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的古典诗词(热门15篇)

时间:2023-12-18 18:05:40 作者:文锋

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并通过文字传递出作者的见解和情感。欣赏优秀作文范文是一个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彩范文。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中国古典诗词【】

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4、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0、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1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6、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2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2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8、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9、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3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3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3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33、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3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3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6、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3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40、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子规》。

41、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2、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4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5、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4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4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9、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50、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5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5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53、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54、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55、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56、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57、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58、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5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6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1、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6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4、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65、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66、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67、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6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69、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7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71、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72、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3、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74、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75、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76、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7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78、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79、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80、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8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82、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8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8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8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月夜》。

86、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87、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88、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89、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90、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91、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92、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93、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94、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9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96、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97、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98、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99、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100、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小学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义精华

在中国的诗歌,都表现出了“诗言志”、“词写情”、“曲叙事”的观念。就诗歌来说,其意义就是常说的“诗言志”,这个“志”不但思想的表现,也是情感的表现。因而,诗歌的意义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写宇宙天地,忧国忧民,抒写怀抱,人情事理等思想情感,主旨意蕴。

记得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有一段就是《香菱学诗》。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这里,林黛玉就强调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也就是说,诗歌还是弄清楚意义重要。

在诗歌中,通常说的意,就是诗人的立意。立意是诗的主旨,就我们常说的主题思想。也就说我们常说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表达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情感,甚至说明什么道理等。总之,诗歌的立意是诗的灵魂。

白居易。

等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宋代诗人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人的满腔报国热忱,至死不渝的爱国情结,以及民族英雄岳飞的一曲"怒发冲冠",至今还使每个中华儿女为之感奋。不仅如此,历代诗歌中的那些讴歌壮丽山河的诗篇,对艰危时事忧心感怀的诗篇,歌咏亲情和真挚友谊的诗篇,抒写纯真爱情和争取婚姻自主的诗篇,以及生动描写四季景物、赏心乐事的诗篇等等,读起来都会涤荡心灵,陶冶性情,使我们的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二、诗歌意义的产生。

1、社会各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儒家思想占据这着主导地位。儒家的“思无邪”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一直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汉代的《诗大序》就依据“思无邪”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与孔子的“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脉相承,提出了“风化说”,明确了诗歌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思想。正因为这样,诗歌的思想意义与政治联系紧密,可以说,在政治清明的盛世,诗歌歌颂政治的;在政治黑暗的乱世,诗歌是讽刺统治者的。这就是“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美刺作用。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在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

诗词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或对人生的感悟的结果。在诗词中,不管作家写的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抑或是神话题材,都是作家对所处时代精神的体现或外化,都不可避免地或直接或间接地打上时代烙印。因此,在文学鉴赏中,注重考察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即诗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出了诗词。

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是在“安史之乱”的特殊背景下写出来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蕴以及诗人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又如,《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是反映东汉末年动乱不安之中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表现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的惆怅,还有表现人生无常、功名不就的苦闷以及及时行乐的思想。那么,如何理解其中“及时行乐的思想”呢?就要注重当时的社会现状。从历史来看,东汉末期,政治黑暗,文人失意,加上当时道家思想盛行,所以滋生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就是很自然了。

再次,多元文化的影响。

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诗歌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比如,在唐代,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儒、佛、道对其诗歌的影响更为明显。陈伯海在《唐诗学引论》中说:“佛老思想的盛行,对诗歌创作有多方面的影响。唐代诗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深受二教的熏陶。……道教的神仙传说和佛教的灵异志怪,大大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丰富了诗歌的形象和色彩。”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出了儒家思想外,明显受到道教的影响,热衷于纵横家的游历和狭义。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放与傲骨,那“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由自在的情怀伴随李白一生。

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本体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象火烧似的焦急)的儒家思想,然而,有些诗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道佛思想。

当然,多元文化的对诗歌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的。这不但是诗歌表现的意义是多样的,而且共同促进了诗歌的新发展。

第四,外来文化的影响。

所谓外来文化,就是指非本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非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外来文化的渗入,不但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使民族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局面。所以,因为多民族文化交流,多元艺术碰撞,也促进了诗歌表现多义的形成。

以王维为例来说,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其画的特点就是“气韵高清”、“舍色用墨”,水墨山水画的兴起,“标志着印度佛教艺术的色彩晕染已被淡雅的民族形式所取代”。其画就影响着诗歌,所以,王维的诗歌和绘画都具有“不是向往热烈华丽的生活。而是追求幽深清远的山林生活的态度”。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山居秋暝》前几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几句描绘的简直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画,清幽淡远,给人以宁静清空、冲淡闲远的感受。所以,朱光潜说:“‘禅趣’中的成分便是静中所得于自然的妙悟。”

这样看来,佛教文化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对于诗歌来说,无论在那些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作用。

2、诗人个体因素的影响。

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和作家生活历程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诗歌反映的生活,一般都是诗人理解、认识了的社会生活,或者是诗人的亲身经历了一些事件之后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鉴赏诗歌的主题时,了解作家的经历、思想、情感、审美观念以及创作意图,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读杜甫的诗歌,就要了解杜甫,理解杜甫“穷年忧黎元”的思想以及当时唐王朝处于由盛转衰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理解《三吏》、《三别》等反映杜甫忧国忧民、大济苍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虽然诗人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但在诗歌中仍然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愿望。

