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技巧如何写好高考(精选17篇)

时间:2023-12-18 22:18:21 作者:薇儿

优秀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流畅,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范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高考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考场作文

写好作文对语文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做到审题精准、逻辑严密、表达精彩?本文结合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备考的同学不妨看一看。

审题时要综合写作材料,提炼最佳立意,紧扣关键词,关注高频词,防范偏离题。最佳立意与高频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频词是给定资料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词语,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这类词语,进而概括提炼出整则材料的启示。此外,写作时我们特别强调审清“题眼”,“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而高频词在形式上就有着关键词的色彩。2018年作文题,浙江是高频词,浙江精神、浙江故事是核心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理解,用浙江人物、浙江故事阐述浙江精神就成为主流的写作思路。

有些材料的关键词不止一个,要注意不能任选其一,而是要综合起来看,有可能任何一个关键词都不可以单独成为写作的话题,只有结合起来共同体现,在行文中才不算偏题。比如2014年浙江卷的高考题,门、路、大学三个词语串联,才是最佳立意。

原题: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分成三个自然段,第一段是浙江精神的概括,第二段是在浙江精神影响下发生的浙江故事与传奇,第三段明确写作任务,即体验和思考。

阅卷中发现,作文存在不少偏题离题的例子。从学生的角度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分析和综合材料的能力,对“浙江”这个高频词视而不见,对材料之间的关系视而不见。

不少学生没有认真思考题目中材料,就直奔作文要求,并紧紧抓住了写作要求中的“站在人生的新起点”。由于忽视了导引部分的内容,致使大谈“人生起点”中的“体验和思考”,或者是从自己的人生出发,挖掘在“我”看来很关键的精神。比如:

“我现在正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要告别童真,告别那些无用的想法;我要为这个世界贡献我的绵薄之力;我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展现浙江人的风采……”

“作为浙江的一名学子,高考只是一个中转站,是人生新的起点。我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文化修养,与时俱进,为时代作出贡献,书写自己的传奇,书写浙江的传奇!”

没有准确审题的写作,只是个人呓语,遗憾的是这类文章不在少数。“站在人生新起点”就让考生一叶障目,由此可见学生审题能力的欠缺。

考试中有一定数量的作文没有题目。这种情况属于起始效应差,没有题目的作文留给阅卷教师的第一印象不佳,考生应该极力避免。虽然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无标题先写作,然后再拟题的现象很普遍,但不能否认,这是不良的写作习惯。

题目怪诞和题目有错别字也时有出现。标题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怪诞的标题往往表明写作实力不足,如《立志做浙江人》《迷惘与艰点》《莫让起点起航》《孤山不孤》《一棵果树》《小城故事》等。题目本身出现错别字,也暴露了文字基础的薄弱,如《另劈溪经,坚持到底》《永褒浙江时代精神》等。

精彩的标题是什么样的?标题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考生的审题水准和语言功底,出色的标题能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具有孔雀开屏效应。拟题要注意抓材料中的关键词,着重注意高频词。标题是重要的点题处,作为扣题的招术之一,也要考虑尽可能地将关键词和高频词放入题中。如《树浙江精神,开优秀之花》《迎浙江潮,走时代路》《受浙江文化滋养,成浙故事传奇》《吸浙土之精华,扬浙江之风采》等,这些标题不仅紧扣命题材料,而且凸显考生想要表达的内容与观点。

大部分考生写的是议论文,而议论文总要提出观点,然后对观点展开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观点一般都作是非判断,而解决问题总是基于一种动作行为,因此议论文的标题最好能把这种判断或行为彰显出来,这样做不仅更符合文体要求,更能敞亮主旨,直指中心。

思维品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逻辑性则是思维品质的重要因子。在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的过程中都需要有严谨的思维。“严谨”是指具有明确的作文结构意识,各结构要素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彼此呼应,前后照顾,衔接上有章法,中心内容不但突出,而且各部分相对均衡。因此,逻辑缜密在写作上,既关系到文章的内容,也关系到文章的形式。

以一篇《争先亦不忘国忧》的作文为例,该文笔锋犀利,理性地分析论述了当今面临的问题。开头先提出观点“争先亦不忘国忧”,开宗明义,引发对“国忧”的思考。接着由“支付宝”“自助超市”“集装箱”三个生活事例指向“争先”,然后肯定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文中巧妙地用一个发人深思的问句过渡到“不忘国忧”。围绕我们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山区贫困”“浪费问题”“垃圾污染”等展开分析。最后又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要敢于正视问题,敢做敢当。全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层次展开论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另有一篇《继往开来》的作文,在题目中明确了“继往”与“开来”的两个逻辑层次,但在谋篇布局上有不妥之处,如某些段落与主题关联不密,有些论述不够充分。对此,可以删除与主题关联甚微的段落,插入一两个当今的浙江人物或浙江故事,作为“继往”之后的“开来”,从而表达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与标题相呼应。这样的调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会更富有逻辑性。

