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论文(精选16篇)

时间:2023-12-11 07:59:39 作者:纸韵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结构和逻辑,培养我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这些范文范本,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在今天教革的新形式下,如何领会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的精神,如何通过体育课使高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受到很大的启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文重点论述了本人是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安排体育教学,使体育课充满生机、深受学生喜爱的。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形式;转变;半开放式;电教手段;教学评价。

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颁布已经好几年,为我们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体育课采取“半开放式”的形式;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我们首先对我校高职学校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经过了九年的学校体育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对田径、体操、球类各项目、武术等项目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并在个别项目上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浓厚的兴趣。传统的体育课,教材过于统一,上课形式过于单调,严重阻碍、限制了高职学校生能力的发展和对体育课的兴趣,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

学生已经厌倦了从小学至中学的立正、反复练习技术动作,而且在其中也体验不出什么乐趣。我认为,到了高职学校,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球类项目上表现出来的技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再去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的形式进行上课,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的。所以,原有的安排统一、单调乏味的内容以及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和练习的形式,有意或者无意地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上课形式的转变——注重关注学习的全过程。

既然要摆脱传统的,就要有一套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崭新上课形式才行,我们体育科组保守一点选择了“半开放式”的上课形式。为什么只选择“半开放式”呢?因为教学大纲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学年都要通过五项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考核,所以目前我们只可以小面积地试验一下,一节体育课把学生按人数分成两组,一组由教师带领练习达标项目,一组给他们去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练习或根据兴趣爱好组成一个个小组进行游戏性质的比赛,教师根据时间鸣哨进行两组轮换。“半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和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项目上体育课,我们担心可能不会被学校领导以及其他教师所接受,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认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是言传身教、全班学生排好整齐的队伍认真地听教师讲解示范、并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丝不苟认真地练习才对,让学生开怀地去玩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放羊式的教学。经过激烈的辩论和思想斗争,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大胆地尝试一下。

以前我们体育教师唯恐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不到东西,在体育课上拼命地向学生传授技术,自己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对这些丝毫不感兴趣。我认为体育课,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总是向学生传授技术为主,应该教会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并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来检验自己的体育课好与差。学生对技术学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学生喜欢研究,学生不喜欢“你应该这样做”的体育课,让他们在游戏比赛中去体会技术不行吗?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不是去参加体育比赛,不要老是教那么深奥的技术,把体育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他们。我认为老师应是导演,运动场上的发挥还得靠他们自己。平时无论是课上或课下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因为体育比赛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会使陷入困境的体育课焕发生机,学生为了准备比赛绝不会在体育活动中消极怠工的,而且会更细心的研究动作技术,为了比赛的需要,他们强制自己锻炼,去更多的了解体育,在比赛成功中他们真正体验到体育的愉悦感,不成功他们也会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继续坚持锻炼下去,争取以后的胜利,而且通过比赛也检验了学生的实力,充实了他们的体育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经过一年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我们收到了意想的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存在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可回避。

第一,这种形式的上课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学年整个一年下来我们在体育器材方面的花费超过前三年所用体育器材费用的总和,如果有三个班同时上课,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第二,开放时间内学生进行篮球或足球比赛时,教师不在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一点的同学受伤的情况明显增多。

第三,个别自觉性差一点、对各个体育项目都不感兴趣的同学,特别是女生,在开放时间内游手浩闲、无所事事、东奔西走,影响不好。以上这三点不足,我们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逐步去解决。

二、课堂形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利用每学期的第一节诱导课和下雨天体育课,在教室内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课的教学。我校在电教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20xx年我校的所有课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和先进的投影仪,并且为每位教师还配备了手提电脑,大大方便了我们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一年当中本人先后利用电脑上了二十节理论课,经过本人的精心制作和选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体育保健知识、体育比赛精彩集锦、世界杯简介、学打乒乓球、学打羽毛球、学打篮球、全国运动会简介,声情并貌的理论课,大大提高了学生上理论课的兴趣,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会了科学健身的方法,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机会,原本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同学也逐渐喜爱上体育课了。

经过一年来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平均在40%以上。无论男女生一听说上体育课,也无论是在室外或室内,都高兴的不得了,同时我们这种上课形式也得到学校及教师们的肯定,如果有一天国家体育锻炼标真的取消了,我们还会去大胆地尝试“完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但是上面提到的“半开放式”体育教学所暴露出来的比较明显的三个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如何合理地使用和保管好体育器材、减少损坏和丢失?如何去解决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能减少开放时间内学生伤害事故的出现?如何来管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我们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半开放式”教学形式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才会更健全。可以说在新形势下,对我们体育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也将会勇敢地面对挑战,让这种形式的教学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三、评价形式的转变——重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1、学生自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情况,结合平时体育课上的学习态度、情意与合作精神等表现,以及自身特色项目的发展情况,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确定自己的等级。

2、小组互评——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依据每个成员的体能及运动技能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平时课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个互评,最后确定等级。

3、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情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情况,最后确定学生体育成绩的等级。

