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专业14篇)

时间:2023-12-02 05:57:31 作者:雁落霞

心得体会是通过文字表达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是一种个人成长的见证和记录。心得体会的写作风格和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中老年学国学心得体会总结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更是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重视国学的学习,通过学习国学,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可以改善自身的身心健康,这也使得中老年学国学成为了一种热门的趋势。

第二段:国学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国学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讲究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缓解身心压力,增强身心健康。同时,国学也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让中老年人更有自信和魅力。

中老年人在学习国学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先学习基础知识,再结合实践,将国学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领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老年人会逐渐体会到国学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还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加强自己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和沟通,让生活更加充实。

第五段:总结。

中老年学习国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于文化修养的需求。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国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还可以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和寻求人生的意义。因此,我们鼓励中老年人继续学习国学,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美好。

国学总结及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起,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学习国学,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够为人生提供伟大智慧和道德指引。在我接触国学并深入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国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首先,国学对于塑造优秀品质和修身养性有着深远影响。在国学经典中,我们能够学习到许多伟大思想家的思考和指导。例如《论语》告诫我们要虚心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虚心学习的品质使我们更加脚踏实地、谦逊谨慎地面对生活。同时,《大学》中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我们更加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不仅仅关注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更注重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建设良好的社会关系。

其次,国学中强调的文化传统和根本价值观引领着当代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而在国学中,我们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智慧和方向。如《孟子》中所强调的仁爱和恻隐之心,告诉我们要关心他人,体验他人的痛苦,从而建立起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关系。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谐有益,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再者,学习国学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而国学正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通过学习国学,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胸怀和情怀,领略到了他们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洞察。在《红楼梦》中,我仿佛置身于宝玉、黛玉等人的世界,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诗经》之中,我读到了前人回望自然、抒发感情的诗篇,使我更加爱惜现实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最后,通过学习国学,我发现了自己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国学不仅是智慧的积累和传承,更是我们个人内在文化基因的激活和塑造。在国学的教育中,我们能够从先贤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能通过学习国学进一步理解自身的文化背景,坚定文化自信。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国学中寻找到自己的导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人生的道义支柱。

综上所述,国学的学习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塑造优秀品质、修身养性,到引领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处理社会问题,再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激活自身文化基因,国学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学习国学,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更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智慧和光明。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英国学前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开始将目光投向英国的学前教育。不难理解,英国学前教育的悠久历史、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严格的管理以及注重孩子品德培养等各方面都为人们所称赞。本文将以个人在英国学前教育的学习和观察为基础,结合他人的经验和研究结论,总结阐述英国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

英国学前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个性化教育,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同时,英国主张幼儿教育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幼儿教育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融入了多元化的课程,比如:生怕孩子闷、重理论、缺创意,英国幼儿教育引入了音乐、美术、体育等多种艺术教育。在与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学前教育模式的比较中,英国的课程设置是十分出色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发掘孩子的潜能,而且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

二、严格的管理。

幼儿教育是英国教育体系中最受重视的部分之一。英国适龄儿童都可以接受免费的幼儿园教育。除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也有充足的选择。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英国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做得非常严格,从开办资质审核、教职工资质要求到校内监管,都有具体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保证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家长可以安心把孩子托付给学前教育机构,放心地去工作或学习。

三、关注孩子品德培养。

英国的学前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与修养,强调个人素质和行为准则的建立。基于此,英国的学前教育想要解决家庭和外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通过严格的品德教育要求孩子们学会公平、诚信、尊重和温和。英国还强调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鼓励孩子们学会自我解决问题、关注集体利益。这种品德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品格,还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能力。

四、教育家长。

英国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通过家长教育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品格。家长们不仅可以参加家长会和家庭联谊会,还能关注教育机构和官方网站上的教育信息,以便与教师和管理者交流和沟通。这种家长教育也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幼儿教育的方法,以便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交流、引导和帮助孩子。家长能够参与教育并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英国学前教育不仅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还注重孩子的身体、语言、情感、社交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教育既有尖端的教育设施和丰富的资源,也有高质量的教育方法和科学的教育设计,能够指导孩子们探索、认识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同时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综上所述,英国学前教育非常注重个性化教育,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英国学前教育设置严格的管理制度,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鼓励家长的参与和关注,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家长们想要寻找一种优秀的幼儿教育,不妨考虑一下英国学前教育方式。

大学生国学总结心得体会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学习和传承国学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我有了很多收获和体会。在这里,我将总结我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学习国学使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国学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智慧。通过读经典和研究文化传统,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更应该自豪自信地展示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只有坚持中国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其次,学习国学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与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破坏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规律。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国学中汲取的和谐观念,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学习国学提高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学习国学,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我读过《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德伦理、知识智慧和人生哲理。传统文化的美丽和智慧激发了我对艺术、文学和历史的兴趣,让我更加热爱和欣赏传统文化。