优美的文字、精彩的表述不仅赏心悦目,也更容易得到认可。《争先亦不忘国忧》一文开头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词句写出浙江的繁荣富庶,接着引用勒庞、鲁迅等的名言,增强文章说服力。特别是表述上的一些细节,处理得挺到位,如用“必”“愿”“但”“何况”等,使内在的感情夺纸而出,外在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在《本昔文,立今知,铸新知》一文中,起笔引用李大钊的观点,收一锤定音之效。继而用黄宗羲、鲁迅、陆游等古往今来的浙江名人作为议论的发力点,最后用张载的传世名言收尾。作者站在新时代高度对古今思想文化进行一番切实的分析,文风大气,文笔成熟,写作的智慧迎面而来。

在名人与名人之间、名言与名言之间,有紧扣主题的点评和感悟,并辅以整句散句相结合的参差美,使得众多的引文无堆砌之感,反而是绚丽了文采,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从而达到思考冷静、情感热烈的妙境。以下是一些精彩段落:

“浙江大地,风景独好,人才辈出,身为浙江学子,我愿策马扬鞭,敢为天下先,在浙江大地,承先启后,书我故事,创我传奇。”

“王羲之在会稽兰亭挥毫写就‘齐彭觞为妄作’,批判当时无为之风气;鲁迅呕心沥血,淬炼出百万字诤言以警醒世人。”

“浙江的沃土,人才济济,能人辈出。丰子恺、弘一法师、郁达夫、木心的名字在我心头回响。更不用说科学巨匠钱学森,严济慈为祖国的富强作出杰出贡献。如今的‘浙商’已成为一张中国名片,享誉全球。”

学生围绕着浙江故事、传奇和人物,用诗意的多彩语言,艺术性地进行表达,展示了自己的文学功底和文化素养。

如何才能语言灵动,表述精彩?博览群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它能够让学生掌握前人的认知成果,丰富词汇积累,发展思维能力,更重要是能陶冶情操。在阅读中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博览群书从而熟能生巧,在表达上自然更加流畅、形象、生动,文字会呈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写作必然会越来越准确、精彩。

加强阅读不仅增强语言功底,而且丰富素材的积累。积累的素材越多,写作就越得心应手。阅读过程呈现的是虚拟生活,而贴近现实,走入社会,积极思考,不断拓宽生活的领域,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历练作文,作文的内容当然就更能充满生活的气息,更具时代感、真实感,从而有更多的写作话题和灵感,有更宽的写作思路和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2018年的高考作文来说,写作素材的影响力较往年更大。知道《厉害了,我的国》的学生不少,但获知“厉害了,我的浙江”的学生实在不是很多,于是王阳明、鲁迅和马云成为考生笔下的宝贝,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尊重高考试题的原则出发,使用的材料是否为浙江故事、传奇和人物,是评分依据之一。

很多名人“被浙江”。朱熹祖籍江西,生于福建,在浙东做过官,学生将其描述为浙江人,类似这样的情况很普遍,虽然表述不很严谨,但也不算离谱。但把孔子、老子、毛泽东都拉进浙江人行列就欠缺基本的文化素养了;更有甚者,居然把马云和霍金弄混,说马云只能坐在轮椅上动一根手指。

此外,常识缺乏不容小觑。比如什么山都敢搬到浙江来,有学生写浙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浙江就是一个城市,而且是黄河或者长江入海口的城市。类似这样可笑的例子很多,可见学生平时对浙江及浙江文化了解甚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纽约固然不错,但家乡的情况更应该了解,切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总之,各位考生日常应多读书看报,多思考,方能在考场上有更多的灵感。(作者:陈军良高级教师)。

原文刊载于《浙江考试》期刊2019年第3期。

高考写作技巧: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1.文章的中心、主题要突出。议论文:中心句、观点句交待文脉。记叙文:议论句句、抒情句画龙点睛。

2.文体选择既要体现自己擅长的文体优势,又要注意突出文体特征。

首先是要把握文体,体现文体特征。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

其次是在文体的选择上要慎重。每年考场上写诗歌、戏剧、日记或对话采访等类文章体裁的作文是有一些,但写得好、得高分的却是凤毛麟角,一万份也难挑出一份来。

3.表达方式要刻意考虑,突出文体优势。

议论文要“深”,也即文章的分析阐述要有深度,要注意逐层深入分析,由表及里揭示本质,角度要小,挖掘要深。记叙文要“细”,也即要注意安排细节描写,在叙述中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帐,可以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以增加行文的波澜。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记叙文中出现的人名要朴实,不要玩花样,像琼瑶小说中的单名、古怪的洋名等要杜绝。

