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乡镇书记调研报告(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5 18:48:47 作者:念青松 实用乡镇书记调研报告(通用17篇)

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乡镇书记调研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以下是的关于乡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阅。

洪江市塘湾镇是位于洪江市东部的一个偏远小镇,素有怀化市东大门之称,全镇土地面积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万人,因为各方面综合原因,导致我镇农民经济收入依然以农业为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我镇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面临什么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最近,我们通过走访、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等方法,对我镇的这些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镇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气候环境、农民素质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我镇农业发展。正视农业发展现状,全方位推进特色农业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十五”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我镇粮食总产量年均稳定,单产年均超过600斤,高出“九五”%。从调查结果看,受到国家的粮食综合补贴、畜牧业生产补贴和免除农业税政策的农民分别占到%、%和%。

虽然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

我镇农业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从调查结果看,我镇农业生产“地力差,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农业灌溉条件差、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原因分别占到了%、%和%。目前仍有%的农民以散养的方式从事养殖业,有%农民以承包耕地为载体从事种植业,有%的农民“出售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目前,在近1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文盲率为%,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塘湾镇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四)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偏远山区人地矛盾相对突出,资源的利用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一些干部的视角仍停留在种植业的发展和有限的土地开发上,对广大的山林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所忽视,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而对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充分利用尚有所忽视,从而陷入“山区资源缺乏”的怪圈。资源开发视角及经济发展思路的不同,导致山区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户营经济模式单一。

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山区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塘湾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山区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合作的本质就是弱势小农通过联合而组成组织,在市场经济中集中力量,互帮互助,共担风险,最后实现共沾利益。村民合作组织可以是专业化的,比如购销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生产型合作社。但是实践证明由于村民观念还不够新,合作意识还不到位,所以成效都不是很显著。

从实际出发,在村庄建立综合性的合作社效果会更明显。因为农民大多数还是兼业化小农,他们不仅耕种着土地,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而且绝大部分家里还搞些养殖。如养些猪、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结合农民这种兼业化经营的特点,合作组织要尽可能为社员提供综合服务,所以,合作组织要在实践中摸索出综合服务形式,有资金互助服务,有以图书借阅、电脑查寻、电视放映、专家技术人员讲座等形式的信息服务,各个种植、养殖小组的内部技术互助(如统一防疫)和农资统一购销服务以及产品销售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等等。

而且,从完整意义上来讲从完整的意义上讲,合作组织是一个人群共同体,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合作的经济与合作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合作的经济就没有合作的文化,反之亦然。“奉献、劳动、参与、团结”的合作理念,以及地方传统戏、大众化的舞蹈、群体演唱等等平民化的集体文艺,本身就是对大多数人既“经世”又“济用”,大家聚在一起开心了,精神世界丰富了,身体健康了,本身就是“经济”。总之,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劳动人民那儿,两者是一体的。这也是在发育农民合作组织时必然产生农民文艺队的原因。

同时,因为合作组织实质是群体的自治动员机制的表达,所以当前由于农业税全免等而导致的村“两委”的功能转变也是与合作社一致的。甚至,在中国农村特有的小农村社的地理状况和制度沿袭下,一个少则不到千人,多则三五千人的村子,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村“两委”班子如果一心地想解决群众的事,那就必然是协调、服务等合作上的事了,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事吗?其实,合作的政治、合作的社会、合作的经济、合作的文化是四位一体的。这也是合作组织发育过程中积极借用村“两委”等体制内资源,促进村两委职能转变为地方自治功能、促进村民(如阶层、代际)关系改善的原因所在。

农民的全面性合作是进行村庄建设、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核心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塘湾镇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乡镇书记调研报告

凫山乡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张育红。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主化程度为进一步引深,农民群众对村集体收入开支、公益事业等情况越来越关注,对村务公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近年来村干部因财务问题引起群众投诉时有发生,仅靠原来的村务公开栏难于满足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需要。对此2006年,我乡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利用全县信息化已普及到村的优势,将建设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纳入和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通过政务、村务公开等载体,实现对惠农政策、涉农收费、农村财务和农村重大事项等四方面的公开,弥补了以往单靠公开栏公开的不足,丰富了公开形式,打造了阳光村务,实现了主动公开与关注公开的高效互动。

明确目标要求,制定保障制度。为抓好平台建设,我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办法》,要求通过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促进以“八有八无”(有村务公开、无暗箱操作,有财务上墙、无乱支乱花,有村账代理、无资产流失等)为核心内容的“廉洁村”建设。

1围绕这一《实施办法》,就惠农政策、涉农收费、农村财务和农村重大事项等四方面信息公开制发了配套文件,细化保障措施,明确公开的重点与时限。如在落实农村重大事项公开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办法》,要求每季度重点公开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

清理农村财务,规范账目管理。为保证信息公开平台重点内容——财务公开的落实,针对我乡87个行政村全部实行“村帐乡代理”,为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打下了基础。乡农村会计代理结算中心接到各村上交的财务资料后,严格按有关规定对每张收支单据进行认真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不予入账;对手续不完备的,退回村补充完善后入账,有效杜绝了“白头单”。该中心完成审核手续后,按统一格式填写相关报表,确认手续完备、开支合理后,予于办理向社会公开。

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监督检查。鉴于该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组织协调任务重的民心工程,乡党委、政府制定了部门工作责任制,督促部门落实推进。同时通过对87个村的村务公开情况进行考核,重点检查村务公开情况进行考核,重点检查村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程序是否规范,有效地促进了村务公开工作的落实,农民群众一致认可,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措施落实。为更好的发挥农村廉政信。

息平台的作用,我乡加强了对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工作的指导,在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把关的基础上抽出农经、财务等专业人员,加强对各村财务的审核和监督,形成构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的双重体系,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为进一步发挥财务结算中心的核心作用,加强结算中心人员业务培训,明确村级财务负责人,财务人员、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职责。对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通过民主理财、财务公开、会计委托代理、财务监管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平台的运用水平。

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谐。廉政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了联系方式公开、工作程序公开、办理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避免农民群众因村务、政务、党务不公开所产生的积怨,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答复在基层、化解矛盾在基层,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只有村务和财务两方面内容。推行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后,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公开形式,村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惠农政策、涉农收费、农村财务、农村重大事项和政务党务公开等内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和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

更加突出村务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推进了村务公开制度化建设。推行前,村务公开只有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由于没有健全的监督制度,有些村干部公开意识薄弱或自身不廉洁,就会出现不敢公开、不按时公开、公开不真实的现象。推行后,乡农村会计代理结算中心和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两级把关,广大村民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增加了信任度。

更加有效地实施民主监督,党风廉政建设停息公开平台推行后,村务公开更透明。村干部在有效的监督下,自觉依法依规依程序管理好村务,并接受村民的质询,真正做到强化村干部自身廉洁建设,还村干部清白,让村民明白,维护村集体利益。

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在源头上预防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村务、党务、政务公开,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有效措施。当前,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必须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防治腐败建设信息平台,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载体进行全方位公开。老百姓就能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有关的惠农支农政策、农村重大事项、村务财务以及行政事业性涉农收费等各方面信息,从而更好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特别是通过信息公开平台,能有效解决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和失真等问题,使村“两委”重大决策和村干部廉洁情况真正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对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镇纪委书记反腐倡廉建设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乡镇纪检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是摆在每一个纪检监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近期,根据县纪委的统一安排,就加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调研。

目前,全镇有。

14。

个行政村,

65。

名村干部,

560。

名农村党员。镇党委由。

5

名委员组成,村支部由。

3

5

名委员组成。全镇配备专职纪委书记。

1

名,科级干部,配备乡镇兼职纪检干部。

2

名,村社兼职监督员。

15。

名。

近年来,我镇将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不断延伸到农村基层,形成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全镇成立了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每年初,镇党委与各村党支部签订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书。在全镇形成了镇党委领导、纪委牵头,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全镇围绕服务农村、加强村务和村级财务管理、惠农政策落实和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等内容,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干部的政绩和利益收入挂钩,推行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使之成为干部年度考核的硬指标,有力推动了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近年来,我镇基层不断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一是紧紧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全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之中,以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和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为重点,着力抓好乡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并根据教育对象,分类施教,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突出抓好正面示范和反面案件警示教育,并注重运用省内查处的人和事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筑牢农村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大力推行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通过送法送纪下乡、廉政宣传栏、廉政电教片、廉政广告栏、廉政漫画格言等多种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在农村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唤醒了群众的廉洁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明乡风。三是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确保有效性。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活动,主动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纳入其中,不断深化。大力弘扬廉政、勤政先进典型,定期不定期播放警示教育片,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10。

14。

个行政村都实行了“三务”公开,

90%。

以上的村有“三务”公开栏。三是实行廉政承诺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自律意识。认真落实了《廉政谈话承诺制度》,对新提拔任用的乡镇科级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并签订勤政廉政承诺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乡镇干部的廉政档案,加强了廉政档案的动态管理,规范了运作程序,充分发挥了廉政档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作用。四是推行民主评议制度。全镇通过开展“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民主评议活动。

选择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和部门为评议对象,采取以镇为中心,上下联动,内外兼顾,纵横联系,覆盖行业的评议模式,重点解决一些部门、行业的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开展先进示范“窗口”单位的创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行风评议工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年深入。

14。

个,建立村民联络小组。

14。

个,聘请了。

28。

名信访联络员,有效拓宽了违纪线索举报渠道。二是深入开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行风评议工作为平台,通过开展纠风专项工作治理、开通“镇长热线”三农服务热线等途径,加强了对城镇拆迁、土地征用、公路“三乱”、企业改制、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小学校执行“一费制”和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看病难、看病贵”、救济救灾资金、退耕还林补助款发放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我镇对农民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救济救灾资金等均实行了一卡(折)通,有效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411。

件,反映村干部违纪问题。

171。

件,反映乡镇干部。

103。

件,反映县直主管部门。

137。

29。

件,结案。

29。

件,其中涉及乡镇干部的。

24。

起,村社干部的。

5

起。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但在调查中普遍反映出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教育还重视不够、抓得不紧一是在农村缺乏对农民教育的抓手和教育载体,在农村宣传计划生育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载体很多,但农民接受教育的场所有限,对农民的教育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二是忽视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党和政府给农民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基层政府要农民做点公益小事都很难,组织一次村民会议就更难,充分暴露出对农民教育的缺失三是基层领导干部认识不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只重视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农村经济长久发展的需要还远不成正比一是对惠农强农的各项具体政策宣传不够,许多农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农民医保、能繁母猪等具体政策和申报程序等方面宣传不够,使群众对乡镇、村干部有一定误解,造成告状和举报的情况时有出现。二是农村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跟不上。近年来,国家补贴项目逐年增加,补贴标准不断提高,补贴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我市

2008。

年国家各项惠农资金达。

5.3。

亿元,但在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部门多,参与人员多,发放环节多,代理银行多,发放形式多,滞留时间多,以及行政成本高、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三是少数基层干部在惠农政策的实施中存在优亲厚友、办事不公和不够透明等问题。

通过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农民最关心的还是教育和医疗问题在教育方面,农村乡镇各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与城市学校教学质量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跟不上,老百姓不满意,导致农村在初中阶段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送孩子进城上学,有的在小学阶段就进城上学,不仅给农民带来新的负担,而且出现了农村学校生源缺少的问题在医疗方面,近年来,我市乡镇医院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上有了很快发展,但普遍反映经费紧张、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医护人员绝大多数为临时聘用人员,乡镇医院要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和农民的需要,还有很多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

