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9篇)

时间:2023-12-11 17:49:41 作者:笔舞

6.范文范本是一种写作的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优秀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也越来越关注,因此,兽医专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中职院校中,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计划有其特殊之处,其和高等院校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更加重视实践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培养人才的实际过程中,很多中职院校过多重视理论教学,未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教师应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教学;优化措施。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也对畜牧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畜牧兽医专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职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就目前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对理论教学比较重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因此,要优化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策略。

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教材的内容已经陈旧,很久没有改动,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他们的讲授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另外,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尤其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基础设备落后,学生缺乏实践等。此外,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资源也不够壮大,很多教师都是转行而来,他们长期脱离社会实践,对社会的'需求了解不足。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仍然限于考试的形式,轻视实践,学生的专业素质不高,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压力。

二、畜牧收益专业的理论教学优化。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中职学校要想优化理论教学的内容,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提出质疑,针对教材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同时还要适当了解学生的业余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听课的高效率,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另外,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有针对性。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注意力比较分散,想象力比较丰富,他们具有自身特定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课堂中引入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讲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依据课堂的要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将板书和挂图相结合,其手法比较单一,而且学生往往兴趣不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也逐渐在教学中采用,比如多媒体技术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弱点,给以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直观效果。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热情。因此,对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来说,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要掌握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可以采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一)优化教学环节。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中,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通常来说,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分为:备课、授课、学习指导、实践报告审核、评定成绩等。在每个教学阶段中,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规章制度和规则。比如,教师在备课时,要保证教学的规范性,要阐释原理、使用的方法和器械,并做好实践记录等工作。而当处于教学指导环节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检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要及时检查机械设备发生的故障,同时要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对于学校来说,其要制定一定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优化使用的教材。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新的改革背景下,要不断优化教材。教材要具备几个方面的特点:

(1)新。新主要是教材的使用要和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并且对教材中滞后的内容进行纠正。

(2)实。实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既能够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要将其与目前企业发展采用的技术、设备密切结合,从而可以使学生和企业接轨。

(3)变。变主要是指教材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较快,而且设备更新也较快,所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

对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来说,要想优化其教材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合理选择教材。因此,需要从目前现有的教材中合理选择,确保教材能够符合理论的内容,又能够推动实践教学的需要。

(2)要加强对教材的编制工作。教师要依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情况。

(3)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明确学生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是不提供具体的教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设实训基地。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学校要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建设基地的过程中,要进行恰当的规划,还要加强对人员和队伍的管理,壮大教师的队伍,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高效利用资源等。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在实训基地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集中管理,从而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合理调配人、财、物。

(四)强化学生的管理。

要加强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使他们积极适应工作的环境。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基本理论、技能等的学习,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并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过度重视理论教学,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因此,教师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优化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泉.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优化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6):26.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建筑行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国人对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边坡支护技术的水平,对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它是土木工程保障质量的基础。中国目前在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边坡支护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并不存在较明显的技术问题。只要严格把控施工过程,土壤性质重点勘察,重视检查施工环境,注重施工队伍的素质培养,技术攻关,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边坡支护方案,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和施工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技术。

引言。

要确保土木工程的顺利进行,制定科学合理的边坡支护技术方案,是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工程项目长期有效运行。具体施工中,要对工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危险源、工程性质做到综合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高效的边坡支护方案。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不仅给坡体结构的稳定提供了基础的保障,而且可以使施工现场的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是也能明显提高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效率。边坡支护是土木工程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保障后期施工效率和项目质量的.关键,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1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一些特定土质边坡,在地下水位不太高,基坑边坡深度不足12m的情况下,应用得最多是土钉支护施工技术。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先做基坑降水,然后开挖,再开始基坑修坡,成型后初喷混凝土,钻成孔,将制作好的土钉插孔,插孔后进行注浆,再将准备好的钢筋网进行绑扎,然后在对边坡进行混凝土喷洒施工等工序。此项技术的采用,不仅稳定性高,节省了工程材料,降低施工成本,而且适应性强,安全性能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1.2锚杆支护。

此种边坡支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挡土墙和土层锚杆系统。此项技术的采用就是要通过锚杆将工程结构物或者挡土墙与地基的土层或者岩层进行相联接,从而获得锚固在地基的土层或者岩层中的一段作用力,实现结构物的上托力、拉拔力与侧倾力的有效承载。此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边坡的有效稳定。在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通常要根基墙背土的压力,锚杆的内力计算等实际情况,对设定的整个支护体系的相关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锚杆挡墙支护技术在滑坡区和切坡后应用最为广泛。这种情况极易出现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危险,破坏后果严重,采用此项技术,可以提供充足的支护力。但锚杆挡墙方案不适用于高度超过6m的基坑,支护力不足,容易造成塌陷。

1.3开槽施工技术。

具体施工之前,首先要对边坡进行实地考察,结合边坡支护的实际情况,再开挖基坑内槽,采用内部支撑的技术,对边坡形成挡体,以次来做好基坑内槽土体结构的固定,以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

1.4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通过挡土墙自身所承受的重力来实现自身结构的稳定。这项边坡支护方式目前在我国的工程施工过程应用得最为普遍。工程形体基本为梯形,就地取材,使用石质或者混凝土作为挡土墙施工材料,既经济,又便于施工。挡土墙开挖时,要根据仰斜墙背拥主动土压力比较小,俯斜墙背拥主动土压力非常大的理论原理,俯斜墙背做好土质回填。

2优化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策略。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便于施工管理,一定要做好资料的搜集与编制。目前我们很多施工单位在资料数据的管理上,依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而每一个土木工程的施工项目,都有着大量的施工技术资料,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体系,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根据个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管理建议,希望对行业以后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明确职责权限,奖惩落实到位。施工前,要求对所有的项目施工材料进行收集,做好技术审核,保证施工技术切实可靠;对资料统一分类编号,便于检索,确保施工工程中和后期责任追查有据可循。

2.2做好基坑开挖。

正常情况下,在对土木工程边坡支护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土体开挖过程中,易造成土体结构受损,密实性降低,从而增加开挖难度。尤其是在后期容易出现变形或移位的现象。所以在基坑开挖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流程,确保挖掘完成后,土壤平衡性不会遭到破坏,才可以展开下一阶段的挖掘工作。在具体施工中,通过对基坑及周边情况的分析,可以使用必要的支撑设备,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质量,避免出现不良问题。

2.3如何做好施工管理。

要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必须要做好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边坡支护技术在工程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和体现。做好这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内部学习,不光要做技术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还得狠抓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环境因素的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工程机械操作专业技能培训,特种设备,持证上岗;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招聘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组织技术人员对外调研,外培学习,增加技术学术交流,提稿整体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强化施工技术含量,既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又能推动行业进步,保障工程质量,造福一方百姓。国家及行业有关管理部门,要强化监管力度,通过监督审查,不定期抽查等多种方式,立体监控,全面保障施工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可以起到增强与稳固基坑性能的目的,特别是在基座土层性质较为特别的土木工程基坑处理上面,采用这种施工工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施工前要做好严格的技术调研和审查,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采用合理的作业方式,最后才可以保证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收获较好的施工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阳.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57~58.

[2]赵莹.刍议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24):75.

