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初一(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5 22:18:25 作者:紫衣梦

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下面是一些被评为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优秀作文的特点和风格。

改写《木兰诗》初一作文

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最前方依稀看见一位身着盔甲、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正用劲挥舞着马鞭,奔跑在这崎岖的古道上。

这位归心似箭的女将军就是远近闻名的花木兰。话说十几年前,木兰家中接到可汗征兵作战的军贴。善良、孝顺的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承受征战之苦。木兰——一纤弱的女子,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斗中,她奋勇拼杀,战功赫赫地凯旋归来。面对诱人的功名利禄,木兰不为所动,义无返顾地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木兰衣锦还乡的消息传到了她所在村庄,整个村子就沸腾了。村民们脸上都流露出从未有过的喜庆,木兰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木兰的双亲互相挽扶着去迎接闺女的到来,村民也簇拥着去迎接远到而来的军队,凛冽的寒风呼啸着,而两位老人和村民们的心却比什么时候都烫。听!一阵马啼声由远及近地传来。顿时,道路飞扬起漫天尘埃。突然,这片迷茫中飞出一匹矫健的烈马,花木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动情地呼唤着:“娘,兰儿回来了,您的兰儿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爱女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在场的人,无一不被这一场景所感动。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木兰的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望着眼前的这位威武的将军,真是又惊又喜。“小妹!”“姐姐!”久别的姐妹紧紧地握住双手。“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木兰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为了给姐姐洗尘,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花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木兰望着小弟,脸上笑开了花。

堂屋而砂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木兰却来到了她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美丽的红装,满怀柔情地端坐在镜前,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梳理完毕,木兰轻移莲步,娇羞地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被这位妩媚的佳人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木兰的父亲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木兰见状,挥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惊叹之余,众人无不感慨:木兰!木兰啊!真乃一个盖世奇女子也!

从此,木兰代父出征的故事便传为佳话,流芳百世。(文。

初一语文木兰诗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2、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重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2、记叙的详略处理3、对偶和排比。

课文难点。

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正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

二、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略)。

1、朗读全诗。

2、指句串讲。适时补充指导。

3、指名复述故事。

三、朗读、翻译全诗。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课文。

二、探究课文。

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同学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

4.按情节的内容发展出征、打仗、还乡可分几段。

5、最喜欢诗的哪一段或哪一部分呢?为什么喜欢?谁来说一说?

比如: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且读起来也很顺口。

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能让人联想到木兰到底在想什么。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描写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兰十年的从军生活。

(学生思考,讨论。)。

可以从木兰的女扮男装,从天气呀,地势呀,交战双方呀,多个方面展开想象。

三、交流讨论。

出示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

四、结束新课。

学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新课。

二、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

1、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2、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

4、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

5、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

7、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三、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

四、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五、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

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

六、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

七、总结全诗主题。

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是一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文,它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合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在前面地教学中学生未真正接触过这类的诗文,如何带领学生欣赏这类的古诗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古典诗文的熏陶与感染,是教学前一直思考的问题,思考过后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主要的教学思路:

一、立足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

《花木兰节》一课,我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以指导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教学主线,设计为了“朗读诗篇---疏通诗意---认识木兰----品读语言-----想象表演------构思练笔”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重视朗读,感受诗词的语言美。

诗歌的'鉴赏,我认为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木兰诗》这一诗文音韵节奏明显,语言质朴生动,多为长短句,是一篇十分适合吟诵和弹唱的诗文,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诗歌的语言之美,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诗歌的味道和意境。

三、深入文本,感悟英雄形象美。

《木兰诗》一直被视为英雄的赞歌。文中的木兰则是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深入地理解这一英雄的形象,是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前学生对英雄这一形象的理解与把握仅限于是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的人。但《木兰诗》一文对于战争的描写仅仅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文章作者多了大幅地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木兰战争前、战争后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本文立意的重点并不是仅仅在于木兰不畏艰难战斗沙场的英勇,而在于把她当做是一个“女英雄”的角度来描写,使学生对英雄这一含义的理解更为宽广,认识到文中的木兰是一个勇于承担男性的职责,主动为国参战,立了战功却不幕高官俸禄一心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的英雄。学生有了对花木兰这个英雄的内涵的深入认识,也更较容易地理解了人们对木兰这一形象广为喜爱的原因。

在《木兰诗》课堂中也存在这缺陷。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诗歌教学还应充分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在这些方面我做得还不够使得这篇课文的教学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我想:教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肯定、否定与再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进步的。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会鞭策着我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更多《木兰诗》文章推荐阅读:

1.《木兰诗》知识点梳理。

5.《木兰诗》说课稿。

6.《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9.《木兰诗》爆笑版。

10.《木兰诗》拓展阅读。

初一语文《木兰诗》知识点

一、分析:

2、详略得当的写法。

3、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夸张,比喻,排比。

二、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改写《木兰诗》初一作文

话说木兰看了军队的文告得知父亲得当兵时,不由得停织叹息,因为,父亲年老体弱已经不起那样的长仗了。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她越过杀虎山,绕过黄河,身经百战后辞官还乡。

在故乡,得知木兰要回乡的消息一传开后,乡亲们都十分敬佩木兰,拥着到县城去迎接木兰的到来。一大早,木兰的父母亲互相搀扶着也来到了县城,姐姐和弟弟留在家中,干什么呢?姐姐一早就开始梳妆打扮,并把木兰的房间装饰得一往如昔,她,要让木兰觉得一进房门就感到家的温暖。

弟弟,他正在磨着刀片儿,让它们银亮银亮的。他要用这锋利的刀,来杀猪宰羊,再把它们做成一道道美味的佳肴来迎接他最最敬爱的姐姐。

在县城,正在人们热切的等待之时,天上突然起了一阵大雾。大雾中隐隐约约有几声马的长嘶,近了,更近了,马近了。雾也起来越少,在那雾快散的一眨眼间,两匹枣红色的骏马出现了!啊,是木兰和她的同伴儿呀!

大家高兴极了,拥着木兰,一路洒下了不知多少欢声笑语啊!

回到了家,木兰立即和家人拥抱在一起,虽片言未吐,但这表现了多少的话说呀!木兰走入自己的房间,立刻感到家的温暖。木兰欣喜地坐在梳妆台前,脱下那件伴她多年的战袍,穿上旧时的美丽衣裳,她娇羞地坐到镜子前,慢慢地细细地梳整着自己乌黑发亮的长发……这时,她走出了房间,她的同伴问木兰的`爸爸:“老伯,没想到您还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呀!她一定是木兰的妹妹吧?”木兰的爸爸听了“哈,哈,哈”地笑了起来,说道:“她就是木兰呀!”“嗯?”同伴又把木兰打量了一番又说:“还真是木兰呀!”

“哈,哈……”木兰的家里又飘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初一语文木兰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l.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

3、了解本文所用的修辞格,理解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分析木兰的性格特征。

4、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理解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分析木兰的性格特征。

自主预习学案。

一、课前资料查询: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作者、背景等)。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二、阅读全文,小组内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解决文中易读错写错的字。

比如:机杼鞍鞯朔风柝勋章秭妹鬓角雌雄……。

2.通假字。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对镜贴花黄(“帖”同“贴”)。

3.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古义:只;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5.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功)。

6、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此外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一、听师范读课文,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揣摩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二、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2、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脉络。(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三、品读探究,人物赏析。

1、品读探究:你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小组内交流并读给大家听。(引导:从句式、修辞等方面赏析)。

2、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你还知道哪些“花木兰”式的人物?

四、小组合作读出诗的美感。

小组内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读并读出出情感。

巩固训练学案。

1、给下列字注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

金柝()铠()甲策勋()云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万里赴戎机()。

(2)寒光照铁衣()。

(3)赏赐百千强()。

(4)出郭相扶将()。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d.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下列属于“互文”的句子是()。

a.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默写。

(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夸张地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4)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一语文木兰诗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观看。

2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阅读、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3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1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初一语文上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二、对偶。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赏。

6.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三、排比。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四、复沓。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女亦无所思,女忆无所忆。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五、顶真。

1.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六、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七、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初一语文上木兰诗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创作背景。

木兰生世。

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

1.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

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权势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花木兰初一作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花木兰的姑娘…木兰的故事让我百听不厌,让我看到了木兰的英勇,看到了巾帼英雄的气概!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木兰600字初一。

作文。

希望你们喜欢。

花木兰。

小时候,在乡下。我时常依偎在奶奶的膝头,听奶奶讲着花木兰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花木兰的姑娘…木兰的故事让我百听不厌,让我看到了木兰的英勇,看到了巾帼英雄的气概!