69。

个乡镇中有。

48。

个乡镇拖欠债务。

9996。

万元,其中靖远县的。

118。

个乡镇拖欠债务。

7580。

700。

个行政村中有。

122。

个村拖欠债务。

1290。

万元。

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注重任务的分解,忽视任务考核,放松责任追究三县两区都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全市

69。

个乡镇就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了层层分解,并与村上签订了责任书,但普遍缺少平时和年终的考核检查工作,更谈不上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二是在责任制考核上形式比较简单,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好坏一个等次。三是乡镇、村两级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时效性差。

基层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反映财务管理、救灾款物、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落实方面的信件多

2006。

年以来反映县(区)、乡镇、村干部的信件。

411。

件,其中反映财务方面的信件。

87。

件,占。

21.2%。

反映涉及救灾款物的信件。

45。

件,占。

10.9%。

反映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方面的。

47。

件,占。

11.4%。

反映农村土地征用方面的。

30。

件,占。

7.3%。

反映教育方面的。

59。

件,占。

14.4%。

二是反映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较多。

2006。

年以来查处乡(镇)村两级干部违纪案件。

29。

起,其中涉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13。

起,占。

44.7%。

三是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的违反国家政策非法收费,有的擅自低价向农民征收土地,或长期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款四是作风飘浮,损害农民利益有的基层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不体察民情,不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渐疏远了干群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引起集体上访的群体事件五是有的乡镇为了争取项目、经费和达标验收(计划生育考核)存在公款请客送礼的现象六是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乡镇、村干部生活上贪图享乐,存在用公款旅游和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等现象,这些人虽是少数干部,但对干部整体形象影响很大。

通过对比分析,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经济建设,轻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系统的安排部署、检查落实和责任追究。没有真正做到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总责的要求。另一方面,少数基层干部政治素质较低,法制观念和清廉意识淡薄,存在“与己无关”、“小节无碍”“法不责众”等错误思想。一是针对性不强。目前,对乡镇、村社干部的廉政教育,通常是制度条规教育多、笼统性要求多,而真正结合干部思想实际需要的少,依然采用过去的教育手段,只是定期把干部召集起来开开会、读读书、看看专题教育片,教育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缺少针对性。二是系统性不强。一些地方对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没有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存在平时随便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干部出了问题抓一抓的现象。三是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工作多,受教育的时间相对少,个别村党支部软弱涣散,较少组织村干部学习。由于受教育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而且不及时,致使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四是村级干部工资低,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村干部年龄偏大。

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般号召性多,抓检查落实和监督不够。一是上级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个别乡镇对村级干部的监督管理比较松散。个别县区、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真正没有发挥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过多地参与一些具体工作,由“赶车”人变成了“拉车人”。二是同级监督不到位。个别村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党内监督形同虚设。一些村党支部成员不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监督约束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个别村班子成员往往“利益共享”很难起到监督作用。三是民主监督不到位。一些村村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少数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有的村存在群众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制度的滞后和缺失,在基层各项涉及财务、惠农政策、农村低保、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具体制度、管理办法跟不上。如农村低保扩面这一项工作,群众意见大,究其原因是绝大多数乡镇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标准办法,给工作带来不便。

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只有“政绩”只有“官位”,心里装不下老百姓,不深入群众,

不深入农户,服务群众的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作风。有的少数基层干部素质较低,不愿做基层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敢解决矛盾,不想为民谋事,只有服务上级的痴好,没有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同程度存在“老爷”习气。

三、搞好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对策。

镇党委、政府应将农民的教育纳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同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真正把农民的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使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教育有载体、有抓手。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科学发展观教育入手,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要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纪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真正做到经常抓、反复抓。要注意改进教育的形式,因地制宜,采用农民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加大正面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不断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有规划、有组织、分层次地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并将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下来,夯实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基础。全镇应建立统一的管理、监管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建议各单位成立强农惠农政策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与现有的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办公室调整合并为强农惠农办公室,对惠农资金实行组织协调、统一管理和监管。一是进一步完善支教、支医工作长效机制,使市、县区教师、医生更多的到乡镇一级任职

1

2

年,为基层培养一批人才。同时,选派一批基层的教师、医生到市、县区学校、医院工作。

1

2

年,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整合农村教育、医疗资源,可在农民比较集中的乡镇建立农村中心学校和医院,逐步解决农村孩子就近上好学校难,农民就近看大病难的问题。三是进一步整合农村文化、体育、教育、卫生资源,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

在这次调研中,发现景泰县、靖远县部分乡镇建立了政务便民服务厅,实行统一公开办事的形式,老百姓告状的情况明显减少,群众普遍反映好。在乡镇实行政务便民服务厅,采取乡镇干部轮流值班,有利于锻炼乡镇干部,促使其提高政策、业务水平,也使乡镇领导有更多时间、精力抓主要工作。同时,方便了群众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以农村乡镇一级政务便民服务大厅为重点,不断改进和拓展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行以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工作。认真开展对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站所、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和用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把对镇、村干部的监督考核与群众的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上面有组织检查考核、下面有群众评议监督的工作机制。真正使干部置于法律、制度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基层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紧紧围绕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在健全民主决策工作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基层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进一步健全和执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务民主听证制度等,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要加强民主管理,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村集体大宗物资采购必须遵循公开原则,工程项目招投标要进一步规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消除“暗箱操作”,防止权钱交易,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要继续深化拓展“村账乡管”、“零户统管”、乡镇村级干部任期“零债务”制等财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建立健全乡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基层站所财务管理,预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权谋私行为。一是进一步落实“一把手”是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第一责任人政治任务,克服“一把手”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现象。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做好“四个必须”,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一把手”必须清楚,心中有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列入“一把手”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亲自参加反腐倡廉建设重大活动;党委、政府必须每年为纪检监察机关办几件实事,二是突出追究重点。坚持把责任追究作为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

6

是否直接参与,只要负有“失教”、“失察”、“失管”和“失误”中的任何一种责任,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地追究。对改进机关作风方面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形成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监察机关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对工作不力导致群众上访的通过对群访事件全过程的倒查,对导致群防事件的最初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从而杜绝向上逐级推卸责任的现象。三是在实行责任追究的尺度上,坚持做到不护短、不手软。为了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不走形式,确实起到警示和教育干部的目的,凡是有违纪行为的、凡是侵害了老百姓利益的,坚持做到不护短、不手软,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严肃查处一批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

加强对农村基层纪检干部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加大镇纪委书记与部门纪检组长、乡镇纪委书记与乡镇纪委书记之间的交流和轮岗力度,充分调动基层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乡镇行政区划分布、经济规模和党员人数等,成立若干面向乡镇工作的纪检监察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负责

3

5

5

6

名,所需编制在现有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编制中调剂解决。

乡镇调研报告

乡镇妇联是与农村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增强活力的源泉,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县各乡镇男劳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大多为妇女,妇女成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乡镇妇联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准确定位,以充分发挥乡镇妇联在农村妇女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已成为乡镇妇联工作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乡镇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一是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妇联工作大多是党政领导分管工作中的一项,相对其它那些层层考核或“一票否决”的中心工作来讲,妇联工作缺少硬任务;把妇女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务虚的工作,认为妇联工作可抓可不抓、做多做少都无关紧要。因此导致党政领导工作忙时,“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将妇联工作置于“边缘化”地位。另外乡镇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妇女工作成了“副业”。部分乡镇妇联没有将工作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点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兼职过多,职能发挥难。首先,由于乡镇党委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导致妇联机构形同虚设。其次,有的乡镇妇联干部一人兼职两项或多项工作,如兼任计生、民政、统计、办公室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另外,乡镇干部基本上全部驻村,驻村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开展,又不能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

三是投入不足,工作保障难。乡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也规定各级妇联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由于财税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乡镇中心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保证妇女工作经费。由于缺少基本工作经费,乡镇妇联无法开展提高女性素质、家庭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工作,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四是素质不高,工作创新难。我县的乡镇妇女干部整体素质较过去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工作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妇女干部由于资历浅,没有工作经验,接受系统学习培训少,因而虽有工作热情,但缺方法,缺点子,不能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打不开局面。二是部分妇女干部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认识不到位,认为妇联工作比较虚,不容易显政绩,因而把主要精力用于乡镇中心工作,不钻研妇女工作业务,使妇女工作陷于被动状况。三是部分妇女干部缺乏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主动向领导汇报,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就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四是部分妇女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基层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解农村妇女面临的困难及其需求,更谈不上认真的去思考妇女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不能为妇女提供应有的服务,影响了妇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要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二是要营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必须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协调党校办主体班时,规定乡镇妇女干部所占的比例或举办专门的乡镇妇女干部培训班,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女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引导、教育乡镇妇女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要推动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把妇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设新农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发展城乡经济,引导城乡妇女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将城乡妇女工作进行对接和有机的融合,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乡镇妇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乡镇书记调研报告

庞村镇党委书记王国章(2011年4月21日)。

政务环境创优工作开展以来,我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庞村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施。政务环境创优活动进入查摆问题阶段以来,根据伊洛工业园区政务环境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政务环境创优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的通知》(伊洛政优„2011‟6号)要求,为认真搞好环境创优活动查摆问题阶段的规定动作,结合庞村实际情况,围绕庞村镇党委、政府2011年工作重点,我对全镇一季度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第一季度,在伊滨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庞村镇党委、政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为目标,以环境创优年活动为契机,转变观念,务实开拓,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伊滨区下达的第一季度目标任务。

截止3月底,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7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2390元,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1%;财政收入703万元;招商引资0.65亿元,其中省外资金0.5亿元。

1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推进。同时,要求各行政村一体化工作由支部书记负总责,村委主任为具体责任人。

为做好镇域规划工作,结合洛阳新区总体规划和伊滨区规划,镇党委、政府投资10余万元聘请河南省豫建设计院,对全镇规划进行重新修编,并明确了2名班子成员负责督促、协调,镇主要领导每周听取规划进展情况汇报,并根据上级关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推进要求,多次到郑州与设计院专家就镇域规划进行沟通交流。目前,规划修编工作已完成,与洛阳新区规划的对接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详细规划的进一步完善。

在土地流转前期,细致做好农民土地经营情况的调查工作,登记、汇集土地的数量、生产经营、已经发生的流转租赁等情况,调查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镇领导和村两委干部加班加点深入农户,谈形势、讲政策、话利弊、算效益,增加农民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增强对打造花卉苗木基地的信心。三是健全机构、强化服务。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农业镇长任副组长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专门负责全镇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中介协调、合同签证、追踪服务和纠纷调处等事宜,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四是积极做好3000亩流转土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新规划了配套深水井60眼,一方面积极动员承包商打井,另一方面申请伊滨区给予资金扶持。目前,东庞村、门庄村、辛庄村、九贤村、军屯村、草店村等6个行政村的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已流转土地2500亩左右,正在进行红叶树、樱花、雪松等花木的种植及喷灌工作,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渐呈雏形。

2设,突出抓好掘山社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庞村镇区、顾龙路北,总投资1.5亿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左右,目前已启动9栋,324套住宅,预计6月底主体可全部完工。目前已完成拆迁17600m2,其中砖混结构3600m2,企业厂房10000m2,其它建筑4000m2。安置情况:掘山社区安臵群众分为两类,一类是仅安臵但不拆迁的农户,这类农户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符合批划宅基条件,但按照偃师市国土局“偃国土„2009‟32号”关于停批停办宅基的文件要求,无法再为这些农户批划宅基,另一种情况是符合批划宅基条件,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没能申请到宅基的农户,我们从全镇信访稳定大局出发,对这类农户首先安臵、确保稳定,安臵农户80余户;第二类是先拆迁后安臵的群众,共18户,其中农户11户,企业7家。累计安臵农户91户,企业7家。三是窑沟社区和东西庞村社区正在加大招商力度,与相关投资商洽谈,并邀请投资商到庞村进行实地考察,力争实现突破,早日动工。