4.语言表达既要严密,又要有文采。

作文一定要有文采,词语一定要讲究。这里讲的文采是一种运用语言的风格。其中语言质朴、简洁明了是一种文采,有韵律、长句多、用词委婉、善于运用诗词也是一种文采。同学们在高考作文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风格和倾向美,让人读来有美的享受,让阅卷老师在整体上对文章产生好感。高考作文中要杜绝滥用网络语言、“新新人类”的时髦语言,以免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高考写作技巧: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1.文章立意要在对材料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缩小范围、以小见大。

思考和分析材料时要善于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启发和感悟越多越好,并及时把启发和感悟记录在草稿纸上。而后,再根据与主旨的贴近程度和自己熟悉的程度从中选择一个最易于自己发挥的话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2.文章立意的思想要健康、向上、积极,少一些愤世嫉俗。立意要明确,不要太隐晦。

好的作文要遵循“思想第一性”的原则,看问题不能尖刻,思想不能“灰”。作为一篇好的作文,基调可以沉重但一定要有健康的东西,体现“哀而不伤”的内涵,让人读后有所启迪,要给人以力量和活力,不要只流露出悲观甚至错误的思想。包括作为论证依据的典型材料,要慎重地区分其正面或反面的色彩,尤其是对于公认的事实材料,绝不能搀杂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对于伟人或罪人的评价绝不可因自己的肤浅、片面认识而随意更改甚至是颠倒,如果是出现“正例反用”或“反例正用”的情形,则不仅仅是观点问题,而是思想、原则问题,这样的文章,得分绝对是最低档次的。

3.材料引用既要突出典型,又要体现新意。

4.题目设计要稳中求新,新颖别致。

5.结构安排要步步为营、胸中有数。

写作技巧:如何快速的写好

老师解答:孩子,结构一般是:引-议-联-结,各部分中,引:不要太长,简洁凝练就好。议:一定要明确。联:围绕“议”展开,结:可以总结全文,也可以升华中心。

问题2:怎样可以写出动人的内容呢?

老师解答:学生你好!读后感不重在动人。而是主题提炼是否精辟和独特。在写读后感前要多去贴吧网站了解相关的评价,综合上述,获得新鲜主题的灵感。才会吸引你的读者。

问题3:写读后感的开头、结尾怎样才能写得完美呢?

老师解答:开头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结尾要注意点题,从中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对作品如何评价等等,要能够跟开头有所呼应。

问题4:怎样把梗概部分写得又精炼又能主要概括内容呢?

老师解答:平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样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你要做的是在写作之前有个大概的提纲,按着提纲把每段想要交代的内容交代清楚,夹叙夹议,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插入进去!

问题5:如何写好读后感?如何概括主要内容?

老师解答:首先要读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其次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再次读感结合有侧重: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要联系实际谈感受: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问题6:读后感写作不知从哪里写起,但又很多感慨怎么办?

老师解答:这就涉及到一个抓重点的问题了,一本读物或者一部电影肯定会有它的一个中心思想的,你的所有感想肯定也会和作品想体现的中心思想有重合点的。所以要先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再结合自己的所感所悟进行情感的'抒发!

问题7:平时练笔少,读后感像流水帐怎么办?

老师解答:你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有,平时作文写的少,到考试的时候想写却写不好了。首先建议大家在平时多练习,无论是观后感、读后感还是平时的日记、周记,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应试作文,不要着急下笔,在心里列个提纲,我要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要写几件事?如何润色?如何开头结尾?这些在脑海里先有个规划,在提笔开始写,这样就不会变成流水作文了!

问题8:读后感的感悟怎样写?我总是在总结完故事后就草草收尾,要怎样改正呢?

老师解答:每一本书,读后选择文中最精炼的一个句子,作为读后感的题记,围绕你的心得,重组和串联事件,而非简单按照章节顺序概述文章。最后利用题记变式结尾。不失为好办法。

确定你的主题或主人公,每部书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和众多鲜活的人物。选择一个人物可以将与她相关的事件串联起来,如同回答记叙文阅读: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选择书中主题的一个侧面,将与之相关的事件串联,这样也可以显示你的视角的独特。

问题9:请问老师,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吗,读书笔记的体裁属于什么呢?谢谢您。

老师解答: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是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代有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读后感一般要写成正式文章,是读书笔记中心得的正式表现,而读书笔记可以是旁注、片段赏析、小短篇或正式文章!

