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大全(17篇)

时间:2023-11-24 08:35:47 作者:念青松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大全(17篇)

教学计划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帮助学生达到知识技能的提升。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教学计划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初一下数学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基本情况:

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况严重,纪律涣散,意志力薄弱,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初一下数学的教学计划

1、基础知识的培养要求:

(1)了解角的相关概念及垂直的概念.

(2)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并会求解析式.

(3)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应用其解题.

(4)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另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

(5)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并会判定哪些是确定事件或不确定事件。

(6)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并会运用它们运算.

(7)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8)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外角等相关概念.

(9)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会画圆.

2、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会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学会类比的数学观念。

(4)、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6)、培养推理论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变革的重点,将小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进行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五三”优质高效课堂教学。

2、要体现“345”优质高效课堂和“五三”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相关内容。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

3、体现“三为主”原则: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倡导“三自主”原则: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对学生进行愉快教育,通过“345”优质高效课堂和“五三”教学模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人人乐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一、七二两班现都有学生70名,由于刚刚接手,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不够了解,从六年级升学考试成绩看,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并能用有理数表示,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3、了解并掌握代数式、整式的有关概念,以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4、让学生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交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5、通过自主实践操作,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能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正确理解一些数学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有理数的意义、分类;会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知道相反数、绝对值的含义,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

1、能准确进行有理数、整式的有关运算。

2、通过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初步学生数学说理的方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通过上学期考试情况,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实数和相交线及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及其证明;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具体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六章、实数: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1、潜心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95班、19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第一章有理数:15—18课时。

第二章代数式:12—14课时。

第三章图形欣赏与操作:5—7课时。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7—9课时。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0—12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8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四、五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习,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两个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习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初一下数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了解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会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教学难点: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数。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什么数?你们能够举例说一说吗?(生说)(师板书)。

(师追问:你了解负数吗?你在哪儿见过负数?)(生:天气预报)(师及时表扬:你真是个会捕捉数学信息的孩子。)。

师: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创造了这样一种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了解与它相关的知识。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利用气温,认识负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温度中有负数,(课件出示温度计)。

师:这就是我们日常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我截取温度计的一部分放大。(课件出示:截取后的温度计)温度计上一大格是多少摄氏度?(生:十摄氏度)。

师:一小格哪?(生:代表二摄氏度)。

师:谁知道这个温度计上面显示的是多少度?(生:零上6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生:我先找到零摄氏度,然后向上数三个格)(出示课件:零度线)。

师:(课件出示:记作+6℃)(板书:+6)知道这是什么数吗?这就是正数家族中的一个普通成员,(板书:正数)这个数读作正六,前面的符号就是正号。这个温度就读做正六摄氏度,表示零上六摄氏度。

(出示课件:)这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多少,你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记录么?

(生:完成练习1)(实投反馈,说说表示的意思,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也记录了一份,(课件出示:+12℃-2℃)和大家的一样。

如果要把这些正负数记录到黑板上,应该写在什么位置?(生读)。

课件出示大红线。刚才我们在记录温度的时候,大家都先找到零摄氏度。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那么零摄氏度是没有温度么?(课件:结冰点)。

师:那零是正数还是负数?(生:他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引生:分界点。)。

2、还有一些温度,你会读么?

(课件出示)学生读。

你发现了什么?(100摄氏度没有正号)。

师:省略了正号这些数我们熟悉吗?(生: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

师: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生:负号省略了就没有办法区分是正数还是负数了。)。

(三)走进生活,丰富认识:

1、认识存折中的正负数。

师:(课件:存折)知道这是什么吗?(存折)你发现什么了?(正负数)能说说它们表示的吗?(生:-500表示取出500元,+500表示存入500元)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2、认识电梯中的正负数:

师:同学们坐过电梯吗?(生:坐过)这个显示屏上的-1和3是什么意思?(生:-1表示地下一层,3表示地上三层)以谁为界?(地面)。

师:(出示课件: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谁愿意帮叔叔按?(生按5)谁愿意帮阿姨按?(生按-2)。

