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参考文献(通用17篇)

时间:2023-11-13 14:10:09 作者:JQ文豪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参考文献(通用17篇)

贸易可以促进国家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如果你正在进行一项贸易活动,以下是一些贸易总结的关键点,值得参考和借鉴。

中国对外贸易的论文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市场准入上的影响,即达不到设定的技术标准,就不能顺利的出口;另一个是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企业技术、环保及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企业要获取相关认证的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丧失了产品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贸易中关于知识产权的纠纷很多时候是包括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之中的,但是在这里我们单独把它拿出来讨论是因为与其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相比较,它有其特殊性,而且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对中国的外贸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知识产权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中国屡遭国外知识产权的调查,严重的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同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而造成的出口对其国内产业的威胁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我们同发达国家真实技术差距的存在。

产品附加值通俗的讲就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中所凝结的技术、创新、人力劳动、品牌和附加服务等价值的增值。它与产品的价值增值链的长度,技术含量,创新程度,附加服务的'质量和产品品牌价值等有很大的相关关系。日本经济学家关志雄先生的“附加值”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产品的业务链上,组装的附加值最低,研发的附加值最高;中间值的生产虽有技术含量,也会慢慢递减,而到了销售和售后服务,附加值会随之高涨起来,因为它有品牌和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由此可见,在组装的上游,是技术、信息与知识;在组装的下游是包装、销售及服务。而在产品的中游组装阶段,是廉价劳动力在创造财富.中国的出口产品基本上集中在初加工的产品、棉纺织品和机电产品上,这些产品的技术含童低,加之中国的国际名牌少,尤其是机电产品甚至包括高新技术产品都是处于产品的中游组装阶段,这是中国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但是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出现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现象。这主要是由我国技术能力低所导致的。

3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当这个概念用于两种以上商品时,它的定义则是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一种指数量值,也可以解释为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购买进口商品的数量。贸易条件恶化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最早.由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在1949年5月提出,他在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正式提出了“贸易条件恶化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下形成的“中心—外围”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滋生了一些不利于外围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利益的不平等分配,贸易周期运动的不平等影响,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产品需求条件和世界经济中心的低进口数。

4贸易竞争优势将受到更大挑战。

目前中国最大的比较竞争优势就是处于各层次的廉价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有廉价的简单劳动力,还有相对发达国家廉价的熟练劳动力、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现在正是在利用这一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但是,这一优势能够持续多久呢?也就是说廉价劳动力优势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经贸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廉价劳动力还能够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农村人口,可以不断的向城市输出廉价劳动力,但是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其人口的容纳程度也是有限的,目前已经出现了大城市综合症,而且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并不十分迅速,因此有可能农村人口的输出在一段时间之后会放缓直至停滞,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会不断的上升,而随着新的开放国家,比如印度加入国际分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将会逐渐削弱。

5结束语。

总之,中国现今和以后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没有技术创新就很难继续缩小同前方国家的技术差距,而后方国家则会更快的缩小同我们的差距,表现在贸易上,就是竞争优势的削弱和贸易竞争优势受到更大的挑战。我们只有技术创新,掌握有用自主专利权的技术,才能在对外贸易上取得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平:《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载《世界经济研究》,第5期.

[2]宋健学、赵新刚、刘虎兴:《关于我国技术提升和贸易发展的思考》,载《中国软科学》,20第1期.

[3]胡艺:《中国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国际渠道》,载《世界经济研究》,第2期.

[4]高正平:《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

中国对外贸易的论文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论文摘要: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许多绿色壁垒措施,这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门槛”,而且这个“门槛”在不断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绿色壁垒,如何在竞争中获胜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绿色壁垒的分析,从消费者、企业、行会和政府四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绿色壁垒oeko—standard100iso14000绿色审计。

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直接非关税壁垒的作用被逐步削减,绿色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绿色壁垒将凭借其合理性、灵活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成为发达国家实施保护贸易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近100亿美元,这种影响将随着绿色壁垒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我国出口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作为wto成员国和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多边贸易中如何应对日益苛刻的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论。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绿色壁垒,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有些研究认为,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评定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

而一些研究则强调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指出: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进口商品设置的准入限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单方面贸易限制,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其实际是把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尽管关于绿色壁垒这一概念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不难发现,这些认识大同小异。它们都强调了隐含于绿色壁垒背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在狭义上,绿色壁垒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对海外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在广义上,绿色壁垒可以视为以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促进地区和全球可持续性发展为理由而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的对海外产品进口的'限制。

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中国产品的出口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另一方面,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

1、正面影响。

(1)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全球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绿色壁垒效应的凸现和扩大将无形的迫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强制措施,探索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构建资源节约型出口结构,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对外贸易与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专利与标准的融合。绿色壁垒的实施,促进了世界各国重视与环境相关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普遍提高。从实质上说,环境贸易壁垒就是绿色高科技壁垒,技术壁垒的后面是专利,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谁拥有新的技术、新的专利和新的标准,谁就拥有新的、更大的贸易领地。

(3)强化本土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由政府出台强制执行法规,能有效引导国民经济进入绿色通道。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很不完善,而且法律执行很不力。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环境标准过低。联合国与农业组织至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这些都会促进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强化本土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

2、负面影响。

(1)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因为我国贸易方向很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这三个地区。例如中国对外出口,美国占了21。4%,日本11。0%,欧盟18。9%,香港16。3%,香港大多是转口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2)影响我国外向型出口产业的发展。绿色壁垒不断影响农、畜、水等产品的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及医药产品的出口,且有加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

(3)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由于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一些企业限产或破产,造成职工下岗或失业。,仅2亿美元的冻肉鸡出口受国外绿色壁垒限制就影响了105万人的就业。由于受限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4)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5)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以及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三、针对绿色壁垒,中国的对策。

由于绿色壁垒的影响,使中国陷入了资源压力大、环境压力大的两难境地,所以消费者、企业、行会、政府要相互协作,使其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中国可以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引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推动政府和行会督促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使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外市场,同时将国外不符合我国要求的产品拒之门外。

1、消费者要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增强对绿色商品的需求。当前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宽广,从绿色汽车、生态住宅、生态旅游、生态时装到有机食品,其开放前景十分广阔。所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这会直接刺激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绿色产品。

2、从企业来说,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主动申请国际绿色认证,扩大出口市场,实施绿色营销。由于绿色产业涉及范围广,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面向国际市场,确立绿色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只有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iso14000环境保护双绿色认证、haccp认证、eco—texstandard100等等认证,才能取得国际市场准入证;改变出口商品对某些发达国家的依存度,例如纺织品可以向中东发展;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涉及范围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发展中国家唯有采取适当有效的对策,推行绿色营销战略,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大大方方“走出去”,实现顺利出口。