下面再看看柳宗元的《江雪》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柳宗元因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被贬,到达永州时写的。因为革新失败,诗人被削官降职,流放荒蛮。此时他虽然到了江南,但保守派对他政治上的打击迫害并未停止,面对严酷的政治环境,柳宗元毫不屈服。诗人在《江雪》中,刻画了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不惧风雪严寒,独自江边垂钓的老渔翁的意象。老渔翁是诗歌的焦点,是一个象征体。他是诗人用来表现了自己身处逆境而坚持操守、毫不妥协的精神品格。

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

诗词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或对人生的感悟的结果。在诗词中,不管作家写的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抑或是神话题材,都是作家对所处时代精神的体现或外化,都不可避免地或直接或间接地打上时代烙印。因此,在文学鉴赏中,注重考察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即诗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出了诗词。

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是在“安史之乱”的特殊背景下写出来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蕴以及诗人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又如,《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是反映东汉末年动乱不安之中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表现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的惆怅,还有表现人生无常、功名不就的苦闷以及及时行乐的思想。那么,如何理解其中“及时行乐的思想”呢?就要注重当时的社会现状。从历史来看,东汉末期,政治黑暗,文人失意,加上当时道家思想盛行,所以滋生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就是很自然了。

再次,多元文化的影响。

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诗歌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比如,在唐代,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儒、佛、道对其诗歌的影响更为明显。陈伯海在《唐诗学引论》中说:“佛老思想的盛行,对诗歌创作有多方面的影响。唐代诗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深受二教的熏陶。……道教的神仙传说和佛教的灵异志怪,大大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丰富了诗歌的形象和色彩。”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出了儒家思想外,明显受到道教的影响,热衷于纵横家的游历和狭义。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放与傲骨,那“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由自在的情怀伴随李白一生。

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本体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象火烧似的焦急)的儒家思想,然而,有些诗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道佛思想。

当然,多元文化的对诗歌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的。这不但是诗歌表现的意义是多样的,而且共同促进了诗歌的新发展。

第四,外来文化的影响。

所谓外来文化,就是指非本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非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外来文化的渗入,不但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使民族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局面。所以,因为多民族文化交流,多元艺术碰撞,也促进了诗歌表现多义的形成。

以王维为例来说,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其画的特点就是“气韵高清”、“舍色用墨”,水墨山水画的兴起,“标志着印度佛教艺术的色彩晕染已被淡雅的民族形式所取代”。其画就影响着诗歌,所以,王维的诗歌和绘画都具有“不是向往热烈华丽的生活。而是追求幽深清远的山林生活的态度”。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山居秋暝》前几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几句描绘的简直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画,清幽淡远,给人以宁静清空、冲淡闲远的感受。所以,朱光潜说:“‘禅趣’中的成分便是静中所得于自然的妙悟。”

这样看来,佛教文化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对于诗歌来说,无论在那些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作用。

2、诗人个体因素的影响。

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和作家生活历程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诗歌反映的生活,一般都是诗人理解、认识了的社会生活,或者是诗人的亲身经历了一些事件之后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鉴赏诗歌的主题时,了解作家的经历、思想、情感、审美观念以及创作意图,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读杜甫的诗歌,就要了解杜甫,理解杜甫“穷年忧黎元”的思想以及当时唐王朝处于由盛转衰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理解《三吏》、《三别》等反映杜甫忧国忧民、大济苍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虽然诗人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但在诗歌中仍然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愿望。

下面再看看柳宗元的《江雪》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柳宗元因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被贬,到达永州时写的。因为革新失败,诗人被削官降职,流放荒蛮。此时他虽然到了江南,但保守派对他政治上的打击迫害并未停止,面对严酷的政治环境,柳宗元毫不屈服。诗人在《江雪》中,刻画了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不惧风雪严寒,独自江边垂钓的老渔翁的意象。老渔翁是诗歌的焦点,是一个象征体。他是诗人用来表现了自己身处逆境而坚持操守、毫不妥协的精神品格。

(一)表现思乡怀人的情怀。

(一)表现思乡怀人的情怀。

诗歌是诗人借来抒情达意的一种语言形式,这个形式本身也具备者一定的意义,也就是诗歌的直接意义,是诗人要表达的最本来意义。

比如,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语言通俗易懂、自然贴切。直接描写江南春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歌是王维年少时在长安谋取功名时的作品。诗人直接描写了自己远离故乡,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诗人写眼前出现的一幅山川雄伟、月明水静、云彩变幻的景象,但在这些描写中,不但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子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杖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精神。

又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全诗如下:                    。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通过设想李白在深秋时节的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从而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与情感。

(二)表达忧国忧民的志向。

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歌描写了诗人饱受了社会和自然双重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抒发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忧民的情怀。

比如,杜甫事物《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歌,诗人除了描写山河,以及过去的景象,表现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境况,诗人在人烟稀少,观花流泪、闻鸟惊心所蕴含对国破家亡的深沉之感。

(三)表现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思念之词,是一首悼亡词。词人苏轼因政治生涯的不幸遭遇之后,面对现实处境而无限伤感,因而情感转移到了对已经逝去的王弗的怀念。词作中,词人形象地描述了亡妻王弗“夜来幽梦忽还乡”的情景,表现了词人对亡妻难以忘怀的真挚情感与深沉的忆念,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四)表现建功立业的理想。

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我们知道,唐代诗人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在藩镇叛乱此伏彼起的时代。在那时,战争不断。许多文人在仕途不得意时,寄希望于边塞战争,这成为当时文人的人生理想,这正如诗人岑参所说:“功名只想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这首诗歌就是描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的。诗歌借助对神采奕奕的主将的形象描绘,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五)表现怀古伤时的情感。