评价形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注重每节课的表现,既要积极投入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又要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改变独生子女的傲慢态度,为适应社会环境或者说为今后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发现,运用新的评价机制后,学生的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加,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特别在耐力素质上表现尤为突出。譬如,20xx级六班共有46位女生,高二测得的800米成绩与高一800米成绩比较,有41位学生不同程度进步了,3位同学维持在同一水平,2位稍有退步。而在以往,高中女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是一年不如一年,越大越懒,越跑越慢,这种现象是体育教师有目共睹的。

鉴于以上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觉得在制订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必须突出其导向功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价值上下功夫,必须讲究科学性,而不能以体育教师的主观意志来代替评价标准,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发展规律。只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发展过程,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我们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2]评价改革及其反思教育科学研究、10。

[3]评价方式的转变——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福建教育、10。

民族传统融入体育课堂的论文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独具云南地方特色,其承载了云南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是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云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亮点。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

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就此而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任务。

鉴此,云南不少学校尝试性的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课程资源的模式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中来,让广大学生在健身娱乐中接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都是有益的,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满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形成了教育的区域特色的同时也弘扬、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对现代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传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后期工作中需继续加强、继续努力和继续深化的地方。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不能给学生和教师以成绩排名,但西北农村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还停留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层面上。在这样一种导向机制下,急功近利的做法随处可见,教师只重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教学现象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因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应该生动的课堂教学却成了部分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所以,教学环节方法单一,难点处理缺少层次和深度,少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和感悟,老师讲得较多,学生参与不够。老师好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在一起参与,但个别检查或提问一无所知,能力提高成了一句空话。学校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这也是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不良现象的根源所在。

(二)备课过程中重知识罗列轻对学生的认知。

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西北农村学校厌学的学生、厌教的老师较为普遍,学生回家没有同龄人,上学又不愿意学习,简单的问题不愿意思考,老师不厌其烦地硬推着学生往前走,学生学习没有动力,这种现象在西部农村初高中比较普遍。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西部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就是老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思想状况了解不够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一再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但老师对学生的所思所想还是不了解的。

(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够,安于现状缺乏改进的动力。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比较活,但课堂秩序比较混乱。有些只是在教教材,也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课堂死气沉沉,导致课堂效果不好。可还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习惯也差,简直没法教。大家就是没有共同思考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进行改进。

(四)教学中活动过多,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这几年,有些学校以素质教育和新教学改革之名,对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只有拿来,没有创新。本来也没有认真研究拿来的教学模式的实质,真正从心理上接受它,也没有考虑本校学生的.现状,结果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课堂教学,只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花样,却没有课堂教学的实效,还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一)改变教师和教学的评价机制。

只有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真正让学校教育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而不是只“授业解惑”却不“传道”,学生的知识有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不改变评价机制,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就不可能改变。

(二)西北农村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社会的进步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只有靠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我们国家的巨大变化,得益于邓小平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人们才逐步转变观念,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理论、政策的学习是必要的,还可以通过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使西北农村学校的教师切身感受外面教育的变化和差距,增强教学改革的思想动力。因此,教师认识不提高,观念不转变,没有思变的动力,那西北农村学校教学现状的改变就是一句空话,不是照搬哪个教学模式就能改变的。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交流,提高西北农村教师教学能力。

现在国家和地方虽然配套了一些硬件设施,采取了一些如远程网络教育的培训形式,但由于西北农村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时间有限的老师疲于应付,大多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部分培训不是西北农村一线教师真正想要的。因此,西北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更应切合一线教师的实际,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西北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鼓励和推动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认知的生成。

目前,许多学校既有传统的统一做法,也有不少特色的地方。比如:

3.以学生辩论为主,老师提前布置题目并且提出正反的方向,学生双方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开展辩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总之,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都要求老师有很好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五)推进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减少无效劳动和无效时间。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思路,精心的设计思路,可以减少无效劳动和时间,但不论怎么设计应该做到:

1.时间分配要合理,重点知识要突破,难点要讲透;

2.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

3.练习设计难易恰当,能实现教学目标;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总之,西北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的改变,不能一味等靠**政府的各种投入,更多的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职高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的一项体质训练,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系统,它的完成,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达到锻炼身体的教学目标,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思想意识,改善其他学科的枯燥乏味的固化性学习。但在现实初中体育课中,多数学校没有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性、系统性的教学研究,致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体育教学完成虑不高,体育教学质量下滑的局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关乎学生的课程发展方向,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缺乏了这种指引教学方向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系统性的规划。甚至在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随意,开展一些没有针对性的自由活动,让初中体育课堂变得自由散漫,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方向和动力。2.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在我国初中体育课教学中,不能与时俱进,现行的初中体育课教学,还在运用几十年前惯用的教学方法,不能结合当下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种的发展要求,有选择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内容上,不能过于随意,不能只是单纯的跑步、跳远等传统的体育项目的训练。应该在形式上,内容上进行完善。改变传统机械化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继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3.课堂氛围不融洽课堂氛围可以带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存在距离感,让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平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尊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我国当下的体育教学中,仍然才有比较传统和固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趁着,学生在心里上,往往存在一种恐惧感,严重抑制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1.创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仅限于对体育基本动作的重复,比如跑步、跳远等,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放羊式”教学,抹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让学生对体育教学存在一种反感,不能对体育课堂得到正确的认识。对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改善这种环境,在教学内容上,有不断创新,可以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在体育中,增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太极拳等内容。也要根据本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欢乐中更好更多的体育知识,这个是在传统的教学氛围中达不到的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另一方面,由老师创造的良好的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3.创造好的教学条件。