3、行会要起到协调、预警、服务的作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虽然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将不得不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向我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但对我国大量廉价产品的进入,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必将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进入设置障碍,同时,我国也将按照承诺进一步向国外开放市场,国外产品可能以技术和管理优势趁机挤占我国市场,我国一些行业、企业和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冲击。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专门搜集信息,建立网站,改变目前出口企业“信息孤岛”的局面。国外有操作规范、作用强大的行业协会,但目前我们的行业协会力量很弱,企业基本上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建立行业协会,为企业搜集和研究信息,为企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4、从政府来说,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加快推行环境标志和环境管理体系绿色认证,同时按环保的标准对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实行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制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和全民的环保意识。政府机构应充分发挥部门的技术、信息、人才优势,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绿色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双绿色认证”,例如在食品出口方面,要进行haccp体系认证等等;通过开展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清洁生产工艺,遵守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利用能源和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这将有利于帮助国民树立绿色经济意识与绿色经济预期,迫使企业转向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申进忠:《wto协调环境贸易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版。

赵玉焕:《贸易与环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版。

吴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如何应对‘绿色壁垒’”,《经济师》,20第11期[11]wto(1999),specialreport“tradeandenvironment”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虽然,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都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说明了出口贸易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原理,进口国可以借助对外贸易消除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行业短板,有效降低社会整体生产成本之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会得到一定提高。因此,进口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作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对于认清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只要是国家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开展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将启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协同作用实证分析。

进出口额可以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规模,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从20xx年至20xx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呈高速增长趋势,从20xx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95539.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258212.3亿元,增长了近2倍。虽然在20xx年前后由于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再加上国际市场紧缩,对我国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20xx年金融动荡结束,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量继续增长,20xx年增长到历史最高水平,所以这10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几乎呈大幅度增长的态势(见图1)。同样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呈持续增长趋势,从20xx年的gdp总额159878.3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gdp总额566130.18亿元,增长超过2倍,且每年持续增长,20xx年增长到最高水平,所以这1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态势。综合进出口总额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gdp的增长量下降时(20xx年),对外贸易发展受制约,当gdp的增长量持续上升时,对外贸易呈持续上涨趋势。二者这种较为密切的依存关系表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会在国内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发展。

2.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变动关系。

对外贸易依存度(ftr),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说明一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关联程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从20xx年到20xx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持续增长趋势,由20xx年的59.767%增长到20xx年的65.17%,增长了5个百分点。在20xx年前后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紧缩,我国外贸依存度有所波动,但是在20xx年金融动荡结束,我国外贸依存度开始回升,20xx年继续增长,20xx年开始回落,主要是我国经济转型政策的调整,更注重增长质量,数量上放缓。而同样的变化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上,在20xx年我国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在20xx年前后增长的速度放缓。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增长的变化说明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即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变化一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越快,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出口贸易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进口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吸引外资等等,所以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内经济的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增加。其衡量指标可以采取总量形式也可以采取人均形式。总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人均指标一般采取人均国名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总值增长率,有时也采用人均消费数量增长率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进出口贸易的近10年的变化我们发现,20xx-20xx年对外贸易出口额和对外贸易进口额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3)。只是在20xx年出现了拐点,这主要是由于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的贸易都产生了影响,导致我国20xx年进口和出口额下降,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经过1年的调整,20xx年全球贸易环境变好,我国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又恢复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对外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可以直接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实现gdp的增长,而进口贸易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原材料,大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本国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生产,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进口贸易规模远小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间接的,所以我们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进口,进口的产品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会有所不同,应适度增加资本、技术等的进口,把进口技术和设备放到主要位置,避免重复进口,发挥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实现经济和贸易的均衡和谐发展。在注重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重视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形成双向对流的贸易增长格局和动态贸易平衡,充分发挥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升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三、结论。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出口贸易在增加gdp的同时,进口贸易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考虑资源、环境等因素,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为加快经济发展,在加大投资和消费的基础上应合理的发展国际贸易,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使国际贸易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公共信息服务。

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性服务。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发布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a级代表“优秀”;b级代表“良好”;c级代表“一般”;d级代表“不足”;e级则代表“匮乏”。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四)大力发展商会的作用。

我国的商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存在着“半官、半民”的性质、自律机制不健全、缺乏透明度、结构失衡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动商会的发展,促进其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包括:促进商会性质的转变,由“半官、半民”的性质转化为自治的、自愿的、非盈利的民间组织;建立商会自律机制,实行管理透明化,切实保护好企业的利益,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和必要的技术帮助;扩大商会的权利,使商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全面。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1.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增加房地产业的成本。

由于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低碳技术水平不高,在当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如果广泛应用低碳技术,则会导致房地产成本增加。这不仅需要房地产业在投入雄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研发。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代替传统的能源,这就决定了在低碳技术的研发使用上具有高成本的特点,在房地产开发中应用低碳技术,会导致建筑成本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当前房地产业主要以中小规模为主,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并不充足,这也导致无法广泛的应用低碳技术。

在当前房地产行业中,如果要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加大对新型技术和能源的研发,这样房地产业势必会以低碳来对建筑中能源和材料的优越性进行宣传,并以此来提高房价。在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应用低碳技术,房屋质量必然会有所提升,高质量的房子价格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下极易导致房价抬高。

3.低碳经济短期对房地产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供应,不仅能源用量较大,而且能耗也较高,特别是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的排碳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果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那么必然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我国房地产发展提倡低碳经济。

1.制定低碳地产发展政策。

当前经济环境较为复杂,而且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低碳地产发展政策,那么低碳房地产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较多的问题,如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会导致违法行为增加,而低碳模式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由于犯罪成本较低,而低碳模式下房地产利润较高,从而导致犯罪率较高,而且房地产价格还会出现虚假等情况。所以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快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完善。

2.倡导绿色环保。

在当前低碳经济环境下,房地产业低碳的实现,需要加快在材料和技术上的创新,利用绿色环保材料来有效地代替高能耗的材料,实现材料的绿色环保。利用新型材料作为房地产的保温隔热材料,在达到良好保温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隔热目的,房屋保温隔热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会降低,确保达到环保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高能源的材料使用率有所降低,但新材料在技术上并不十分成熟,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还要在当前房地产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加大对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应用,充分地利用绿色、环保材料来降低高污染和高能耗材料的使用,打造低碳、环保、绿色的房屋建筑。

3.提高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中加强对低碳环保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能够具有较强的低碳意识,养成使用节能减排产品的习惯,加快人们思想和生活的方式的转变,引导人们绿色生活和健康生活,以便于为低碳房产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相关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控制排碳量。

最近几年来房地产产业在我国发展很快,法律法规的健全能够让房地产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但是我国对于房地产经济的管理不是很全面,并且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低碳经济房产的排碳量没有严格控制,对于一些没有按照规定经营的房产商处罚力度不够。

2.低碳前提下对企业成本的控制。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建筑过程中多会使用环保型材料和技术,这样房地产的成本必然会提高,所以在房地产建筑过程中,需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应用新型技术,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所使用的.绿色环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材料浪费的现象发生,科学对房地产建筑的前期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制定具体的制度加以约束。