比如,刘禹锡的古诗作品《西塞山怀古》。诗歌的前半首“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里主要是写历史,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与冷落荒凉的江防陈迹,古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半首“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里是感叹现在。诗人联想到当时中唐时期虽然在形式上维持着统一局面,但藩镇割据严重,诗人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感慨读者自然可以感受到的。

(六)抒发送别离情的之情。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贬官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期间,送别友人辛渐回洛阳时所写的。诗歌首先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寒雨连江,夜色苍茫,楚山独立。接着就抒情言志,表明了自己对朋友是冰心玉洁之情,同时,在“冰心玉壶“中也蕴含着无奈的伤感,在伤感中也表现出了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七)歌颂田园美景的情感。

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所写,为乡村日常中之平凡景象。诗人在巧妙描写中,不但描写了农村人的勤劳,也暗示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特别是最后两句很有人性之美。诗人写道:“也傍桑阴学种瓜。”就是说,儿孙在父母的夜以继日的“耕”“绩”影响下,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童孙辈的幼小心灵,同时也暗示了孩子的教育在于长辈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学习。

白居易的七律诗《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诗中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并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色的喜爱。

我们再看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人在诗中讲述了他去山西村作客的经历:走在曲折蜿蜒山路上,两旁的景色美不胜收,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这种景象让诗人恋恋不舍,盼望着以后还能再次造访。

(八)表现人生和生活哲理。

诗的传世,非情即理。由于诗人都喜欢抒情,所以,阐述道理的诗是少之又少。历说理诗的名作,多数是宋人所作。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是借水说话,说水之所以纯净,是因为有活的水源。其本意是说明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知识才能不断地更新、增加、积累和丰富,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从观山的体验出发,说明了审视事物的角度不同和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首诗是辩证思维的典范。

还有苏轼的《听琴》: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也是一首有很强的辩证思维的哲理诗,表现事物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水和石头都是静物,碰到一起却可以发出声响。

(九)表现修养与思想品格。

古人说:“诗言志。”这其中的“志”自然也包括有诗人的思想品质。文学理论说,文学是作者心路历程的展示,是作者思想情感及其修养与品格的外化表现。诗歌属于更为高级的文学作品,同样或明或隐地表现了诗人的渗透其中的人格修养与思想品格。

比如,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我们都知道,咏物诗就是以某一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以实现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最终达到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这首诗歌中,诗人写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其中诗人借此暗示我们,一个有志之士应该像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但不要凭借于它物而扬名。其实,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石灰石成为石灰过程的描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崇高清白的人格品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隐者也,文外之重旨也。隐以复意为工。”“复意”就是指文学的多义性。诗歌的多义性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发感情、描绘景物,还要艺术地驱遣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正如汉人董仲舒说过的“诗无达诂”。

诗歌的多义性,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整体上所体现出来的多义性和局部表现出来的多义性,有的是整体与局部共同体现出来的多义性。从古代诗歌的多义性,是指除了它的本意而外,还有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下面就古代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形成作简要阐述分析。

1、双关义。

在一般场合下,使用语言的时候,一个词只能传达一个意义,具有排他性,以免发生歧义。双关义是有双关注重修辞手法形成的。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修辞学上对双关作出了如下定义:所谓双关,就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古代诗歌中,在双关义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双关义的形成。

根据上述定义,双关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借助多义词造成。

在汉语词中,词语的多义性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词语有限,而意义无尽。一个词语担当几个意义是必然的。如,“空”字,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中是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突出其静;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都有“徒然、白白地”之意;《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则是“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结果的”意思。所以,根据一词多义的特点,在诗歌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形成双关义。

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歌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中,“远”,一个义是指在空间上的长,就是越走越远,距离拉大;一个义指时间上的长,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离开时间长。

再如,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其中,“碧玉”一是实指,比喻柳树鲜嫩清脆,那一片片柳叶,仿佛带有玉石的光泽。二是想象,即虚指,而“碧玉”在汉语中也有原来指人的,如“小家碧玉”,以此而让人想象到柳树有如小家碧玉那袅娜多姿,脉脉含情的神态,从而产生了新的意义。

其次,借助同音词造成。

汉语的同音词就是音同字不同的词。在古代诗歌中,利用同音词的谐音造成双关义,增强诗歌的含蓄性和想象力。

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同音,诗中的“晴”实际上是指“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晴天”的“晴”和“感情”的“情”谐音双关来刻画初恋少女含蓄蕴藉的情感,十分细腻动人。

2、情韵义。

2、情韵义。

“情韵”就是神韵,精神韵致。在诗歌中,往往用来形容独到的情意悠长的状态。由于诗人的提炼、加工,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在本义之外,还带有使之诗化的种种情感和韵律。可以说,诗歌中的情韵义是对诗歌本义的修辞。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凭栏”、“依栏”,除了本意外,还延伸出了“相思”,或表现“疑虑”、“悲愁”等义。像“折柳”、“南浦”、“长亭”、“游子”、“落叶”、“孤帆”、“浮云”、“落日”、“秋日”、“月光”等,在诗词中,往往与离愁别恨有关,成为表达相思离别的符号。

比如,宋代欧阳修的《蝶恋花》:

在这首词中,“庭院”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其意象意义是“抒发少妇思念征人的怨情”。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商隐。

的《《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表现了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的意义。

