媚;行为正直而不趋炎附势;独立自尊而不可亵渎,是美好高洁的象征,人们赋予了它高尚、正直、廉洁、和雅的君子之风。荷花文化包括“荷品、荷风、荷香、荷韵、荷雅”,统一理解为“和雅”文化。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设独特的校园文化基因特征,形成独创校园文化风格,打造学校文化品牌,铸造学校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在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主张,并彰显自己的文化特性。“荷花池里唱荷花”——围绕此别具一格主题,来建设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以及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网络和大量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网站的查寻,以及阅读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查到与“校园文化”有关的论文345篇,与“学校特色”有关的论文近百篇,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的论文有近十篇,这些论文对“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的内涵、功能、建设学校文化与形成学校特色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查到以“荷花”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有关的学校目前还没有。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针对了我校的实际,本课题能促进我校科学而跨越式的发展。

1、学校通过100多年的发展,已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亟需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以提升品牌形象。办成特色学校是我们达成目标必须要走之路。

2、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省将于2012年9月实施2011版新课标,这都需要我们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突破。

3、能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学校的个性发展,把学校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最终形成学校品牌,使之更具竞争力,更能充分发挥作为省示范学校和市直属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4、能为“精品校园“的发展提供借鉴。我校虽是一所百年老校,但位于城市中心,校园面积发展空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校能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建成“面积小而文化精”的特色学校,其经验可作为其他类似学校发展的借鉴。

五、研究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人不仅受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影响他人和自己。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素质,营造高尚廉洁向上的浓厚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3、以人为本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校园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六、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目标:

1.在制订“荷花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四年的特色办学规划,形成明确的特色办学理念、特色办学目标和特色办学方略。

2.结合“荷品”“荷色”“荷香”“荷韵”文化精神完成学校文化建设,让环境对师生进行“荷花”文化的熏陶。

3.通过创建特色活动项目、特色教学模式、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师资建设等方式,将特色学校文化内化为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自觉行为。

4、从荷花“高尚、正直、廉洁、和雅”品格中挖掘出“和雅”的教育思想,编写“荷池里唱荷花”系列校本教材。

内容:

1、通过实施“荷花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办成以“荷花”为核理念的特色学校,形成系统的特色管理经验。

2.充分利用荷花教育资源,完成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3.根据学生特点、学校条件等开展“荷花节”、“荷花杯系列师生竞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形成以““荷花”为核心理念的特色文化。

4.根据学生低中高学段年龄、学习特点,塑造“”藕娃、金哪吒、荷花大使”三个荷花形象,制定《荷花学生评价手册》,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纯洁、正直、儒雅秀美而坚强的荷花少年。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

1.内容方面,目前尚未查到以“荷花”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战略文化工程,本课题研究本身具有一定创新之处。

2.研究方式上,本课题研究以“藕娃、金哪吒、荷花大使”特色人物形象和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且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结合,有一定创新之处。

八、实施思路。

荷花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计划分三步走,1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项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系列;再次融合制度特色、环境特色、活动特色,最终形成“荷花池里唱荷花”的校园文化整体特色。

九、研究方法:

拟采取文献调查、总结归纳、文化研究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1、文献调查法。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信息,为课题研究服务。

践边修改。

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研究活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理性地改进实践研究,并在一定区域内加以推广。

十、技术路线。

2、开发系列校本课程,编辑学生文集,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十一、课题实施过程。

课题实施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研究报告。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开题会议,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等。

2012年,着重研究荷花文化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的可行性、价值性。开展“荷花校园文化活动”,撰写研究论文。

2013年,着重研究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理论依据、整体设计思路、实施建设方案等,着重研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成效影响等。编写校本课程,撰写中期研究成果和研究论文。

2014年,研究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等隐性文化和建筑主体、装饰景观、生态样体的显性文化的特色主题有机统一的策略。研究文化力对生命力生成的作用。着重研究师生行为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特色对生命社会属性的开发力度。进行调查问卷。

后期总结阶段(2015年)。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梳理提炼,发表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

十二、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础及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已为创办“荷花”校园文化研究做了较扎实的前期准备。

(1)、学校组织老师进行了20多次学校文化建设的研讨,同时还向学生和家长发放了学校文化建设调查问卷,提出了进行以荷花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想法。荷花池小学研究“荷花“文化,这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馈赠,我们荷小人就应该如校名具有“荷品”“荷色”“荷香”“荷韵”体现秀美而坚强的文化精神。