3.低碳前提下策划房地产业发展目标。

我国体制不断变革,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房地产企业经济结构和发展的方式都要有相应变化,并且对房地产的要求是排放低、耗能低,因此国家要对经济结构进行充分分析,为低碳背景下房地产如何继续发展做出策划,对于房地产低碳经济下发展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予以指导和扶持,让房地产业能够平稳发展,降低由于低碳经济而对房地产业造成的经济影响程度。

4.低碳背景房地产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

原本房地产的发展就有很多问题,而目前提倡的低碳经济对房地产发展影响更大,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房地产市场环境也愈来愈复杂,如果还是依赖于原有的简单的政策来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管理,那么显然很难见到效果,因此低碳经济的前提下,国家要对房地产市场环境和企业本身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一些列规章制度,对房地产的经济做出指导,不断完善低碳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体制,确保房地产在低碳经济下稳步发展。

5.低碳背景下地产财税政策的完善。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量,这也导致投资风险增加。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加大对房地产业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征收污染税及降低其他税收等措施来加快推动房地产业向低碳经济方向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能源紧缺现象的日益严竣,低碳经济已成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实现能耗降低,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努力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有效地推动房地产业低碳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低碳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需要在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上进行不断创新,在加快推动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对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进行改善,确保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国茶文化论文中国茶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汉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有着品质上乘的汉中绿茶,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习俗等独特的茶文化。

旅游部门应更新观念,重视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打造一批生态茶园旅游品牌,积极营造茶文化氛围,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开拓汉中茶文化旅游市场,加强汉中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工作,使汉中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世纪是休闲的时代,体验的时代,人们的出游选择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审美体验。

各种以文化为特色开展的旅游活动顺应了这一市场,正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联姻,是以茶为核心的物质功能、社会风向、文学艺术风韵的有机汇总,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体系。

汉中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研究汉中茶文化并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促进汉中旅游业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史钩沉,能不忆汉中?汉中是我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常年良好的生态环境被公认是地球上同经纬度地带中最适合人类生活、也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而汉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养地。

汉中茶叶创造过历史的辉煌,盛极一时并影响深远。

中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华阳国志》中记载,约在公元前12世纪,古巴国的人们把茶叶作为地方特产敬献给周天子武王,贡品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贡茶之一。

“西乡月团”大约产自今天汉中市的镇巴、西乡县一带。

大巴山产茶,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开篇即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唐代的朝廷即以汉茶赐贡。

宋代“汉中买茶,熙河易马”,茶马互市,更为繁荣。

汉中因茶赋而成为大宋王朝同成都、开封并列的三大财源城市之一。

明代每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汉中茶叶成为当时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

(二)品质上乘的汉中绿茶。

“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汉中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

“汉中是我国罕见的高香茶区”,而且是洁净、卫生的全天然有机茶产区。

茶叶中普遍富含有机锌和有机硒,同时汉中茶没有污染。

全市所有的茶叶不经任何技术处理,经中茶所测定,全属无公害茶叶,90%以上达到或超过绿色食品的a级和aa级标准。

美国有机食品专家对汉中茶区的生态进行了实地考察后,给出的评估结果为“金”级。

据中国有关茶叶科研机构测定,汉中名茶氨基酸含量达4%左右,咖啡碱达4.5%左右,茶多酚达40%左右,水浸出物达46%以上,有较好的品质表现。

(三)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

“尽揽春色品茗时,茶香笑迎客做伴”,汉中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宗旨,收集、整理、发掘古朴浓郁的品饮方式及饮茶习俗,加以创新利用,开发出古朴而又不失现代的茶艺表演艺术。

西乡的“秦巴茶艺”,通过动态的冲泡以及表演者服饰的配合与古筝音乐意境的烘托,将秦巴茶艺的大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茶艺表演的汉茶茶礼,展现出了汉朝时代的礼仪和茶文化风情。

茶道表演将盛唐宫廷茶道用现代茶道的形式表现了当代的礼茶理念。

茶技精湛,动作娴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汉中民间的茶风习俗。

解放前后,汉中地区的茶馆设备都很简单,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茶具,但店家招待茶客十分殷勤,语言谦和,态度和蔼,使人有一种回家的亲切之感。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茶馆新增添棋类、纸牌、画报、书刊、音乐电视节目。

有些还邀请乡土艺人弹琴说书,活跃了茶人的文化生活。

这类茶艺馆,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茶俗,增添了客人的雅兴,深受人们欢迎。

在乡村集镇,一家一户也是个茶馆,不仅自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还形成了“客来先敬茶”的习俗语。

客人登门,茶水当先,为客沏泡名茶,连茶具也很讲究,一般都要做到开水洗烫消毒。

献茶时双手捧杯,轻递轻放,亲切招呼,颇有茶礼。

过去关门制茶唯恐“独门绝艺”被人学去,如今聚集一起亮绝艺现场“斗茶”。

巴山深处著名茶乡西乡县罗镇数千名茶农聚集一起“斗茶”,进行采制茶比赛。

只见穿着醒目红、黄、粉色浅色衣服的茶女们,臂挎竹篮穿行在青翠的茶山,她们唱着采茶歌熟练地采茶。

茶女们采摘的都是一芽二叶鲜叶,随后由制茶历史都在以上的“老把式”登台亮相,进行鲜叶杀青、揉捻、初干、复干和足干这些制茶流程,角逐茶叶采制能手。

随着“斗茶”比赛的开展,该镇茶农们也出现了争学科技、大斗茶艺的热潮。

(一)更新观念,重视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

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只有深入发掘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地文化品位,树立市场品牌,才能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档次,形成效益型增长。

为了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汉中必须大力发展融自然风光、地方文化于一体,强调参与性、知识性的特色旅游产品。

茶文化旅游可让游人在美的享受与游的乐趣中,学习和体味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感受“礼让、友谊、亲和”的中国茶德,起到教育国人,促进茶文化复苏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游人在对茶文化的了解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赏茶、爱茶的心理,客观上起到了培育茶和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作用。

以茶文化旅游为龙头,可以带动茶文化旅游沿线景观、景点、茶商品购买、茶会娱乐和茶旅住宿的兴旺,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汉中旅游管理部门及业界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机遇,转变对茶文化旅游不够重视的观念,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汉中茶文化旅游事业。

(二)打造生态茶园旅游品牌,开展茶乡生态游。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气候温润,产茶历史久远,种茶地域广泛,茶园规模空前,深受游客青睐,选择条件适宜之地,如西乡、勉县、宁强、南郑等地,发展茶乡山水生态游。

建议有关部门大力将发展茶园产业与旅游联姻,共同引导开发一些茶园观光游项目,集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表演、茶园观光等于一体,让游客在欣赏汉中茶园独特美景的同时,更好地去领略汉中茶文化的魅力。