问题10:怎么是写好读后感?注意哪几点要求?我写的有读有感,不过之间加诗歌可以吗?我想这样好表达感情。

老师解答:读后感的写法大体上遵循三个步骤,分为三大段就行:第一段,最近读了或者看了一部什么书或者电影,你感触很深影响颇大。第二段,从书或者电影里事先罗列好几个感动的点儿或者免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展开描述,可以记叙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第三段,对你未来的影响,下一个决心或者表明一个态度,或者以此及彼警醒他人。写作文并不难,静下心来打个草稿然后起笔正式写,一气呵成。平时多看些对写作有帮助的课外书,多写读后感和观后感不仅能使这方面的作文水平提升,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希望大家有时间多练习!

问题11:写读后感时无从下笔怎么办?读后感怎样写才能充分表达情感又不失美感呢?

老师解答:孩子,读后感的基本步骤是:引-议-联-结,其中“议”一定要明确和突出,“联”一定是与“议”密切相连的,也就是所选取的事件不用面面俱到地详细说,围绕你的“议”来展开就好。“结”的方法很多,可以参照平时写作文时的结尾方法。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如何写好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2.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3.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高考作文技巧系统写作指导:如何写好人物动作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走到门前停下举起(右)手弯曲手指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今天,李老师只是告诉了大家两种方法,相信老师的这两种方法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轻松写动作,把动作写得更具体!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读完这篇,是不是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呢,希望大家高考战场上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写作技巧: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1、拿到考试卷,如果完成了基本的填写姓名等程序以后,如果答题铃声还没响,可以先看看作文题,注意既然要看,就要看得仔细,以免没看清楚,引起错觉,影响后面的正式审题、答题。

可以先看有一个准备,但不要先写作文。因为作文太耗时间和精力。考试开始的时候是精力最好的时候,这时候要用来解决前面的基础题。等到正式准备做作文时,还要仔细看题,要确保万无一失!

2、时间安排:花60分钟左右写作文是比较适当的,用8-10分钟构思很重要。

因为,一旦写到一定字数发现思路不好,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来不及了。相信高考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一定要审,之后再构思基本框架,根据自己的习惯,打一半,或三分之一草稿,一定经营好自己的题目、开头与结尾。一定要仔细研究题目,审题不慎,满盘皆输。然后设定文章的框架,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审题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不能随意置标题或话题于不顾另起炉灶。

3、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拟题的重要性。题目忌宽泛、不明确、太大众化,如“论人文奥运”等考场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为:确切、精练、生动、新颖、有意蕴。当然,如果是命题作文,就不必为此烦神了。

4、文体:高考作文通常是“文体不限”,但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

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叙事务必清楚,情节设置或曲折或感人,不能是演绎中心的流水账;注意运用景物渲染和细节刻画、首尾呼应、伏笔过渡等写作技法。议论文,中心要突出,观点要鲜明;文章思路要清晰:或并列,或正反对照,或递进;论据要充分,表达要简洁,要懂得根据论点裁剪材料。还可以采用书信体,但务必符合书信格式,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地点,要情真意切。日记体,真实再现所表达的内容。而且天气情况可以暗示情节发展,无需过渡。

5、内容:精彩的构思必须用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丰富的内容必须紧扣中心。

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现在强调高考作文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样的观点都可以,但这里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议论文必须有分析,如果只是材料的堆砌就不叫议论文。作文其实就是检测考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没有一定的分析,就无法表现自己的思考力。

6、材料: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

一篇文章800字,其中照抄原题提供的材料200多字,评卷老师对这样的文章第一感觉是这个同学在凑字数。引材料时也不要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材料,听到一个故事等等,因为明明是给你的材料,还要说自己看到、听到,这不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如果引述别的材料,也最好直接引述,没有特别的必要,就不必使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爷爷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这样的插入语。议论文的材料引述,还要进行适当剪裁和分析。

7、结构:高考作文的思路,务必清晰。除掉首尾,中间部分可以采用段首点题的方式,彰显文章的思路;也可以采用小标题的方式组织文章。

小标题的好处还体现在段落间繁杂的过渡。小标题之间的关系要明显,小标题的表述绝对不能违背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另外,文章的段落安排,一定不能出现少于四段的情况。最好在5—8个自然段。