(2)、学校规划创建“荷花”特色校园后,派课题组主要成员张晓英、全爱梅等骨干教师去校园文化建设颇具特色的南京秦淮河区区跟班学习,返校后整理出《秦淮河区学校因特色而美丽》,对创建“荷花”特色校园文化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2、实施学校文化战略工程取得一定成绩。

(1)、基本形成了学校的文化体系提炼出了办学的理念系统。即以“荷花”为办学的核心理念,以“和雅”为校训,以“荷花池里唱荷花”为教育理念。提出了学校的办学愿景:做精品校园,创荷花品牌。提出了学校的办学方略:全面激活教师智慧,全程培养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学校品牌。

(2.)、视觉文化体系基本建成。整个校园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校建有“荷花长廊”、“艺术墙”、“高尚、正直、廉洁、和雅”为主题的雕塑;教学楼的电子屏幕上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做人准则;在楼道、走廊、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均悬挂了激励人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名人名言;学校成立了小荷文学社、《小荷尖尖》校刊、《荷花池里唱荷花》校歌、荷花校徽及校服„„学校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荷花文化气息,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荷花文化的熏陶。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叶艳,小教中高,荷花池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长期从事教科研工作。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研究》,本课题成果获得省级一等奖。现在参与研究课题:“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多篇论文发表获奖。《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减负增效》分别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发表。《创设校园交际情景的研究》在《湖南科技报》发表。《校园建设特色建设之我见》获得市论文评选一等奖,《传承精粹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获得市论文评选二等奖,张福秀、宋宗军、张培海、刘卫红是我校中层领导,都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张晓英老师是县十佳魅力教师、教学能手,舒娟、全爱梅老师是市级教学能手,舒蓉老师是校教学能手,杨银霞老师是县教学新秀,他们都是我校骨干教师,有较强教科研水平。

(三).研究保障条件。

1、实行项目负责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

2、创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全体师生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创建特色校园。

3、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学校特色文化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1)、通过视觉文化,让师生员工受到“荷花”文化的熏陶。

(2)、通过组织特色活动,让荷花文化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中。

(3)、通过特色师资建设、创建特色教学模式、开设特色课程等,将“荷花”文化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4、通过聘请专家指导和进行校本培训,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高效。

5、充分发挥我校科研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

6、提供必要的配套经费和研究时间。

7、总结成果与推广结合,不断深化课题研究。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高韦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0.2、谢燕玫。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3、文军庆,王燕。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7,(4)。

4、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页。

5、张文娟:《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j〕,教育科学论坛,2007(2)。

6、王吉鹏:《价值观的起飞与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实证分享》〔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

7、王斌:塑造形象,推进学校跨越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版。

8、阎德明:构建让学生心动的校园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八期。

彭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研究》,2008,2。

9、黄兆龙:现代学校形象初探,《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一期。

10、于琳:《让每所学校都美丽》,南京教科所。

11、朱永新:《新教育》,文艺出版社出版。

课题研究方案

相对于大课题研究而言,小课题研究具有应用性、群众性、广泛性的特点。

应用性。相对于理论性的课题研究而言,小课题研究在研究的性质上属应用性的课题研究。理论性的课题研究通常是一种大课题研究,它是以建立和形成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系统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说、原理、法则为最终目标的。而作为应用性研究的小课题研究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或者说它针对的是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它的研究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践。它是一个教中研、研中用的过程,教、研、用三者是一体化的。某位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尽管对其他教师也具有启发性,但由于受教育教学情境的限制,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运用主要是研究者个体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或者说它的运用是主要在纵向维度上进行的。与专职的教科人员相比,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优势体现为自己是教育教学实践躬亲者,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与此同时,由于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时,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与实践联系较密切的应用性的微观课题或小课题进行研究。

群众性。从研究的主体来看,小课题研究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大课题的研究往往是学校一部分教师,其主持人经常是少数几个人;与大课题研究不同,人人都可以是小课题的研究者,人人都可以是课题主持人。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师,也无论其教科研的能力是强、是弱,都可致力于小课题的研究。只要你有教育科研的意望,你就可以进行小课题的研究。