西乡县以发展生态茶园为依托,开辟了茶园观光旅游线路,大力发展茶园农家乐,开发出品茶、观光、娱乐、健身等多种旅游项目。

同时,还成立了县茶叶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茶艺表演班,专门培养茶艺表演人才,为西乡乃至汉中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较好地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双赢局面,为汉中进一步打造更多的生态茶园旅游品牌树立了榜样。

(三)积极营造茶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开拓汉中茶文化旅游市场。

“2010中国陕西(汉中)首届茶业茶文化节”,随处可见宣传汉中茶文化的图片和信息,社会反响非常好。

建议将营造茶文化氛围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

比如,可以在出入汉中的交通要道旁悬挂大型广告牌,宣传汉中茶文化;在城市的商场、车站、广场等行人密集处安装电子显示屏,讲解汉中茶文化;与央视或其他新闻媒体、出版社等合作,推介汉中茶文化。

同时,要将类似“茶文化节”的节庆活动一直办下去,因为现在的节庆活动已与发展旅游密不可分,节庆活动已成为宣传旅游、招徕游客的又一特殊平台。

特别是汉中茶叶协会将汉中几大名茶整合后打出“汉中仙毫”的品牌并成功推出,使得汉中茶业走出了盆地,走向了全国,也使得汉中成了众多游客关注和向往的地方。

(四)加强汉中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工作。

购物是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中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茶商品开发研究工作,茶商品从狭义上说是指各种品牌的茶叶;从广义上讲是指以茶为龙头的包括茶具、茶食、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茶旅游纪念品等涵盖茶文化各个方面的旅游商品。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茶文化商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成立专门机构设计开发文化内涵、品味较高的旅游商品。

如,在茶叶包装上可以根据茶叶产地,在盒子表面印上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及简介,比如:勉县定军茗眉茶盒上可印武侯墓和武侯祠,西乡午子仙毫茶盒上可介绍午子山,南郑汉水银梭茶盒上可印南湖、红寺湖,宁强雀舌茶盒上可介绍青木川古镇等。

另外,还应根据汉中客源市场的特殊性,推出一些特别品牌包装盒。

如,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和“东方红宝石――朱”常常引得日本和他国友人前来品味和观赏,因此,可以在茶盒表面增印上日文或英文,在方便游客的同时,更好地宣传汉中茶文化和旅游,也为早日把汉中旅游推出国门积蓄力量。

目前,汉中拟建造一座集茶商品贸易、茶精品展示、茶文化交流、茶信息传播、茶科技研究,休闲、旅游、娱乐、会议于一体的西北最大的'汉中茶城,以此来提升汉中城市品位。

此项目的完成将会填补汉中无大型旅游购物点的空白,从而大大提升汉中旅游品位,促进汉中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汝百乐,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7.

[3]史延廷.振兴茶叶的关键所在是发展茶文化旅游.中国旅游报,2000.2.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摘要:发达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贸易谈判的重要内容,使得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新标准。面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应对,维护自身在国际贸易规则中的正当利益。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和支持。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的特点,其有关的技术及政策创新成为各国或地区追捧的对象,甚至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关键要素,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必然战略选择。在国际贸易中,关于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层面的竞争愈发激烈,谁能占据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就会在国家贸易规则的制定和重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欧美等经济发展国家已经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贸易谈判的重要内容,使得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何为低碳经济。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对二氧化碳含量进行限制,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从广义上讲,“低碳”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保护环境,走生态发展之路。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理念,采用科技、政策、法律等手段来降低污染,减少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以此来实现生态平衡,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各国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投入很大力度,相关技术和政策上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开发新能源。可以说,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都制定了严格的低碳指标,这种理念对于资源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拓展了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内容领域。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主动,掌握着先进的能源技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希望将低碳经济和国家贸易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发达国家本身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国际贸易规则的许多新内容、新制度开始打上“低碳”标签,在单边或多边贸易中“低碳经济”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的新的贸易壁垒。例如美国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借口,在碳排量不达标的国家进行关税征收。对于带碳的产品,进口商需要上交新国际储备许可体系中规定的碳排放许可费用。此外,在一些跨区域贸易伙伴协定中美国一直希望列入新的低碳条款,进而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所以,许多低碳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被排除在贸易市场之外,再加上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全球环境和气候保护有百利而无一害,欧美等低碳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借此机会有意的在单边和多边或者区域层面的贸易中渗入低碳贸易标准,使得低碳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新内容,拓展了国际贸易规则的范围领域,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2.国际贸易非歧视和互惠原则受到破坏。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希望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名,借助低碳贸易壁垒,加强对自身贸易保护,将众多发展中国家置于不利地位,实质上违背了国际贸易应遵守的非歧视和互惠原则。由于历史因素以及自身经济发展实力强大,在当前的国家贸易规则体系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说是占据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经常会找借口废除和阻止国际贸易规则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破坏了以往的规则体系,严重干扰了世贸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例如美国在气候大会上,公然提出要将自己制定的规则作为其对外提供援助和低碳技术支持的前提条件,甚至将枪口瞄向了中国,属于霸权主义行为。美国这种以低碳经济发展依托,试图遏制他国发展,违背了非歧视和互惠原则,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的公平性和自由性。

3.低碳经济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重要标准。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将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或重构的主导思维。随着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连连不断,特别是墨西哥诉美国金枪鱼案之后,关税总协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有了很大转变。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也相应设置了贸易与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门解决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有关的纠纷。之后,多哈回合谈判、《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围绕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焦点问题进行的谈判等等,都预示着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思维,而低碳经济无疑也会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重要标准之一。4.低碳经济加剧了国际技术贸易的竞争与合作。毋庸置疑,低碳经济对于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还将继续改革和深入,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标志的低碳技术革命,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际贸易竞争与合作的风向标。作为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各国竞相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相互争夺未来低碳技术的制高点。例如美国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投资达到了五百多亿美元,在低碳技术领域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为止,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着先进的低碳技术,虽然《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高低碳经济帮助的义务,但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低碳技术也会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武器。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改进和引入低碳技术,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加剧了国际技术贸易的竞争与合作,相应的国际贸易规则也需做出调整。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新形势下,中国传统对外贸易方式已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的提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挑战非常大,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愈发严峻,在发达国家利用低碳经济设置贸易壁垒的情形下,国际贸易规则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对外正当利益和贸易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中国应该顺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积极争夺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具体来说,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四点:首先,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和制定。现阶段,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战略合作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需要贸易自由化多边谈判已在日程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想将中国排挤到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边缘,但是缺乏中国的参与,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规则都将是不现实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实力,未来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的国际贸易规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中国的发展。其次,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增强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以及全球环境保护的会议,支持低碳经济的立场和态度毋庸置疑。为谋取在新国际贸易规则中的正当利益,减少发达国家的贸易制约,中国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国低碳发展实情的金融体系和贸易方式。再次,关注有关低碳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积极推崇低碳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主导思想,中国应该密切关注和科学分析未来低碳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及时早好应对准备,择机加入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最后,积极参与低碳领域国际贸易新标准的制定。低碳国家贸易标准具有强制性,对于低碳经济发展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对外贸易中必然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包括iso在内的国际机构标准规则的制定,尤其是关于低碳的国家新标准的制定,打造一支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程序的人才队伍,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正当利益。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风电发展的问题”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技术在核心技术、人员队伍和关键设备等方面,对进口依赖程度高。