此外,学习国学也培养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国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它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人生、人情、人性以及社会问题。通过阅读经典文化,我学会了用一种“中国智慧”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去思考如何解决现实困境和矛盾。国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和思维框架,它鼓励我们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面对各种生活和社会问题。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国学对我来说是一段宝贵的经历。通过学习国学,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体验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了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我坚信,只有通过对国学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传承和发扬国学文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加入到国学的学习和传承中来,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国学总结心得体会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国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国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收获了许多人生的感悟和心灵的洗礼。

首先,学习国学让我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我逐渐了解和领悟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如《论语》中的诸多哲理,以及《红楼梦》中艺术的完美结合等。这些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学的学习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理解。

其次,学习国学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国学经典无不是智者的智慧结晶,解读这些经典需要我们进行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在国学的学习中,我不断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的思维水平。同时,国学还开拓了我的眼界,增加了我的文化素养。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意识到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和交流的重要性。

第三,学习国学让我更加重视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国学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这与现代社会对于“人文关怀”的呼唤相吻合。例如,孔子的“仁”、“义”等思想,以及《庄子》中强调的自然与人的和谐等,都对我们提出了很深层次的道德思考。在国学的学习中,我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尽力践行,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的人。

第四,国学的学习也让我体验到了审美情趣的提升。古人对于审美的追求,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音乐还是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国学,我接触到了许多古代文学、音乐和绘画作品,欣赏了其中的意境和美感。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审美情趣,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最后,学习国学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真善美。国学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国学,我了解到了真善美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处事从善,行事正义,追求卓越。国学的学习激发了我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成为一个更有人生追求的人。

总而言之,国学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重视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提升了我的审美情趣,并体会到了人生的真善美。国学的价值与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它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引领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我相信,只有将国学与现代价值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学前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学前教育是指面向3-6岁儿童的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家庭教育和正式学校教育的过渡阶段,学前教育对儿童个性、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参与学前教育工作中,我有幸探索了中国学前教育的特点、问题和改进之策,获此心得体会总结。从师资培养、教育方法、学校环境、家庭教育融入和社区支持等五个方面,我将详细讨论中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我所认为的改善之道。

首先,中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虽然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技巧提升已经有所改善,但由于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的特点,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学前教育教师普遍工资待遇较低,导致引进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可能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国家应该增加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关注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此外,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规范,注重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育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其次,教育方法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学前教育普遍存在传统教育方法依然占主导地位的问题,过分注重课堂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儿童的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我建议教育者增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儿童的兴趣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启发和引导儿童成长的过程。

第三,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同样至关重要。学校环境应该是一个有益于儿童全面发展的场所。然而,目前许多学前教育机构存在着空间狭小、设施简陋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儿童的自由活动和学习成果的展示。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投入,改善校园建设,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空间。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氛围,让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积极的成长体验。

另外,家庭教育的融入也是中国学前教育亟待加强的一个方面。父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全面和细致的关怀与指导。然而,由于现代家庭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许多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我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家庭访问、家庭作业和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最后,社区的支持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社区的资源和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社区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教育活动和资源,如文化艺术活动、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此外,社区还可以组织一些教育主题的讲座和培训,使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更紧密。社区与学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将推动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更多的儿童受益。

综上所述,中国学前教育在师资培养、教育方法、学校环境、家庭教育融入和社区支持等方面面临不同的挑战。然而,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改进,中国学前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为儿童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

《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万经之首。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种种感情,我阅读了。

其实,我并非直接阅读的《易经》,我文言文水平较差,我阅读的是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析,间接阅读了《易经》。曾仕强教授是著名学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学者。感触颇多,其中《胡雪岩的启示》尤甚。

这次阅读曾教授的解析,认为观点都比较符合自然辩证法的!现在,许多人对易经有不少误解,当然,更多的人是对易经不了解,尽管他们血液中有着易经的基因!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都说是外国人提出的自然辩证法,其实不是的,也有人觉得是近代我们中国处处落后,又不求进取造成的这种想法。其实,《易经》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辩证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国早了好几千年,并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易经不光是辩证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系统,比当今的网络系统还要大,网络的发明归根到底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

《易经》一书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各位学友,很高兴能在易经的大家庭中结识你们,这应该也是我们修来的福分,所以首先应该感谢良心网,感谢曾教授,感谢为我们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和同仁。

我叫朱万军,是河洛一班学员,我是1969年出生,内蒙古五原县人。在这段学习易经基础的过程中,有些心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我是10月16日报学良心网曾仁强教授网络学习班(易经基础),11月3日正式开学,该班采用微信进行教学。我于11月8日购买了新手机,并注册了微信,可是不会用,也看不了视频,后来在暴老师的指导下终于会用了。