3、认识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

师:如果说温度计、存折、电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同学们对于海拔高度就比较陌生了。那上面有正负数吗?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师:描述地貌的高低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海平面的高度,不同的国家对于海平面的高度规定不一定相同,我们国家把黄海海面的平均高度定为海平面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我们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我们用负数表示。

师:谁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儿,珠穆朗玛峰,他在海平面以上8844.43米,那他的海拔高度怎样表示?(生:+8844.43米)(课件出示:8844.43米)。

师: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低的盆地,他低于海平面155米。谁知道怎样表示他的海拔高度。(生:-155米)(课件出示:)。

4、刚才同学们对正负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试着用正数和负数来记录下面的信息。(生:完成练习2)(实投订正)。

5、认识正数和负数是用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正数和负数,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呢?(学生答不上来,可提示:课件出示:依次出现课中出现的意义相反的量。

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存入为正、取出为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一组一组的量,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生:相反)。

小结:正负数就是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学生能够答出,进行总结:课件出示: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存入为正、取出为负。

这些正好是一组组意义相反的量。在数学中正数和负数就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6、利用数轴,加深认知。

师:正数和负数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数轴上也能够找到正数和负数。(课件出示数轴)。

师:我们一起观察数轴,你们发现了什么?(0的右边都是正数,0的左边都是负数。)从左向右,你们发现数越来越(大),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

师:正数和零比有什么关系?(生:所有的正数都比零大)(板书:小于号)。

所有的负数和零比哪?(生:比0小)(板书:小于号)。

师:下面我们试试在数轴上标数?请同学们完成练习2(课件显示,反馈)。

(四)交流收获,了解背景:

2、介绍正、负数文化:

3、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很多收获,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也能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更好的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板书:

相反意义。

负数0正数。

-13既不是6。

-2.4正数12。

-2也不是11。

-115米负数8843.44米。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20xx年新的学期刚刚开始,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即以“学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教育思想,具体计划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本学期所教班级

科目:数学班级:七年级(1)班七年级(6)班

教学内容安排:完成本期教学任务。使两班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有关数学课程等材料。

2、加大对自己和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解剖。

1、在备课中,积极开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动,努力促进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接受力相挂钩。

2、加强对自己和上课的标准,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和请教,使自己尽快成为熟悉教学业务,具有一定教学业务水平合格教师。

3、加强对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俗话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的容量。只有自己有了充足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上能够左右逢圆,得心应手,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更加理解得透彻。

4、加大对学生的管束力度,并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5、“初中新教材”的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切实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学生全面发展。

6、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其他老师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7、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既让后进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仍然是老师的好学生,又使学习较好学生意识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始终保持奋斗和旺盛的精力和乐趣,并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工作中。

总之,我会在教学工作中会努力努力再努力,日常管理上勤奋勤奋再勤奋,不断得使自己有所进步,使自己走得更远,更远,更远。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习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本套试题从整体看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比较全。

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选择、画图、计算以及证明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84%以上,优秀率在58%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选择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率较高。这也说明学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个别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是一贯有的代数式化简及求值的题,共16分。大部分学生作的很好,个别学生审题不细心,第一步就用错公式,例如孙景隆就因此丢掉8分。

3、对于《概率》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题,学生在读题和识图方面考虑不周,失分较多。因此,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对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共22分,学生做的很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高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实际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相互交流,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只有多做多练,才能提高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9、1—4。

1.1正数和负数1.2有理数。

二、三。

9、7—16。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三、四。

9、17—25。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9、28—30。

复习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

五、六。

10、1—10.7。

国庆长假。

10、8—10、16。

10、19—23。

2.1整式2.2整式的加减。

10、25—30。

3.1从算式到方程。

11、2—6。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十一。

11、9—11、13。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十二。

11、16—11.20。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十三。

11、23—27。

单元复习与测试。

十四。

11、30—12、4。

期中考试。

11、23—28。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12、1—5。

十五。

12、8—12。

4.2直线、射线、线段。

十六。

12、15—19。

4.3角的度量。

十七。

12、22—26。

4.4角的比较和运算。

十八。

12.29—元、2。

期末复习.5。

十九。

元、5—9。

期末考试。

二十。

元、12—16。

期末总结。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3)班数学教师,学生44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的截面形状、三视图的画法、展开图等方面的重要知识,这部分内容展示了人们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即由体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实际认识过程,学好本章对以后的几何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示图之间的转化,有效的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识图、画图等技能的训练,丰富了观察、操作,想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的体验。