又如,鲁逸仲的《南浦》: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灭,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这首词写秋夜思乡。上片写景,描绘飘泊异乡的凄凉景况,下片怀望故乡,抒写愁思。其中,“南浦”起于《九歌》,而后“南浦”就有了“送别的地方”或“送别”的意蕴。

如,李商隐《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其“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丁香”具有“忧愁”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诗歌中的情韵义是由诗人在诗歌中多次运用某一词而附着上去的,是约定俗成的。这种情韵义在诗中的作用有时比词的本义更重要,它可以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和联想,使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饱满。

3、象征义。

象征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或者暗示某些抽象意义。象征义就是某一事物,或者词语因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引发的联想而产生的意义。

(1)象征义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通常就是用具体可感知的事物表现(暗示)抽象的意义,有的是附着在词的本义上,有的是间于整个句子或整篇诗词中。

通常情况下,古代诗歌中题为《咏怀》、《感遇》的诗歌,通常就是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张九龄的《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歌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并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可以说,诸如陈子昂的《感遇》等,就是通过描绘某一事物而暗示或者表现政治感叹,或伤时、或忧生忧民,或言志、或讽喻等。

(2)象征义的类别。

首先,大众象征义。

有些词语由于反复在诗中使用,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久而久之,成为固定的、公认的大众象征义。

比如,以“松”、“菊”、“梅”象征高洁,以“香草”象征美人,以“东篱”象征着远离尘嚣,洁身自好的品格,以“新亭”象征忧国伤时的悲哀之情。

比如,辛弃疾在《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甲辰岁寿》: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其中,“新亭风景”中的“新亭”就有了象征义。“新亭”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大家都相视流泪,这里,此人借此暗示了自己对河山变异的感慨。

其次,个人象征义。

除了公认的象征义外,还有属于个人的象征义,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比如,

陶渊明。

的“归鸟”,曹植的“悲风”,李白的“大鹏”,李贺的“瘦马”等。有时候,一些属于个人的象征义,经过普遍运用后,可以转化为公认的象征义。比如,“团扇”就成了“宫女”的象征义。

班婕妤的《团扇诗》(又名《怨歌行》、《怨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诗歌就写赵氏姐妹入宫后,成为汉成帝的专宠,班婕妤和其他嫔妃一样成为摆设,班婕妤作此诗以抒胸臆。诗人借“团扇”秋天冷落象征遭遇冷落、遗弃的宫女的命运。“团扇”也作为佳人失时、红颜薄命的象征。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

这首诗歌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后两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抒发宫女的怨情。其中,“昭阳”和“汉殿”就是赵飞燕姊妹所居。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帝王的象征,代指君恩),而自己深居长信而君王不顾,虽有玉颜,反不如浑身乌黑的老鸦了。这样,诗歌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无尽的怨愤。

又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多次因力主抗战而遭南宋朝廷的罢黜,晚年更闲置山阴十多年。词中梅花的孤独:“寂寞开无主”,处境的艰难:“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不愿随波逐流:“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高洁自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词人品格和遭遇的象征。

4、深层义。

古代诗歌中的深层义就是隐藏在诗句的表层义之下,但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的意义,它是诗人所表现的本来意义,是诗歌意义的最终目标。

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作的最后两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清代词评家给予评价:“因花而有泪,因泪而梦花;花不回答,且又乱落,飞过秋千,人愈伤心,花愈老人,语义浅而意出。”词作前面的一切描写,终归为这两句铺垫,最后就是词人所要表达的主人公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这就是词作要表现的本来意义,即深层义。

(1)深层义在诗歌中的表现。

首先,含而不露。

诗歌的情感往往蕴含在形象(意象、意境)之中,也就是说情感的表现离不开载体。因而,诗歌中的情感往往是含蓄迂回、深沉不露的。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歌中最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字面上看,点明了相逢的时间。从深层义上看,首先,表明当年的李龟年曾红极一时,而今流落江南,所以“落花时节”暗指李龟年的遭遇。其次,“落花时节”也暗指诗人的不幸遭遇,此刻的他也漂泊在江南。再次,对于唐王朝来说,安史之乱后,时代由盛到衰的境况,“落花时节”也暗指了这一境况。这些就是诗歌的深层意义。

其次,寓情于景。

诗人写诗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或歌颂诗人,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等。因此,在大自然景物描写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深层义。

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表面上是写景小诗,大雪中鸟隐,人迹绝,唯有一个孤翁垂钓。其深层义是诗人在渔翁身上寄予了他的人生理想,他对周围世界的变化毫不在意,鸟飞,人迹绝都不关心,我行我素。这也许是社会遗弃了他,或者是他遗弃了浑浊的社会。总之,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这种独钓的自由自在的形式。这种安然自若的态度,遗世独立的精神,正是被贬谪的俊洁的柳宗元的象征。所以,《江雪》与其说是写景诗,不如说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哲学观——生命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自我心态的平衡,来实现个体生命的真值。

再次,咏物表理。

诗歌的理性,往往蕴含在情感中。“理性往往是诗歌的内在意蕴或深层意蕴。”因此,诗人采用事物的特征,通过咏物观感的形式,形象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所要表达的哲理。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歌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其深层义表现在:(1)美在本质,美在内在;(2)美要靠人去发现,去创造。(3)美是与环境下联系,美是相对的。

又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中“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河水来”,诗人托物说理,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其深层义就是表达了这样一个哲理:读书人总要不断的读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改变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说读书人应该加强生活实践,不断吸收生活中的知识,以改变自己。