在总投资1亿元的新市镇改造项目中,我们以顾龙路改造和中心广场建设两项工程为抓手,积极研究方案,动员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为镇区新的亮点。一是结合顾龙路大修工程,我们研究制定了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方案,并明确专人负责,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目前高压线杆移位、绿化带重建、路灯安装、供水供气管道铺设已全部结束,排水系统改造本周有望完工,绿化带补植补栽、慢车道铺油、人行道改造正在进行。二是切实搞好中心广场建设工程,目前,规划方案已确定,土地报批和施工图纸设计正在紧张进行,预计下半年动工建设。

3动投资12亿元的11个项目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产业集聚区,今年第一季度新上项目8个,其中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7亿元。包括通心公司防盗门项目、艾基诺公司扩建项目、先导公司扩建项目等。

由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今年以来,庞村镇城乡一体化工作虽然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但仍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为圆满完成今后的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镇党委、政府通过进一步营造社会舆论氛围、拓宽输出网络、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开辟建设新的输出基地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全镇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全镇发放《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力转移的宣传材料20000份,入户入企业率达100%;新增就业岗位近300余个,为镇内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举办冲床、电焊、折弯、成装、喷涂等专题培训班3期,对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技能性培训,为镇内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进一步提高了镇内劳动力的专业素质;累计调解处理了15起劳动争议案件,直接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全年没有发生一起企业职工因劳动争议引起的群体性越级上访案件,有力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转移农村社会劳动力6200人,其中市外输出1300人,本地转移4900人。

在殡改工作中,我们大力宣传和推行丧葬新风,使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树立了文明、节俭、科学、健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严格执法,对偷埋者起尸火化,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从而确保了殡改的顺利进行,全镇火化率达100%。在救济款、物的发放、使用和落实上,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对上级下拨的救济款、物做到了接收、登记和管理档案化、公开化,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对给各特困户下拨的救济款做到符合规定,不拖欠、不截留、不挪用、不挤占。发放救灾款5.5万元,五保54600万元,惠及120人,低保251100元,惠及1395人,发放定补105156元,惠及98人。

4

全镇累计投资130余万元,1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并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医疗设施和群众就医条件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深入人心,参合率进一步提高,参合人数达36193人,参合率达98.8%。

在全镇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明白,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或不按照批准要求建设的建筑物及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筑物,均属违法建设,必须限期自行拆除;正在施工的违法建设,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自行拆除;凡不停止建设或逾期不拆除的,镇政府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依规查封施工现场、开展行政帮拆,直至依法强制拆除。成立了征迁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求各各行政村和有关职能部门做好辖区内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管工作,完善巡查机制,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立即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处臵到位。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排查到的违法建设行为,立即依法查处,加大刚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确保了城乡建设按规划顺利实施,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以消化盘活现有存量土地为主导,引导企业集中在已农转的土地上发展。全镇共办理乡镇企业用地11宗,盘活存量土地86亩。三是全力做好土地信访工作,共解决涉土纠纷案件3起,较好地控制了因土地纠纷引发的上访。

5成立了环卫人员队伍,对镇主次干道做到了每天定时清扫、保洁,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与沿街商户签订了规范经营承诺书,严禁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规范各类招牌及广告牌,保持店内店外干净整洁,并由城管队员分片包干、监督落实,打造良好镇容镇貌。全镇共开展路容路貌集中整治活动4次,出动人力900余人次,清理乱堆乱放杂物40处,占道经营20余处。目前,镇区脏乱差、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极大改善了镇区环境。

通过强化宣传、认真排查、重点管理、集中整治等强有力的措施,今年一季度,我镇共排查出有安全隐患的单位5家,安全隐患共2类7条,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无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按照伊滨区要求,持续深入开展了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工作。

全镇共悬挂过路横幅120余条,发放宣传单1100余份,出动宣传车8辆,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由班子成员带队、以各包村组为单位深入全镇14个行政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排,从有无环评手续、安全隐患、锅炉、炕房、消防设施、密闭容器等10个方面,对辖区内的全部企业进行了登记造册。

镇党委、政府从机关、派出所、工商、税务等部门抽调50人成立了环保专项行动小组,班子成员分包负责,扎实开展集中治理活动。目前,第一批环境整治企业77家,已全部通过了洛阳市环保局和园区环保局的验收,第二批环境整治企业66家,已整治58家,其余企业正在紧张有序治理。

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及伊滨区产业规划,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全部办理了环保审批手续,执行环评率达100%,建成投产项目“三同时”污染治理执行率达100%。

6

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以“依法管理、完善服务”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伊滨区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以“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群众满意”为目标,从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入手,取得了新进展。通过努力,我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计划生育率达97%,较好地完成了人口与计生任务。

镇党委、政府狠抓信访稳定各项制度的落实,采取日汇报、周例会的办法,每周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安排信访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周一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二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疑难信访案件的排查和处理,要求班子成员每周深入到村,变“上访”为“下访”,积极主动排查化解不安定因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对疑难信访案件,在明确责任人的同时,采取日汇报的办法,每天召开碰头会,死包死打,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重大事件不出镇。全镇共受理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19件,处理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20余起,其中解决移民、代课教师、铁路护路营等疑难信访案件3起。镇党委、政府对每件来访也高度重视,切实发挥大综治的协调作用,部门联动,齐抓共管,责成包村干部组成工作组,给予及时受理和尽快解决,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通过建立专职治安巡防队、建立三级报警监控平台,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完善村级治保会、调委会等综治组织网络,认真落实半月例会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制度,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社会稳定,切实做到了“两个确保、七个不发生”。由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集访和越级上访案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7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我们定期开展农民负担自查工作,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在惠农政策落实方面,我镇向群众全面落实了种粮补贴、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移民补贴,五保户、贫困户等的发放,全部落实到位,无截留、挪用现象,其中综合直补发放2183313元,直补耕地面积27850亩;在义务教育收费方面,我们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和农村教育经费和“两免一补”资金,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不存在随意增加收费项目或搭车收费项目现象;在农民建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收费方面,不存在以收费和罚款代替管理,以土地整理、村庄规划等为借口变相收费、罚款,按住房建房面积乱收费等现象,没有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筹劳等行为;在计划生育收费方面,我镇没有向育龄妇女收取孕检费,没有强制保险摊派药品和宣传品,不存在以收费为目的的发放二胎指标和以罚代管现象;在外出务工农民收费方面,不存在向进城就业农民收费、向外来务工农民收取任何行政事业性费用现象;在第二代身份证办理收费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每证20元标准收费,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免收了工本费。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继续强力实施项目招商双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拓宽经济发展途径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方面坚持统一招商与分口招商相结合,大型招商与小型招商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取了小分队招商、专业组招商、专题招商、集聚区招商、以商招商等各种招商手段,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另一方面重点抓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对正在洽谈的项目,加快洽谈进度,促进合同签订;对已签订合同的项目,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项目的早日开工;对在建的项目,加强建设进度;对已建成投产的项目,加强联络与服务,鼓励企业规模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狠抓措施的落实,一季度,我镇新上招商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3500万元的安顺公司扩建项目(外方资金3000万元)和投资3000万元的金辉公司扩建项目(外方资金2000万元),引进资金6500万元,其中省外资金5000万元。

8同时,我们还按照伊滨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其它各项临时性中心工作任务。

9

乡镇书记调研报告

政务环境创优工作开展以来,我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庞村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施。政务环境创优活动进入查摆问题阶段以来,根据伊洛工业园区政务环境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政务环境创优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的通知》(伊洛政优20116号)要求,为认真搞好环境创优活动查摆问题阶段的规定动作,结合庞村实际情况,围绕庞村镇党委、政府2011年工作重点,我对全镇一季度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第一季度,在伊滨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庞村镇党委、政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为目标,以环境创优年活动为契机,转变观念,务实开拓,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伊滨区下达的第一季度目标任务。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3月底,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7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2390元,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1%;财政收入703万元;招商引资0.65亿元,其中省外资金0.5亿元。

二、城乡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

(一)抓组织领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强力推进

1

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推进。同时,要求各行政村一体化工作由支部书记负总责,村委主任为具体责任人。

(二)抓镇域规划,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为做好镇域规划工作,结合洛阳新区总体规划和伊滨区规划,镇党委、政府投资10余万元聘请河南省豫建设计院,对全镇规划进行重新修编,并明确了2名班子成员负责督促、协调,镇主要领导每周听取规划进展情况汇报,并根据上级关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推进要求,多次到郑州与设计院专家就镇域规划进行沟通交流。目前,规划修编工作已完成,与洛阳新区规划的对接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详细规划的进一步完善。

(三)抓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化集中

一是细致摸底。在土地流转前期,细致做好农民土地经营情况的调查工作,登记、汇集土地的数量、生产经营、已经发生的流转租赁等情况,调查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镇领导和村两委干部加班加点深入农户,谈形势、讲政策、话利弊、算效益,增加农民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增强对打造花卉苗木基地的信心。三是健全机构、强化服务。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农业镇长任副组长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专门负责全镇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中介协调、合同签证、追踪服务和纠纷调处等事宜,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四是积极做好3000亩流转土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新规划了配套深水井60眼,一方面积极动员承包商打井,另一方面申请伊滨区给予资金扶持。目前,东庞村、门庄村、辛庄村、九贤村、军屯村、草店村等6个行政村的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已流转土地2500亩左右,正在进行红叶树、樱花、雪松等花木的种植及喷灌工作,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渐呈雏形。

(四)抓社区建设,促进人口向镇区集中

2

设,突出抓好掘山社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庞村镇区、顾龙路北,总投资1.5亿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左右,目前已启动9栋,324套住宅,预计6月底主体可全部完工。目前已完成拆迁17600m2,其中砖混结构3600m2,企业厂房10000m2,其它建筑4000m2。安置情况:掘山社区安臵群众分为两类,一类是仅安臵但不拆迁的农户,这类农户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符合批划宅基条件,但按照偃师市国土局“偃国土201532号”关于停批停办宅基的文件要求,无法再为这些农户批划宅基,另一种情况是符合批划宅基条件,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没能申请到宅基的农户,我们从全镇信访稳定大局出发,对这类农户首先安臵、确保稳定,安臵农户80余户;第二类是先拆迁后安臵的群众,共18户,其中农户11户,企业7家。累计安臵农户91户,企业7家。三是窑沟社区和东西庞村社区正在加大招商力度,与相关投资商洽谈,并邀请投资商到庞村进行实地考察,力争实现突破,早日动工。

(五)抓新市镇改造,促进镇区形象实现新提升

在总投资1亿元的新市镇改造项目中,我们以顾龙路改造和中心广场建设两项工程为抓手,积极研究方案,动员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为镇区新的亮点。一是结合顾龙路大修工程,我们研究制定了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方案,并明确专人负责,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目前高压线杆移位、绿化带重建、路灯安装、供水供气管道铺设已全部结束,排水系统改造本周有望完工,绿化带补植补栽、慢车道铺油、人行道改造正在进行。二是切实搞好中心广场建设工程,目前,规划方案已确定,土地报批和施工图纸设计正在紧张进行,预计下半年动工建设。

(六)抓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3

动投资12亿元的11个项目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产业集聚区,今年第一季度新上项目8个,其中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7亿元。包括通心公司防盗门项目、艾基诺公司扩建项目、先导公司扩建项目等。