你,勤劳善良,孝顺父母。你在家的时候,清晨起来织布,平日料理家务。从小跟着父亲读书习字,练得一身的好技艺。为了不让自己年迈的父亲承受征战之苦,你一个纤弱女子,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你,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在残忍的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是你,你穿着闪闪发光的铠甲,挥舞着马鞭,英姿飒爽。你英勇的杀敌无数,不畏惧敌人的千军万马,勇敢的向前,为祖国建下汗马功劳。

你,淳厚质朴,淡泊名利。在战场上,你建下无数奇功,战争结束后,你凯旋归来,面对诱人的功名利禄,你不为所动,只想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

回到家后,你换上你旧时的衣裙,回到你旧时的房间。它们告诉你,仿佛一切都是昨天发生的。你还是一个普通的姑娘,但却被人深深的记在心中。

一代奇女子就这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你的机智勇敢,你的善良孝顺,让人们都深深的记住了你。

你的一切,都让人觉得亲切,又那么让人怀恋。

花木兰。

你知道吗,曾经“衣被天下”的松江布原来出自一位童养媳之手?你可知道,贵族小姐会在霍乱横行的贫民窟和臭气冲天的战地医院救护伤员?你相信吗?发现并提炼出镭的居里夫人竟买不起一颗镭?这些巾帼英雄都是在文的方面很突出。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在武的方面杰出女英雄,她就是伟大的古代英雄花木兰。

一天,花木兰正在愁闷苦脸。姐姐见了对她说:“你怎么啦,怎么唉声叹气呀!”木兰对着姐姐说:“最近外族大举进犯边关,马上要打仗啦。弟弟又年龄小,皇上发榜要让我们的老父亲出征打仗。我想这事你知道。唉!如果我们是男子就好啦。”

“有办法啦!”

“什么办法?”

“你别问啦姐姐,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木兰进屋换装,变成男人装束了。她和姐姐商量好了。一会儿花木兰站在大门外面,弟弟去报告父亲说有人求见父亲。木兰进来。木兰爹问:“你找老夫有何贵干?”

“花大人,你真的不认识我、”

“有点眼熟,就是想不起来。”

“爹,你真的不认识我吗、我是木兰呀!”

“你怎么女扮男装呢?”

“因为......因为我要去打仗。”

“胡闹,女孩子怎么能去打仗!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事。”

“可是,连你二老都没有认出我来,那天下人岂不是都认不出来啦?”

姐姐说:“爹,你就答应木兰妹吧!”木兰爹说:“那......那好吧。但是你上战场要千万小心。”

到了打仗的时候,花木兰早准备好啦。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战功卓著。

过了十二年后。花木拉升为将军。回家看望父母,赢得了整个家乡人的敬佩,也留下了千古美名!

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真是了不起,我们现代人真敬佩她。我反正是敬佩她,希望你们读后也和我一样敬佩她。

花木兰。

是谁,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替父充军;是谁,在外数十载,忠心报国,无奈只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谁,在多少个无眠之夜,呓呓梦语,想着,念着远方的亲人。她就是那个不惧生死,不顾情长,一个不平凡的女子—花木兰。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是什么,让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如此,如此这般地虚度年华!她那时本是处于一个如花的年代,她却假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可是大家别忘了,她是一个女子,她其实是不用去经历那些打打杀杀、血肉横飞的,古代女子应该在家里绣绣花、弹弹小曲儿之类的。可为了自己年迈的父亲,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明知道可能辞别后,再无期相见,却还是踏上了那条布满荆棘的路。

我仿佛还能依稀看见花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听见战场上一声声响彻云霄的怒吼,豪气冲天,惨叫声此起彼伏!那血肉模糊,见证了一个女英雄的出处,巾帼斗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战后,血染沙场,铁甲战袍上沾满了鲜血,此刻,她终于胜利了。

凯旋归来,高高在上的皇帝正坐在明堂内。皇帝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无欲无求,她只愿得一匹千里马,快马加鞭地速速回家。回到家后,脱下束缚她已久的战袍。梳理打扮一番。同行的伙伴们都感到十分惊讶,这么多年,他们竟不知木兰是一个女子!终于回到了从前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从此,木兰又可以穿上美丽的裙装,变成一个黄花姑娘。那朝思暮想的身影不在是梦想,那时活生生是人啊!终于可以不再听那黄河流水鸣溅溅,取而代之的是那一声声和蔼、温馨的话语。

“花木兰”这个名词,这个人,以及她的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也许在多少个年后的今天,还会有人用花木兰的事例来教育女儿,谁说女子不如男!要做就应该做一个坚如磐石,韧如柳丝的女子!