5、言外义。

什么叫言外意?所谓言外义,就是诗人不直接说出,而需要读者领会的意义。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要求诗歌应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现代诗人艾青在《诗论》中也说:“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也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远的东西。”这“深远的东西”就是指诗歌的言外之意。

如,

李清照。

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最后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其表面意思是说,只是害怕这小船载不起我这沉甸甸的愁苦。而言外之意是说,我即使去双溪泛舟,也是无法解除我的忧愁。由此表现出李清照心中的忧愁是如何的深,又是如何的多。如今,国家破灭,颠沛流离,丈夫去世,年老体弱,情感挫折等所产生的忧愁集于一体,压抑着李清照,使她喘不过起来,哪能“泛舟”可解。

再如,苏轼的《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首诗歌是咏物诗,意思很明白清楚,一读就懂其意思,但主要细细琢磨,感觉诗歌就不是那么简单,而是有所寄托的。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这首诗原来是表现了苏轼慨叹他的政敌,即“熙丰小人”-在宋神宗死去、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时,全被贬谪(刚被太阳收拾去);而到高太后死去、哲宗亲政时,又全被起用了(又教明月送将来)的愤懑之感。

大家比较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歌表面看来是一首写景诗,而实则是首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其言外之意就是写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的心理状态,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孤愤的。

下面再举王建的《新嫁娘词》来看: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意,先遣小姑尝。

诗歌表面写的是新嫁娘,是一首物素描诗。其实,在对人物的描写中,诗人借此抒发屈居卑下、操刀捉笔、仰人鼻息的官府小吏的牢sao的。我们从诗人王建的小传可以看出,这位中唐诗人,出身寒微,中了进士之后,晚年才为陕州司马。

与这王建的《新嫁娘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那么,怎样赏析(分析)这类诗歌的言外意?对此,就如司马光在《迂叟诗话》中所说的对那些比兴诗,都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其中,“思”是关键,我认为,至少要做到:首先,要知人论世,即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特定的境遇和心态;其次,要弄清楚诗人创作时的用意,即为什么而写,为谁而写等。

五、诗歌意义的作用。

文学的作用也就是文学对读者的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文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学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两个方面。

1、教育作用。

2、审美作用。

高尔基说:“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巨大的说服力。”从文学的审美作用来说,也就是要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1)培养对事物美感能力。

审美需要培养,特别是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能力。人有了审美感受能力,就能在辨别事物美丑、真假、善恶的同时,对美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情感上的激励、精神上的满足。

(2)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在阅读欣赏诗歌中,让读者不自觉地捕捉和领会到某些较深刻的意蕴,不但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进入到作品的深层次中去,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启迪,认识得到提高,从而使心志受到深刻的感染,人生境界得到提升。

总之,中国古诗词,内容极为丰富,绚丽多彩,特别是一些优秀诗人的创作,往往体现着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力量。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时,注重诗歌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涤荡心灵,陶冶性情,使读者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小学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3.这种形式的格式与标准格式相同,只是。

这首诗是七律的平起式,是首句入韵的。

在这一首诗中,所谓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两次或两次以上用同一个字押韵。

4.重字。

所谓重字,就是在一首诗当中,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字。尤其是在一联的的两句对仗时,使用了相同的字。因为格律诗的字数有限,每个字都要求发挥最大的表现力,这种重字与重韵一样,使用相同的字,就势必限制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并且有重复的感觉。

有两种情况不属此列,一是以前介绍的相同字的当句对,如杜甫的《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二是叠声词,如“茫茫”“萧萧”“滚滚”等。

5.合掌。

在对仗中,上下两句意思相同,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称为合掌。所谓合掌,就是说象人的左右手掌一样完全相同,形成重复,言外之意就是其中有一句是废话。如“天地”对“乾坤”,“关门”对“闭户”等。如刘琨的《重赠卢谌》“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鲁国人在西边打猎打到一只麒麟,孔子知道了为此流泪,感叹他的道行不通了(见《史记》“孔子世家”)。这里的“宣尼”和“孔丘”都指孔子;“悲”与“涕”意思相同;“获麟”和“西狩”是一回事。这两句意思完全一样,是合掌。

另外,沈约还提出了“八病”之说,但由于过分地讲究声律,故前人没有采用,这里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古体诗。

1.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因为格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代人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2.古体诗的特点。

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这种诗体是不必讲究平仄的(也有讲究平仄的,但为数很少)。为了使这种诗体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韵的概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宽松的。在一首古体诗诗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转韵(就是开始押一个韵部的韵脚,以后随着自己的需要,可以转押其他韵部的韵脚),因此一首古体诗可能会押很多的韵(一韵到底的诗也有,为数也不多)。另外,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也根据作者自己的需要而定。

意义上来讲,写好现代诗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古体诗的分类。

前面曾经讲过,从诗体的形式上,古体诗大致可以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乐府体(也称杂体)。五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五言为主(一句五个字),七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七言为主(一句七个字),乐府体的每一句的字数长短不一。

4.古体诗的用韵特点。

古体诗是不必讲究平仄的。用韵虽然也没有限制,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作为参考的(当然这些规律不是一定要遵循的,也是根据作者的需要来定)。