8、开头和结尾:考场作文最忌含蓄。高考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

要确保开篇简洁,语句通畅,绝对不能出现病句和错别字,书写上也不能涂抹。要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在开篇给阅卷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开篇字数不宜过多,最多五句话,并且一定要有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开篇确立的主旨,一方面要符合题目要求,另一方面必须贯穿全文。切不可前后矛盾。

文章的结尾也是阅卷看得相对仔细的地方。结尾亦不能草率。也要精心构思。或卒章显志,点明主旨;或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或预留空白,引发想象或思考;或点题,首尾呼应。

9、语言:应试作文的表述要朴实大方,干净利索。

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尽量避免欧式的语言表述方式;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但要注意:在作文中不要插上几句英语或自己独创的网络语言。总之,表达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要简明、连贯、得体,要准确、鲜明、生动。

10、字数:应试作文一定要看清字数的要求,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

11、书写与卷面: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

不写繁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特别是民间流传的简化字,可以算作错别字,要扣分的。尽量写楷体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标点符号,占一个格子,不能顶格。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字体工整”是一项重要的评分细则。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总之,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至关重要!

如何写好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写读后感只是督促你,对读过的书要善于思考、回味,尤其是一些经典书籍不能囫囵吞枣,需要反复品味,才能逐渐加深认识。

另一方面,其实写读后感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同时写的时候你也会不断思考,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读一本书,就好像在和书的作者对话,一同感受作者思想的变化。

返回目录。

写作技巧:如何快速的写好

1.审好话题。

关于确定题目,不要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不必审题,相反,我们要强化审题意识。要将提示语(材料)作为作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认真研读。同学们一定要按照材料的主旨来写文章,不可越“雷池”半步,否则就会被视为偏离材料题旨,而被降等扣分。材料是我们立论或叙写的依据,而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着引子或例子的作用,它是引发思路的“由头”,所以,我们在确立题日前一定要审好话题。同学们可以从整体材料的主旨出发,也可以从其中的某一句出发来确立自己的题目。

2,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同学们在选择话题时,要注意在整体感悟材料的基础上,抓住自己平时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一点作为话题,这样才能避我所短,扬己所长。从写作内容上看,越是熟悉的内容越容易把握,越容易展开、发挥、许多深切的感受鲜活的细节、真挚的情感就会奔涌于你的笔端。擅长与形象思维的同学可以选感性的话题,引导构思和写作;擅长于思辨的同学,可以选定理性话题导引构思和写作。如《考试说明》中的第51题。

把握是力量和信心的表现。你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把握。把握又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你把握住今天,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你把握住自我,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人生时时处处需要把握。

请以“把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文章不少于600字。

在根据材料确定文章的中心内容后,有一位擅长联想和想像的学生在文中写到:“老天赐予每个人相同的机遇、如夜空中流量的尾巴,它以超级速度前进,倘若你以某种方式,尽你最大的努力抓住了它,那么你就意味着你拥有灿烂的未来……”这位同学她以自己丰富的想像诊释了材料,使文章更具抒情性。还有一位同学长于说理和雄辩,他写到:“有把握,并不只是勇气和自信的表现,更是辛勤努力的结晶。要知道,真正能底气十足地说出‘我有把握’的人都是付出了无数汗水的,他们拥有自信的资本,他们有权力这样说。除此之外,一切不加努力就轻易说出把握的人只能给人以狂妄自大的.感觉。”这位同学用自己严密的分析,明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见解。如果同学们在写作中能紧密结合平时经常思考过的类似的问题或写作练习,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题大做,大题小做。

“小题大做”是指面对那些字面已具体限定了主题或选材范围的话题时,力求横向扩大选材的范围,或力求从同类题材中翻出新意,或透视面向纵深挖掘,从而表现出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如《考试说明》中的示例第50题:

医生要对自己的病人负责,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初三毕业班的我们也必须学会对自己的未来的人生负责。人生在世,不能不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用“责任”为题目,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自拟题目,力求新颖,独到。

(2)贴近生活,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下一个故事,一点感受或一种见解。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600字。

有一位学生从这个题目引发写到了“中国的家庭教育的弊端”。她是这样写的:。

“我曾看过这样一段录像节目:雌海龟在产卵期常把卵产在沙坑中就离开了。我不禁为雌海龟做为人母的不负责任态度而忿忿不平。但我接下来又看到录像片展示:幸存下来的,小海龟个个都很健壮勇敢,善于适应生活环境独立生存。我突然明白了老海龟的良苦用心,它们是想让幼龟能更好地立足于复杂危险的生存环境,这也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若海龟所谓的不负责任‘恰恰是一种尽责任’的体现吧!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弊端,那就是家长大人太过于‘负责’!”