广泛性。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以教学问题为中心的、涉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所有问题。这也就是说,小课题研究尽管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的,但它不仅包括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而且包括教学工作以外的涉及学身心发展所有问题的研究;直接和间接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是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小课题涉及的范围,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它是立足于学校整个教育实践、为教育实践而展开、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而不仅仅是“立足教学实践,为教学而展开,在教学中进行”的。这是因为任何教师教育实践或行动的目的都是整体性的,任何教师行动的目的不仅应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而且应促进学生智能、思想品德、个性的发展,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所有教师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因而也是值得所有教师关注、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此而言,我们不能认为小课题研究的只是教学中的问题。目前一部分学校将小课题的选题局限于学科教学范围的做法是片面的。

开展小课题研究,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时间、精力,学校应有必要的图书资料的储备,并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除此之外,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这些也是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1.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对于小课题研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学校最高管理层或学校教科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动员、布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学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来推动小课题研究,那么,其成效将大打折扣。因为单纯用行政手段去推动小课题研究,易于使教师感到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从而易于使小课题研究落入形式化的巢臼。而教师的被动应付行为、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化将大大地贬损研究的效果,这正是任何课题研究、包括小课题研究之大忌。所以,学校应尽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动小课题研究,而应更多地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人手去推动小课题研究。对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不作统一时间、统一步调的规定,以及教师研究什么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以什么形式结题,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是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学校应从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出发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如可对自觉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卓有成效者进行表彰,以调动其他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是围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则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越是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高,同时也对教师的挑战越大,而当教师对这种挑战和对挑战的反应进行反思时,越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所以越有可能发现需研究的小课题。但时下在学校较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片面发展,而且阻抑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阻碍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由于倾心于提高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已严重弱化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已使教师无心、无力于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说,目前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考分、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已成为抑制教师教育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最大障碍。很难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视、心无旁鹜、全力应试的学校,教师会开展怎样的教科研活动?!学校背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企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包括小课题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真可谓是南辕北辙!而只有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才会强化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

总之,教师只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自觉性、积极性,小课研究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莫过于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了。

课题研究方案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学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营造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备课组长要做好引领工作,教师个人要单独申报一项小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并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1.选题。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科室提交《中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科室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科室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程序是: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科室;

(3)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并纳入学期量化考核,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不断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组长:李居涛。

副组长:刘甲田。

成员:孙晋斌、张会侯、成峰、赵炎、马强、赵雪梅。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方案

1、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练习与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进作业分层布置与落实工作。

3、学生作业情况追踪调查以及现状分析。

4、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策略研究。

5、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练习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单元教学完成后,应作出单元小结,整理整个单元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

活动安排: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xx)。

2、布置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xx)。

3、教研组讨论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各教研组长)。

1、各课题组上交子课题组工作计划,新课题组上交开题报告及计划。(负责:xx)。

2、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讨论拟定课堂教学反馈内容。(负责:课题组长)。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xx)。

3、学生作业情况调查。(负责:xx)。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置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负责:xx)。

2、开设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3、组织课堂教学反馈。(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课题组长)。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xx)。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负责:xx)。

课题研究方案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学习心理状态,进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同等合作、解决题目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教学课堂中开展广泛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公道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基点。

3、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1、理性思辨:不断思考合作学习的误区,从中摸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广泛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月至11月)。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践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

3、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4、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5、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

1、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方案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学习心理状态,进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同等合作、解决题目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教学课堂中开展广泛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公道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基点。

3、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1、理性思辨:不断思考合作学习的误区,从中摸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广泛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月至11月)。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践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

3、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4、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5、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

1、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课题研究方案

围绕区教育局、区教研室提出的各校要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关注课堂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新课程标准,充分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达到提质作用。为展示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校决定于20xx年5月份举行民新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5月,语文组:

每周的周四上午第一节;综合组:每周周五上午第一节;数学组:每周的周五下午一节。

各班教室。

分教研组进行,教师上课的顺序由各教研组抽签决定。

语文组:

数学组:

综合组:

三十分钟的教学(带学生),五分钟的才艺展示。

第一阶段:

1、学习,动员,明确意义。(3月份)。

第二阶段:

2、组内学习、交流、试讲。具体分两次进行。(4月)。

3、请教研室的专家x老师进行小课题的讲座。

语文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习如何上好作文课?作文课的基本步骤?等文章。任教教师试确定上课内容,组内集体备课;第二次备好课在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同课异构,写人的`文章。

综合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有哪些方法等?第二次: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重在组织教学。

第三阶段:

3、分组比赛,组内成员听课、评课。

语文组:作文教学(写景的)。

数学组:图形的平移。

综合组: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不限。

1、参赛对象:全体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教师)。

2、比赛方式:分成语文、数学、综合组进行,组内提前抽签决定上课(赛课)次序。

3、内容:现行的教材,参赛教师必须备好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课件。

4、评委组成:

各组的全体成员。

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解决学生在跑动过程中身体前倾角度的问题。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

随着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从生理到心理状态正是迅速发展时期,对于一生中增强体质打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调查研究与制定方案且开始实施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目标主要是解决学生跑步时身体前倾角度原因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等。

第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本阶段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巩固研究课题实施和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完成调查与研究报告。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标准》新理念的理解,为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做些初步探索。

2、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了解或初步掌握跑步时上体前倾角度问题原因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知道在跑的练习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跑步姿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学生跑步时上提前倾角度问题原因”设计及实施与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形成有一定科学性、可行性、推广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准备阶段(20xx.2――20xx.4)组建课题组。收集有关材料,组织学习,制订课题方案。

2、研究阶段(20xx.5――20xx.8)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边实施边小结,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课题研究方案

湖东。

研究方案中心幼一一年儿园三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等等。那么,作为幼儿园如何贯彻其有关语言内容与要求的精神,掌握先进的理念,科学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已是实践工作中面临的课题。

我园地处农村,许多家长不了解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不懂得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以前,教师们曾自发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实践,例如:仿编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文学活动欣赏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研究等。但这种认识较肤浅,实践上缺乏理论指导。因此,试图以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教师探索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经和策略。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壳。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知识的快速发展对未来人才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幼儿园当务之急的事。

二、概念界定: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陈述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能力,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激发幼儿说的愿望,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三、理论依据: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表明: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具备,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选择本课题,在关键期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语言发展的优势。

全语言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教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整体性的、自然而然的;是整合的、开放而平等的;是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们将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多种形式,给幼儿提供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杜威幼儿本位主义主张将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幼儿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人的作用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和机会。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引导他们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等。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教师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幼儿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幼儿发展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响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四、理论假设: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表明: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具备,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选择本课题,在关键期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语言发展的优势全语言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教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整体性的、自然而然的;是整合的、开放而平等的;是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们将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多种形式,给幼儿提供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杜威幼儿本位主义主张将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幼儿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人的作用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和机会。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引导他们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等。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教师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幼儿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幼儿发展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响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五、研究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以早期阅读、听说游戏、日常生活活动为切入口,探索出适合本园幼儿实际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改变目前教学活动中零碎、缺乏系统性的教育现状,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师语言教育的素质,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幼儿语言的敏感性,丰富幼儿的语言内涵,养成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态度和基本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理解、领悟思维等能力,为幼儿的后继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六、研究内容:子课题1、“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探索如何组织安排游戏活动,优化听与说的过程,为幼儿创设各种群体语言交往的情节、情景,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机智性、灵活性。子课题2、早期阅读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探索适合幼儿实际的早期阅读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幼儿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丰富阅读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子课题3、日常生活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探索如何提供日常生活中各种非正式语言交流机会,抓住一些偶发事件和生活管理的环节,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讲述,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七、研究的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与原则:1、行动研究法:创设多样化、生活化的情境;建立良好的语言示范环境;营造宽松、自由、尊重、支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喜欢愿意说;建构一个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的语言环境。

2、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些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全程个案跟踪分析评价,了解幼儿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反映,以点代面,了解研究的进展和效果,便于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了解幼儿和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4、经验总结法:分析评价支持性环境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应用的实效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论文或研究报告。

八、实施措施及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子课题工作计划;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重要性,家园形成合力。

2、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3月)。

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语言教育等相关理论,实施研究;开展园内观摩活动;组织中期汇报,回顾前阶段工作,撰写中期报告;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

3、结题鉴定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论文集、优秀活动设计等;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成果鉴定。

(一)创设良好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幼儿说话愿望。

(二)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三)亲历课题研究,促进师幼同步发展。

孙迎娟理论培训。

戚丽丽问卷设计。

桑灵巧调查分析。

顾迎丽课件制作。

曹江红数据整理。

孙雁资料收集。

孙芹娣资料收集。

武娟资料整理。

张丽资料整理。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二、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研究对象及范围: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四、预期成效: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

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六、研究进度:

1、第一阶段(20xx.3-20xx.5)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