b.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说明国产机组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问题大。

c.中国风机制造行业整体水平偏低,还停留在“组装”阶段。即使是金风科技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也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

d.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并且出现亏损。

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这足以证明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

b.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

c.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是当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任重而道远。

d.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策的引导,必将会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想赢得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的优化。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和多晶硅“大跃进”,让国外的相关企业和设备提供商成为了大赢家。

b.光伏发电的上游企业在生产中可能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因此不能把光伏发电作为新的清洁能源加以大力推广。

c.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就连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d.中国的常规能源利用还存在着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靠单纯地发展新能源,并不能解决现阶段能源利用上的诸多问题。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球环境却越来越恶劣,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地球环境的关注,主张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因此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理念。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将明确低碳经济的内涵,分析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以及探究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一些策略。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如今欧盟已经明确将低碳经济作为其新世纪展现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美国也已将生物燃料、页岩气等新能源作为实现其经济发展和出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在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力图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规则的制定,“无规矩不成方圆”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为实现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必要的国际贸易规则。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提出最早是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1.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一是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新能源应用体系方面和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贸易的各经济活动中将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是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最首当其冲的影响。如当前衍生的新型低碳概念“碳国际标准”、“碳关税”等,这些新名词实质上是将一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尤其是在低碳发展这一方面做得相对不足的国家,从而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维护国际贸易的目的。

2.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二是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新兴科技成果和技术的发现而进行的,现今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海洋、信息、生物和电子等新技术。低碳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和海洋能等,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极少产生污染,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三是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大量运用环保、清洁的新能源能够改善以往运用传统化石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经济发展能源体系的根本改变。此外,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更为成熟和设施技术更为完善,因此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走在世界各国的前端,这成为发达国家在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的优势,使得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能够符合本国发展利益,能够维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且长期领先于众多发展中国家。

三、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低碳化。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应对低碳经济最基础的方针。我国过去注重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但如今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第二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影响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发展。政府应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限制碳排放量高的产业的市场准入,减少和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低碳化,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利用财政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2.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能够降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以及保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标准符合国际标准。低碳经济作为新事物,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拥有先发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加大对低碳方面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去新的增长点,此外,还有利于我国环境的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需在其发展战略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鼓励发展低碳创新、进行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相关的政策,以及明确禁止一些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石油、天然气是我国如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但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的能源单行法律和能源公共事业法方面的法律都较缺乏,导致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协调不够畅通、不够全面,因此政府应加强能源立法工作,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进行宣传引导,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应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基本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人民群众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政府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低碳经济进行大力宣传,使人民群众能够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意识的引导,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经营的理念。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引导,提倡其实行低碳生活方式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其必将使得贸易条件、贸易市场和技术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其必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一定影响,我国作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影响;反之,我国作为世界各国这一整体中的部分,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同样能够被世界其它各国借鉴。总而言之,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与保护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兼顾。

参考文献:

中国制度优势论文字中国制度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既是关乎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青年学生关心思考的热点问题。解读好、回答好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中国制度面对面》,在纵深的历史视野、宽广的国际视野中,从实践着眼、从细微入手,对中国制度的16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之其然、“好”之所以然,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金点子”和重要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这就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严密科学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事实和事例说话,把道理讲清。

《中国制度面对面》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以大量实例和数字说话,摆事实讲道理,讲清中国制度优势。在“民生保障制度如何惠及全体人民”中,明确提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一切旧制度的重要特征”。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生保障水平的历史性跨越,阐释了“改善民生的有效做法,是我国在长期实践和借鉴比较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解决民生问题的独特创造”。同时,回顾新中国70多年扶贫开发历程,深刻阐释了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优越性。正是始终坚持增进福祉的“中国方案”,“全面小康,这个纵贯千年的美好理想、激荡百年的奋斗目标,如一轮朝日已见东方既白,喷薄欲出。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稳稳地享受殷实丰裕的民生福祉,尽情地沐浴幸福生活的灿烂阳光。”这是理论层面的概括凝练,也是生动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这启发我们,讲好思政课,就要以事释理、以例释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以彻底的理论掌握学生。

二、在直面问题中讲透中国制度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这是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遵循。

《中国制度面对面》通篇贯穿制度自信这根红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来的”入手,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了条分缕析的阐释。特别是回应解答了一些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观点,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掷地有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说到底,就是因为它更能满足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对制度的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既是理论阐释,也是有力宣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也是制度自信的鲜明体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动实践,让每一个中国人切身体会到“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这是中国之“治”的优势,更是中国之“制”的魅力。“继往开来,熠熠生辉的中国制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壮美航程;放眼世界,魅力四射的中国制度,必将为人类制度文明宝库增添璀璨光彩。”让“许多国家纷纷‘向东看’,探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希望从中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良方。”从中不仅读出满满的自信,而且读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启发我们,讲好思政课,就要有直面问题的底气,有坚定有力的自信,敢于与错误思潮和言论坚决斗争,为学生解疑释惑、强基铸魂,不断强化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在创新形式中讲活中国制度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更具体、更显现、更刚性,增强制度自信关乎道路方向,关乎前途命运。“制度宣传教育犹如在人们心中播撒种子,必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传播形式创“新”,理论才能更走“心”。《中国制度面对面》用16句诗引出16个问题,文风活泼,语言通俗、情感充沛。“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大地,应该是蓝天常在、青山永秀、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人民对中国制度的艰难探索感慨万千,对中国制度的博大精深由衷赞叹,对中国制度的雄浑伟力无比自豪”,这样的话语中满满自信之情溢于言表。同时,通过运用采访和链接等方式,精心编制知识链接、云热评、权威声音、特别关注、直播现场、在线答疑等131个资料栏目,既有大量的生动图说,又有深度阅读的扫码链接,还有配套有声书与动漫微视频,适应了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也为解决圈层之间、代际之间、专业学术和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渠道。此外,通过拟人化的制度大家庭群像,角色化演绎、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趣味化展示,生动活泼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涵和显著优势,增强了理论宣传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这种事论图文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整体呈现,让中国制度的生命力跃然眼前。这启发我们,讲好思政课,就要着力解决有限的教学手段与无限的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既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从理论阐释、新闻视角、问题意识等多个维度去着力,也要用通俗语言、简洁文风、活泼形式去吸引,推动思政课“课堂革命”,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为实现伟大目标凝聚奋进力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低碳经济自20xx年提出以来,一直被全球关注和认同。