一是在意思转折处转韵;当叙述的意思一变的时候,往往应该转为其他韵部来押韵,这样一来,语气得到了加强,通篇的层次也分明,而且显得错落有致。

二是在叙述高兴,使人兴奋的意思时,往往使用平声韵;当叙述悲怨,愤怒的意思时,往往使用仄声韵。

三是除了偶数句押韵以外,奇数句也可以押韵(格律诗除了首句入韵的以外,奇数句是不能押韵的)。

(一)”回答文友的问题》。

我在对之一种文体。柳宗元《乞丐文》中有“骈四俪六,锦心锈口”之句,盖起于此。二马相驾曰骈,成双成对曰俪。骈文全篇以偶句为主,故有此名。骈文,起源于汉魏,而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它的出现,符合汉语规律,有其必然性。在提高文章表现力上,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后来骈文的发展走向极端,成为堆砌辞藻典故,迁就句式,不便于抒情达意的僵死之物。因此,唐宋的古文运动,以骈文为主要的批评对象。唐宋以后,骈文被古文所代替。然而后人也并非象这位文友所说的“一棍子将骈文打死”,只是骈文不再是文学主流而已。

(二)格律诗(2)》以前,我还是将这些问题作一解答,以免大家被错误所导向。

有位文友提出“[起,承,转,合]是古代写散文用的术语,不是用于写格律诗的。没有起联,承联,转联,合联之称;尤其在绝句之中没什么起句,承句,转句,合句”,这句话说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了。大家还记得,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林琴南先生力排众议,用文言文翻译了“茶花女”,结果闹出了千古的笑话。因此,文学创作要量体裁衣,不能乱来。写新诗不能冠以旧体诗的名字,写旧体诗也不能冠以新诗的名字。

二.矜在民间先生说“诗歌和律最好,不合律也未尝不可”,这句话说得前提不明确。格律诗词应当合律,古体诗可以不合律;而新诗更不必和律,否则就是四不象。

三.矜在民间先生说“没见过提倡用甲骨文来写文章,也不见有人用京戏的腔调跟你说话”,这话说得未免过于胶柱鼓瑟了。别说是当今,就是在古代,也没有人提倡用甲骨文来写文章,也没有人用京戏的腔调跟你说话。反之,在当今的现实生活当中,也没有人一天到晚用新诗跟你说话吧?艺术源于生活,但永远高于生活。我没有,也从不把写诗理解为惟有格律,因为我不但喜欢旧体诗词,也非常喜欢新诗,尤其是优秀的新诗。

四.矜在民间先生说“如果坚持让这些古老的传统开放。

中国古典诗词常用意象

2.竹:气节积极向上。

3.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高洁的品质。

6、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二、花草类:1.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5.牡丹:富贵美好。

9.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10.芳草——离恨。

11.芭蕉——孤独与忧愁12.羌笛——凄切之声。

三、动物类。

1.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2.鸿鸽::理想追求3.鱼:自由惬意。

10、鹧鸪。

13、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14.(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对亲人的思念。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浣溪沙》。(4)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四、风霜雨雪水云类:1.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2.海浪:人生的起伏。

3.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4.月——思乡,怀人。

各类诗表达的情感。

(一)边塞诗。

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写边塞征战,特点多豪迈奔放,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表现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b、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范仲淹《渔家傲》。

(二)怀古咏史诗。

或凭吊历史遗迹,或写历史人物,或写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a、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如《山坡羊〃潼关怀古》。

b、自比自况。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牧的《赤壁》。

c、称颂、仰慕英雄,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如苏轼的《江城子》。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这类诗抒情上常常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a、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王维的《终南别业》。

b、抒发对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陆游的《游山西村》、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辛弃疾的《西江月》。c、惜春、伤春。如晏殊的《浣溪沙》。

(四)离别诗。

诗人出行大体是因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归隐等。诗人背井离乡,思乡、思亲之难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

表达的情感:

a、表达别后对家、国、亲人的思念。如李煜的《虞美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c、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天净沙》。

(五)咏怀诗:

大都是感物兴怀之作。此类作品多用比兴,风格沉郁顿挫。

a、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c、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牧《泊秦淮》d、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春望》。

高考:中国古典诗词名句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高考:中国古典诗词名句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中国古典诗词

诗词的.品质,即诗词独有的内在特征,如格律、节奏、意境、意趣以及手法等,是构成诗词独特魅力不可缺少的必要内容。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阮郎归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题目:

学院:

专业: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年月日。

人生就是一个“情”字——亲情、爱情、友情。古往今来一切恩恩怨怨到最后,最为人民割舍不下、难以抉择的就是那千古不朽的“情”字。爱情是绝对的,又是自私的。它具有很强的排斥性,专一,执着,不能三心二意。“爱”总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有着永恒的意义。温柔爱抚是人生飞扬的反面,是人的神性,也是人性。可以说,男女一旦真心相爱,至死迷恋,那么必将是刻骨铭心。

古典爱情诗词的滋味,就像一杯醇酒,芳香四溢、历久弥新,愈老愈显得香醇。因而品味爱情诗词便让人有悲有喜,喜者“有情人终成眷属”,悲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过往的天地为鉴,海枯石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已然随风而逝,一如李商隐所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念如今唯有独守空房,凭栏望天涯,肠断白蘋洲,莫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爱情诗词抒发情感之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未嫁时,谈情说爱,热切奔放。“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与子之情,清如水般纯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温馨浪漫的心境不禁充斥左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道述了从诗人本身的所观所感来看待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的事件,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许不经意间邂逅的美好只能停驻片刻,但当刻意往复寻之之时便再也不可复得。相知但相惜,相离莫相忘。