这位同学由海龟联想到了人,由自然联想到人类,想到了中国的家庭教育的弊端,由自然与人的关系这样一个小的事情讲出了一个大的道理。

“大题小做”是看到了那些抽象、宽泛,外延较大的大话题后,从话题人手,力求从一个小的角度,从一个小的侧面切人,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物、事物和具体的场景上,然后打开思路,构思成文。如《考试说明》中的示例第52题:。

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幸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是感情的美好需求,然而又是抽象的,无限的,漫无边际的。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就将内容定位在自己的童年上,再现了生活中难以忘怀的幸福情景:

“我踏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石板路上,寻找着阔别多年的‘老屋’。虽然立春已过,但这片已被拆迁的空地,已见不到一丝的绿色,也没有了昔日的风光。忽然眼前一亮,心中一阵激动,我看见了,看见了那棵盘根错节的柳树。我冲了过去,抱住了老柳树这里,是我儿时的天堂,它一直保存着我最幸福的时光:天空蓝得像被洗过一样,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到我的身上时,我就要起床了,带上小桶,小铲去我的小菜园,栅栏边那一排高高的向日葵啦,排着队等着我检阔的小葱啦,在菜园里乱跑啄食的毛茸茸的小鸡啦,都不能让我驻足,我只喜欢到墙根下面那一小块‘自留地’去玩,那里有我用泥捏的小锅、小碗,有用狗尾巴草编成的花环,还有…”

小作者在文中将“幸福”具体化、形象化,使得我们觉得“幸福”是那么的生动、感人,采用这样的方法能使我们的思维由浅人深,从而写出一篇颇有意味、颇有深度的文章来。

不论是大题小做,还是小题大做,都会使你写作的视野更开阔,章更富有吸引力,也更能充分展现你的独到认识和深刻的思想。

如何写好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读后感一定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这就像盖楼房一样,一定要先把桩打好。“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的文学作品更要反复读,每读一遍,你可能都会有新的收获。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学会揣摩作品的表达顺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学会质疑文中的观点。感受丰富了,写读后感才能水到渠成。

边读边议,实话实说。

写读后感要先学会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不等于复述,一定要简洁明了。很多同学在初写读后感时,都会用大量的篇幅复述原文,再简单地谈感受,这就本末倒置了。(读后感)。

写读后感侧重一个“感”字,一定要对所读的书确有感受再下笔,言由心生,有感而发,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你可以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一边引用书中某些精彩的词句,一边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种写法要注意,所写的感受前后观点要一致,不能矛盾,也不能漫无边际,切忌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因此,在写之前,要先想想自己的主要观点,再恰当地引用相关文字。另外,感受一定要真实自然,不能说大话、空话。说真话、诉真情,才能让阅读更有意义。

联系实际,立意新颖。

除了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小见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写读后感。你可以联系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或一处细节描写,引发自己的观点,再联系生活实际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是正面的经验,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无论引用什么事例,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都会使文章“更上一层楼”。

写读后感还要有独特的视角和立意。同样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些读者看到的是海伦·凯勒的坚强不屈;有些读者看到的是她的乐观豁达;有些读者沐浴在文字传递的美好情境中;还有些读者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态度……写读后感提倡“百花齐放”,不要人云亦云,文章才会引人入胜。

其实,写读后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关键要做到观点鲜明,感想深刻。相信只要你多读书,勤练笔,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读后感!

返回目录。

高考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如何立意

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例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校园枪声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

思考角度:

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

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

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

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

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

例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

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审题思考:

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

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

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

5、“诗歌类”材料:品味诗歌的寓意,准确把握诗歌材料的主旨。

例8、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角度:

2.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

3.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活出不同的精彩》。

5.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是一种阳光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

6.选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或少的显现本质。

9.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审题立意: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题目是“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这首小诗的寓意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1、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2、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3、用人问题。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高考语文如何写好微写作

微作文,就是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注重单项训练,比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的作文。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2018年高考语文如何写好微写作,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在审题方面,由于微写作一般情况下比大作文有更多题目上的限定和要求,因此审清答题内容和答题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造成"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恶果。有无针对性、是否具体是微写作能否及格的界线。

写身边的人和事,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功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语文切实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微写作设题的初衷。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上形成的思维惰性及程式化的特点,导致现今作文(包括微写作)呈现的多是假大空的缺少体温的文字。一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时由于过多重视立意的高远,使得部分同学一到写作时就习惯性地想着要表现什么宏大的主题,就想着报刊上现在流行什么主题的范文,然后就去套,去模仿,而忽视了与日常生活、平实生活的贴近,从习作内容反映出来的就是生活简化了,情感荒芜了,思想变形了,远离了常态生活和常态情感。