文档为doc格式。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培养方面的问题以及国外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并结合笔者自身实际情况,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

大学是一个人认识社会、步入社会的开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会担负起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上的担子也是一样重的。但是,目前的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关联度不高。

目前的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虽然不同学校在表述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依然存在贪大求全的问题。在实际行动上,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都定位在学术型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培养目标无法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率不高。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培养过程较粗放。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课程分布不清,具体课程比较随意,导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课程学分分配不合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学分要重得多,而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占学分的比例相对较低;课程内容已过时,课程内容停留在本科阶段,与时代不同步,不能反映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窄,创新能力不足。

(三)学制缺乏弹性,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些高校实行严格固定学制管理,规定不能提前毕业。有些大学虽然灵活,但实际上更为正式。有些学校还要求学生提前申请毕业。这些是封闭式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更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

国外以留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多种教学理论,如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

(二)以见习和实习为手段的实践能力训练。

密歇根大学的学生在入学前7个月便开始学习专业知识;法国的“学徒制”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从入学开始便在企业接受2年的训练;俄罗斯和德国罗斯学院的学生必须到指定的工厂进行实践来获取学分。

(三)以“产学研”为内容的校企合作实践训练。

“产学研”是指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研生产、管理、人才交流、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大学的产业、大学和科研合作模式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以提高高校的就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三、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突出社会的应用要求,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可以自主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为此,应根据培养目标,设计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一系列指标体系,将体育学术人才培养纳入学生培养阶段。培训的目标应放在广阔的领域,目前的体育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扩展,加强目标广泛的老年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二)优化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培养过程管控。

重视方法论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减轻必修课程的权重,提高学生选修课的自主性,建立交叉学科和交叉课程。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培训基本状态数据库,公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评价体系。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模式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管理与评价的分离,加强学位与学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学位与学生教育信息平台,加强社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建设、学位授权体系的动态调整措施,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建立有效的教学督导考核制度,特别是学生综合考试制度,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

四、结语。

总之,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与训练过程应由封闭的传授向开放的研究型转变。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不断思考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事物发展的优化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葛惟倬,安红,李骏.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02).

[2]荀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3]徐万彬.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工会论坛,(09).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论文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上比较陈旧.本文对当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现状调查;分析。

1引言。

当今社会,各高校需要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怎样培养同时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流高水平人才.实践能力是一个人在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所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子专业学生不管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更高阶段的学习,其实践能力对其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规划都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高校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本文以我院在校和已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2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培养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培养形式和途径很多,但除了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竞赛外,其它实践活动大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这种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目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还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讲授、验证、模仿,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我们对本校的在读和已毕业的200名学生以及部分用人单位领导、研究生导师和本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我院电子专业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2.1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电子专业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较为淡薄.45%的学生认为自身努力不足,缺乏信心,参加实践的机会比较少;28%的学生认为自我培养实践能力的意识淡薄;只有27%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能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比较滞后,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技术落后.课堂教学方法依然以讲授为主,学生机械记忆、被动学习,从而使思维活跃,喜欢新奇实物的90后大学生觉得乏味,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从而在学习积极性上大打折扣.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深刻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今后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不愿花费精力去专研,去创新;更有甚者,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和父母,获得一纸文凭,所以抄作业、考试作弊,引发了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素质滑坡的讨论.

2.2专业技能的实践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差。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国大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大学教育偏重课堂知识的教学,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相对不足,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中只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实践锻炼,眼高手低,毕业后不能立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往往需要几年的继续培养才能胜任工作,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2.3教师指导大学生实践的能力不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特别重要.为此,教师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但是高校教师因为缺乏考核的压力,在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上面不够主动及时,从而对学生的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也不够明显.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一般,7.58%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较差.

2.4课堂教学方法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

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使用各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不主动配合、教学设施落后、课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54.55%的老师不常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中有26.5%认为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帮助较小,希望教师能改进教学模式,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5考核模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科学的课程考核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模式还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调查显示,31.82%的教师及40.31%的学生认为大学现在的考核模式对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帮助比较小,主要表现为:考试形式少,主要是闭卷方式;考试内容只是侧重于理论测试而不重视能力的考核;考试命题多出自书本,考记忆的内容较多,考知识的理解应用较少;考试手段上,平时考核力度很小,成绩评定上以分数定高低.通过调查,反映出目前我院电子专业大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无论是学生的自身认识,还是学院的培养方案、老师的指导等都非常不足,若不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势必会出现滑坡现象,最终导致大学生的能力下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高校应该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3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专业学生自我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观念差,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以及大学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模式比较陈旧,这些都不利于电子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其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3.1夯实基础,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我国在生产模式、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谈到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培育出来的花朵,我们加强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所以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从不断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

3.2改革传统实验体系,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锻炼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复习学到的课堂知识,更深一步了解器件、电路的原理,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受场地和课时的限制往往还是验证性实验占了较大的比重,教师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过程,学生模仿,这种方式可以比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但是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有限,尤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的激发不利.为了有效利用实验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强化实践的过程和意识,我们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新的尝试.我们以实验教学的层次化为改革思路,分三个阶段开设实验课,初级阶段、综合阶段、创新阶段.具体的做法是减少验证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低年级侧重基础知识的验证,我们重新设计实验题目,改验证的方式为自己设计电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三年级开始将各课程的知识综合在一起,以项目的方式完成实验,可以小组配合完成;四年级进入创新阶段,开设创新实验,以小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经过四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到了更高水平.

3.3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实验课课时受教学时数的限制,而且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实验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显然不够.作为实验课的延伸和补充,我院设置了开放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开放实验室进行有目的的实践训练.结合我院实施的全程实践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实践内容,学生具体设计实践方案,以小项目的形式完成实践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可以分层次进行:低年级侧重基本电路、基本理论、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等;对于已经对基础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二、三年级大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类电子器件组装研发的培训.对于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能力较强,就可以侧重他们创新能力训练,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研发产品的初步经验,培养科研的意识.从实际情况来看,经常到开放实验室训练的学生,其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其他同学明显突出,自信心明显增强,在就业、考研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3.4充分利用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

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仪器设备和技术更新很快,而高校教育有其特有的规律,无论是理论方面、实践方面还有理念方面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积极开辟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了解社会,感受电子产业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非常有效,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我院近年来与多个电子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至少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实习基地实习,实习结束后,学院组织学生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各种形式跟低年级学生交流,使他们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在全院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有效地改善了学习风气.

3.5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活动。

参加一些比较权威的学术竞赛活动,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强化.近年来我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组织学生培训,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学校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通过参加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积极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参加学术竞赛通常是学生自愿报名,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

总结。

本论文通过对我院各年级和毕业生等进行的调查,对当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14).

〔3〕曹一江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2).

〔4〕樊坤,呼鑫,王璐.参加创业类大赛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估[j].中国林业教育,2015(4).

〔5〕李素云,张红燕.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价值工程,(3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论文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其就业竞争力,高校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培养采取了系列措施,仍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认识不到位、实践课时欠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为此,需通过提高师生及合作单位的认识水平、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困境;出路。

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组织领导、统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再次推动了各高校不同专业依据自身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并不断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积极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保障。同时,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展开了积极探讨,内容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现状、国外培养模式、提升途径及实践能力的测评等。笔者拟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成及提升,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困境。

实践能力是指主体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1]。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指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专业素养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一般来说,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就业竞争力。同等学历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实践能力不足者往往就业困难。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所在院系根据学生的素质发展及就业需要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该专业正式招生,共培养了近9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在校内公共管理类专业中一直处于前列。但从对部分毕业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该专业的培养方式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毕业生与在校生各150份,回收问卷287份,回收率为95.7%;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为92.3%。(一)学生对现有实践活动内容及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为强化高校实践育人的工作职责,管理人员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在实践层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实施“素质拓展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团体开展相应活动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实践活动内容的满意度不高,被调查者中56.7%的学生认为以上措施“基本合理”,31%的学生认为“不合理”,7.2%的学生选择“不清楚”,仅有5.1%的学生认为“很合理”。可见,实践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而对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只有14.6%的学生认为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41.7%的学生认为“有影响”,21.3%的学生认为“有影响,但是很小”,22.4%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说明实践教学效果亟待提高。(二)对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满意度较低调查中,在对“现有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否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评价上,总体趋势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一般”“较大”“较小”[3]。选择“一般”的比例最大,达到了48.3%,有56.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中实验和实践课时较少。对于教师的专业操作与实践指导水平,54.7%的学生认为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够,62.4%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创新思维层面解决问题上有待改进,72.3%的学生认为授课老师的科研活动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三)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误区调查中,针对“您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什么”(多选题)的回答,学生的选择为:65.2%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43.2%的学生是为了“拿到实践学分”,还有17.4%的学生仅仅为了“结交朋友”,虽然选择“没必要参加”的比例只有5.1%,但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其对社会实践关乎自身成长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