由于其涉及到气候、经济、政治、贸易、技术、环境等多个领域,在当前全球化、新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正在形成的背景下,必然对国际贸易规则、全球贸易环境产生新的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与碳排放国之一,毫无疑问,加速低碳经济发展,对转变经济、外贸发展方式意义重大,也是优化对外贸易环境的最佳路径。但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通过对外贸易结构、碳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渠道,使对外贸易内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与严峻。

(一)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增加。

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一直占主要地位,自至今基本都占了整个出口额的90%以上,且基本呈增长趋势,除了20xx年略有小幅下降外,20xx年已占比94.7%。

在我国20xx年出口重点商品中,机电产品高达1.09万亿美元,传统的出口产品如服装、纺织品、鞋类也占较大比重,出口的机电产品中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通信和办公设备为主。

可见,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制成品为主。

进入新世纪以来,进口商品基本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大多数年份比重超过70%。

在20xx年我国的口商品中,低耗能、低排放产品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总值达1.22万亿美元,基本占据了进口的70%。

因此,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成为导致我国碳排放量增加的一个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考察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计算20xx年、20xx年、20xx年出口各类产品的隐含碳,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总量20xx年为11.59亿吨,20xx年降为10.18亿吨,而20xx年猛升为22.27亿吨。3年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居首位,且逐年增加,达4.89亿吨;其次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另外,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在20的隐含碳排放几乎是的2倍,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纺织业等也逐年增长。

这进一步说明,导致我国出口贸易产品隐含碳排放增多,从而授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口实,使他们以“低碳”、“气候”为名对我国的出口进行阻挠,不利于我国赢取良好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

(二)“碳关税”的提出使我国外贸出口环境更严峻。

美国参议院20xx年6月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及20xx年5月提交的参议院版气候法案草案规定,“如果与美国高能耗行业存在竞争的国家到20xx年仍没有达到美国的能效或减排要求,则美国将从那时候开始对相关产品的进口征收边境调节税”。

欧盟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有航线飞经欧盟领域的航空公司提交碳排放数据,并适用欧盟规定的排放配额,超额部分需航空公司购买。

目前,全球约1200家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均已提交碳排放数据,欧盟要求未提交数据的8家中国和2家印度航空公司须于6月中旬前提交数据,否则,可能面临欧盟成员国制裁。

一旦美国、欧盟等国家与地区对我国产品实施碳关税,我国出口产品就面临高额碳关税。

粗略测算,如果参照出口产品的完全碳排放量来征收碳关税,在二氧化碳每吨30美元和60美元的税率下,关税税额将分别高达668亿美元和1336亿美元。

征收碳关税,将会使我国产品出口成本大增,产品竞争力削弱,导致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大幅缩减,特别是对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出口影响甚大,进而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影响我国外贸与经济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三)以“碳标签”等形式存在的非关税壁垒亦使我国外贸环境更复杂。

日本在20xx年4月试行碳标签制度,规定将商品及服务的生命周期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换算成二氧化碳,并加贴标签进行标识。

截至20xx年2月16日,该制度已广泛涉及农产品、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扩大至94类。

这项制度虽属自愿制度,但可能会导致日本消费者优先选择本国低碳产品,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选择,从而使中国产品处于竞争劣势。

而英国、法国、瑞士和韩国等都已开始推进类似措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于20xx年11月推出相关国际标准。

诸如此类的一些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外贸环境。

知识产权壁垒,近年来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337调查,仅20xx年以来就达8起。

发达国家还从产业政策及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设置对中国的贸易壁垒。

如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明确写入了“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委会统一放宽了各成员国对企业补贴的政策约束,增加了对其奶制品行业的出口补贴。

这些非关税壁垒手段削弱了我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也导致各类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影响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先造成了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化。

(一)实行均衡贸易战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导向”外贸战略使我国成为贸易大国,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低碳经济的实施,使得我国出口贸易越来越受限制,贸易环境日趋严峻。

因此,为了在低碳经济时代保证外贸发展的持续性,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充分发挥进口的重要作用,必须实施新的外贸战略与政策,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即要实行均衡贸易战略,充分发挥进口与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目前低碳经济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迫切需要引进节能环保技术与高能效的机器设备。

另一方面,我国对低碳技术与设备的进口贸易为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能源及环保技术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可以打造宽松的.贸易环境。

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比重只有11%多一点,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20%)的一半左右。

服务贸易具有低耗能、低排放的特点,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如,物流运输仓储、研发创新设计、信息咨询专业服务、金融保险投资等。

同时,积极促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碳贸易,如清洁能源项目(cdm)等的合作,为我国引进资金和节能减碳技术,从而实现服务贸易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制定相关政策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并可利用进口关税与非关税措施鼓励绿色技术、不可再生资源的进口,严格控制“黑色产品”的进口,从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

(三)制定各类绿色技术标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目前,我国大部分绿色技术标准低于国际标准,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产生的贸易摩擦日渐频繁,迫使必须建立与完善国内标准体系,且不低于国际和发达国家标准,使我国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还要注重类似iso14000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标准认证。

这样,才可以使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符合资源、低碳、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突破各种贸易壁垒。

同时,还应大量吸收贸易专家和环境专家,培养熟悉世贸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的专业队伍,以配合政府参与争端解决程序、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主要是研究开发新能源技术和新的减排技术。当前,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决定近期关注的重点在减低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上来。从远期来看,应该是关注太阳能发电、核能等高科技的等。我国要极力抓住自主创新这一步调,同时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集中所有科技力量,最终提升对现有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科技来减低能耗等目的。

2、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要极力推进能源节约,对环境污染进行重点预防和治理,从而让能源与环境进行充分的协调发展。今后,我国要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且国家应该大力扶持低碳生活。具体做法是可以提高出口退税率,让竞争优势逐步向低碳产业集中。从而在国民经济中增加低碳产业的比重,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率。

当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要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再生能源。同时要开放一些新型的洁净性能源,比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要让那些平时依赖性较大的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逐步退出使用市场。但是,在能源供应有保障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率。这样就要对当前的工业、建筑和交通这些用能部门开展标准建设,提高相应的能效标准。

4、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要对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成效进行大量宣传,同时要对国际媒体与公众进行游说。并且要与合作国家进行深化和发展相关业务,要对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力支持,从而提高这些国家应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国要形成相应的'道德制高点。要对话语主动权进行掌握,通过谈判,大幅度地降低我国的碳减排压力。同时,我国要团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过谈判形成较好的合力来解决气候问题。

5、继续增大内需,努力实现区域一体化,增强经济实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还将依然表现在出口上。所以,要努力实现亚洲地区一体化。同时将内部潜力挖掘出来,从而发挥东盟的合作机制。并且,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加强基础实施建设,从而提高各国投资贸易的方便。这样会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6、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新兴市场。

要制定多元化的市场策略,从而将新兴市场发展起来。当前,发达国家依旧是我国的主要贸易市场。但是,这些国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要建立新兴的贸易市场,可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7、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与应用。