由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今年以来,庞村镇城乡一体化工作虽然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但仍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为圆满完成今后的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一)劳动力转移更具镇域特色

镇党委、政府通过进一步营造社会舆论氛围、拓宽输出网络、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开辟建设新的输出基地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全镇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全镇发放《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力转移的宣传材料20000份,入户入企业率达100%;新增就业岗位近300余个,为镇内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举办冲床、电焊、折弯、成装、喷涂等专题培训班3期,对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技能性培训,为镇内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进一步提高了镇内劳动力的专业素质;累计调解处理了15起劳动争议案件,直接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全年没有发生一起企业职工因劳动争议引起的群体性越级上访案件,有力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转移农村社会劳动力6200人,其中市外输出1300人,本地转移4900人。

(二)民政工作扎实推进

在殡改工作中,我们大力宣传和推行丧葬新风,使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树立了文明、节俭、科学、健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严格执法,对偷埋者起尸火化,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从而确保了殡改的顺利进行,全镇火化率达100%。在救济款、物的发放、使用和落实上,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对上级下拨的救济款、物做到了接收、登记和管理档案化、公开化,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对给各特困户下拨的救济款做到符合规定,不拖欠、不截留、不挪用、不挤占。发放救灾款5.5万元,五保54600万元,惠及120人,低保251100元,惠及1395人,发放定补105156元,惠及98人。

4

(三)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全镇累计投资130余万元,1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并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医疗设施和群众就医条件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深入人心,参合率进一步提高,参合人数达36193人,参合率达98.8%。

(四)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

在全镇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明白,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或不按照批准要求建设的建筑物及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筑物,均属违法建设,必须限期自行拆除;正在施工的违法建设,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自行拆除;凡不停止建设或逾期不拆除的,镇政府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依规查封施工现场、开展行政帮拆,直至依法强制拆除。成立了征迁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求各各行政村和有关职能部门做好辖区内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管工作,完善巡查机制,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立即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处臵到位。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排查到的违法建设行为,立即依法查处,加大刚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确保了城乡建设按规划顺利实施,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土地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制,认真落实违法用地镇级周报制度,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巡查网络作用,按照巡查区域、巡查时间段要求在全镇辖区内开展土地执法巡查,认真做好巡查日记,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2起计7亩;二是以消化盘活现有存量土地为主导,引导企业集中在已农转的土地上发展。全镇共办理乡镇企业用地11宗,盘活存量土地86亩。三是全力做好土地信访工作,共解决涉土纠纷案件3起,较好地控制了因土地纠纷引发的上访。

(六)小城镇经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5

成立了环卫人员队伍,对镇主次干道做到了每天定时清扫、保洁,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与沿街商户签订了规范经营承诺书,严禁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规范各类招牌及广告牌,保持店内店外干净整洁,并由城-管队员分片包干、监督落实,打造良好镇容镇貌。全镇共开展路容路貌集中整治活动4次,出动人力900余人次,清理乱堆乱放杂物40处,占道经营20余处。目前,镇区脏乱差、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极大改善了镇区环境。

四、否决目标完成情况

(一)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强化宣传、认真排查、重点管理、集中整治等强有力的措施,今年一季度,我镇共排查出有安全隐患的单位5家,安全隐患共2类7条,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无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环境保护工作

按照伊滨区要求,持续深入开展了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工作。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全镇共悬挂过路横幅120余条,发放宣传单1100余份,出动宣传车8辆,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氛围。2、认真摸排,掌握情况。由班子成员带队、以各包村组为单位深入全镇14个行政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排,从有无环评手续、安全隐患、锅炉、炕房、消防设施、密闭容器等10个方面,对辖区内的全部企业进行了登记造册。3、加派力量,精心组织。镇党委、政府从机关、派出所、工商、税务等部门抽调50人成立了环保专项行动小组,班子成员分包负责,扎实开展集中治理活动。目前,第一批环境整治企业77家,已全部通过了洛阳市环保局和园区环保局的验收,第二批环境整治企业66家,已整治58家,其余企业正在紧张有序治理。4、加强辖区污染源管理,确保污染事故发展。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及伊滨区产业规划,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全部办理了环保审批手续,执行环评率达100%,建成投产项目“三同时”污染治理执行率达100%。

6

(三)计划生育工作

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以“依法管理、完善服务”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伊滨区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以“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群众满意”为目标,从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入手,取得了新进展。通过努力,我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计划生育率达97%,较好地完成了人口与计生任务。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完善并落实信访稳定长效机制。镇党委、政府狠抓信访稳定各项制度的落实,采取日汇报、周例会的办法,每周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安排信访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周一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二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疑难信访案件的排查和处理,要求班子成员每周深入到村,变“上访”为“下访”,积极主动排查化解不安定因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对疑难信访案件,在明确责任人的同时,采取日汇报的办法,每天召开碰头会,死包死打,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重大事件不出镇。全镇共受理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19件,处理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20余起,其中解决移民、代课教师、铁路护路营等疑难信访案件3起。镇党委、政府对每件来访也高度重视,切实发挥大综治的协调作用,部门联动,齐抓共管,责成包村干部组成工作组,给予及时受理和尽快解决,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通过建立专职治安巡防队、建立三级报警监控平台,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完善村级治保会、调委会等综治组织网络,认真落实半月例会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制度,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社会稳定,切实做到了“两个确保、七个不发生”。由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集访和越级上访案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7

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我们定期开展农民负担自查工作,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在惠农政策落实方面,我镇向群众全面落实了种粮补贴、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移民补贴,五保户、贫困户等的发放,全部落实到位,无截留、挪用现象,其中综合直补发放2183313元,直补耕地面积27850亩;在义务教育收费方面,我们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和农村教育经费和“两免一补”资金,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不存在随意增加收费项目或搭车收费项目现象;在农民建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收费方面,不存在以收费和罚款代替管理,以土地整理、村庄规划等为借口变相收费、罚款,按住房建房面积乱收费等现象,没有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筹劳等行为;在计划生育收费方面,我镇没有向育龄妇女收取孕检费,没有强制保险摊派药品和宣传品,不存在以收费为目的的发放二胎指标和以罚代管现象;在外出务工农民收费方面,不存在向进城就业农民收费、向外来务工农民收取任何行政事业性费用现象;在第二代身份证办理收费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每证20元标准收费,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免收了工本费。

(六)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继续强力实施项目招商双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拓宽经济发展途径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方面坚持统一招商与分口招商相结合,大型招商与小型招商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取了小分队招商、专业组招商、专题招商、集聚区招商、以商招商等各种招商手段,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另一方面重点抓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对正在洽谈的项目,加快洽谈进度,促进合同签订;对已签订合同的项目,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项目的早日开工;对在建的项目,加强建设进度;对已建成投产的项目,加强联络与服务,鼓励企业规模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狠抓措施的落实,一季度,我镇新上招商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3500万元的安顺公司扩建项目(外方资金3000万元)和投资3000万元的金辉公司扩建项目(外方资金2000万元),引进资金6500万元,其中省外资金5000万元。

8

同时,我们还按照伊滨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其它各项临时性中心工作任务。

9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着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的巩固,关系着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采取平时了解和集中调研相结合,听汇报与实地采访相结合,集体座谈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办法,走访党员162人,走访群众221人,召开座谈会10次,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我乡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和自身的主要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党委共有13个村,两个乡直支部,有党员人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坚持统筹兼顾,夯实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基础。

要考核内容。增强了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对党员培养发展和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

2、科学制定计划,注重薄弱环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将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性计划向农村生产一线的优秀分子倾斜。发展党员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改善结构”的前提下,注重做到“三个优先”,注意对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加以引导、培养。一是优先发展懂科技、能带头致富并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优秀分子;二是优先发展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复员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人员等;三是优先发展有经济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培养前途的村干部。

(二)聚民心谋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1、明确目标,搞好农村党员发展规划。注重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应放在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农村青年,乡企业中的骨干分子和农村劳动致富带头人,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其他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青年妇女。通过“三培双带”等方式,着力解决选定发展对象困难的现状。

2、多措并举,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等党建主题活动,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关爱党员送温暖、抓作风促发展、走访党员月等活动,组织了义务送医下乡、义务修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党章知识竞赛等等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激发了广大积极分子、优秀青年的加入组织的政治热情。(三)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1、实行发展党员预算制。依据党内统计系统反馈情况,在年初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台帐,详细列出2年内、3年及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名单,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对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村发展党员数量提前作出预算,着重抓好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村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村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问题.

2、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根据年初制定的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对各支部上报的发展对象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等应达到的比例,特别是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指标落实情况进行逐村逐人审核,对已落实指标且发展对象均符合要求的,核准领取《入党志愿书》,对未落实或发展对象达不到要求的,责令重新确定上报发展对象。

(四)围绕经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把思想统一到抓经济上,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尽可能地关心和参与经济工作,从而形成领导经济工作的整体合力。

2、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抓好农村基层支部班子建设。一是选好带头人,实现能人治村。对内做到深挖广积,通过深化培养,拓宽选任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重点在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村致富能人中大力培养选拔村、村委会主任,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经济能人选拔到村主要干部岗位上来。二是建设支部班子,形成领导核心。坚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培养选拔有作为的村干部相结合,在优化村支部班子结构中推进工作开展。同时注意依法理顺与村委会的关系,统一步调,形成工作合力。

3、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经济素质,提升经济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强培训学习。大兴学习之风,提高了党员干部发展现代生产力的理论素质、科学知识水平、战略思维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开办农技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强农村党员技能培训,把党员干部培训成有技能、会运用、有产业、促增收的农村经济能人。三是扩大经济工作的参与程度。在参与经济工作的实践中,了解、熟悉经济工作,总结群众的创造,汲取群众的智慧,增强对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指导和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结构不合理。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结构普遍偏低,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偏少,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外流较多,大多农村年轻人对党的认识不深,入党积极性不高,加上不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的工作办法不到位,导致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老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

二是选定发展对象比较困难。当前,农村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青年很少,加之留在农村的青年各方面素质相对偏低,培养符合条件的党员难度较大。外出务工青年素质普遍较高,但若作为发展对象,对其考察的工作比较困难。

三是部分村党组织工作不够细。强调义务多,表现在在公益事业捐款、出义务工修路、计划生育、拆迁住房等方面处处让党员带头,党员权利体现少,激励措施缺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

四是开展教育的内容和管理方式不够活。开展教育活动无论其内容和方式上没有适时地变化,有些农村党组织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把教育活动等同于读书、念报、学文件,形势单一,内容枯燥,教育管理没有生机,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五是存在一些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水平。

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很有必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道路。一要联系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突出抓好村的教育培训。二要扎实抓农村党员冬训。有计划地组织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性的下村进行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培训、因需施教的'方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以宗旨信念、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为重点,注重培训实效。三要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四要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树立一批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和典型,促进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考评机制。

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去,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要着力解决少数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加强指导、督查。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亲自抓,研究制定培养发展党员的具体措施。对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党支部,要先进行整顿,重点选配好村。四要积极发挥包村单位和驻村干部作用,指导、协助、督促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创新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

一要稳定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以有利于党务工作开展为出发点,合理进行人事安排,特别是要注重农村党务工作连续性。二要加大力度搞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教育培训功能,以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为主,结合专家讲座、短期培训班、以会代训、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三要强化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加强考核,促进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水平的提高。

2.3℃,无绝对无霜期,本镇东邻本县西仓乡,南连尕海乡,西于青海河南县接壤,北与夏河县毗邻。全镇总面积970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14万亩。下辖4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5个镇属机关单位和2个社区居委会,2015年底全镇总人口为9571人,其中**村227户1178人,华格村273户1365人,加格村198户1098人,红科村280户1356人,城东-社区1097户3370人,城西社区423户1208人,全镇共有8个党支部,共有256名党员,牧民党员154名。全镇主要经济来源靠畜牧业,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