写好身边的人和事究竟应该注意什么?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应注意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并加强人物描写方面的训练,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并加以提炼,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克服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弊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叙述现实生活中人物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可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也可以真实刻画出其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写作角度力求多样化、个性化,切忌脱离具体事例空发议论或一味送高帽、唱高调。另一方面,教师在出题的时候也要力求接地气,多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品议生活现象,这样微写作才可能接收到地气,学生才可能写出有生命温度的文章。

微写作虽然“微”,但也有文章的体式。其文章的.起承转合也需要交代清楚。从外在来说,请假、启事等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从内在来说,讲一件事情要讲清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且把想表达的内容、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那么,平时的训练就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建议高三老师要开展分层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升学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要考一流名校的学生,老师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要创新、要夺人眼球,写得四平八稳就不行。此外,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

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自己先要学会"辨题"。凡是符合今年高考指导思想的微写作题目可以多练,不太合适的题目要加以改造,因为微写作总体来说强调与生活结合、与现实结合,是要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他特别强调,微写作的开放性很强,显性的限制一般只有字数要求,其余大多隐含在情境中,指导学生时要特别注意。

如何写好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读完王校长的《情满职教》感受颇深。

人生就像一盘棋局,我们不知道自己走的这步棋会带来什么。有些人收获了事业的沉淀果实,有些人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些人在叹息自己的不堪经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王校长上任后一直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其作为师资建设的核心内容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在王校长的领导下,我校结合加强行风建设,大力强化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王校长大胆改革创新,强化技能,全面展开教研科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质量从而优化教师素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鼓励教师进修深造,积极支持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武活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国家级的培训,以尽快形成一支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学校重视教师师爱形象塑造,要求教师要从热爱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起,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用纯真的爱去培养并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努力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学校以争做“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等为导向,以落实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首问责任制为要求,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从而形成全体教职工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真诚关爱、耐心教育学生的良好风范,树立了新世纪教师的良好形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网、广播站、校报、宣传栏、班级学习园地、课堂等渠道,举办文艺晚会和各种文体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形成了勤勉从教、赤诚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心管理、优质服务的良好的师表风范。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本人身上存在着自认为是优点的优点,而且也有一点不足的方面,尤其是看过王校长的北窗集《情满职教》一书后,感觉自己身上的缺点就更多了,本人的优点是对工作始终保持着认真、努力的态度,在教学方面积极钻研教材内容,上课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随时改变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用微笑与信心去面对工作中的各方面的挑战,克服困难。做好教师及家长的双重角色、经常与学生沟通谈心,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和知识面,讲政治讲学习。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及教材外的只是,传授一些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并市场进行思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返回目录。

如何写好一件事的写作技巧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有吸引人的开头,还应有耐人寻味的结尾。特别是考场作文,因为结尾直接关乎文章的主旨是否明确,是否深刻,是否新颖,所以备受阅卷老师的重视。文章结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分数的高低。

一、圆合照应。

“起、承、转、合”是写作文的基本章法。作文结尾即体现出一个“合”字。因此仅仅做到点一下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开头和正文细节相呼应,使文章整体圆合,前后照应。

二、卒章显志。

许多佳作的结尾,除了回扣文题,照应前文之外,还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卒章显志的“志”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作者对“情、理、意”的表达。而对“人、事、景、物”的表达,总的来说是从开头就要涉及的,作者只有把“人、事、景、物”表达明白后,“情、理、意”才能够彻底明白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情、理、意”开头可以不见,文中可见可不见,但文末不可不见。卒章显志,即升华主旨,即塑造文魂,即画龙点睛。《回报》一文比较特殊--题目即主旨,所以篇末点题,也就收到了卒章显志之效了。

我们的语文书中也有不少卒章显志的优秀范例,如着名女作家毕淑敏写的《学会看病》的结尾,就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作者让儿子自己看病的良苦用心:希望儿子尽早独立。她在结尾这样写道:“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的时候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立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三、言短意长。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耐人寻味,力争给读者以余音绕梁的美妙享受。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下面列举两篇六年级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的结尾,诚望给您一些启发。

当然,写好文章结尾的方法绝不止这几种,想要写好文章的结尾还要考同学们自己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多练习,在练习中摸索方法。

如何写好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读后感:就是指读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在读书时候的一些体会,并写出来,形成文字表达。(是对一部作品阅读后的感想、体会,一般是说你在看了这本书后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发。)。