我国要积极参与到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与应用中来。比如,像碳关税这些单边贸易措施,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我国不能只是被动地接收这些规则,必须要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建立起多边贸易体制,从而为贸易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应对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时,中国应该从市场、国际规则、环境外交、经济增长方式、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大力提升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程度越演越烈。面对巨大的能源消耗,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贸易发展的主流。现今,各国经济的发展多以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为代价。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此,本文通过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分析制约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出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国际贸易的策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集约型企业。在资源的大量消耗、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步入国际轨道,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给国内经济带来了新的前景,还给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发挥低碳经济在促进社会和生态发展的积极作用,调整能源结构,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就是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使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环境污染程度得到缓解,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存的目的。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和多收益性。多收益性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具发展前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作用突出,在发展过程中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融合,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因此,具有多效益性。

1.调整能源结构困难重重。

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多数处于能源消耗阶段,且我国经济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因此,在现今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大范围的能源结构调整无法实现。例如,我国的发电企业。我国主要的发电形式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就要依靠大量的煤炭资源消耗为前提,大量的煤炭燃烧使空气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随之破坏。调整发电企业的能源结构,就要缩小以火力发电为主要形式的电力结构,增加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新型形式,然而由于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调整能源结构很难实现。

2.外贸竞争力低下。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优势是产品的物美价廉,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各国在面对进口贸易时注重低碳产品的引进,提高非低碳产品的关税,短时间内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使我国渐渐失去了对外产品的竞争优势,直接导致外贸竞争力低下。

3.贸易壁垒和碳关税使优势产品无法发挥。

贸易壁垒主要指引进绿色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自身贸易[1]。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多数技术含量低,使在面临出口时无法满足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要求,使我国产品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碳关税的实行使我国碳超标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失去产品的价格优势。

1.调整能源结构,制定低碳标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有效办法[2]。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关的数据标准,使人们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因技术信息的泄露导致经济财产的损失。

2.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面对低碳经济这一经济发展趋势,一方面,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产品的碳含量,才能使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凸显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国际低碳经济的标准,学习国际面对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政府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增加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3.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和谈判。

在对外贸易中各国贸易壁垒丛生,面对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谈判,在谈判中制定同等的标准,维护自身贸易利益,使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减缓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力度,从而使我国产品的优势得以发挥。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这一大背景下,发展国际贸易要正确认识低碳经济,从能源结构调整的困难性、外贸环境的多样性、贸易壁垒和碳关税的多变性出发,制定符合能源结构的法律、法规,确定统一的低碳标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和谈判,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产品优势得以发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形成。

参考文献: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低碳经济,即是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经济模式。自从该概念提出以来,人们更多地将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从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转移至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上,从而也使得国际贸易的规则随之变化。同时国际贸易规则的改变也促使国际贸易整体向着更加生态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下文研究了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概述。

在英国政府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里,“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并延续应用至今。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英国并不具备充足的自然资源供给其经济持续发展。也正是如此,在21世纪初期,英国便充分地意识到气候的改变和资源的有限性对其经济贸易的限制。因此英国政府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从当时的能源供应模式走向依靠进口的发展模式。

所以在“低碳经济”提出后的间,我们必须要承认全球各国的贸易均不同程度上地被其影响及带动。世界环境组织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会谈提出的“co2减排”这一措施逐渐成为影响各国贸易进行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并没有畏惧这次全球气候危机,却试图利用该危机中潜在的机遇,通过低碳经济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构造自己国家的`新竞争优势,同时也使得尚未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国家在这条新型发展道路上远远地落后。从而最终利用愈加拉大的差距发展成为自身竞争力而占领全球的领先地位。例如,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联盟,已经充分认识到低碳的优势,而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贸易往来竞争的主要部分;美国,一个经济科技同步发展的大国家,也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生物燃料等新型能源上,不仅降低了碳的排放量,而且还树立了良好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形象。

然而,我国尚处于加大力度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中,难免造成碳的大量排放。在面对国际贸易对碳排放的限定发生变动时,我国经济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而相关部门应对此产生重视,尽早清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本国国际贸易的深远影响,从而完成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二、我国国际贸易现状。

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并且能够保持位居世界前列,但当从商品出口结构的角度看时,中国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即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出口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和环境标准都很低。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又因为技术单一、缺乏创新而无法构成竞争优势。所以为了从出口贸易大国转变为出口贸易强国,中国要有计划地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近些年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转型期,工业农业尚处于贸易中较大比重。同时为了发展国际贸易,中国逐步成为了出口大国,但这也让人意识到该形势潜在的问题――出口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碳排放全部被计入了出口国,而与消费该产品的进口国没有关系。另外,发展国际贸易相对国内贸易对物流运输的要求更为高,长距离的运输也比较引起增长的碳排放量。

第一,低碳经济将成为新型贸易壁垒。“碳关税”概念的提出让我国认识到绿色发展模式的机会与挑战。20全球聚焦气候变化问题之时,美法两国提出试图以征收“碳关税”的方式来应对逐渐走入人们视线的气候变化问题。因此也引起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有可能打着环保旗号推行本国贸易保护的急切担忧。无论碳关税的出发点如何,我国都应主动应对这一新贸易规则。在我国的出口份额占gdp比重很大的情况下,“碳关税”的提出与实施必将对“中国制造”产生深远影响,也或将根本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出口贸易。同时我们也应该抓住绿色经济带来的推动力,大力度投入到对生产技术的提高,做到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优化了自己的国际形象。

第二,低碳经济将削弱我国贸易的相对竞争优势。低碳化的趋势不仅将使得发展中国家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低碳技术升级上,使得出口产品的单一成本增加,从而弱化了价格优势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然而还会引发发达国家借机大幅增长出口商品的价格,而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价格被迫压低的局面,最后致使发展中国家所处的贸易环境更加恶化。

第三,低碳经济的上升地位将促生出低碳相关的新型产业。随着所面对的环境和气候的压力日益增大,众多国家开始把发展低能耗、排放量的新兴产业作为业务转型的不二选择。届时,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信息业、it业、服务业,都将成为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传统的生产业,如农业,工业,也将依托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最终实现低碳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制度优势论文字中国制度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相信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玩过这个小游戏:跷跷板。在狭长而厚的木板中间装上轴,然后架在支柱上,两人对坐两端,轮流用脚蹬地,使一端跷起,另一端下落,如此反复。我们都知道跷跷板是一个需要配合才能玩得起来的儿童游乐设备,玩的时候要求两个孩子之间要好好合作,如果两个孩子的体重相差巨大或是忽视了哪一方的感受,根本不去管对方处于什么情况,往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其实,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像是我们踩跷跷板,两头都一样重要,两头都不能忽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强调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离不开发展强有力的支撑。要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踩稳“防控发展”跷跷板,疫情防控必须“有力”。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根本上尽快扭转全国疫情蔓延局面。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防控,集中精力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采取更加科学有效办法解决突出问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排在第一位,加强全过程防护。从春节返程全力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到分级分类提升核酸检测等快速筛查能力,再到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疫要求,任何一项措施的落地落实,都为群众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踩稳“防控发展”跷跷板,经济发展必须“有序”。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复工复产不能搞“一刀切”,既不能“管得过紧”,也不能“放得过松”。要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要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督促指导做好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区分不同行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因时调整,分类施策,实现精准复工复产。像猪肉、蔬菜等关系到“菜篮子”,关系到疫情防控大局和社会稳定,要千方百计稳产增产,保供稳价。要打通运输环节、活跃市场交易,严防压栏压棚现象,保护养殖户种植户利益。只有深入研究、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才能做到统筹兼顾、协同发力、有序推进。