一、**镇各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全镇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认真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两基”攻坚为目标,以提高升学率、降低辍学率为切入点,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教学投资力度,优化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方面,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行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提高了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改善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5%。在巩固计划生育“三为主”成果的基础上,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制度和奖励扶助优惠政策。

二、**镇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分析

(一)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

**镇大多地区属高山丘陵地带,洮河流域峰峦重叠,生存条件比较严酷。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年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633-782毫米;无绝对无霜期,易形成春末夏初干旱和秋季连绵阴雨天气。四季不分明,冬长夏短,农作物生长季节漫长,农牧业生产效益低,生产条件差。由于境内海拔高,气候严寒,生态恢复期漫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资源开发的生态成本和开发成本高,资源开发滞后。

(二)镇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交通能源、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保收能力不足。我镇的牧业生产依然靠天养畜靠天种植的传统生产方式,目前没有基本的饲草料种植保障基地和牲畜过冬设施,一旦遭遇雪灾、虫灾,农牧业生产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抗灾保收能力极为不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没能得到根本解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据查我镇的4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中,已修通乡村道路4条,但有8条村道尚未修通或亟待拓宽,勒科河村道、周可河村道、西兰牧沟村道、江玛沟村道、高尖沟村道、九头山村道、青走沟村道、叉木沟村道等8条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村道仍未得以修建,群众在牧场上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全靠畜力驼运,费工费时,极其不便,严重制约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教育体制改革不完善,教育教学投资力度小,教育教学质量还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设备陈旧,全镇几乎没有文化体育场所,体育事业发展十分滞后;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国家投入较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制度和奖励扶助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广播电影电视工作发展缓慢;社会保障覆盖面和资金保障的额度较低。

是5个羊单位\亩,超过草场理论载畜量4个羊单位/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场的休养生息,过度放牧,促使了草场退化,土壤沙化,进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加剧。

三、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为中心,突出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两大主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和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大建设,以饲草料种植、藏羊育肥养殖作为支柱产业,提高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3—5年内把各村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态势凸现、全镇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文明镇。

四、主要措施

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四是以增强发展活力为中心,努力在扩大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五是以逐步提高社会发育程度为目标,努力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六是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取得新突破;七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八是以实现藏区长治久安为重点,努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实现新突破;九是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重点,努力在提高领导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维护稳定为保障,进一步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民生,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着力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事业,探索建立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把各村建设成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2、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3、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5、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我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局部有明显改善,植被覆盖度、“三化”草原治理率、水源涵养能力逐步提高,水土流失防治面积稳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镇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迅速发展;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二〇一〇年六月九日

乡镇党委书记调研报告

——**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

全镇总面积970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14万亩。下辖4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5个镇属机关单位和2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为9571人,其中**村227户1178人,华格村273户1365人,加格村198户1098人,红科村280户1356人,城东社区1097户3370人,城西社区423户1208人,全镇共有8个党支部,共有256名党员,牧民党员154名。全镇主要经济来源靠畜牧业,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

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全镇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认真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两基”攻坚为目标,以提高升学率、降低辍学率为切入点,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

教学。

投资力度,优化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方面,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行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提高了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改善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5%。在巩固计划生育“三为主”成果的基础上,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制度和奖励扶助优惠政策。

**镇大多地区属高山丘陵地带,洮河流域峰峦重叠,生存条件比较严酷。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年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633-782毫米;无绝对无霜期,易形成春末夏初干旱和秋季连绵阴雨天气。四季不分明,冬长夏短,农作物生长季节漫长,农牧业生产效益低,生产条件差。由于境内海拔高,气候严寒,生态恢复期漫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资源开发的生态成本和开发成本高,资源开发滞后。

交通能源、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保收能力不足。我镇的牧业生产依然靠天养畜靠天种植的传统生产方式,目前没有基本的饲草料种植保障基地和牲畜过冬设施,一旦遭遇雪灾、虫灾,农牧业生产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抗灾保收能力极为不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没能得到根本解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据查我镇的4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中,已修通乡村道路4条,但有8条村道尚未修通或亟待拓宽,勒科河村道、周可河村道、西兰牧沟村道、江玛沟村道、高尖沟村道、九头山村道、青走沟村道、叉木沟村道等8条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村道仍未得以修建,群众在牧场上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全靠畜力驼运,费工费时,极其不便,严重制约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不完善,教育教学投资力度小,教育教学质量还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设备陈旧,全镇几乎没有文化体育场所,体育事业发展十分滞后;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国家投入较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制度和奖励扶助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广播电影电视工作发展缓慢;社会保障覆盖面和资金保障的额度较低。

是5个羊单位\\\\亩,超过草场理论载畜量4个羊单位/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场的休养生息,过度放牧,促使了草场退化,土壤沙化,进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加剧。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为中心,突出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两大主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和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大建设,以饲草料种植、藏羊育肥养殖作为支柱产业,提高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3—5年内把各村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态势凸现、全镇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文明镇。

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四是以增强发展活力为中心,努力在扩大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五是以逐步提高社会发育程度为目标,努力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六是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取得新突破;七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八是以实现藏区长治久安为重点,努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实现新突破;九是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重点,努力在提高领导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维护稳定为保障,进一步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民生,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着力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事业,探索建立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把各村建设成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我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局部有明显改善,植被覆盖度、“三化”草原治理率、水源涵养能力逐步提高,水土流失防治面积稳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镇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迅速发展;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二〇一〇年六月九日。

乡镇调研报告

根据今年协商计划,区政协组织区农经委、文广局和有关镇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课题,在深入镇村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及外地先进经验,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形成此调研报告。

我区乡村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乡村旅游业已经起步。全区现有乡村旅游景点9处,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4处,其中5星级1处(万源龙顺度假庄园);4星级2处(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青水源农业生态园);3星级1处(北辰郊野公园都市渔业园区)。此外,红光鹿苑特色旅游科普教育基地、春田花花柚子园休闲农庄为市级乡村特色点,还有新增未命名景点1处(柳青度假庄园)。2019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多万元。其中,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接待游客、旅游收入约占全区总数的2/3,接待过夜游客约占90%。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北辰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北运河是北辰的母亲河,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皇仓重地,南北文化交融、御驾临经之地,形成了特有的运河文化,留下了桃花寺、北仓廒、双街古街、桃花口驿铺、蔺家古渡、陆军第一讲武堂等历史文化节点,康熙填词桃花口,乾隆下榻桃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皇仓所在之地,为安土乐业、文明教化之所,从北辰走出了御史谏官赵之符、晚清名将曹克忠、清末著名乡绅黄金祥、革命先驱安幸生、教育家张伯苓、登高英雄杨连弟、蛙王穆祥雄、表演艺术家郭振清、歌唱家张振富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此外,北辰民间民俗文化独特,文化遗产有序传承发展,拥有刘园祥音法鼓、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7个,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在资源。

3、休闲养生资源独具特色。北辰郊野公园作为全市最大的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旅游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天津北部的天然氧吧,可以围绕生态旅游开发旅游项目。双口“小五堡”坐落于津西北果品基地,连片的大枣、苹果、桃、梨等果园远近闻名,可以围绕果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我区东部拥有大兴和永金两个水库以及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可以围绕打造“渔家乐”旅游做好水资源利用文章。我区特色饮食小吃丰富,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是我区有名的特色小吃。双街的鲜品食用菌、葡萄和草莓,青水源和鼎牛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使游客体验特色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到餐桌的全过程。岔房子的丹参、知母、天南星、桑椹等特色中药材,也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区传统医学资源积淀深厚,北辰中医医院、北门医院,以及每个社区卫生院的国医堂中拥有大批的中医药方面的专家,加之我区拥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具有发展“食疗、药疗、医疗、水疗”相结合的特色养生保健旅游的潜力。

4、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地处京津“双城记”的核心位置,在对接京津两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拥有便捷的交通,6条高速公路和8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未来5-2019年将有11条轨道交通、84座站点逐步落地,使北辰与市中心区融为一体。我区现有户籍人口37万,居住人口近百万;我市常住人口1400多万,北京常住人口2100多万,这些都是我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潜在的旅游人口资源。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私家车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以享受环境、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和参与性旅游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我区乡村旅游前景广阔。立足天津,面向京冀,辐射周边,在两小时的车程内有着巨大的客源市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放在全市特别是环城四区来比较,我区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是最低的。据了解,2019年,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67.5亿元,占gdp的43.2%,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33.2亿元,占gdp的47.1%,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88亿元,占gdp的41.8%,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万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05.2亿元,占gdp的35.2%。我区发展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区没有像先进地区那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来培植,认为旅游业体量小、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对gdp和财政的贡献度不高,未将发展旅游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真正形成发展合力。因而我区乡村旅游业虽起步较早,但未能及时把握机遇,获得应有的发展。我区至今仍没有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业专项发展规划,在整体布局上缺乏深层次的研究谋划,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各镇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受陈旧观念的影响,满足于一些固有资源,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整体和深度开发水平低,许多旅游项目没能及时充实内涵、扩大外延。例如,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偏重采摘,挖掘文化特色不够;西堤头镇春田花花柚子园、青康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季节性强,闲置时间长。特别是缺乏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2、配套扶持和管理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区没有制定相应的土地、财税、投融资、人才引进培养等扶持政策。现有乡村旅游景区仍处于开发阶段,整体素质不够强,总量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好,缺乏统筹布局科学安排一日游或两日游的线路,没有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在投入上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服务设施简陋,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场所档次不高。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大,缺少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例如,“小五堡”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虽然较早,但由于周边道路、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项目建设没有持续性,布局杂乱、项目单一,加之管理又没有跟上,村民之间恶性竞争,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

3、文化和旅游结合不够紧密。运河文化中的皇仓文化是北辰独具唯一性、排他性的文化资源。目前,我们对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特别是对皇仓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重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文化旅游总体形象不够鲜明,导致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较普遍。例如,天穆杯小品、北仓杯青歌赛、广场舞、文学创作和北辰现代民间绘画是我区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一直没有把这种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展示。

4、管理和服务人才短缺。目前,我区乡村旅游业一直以来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力量也不足,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目标和考核。至今区级管理部门没有一名专业型的干部,各镇也没有人具体负责旅游工作。从而造成管理部门对我区乡村旅游业基本情况掌握不清,发展思路不明,缺乏整体布局和专业指导。旅游人才建设“短板”现象突出,高级职业经理人、公司化运作的管理人才紧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服务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能为游客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乡村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较低,宣传推介不够,服务手段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体系,缺乏与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旅游公司的深度合作。

当前,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后,旅游业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据了解,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为3.25万亿元,增长11%。目前,我市已经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我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xx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以服务城镇居民为目标,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加快北辰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一是把旅游业作为北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要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全市“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规划既要考虑我区现有资源特点,还要注重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本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进一步加强我区乡村旅游业的领导,区级成立旅游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以分管旅游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发改委、农经委、工经委、商务委、建委、市容委、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公路局、运管局、新闻中心、文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下设委员会办公室(文广局),负责旅游业日常工作,内设专业科室,其中专设乡村旅游发展科,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日常工作推动。双街、双口、青光、大张庄、西堤头等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具体工作。三是聘请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专业设计公司,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对我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和全面评价,搞好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业专项规划,指导我区在“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点位。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培育精品、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七片区”乡村旅游精品。“一核”,即以北运河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一带”,即北辰郊野公园休闲观光带;“七片区”:一是以北仓镇桃花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二是以龙顺庄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三是以双街镇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中心的农业科普旅游片区,四是以大张庄镇鼎牛农业示范园为中心的农业体验旅游片区,五是以双口镇“小五堡”为中心的农家乐旅游片区,六是以青光镇龙源马术休闲度假庄园为中心的高端旅游片区,七是以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为中心的渔家乐旅游片区。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赋予其更为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引导经营主体依托特色农业,丰富和完善文化内涵,将民间音乐戏曲、花会表演、传说故事、民俗运动、地方特色饮食等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此外,要集中整合我区现有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工业旅游、近代教育旅游,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文化公园、堆山公园等串点连线,打造我区一日游或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我区旅游整体吸引力。