木兰诗扩写初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初一语文上木兰诗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初一语文上木兰诗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步骤: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当官,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共同研习课文。

1.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征途遥远)。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木兰十年征战的情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们描绘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我们好像听到了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十年的征战的血与火的考验,使木兰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肯定会有很多次思念家乡的彻夜不眠,也肯定会有很多次怀着家丑国恨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艰苦战斗。

木兰战功卓著,入朝受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处于长期封建战争**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分析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当堂成诵)。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言)(木兰形象分析)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布置作业:

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续写木兰诗初一作文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织布机的声音还在延续,木兰对着门织布。没有听到织布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的叹息声。

父母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谁?木兰说:“我什么也没想,谁也没思念。”昨夜,木兰看见了征兵名册,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去当兵。

(木兰)在各个市场去买马和作战用的工具。早上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晚上在黄河边住宿。没有听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晚上在黑山住宿。没有听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远方胡人的战马声。

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跃过一座座山,跨过一座座关。北方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在盔甲上。将士们死伤无数,木兰和幸存者胜利归来。

归来后去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廷上。记最高的功劳,和赏赐许多钱财。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她只愿骑上一匹千里马,送她回家乡。

父母得知女儿回来,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姐姐知道妹妹回来,对着门盛装打扮;弟弟知道姐姐回来,霍霍磨刀宰猪羊。(木兰)打开每一间房子的门,在每一张床上坐一下;脱下我作战时穿的袍子,换上我以前的衣服;对着窗户与镜子先理自己漂亮的头发,在贴上面部装饰物。出门去见伙伴,伙伴们很吃惊:”与木兰同行征战许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生!”

唧唧复唧唧,木兰开飞机,开的什么机?波音747!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有所思,没钱买飞机.昨夜见军帖,要用轰炸机,飞机十二架,架架买不起.阿爷无大钱,木兰无金银,愿去买钢铁,从此造飞机.东市买图纸,西市买螺丝,南市买玻璃,北市买铁皮.旦辞爷娘去,暮宿旧机库,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铁皮摩擦滋啦啦.旦辞机库去,暮至军营旁,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将军大呼哈哈哈.万里开飞机,关山一下没.热气传机翼,日光照玻璃.将军被吓死,壮士魂已飞.飞来撞天子,天子躺病床.策勋十二转,赏赐俩耳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愿进牢房;愿开747,飞着回故乡。

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最前方依稀看见一位身着盔甲、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正用劲挥舞着马鞭,奔跑在这崎岖的古道上。

这位归心似箭的女将军就是远近闻名的花木兰。话说十几年前,木兰家中接到可汗征兵作战的军贴。善良、孝顺的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承受征战之苦。木兰——一纤弱的女子,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斗中,她奋勇拼杀,战功赫赫地凯旋归来。面对诱人的功名利禄,木兰不为所动,义无返顾地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木兰衣锦还乡的消息传到了她所在村庄,整个村子就沸腾了。村民们脸上都流露出从未有过的喜庆,木兰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木兰的双亲互相挽扶着去迎接闺女的到来,村民也簇拥着去迎接远到而来的军队,凛冽的寒风呼啸着,而两位老人和村民们的心却比什么时候都烫。听!一阵马啼声由远及近地传来。顿时,道路飞扬起漫天尘埃。突然,这片迷茫中飞出一匹矫健的烈马,花木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动情地呼唤着:“娘,兰儿回来了,您的兰儿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爱女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在场的人,无一不被这一场景所感动。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木兰的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望着眼前的这位威武的将军,真是又惊又喜。“小妹!”“姐姐!”久别的姐妹紧紧地握住双手。“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木兰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为了给姐姐洗尘,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花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木兰望着小弟,脸上笑开了花。

堂屋而砂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木兰却来到了她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美丽的红装,满怀柔情地端坐在镜前,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梳理完毕,木兰轻移莲步,娇羞地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被这位妩媚的佳人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木兰的父亲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木兰见状,挥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惊叹之余,众人无不感慨:木兰!木兰啊!真乃一个盖世奇女子也!

从此,木兰代父出征的故事便传为佳话,流芳百世。

木兰诗初一作文

教学目标:

1、当堂背诵这首诗。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当堂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

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二、问题引领: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2、疏通字词含义,请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段。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三、讨论交流:

1、文章共有七个自然段,请归纳各段段意。

第一段:写木兰停机叹息。

第二段:写木兰决心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第四段: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

2、文章开头“唧唧复唧唧”是什么声音?(可有多种理解)。

(2)叹息声。木兰当户而织,本应听到她的织布声,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这样反复强调,说明木兰忧思之深。通过绘声——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姑娘形象。

(3)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只有虫儿在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停机叹息。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

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者是谁?(有两种理解)。

(1)父母在问,父问或母问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

(2)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4、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旬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如此句翻译: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四句铺陈,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

5、类似“互文”现象还有哪些?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翻译:将军身经百战死一生,壮士(木兰)戎马征战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2)“开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两句的理解: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边的房门,坐在西边的床上。

四、反馈归纳: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五、升华延伸:

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因为木兰在国家需要当头,父亲年老之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厚禄,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秀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不朽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木兰诗初一作文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话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