内容介绍:

(1)章前图的目的和使用。

(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性质的认识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描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归纳出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更好地想像图形。

(3)点线面的处理。

(4)展开与折叠的目的与处理(想和做的关系:先做后想――先想后做)。

(5)截一个几何体的目的和处理。

(6)从不同方向看的处理,三视图的要求。

(7)第20页多种策略的处理。

(8)平面图形的定位,第23页做一做。

(9)回顾与思考的要求和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像。因此,学习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像,再动手。

(3)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的教学。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本章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对数域进行扩充,由于生活实际的需要而引入负数,从而使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进而自然的探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以及他们混合运算的方法。学习本章的内容应多联系正数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律,并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介绍:

(1)有理数的引入――数怎么不够用了。(如正、负数的定义)。

(2)通过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

(3)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第42页)。

(4)有理数加减法的设计思路:先整数后分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探索规律。第56页:代数和的渗透――注重实质、淡化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第62页。

(5)例题的教学(如第49页)。

(6)数感的培养(如第53、62页)。

(7)习题的灵活处理(如第55页)。

(8)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处理。

(9)有理数乘方的处理:注重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10)24点游戏――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11)计算器的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有趣的规律。

(12)回顾与思考的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有理数概念和运算含义的教学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注重对运算含义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自己的思考与表达――交流,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规范的语言。

(3)注重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删除繁难的笔算、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中出现的复杂运算,应鼓励使用计算器。

(4)注重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注重实质、淡化形式(代数和的处理)。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和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知识具有代数的基本特征。用字母表示数是有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一般性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由此产生出从算术到代数的认识飞跃,并为以后的代数学习奠定基础,从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抽象。本章的重点是列代数式与合并同类项,难点是列代数式和去括号,其中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围绕我校新学期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__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发挥出自己应有水平。但通过上学期学习,不少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内角和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高、中线及角平分线性质并能作图,三角形内角和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应掌握必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相应数学思想,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形成一定数学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基础。继续做好培优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进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探究与规律总结。

3、营造和谐、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快乐。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继续坚持课改,开展分层教学,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1、基础知识的培养要求:

(1)了解角的相关概念及垂直的概念.

(2)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并会求解析式.

(3)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应用其解题.

(4)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另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

(5)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并会判定哪些是确定事件或不确定事件。

(6)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并会运用它们运算.

(7)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8)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外角等相关概念.

(9)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会画圆.

2、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会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学会类比的数学观念。

(4)、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6)、培养推理论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变革的重点,将小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进行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五三”优质高效课堂教学。

2、要体现“345”优质高效课堂和“五三”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相关内容。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

3、体现“三为主”原则: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倡导“三自主”原则: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对学生进行愉快教育,通过“345”优质高效课堂和“五三”教学模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人人乐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分析。

通过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普遍存在着优秀生、中程生、必培生三部分学生。

一部分同学基础好,学习兴趣浓厚,因而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成绩较理想,这部分同学有:

一部分同学由于不是很努力,学习方法上不恰当,或者由于其它一些别的原因,使成绩处于中游水平,这些同学有:

也有一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差,觉悟差些,自我约束力差,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成为必培生。这部分同学有:

2、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包括多方面,如计算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学生年龄小,知识浅薄,分析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引导。

3、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本级学生有一部分学习上认真刻苦,逻辑思维能力强,能主动学习,不懂就问,这部分学生一般比较优秀;但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干劲不足,课前不预习,上课开小差,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没有上进心,针对他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改进新的教学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讲授的章节及篇章。

第9章:角。

9.1角的表示9.2角的比较9.3角的度量9.4对顶角。

9.5垂直。

第10章:平行线。

10.1同位角10.2平行线和他的画法10.3平行线的性质10.4平行线的判定。

第11章:图形与坐标。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13章:走进概率。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第15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2、基础知识的内容。

第9章:角:主要讲角的基本概念、性质、垂直的概念。

第10章:平行线:主要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第11章:图形与坐标:主要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第13章:走进概率:主要讲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及概率的简单计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主要讲幂的性质及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

第15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主要讲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概念及圆的初步认识.