4.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育课和文化课相比较,往往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认为体育课就是形式主义,学生根本的还是文化课的学习,这种情绪带到学生身上,定然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让学生对体育课有了厌学的情绪,开始有逃课、散漫等不良现象,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心理,时刻调整课堂学习内容,端正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体育课,是学生体育训练的一个基础性培训,它是一种集锻炼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课程,对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进行有效研究,可以完善和改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利用充足的教学资源,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接受体育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超《.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术论文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把体育课堂融入现实生活论文

寓教于乐教学法通过开展各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游戏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的目的,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寓教于乐教学法非常适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既符合中学学生年龄性格的特点,也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适应,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

一、寓教于乐教学思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一)寓教于乐教学思想的内涵。古罗马文学家贺拉斯在《诗艺》中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寓教于乐教学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其思想内涵不断被补充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总体来说,寓教于乐具有两层含义,即“乐教”与“乐学”。教者若只履行了“教”的义务,而未乐在其中,则教育是生硬而枯燥的。学者若未在“学”中发现乐趣,那么学习也成为了一种负担和苦痛。因此,现代教育强调寓教于乐,通过趣味性教学活动的融入,沟通教者与学者的情感,将知性和理性融为一体,让学者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充实和快乐[1]。(二)寓教于乐教学法的应用原则。中学体育教学融入寓教于乐教学思想,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安全性原则,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适当的体育锻炼强度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过度则会让学生的身体肌能受到损伤,也容易发生危险;(2)教育性原则,寓教于乐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思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因此要把握好张和弛的度,快乐不等于放纵;(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寓教于乐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主要特征,以此为指导,中学体育教学应追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新颖,追求教学情境的生动,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锻炼。

二、寓教于乐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一)在中学体育准备阶段的应用。准备活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热身,从而能够承受课堂主体内容的体育锻炼强度。以往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过于单调,普遍以自编操、基础抻拉运动为主,虽然能够达到热身的目的,但难以让学生的思想也做好准备,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在寓教于乐思想指导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应与课堂主体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身心都融入到课堂中。

(二)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技能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应充分融入寓教于乐思想。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比如篮球教学,教师在讲解传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时,可以选一名同学配合自己进行演示,慢动作演示传球时身体各个部位的发力方式和正确的传球姿势。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传球,学生由于发力不合理,可能会把球传偏、力度过猛或力度不足。错误的示范让学生一笑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正确发力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两两分组练习,并在一旁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传球技能。

(三)在体育游戏中的应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安排适当的体育游戏内容,并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游戏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比如篮球教学可以分为4~5个小组,足球教学则按男女进行分组即可。体育游戏内容也不应局限于竞赛形式,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比如“贴烧饼”、“花式跳绳”、“捉老鼠”等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结束语:综上所述,寓教于乐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目的。通过在准备阶段融入寓教于乐思想,让学生快速放松身心,调整好状态迎接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在体育技能教学和游戏中的应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体育精神。因此,应促进寓教于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课堂的融入,帮助体育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职高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体育课堂,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高体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效率底下。更有很多时候,体育课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很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课越来越受到学校师生的重视,体育教学也涌现出了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设置情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满堂灌为主要特征。而体育教学,也是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为主,突出了教师教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兴趣、等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学习中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要有打破传统观念的勇气,积极转变角色,从教的中心地位退却下来,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体育的魅力。比如,在给学生讲授快速跑的技巧和动作时,我会先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和队列练习,让学生能够投入到体育课堂中,并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充分活动开,避免在快速跑时发生损失。在准备活动做完以后,我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情景,如警察办案、奥运夺冠等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快速跑的要领。通过情景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枯燥的体育教学充满乐趣,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快速跑的技巧,从而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出现和谐融洽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会积极对待所学内容,老师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注意两点:第一,教师要融入到学生当中,摆脱师道尊严的立场,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而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良好的教学互动和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关心爱护学生。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关心的话语,亲切的举动,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内在主动性。学生内在的学习力量一旦被激发,教师的教学效率会随之提高。

三、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传统应试教育重视分数的提高,体育教学相应地注重田径教学,体育课堂变得枯燥。在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内容开始追求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学生不再拘泥于基本的体育项目的练习,改变了体育课堂枯燥的局面,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在浓厚的兴趣中,学生会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除此外,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一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的课堂可以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课堂沉闷、死板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竞赛、游戏、情景剧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是增进学生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也要积极创新,积极引进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民间体育等。比如,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越野赛、访问运动员等,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时候,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从事一切或的基础,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来自于长期的锻炼,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学任重道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是一蹴而就。但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途径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教师不断挖掘,潜心钻研,不断总结,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也会越来越接近教学的本质,使体育教学不断完善。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会让学生学习到尽可能多的技能,加强身体素质改善健康状况,让体育教学实现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翠云.探讨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j].华夏教师,2013,(7).。

[2]陈雨果.浅析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j].大观周刊,2013,(10).