踩稳“防控发展”跷跷板,法治保障必须“有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助力。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有助于进一步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加有力的保障作用。疫情发生后,我们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比如,党中央成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国务院发布延长春节假期的通知,国家卫健委每日通报全国疫情,各省、区、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个城市对进出城市的交通进行管控,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立临时性的指挥机构,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依法严肃追究相应人员对疫情防控的失职失责行为,深入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等等。这些防控措施,对控制疫情起到了显著作用,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也保障了疫情期间经济的平稳运行。当前,全国上下正在齐心协力应对疫情。越是在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下,越是要充分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应对工作,依法防控、依法审慎决策,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办法总比困难多。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是必须相互配合“两头抓”才能踩稳“跷跷板”,只有万众一心战胜疫情,才能摆脱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让经济社会重新步入稳定有序的发展轨道。同样,只有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才能让疫情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才能用发展的成果补齐疫情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到统筹推进,才能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足活力,从而推动中国号巨轮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推行绿色成为的当务之急,尤其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推行绿色建筑,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6]。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建设、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这就是绿色建筑,不仅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缓解能源紧缺矛盾,减轻环境污染,而且保护资源和环境。因此,绿色建筑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根本措施。

下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研究策略。

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86.6km2,核心区的主体是现代商务功能,巨大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使得其碳排放不容小觑。在高标准建筑的基础上,虹桥商务区的目标是实现核心区域全面低碳排放,局部区域或者建筑实现“零碳排放”。采用热、冷、电三联供,建成国内最大的区域集中功能系统;核心区域全部为国家标准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其中二星级绿色建筑超过50%以上,江苏武进高新低碳示范区6月,江苏省武进高新区(图略)被江苏省发改委批准为省首家低碳示范区,并被江苏省住建厅授予“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又被国家住建部批准为“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武进高新低碳示范区的规划面积为27.8km2,规划空间布局总体框架为“一心六轴四片”。“一心”即示范区的商务、办公、商业、中心;“六轴”即示范区主要的“三纵三横”轴线与空间发展轴线;“四片”即示范区的四大功能片,包括滨湖生态片、生活与服务片、东北部与东南部的制造产业片。按照建设节能体系规划,低碳示范区具体分为零碳区、微碳区和低碳区三个部分[8]。示范区的建设追求六个“零”,“零工地”、“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距离”以及“零资源”。通过多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充分彰显了低碳环保的特色。

低碳示范区的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研究措施。

低碳示范区的建设从绿色建筑层面出发,以完善区域建设为目标,探索建立一个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生态化的规划建设方案,从而达到符合低碳经济的、高水准的场地建设和建筑设计建造要求,实现一种循环、节约、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塑造独具魅力、和谐社会生活的典范。示范区规划制定与开发利用研究对示范区的产业结构布局、交通规划、能源规划以及公园绿地的开发与建设进行规划与评估,并提出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环境保护与规划策略,指导相关决策部门的管理与评价。示范区的建筑生态设计策略研究对示范区的和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室内外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行规划与设计,分析地域建筑合理的生态观和设计观,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建筑特色空间的设计策略。示范区的建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评价分析研究对示范区的场地土壤、大气、噪声影响以及水污染和光污染等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模拟和实证研究,开展相应的数值计算分析,提出场地建设阶段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措施。同时提出建筑材料与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使用策略与评价管理要求。示范区的建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研究对示范区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对原生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绿色管理与监督的具体实施方法,优化管理政策和条例。

结语。

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而提出的。绿色建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从理性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角度,以提高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资源效益为目的,不仅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还能够降低环境的负荷,而且能够与环境相融,使建筑成为环境良性的有机组成[6],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和护理。

微博监督的法律规制。

我国法律补偿制度。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之谈。

建筑质量管理。

会计国际化理由的论文。

中压配电技术经济性的论文。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中国制度优势论文字中国制度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抗击疫情,成为全球典范。抗击疫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在应对此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组织优势。然而,就像要把新茶炒制成茶叶,离不开炒茶师傅的“铁砂掌”一样,要进一步强化党的组织优势,就必须练出制度建设的“铁砂掌”,从而更好地服务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制度学习,练就“制茶”铁手。在党中央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减负的大背景下,仍然有一些地方乐当政策文件的“二传手”。其突出表现就是:在利益面前“雁过拔毛”,在责任面前“一毛不拔”;对上级任务,层层发包、层层加码;对突发情况,层层噤声、层层观望。这就导致“实干履职”的党员干部“沉迷依赖”领导批示、媒体监督,即使完成了工作、解决了问题,也称不上圆满,更谈不上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工作状态。所谓“事随人走,事在人为”,唯有加强制度学习,强化对各级党员干部从严治党、一岗双责等教育培训,切实引领其增强内生动力、坚定落实制度、自觉捍卫制度,让党员干部制度建设思想更坚定,才能练就“制茶”之铁手。

完善制度设计,掌握“炒茶”火候。要将党的组织建设引导至长效轨道,就必须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组织建设全过程。要严格按照“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要求,在制度层面擎画党的组织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起“四梁八柱”。要将目标计划落实到位,需要持续完善上层制度设计,让制度之铁手更加精准地掌握“炒茶”火候。在上层制度的基本遵循下,基于基层工作实践进一步总结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工作机制,为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支撑。

严格制度落实,提升“出茶”品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力,也会不可避免地走样变形,沦为“软面条”“橡皮筋”。制度的威慑力就体现在制度落实的刚性上,落实制度如果“只刮风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那么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侵蚀党的组织肌体。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好,究其原因是责任意识缺乏与监督不到位。要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制度执行质量,就必须加强制度监督落实,既在工作中强化按章办事的制度意识、规矩意识,又要及时对违反制度者纠偏问责,倒逼工作落实,以严格标准提升“出茶”品质,保障制度运转高质高效。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面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唯有通过加强制度学习,练就“制茶”铁手;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掌握“炒茶”火候;通过严格制度落实,提升“出茶”品质;才能最终练出制度建设的“铁砂掌”,进而一步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将未来蓝图变成现实光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