3、突出特色,打造北辰品牌。一是重点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以恢复北仓镇桃花寺为重点,精心打造北运河文化旅游核心区,进一步拓展思路,拓宽视野,将运河文化进行整体宣传,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影响力的北辰旅游文化品牌。本着皇敕寺庙,明清风格,恢复兴建桃花寺,复原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题字、题词,在运河沿岸和景观周边栽种品质好、花期长的桃树,再现“十里桃花千年渡”的盛景。在北运河畔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开辟漕运历史、皇仓廒舍、历代英杰、抗击外侵、古代石雕等展区,兴建明清风格的商业设施,使之成为我国北方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二是重点打造北辰郊野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北辰郊野公园“大绿、野趣、生态、亲水”的特点,引入花卉展示、植物观赏、观光农业、水上运动、青少年夏令营、自行车骑行、渔家乐垂钓、房车基地等项目,突出原汁原味,主打户外运动与休闲,建设具有北辰文化和郊野特色的亲水休闲项目。三是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我区特色民间花会、茶馆相声、八极拳表演、北辰现代民间绘画和各类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以及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特色小吃文化,使游客充分体验北辰浓郁、朴实的乡村氛围,打造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品牌。

4、加大扶持,改善旅游环境。一是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区政府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周边道路、公交站点、停车场、卫生间、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环境维护以及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撬动社会投资,拓展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的旅游项目,放水养鱼,帮助其做大做强。三是按照规划出台我区乡村旅游开发名录,定期向社会发布,带动招商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5、培育人才,壮大旅游企业。实施人才兴旅战略,统筹做好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专业技术、高技能和乡村旅游实用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行政管理人才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突出市场主体地位,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引进国内一流的大型旅游管理公司、旅行社,适时组建北辰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乡村旅游开发和产业整合,充分发挥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服务外包,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饮以及会务等服务。支持和培育旅游中介服务组织,创造条件在重点点位组建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注重引导景区周边村民的参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6、整体包装,全方位宣传推介。一是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组织专家和学者集思广益,打造我区统一的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标识,在各高速路口、进区道路口,统一设置广告牌和引导牌,并邀请全国知名人士为景区题字;编印我区旅游精品线路图和观光休闲旅游指南手册;摄制反映我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宣传片,集中进行营销推介。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央视、天津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媒体进行形象宣传。邀请相关专家和专业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大型实体演艺项目、竞技比赛(如自行车、马拉松、水上竞技),征集创作(如楹联、诗词、旅游口号、摄影)等主题活动,打响北辰乡村旅游品牌。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创建我区旅游信息网站,开通微信、微博,建设智旅游,搭建北辰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努力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乡镇调研报告

**县地处**处,距自治区首府**公里。全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镇*乡,*个村委会*个社区居委会,人口*万人,其中农牧民*人,劳动力*人。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婚姻登记档案管理规范化,切实提高婚姻登记服务管理水平,**县民政局严格按照《婚姻登记条例》和《婚姻登记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婚姻登记管理软、硬件建设,完善管理工作机制,理顺管理工作职责,全面实现了婚姻登记管理规范化。20xx年上半年共办理结离婚登记*对,其中农牧民*对,占19.6%,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

(一)农牧区中“闪婚”现象较以往有增多趋势。其特点表现为“三快”即认识快、同居快、分手快。青年农牧民大部分是在各种聚会上认识后,到男方家暂时同居,有的是外出打工认识后同居,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领取结婚证,因这种同居关系缺乏起码的婚姻基础,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便分道扬镳,有的女方还在同居期间怀孕,无颜回家,在社会上流浪。

(三)婚姻登记中存在“两多”现象。即草率结婚、离婚的多;遗失婚姻证件,要求重新出证的多。

(四)农牧民群众普遍认为由县级婚姻登记机构统一登记管理所辖区域的模式,既增加农牧民群众的婚姻登记成本,又带来不便。认为采用分散登记,定时上报,定期检查,集中管理的方式比较恰当。

(五)婚姻登记机关、计划生育和公安户籍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缺乏协调性。

(一)积极动员民政、妇联、卫生、司法及村委会全方位、多渠道继续加大对“一法一规定”的宣传力度,特别要针对偏远农牧区,把禁止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禁止第三者插足、未成年人私奔,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不办理婚登记手续同居等作为宣传重点,尤其要将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今后的生活带来的诸如落户难、子女入学难、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等一系列连锁问题和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性宣传到位,逐步引导各族基层农牧群众树立健康、和谐、文明的婚姻家庭理念。

(二)进一步牢固树立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宗旨,继续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本着便民的原则,将办理婚姻登记权力下放至乡镇,以方便农牧民群众就近进行婚姻登记。

(三)进一步组织协调好民政、户籍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在办理结婚证、身份证等方方面面形成统一的,环环相扣,密切衔接的工作机制,保证各项工作在统一协调中运作。

乡镇调研报告

乡镇是我国政府管理“五级结构”的最末端机构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责。有道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足见乡镇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乡镇管理是以乡镇政府为核心的乡镇组织依法管理乡镇范围内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着力点也在乡镇。乡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县区、一个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统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乡镇管理属于基层管理的范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乡镇管理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管理对象和内容十分庞杂。每一个乡镇都设有党、政、武、企、群众团体等机构,领导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工作。

第二,从管理方法的运用上看,乡镇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项工作加以综合,采取综合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才能把各项工作推动起来,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三,从管理职能上看,由于乡镇工作的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协调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乡镇党、政、经各部门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帮助,才能使乡镇管理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乡镇处于我国政权系统的最基础一级,乡镇管理处于广大农村第一线。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具体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具体化,把方针、政策、法律、规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因此,乡镇管理必须直接面对乡镇各个部门或行业,必须从实际出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要求。

综上所述,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政权的运作和管理特征集中体现为: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政机关的指令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来贯彻执行,并具体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

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除村民自治组织外,它没有下属行政组织,基本上是直接同农民群众打交道。

不象县以上领导机关那样功能完备、机构齐全。

乡镇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职能越位。管了许多本应由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的事。二是服务功能错位。上级将名目繁多的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有些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与乡镇主要负责人政绩“挂钩”。乡镇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落实各项指标上,没有足够精力为农民服务。三是社会职能缺位。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由于财力制约,大部分乡镇只能维持工作运转,无力承担公共设施建设,影响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整体水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的职权为七项。但在实际工作中,前乡镇承担的工作内容十分庞杂,可概括为八大类近50项,乡镇工作事无巨细,包罗万象,面广、量大、事杂,将有些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纳入乡镇管理范围,将有些应由农民做的事情由干部来做,成为“全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情况较严重,有些应该做的工作没有精力去做,而有些不该做的工作却疲于奔命。

站所的设置大而全,而且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乡镇不论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站所设置千篇一律,这种状况增加了财政开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管,又受乡镇属地管理,乡镇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机配合与协作,形不成人才、资金、设施、技术的优势互补。同时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管理型的干部多,服务型的干部少;“万精油”式的干部多,掌握专业技能的干部少;生产型的干部多,经营型的干部少,制约着乡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得着的看不见”。由于乡镇和站所主管部门权责重叠交叉,乡镇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县直部门权大责小或有权无责。《宪法》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但《行政处罚法》等法规没有赋予乡镇政府执法资格疑似乡镇在法律规定方面职权残缺,存在着“责任大、权力小”和“任务多、要素少”的现象。如禁止农用车载客、安全生产、农村环保等,乡镇没有执法管理权,但工作还得干,只有“违法行政”。由于职能的弱化,工作手段和方式只能靠单一的教育和说服,而现在利益多元化的状况下这种手段是越来越不被认可,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管理。

在对经济发展的协调中,最常见的是作为为企业发展征地的主体嵌入,让群众理解为的负面行动,阻力前所未有,《物权法》出台更加剧了企业征地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对立,单有的说服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并且容易让乡镇政府卷入具体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质疑,甚至卷入法律纠纷旋涡,难于在对经济的发展支持与老百姓的利益维护中有所作为,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用的信誉危机。

财权、物权为在县区业务部门,事权留在乡镇,存在着“见到人的管不到人,管到人的见不到人”和“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的现象,造成乡镇职能虚化,责任增大,自主权缩小。一些站所上划后,大都承担着本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行政职权,难以发挥应有的行政效能。同时,乡镇政府往往包办了企业、事业单位的事;党委政府也很难把党务和政务分开。条块分割,权责分离,乡镇政府很难统筹、协调,不能有效地配置管理要素,进而充分履行职能。另外,有法律地位但没有执法权。

乡镇财政实际上是转移支付财政,自身没有财政能力,收钱无门,挣钱无路,要钱无缘,要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在苦恼。由于债务较多,负担较沉重,偿还难度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乡镇的正常管理工作。同时,乡镇偿还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县区财政加大转移支付额度。并且为了发展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旧债尚未还清,又累欠新债,有的乡镇不得已向社会集资,向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花钱去路多,收钱来路少,乡镇领导穷于应对,甚至无可奈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服务活动和事业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能归咎于哪级组织、哪个领导,其成因是复杂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经过20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农村管理体制、管理对象、管理任务、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条件的原因,又有自然条件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又有资金等管理要素匮乏的原因;既有乡镇自身工作的原因,又有上级组织的原因。这也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并逐步进行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乡镇管理必须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乡镇调研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需要大量的基层公务人员直接引导、指导和服务。因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执行力,意义重大而深远。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县乡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与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是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自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别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初期相比,公务员队伍在数量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指导基层,切实为农服务。

(二)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不少基层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招呼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思想不够先进,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严重存在着服务缺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大都担负着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发挥五员作用。

(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当好为民排忧的服务员。

皇粮国税的取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小政府,大服务已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当然,政府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认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彻底破除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服务员。其次,要真心埋头基层工作,善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基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领域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司法、公安、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面对复杂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认真克服服务缺位、空位,管理错位、越位的弊端,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高效服务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

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是繁荣乡镇、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其行政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指导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其次,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围绕单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重点搞好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次,在指导农民依照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好乡村、区域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政府有限的管理,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不和谐音符,努力把蛋糕分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知法守法的示范员。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广大基层公务员由于身处执法第一线,其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法制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法制与人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强化知法学法的角色意识。作为执法的主体,要把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其次,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往往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执法中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决避免滥用职权和吃拿卡要的错误行为。切实将服务功能寓于依法行政当中,真正做到公正执法、真心服务。第三要强化推动普法的责任意识。基层工作中,公务员接触最多是对法制需求日趋增多的基层农民群众。加强法律宣传,是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建设和谐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又要做执法普法的模范,这也是衡量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

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广大农村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也不断涌现。面对复杂的局面,基层公务员如何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仅是加强其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公务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一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即把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研究对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心中时时处处装着群众,并把他们的冷暖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针对群众思想上的新变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情感交流,倾听民情民意,依法合理地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间的纠纷,力争将阻碍和谐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准确判断分析,提高应变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端倪可查、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洞察力,遇到复杂问题时,要冷静思索,认真把握,积极协调关系,果断采取措施。切实为建设稳定祥和、诚信团结、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尽职尽责。