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所在学院管理者、授课教师都做了努力,但所培养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学校、社会和学生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有从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才能探索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发展与提升的主要原因,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不断发展。(一)管理者与教育者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不足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学校有关部门、学院及教师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仍是规定性地完成上级要求,很少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以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例,该方案要求学生应取得的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86学分,选修课54学分(包括通识选修、特色平台、专业拓展、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实践环节20学分。虽在必修课和拓展课中安排了17学分的实验课时,但总的实验与实践学分仅占23%,且实践环节的20学分中还包括了军事训练、毕业论文等综合性实践环节。因此,真正用于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很有限。另外,学校虽然要求学生必须有2学分的创新实践经历,可人才培养计划中并未明确创新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社会实践活动也并不能覆盖到每个学生。(二)专业课程实践课时欠缺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4],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载体。长期以来,受高等教育的学术性理念取向及社会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实践性不是很明显,总体安排上仍延续传统体系,存在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重学科课程、轻综合课程,重认同性课程、轻创造性课程等缺陷,导致培养学生行政实践能力和技术方法的课程及课时严重不足。此外,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欠缺、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偏低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调查发现,行政管理专业授课教师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较突出。64.8%的学生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评价为“一般”,还有7.3%的学生认为老师“从不理论联系实际”。这可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没有经历过正规、系统的社会实践训练[3],缺乏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经验与能力。二是作为地方性财经类高校,专业建设资源有限,实际配置中又往往向会计、金融等优势学科或专业倾斜,致使行政管理专业建设资源不足,缺乏吸引优秀师资及教学资源的良好平台。(三)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促进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该工程启动以来,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有的8个基地远不能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实践基地数量不多的原因:一是学院及专业对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不够,社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二是社会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认为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费时耗力,没有经济效益;三是学校及合作单位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参加实践的学生不能真正深入到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实践效果较差。47.6%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很一般”,16.5%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收获”,只有4.7%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其余学生则没有做答。(四)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主体性缺失实践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来体现,这就要求其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主体性。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虽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认识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对社会实践总是“三分钟热度”,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从基层做起。譬如,抱怨“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很多是下基层、下乡调研,锻炼不到什么”。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拿奖学金、考各种证书,所谓社会实践就是参加各种社团或到校外参观、调研,很浪费时间”。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行政管理专业院系管理者应结合专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举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努力提高师生及合作单位的认识。

思想转变是行动的先导。鉴于部分教师、学生及合作单位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要采取以下积极措施。第一,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理念。要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知识运用、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帮助其“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5]76。第二,学生作为实践能力养成的受益主体,应培养其端正态度,转变观念,不能把参加社会实践视为学校和老师“要我参加”的一项任务,敷衍了事。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合理规划,还应该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通过“实践、实践、再实践”,针对性地锻炼自我。第三,与社会实践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争取社会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校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要通过充分交流,使这些单位认识到接受部分学生到单位实习,是一件互利双赢的好事。

(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专业培养目标是由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并随学生所在学校的类型、层次而变化。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要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及专业特色,不断修正培养目标。在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同时,该专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完善由教学、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所组成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由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层次构成。实验要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的资源;实习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实训则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和推广情境模拟教学。此外,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例如,该专业以前曾“设置了公共行政和企业行政两个方向模块,既满足了部分同学考研、考公务员的需要,也为其他同学进入企业工作提供了知识准备”[4]。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使其成为既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长效培养机制不可或缺。为此,行政管理专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培养机制应由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组成。领导机制层面应由专业负责人、本科生导师、辅导员组成领导小组,制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各项制度,并对每个班级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活动能有效地开展。保障机制层面要结合专业实际,针对学生各项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制定方案,在经费上给予相应保障。如对“三下乡”“挑战杯”等创新实践活动所需费用,应以专项经费的名义给予支持。评价机制层面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实践总结等方面进行考评,并作为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的参考指标[6]。激励机制层面要通过项目运作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即学生自由组团,自行申报,也可以根据团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有目标地组建社会实践团队[6],通过公开评选的方式,选取好的项目由专人予以指导,同时提供经费支持。另外,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对那些指导工作比较突出的教师,应在评奖评优、教学科研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作者:张志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企业导报,(1):248-251.。

[2]张莉梅.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6]汪淑娟.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论文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专业型人才。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想积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展开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探讨,希望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全面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从而有效带动园林业的快速发展。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同其他专业相比,园林专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现阶段,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当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现阶段积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措施,希望对加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行各业在积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园林业而言,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对从事园林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也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1]。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当中势在必行。

1.2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自主思考,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同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低。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没有在实践中将多门学科进行紧密相连,对学生而言,实践能力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能够对教师的实践动作、顺序等内容进行记忆,自己真正动手参与实践的几率较小等。以上种种不足,仍然无法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偏离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

2.1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园林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当学会思考和质疑,从而才能够在大量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同理论知识的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现阶段,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当对具体而真实的园林设计过程和施工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解决和面对这一过程中的全部问题[2]。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基地,为学生构建实践的机会和环境,由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紧密相连。学生在实践基地,能够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亲自动手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2.2分层次展开实践教学。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在积极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不可以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应将二者进行紧密的结合,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首先应同当地相关园林企业及实践基地构建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紧张的工作氛围;其次,不同年级学生应当具有不同的实践内容[3]。例如,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园林知识实践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基本能力的培养,而高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将理论知识同实践内容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其在充分观察园林建设地点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并积极参与到设计研究过程中,并对整体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同时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等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园林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并积极同当地企业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运用知识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云南镇雄县实验中学(65720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本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包括小实验),初中生好奇心强,又有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在学生实验一些小实验中,他们眼、耳、手、脑并用,往往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物理规律或现象,而感到心里的满足,产生“我要学”的愿望。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全方位的组织实验教学,以便投其所好。具体方法为:

1.1开足分组实验,创设条件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交际的工具。因此,让中职学生能流利地开口说英语,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并能把英语正确、熟练地运用到国际文化、科技、贸易等领域,是素质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最终目标。

一、营造宽松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乐学敢说的信心。

贝恩博士指出,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对自己教学的对象及其学习态度的了解、理解和关心。他们真诚地邀请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掌握自己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他们还善于寻找并欣赏每个学生的个体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个体,具有潜在的取得成就的能力,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

教师不仅是学生交际的合作者和协调者,还是语言指导者和课堂的管理者。教学活动应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营造宽松气氛,把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对学生要抱有宽容之心,让学生懂得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获得成功的前奏。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从而树立敢说、乐学、能说英语的信心。

二、注重语感培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朗读和背诵。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是口语能力的根本。口语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英语语感的强弱。口语交际活动包括听和说,听是理解和吸引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