职高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多年的高职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结果鉴定都有固定模式,虽然教育改革已经说了很多了,但真正做到改革却是很困难的。教师的观念不易改变,改革措施就难以实施,要实施新的教育方式也缺乏相对的教育经验,让教师无从下手,或是但系教学质量而退缩,教学方式需要改变教学质量的评价也需要改变,不能让试图要实行改革的教师害怕最后的评价而畏畏缩缩。

1.2学生不愿配合。

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的,在高职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过多把精力用于约束学生安分上课听讲上,而学生的叛逆则是越约束越反抗,不愿认真听课,更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愿参与进课堂学习,致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也只愿意做一个听众或观众。

1.3学习缺乏重视,课程设置单一或不合理。

高职体育院校对学生教育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模式,对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缺乏正确的认识,只重视最后的结果,而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因人而异,没有对学习的兴趣、特长等综合考虑。

体育课堂的心理挫折分析的论文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名词解释

(一)研究对象。以遵义市第十三中学3个年级中选择6个班级同学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是在贵州省数字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期刊和图书,总结前人的方法和经验上,得到了与本次研究相关的信息,为本文的定题、设计、结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

2.观察法。观察法是经过在教学现场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和行为发生的同时进行记录,这样不但可以获得快速、准确的资料,还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对象的行为、情绪等外在表现来帮助笔者更直观的了解调查对象的真实感受,本次观察将对所选学校的任意班级体育课进行观察,共计观察时间为20个课时。

3.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将在遵义市十三中学3个年级中随机选择6个班级来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发放312份,285份有效,有效率为91.3%,可信度较高。

4.数理统计法。本次数理统计将使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类,然后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将数据清楚、简洁的表现出来[2]。

二、结果与分析。

(一)观察结果。本次观察的所有课程均有学生原有的体育教师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通过笔者对各个班级的体育课上课情况进行观察后,整理得到了如下结论:在本次观察的各个班级中,其中大部分班级的大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时常处于走神的状态,心思不能或者不能长时间的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对于体育课表现出不想学、不爱学的学习态度,对于体育教师传授的技术技能没有表示出明显的学习兴趣,上课严重缺乏积极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通过对遵义市十三中学285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发现十三中学的学生对于体育课喜爱程度不同,分歧较为严重[3]。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到,在被调查的285名同学中,完全掌握技术技能的仅有3人,其余的282人都没有完全掌握老师教授的技术,其中掌握程度在一半以下的都有133人,这说明在十三中学体育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

通过观察学生数据,可以发现在被调查的285人中,只有极少部分同学是为了单纯为上体育课而上体育课的,其余大多数同学上体育课都有着多种多样的理由和目的,这说明体育课对于学生而言是有着多功能的课程,有着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各种目的的作用。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得到,在十三中学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原因调查中,发现有着很大部分的同学是因为体育活动太累太幸苦、课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场地器材缺乏这三个选项因素,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会因为学业过于繁重没时间、不喜欢体育老师等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十三中学部分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和上课情况的观察,然后又经过笔者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关于将体育模块式教学法引入十三中学的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方面。经过对遵义市第十三中学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十三中学在校生对于学校目前所使用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基本持否定态度,通过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中学生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等都是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的.重要因素。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恰恰是不考虑这些因素的,所以已不适用于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十三中学学子。

2.体育教师方面。经过笔者与遵义市第十三中学体育教师的交谈和对体育教师在上课时的观察,发现了遵义市十三中学体育教师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是力不从心的,因为每班同学中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处于对体育课程教学是不太主动或不积极配合的,又或是不情愿配合但不得不配合的状态,这种状态十分影响教学。其次,体育教师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下上课是非常累的,每一节课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安抚学生课堂纪律的时间都比较多,这就导致学生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幅减少,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而模块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

3.学校方面。模块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大中院校已经全面推广,事实证明其效果也是较好的,所以校方推行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必有后顾之忧的,并且,十三中学作为贵州省体育特色学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这一方面上。而且模块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更加规范、系统,便于校方的集中管理。

(二)建议。模块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其所需要的设施和条件也是要求极高的,这也是实行模块式教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场地和器材。对于学校而言,首先是需要解决硬件问题,也就是场地设施和教学器械的问题,目前的十三中学体育教学场地较少,各类体育项目所需要的教学场地或少或根本没有,这就严重阻碍了模块式体育教学方法的开展,比如,目前学校拥有着两块羽毛球场地,这对于开展羽毛球模块式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再者,学校目前还没有一块标准的排球场地等等;体育器械方面,目前学校拥有着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械,但是各种体育器械的数量却屈指可数,显然这是无法满足体育模块式教学所需的。所以,加快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建设、补充数量不足的教学器材等都是学校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

2.模块式教学需要注重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因素。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学习心理对于体育课程的完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设置体育教学模块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兴趣爱好、文化成绩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冲突等,同时也应注重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外部因素,如学生身体素质不同、性别差异,从而设置具体、可行的体育教学模块[5]。

3.学校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而言,软件方面就是对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基本都是有着相当长教龄的教师,这部分教师都拥有着十足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目前的部分体育项目还不是特别熟练,所以对于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进行规培和交流等方式进行体育项目的规范和培训,还可以通过引进高技术体育教学人才来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