已婚时,婚姻爱情,忠贞不渝,矢志不坠。“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只要你心有我,我便同君相守。更有问情何物,生死不离。人生别离,相思相惜,此间愁意“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美好春江花月夜下,不知几人乘月而归,唯独落月余晖摇动满树月影,牵动着那无着无落的离情。别离情意,缠绵悱恻。“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对花兴叹,怜花自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两对照,情又苦极。不禁感叹:载不动许多愁。但只要想到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已胜却人间无数,何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比若生离,更叹死别,生死情未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过了沧海与巫山,别处的山山水水又怎会再轻易入眼。纵然花丛,此后也只取次,半缘修道半缘君。十年生死,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以上诸多诗词实例不断验证了爱情是如何的让人不能自己。同时,爱情也是人们一直传唱与歌颂的主要对象,爱情以其纯洁而神圣的形象让诗人为之着迷,让世俗为之痴狂。诗人对爱情的讴歌不仅仅是诗意化的审美,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学者用他们的妙笔生花描绘着它,用他们的心灵感悟着它,用文字诠释着它。

中华词库上下五千年,情诗层出不穷,给人以无线遐想和美好的体验。不同时代的人在读诗词时会有不同的感受,今人读诗,读爱情诗,更是与古人有不同的体验。但想要真正感悟古人对于爱情的诠释就需要我们站在不同的历史角度去看待不同时代的爱情诗。

在《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内容的诗,是《诗经》艺术长久中最高的作品。第一篇《关雎》中描绘的爱情,一开始就表达出明确的婚姻目的,负责任的爱情即“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一种理想婚姻——幸福美满。

曾经有幸去西安寒窑遗址公园游玩,略微欣赏了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其中也有许多诸如上文所述的爱情诗词,进入其中后便被其中的两只凤凰相互缠绕的图案吸引,“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其中的王宝钏更是孤守寒窑十八载而冰心不变,最终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言有尽而意无穷继而情无终,此便是古典爱情诗词的绝妙之处。然古代爱情却一直以“好梦难圆”的悲剧式情节感动着万千读者。阅读中国古代爱情诗,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惆怅与错失的世界,从《诗经》、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明、清民歌,处处可感那身受阻隔、爱而不得的懊恼,时时可见那不能忘却所爱,却又永远不能得其所爱的伤痛。“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人的心理与情感就是如此奇妙,当爱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落差,当所爱的对象不在眼前,那种爱的欲望会更加强烈,爱情越是收到阻挠,就越能激起人们尽心竭力的追求。“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这种坚定不移的爱情理想,在古代爱情诗坛屡见不鲜,可以说这种爱而不得的幽怨情绪与好梦难圆的悲剧情节,早已成为流淌于古代爱情诗坛的一股暗流。

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对于个人而言无疑是生活中的一个悲剧,然而正是这种爱情生活中的不幸给了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就是所谓的爱情不幸诗家幸。

我国古代爱情诗所反映出来的爱情观念和表达方式,是我们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虽然带有种种缺憾,但毕竟折射出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仅此一点,我们就应当充分肯定爱情诗在我国古代诗坛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其内容风格与审美趣味对后世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

年代:宋作者: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2.《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3.《赠别江客》。

年代:唐作者:马戴。

湘中有岑穴,君去挂帆过。

露细蒹葭广,潮回岛屿多。

汀洲延夕照,枫叶坠寒波。

应使同渔者,生涯许钓歌。

4.《菩萨蛮芭蕉》。

年代:宋作者:张嵫。

风流不把花为主,

多情管定烟和雨。

潇洒绿衣长,

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

似索题诗句。

莫凭小阑干,

月明生夜寒。

5.《赠韦清将军》。

年代:唐作者:顾况。

身执金吾主禁兵,腰间宝剑重横行。

接舆亦是狂歌者,更就将军乞一声。

6.《送李郎尉武康》。

年代:唐作者:岑参。

潘郎腰绶新,霅上县花春。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

不须嫌邑小,莫即耻家贫。更作东征赋,知君有老亲。

7.《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年代:唐作者:刘长卿。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

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苍苔绝行径,飞鸟无去迹。

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萝木静蒙蒙,风烟深寂寂。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8.《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因以投赠》。

年代:唐作者:李林甫。

秋天碧云夜,明月悬东方。皓皓庭际色,稍稍林下光。

桂华澄远近,璧彩散池塘。鸿雁飞难度,关山曲易长。

揆予秉孤直,虚薄忝文昌。握镜惭先照,持衡愧后行。

多才众君子,载笔久词场。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

当时陪宴语,今夕恨相望。愿欲接高论,清晨朝建章。

中国古典诗词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银章暂假为专城,贺客来多懒起迎。

似挂绯衫衣架上,朽株枯竹有何荣?