(五)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当好促进和谐的参谋员。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在调查研究中,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蹲下来、沉下去,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村组、深入群众,把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期盼什么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切实为基层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其次,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工作决策的预见性和实效性。因而广大基层公务员要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贯穿于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在统筹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短期与长期等关系的同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妥善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困难群众扶助、义务教育、医疗合作、土地征用等影响群众心态和情绪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构建和谐乡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要坚持以民为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基层公务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善于集中民智,及时总结群众的经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调研质量,不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县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即加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农村经济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整体面貌、环境得到有善变化,农民素质也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更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推动临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镇调研报告

按照省、市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部署xx县委的统一安排,我本人联系独店镇姚李村姚李社李永田等3户贫困户。近期,本人多次深入帮扶的李永田家中,对其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访谈了解和深入调查,与其共同分析贫困原因,研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目标,提出了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该户共4口人,户主李永田,男,现年45岁,高中文化程度,在家务农;妻子王艳霞,现年43岁,初中文化程度,在外务工;女儿李蕾,现年18岁,在灵台一中高三复读;儿子李鹏程,现年16岁,在灵台一中高一就读。该户现有耕地15亩,全部为塬地,种植小麦7亩,定植果树8亩,承包果园80亩;家中有砖木结构住房6间。从了解的情况看,该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务收入和农业种植收入。妻子王艳霞在北京一家化工厂从事包装工,每月收入1500元,年均纯收入约1万元,种植的7亩小麦每年毛收入4500元,纯收入约20xx元。由此计算,该户年纯收入约1.2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主要支出为生产性支出及子女上学支出,其中7亩小麦每年每亩需投入约200元,果树除每年8000元的承包费外,每年每亩需投入约300元;子女上学支出上,女儿每年复读费3000元,儿子每年学费910元,两人每月生活费共约1000元。再加上家庭日常生活开支,每年支出约4.5万元。此外,该户还有农行贷款7万元。

该户家庭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产业发展初期投资大和子女上学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目前家庭经济状况入不敷出。通过近期一段时间的集中调研,我认为该户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农业种植情况来看,该户种植小麦7亩,定植果园8亩,承包经营果园80亩。虽然发展前景看好,但小麦种植管理粗放,商品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低,仅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和家庭零星开支;果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尚未进入挂果期,无经济效益,加之承包的果园面积大,果树管理主要靠雇佣他人,近3年,在果树管理上累计投入约13万元,增加了家庭负担,家庭主要劳力投入果园管理中,无精力从事其他创收项目,农业种植效益整体低下。

户主李永田虽然是高中文化程度,有发展苹果产业的意愿,但是对苹果生产实用技术了解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模式,思想落伍,知识、技能匮乏,致富本领不强,造成事与愿违,收入增长缓慢。

其妻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孩子在上学,对家中生产生活帮助不多,主要靠户主一人打理全家上下,承担着家务和果园务作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随着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加之今年部分果园进入挂果期,目前劳力显然远不能满足果园管理需求,很难保证农业耕作和果园管理的质量。

根据该户的贫困现状和中央、省市的整体部署及县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通过与其家庭主要成员探讨,李永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总体设想是:以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为主线,辅助发展养殖业,实现种植养殖互支互促,劳务收入支持带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家庭收入稳步增长。

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和我县近年来发展主导产业成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例,引导树立勤劳致富观念,坚定加快产业开发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积极发挥家庭主观能动作用,有目标、有计划的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充分发挥该户苹果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通过规划指导、技术配套、信息服务、重点扶持等手段,使其熟练掌握果树管理技术,加强现有果园规范化管理,帮其协调联系产业发展资金,及时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促其尽快丰产达标,发挥效益;充分发挥该户有养殖业的传统优势,积极为其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支持,新建100平方米猪棚1座,配套相关设施,养猪30头,有效利用猪粪等有机肥,实现苹果、养猪互支互促发展,大幅提高主导产业在收入中的比重;积极组织劳务输转,帮助其练就一项技能,采取就近就地原则,在增加劳务收入的同时兼顾家庭生产生活,缓解劳动力缺乏的现状。通过各项产业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力争到20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按照培育“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通过“走出去看、请进来讲、手把手教”的培训战略,鼓励支持该户主要成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学习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生产模式,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邀请县内农业技术人员为该户解疑释惑,手把手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的操作要领、农田病虫害的诊断预防和防治。引导户主积极参加“田间学校”、“夜课堂”等农业科技培训,全面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等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

结合镇村下一步发展规划,配套果园灌溉设施,增强果园抵御干旱风险能力。改善生产条件,结合农村“三清五改”工程,硬化院落,配套修建沼气池和卫生厕所,改善人居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改进生活方式,提高幸福指数。

乡镇调研报告

**县地处**处,距自治区首府**公里。全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镇*乡,*个村委会*个社区居委会,人口*万人,其中农牧民*人,劳动力*人。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婚姻登记档案管理规范化,切实提高婚姻登记服务管理水平,**县民政局严格按照《婚姻登记条例》和《婚姻登记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婚姻登记管理软、硬件建设,完善管理工作机制,理顺管理工作职责,全面实现了婚姻登记管理规范化。20xx年上半年共办理结离婚登记*对,其中农牧民*对,占19.6%,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

(一)农牧区中“闪婚”现象较以往有增多趋势。其特点表现为“三快”即认识快、同居快、分手快。青年农牧民大部分是在各种聚会上认识后,到男方家暂时同居,有的是外出打工认识后同居,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领取结婚证,因这种同居关系缺乏起码的婚姻基础,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便分道扬镳,有的女方还在同居期间怀孕,无颜回家,在社会上流浪。

(三)婚姻登记中存在“两多”现象。即草率结婚、离婚的多;遗失婚姻证件,要求重新出证的'多。

(四)农牧民群众普遍认为由县级婚姻登记机构统一登记管理所辖区域的模式,既增加农牧民群众的婚姻登记成本,又带来不便。认为采用分散登记,定时上报,定期检查,集中管理的方式比较恰当。

(五)婚姻登记机关、计划生育和公安户籍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缺乏协调性。

(一)积极动员民政、妇联、卫生、司法及村委会全方位、多渠道继续加大对“一法一规定”的宣传力度,特别要针对偏远农牧区,把禁止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禁止第三者插足、未成年人私奔,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不办理婚登记手续同居等作为宣传重点,尤其要将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今后的生活带来的诸如落户难、子女入学难、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等一系列连锁问题和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性宣传到位,逐步引导各族基层农牧群众树立健康、和谐、文明的婚姻家庭理念。

(二)进一步牢固树立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宗旨,继续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本着便民的原则,将办理婚姻登记权力下放至乡镇,以方便农牧民群众就近进行婚姻登记。

(三)进一步组织协调好民政、户籍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在办理结婚证、身份证等方方面面形成统一的,环环相扣,密切衔接的工作机制,保证各项工作在统一协调中运作。

乡镇调研报告

根据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关于“新形势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主题论坛的通知的要求,为了解本办事处文化建设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就东城办事处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基层单位情况汇报,走访了部分人员。通过调研,我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办事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东城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针对当前我办事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办事处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办事处文化阵地仍有基础。今年,上级有关部门又为我办事处9个村提供了图书和书架。为此,全办事处现有文化场所360㎡,图书室12个。农民村、路东村,路西村、线沟村,虎斗村,巴岭村,刘屯村、胡屯村,张朗寨村、繁荣村等村级文化室较完善,农民、路东两个村有大院场地、设施比较齐全,群众活动经常。

3、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我办事处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重书画,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蹈,有的喜秧歌,在“望儿山母亲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新年、春节等节日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年秧歌被受群众喜爱。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文化机构的转型,我办事处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流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的现象,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萧条,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办事处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健身器材,缺少器乐、音响设施;除新上的图书室外,原有多是陈年旧书,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只是摆放了一台计算机而已,形同虚设。

2、办事处群众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活动匮乏。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支出削减,经费不仅年初不纳入财政预算,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投入资金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大,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很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的次数和形式十分有限。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乡镇文化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形成了文化站无编制、无经费、无人才的状况。对办事处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办事处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扭秧歌、拔河赛,及棋类、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2-3次,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办事处也组织开展了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但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的“三难”问题依然突出。

各乡镇、办事处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加以落实,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做到文化工作“四个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三是市、乡(办事处)两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3、建管并重,夯实阵地。要根据《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要求,加大管理文化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二是努力搞好资源整合,统筹乡镇宣传、党建、教育、科技、计生等现有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发挥现有各类阵地的文化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四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乡镇调研报告

xx镇共辖17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数3.5万余人,总面积97.5平方公里。我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到早动员、早部署,全镇人民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永兴梦”,我镇特组织了专人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阶段性工作进行了调研。

20xx年1月21-25日,在镇长侯xx的带领下,镇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及全镇县代表、乡代表,重点对xx镇居委会、xx村、天堂村、天禾塘村、曹子芳村、小浦村等6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这6个村(居委会)的“支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汇报,并随机选了90名村民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

为全面了解xx镇农村环境整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调研组设计了《xx镇村庄整治及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于20xx年1月21日在以下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与走访。分别为xx镇居民委员会、xx村、天堂村、天禾塘村、曹子芳村、小浦村等6个村(居委会)。调查对象总数为90人(其中女性37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大约在16-72岁之间,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其中25岁以下(包括大、中学生)27人,占总人数的30%;26-35岁11人,占总人数的12.2%;36-45岁10人,占总人数的11.1%;46-55岁22人,占总人数的24.5%;56岁以上20人,占总人数的22.2%。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6人,占总人数的51%;高中学历26人,占总人数的29%;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占总人数的20%。

调研小组根据我镇实际情况设计了《xx镇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问卷共15个项目。调研中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出本镇村民对数月来我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满意度总体上是“基本满意”的。满意度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认为农村就是农村的样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镇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山头、沟渠存留有大规模垃圾堆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四是农村市场集市重点地带长期来缺乏配套的卫生清运制度与管理。以往农村市场等地带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镇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县大多数乡镇都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墙体喷绘和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彻底把村民“要我干”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乡镇调研报告

由于乡镇财政实行集中核算,代理记账制,再加上乡镇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乡镇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未按上级要求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对乡镇各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依靠上级部门进行的重点检查,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的实际情况,建议设立乡镇财政监督员,同时加大对乡镇监督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开展。

一般预算收入、返还性收入、省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补助收入等。20xx年台儿庄区镇街总收入1646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税收)6646万元,占40.36%,返还性收入704万元,占4.27%。一般转移性收入8013万元,占48.6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为主体税种,乡镇收入整体收入质量不高,税收成本偏高。存在空转、买卖税款现象。对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检查重点和难点是空转、买卖税款,以及税种入库的级次及真实性。

在编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由区级统一代发全区平均工资大约2300元编外人员工资及福利有各乡镇自行发放平均大约900元乡镇公务支出及商品服务支出由乡镇财政直接列支出监管不严不规范存在超标违规开支现象特别是目前乡镇未实行政府采购资产采购混乱大部分乡镇固定资产未记账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招待费、办公费支出比例过大,容易产生违规违纪现象其次是利用项目工程虚列支出,套取国家资金检查重点是招待费、办公费及项目资金特别要加强对项目施工方的延伸检查,确保国家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从支出部门看,支出重点难点是教育、计生,教育全区实行集中核算,计生单独报账,二者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乡镇资金管理滞后,存在漏洞很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今后监督重点是,财政资金的绩效检查及乡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目前全区各村财务由乡镇经管站统一记账管理,财政所对经管站本身的账务进行代理记账,并未对各村级账务进行监督,存在监督缺位的现象况且目前村财乡管基本上成了一种报账式,代理记账式的管理模式,起不到监督作用。