读书笔记:是指阅读书本时候为了积累所作的记录,包括摘抄好的词句,做评点,为自己更好理解所读书本内容的一种手段。(读书笔记可以记录任何问题,包括你暂时对书中的细节有疑异的地方,你可以记录下来,以后解决。书中精彩的地方,也可以抄录下来,多次研读,当然也可以有你对书的理解,读过之后的感想,受到的启发教育等。)。

两者的区别在于,读后感一般对整本书都有所了解,观察起来更全面,视野更宽阔。而读书笔记则对于某一方面的更了解详细,可以随时记下所思所想。

返回目录。

写作技巧:如何快速的写好

一、了解话题作文的构成。

话题作文的构成由话题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材料帮助我们明确写作意图;话题确定写作中心;提示语提供写作思路;写作要求是规范化的要求。

二、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题。

罗素先生说过:“只有一个正确的前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写作内容确定,可以说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落笔之前一定慎重思考,考虑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从中找出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却要避免自己感兴趣,却一知半解的内容写起来无话可说,没话找话,犯了作文的大忌。所以要审题在先。

先审话题: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分析话题的构成,抓住关键语素,修饰语,明确话题范围。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吃透材料,挖掘材料隐含的信息。盯紧提示语,理清命题思路导向。

审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者对所给材料的阐发,目的是帮助考生正确理解材料内容,引发考生展开想象与联想,构思文章。

审提示要求:要逐条看清命题要求,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按照命题者的要求去写。

审题常犯的两种错误:一完全脱离材料而偏离话题;二是过份依赖材料,无法展开思路。

找准话题的切入点。然后找准自己的感触点。生活就像一个洋葱,一层层地剥,总有一层会让你流出眼泪来的。找准切入点写出自己的感触,写出自己内心感触最深,最想说的话。化虚为实,化一为万。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化概念为万象,然后万中取一。只要从生活中选取一点一事一种现象写深写透,给人启悟就行了。写作视野要开阔,由家庭、学校扩展为思考生活,探讨人生,崇高美德,探寻知识。要求不仅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高一语文学习。

一、学习十要求: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二、具体要求: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1、读准常见的字词,学会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

2、掌握常用汉字的形和义,辨识并消灭作业及作文中的错别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见词语(成语)和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要确切、得体。

5、正确使用标点,熟记课本中的相关文化知识。

6、能分析单句的主要成分,了解几种常见的复句。

7、注重书写练习,练就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

(二)优秀诗文勤记诵。

1、早读时要多读书,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将小学阶段背诵过的诗词和初中阶段背诵过的诗文,全部再作为早读课朗读、熟记的主要内容。

2、按学习要求熟读、背诵高中课本里优美的诗文及要求背诵的课文。

3、熟读并识记至少50首唐宋诗词,100条名句。

(三)报纸杂志常翻阅。

1、做一个勤奋的阅读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健康的报纸杂志。

2、欣赏报纸杂志中一些文章,甚至标题,如《中国青年报》、《南京日报》、《语文报。高中版》、《作文点评报》、《读者》、《中学生》、《语文月刊》等。

3、养成剪报和摘抄的好习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

(四)看书买书做书虫。

1、努力培养自己爱读书的习惯,克服惰性,陶冶情操。

2、开阔自己的眼界,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多逛书店,学习课外知识。

3、做一只“书虫”,丰富自己的小书柜,有条件可以配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字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语文演义》以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文史方面的书。

(五)语文笔记贵坚持。

(六)课外练笔不放松。

1、多写作,勤练笔,有模仿,有创新,力求“思如泉涌”。

2、练笔的题材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限。

3、全班传阅,交流经验。

(七)生活处处皆学问。

关注校园里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因为它们往往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报纸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精练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时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另外看电视、听广播,开校会,乃至听其他人聊天,也一样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

(八)他山之石把玉攻。

1、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相互探讨。

2、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3、借人所长,为己所用。比如其他同学的作文,应该多借来看看,尤其是老师推荐的范文,更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

4、其他同学的笔记也应该经常借阅,你一定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使你获益良多的知识。

(九)基础知识早复习。

1、熟悉并了解高考语文的知识点、考点,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2、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长流水,不断线”,贯穿整个高中学习过程。

(十)课本学习贯始终。

1、坚持课前预习,把握专题及课文最基本的信息,并加以理解。

2、课后坚持整理课文中的相关语文知识,包括写作素材,汇编成基础知识集。

3、重温各个专题的学习要点,围绕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4、揣摩体味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申论写作技巧:如何写好

议论文是申论考试中作文书写的必选文种。从各级各类的考场作文评阅及平时作文批改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是因为不能恰当或综合运用议论文常见的一些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下面细谈四种在议论文写作时常用也比较好用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当然,以上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