4.学校教学课程的调节。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全都是以班为单位,各班体育课上课时间不统一,这无形中加重了体育教师的负担,所以,改变体育教学授课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设置具体可行的体育科目供学生们选择,要求是每名同学必须在高中时期必选一次田径科目,其余科目不能重复选择。学校根据学生所选体育学习科目进行课程的调节[6]。

目前十三中学高一到高三年级共有39个班级,以年级为单位每年级有13个班级,体育模块式教学是如“俱乐部”似的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将每一个年级都分成两个“俱乐部”,每个“俱乐部”由该年级中5到6个班级体组成,这样就可以将学校的39个班级分成6个教学单位。学生选择体育学习项目时应与所在教学单位对应,每个教学单位的教学时间应确定为同一时间。模块式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科学且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引入模块式教学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条件也是万分苛刻的,不仅仅是单纯考虑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更重要的是需要注重体育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和注重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因素。

参考文献。

[4]赵岳峰.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体育模块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2014,36(1):49―53.

民族传统融入体育课堂的论文

1、小学教育大课间的概述。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开来的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具有创新、活跃等特点。大课间在时间上具有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强度适宜等优势,在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是学习之外的一种最有效的调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显著的效果,学校通过采取不同的大课间活动形式,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在形体上、知识上、趣味性上积极创新,收到更好的效果。

2、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分析。从目前的大课间活动环境来看,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处于被动接受的整体形势,也就是说,在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仍然以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主体性、个体性的考虑很少,只是一些简单、象征性的自主练习,放羊式的大课间教学依然存在,没有形成个性化需求、整体性推行的大课间活动模式。流于形式的情况很多。而且教师没有太多的钻研其中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趣味性、知识性等相对缺乏。

3、大课间活动的问题剖析。文化课教师拖堂、班主任工作不到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单一、老套、活动的主体单一、活动经常被取消、场地器材不足、缺少专业指导等,都是当前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形式,往往就会造成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对缺乏新意的活动内容比较反感,出现逃避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事情屡见不鲜;尤其是遇到下雨、下雪、上大雾、刮大风、场地积水积雪时,大课间活动就会被取消,形成大课间活动随意性,不是学生的爱好而是学生的负担,流于形式,缺少更大的积极性,这样就需要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增添活力源泉。

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功能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从整体上来说,是一项以养生、卫国、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形式,注重学生在形神以及精、气、神的结合,注重动静结合,能修养身心,是体育与德美结合,寓德美于体育活动之中的表现方式,从广泛程度来说,具有健身、对智力、品德、美感的教育、娱乐、交往等各项功能,将小学生带到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进行自由的享受以及对民族体育的运用,吸引学生参加到大课间中来,增加无限乐趣。

2、民族传统教育与小学教育大课间的融合表现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这种体育活动既是体育的,也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传统的。早小学大课间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武术、田径、球戏、舞戏、水戏、棋戏等多种形式,在项目上更是丰富多彩,譬如有摔跤、高脚竞速、八极拳、踢踏舞、游泳、潜水、游水捉鸭等,趣味丛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高涨。

3、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的必要性。小学生正是长知识、强见识的关键时刻,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一些独具特色的活动项目,运用到大课间,可以打破内容不够活泼,缺乏时代气息的诟病,同时,放手让学生自由结伴游戏,不受时间、空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弥补了体育器材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缺陷。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大课间教育,不但可以练就学生强健的体魄,还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好的认识、理解对知识、社会的全面价值观的形成。

1、理论上的全盘分析。从理论研讨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于教育大课间是新课程标准下实际需求,尤其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构建,证实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大课间活动中应用方向。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选择空间较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对应有效的项目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2、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学教育大课间,从管理上也可以更好的.实现,能促进两者的和谐应用于有机结合。通过实行规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大课间的运用管理手段,将大课间的活动组织实施作为人文体育活动的一项系统工作来抓,在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和机构,形成校长统帅、体育老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

3、体系上的综合评价。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学教育大课间的应用,还必须从两者的评价体系上考虑可行性,也就是说,如何构建和加强体系的研究,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小学大课间的有效应用,构建一套综合性的改革评价机制,也是形势所趋。在这一体系的构成上,从改革评价机制着手,形成民族传统体育在大课间文体育活动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师对学生参与大课体育活动实效性的评价研究、学校对教师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实施过程的评价研究、学校、家庭和社会立体化网络,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四个研究体系,通过这四个研究体系的全面完成,而这些研究体系的实施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学教育大课间的应用,是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形成良好身体素质并提高思想认识为目的,在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以及对学习的态度上都有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引入,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来发展,将具有更深远的实际意义。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确实应该帮助造就手脑都会用的人。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是造就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那么体育就是这样一门实现头脑并用的学科,关于体育学科的有效性我们又如何来理解呢?那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有效性。有效是指做事有效果,产生效益。体育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