作为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英语口语能力的形成必须首先有语言材料的大量有效输入和积累。而要将语言材料运用自如,首先,要有语言材料的积累。积累储存须有大量反复朗读、背诵、记忆、理解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积累大量语言材料,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词汇、习惯用语、人文历史知识,并且还可以通过视、听多种器官参与快速地形成听说的能力。再者,朗读是训练语音、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爆、同化、重读、节奏等,能够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熟读的基础上,应再选择一些段落、名著片段等让其背诵,教师应利用一定的时间来抽查,以促使其朗读技能的熟练与提高。这样不但有利于积累精彩的语言材料,而且更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加强。其次,加强读、背,能形成快捷的语音、语流、语感。语音、语感一旦形成,就可以自然地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语法错误。因此,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利用网络环境,创新口语教学方式,培养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1.口语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变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英语教材内容只是信息源,仅靠掌握几十篇。

课文、对话就学好语言是不现实的。要突破课本框框,使语言天地广阔起来,就要进行大量听、说、读、写和思维训练,而网络环境正好给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因为网络世界里不仅具有大量的英语口语教学资源,还可以在其中采用超级链接方式,下载有效资源,并使之与教材内容配套,便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容量。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出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快捷地提供大量、直观、立体的语言材料,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悦耳动听的教学音乐,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协调的发展。

2.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的操作。

(1)课堂教学。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有趣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造听说机会,维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们实施网络英语口语教学,就应把围绕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这一网络教学的核心优势作为优化英语课堂的关键。因为在网络中,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元素构筑成的立体信息系统,不仅有利于教师将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便捷地创设出切合教学设想的教学情境,来引入课题,复习旧知,学习新知,运用新知,巩固新知,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智能及个性的和谐发展。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制作“refusingtogivepermission”英语课件时,教师可以设计粗鲁的拒绝方式、礼貌的拒绝方式、委婉的拒绝方式、含蓄的拒绝方式、幽默的拒绝方式,让学生体会拒绝的艺术,拓展思维。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2)自主学习。利用网络环境,我们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口语的自主学习氛围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训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和舞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口语自主学习就变得简单了。人机交互的口语训练、学生自我测试评估口语水平、老师布置口语作业、学生完成口语作业、老师批改口语作业都非常方便。老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鼓励学生上网搜索、下载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局域网,让教学信息互联互通。学生在课后可以直接从资源库调用资料进行自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大程度上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多姿多彩,使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随之焕然一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在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求异思维是创新性的核心,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生自身成功的创新体验是学生打破“创造力非凡论”神话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地去想象、探索和创造。对于学生回答的错误,不能马上说:“youarewrong”,而应说:“pleasethinkitover”。应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价:对优秀学生应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采取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信任的态度来鼓励他们的发现,促使他们发展成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课堂教育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开展,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应意识到平行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自觉打破一味“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运用亲和力,在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对话、课堂中的“freetalk”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把教学活动变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2.采取多样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联想法。想象是促使人们进行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记忆。例如,学习了beauty,应联想到beautiful,beautifully,由名词联想到形容词、副词;学习了france,应联想到french,frenchman,paris,fashion,triumphalarch等,由国家想到该国的语言、人、一些城市、首都、名胜、特点。

(2)模仿法。有效利用英语电影进行口语模仿。英语电影题材多样、语言真实、视听同步,是英语口语学习输入的重要内容。首先,明确模仿目的。从学生口语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电影模仿影片中英美人对话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并在日常交际中创造性地灵活使用。其次,选择合适的模仿材料。影片应具有内容简单、语言地道、发音清晰、语速自然的特点,适宜学生模仿使用。最后,设计科学合理的模仿步骤。为了提高英语语音水平、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双重需要,只有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模仿过程,才能增强模仿的有效性。经过多次示范指导和演练,学生掌握了模仿的方法和操作过程,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训练,将模仿变为英语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和手段。

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过程,从听到说,从紧张到愉悦,从语音、语调不准确到较准确再至准确,从语言表达错误到少犯错再到正确,从呆板生硬到比较熟练再至脱口而出,从简单模仿到大胆创造再至综合运用。我始终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作为重点,把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去处理业务工作中的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作为最终目标,不断摸索,不断进取,从而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虞苏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2004.。

[4]桂诗春.跃马扬鞭学英语[j].大学英语,2003,(5).。

[6]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造成其对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畜牧兽医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中职院校进行畜牧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等问题,会造成毕业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完成相关的工作要求,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

(1)重学历与理论,轻技能与实践。在实际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犯的普遍错误就是重学历与理论,而轻技能与实践。对于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其学习理论性的知识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欠缺性,所学内容深度也不够深,当有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时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掌握。与此同时,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2)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在中职院校中,通常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配备不够充分,相应的师资力量薄弱,而一些技工院校因为自身学校的一些原因,通常会对教材的选择上有滞后问题的存在,这也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中职学校因为学校效益问题,并没有进行教学设备及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还只是简单的通过黑板讲解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会造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论知识的充分,而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实践性,这对于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及培养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也就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要求。

(3)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许多中职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这也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后期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相应的规划,也并不关心,只是等到毕业之后才会确定。

(1)以师生关系为基础提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重点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其后才是实践教学,进而实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整体性。在实际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就需要以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为基础进行全方位的探讨,进而实现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掘,在保证学生自身基础课程完成的同时,还能够深入的对专业知识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提升。

(2)以高效课堂为目的实现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进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所以,要保证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要能够与不同的畜牧类专业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实现学生思维及实践能力的有效表达,然后再进行学生专业知识的针对性训练,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整体训练。这些理论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保证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3)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定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能力结构。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都采用了在单位实习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实习的单位也都是相应的用人单位。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其属于农类专业,此类专业的特殊性造成了工作场所的恶劣,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实践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进行养猪场的`育肥猪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饲养、清扫粪便、防疫等工作。

畜牧兽医专业包含有畜禽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此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抗孤独能力,例如,我国广西桂柳家禽養殖公司进行的实习生招聘,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实习工资为1200元,而招生的唯一条件就是要学生能够忍受孤单,而工作的环境为乡村封闭式种鸭生产场。

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就业定位方向的确定,有意的进行学生能力的区别培养。例如,一些学生想要在饲料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就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及竞争合作能力的培养,而想要到养殖企业进行畜禽养殖工作的学生,就需要对其进行畜禽养殖技术的重点培训,想要到乡镇兽医站、畜牧站工作的学生,就需要对其疾病诊断能力进行有效培训,只有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才能够实现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准确定位。

综上所述,随着畜禽业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和养殖企业需要大批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在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2]朱克东,赵海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

[3]郑育宏.探究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论文

我国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培养,专业划分过于狭窄,难以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帮助体育师范生打开社会体育大门的迫切需要,社会体育的飞速发展也需要高校充分发展体育师范生的社会体育能力。社会体育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各种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而能力是通过学习过程获得的。

3.1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认识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应当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当前注重术科教学思想影响下,轻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的教育,使学生缺乏对体育正确认识,体育意识淡薄。社会体育需要较强的理论指导,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条件,在原有理论课基础上,向学生传授《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等一系列有关社会学知识,加大课外辅导力度,拓宽理论知识学习面。同时在术科教学中,也应把社会体育知识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全过程。根据大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应加强理论知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社会化功能,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懂得多种运动健身的基础理论。

3.2强化素质教育,提高运动能力。

社会体育内涵丰富,指导社会体育需要有较高的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素质教育辅导。高校人才集中,青年学生求知欲强,在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邀请社会各行各业体育专家讲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的社会动态,社会热点。在加强术科教学同时,强调体育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注重身体全面发展,避免单一训练的疲劳。加大辅修专业和运动训练力度。结合专业技术教学,延伸到社会体育与本专业有关的体育运动技术,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对体育锻炼的欲望。有目的地加强学生自我训练,自我锻炼,采取定期检测来督促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融人有关社会体育项目,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具备坚实的运动基础,走上社会才能独挡一面。