2.《答裴相公乞鹤》。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警露声音好,冲天相貌殊。

终宜向辽廓,不称在泥涂。

白首劳为伴,朱门幸见呼。

不知疏野性,解爱凤池无。

3.《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4.《松斋偶兴》。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

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

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5.《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靖安客舍花枝下,共脱青衫典浊醪。

今日洛桥还醉别,金杯翻污麒麟袍。

喧阗夙驾君脂辖,酩酊离筵我藉糟。

好去商山紫芝伴,珊瑚鞭动马头高。

6.《题寿安王主簿池馆》。

年代:唐作者:苏颋。

洛邑通驰道,韩郊在属城。馆将花雨映,潭与竹声清。

贤俊鸾栖棘,宾游马佩衡。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

7.《咏风》。

年代:唐作者: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8.《短歌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9.《送少微上人入蜀》。

年代:唐作者:戴叔伦。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10.《减字木兰花·揉花催柳》。

年代:宋作者:李之仪。

揉花催柳,

一夜阴风几破牖。

平晓无云,

依旧光明一片春。

掀衣起走,

欲助喜欢须是酒。

惆怅空樽,

拟就王孙借十分。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

中国古典诗词

我时常觉得自己读书太少所知有限,尤其像中国古典文学这么庞大深远的领域,我知道的简直是少到连皮毛都不足以去形容了。举个例子,最近有一本书《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大家看了如获至宝,这时候我才后知后觉拿起来看,才发现作者顾随先生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叶嘉莹这位全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大家,她的师父她的老师。

我发现顾随有另一个笔名叫“苦水”,是民国年间一个小说家,而且顾随很特别,他过去在北京大学读的是英文系,所以他是一个典型的民国时代的学人,中西贯通的大家,他上课启发了许多的后来学子,比如叶嘉莹。

这本《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很多朋友觉得这本书会让人想起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但其实是各有不同,有一点是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他们那一代人上课的特征,就是说到哪就是哪,真的配上了这本书名的“感发”二字,有感而发,明明是要跟大家讲一件事,上课的时候说着说着就跑马跑远了。

但这个跑马跑远了又怎么样呢,看叶嘉莹写的序,她说先生之讲课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平生所接触过的讲授诗词最能得其神髓,而且也最富于启发性的一位难得的好教师。

讲课讲了一小时,说是要讲诗,居然连一句诗都不讲,表面上看来以为都是闲话,实则所讲的却原来正是最具启迪性的诗词中之精论妙义,正是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他讲韩愈的部分,因为以往我们一般不太把韩愈当成大诗人。但这里偏偏讲退之师说,他说韩退之非诗人,而是极好的写诗的人,怎么解呢,他就引述了当时在日本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小泉八云,把诗人分成两种,一是诗人,二是诗匠。顾随说,我也不肯把韩愈叫做诗匠,但他又不算是诗人,不妨名之曰poemwrit-er,“作诗者”。盖做诗人甚难,虽不作诗亦可成为诗人,但是像韩愈这种人他不能叫诗人,因为在顾随标准下能叫诗人的很少,诗匠很多,他介乎二者之间,就叫做“作诗者”。

你以为他要讲韩愈的诗了,不,他又开始说起来中国文学尤其在韵文上面有两种风致,一种叫夷犹,一种叫锤炼,为什么要这么讲呢,是因为他讲韩愈的诗我们欣赏他学习他,学习他锤炼。但是没想到老先生这么一讲开夷犹又讲下去好长时间,夷犹这两个字今天我们大家都不太好解,按照一般解释“犹豫不决”的意思,但很明显夷犹的意思其实是远远超出我们一般理解的“犹豫不决”,他说夷犹有点像飘渺,但是他说中国文学不太能表现飘渺,所以最好叫夷犹。

举个例子,《楚辞卜居》里说“泛泛若水中之凫”就叫做夷犹,有点用力但又显得自然,水鸟在水中如人在空气中,这叫自得,自得就是夷犹这两个字。

老先生忽然又谈到一些诗的观念,这也是能够让我们很多喜欢文学的人有启发的,他讲到形容词别用太多,太多了就不给人真切印象,要找恰当的字用,而且要懂得观,能够观,他又提到了观必须要有余裕,也就是孔子讲“行有余裕,则以学文”,力使尽了你就不能观看自己了,诗人必须养成任何匆忙境界中皆能有余裕,写景有余裕,悲极喜极也感到情真时,必须要等激烈的到头了,过去了才有余裕……老人家到最后果然就只拿一首韩愈的诗说了几句结束了。当年叶嘉莹做学生时,上课听老师如此讲课,学到很多东西。今天若老师上课这么讲,学生肯定评分很低,而且还挨骂。

这本书里最独特的地方是看到顾随对于中国诗人的一些品评判断,很好玩,比如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的大诗人,像李白,老先生对他很不客气,几乎关于李白的部分都是批评为主的。一般人都说李白写诗豪迈,他就说到《将进酒》、《远别离》最可以代表太白作风,太白诗第一有豪气,但顾先生认为,豪气很不可靠,颇近于佛家所谓“无明”,也就是愚笨,一有豪气则成为感情用事,感情虽非理智,而真正的`感情也不是豪气,真正的感情是充实的、沉着的,所以他比较喜欢杜甫。

他接着下来还要说到很多人歌颂的《将进酒》,他说这首诗不免俚俗,他说李白杜甫两个人,有趣的地方是李白有时候流于俗,杜甫有时候流于粗糙,李白有时候顺笔写去不免就露出破绽,比如他讲《将进酒》的结尾,老先生告诫大家,初学者容易喜欢这种句子,这句子有什么问题呢,有劲但是不可靠,夸大没有内在力,实在上只是自欺欺人,自己麻醉自己,追求心安。在他心目中中国最好的诗人还是陶渊明,那么除此之外他又提到了一些诗人,甚至盖过李白的,比如说初唐诗人王绩的《野望》。

他继续讲,诗人总该寂寞,要有寂寞心你却要能够写出伟大的热闹的作品来,他又讲到小说,像《水浒传》、《红楼梦》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极穷困潦倒的时候曹雪芹他难道不寂寞吗,但是寂寞的时候却能够写热闹的作品,寂寞心老写寂寞写下去,那就是枯寂那就没意思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