作为我们这些一线的体育教师是否也应该履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呢?是否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真正做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对新课程标准研究不透,错误地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具体表现为:(1)。名义上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是变相的“放羊式”教学。学生自由活动的程度较高,教师对课堂教学难以控制,造成学生过度的`自由活动取代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受“淡化运动技术”思潮的影响,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活动,就是要让学生高兴起来,甚至认为可以不要运动技术了。因此想尽办法使体育课热闹起来,游戏突然变多了,相反,完整的教学过程少了,正规的教材少了,严谨的教法也少了。(3)。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标新立异,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

2.社会对体育教师有偏见,体育教师不被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地位很低,体育教学条件又有限,体育教师要想闯出一番事业确实非常困难,久而久之,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职业缺乏激情,满腹牢骚,难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

(1)。教师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考虑不全面。

(2)。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如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那么,教师在上课中就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不知练什么,那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更何谈有效性。再有一种情况,个别的教师上体育课目标随意性较大,课中虽有目标但不能按要求完成或出现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在课中不知练什么,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我认为,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例如:设计一节游戏课,首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内容,简单说出游戏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其次是学会游戏的方法,并能和同伴设计游戏的方法;最后能说出在游戏结束时的收获,这时,教师就明确了在课中主要教什么,学生就知道在课中学什么。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4、教师利用游戏教学激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的体育课中主要以游戏教学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多数会采用简单、有趣、多样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游戏教学的形式,那么体育教师就要注意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这个特点,引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乐观的动力作用,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通过游戏活动满足他们热情好动、自尊心强、争强好胜、表现自己的欲望;利用小组间的比赛、游戏,满足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但也有个别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这在体育课上表现尤为突出,而他们又有较强的自尊心。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绝对不能简单粗暴,那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上体育课,参加活动不积极,就体现不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通常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可以运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语言激励等教学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还可以利用室内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有关体育方面的录像、制做的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6、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一个班40多个孩子在操场上,外界干扰很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治能力差,有一点干扰,就容易精神溜号,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在队列练习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学生会显得有精神,而且动作做起来容易集中注意力。缩短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在课中体现精讲多练,提高练习的密度,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多练习。

在平时的课中进行游戏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高兴起来往往就得意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做领带头人,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出现在地上打滚,你追我、我追你的现象等等。在游戏中,学生最想扮演重要的人物,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设计特色以及如何达成目标等。

1、分析《课程标准》等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功能价值、结构和在同一内容不同水平、课次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和联系,为确定教学重难点提供依据。

3、分析本课主辅教材的关系。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同类项目的技能水平等。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1、期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

2、技术学习和体能发展两方面。

3、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培养等情感态度方面。

尽量采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来描述,技能目标应包含内容、条件、标准三要素。

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等是哪些,为什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单位


学生人数


授课时间


课次


教学内容

主教材

辅教材

课的结构

教学与练习内容

练习

目的要求

与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与组织

学生参与

次数

时间

开始部分







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场地器材


练习密

度预计


课后反思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是老师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许多老师教案非常简单,除了交待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练习形式外,对教学重点的克服、难点的突破、练习时间的长短、保护帮助、安全措施的安排都没有明确而科学的设计和提示。另外,对教学效果的预见性不强,比如本次课有多少学生能完全掌握教学技术动作,有多少学生能掌握部分的技术;本次课又能达到多大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学生的承受能力怎样等,都毫无预计,使课堂教学缺乏系统科学性。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目前,许多教师为追求课改潮流,不按照体育教育规律,不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实际出发,围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千篇一律,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做花架子,一堂课中想达成所有目标,结果既抓不住教学重点,也完不成教学难点,什么目标也达不成。

(三)过分强调学生的快乐体验,忽视运动强度

教师为了让学生开心地学习、主动地学习,降低了纪律约束,使课堂教学纪律松散,导致教师无法控制课堂局面,使教学事故增多,甚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当前表面看学校体育课堂活跃了,兴趣提高了,气氛热烈了;但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忽视了,运动量减少了,运动强度降低了。导致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意志品质薄弱。

(四)运动技术强调不够,忽视科学评价

在强调快乐体育的背景下,让许多老师迷惑不解。认为现在体育课让学生动一动,乐一乐,笑一笑就可以,不需要过多重视竞技运动技术的教学,有的甚至提出要不要运动技术。大家是否想过不需要运动技术有必要培养专业体育人才吗?学校体育课有必要存在吗?哪所学校还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呢?所以说,运动技术学是学校体育教与学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课存在的前提,更是体育教学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学校体育必须重视运动技术教学。另外,实施新课标后,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不符体育规律的现象,在教学的评价中全部采用过程评价,对结果评价很少涉及。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某校有一位教师组织全班学生800米考试时,老师只采用了简单的口头表扬与鼓励的评价方式,没有任何结果评价的内容,这种评价有失体育评价的内在含意。

(一)注重课前研究,实现学校体育的长远目标

在上课前教师应根据学校体育的价值功能,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应“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空间,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促进广大学生身体机能素质提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站在育人的视角来设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不同学生可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实现学习目标时要给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平台和空间,从而让发展学生终身意识的目标从校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延伸到将来,发挥学校体育的长久效应,而使学生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二)注重课堂实效,保证教学质量