3.3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除去正常上课和训练时间,学生拥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据笔者对本院92级、93级、94级、95级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学生业余时间大都花在看电影录相、打桌球、打电子游戏、看小说、下棋、打牌、跳舞和谈朋友上,只有少数人在利用时间学习。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对于健康娱乐的社会体育有着极强的兴趣,只是苦于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近年来,我院利用业余时间举办舞龙舞狮队、国际交谊舞培训班、学生花环队、体育乐队等等一系列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受到学生热烈欢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利用业余时间培养学生社会体育能力,振出一定的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社会体育热门项目,做为课外辅导任务,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社会体育。

3.4与社会体育活动接轨。

社会体育活动需要专门人才指导,体育师范生应关心社会体育的发展,把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指导结合起来,投入到社会体育热潮之中。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使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社会需要接轨,针对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趋势,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走“请进来”和“走出去”路子,把社会体育各项目优秀分子请进校园教授我们的学生,让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工作指导活动和竞赛。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结论和建议。

高校体育师范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运动能力,但缺乏面向社会体育的指导能力。从我院每届学生教育实习情况看,突出的问题是在理论指导,社会体育实践活动能力方面存在严重欠缺。体育师范生也渴望在学习期间接受社会体育知识教育。

4.1国家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应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扩大社会体育内容在教学中的比例。

4.2高校体育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增加社会体育知识体系。

4.3体育教学课内课外应注重对学生社会体育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群众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3谢琼桓.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的战略设想.体育科学,1997.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上比较陈旧.本文对当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1引言。

当今社会,各高校需要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怎样培养同时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流高水平人才.实践能力是一个人在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所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子专业学生不管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更高阶段的学习,其实践能力对其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规划都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高校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本文以我院在校和已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目前我国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培养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培养形式和途径很多,但除了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竞赛外,其它实践活动大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这种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目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还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讲授、验证、模仿,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我们对本校的在读和已毕业的200名学生以及部分用人单位领导、研究生导师和本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我院电子专业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通过调查,电子专业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较为淡薄.45%的学生认为自身努力不足,缺乏信心,参加实践的机会比较少;28%的学生认为自我培养实践能力的意识淡薄;只有27%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能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比较滞后,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技术落后.课堂教学方法依然以讲授为主,学生机械记忆、被动学习,从而使思维活跃,喜欢新奇实物的90后大学生觉得乏味,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从而在学习积极性上大打折扣.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深刻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今后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不愿花费精力去专研,去创新;更有甚者,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和父母,获得一纸文凭,所以抄作业、考试作弊,引发了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素质滑坡的讨论.

2.2专业技能的实践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差。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国大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大学教育偏重课堂知识的教学,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相对不足,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中只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实践锻炼,眼高手低,毕业后不能立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往往需要几年的继续培养才能胜任工作,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特别重要.为此,教师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但是高校教师因为缺乏考核的压力,在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上面不够主动及时,从而对学生的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也不够明显.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一般,7.58%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使用各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不主动配合、教学设施落后、课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54.55%的老师不常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中有26.5%认为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帮助较小,希望教师能改进教学模式,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的课程考核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模式还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调查显示,31.82%的教师及40.31%的学生认为大学现在的考核模式对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帮助比较小,主要表现为:考试形式少,主要是闭卷方式;考试内容只是侧重于理论测试而不重视能力的考核;考试命题多出自书本,考记忆的内容较多,考知识的理解应用较少;考试手段上,平时考核力度很小,成绩评定上以分数定高低.通过调查,反映出目前我院电子专业大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无论是学生的自身认识,还是学院的培养方案、老师的指导等都非常不足,若不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势必会出现滑坡现象,最终导致大学生的能力下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高校应该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3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专业学生自我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观念差,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以及大学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模式比较陈旧,这些都不利于电子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其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3.1夯实基础,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我国在生产模式、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谈到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培育出来的花朵,我们加强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所以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从不断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

3.2改革传统实验体系,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锻炼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复习学到的课堂知识,更深一步了解器件、电路的原理,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受场地和课时的限制往往还是验证性实验占了较大的比重,教师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过程,学生模仿,这种方式可以比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但是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有限,尤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的激发不利.为了有效利用实验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强化实践的过程和意识,我们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新的尝试.我们以实验教学的层次化为改革思路,分三个阶段开设实验课,初级阶段、综合阶段、创新阶段.具体的做法是减少验证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低年级侧重基础知识的验证,我们重新设计实验题目,改验证的方式为自己设计电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三年级开始将各课程的知识综合在一起,以项目的方式完成实验,可以小组配合完成;四年级进入创新阶段,开设创新实验,以小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经过四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到了更高水平.

3.3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实验课课时受教学时数的限制,而且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实验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显然不够.作为实验课的延伸和补充,我院设置了开放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开放实验室进行有目的的实践训练.结合我院实施的全程实践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实践内容,学生具体设计实践方案,以小项目的形式完成实践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可以分层次进行:低年级侧重基本电路、基本理论、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等;对于已经对基础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二、三年级大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类电子器件组装研发的培训.对于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能力较强,就可以侧重他们创新能力训练,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研发产品的初步经验,培养科研的意识.从实际情况来看,经常到开放实验室训练的学生,其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其他同学明显突出,自信心明显增强,在就业、考研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3.4充分利用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

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仪器设备和技术更新很快,而高校教育有其特有的规律,无论是理论方面、实践方面还有理念方面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积极开辟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了解社会,感受电子产业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非常有效,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我院近年来与多个电子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至少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实习基地实习,实习结束后,学院组织学生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各种形式跟低年级学生交流,使他们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在全院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有效地改善了学习风气.

3.5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活动。

参加一些比较权威的学术竞赛活动,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强化.近年来我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组织学生培训,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学校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通过参加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积极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参加学术竞赛通常是学生自愿报名,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

总结。

本论文通过对我院各年级和毕业生等进行的调查,对当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2〕张策.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5(2).

〔3〕曹一江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4〕樊坤,呼鑫,王璐.参加创业类大赛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估[j].中国林业教育,2015(4).

〔5〕李素云,张红燕.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价值工程,2012(3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在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三大目标,即“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文件明确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取向。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倡导树立“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与理论相结合的保教能力”,“研究幼儿的专业能力”,“反思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等三项能力。因此,作为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应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偏差。

(一)认识层面,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到位。

传统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有人认为职业能力就是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知识运用能力,就是教育工作能力和教育实践智慧。过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较为偏重艺术技能课,轻视教师教育类课程,淡化对学生师范精神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单项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整合能力的提升,致使学生缺乏幼儿教师必备的保教实践能力。高知低能甚至低知低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弊端,致使培养的学生进入幼儿园无法胜任保教工作或保教实践能力薄弱化。总之,目前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还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层面,未能保障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一是培养目标中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未在课程中体现。二是过度重视艺体技能,忽视保教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课程分配较不合理。理论课程往往占据大量课时,实践课程课时不足,且主要安排在毕业年级,致使课时分布过于集中,整体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四是实践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没有真正与幼儿园实践场所需的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而且实践过程中也主要是一些理念的引领、理论框架的构建,缺乏统领全程的课程和具体化的可操作方案。

(三)教学层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脱节。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知识为支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才能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一些学校一味地强调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忽略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教学。部分教师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主要使用一些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有的教师虽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使得课堂教学没有生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也有失针对性,这势必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构建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系。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不仅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专业情感的养成;不仅要求实践教学的技能、教学场景的把握,还要求学生自我建构,获得专业成长的能力。[2]依据《专业标准》中规定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范畴,立足于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要,我们将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解析为:职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职业技能(语言技能、保教技能、艺术技能、研究幼儿的能力、反思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职业情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教师自身应有的修养与行为)这三部分。

