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与反思(模板17篇)

时间:2023-12-12 11:32:06 作者:雨中梧

大班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反馈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大班教案的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制定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制定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大班年龄特点特开展此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5颗糖果、3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1.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1)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2)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4.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5.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3有2种分法,4有3种分法,5有4种分法。)。

活动评价:

1.能找出5的分解方法。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活动意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开展《四季花圃》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物体进行等分。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等份一个物体,发展观察力、创造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尝试设计不同的四季花圃。

2、在看、说、贴中,进一步感受四季花卉的丰富多彩。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圆形、正方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固体胶、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花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

怒放的向日葵,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你喜欢什么花?它在什么季节开放?

小结:春夏秋冬,百花绽放,各种各样的花装扮着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圆形花坛的四等分。

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四份,分别种上四季的花。

1、集体讨论演示。

怎么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份呢?

小结:对折两次的方法,把圆形花坛分成了大小、形状形同的四份。一个大花坛变成了平均的四份,叫做四等分。

2、分辨四季的花。

圆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还种上了四季花卉。

谁能告诉大家都种了哪些四季的花?

小结:春夏秋冬,四季轮换,每个季节都有鲜花陪伴,真是风景宜人。

三、正方形花坛四等分。

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种上四季的花。

1、幼儿操作。

要求。

(1)把花坛四等分,并分别种上四季的花。

(2)多分几个花坛,试试不同的分法。

(3)音乐停止,停止操作,拿着作品马上集中。

2、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把正方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还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在不同四等分的花坛里,四季花卉交替开放,装扮着我们的春夏秋冬。

活动延伸:

三角形花坛怎么四等分?你想种上哪些四季花卉?

(对角折,上下对边折,左右对边折等)。

四等分。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活动过程中,通过谜语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学习四等分。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操作完,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从而掌握四等分的方法。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动脑,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环扣一环,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