首先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如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同时又能巧妙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组织的科学性,教学环境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和教学形式的群体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并且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增设一些对抗性强、运动量大的项目和形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胜欲望,达到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班级凝聚力。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既重视教法,又注重学生的学法,并且要注意安全防范,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发挥每节课的最大效应。再次教师本身又要掌握上课的技巧,如在课堂中有些教师对要讲的内容准备得很充分,但讲话的速度过快,语调缺少抑扬顿挫,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体会。把握不好“精讲多练”的尺度,语言不精确、欠科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自己往往不易觉察。尤其是体育术语的误用、甚至不用,给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带来了困扰和混乱。他们在讲解动作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讲深讲透,但头绪繁杂,又难分主次,课堂容量过大,时常是完不成教学任务,造成“拖堂”。虽然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应接不暇,理不清线索,听的多,练习次数少,分不清动作的重点,掌握不了动作技术,难免产生厌倦情绪继而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三)注重课后反思,形成共同思考的良好氛围

每位教师都应经常进行课后的自我反思,对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等及时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并且通过教学观摩评课等形式进行同伴间的互助交流,使教师逐步形成互相学习,在思想获得启发,在行为得到校正,共同进步。

在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学校体育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存在差距,没有将新课程理念与体育功能价值和学校体育的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我们加强课前研究,注重教学效果,重视课后反思,自然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使学校体育教学更趋科学。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协作的活动。初中体育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又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有不同之处,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研究体育教学活动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内涵。体育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在反复磨练中积累教学经验,在执着追求中提升教学能力,在思维碰撞中追求教学质效。

一、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有形。

体育课堂结构并无固定形式。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几年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经历,使我体会到: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若要顺利完成教学,一定要构建优质的课堂结构。首先要领会并有效处理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要科学合理地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第三要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只要从以上几点入手,细心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就使课堂内容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从而激活教材,生动课堂。

1、思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体育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具体、细化、可操作性强,除了体现本质特征的身体发展和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把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目标有机融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目标更符合新课程所追求的对学生的完整教育,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受益。

2、思考教学内容。

如何科学合理地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练方法,如何把理念变为实际,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体育教材内容横向组织的研究,从动作结构及其技术特征出发,把握教材内涵,理清教材脉络,善于分析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本质差别,正确处理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教材衔接和迁移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

3、思考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是优化课堂的必要措施。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案例】。

横箱分腿腾越作为支跳类项目之一,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安全要求较高。它由快速助跑、用力踏跳、支撑提臀、快速推手、分腿过箱、挺身及时、平稳落地动作构成。动作结构与山羊分腿腾越相似,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提臀充分、分腿大、推手必须更快更有力。学生在学习横箱分腿腾越过程中产生恐惧、紧张心理现象也是支跳教学的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架构课堂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到预设目标?这就需要体育老师根据教学重难点,把动作结构中有互补性的、可替代性的项目组织在一起。于是,我安排了山羊分腿腾越――大山羊――横箱上提高支撑点的塑料垫――横箱分腿腾越的逐步过渡。从诱导性练习到分层学练,注重学生间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倡导“分层学练、相互激励”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提臀分腿和快速推手的技术要领,及时抓住学生跳箱时出现的恐惧感和敢于挑战自我的不同心理,不断激励学生间的相互鼓励和加油,相互保护与帮助,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作为一线体育老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还要研究学情学法;不仅要研究场地器材,还要善于把教学实践与实际生活相整合以此完善优化课堂结构,在精益求精中打造有效课堂,还体育课堂原来的本质。

二、立足课堂实践,使课堂有神。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体育教师应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直面问题,拓展思路,创新教法,听取合理建议,完善教学,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使课堂有“神”,提高教学的质效。

【案例】。

这是一节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学课。教学设计主线是: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学生练习――分析、纠正错误动作――改进提高练习。可是第一个班的课结束后,我感觉教学收效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认为运球动作简单,大家多少都会一些,老师教的动作技术性强,比较单调,所以听得不带劲儿,练得不投入。接下来第二个班的课,我作了如下的调整:示范行进间运球中易出现的典型错误动作――学生尝试练习――边讲解边示范正确动作――学生改进练习。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学生们首先被夸张的错误动作所吸引,练习中为了避免犯类似错误,练得非常用心,对正确技术的理解也逐步加深。正当我准备用这样的程序进行第三个班的教学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这是下午的第一节课,骄阳似火。学生们集合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还处在午休后的懵懂状态,两眼无神,精神不振。见此情形,我想先得给学生们一个调整状态的过程。于是我选择首先让学生自由运球投篮三分钟。三分钟过后,我发现学生们眼睛也亮了,声音也响了,精神状态明显提高。此时,我开始了原来准备的教学计划,想不到的是虽然多花了三分钟的计划外时间,但是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练习非常投入,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收集、整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馈并灵活改变,创设最佳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且锻炼了教师组织教学、把握课堂的能力。课堂有神,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摸清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特征与变化规律后,可以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提高我们体育老师教学能力,增添体育课堂魅力的重要途径。

三、聚焦课堂反思,使课堂有根。

课堂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习惯做法。教师通过反思来分析问题与不足,并及时进行总结和简要评述。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反思内容可长可短,主要将这节课的感受、问题、经验等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扎根于课堂,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案例】。