(二)设置完善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合理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三大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概论等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根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的原理、规律、理念等。职业技能模块,包括艺体类课程:乐理与视唱、钢琴、声乐、舞蹈、绘画、手工、幼儿歌曲弹唱与创编、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律动操创编等,艺体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幼儿艺术创作能力;专业技能课:幼儿游戏与指导、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专业技能课重在培养学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自我反思与成长能力等综合能力。职业情感模块,包括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幼儿教师语文素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认同、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的教育情感。通过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课程保障。

(三)构建全程系统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所以,构建全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立足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设置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实践目标在内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化的“1234”实践教学体系。“1”是指一个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2”是指来自校内外技能训练指导的两支师资队伍;“3”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教育见习实习基地、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等三个实践教学平台;“4”是指包括《见习实习指导方案》、《实训活动指导方案》、《毕业论文指导方案》、《专业成长指导方案》等方案。

(四)探索多维立体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对较多,丰富的职业技能训练项目与形式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学生为主体,行动取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全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多维立体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对应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系,我们详细制定了各能力模块对应的具体要求,通过多种训练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初步拟定了“142”职业能力训练模式,“1”是指“一个体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全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4”是指内容上包括基础课程教学、保教模拟训练、幼儿园实践、艺体技能训练与竞赛等四种训练模式;“2”是指空间上不仅立足于校内,还扎根于校外,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职业能力。

(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还能规范引导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高师院校应立足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依据《专业标准》、本校学生自身实际特点,有机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科学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在“全实践”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囊括多方位、多主体、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教知识、语言技能、保教实践能力、艺术技能等;评价主体包括校内教师、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学生自身和班级其他学生等多个主体;在整个教学实践评价过程中,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类技能比赛奖项明显增加,在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年年获一等奖,在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满意度较高,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现拥有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教育厅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单位。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情况以及当前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安全技能培养,以‘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学生安全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

1、引言。

高职院校的教学以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输送应用性、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其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方式自然有别于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1]。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起步于,其实践教学途径大多借鉴本科安全工程专业的模式,还没形成比较完善切实符合高职理念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也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的特征。

(1)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岗位工作经验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各类生产事故不断发生,如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昆山“82”铝粉爆炸事故等。在此背景下,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全从业者的岗位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岗位能力的要求。现代企业要求安全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具有扎实的安全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2]。现代企业安全岗位的设置,大体上有ehs现场专员、iso体系专员、安全主任、安全专员、安全担当、施工安全员等,其岗位能力主要有以下10项:(1)环境健康与安全法规符合性判断能力;(2)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3)配备、点检消防设施器材及使用消防灭火装备能力;(4)设备安全防护应用,用电故障的判断、排查能力;(5)对生产作业涉及的物料、废弃物实施环境安全管理能力;(6)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使用、职业病建档、实施急救能力;(7)对特殊作业实施审批与监管能力。(3)高职教育对安全工程类专业提出的要求。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生产岗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掌握生产企业安全岗位所需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工程与管理兼备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这里要明确一点,高职安全专业是跨学科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面很宽,要求掌握的技能很多,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其人才培养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又不同于其他专业。

3、当前高职安全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实训环节过于独立和离散化,缺少综合。传统的安全专业的实验实训途径,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实训按以达到验证某一原理或认识某种仪器设备构造为目的进行设计安排,这种方式的实践环节过于独立和离散化,缺少综合,实践所达到的.效果差,很容易脱离应用实际,学生的认识也基本停留在表象[3]。(2)研究性实践教学与应用脱节。由于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开设较晚,配套的实训室等设备设施还不完善,实验教学中多以演示实验为主,或由教师事先设计好实验课题,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些都与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实践[4]学习的要求有差距,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安全人才。

4、适应社会安全岗位需求的高职安全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具体改革措施。

为改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设置实训环节,避免“贪多嚼不烂”,应该以安全技能为基础,强化“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从而突出管理能力。具体的做法有:(1)改革实验模式,将实验项目任务化。改变传统的安全专业的实验实训途径,避免开设单一、独立和离散化的实训项目,而是将实验项目任务化、综合化,使之能够达到具备“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的效果。这里以消防安全这门课的“氧指数测试”实验为例,这里将“测试给定材料的氧指数”设定为一项工作任务,学生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在实验前做足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实验原理、所用到的设备仪器的操作、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这些都要学生主动去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来完成,那么,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就达到了“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的目的,而这样的综合能力正是我们安全工作者所需要的,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要求。(2)充分利用学院资源,打造校内真实工作岗位实践平台。

针对学生缺乏生产过程背景认识,难以形成岗位工作概念的问题,为了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可以考虑利用校园资源打造工作岗位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1)成立校内环境健康与安全实践部。在校内成立类似企业/工厂环安部门的学生社团,命名为环境健康与安全实践部,参与学校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该社团,学生定期对学校各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学校各实训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环境),这对于锻炼学生的隐患排查与整改能力是非常有效的。(2)拓宽实践途径,多元发展,重视教育培训能力的实践锻炼。重视安全教育问题,由安全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对全院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形式可以是讲座、宣传活动等,学生通过制作ppt课件、组织策划安全教育活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

5、结语。

高职安全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究要以社会和行业对安全管理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依据,按能够达到“认知-分析-判断-处置”的综合能力训练为目标进行实践项目设计开发,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服从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

[1]旷燕.再谈高职院校教育理念[j].中国西部科技,,(12).。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自古至今“说的能力历来被教育家们所重视!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他规定的‘四科’中就包括‘言语’一科并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学记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愈显重要!据麦可思上海交通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国内“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就业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创造力与进取力#规划与组织能力等!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位居第二!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对于师范生来说”说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教师基本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传授知识,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在校期间所受到的语言训练直接决定着其日后的教学水平。基于此,《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基本要求(试行稿)》规定,师范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而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4个方面。但是,师范生在试讲和顶岗实习中表现出的诸多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对师范生进行“说”的能力培养必要而紧迫。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历史教育专业历来重视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对于教师基本功之一的“说”的能力培养模式已具有体系化、层次性的特点。前者包括课堂训练及考核体系、课外实践训练体系和学生自主训练体系。后者包括专业教师组织和指导的课堂训练、学生组织的景点参观讲解和景点义务讲解、学校试讲与顶岗实习、景点双语讲解。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课堂到课外,由练习到实战、由汉语到英语,层次渐进提高,并达到了敢说、能说、会说、说的有水平,从而具备较高教师基本功。

受课时、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堂训练体系和课外实践训练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自主训练体系尽可能多地发挥其功能。历史学社作为学生自主训练体系的平台,及时地担负起了这一重任。下而主要以历史学社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方而的做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对其它专业学社的活动能有些许启发意义。

一、历史学社简介。

学生社团在高校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洁松在《高校中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的方法和启示一一以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学社临时党支部为例》一文中论述道:“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和志向的学生组建而成,成员们的信念和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共同语言较多,互相信任感和归属感较强,从众行为倾向性强,较容易产生“群动”行为,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专业社团又有别于一般的兴趣性社团,前者在提高专业素养、培养综合素质方而具有更高的要求和责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历史专业组建的汗青学社即历史学社就是这样的专业社团,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学社成立于,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构建第二课堂,全而实现与专业、课堂教学相对接的任务。学社成立后,在指导教师和学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社刊《文简思犊》的撰写和编辑,学生的搜集资料、写作、沟通能力得到锻炼;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都得以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专业里所有学生的专业兴趣,综合能力都被激发起来,得到稳步提升。作为师范生基本功之一的“说”的能力,在学社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作为第二课堂,历史学社担负着巩固专业知识,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读、思、写、说多种能力的重任。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历史学社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在活动的目的性、教师的指导性、活动后的反思性以及全员参与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一)安排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