我怕错过考试,11月9日凌晨1点多开始答题,凌晨2点39分答题完毕。自己也松了一口气,总算解决了自己的一个小难题。学会了听视频的方法后,我每天至少要听一遍视频,并尽量做笔记,不懂不明白的下次再仔细听。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比较心急,视频内容听不明白,身边也没人懂这些知识,只好硬着头皮学吧。而且咱们的三位老师,我基本上全部向他们请教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的`进度在逐步展开,渐渐地自己有些内容能完全掌握,有的还是一知半解,有的知识根本不了解。于是下定决心,只有坚持才是胜利。只能一点儿一点儿积累。

第一次考核成绩公布后,我得了61分,我知道这一定是教师看我这么辛苦,给我的鼓励。

第二次、第三次考核成绩分别为74、95。此时证明努力有了切实。

的回报。往后的学习相对能跟上节奏,变得相对轻松一些了,所以就更加用功,暗下决心一定要用百倍的勇气和精神完成这次学习班的学业,并奠定自己易学的基础,为以后的人生打下更坚实的底子,并且用易理指导自己的人生。

曾教授在《如何学习易经》中提到,只要你把《易经真的很容易》读6遍,一定能够明白,像我这种慧根的人,只有读60、600或者更多遍,估计才能明白。但我们不能急,步一步来。我也制定了计划,前两个月只读《易经真的很容易》这本书,听教授的视频,查找一些相关资料。贪多嚼不烂,这是我自己的体会。《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在后面的一个月里全部读完。

曾教授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楷模,给千千万万人树立了榜样。更让我们这些晚辈钦佩和敬仰。我们既然已经选择正确的道路,就要在他们的指导下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用自己的努力“尽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责任”。以上是自己的浅薄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如能给学友们带来帮助,我将十分荣幸,让我们一起共勉!

拓展:

易经简介。

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称为《羲经》、《周易》。

周者,周人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周易》,乃群经之首。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阴阳”,对中国人影响功莫大焉。至今,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

易经通释:

易的释义四种:

1、上日下月为易,

2、如蜥蜴变化为易;。

3、化繁就简为易;。

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三个:

1、通“径”字,路径;。

2、经典;。

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易经实际上涉及了六项内容: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后汉郑玄在《易赞》中将“易”定义为:简易、变易、不易。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事亦如此,故曰“变易”;大宇宙之变化,井然有序,循环不已,有规律可循;小宇宙人之命运,同具法则性,故曰“不易”;正因有“不易”之法则,即能了解宇宙天地法则,可以遵循;同样,小宇宙人的动向,亦能预知,并可规范,故曰“简易”。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易经》的科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

论语述而篇,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学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学《周易》贵在能知几,机者念头起动几微之间,心念一动即加以察觉。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在念头起处即是非分辨得明,使灾祸有一点端倪时就及早调整心念行为,让灭祸消弭于无形,自然能趋吉避凶,远离大灾大祸。上等智力的人学周易,可以进一步学形而上之道。

无大过的大过指的是什么?就普通人而言,不是有心犯罪,而是误犯,例如过失、损人等。若就修道的人而言,凡是心不在道,就是大过或无意中说了不合道理的话,或无意中做出令人恼恨的事,就是大过。

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生而知之者是天生圣人,圣人方能无过。孔子自认是经过好学而知道圣人之道,既是修养学习来的,偶而难免也会犯无心之过。学周易穷理研几,在心念几微处用功,一生不好的念头,便立即制止,不让这一个恶念迁连不断,现于行为,故无大过。在易系辞下传,子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研易就在精微处用心,最精微的地方莫过于念头,在念头处观察。孔子门生中唯有颜渊接近研几的功夫,系辞下传,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所以孔子曾对鲁哀公、季康子提起在所有学生中,就属颜渊学,他有知几的功夫,能察觉到念头的起动,一有过即时制止,所以能不迁怒、不二过。

学道之人先学无大过,进一步连小过也要除去。常人一举一动多有犯过。若学着观察念头,恶念一生即予制止,久而久之,可以少犯大过。儒家的经典礼记首篇曲礼是记载委曲说礼之事,食、衣、住、行,各种生活细节都订有规矩,若一举一动不违背曲礼,也可以少犯一些过失。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我们只要依*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克念作圣。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中老年学国学心得体会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关注身心健康,并选择学习国学,这不仅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还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在学习国学的历程中,我有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下面将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学习国学的原因。

学习国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中华文化这个简单的原因。在我看来,学习国学的过程是一个提升自己人文素养的过程。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进而感受中华文化中的美学精髓,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第三段:学习国学的方法。