这是下午的第一节体育课,按学期教学进度安排,七年级二班应该开始“跨越式跳高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依照单元计划要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条:粗略掌握完整的跨越式跳高动作;主动观察和评价别人的动作技术,表现出积极参与练习的.行为。

课上,我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按照由分解到完整的递进学习顺序学生自主练习,并且在练习前引导学生:只要认真练好基本技术才能跳过跟高的高度。课中,按照学习技术动作的常规要求,4个小组的横杆均设定在较低的高度,没有做升降杆的要求,以防止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挑战高度而淡忘技术学习的效果。然而,学生的学习情况却很难令人满意,学生练习2-3次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队伍开始混乱、有说有笑,有一些同学干脆停止了练习,教学效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课后,我百思不得其解,带着遗憾,把这节课的感受写到了教学后记中:课前设定的两天主要学习目标均未达成,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技术动作掌握得不好,评价行为发生率很低,是一节失败的体育课。

通过与同事的共同探讨,我又拟定了一份“跨越式跳高单元计划”,大致思路是:第一次课让学生按运动能力分组(水平接近的学生在一组),然后介绍简单的比赛规则与安全事项,接着让他们比赛。第二次课再引入基本技术学习和主动评价的要求,接下来的课是技术运用(比赛)、提高、综合评价等。结果,按这份计划重新组织教学,学生在上课时都跃跃欲试、主动练习,那种高兴劲儿是前所未有的。

失败经历了,成功也感受了,欣喜之余,我深深地领悟到:之所以第二次课能够成功,其原因就在于对第一次课堂设计的反思,并在这一基础上,对教学规律进行的深入研究。从中,我得到很多启发,其实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是要扎根课堂扎根实践,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方法和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思维品质,使自己在课堂实战中更好的成长。

每一次教学实践,促进一些思考,每一次思考,促进一种成长。反复实践与感悟,反复反思与总结,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呈螺旋式上升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不懈的学习和长期不断的积累,需要持之以恒、不畏艰辛的精神。实践体育课堂,使我教学能力有了提升;追求有效教学,使我教学理念有了升华。坚信,只有不断学习与反思、实践与探索,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素养,做一名既能武也能文的优秀体育老师。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了本学期课堂争章办法,对学生体育课进行综合评估,分为三块内容,一是服饰守纪;二是运动态度;三是运动能力。具体考评办法见附件。

几周考评下来,我感触颇多:

第一,在小组长的人选问题上,刚开始由各自然小组选拔一名活动小组长,与学习组长共同对组员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评估。由于种种原因,三个星期下来,出现一些调皮的学生对扣分麻木不仁,上课出现消极现象,严重得与组长吵架,后来仔细一问,这些学生普遍埋怨分扣得太多,反正无章所以上课无所谓。我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一种记录加分太多,还有一种没有确定理由的扣分,导致这些学生的反感。后来我采用组长轮流制度,让每位学生尝试来管理组员,促使一些调皮学生提高上课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又朝着良性的方法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在评分标准的问题上,每位学生在一个学月中基础分为100。在进行评估时要求加扣分尽量合理。但学生一开始做不到,对学生的一些小问题也进行扣分,导致一节课扣50分,使被扣同学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后来我规定最多一节课只能扣20分,以教师批评的为准;加分也如此。这样使每位学生在偶尔一次违纪的情况下,通过表现积极得到加分,保持个人的基础分,给学生伸缩的余地。人无完人,何况是十岁的小孩子。但是对学生的过分行为绝不纵容。

第三,最后的学月评章,在分数的基础上小组互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组员间最后教师评章。在最后评章时,对学生提出下月目标,既善意地指出不足之处,也提出改正的办法,让每位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因素。

第二本记录本又该下发,不知学生又会出现何种反应,我将全力以赴对待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一个一个的解决,我期待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法,必须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而,要选择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优先采用小学生经常实施和喜欢的小游戏,例如传统的“老鹰抓小鸡”或是“呼啦圈”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选择,按照不同的教学项目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体育游戏,以保障体育游戏开展的有效性。比如说,我们可以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跳绳接力赛或是火车赛跑,但这两种游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宜开展,以免导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伤。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法具有趣味性,能体现出教育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有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游戏的选择不可只重视其趣味性,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可本末倒置。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游戏法,既要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中的教育作用,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将游戏法与创设情境教学法相结合。

现如今,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为加强其作用,可将游戏法与创设情境教学法相结合,以使得体育游戏变得更加戏剧化,增添游戏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展体育学习,牢牢地把握教学内容,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小游戏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具有情景性的体育游戏容易让学生快速进入游戏中的角色,以充分体现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所采用的游戏法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可从中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勇敢机智的人;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的规则性,遵循体育活动中的规律,以促进学生体育思维的提高。因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积极地开展各项体育游戏,有效地应用情境创设,以丰富游戏的内容,保障体育教学质量。

三、创新体育游戏,适度使用体育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为依据来创新体育游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的改编和创新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游戏设计中充分发挥情感作用,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可过度采用游戏法,以免造成反效果。

四、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法,是小学体育新课标中的要求,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科目,其教学目的在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生的锻炼,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的,保障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刘秀钏单位: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学生是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如果他们的业余时间能用在体育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就能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的时间,系统的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