3、学生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1)、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演算、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体现数形结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4、学科德育内容。

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揭示数学中的辨证关系,并指出数学应用于实践以及它在生活和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本学期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第9章:角。

重点:对顶角及垂直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对顶角及垂志的应用。

第10章:平行线。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第11章:图形与坐标。

重点: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

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13章:走进概率。

重点: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及概率的简单计算。

难点:概率的计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重点:幂的性质及整式的乘法。

难点:幂的性质。

四、教学研究内容。

1、教学研究重点。

(1)、研究角.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2)、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探索和运用。

(3)、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及其的应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课题学习-------------------------4课时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初步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4.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

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7.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8.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地进行去括号与添括号.

9.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图形的引入做准备.

2.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在此基础上了解点和线,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

3.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

4.逐步掌握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5.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这一事实.

6.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尤其是旋转定义.使学生明确“角”的本质特征.

7.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8.学会用圆规和直尺准确地画出一条线段、一个角,使其分别等于已知线段与已知角.

9.认识互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认识对顶角的概念。理解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主要反映了角的数量关系,而对顶角主要反映角的一种位置关系.

10.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1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1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第五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体会数据在发现、决策和交流中的作用,了解通过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用数据说理的新习惯.

2.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3.让学生亲自参与收集数据,通过简单的分析、提炼和加工归纳出比较明显的结果,品尝发现带来的快乐.

4.统计表的设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是小学已经学过的内容,本册要求学生会画扇形统计图的草图,会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得出直接的信息和经简单加工的信息.

5.了解一种不够规范的统计图(纵轴不从0开始的统计图)容易误导读者.

6.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数据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1.无新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2.只是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并不限于书本上的每道题会做.

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章教材注意控制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2.知识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4.注意发挥例习题的教育功能.

(1)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学科间的纵向联系.

(2)注意适当插入一些开放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注意利用习题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贴近学生生活.

(4)注意利用习题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和美的教育.

1. 本章的特点是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教材的编排以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为序,淡化概念识记,强调图形的区分.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空间、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教材注意了变化思想和数学说理的渗透,让学生初步体验一些变换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第1节到第4节是图形的认识,务必抓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两个认识阶段,淡化概念,注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第5节到第6节是对一些最基本的图形元素的认识。结合图形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线段、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度量法以及叠合法,特别要注意后者.认识线、角的一些位置关系与度量关系.

4.第7节与第8节是进一步认识线、角的关系。主要还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进行,让学生主动参与,初步学会数学说理,注意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5.本章中涉及的概念,一般都结合具体图形,给出描述性的说法,让学生根据图形理解、认识,学会初步的运用.

6.淡化概念的纯文字表述,只要求会识别.如:棱(圆)柱、棱(圆)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7.视图与展开图仅限于简单的常见的立体图形

8.注意图形与几何语言的转换,重视规范几何语言的训练.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等.

9.注意渗透变换与说理.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一切形象思维。

重点:会用两种方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理解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方法的形成;

教具:画有数轴的长纸条 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学习小组。

多媒体显示:

观察下列三组数

1和-2,-1和0,-3和-4

1、以上三组数中,你能运用你学过的知识比较哪几组数的大小

2、与同伴交流,试猜想余下的几组数大小。你能证实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吗

让学生先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得出本组的答案,待 探究后再给出答案。

探究活动:教师可在班上选一名身高适中(约为全班平均身高)的学生,把他的身高定为0,规定高于此身高为正,低于此身高为负,并取一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自制一个身高测量图并固定。

(1)织班上几名学生(要有高于0的,又要有低于0的)上台测量身高,并在身高测量图上用点分别标出表示学生身高的位置。

试把以上各位被测学生的身高用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把测量图按向右为正的要求横着固定在黑板上

教学说明:(1)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被测同学的身高,直观地认识表示身高的数的大小。(2)测量图横放,给学生一个数轴的形象,活动中很自然地使每个被测同学的身高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上表示身高的点的位置从左到右,被测同学的身高由矮到高一目了然,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找出数的大小规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