二0xx年十月十四日。

乡镇调研报告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实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最关键的一步。底xx市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市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又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调整工作。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效果怎样?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最近到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和事业站所负责人共200余人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我市现共有1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38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为249名,后勤事业编制18名,财政所行政编制51名,编制合计318名,实有人数376名。乡镇街道“七所八站”事业单位共有120个(不含学校、卫生院和国土建设站),事业编制共347名,实有人数为346名。自以来,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机构精简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全市乡镇街道在近年的机构改革和调整中,由的18个乡镇街道机构,减为现在的15个乡镇街道机构,精简17%;内设机构由126个减少为现在的83个,精简了34.1%;每个乡镇街道事业单位(除财政所、中小学和卫生院以外)由原来的10个减为8个,精简了20%。在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的机构设置工作中,我市按照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职能重复、交叉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将乡镇事业单位的农技、水利等站合并为农业水利服务站。初步实现了精简、高效、规范的目标。

(二)人员编制压缩,人员结构优化。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由327名减为249名,减少65名,编制压缩了23.9%;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编制由566名减为347名,减少219名,编制压缩了38.7%。全市乡镇街道领导职数的配备,按照三类乡镇不超过9名、四类乡镇不超过7名的标准进行配置。15个乡镇街道共精简领导职数17名,精简14.8%。与此同时,乡镇街道干部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初步得到了优化组合,人员结构比较合理。

(三)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初步理顺。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界定了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职能分工,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的关系。确定各乡镇站所共设8个,各街道站所共设8个。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动物防疫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文化体育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所等5个站所的人、财、物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市直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乡镇街道林业管理站、国土建设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则实行市、乡镇街道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自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完成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以来,尽管取得了以上的成效,但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化、市直一些部门职权重新回收和免征农业税等情况的变化,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主要是:

(一)乡镇机构职能承担过多与职权过小的矛盾。在管理农村公共事务时,乡镇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职能。过去,要粮、要钱、要命(计生)被看作是乡镇机构的中心工作,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努力,这些职能已经减弱,但乡村社会的许多公共事务还压在乡镇机构头上。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节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等等,都是乡镇机构躲不开的任务。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票否决”和“帽子工程”也越来越多。如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交通整治、国土执法、城建规划等工作。然而,乡镇机构却没有相对应的职权或职权过小,工作难度相当大。如修通了乡村公路后,交通安全出了问题的“板子”是打在乡镇的,而乡镇机构都没有道路交通的执法权,对于车辆超载、人货混装等问题的处理,只能说服教育,没有行政制止手段。村民的车辆即使在国道上或市区街道出了交通安全问题,帐也算在乡镇,有的乡镇就是这样被亮黄牌和“一票否决”的。这些情况使乡镇十分压头。一些乡镇的党政一把手把乡镇机构这种状况,概括为“职责比天大,权利比针小”。

构或专职人员,是上级领导考虑资金拨付的重要原因。签于这种情形,乡镇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维持机构运转,不得不“建庙招和尚”。如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机关只设一个综合性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而实际上,各乡镇机关为了应对上级各部门的工作和利于资金的争取与拨付,一般还另设农业组、综治组、计生组、财税组等,人员不够,还得从“七所八站”长期抽人,与乡镇机关干部捆绑在一起。尽管如此,工作经费或项目资金也难以按正常标准和时间内得到拨付。因此,不少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说:“乡镇做为一级政府,却没有一级财政。所以,经费、资金问题成了乡镇的头等问题。每年我们至少有一半的精力要花在找钱上面。不然,就很难正常运行”。在针对乡镇街道的273份调查问卷中,有69.5%的乡镇街道机构人员包括乡镇党政干部认为,目前乡镇街道机构运转上突出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经费渠道不畅,乡镇街道负债较重。据调查统计,截止底,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债务总额为2547.64万元。其中,工程道路欠款267万元,银行借款631万元,单位和个人借款80万元,欠市财政周转金580.64万元,欠市财政资金447万元,其他欠帐542万元。这些债务中,有因上级下达的建设达标的硬任务而形成的债务;有各乡镇街道在经济发展中因历史遗留而形成的债务;也有自身管理不善、控制不严、超越自身财力乱贷乱借乱花钱而形成的债务。由于负债较重,财力薄弱,各乡镇运转十分艰难。以丹青镇为例,市财政除工资外全年拨付相关经费38万元,而全年除工资外的日常办公、计育、接待、中心工作及乡、村干部福利等必须开支共计75万元,缺口达37万元。其他乡镇年均缺口资金也在30万元左右。因此,乡镇主要领导通常要花费1/3以上的精力筹措资金,加之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和会议,导致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职能。

(三)市直主管部门与乡镇街道责、权、利的矛盾。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机构调整后,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系的关系。将农业水利服务、动物防疫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文化体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5个站的人、财、物、事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乡镇林业管理站和国土建设管理站则实行市、乡镇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后,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的5个站中,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动物防疫站的人、财、物权先后实际收归市直业务部门;乡镇广播电视的财权、物权也在市广电局系统资产重组的改革中划归广电网络公司。还有乡镇派出所等实行“条条管理”,仅把事权放在乡镇。由于责、权、利不能统一以及人、财、物、事权的剥离,使乡镇街道在机构编制人员管理方面处境尴尬:

一是想要的人调不进来,调进的人又对不上口;

二是仅事权放在乡镇街道,实际工作中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多是乡镇街道自己临时调配。所以乡镇机关人手十分紧,只得打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意,把他们一起纳入干部统一管理。

三是人员管理难到位,工作推进力度小。如退耕还林是许多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应由乡镇林业管理服务站推进,但林管站是以市管理为主的机构,其人员也不由乡镇直接管理。由于责任落在乡镇政府身上,所以这项工作从头到尾,都是乡镇政府组织干部直接具体抓落实。又如遏制和减少农民占用田地修建房屋的行为,是乡镇国土建管站的一项重要职责。但责任实际也同样落在乡镇政府身上。对这种“以条为主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乡镇很难管理和调遣。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无奈的说:“有利、有权的上收了,包袱甩给乡镇背,人权、财权、物权收回去了,事情和责任却留给了我们”。

(四)乡镇机构满编与“政策性超编”的矛盾。“严格控编,空编进人”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市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无论是乡镇机关行政编制,还是乡镇事业机构的事业编制,总体上都是按编进人和异动,没有超编现象。然而,一些原允许设有“金库”的乡镇,因有自己的财政,在人员异动特别是在安排复退军人等“政策性超编”问题上比较有弹性。起我市取消了“金库”乡镇,这部分“政策性超编人员”因一时纳不进市财政,已成为原“金库”乡镇的严重负担,也给乡镇街道撤并后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遗留问题。

(五)乡镇干部与市直部门干部待遇不均的矛盾。乡镇工作量多,任务繁重,条件大多艰苦,作为与市直部门干部同吃“财政一锅饭”的乡镇干部,理应享有同等的待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是乡镇干部没能象市直部门干部那样享受住房政策待遇。在住房问题上,乡镇干部不仅连续3次错过相关优惠政策(房改房、货币化房改、集资建房),而且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补贴政策。对此,基层干部意见很大,许多人“奋斗一辈子,老了无房子”。据对全市14个乡镇街道的586名干部职工的调查统计,共有278人无房,无房率高达47.4%。二是养老保险金欠交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所有乡镇均存在欠交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问题,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办理退休手续及退休生活无保障。据统计,全市各乡镇共有99人欠交养老金182万元,滞纳金559.8万元。三是提拔交流机制不活,工作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走访,乡镇街道干部普遍反映事业上“出路少、希望小”,政治前途渺茫。一方面,乡镇街道干部年轻时苦干几年指望得到组织提拔。另一方面,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由市直单位选拔下派比例过高,如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现任30位党政一把手中,从市直单位选拔下派的24人,占80%,让一些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优秀青年干部失去成长机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些干部工作积极性。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目前的干部交流机制不活。首先是纵向交流有限。对大多数基层干部而言进城希望不大,除换届时有极少数人调入市直部门外,大部分人一辈子工作在乡镇,其次是横向交流机会少。突出表现在经济条件差和边远乡镇干部难以交流到经济条件好或城郊乡镇。特别是编制已下放到乡镇的七所八站干部的交流几乎为零。据对14个乡镇街道(镇溪街道办事处除外)586人的调查中,内未交流的244人,占41.6%。未交流的263人,占44.9%。

(一)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不管是理顺条块及行政层级之间关系,还是划分财权、物权、人权、事权,或是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或是解决乡镇基层干部待遇,都应坚持这一原则。如市直部门将一些职能、事权下划到乡镇机构时,还应适度下放财权、物权和人权,让人、财、物、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的乡镇街道事业机构,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街道的意见;所在乡镇街道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事业站所人员的管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强化对乡镇街道事业站所的管理和指导。这样才能确保乡镇街道机构有效运转和乡镇街道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合理设置乡镇街道机构,人员编制“弱减强增”,在编制总额内适度调整。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扩大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规模。比如按行业跨乡镇街道设置区域性的中心机构,或是在整合现有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有关事业机构。对于职能弱化的机构,在撤并同时可以考虑减少编制。如当前和今后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平均每乡镇2—3名就能正常运转,过来的情况是每个乡镇平均4—5名,多的超过7名。现在完全可以减少,将编制人员调剂到需要加强的机构中去;乡镇计划生育办机构和人员可与乡镇卫生院合并,乡镇卫生院加挂计划生育办牌子。农业技术推广、安全生产监督、矛盾纠纷调解这类实际不断强化的职能,可以考虑适度增加编制。

(三)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任何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必须由相应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减少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对资金使用的自由裁量权。通过这样的制度,减少乡镇为争取资金而发生的“跑部钱进”的现象,增大乡镇机构在使用资金上的自主权,让乡镇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用在履行职能上。就目前来讲,一是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转移支付力度。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合理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工作正常运转等基本财政支出需要,市财政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的投入,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合理界定乡镇街道财政支出责任,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对于上级政府委托乡镇街道承办的事务,要对口安排足额资金,不留缺口;对于共同受益的项目或事务,要充分考虑乡镇街道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资金负担比例,不能把压力都推给基层;财政预算方面,在乡镇街道工作运转支出需要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财政资金对其他领域的投入要适度调减,更不能挪用于其他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加强收支管理,分类扶持,逐步消化债务。要强化乡镇街道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切实做到政府一支笔、财政一本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和损失;要政府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欠债情况和还债能力,本着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每年安排适当资金专门用于乡镇街道还债,同时,建立还债奖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筹资还债。

(四)通过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简化乡镇机构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乡镇机构的主要职能,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免征农业税的今天,这些职能更加突出。如果注重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包括农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由这些组织承担一部分公共管理工作,甚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经营,也可以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组织来实现。有了这些民间组织的介入,乡镇机构的职能就可以大大简化,其工作人员也可以大大减少。现在一些发达地区就是大量依靠民间组织来处理农村公共事务的,很值得借鉴。

(五)严格控制编制,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注重人员交流。对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要始终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控编,把好关口。乡镇街道机构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其人员异动,包括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调任,都在编制数和领导职数内进行,做到空编进人,满编不办进编手续。要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注重乡镇机构人员的岗位交流、异地交流,特别是要为乡镇一般干部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提供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以利于他们的成长和锻炼提高。要让乡镇干部享有市直部门干部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