锻炼“说”的能力,要从培养说的兴趣开始,逐步做到敢说、能说、会说,说得条理清晰、用词精准、逻辑性强、组织严密,并具有职业性。为达到以上效果,设计活动时就应该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依次递进。历史学社依据以上方针,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

1.历史故事大赛―激发兴趣,迈出敢说的第一步。

许多学者都认同这个观点,即历史应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从而使人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反思。讲故事这种所有人从小就熟悉并乐于参与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许多不敢张口讲话的学生乐于尝试,从而引导他们走出说的第一步。故事人人会讲,但效果如何会因讲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出现差异,所以评分标准里对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清晰和流畅要作具体规定,并事先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敢讲的同时自觉规范语言,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2.知识竞赛―提升兴趣,锻炼语言的精确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刻苦、喜爱读书,考试成绩优异,但在课堂提问或日常交流中,他们不善于表达或羞于表达,在班级活动中也极少发言。对于这样的学生,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经常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外,激发他们说的兴趣,提高他们说话的自信力是关键,知识竞赛应该是开启这种学生说话之门的钥匙。

知识竞赛是一种为人们熟知的活动形式,它要求参与者不单要具备较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敏捷的思维和精确的表达能力。由于上述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对竞赛题目有信心,从内心深处对通过这种方式表现自己有渴求,所以稍加鼓励,他们就会积极参与进来。通过竞赛甚至一旦获奖,这些学生就会信心大增,会参与更多的活动,得到更多锻炼说话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惧怕说话但还缺乏说话技巧的学生来说,知识竞赛可以锻炼他们说出的话更精确,更加一语中的。

3.演讲比赛、辩论赛―训练学生能说、会说,使语言具有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

演讲和辩论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前者要求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把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使听众信服,进而产生共鸣。后者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因而,无论演讲还是辩论,都要求参与者不但要敢说,还要会说,要说的有条理、有逻辑,不给别人留下反驳的口实。这种能力不是一腻而就炼成的,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练习。所以,举行辩论赛和演讲比赛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说的能力的平台,而且也是督促他们勤加练习口才的有效方法。

4.历史剧展演―多种说的能力的综合。

历史剧展演是历史学社组织的较为大型的综合性活动,涉及学生的多方而能力:扎实深入的专业知识、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表演能力。诸多能力中,说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剧目的准备和排演阶段,演员的选择给了参选学生表现和展示“说”功的机会,即使没有被选上,也得到了一次锻炼。被选上的学生,经过无数次的排练,对于如何使一句话说得生动、恰当,配合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已了然于胸。有了这样的基础,当他们再走上讲台而对学生的时候,当然也就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知识讲出来。而且,经过而对台下诸多观众的实际演出,学生在人前说话的勇气和信心会得到极大提升。

在历史剧展演的准备过程中,组织者和参加者的沟通能力也得到了考验和锻炼。编剧与导演、演员的沟通,导演与演员的沟通,演员之间的沟通,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需要他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能力也得以培养。同时,历史剧演出所需要的服装也需要组织者和团队成员去通过各种渠道准备。可以借的,尽量通过各种关系去借,需要租的,要把租金谈到最低,既借不到也租不到的,学生就联系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请他们根据剧情需要自己设计服装。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既要不怕碰钉子,敢于去说,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说会说。最终,学社组织编排的《东北易帜》、《辛酉政变》、《鸿门宴》、《昭君出塞》等历史剧展演成功,获得了一致好评。

5.宿舍小组试讲―教师基本功的直接训练和展示,语言升华到职业性。

在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对教师技能进行了有目的逐步培养的基础上,由历史学社组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宿舍小组试讲。具体步骤是,宿舍里的每一位成员自主选取一段专业知识,撰写教案,练习讲授。当觉得熟练之后,讲给宿舍其他成员听,并用手机等录像设备录下视频,供自己反思和指导教师指导,同时听取宿舍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予以改进。实践证明,自己观察和认识到的缺点和不足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有希望改正的。通过视频反思,再加上老师和同学的提醒,试讲过程中的缺点会使学生刻意加以改正,最终达到用规范的教师语言去讲课。

6.说课比赛和中小学课堂模拟教学比赛―说的综合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在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说课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更由于其完全的口头表述形式而对学生“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条目众多的说课内容要求语言简练、表述清晰、概括性强;而对同行专家等听众,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因而,说课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说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对于师范生来说,教师基本功的最终实践地是课堂。在开设了《历史课教学法》和《历史教师教学技能》课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学生在校内外实地观摩了中小学课堂、听了一线教师的讲座后,了解了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境的条件下,举办中小学课堂模拟教学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得到仿真环境下的锻炼,辅以指导老师的点评,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会有质的飞跃。除以上活动外,学社还会定期举行普通话大赛、讲课比赛等活动。

(二)教师的适时指导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要“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专业学社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社更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学社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培养专业能力的目标。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活动计划。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列出需要从哪些方而培养“说”的能力之后进行讨论,确定训练要点。接着,根据培养要点设计活动。“说”的训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所以我们把训练的内容进行分解,每一学期通过不同的活动着重训练说的能力中某几项技巧,从而达到持续训练,渐次提高的效果。

其次,对活动内容、方案和具体活动过程的指导。专业学社每项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都非常强,所以对于活动的开展,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把关,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活动按照预定的训练目标前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指导只是目的性和方向j哇的指导,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计划的执行者和训练的受益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多方而锻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三)活动后的及时反思。

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反思才能扬长避短。活动进行之后的及时反思也是教师指导的重要一环。每一次活动之后,要组织学生通过座谈、书而总结等方式对活动的内容、组织、效果进行全而的总结,特别是对训练目标的达成与否进行评估,为后而的活动提供借鉴。

(四)活动的全员参与性。

《纲要》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树立人人成才观念,而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专业学社,历史学社是全体历史专业学生参加的社团,所以学社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加学社的活动,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为此,每项活动都会经过初赛或选拔,落选的同学会被分配参与其它组织或后勤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耳濡目染取长补短,同时锻炼其它能力。选拔主持人的时候,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是能有更多锻炼机会的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其它社团干部等不要担任,而把机会让给很少上台或能够当众讲话的学生。这样,很多平时内向或不爱讲话的学生得到锻炼甚至找到自信,一次上台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三、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直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符合社会需求,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放松,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忽视。培养的途径应该多管齐下,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下的训练,其中专业学社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社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使之成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载体。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形势下,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学前教育针对的是幼儿儿童,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需要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有一系列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全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构成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重理论轻实践、学习评价的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得当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必须要在时代发展趋势下,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采用正确合理的.完善对策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特征、双语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探讨了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同时。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双语幼教;实践教学。

(一)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特征。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是在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基础是,升格而成的一种集中专和大专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有着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力。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以五年期学制为培养期限,已逐步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体来源。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门槛相对较低,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很强的定向性。与中专教育相比,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培养年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在当前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二)双语幼教的起源与发展。

双语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罗马,逐步开始尝试对儿童进行第二种语言的教育。到上个世纪中叶,大量来自于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双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双语教育是指在教育生涯中的某一阶段,接受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其中一种语言是自己的母语。我国的幼儿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末才被社会所逐渐关注,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学前双语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许多公立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私立幼儿园、各种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将双语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来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尽合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教学安排上显得急功近利,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状况令人堪忧。