学习国学,并不需要专业的知识背景。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听讲座、参加读书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个人认为,学习国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讲故事。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入门级别的国学书籍进行阅读,渐渐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加强理解。

第四段:学习国学的收获。

学习国学的收获是丰富的。一方面可以提升个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从而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国学还可以给心灵带来一种轻松的感觉,放松内心。同时,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文化,也能够给其他文化带来启示。

第五段:对于未来学习的展望。

带着对于国学的热爱,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华文化的价值,发扬中华文化。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为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努力,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学习国学。

结语:

在心得体会总结的最后,我想说,学习国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认真学习、思考、探索自己的内心,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时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

《易经》历来被奉为“群经之首”,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则客气地称其为“群经之始”,说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关于《易经》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把它看做中国古代占卜用书,在我看来未免太片面了。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在当今社会竟然受到那么多中外人士的热切追捧,它对我们的个人事业和企业成长究竟有怎样的现实指导意义?接下来我就把自己学习和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易经的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其中不易、变易、简易的“三易”原理,就是在现代企业组织变革、运营创新、战略决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文化结构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性格,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是一个文化成熟较早的国家,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恢宏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易经中蕴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六十四卦更是耐人寻味。《易经》乾卦告诉我们:不论你是身处“潜龙勿用”阶段,还是已达“飞龙在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境遇下都要懂得适时调整和应对。乾卦的卦辞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元、亨、利、贞,从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里,我感悟到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好的品格,还要懂得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懂得固本培元,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执行力和控制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千年来乾坤卦的这句卦辞成为了炎黄子孙做人做事的准绳。它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我们做事就要像天那样不断运行,不断努力;土地的地势厚广,可以承载万物,我们做人就要象大地一样,要积累道德,才能承担事业。历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会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行,如孔子,几乎达到了忘记吃饭、忘记忧愁、忘记年龄的地步,他激励学生们要效法自然,珍惜时光,努力进取。清华大学也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正是对易经文化精粹的传承。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的竞争说白了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的成长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构造。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松下幸之助的成功是因为他懂得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而《易经》作为中国本土文化,我们更应该汲取其优秀基因,同时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建设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易经》说:“踩到地面上的薄霜便可以知道冰雪寒冬要到了。”我也经常以此教导职工在具体工作中提高洞察力和警觉力,要有预见性,很多不好的工作习气也不是一朝一夕偶然产生的,就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现在学习《易经》,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参透,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推崇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以中庸之道处世,能调和各方面的关系。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去掉差异而只取共同,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要在无我的前提下讲究情景真理。例如,用极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既达到了陈述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又将对人的尊重推向极致,使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易于接受。孔子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我们常说对人要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势利偏见,这就是“中”;原则不变,公道人心不变,这就是“庸”。对自己来说做事能够不偏不倚就是“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庸”。

以中庸之道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

《中庸》阅读分享我们准备已久,期待已久。首先与大家分享《中庸》阅读引言部分,让我们从“时代之问”“经典之问”“中庸之问”,一起走向中庸之道,拥抱文化经典。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这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时的一段美文,一直以来困惑着20世纪中叶出生的一代老人,困顿着21世纪初期出生的一代新人。然而,党的十九大春风,迎来了中华民族全新时代,人们的一切困惑、困顿将不再是问题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智慧的年代,一个信仰的时期,一个光明的季节,一个希望之春”来到了,“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正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民族复兴,历史复活,中国梦,全面小康,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一代人的追逐和目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像灯塔、像旗帜、像航线,指引、召唤、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时代,卢新宁(人民日报北大校友)唯一害怕的“你们已经不相信了”,终于可以不再害怕了!规则终于战胜了潜规则,学场终于有别于官场,学术终于胜过了权术,风骨终于胜于媚骨。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少了,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多了;讲究待遇的越来越少了,讲究理想的越来越多;求做大官的越来越少了,求做大师的越来越多了。

这是一个全党全民“大学习”的时代,“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靠学习“学出了一份忠诚,学出了一份担当,学出了一种自信和能力”。“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如同刷牙洗脸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一日不可缺少,一次不能没有。

“经典之问”,回答了二十世纪中叶出生的一代人的茫然。正是这一代人,从小“反叛经典”,成长“背离经典”,成人“忽略经典”,不惑之年“渴望经典”,天命之年“追逐经典”,耳顺之年“崇敬经典”……。

二十世纪中叶,当我们在轰轰烈烈进行“十年**”,“破四旧、立四新”,“打到孔家店”的时候,日本及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究其背后动因,却惊奇般的发现,这一切竟然得益于一种群体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而这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正是来源于中国两千五百年前的儒家经典,并以此构成了“东亚价值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