(三)幼儿教育的特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同时还不能忽视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幼儿的学习和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需要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吸引儿童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完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更是朝着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这一职业历来是神圣的,高尚的师德是最基本的从业准则。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师应当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注幼儿的成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会倾听和把握幼儿的思想与情感,善于与幼儿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流,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健康、个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要的环境资源。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客观事实,易于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幼师要善于运用技巧去处理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家长把幼儿送入园之后,幼师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顾保育和教学的双重职责。不仅要具有合理安排学习和游戏活动的能力,还要与保育员密切配合,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和逃生知识,以应付一些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当危险情况发生时,要优先对幼儿进行救护,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课程的设置要具有足够的全面性,以适应新时期对于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更多的全能型幼师。课程方案不仅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的特点,强调理论性的协调和完整,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养。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科学安排课程的门类和内容,注重启发性教学的作用,避免重复和无意义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技能和方法。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的总课时数,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以及教育实习课程。形式上以必修课程为主,以辅修课程为补充,涵盖了课堂教学、活动类教学和实践类教学。考虑到招生的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和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相对较差,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与压抑的环境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从专业教材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从心理学、卫生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角度,充分提高学生适应幼儿教育的能力。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上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充足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分析。由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还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在教学培养体系中,加大了艺术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增设了相关的必修课程。在遵循幼儿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际、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前三年的教育培养中,重点在于培养基础的艺术素养。而后两年的学习中,则注重艺术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三)实践教学的模式。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增设艺术类的技能培养环节,开展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为胜任将来所从事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技能培训中,广泛的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提供接近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展现幼儿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看幼儿教育纪录片、开展模拟案例分析讨论、邀请优秀的在职幼儿教师来校讲学,都是实践教学模式中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有助于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增加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取得初步了解。通过与在职幼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认清幼儿教育的本质,熟悉幼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通过在幼儿教育一线的交流、实习、实践,熟悉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对现行的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予以提高和改善。

考虑到双语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客观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加大了对于英语基础的培训力度,通过巩固基础语法词汇知识、提升语言应用的技巧,使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学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努力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理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双语幼教训练。不仅要做到发音准确、口语流利,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英语进行幼儿教学,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语言教学方法,采用歌曲、说唱、游戏、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更能提高幼儿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步增加的同时,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的日益增加,不仅要求幼师具有足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幼儿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应当树立正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理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高水平与职业化两大特征。所谓高水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育的实际教学需求。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认识到为人师表的责任重大。而职业化则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奉献精神。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双语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3]祝艳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论文

摘要:

当前,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既给我国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关键。本文从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1、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1.1服务地方经济和职业院校自身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范围内各大企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急需大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市场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加强电子商务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和造就大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直接影响地方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从而间接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更加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自身专业设置。

1.2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许多传统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成为企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障碍。而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的同时,企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如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国在推进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2.1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互联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反观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仍然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对此,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要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调整,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

2.2理论教学企业需求脱轨。

随着中职教育大众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从当前职业院校课程的内容看,基础理论部分占有很大的部分,而忽视与电子商务职业实际相联系的部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属于复合学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本就是双轨同步发展的,不仅包含深厚的理论性,更多体现在运用信息系统实践的过程,但许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只要学生了解、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对学生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需要等实践能力不闻不问。受此观念的影响,教学自然有所偏重,使得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理论教学与学生无法产生共鸣,严重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电子商务技术理论与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很好的对接应用。

2.3学生实践技能丢失。

电子商务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具有极高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对其衔接性的实践学习。但就其课程内容而言,往往出现重复颠倒、连贯性差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同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来说,大多都不具备真正的实践技能能力,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技能相对缺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针对性的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实践的学习机会。

3.1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相应的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构建一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进行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而在软件方面,可以购买、录制光盘,或者开发符合自己学校教师和学生特色水平的电子商务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和教学的质量。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也是目前各职业院校最为主要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方式。

3.2组织学生进行创业项目。

在电子商务的核心专业课程中,都有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部分。任课的老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申请针对性的项目基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业。学校也可以设立创业基金,鼓励能力强、有好想法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将所学的电子商务知识进行大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3.3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许多企业的对人才的要求是马上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增强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发展。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社会与毕业生的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实习实验、科研立项、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等教学环节,开展第二课堂,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接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实用性。同时探索校企合作,建立具备鲜明电子商务特色的复合型实习基地。来组织老师到企业实践、学生实习,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提炼专业必备知识。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直接从实习生里挑选优秀人才,一举两得互惠双赢。

4、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学校开设电子商务实践课,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用创新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2]刘喜咏.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j].电子制作,2015,04期(04).

新理念下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论文

就是这个简单的图,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翌日,一个女生拿着一幅画来到我的办公室,打开一看,我立刻被感染了。

这是她画的一张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内容的彩色图画。瞧,顺着山势,公路盘曲而上,山上野花点点,山间小溪流淌。就连洞里的石钟乳、石笋也画得很形象。我不住地点头称赞。

图画触发了我的灵感,我想,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人人动手,画出图示、图表、简笔画、彩色图画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于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图。这一做法,迎合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引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学习白居易的《暮江吟》,学生用彩笔描绘,江上波光粼粼,晚霞倒映水中,天上新月弯弯,江边露珠闪亮,绘出一幅幅各具特点的秋天暮江的优美景象,我抓住契机给以鼓励,让学生主办画展,定期出板报。

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孩子们的手越来越灵巧了。当时女孩子绘画比男孩子技高一筹,男孩子不甘落后,别出心裁,用泥塑、木刻显示自己的本领。模型的'出现,增强了孩子们的空间立体意识。如学习《长城》一文,孩子们用红土捏成模子,凉干后进行雕刻。他们的模型虽然谈不上维妙维肖,但那长城上的一块块方砖、条石,一个个垛口显得非常形象。

随着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动手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老师讲课用的教鞭、卡片、粉笔盒,教室里的图书箱、垃圾箱等,都是学生亲手制做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绘画、小制作也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教学。诸如数学课用的园锥、园柱体模型,地理课上绘制的简易地图,自然课上的漏斗、小天平、动植物标本等,都是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绘画、制作的。

这一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但凝聚了孩子们学习的注意力,而且促进了他们大脑的发育,增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的关键能力。文章基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分析了中澳合作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兴趣。

进入信息化时代,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15号)中指出要“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共同开办高职药学专业。本文通过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关键能力。tafe采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aqf)模式,根据国家能力标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国家认证。国家能力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它规定了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澳大利亚国家能力标准紧跟行业脚步,根据行业需求,每3~5年更新一次,为了能时刻达到国家能力标准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目标不明。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修改学习计划,对学习进行自主选择、调节和控制。所以,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核心的构成成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学生对教学目标不关心、不明确、不理解,就无法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学习自控能力较弱,仍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数学生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经历了中考失利,有强烈的挫败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欠缺。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改善学习习惯。

中澳合作药学专业采用澳方原版培训包bsb07。bsb07根据教学的先后顺序分成4个stage,每个stage对其中的课程有所说明:哪些是实训课,哪些是理论课,哪些是独立的知识,哪些是相互依存的知识体系。stage中每一门课程都有performancecriteria规定着每一章节需掌握的知识点。课前通过对stage和performancecriteria进行梳理,学生知道了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怎么用、和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等,这就明确了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下面以pbl教学法为例,设计bsbmkg401aprofilethemarket的课堂教学活动。pbl是基于建构主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任务单,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提前观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在网上搜索信息等途径自主寻求答案,同时分组讨论并将答案汇总。课上,首先,学生分小组进行pre-sentation,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其次,教师设置新的与工作情境相符的情境,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查找资料、汇总答案,进行演示;最后,教师点评,并综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三个方面来评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考核方式。

自主学习意识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自觉实现学习目标。在bsbmkg401a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自主学习。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有意识地自主搜寻资料。考核时,bsbmkg401a课程使用了3种方式考核:笔试、小组合作报告及小组演示。小组合作部分的考核,小组成员在一个统一分数的基础上,根据组内表现,每个人会有一个系数,从0.8到1.2不等,系数乘以统一分数才是各自最后的得分,这就鼓励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