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优质16篇)

时间:2023-12-12 13:28:08 作者:FS文字使者

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也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深圳40年是深圳人创造奇迹的40年。本文图片新华社深圳40年,不只是深圳人创造奇迹的40年,更是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40年。这是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成功实验,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深圳是这场变革的“排头兵”,改革更是深圳的灵魂。当年无数深圳人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不畏阻力、敢想敢闯,才走出了今天这条道路。

40年弹指一挥间,奔赴深圳的追梦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国家干部、基建工程兵、农民工,再到电子信息产业吸引来的大学生、工程师、金融从业者和软件工程师,每次人口变迁的背后,与之伴随的是这座城市的华丽“蝶变”。

站在40年的历史时刻,澎湃新闻记者寻访了几位见证深圳成长的深圳人,讲述他们的深圳故事。

深圳市南山区拍摄的大沙河沿岸景色(3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图冒险者的“应许之地”1985年,深圳已经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酒店、游乐场拔地而起,喻示着它正以争分夺秒的方式加速建设。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城市的精神注脚,它也感召了无数青年才俊奔赴至此,弥补荒废时光。

“每个人都心怀希望,感觉一天比一天好。”和发集团董事长、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对澎湃新闻称。那一年,年仅20多岁的他刚大学毕业就来到深圳,眼前这座城市给他的感觉是:“犹如一股清风”。

杨勤认为,这是中国社会总体改变所引发的化学反应。

“实际上那个年代的生活还是很苦,不宽裕,但大家感觉到一天比一天有希望,一天比一天好,大家对未来都是可预期的。”杨勤对澎湃新闻称。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是从解放思想、观念变革开始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使中国人从封闭禁锢的思想中走出来,为人们摆脱贫困、追求财富提供了动力。

此时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完全符合和寄托了人们对于追求财富和改变生活的想象,成为一代冒险者的“应许之地”。

“深圳给大家的感觉第一做任何事不受旧的制约,没有条条框框;第二只要认定你是人才,即使你在政府机关或者国营单位上班,只要你说我不干了,深圳也照样会要你,承认你的干部身份,承认你的人事档案,哪怕你的原单位不放人,只要你愿意来,深圳宁愿不要档案,重新帮你建档;这在当时体制状态下无法想象的,只有深圳可以。”杨勤说,为吸引人才,只要你是政府机关出来的人,马上能在深圳分到房子,这个条件富有吸引力。

最明显差异还有工资待遇。

“那时在内地一般大学生毕业每月通常也只有五、六十元,深圳能达到200多元,差好几倍。”杨勤回忆称。

杨勤认为,早期深圳奉行“小政府、大社会”。

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市政府下设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会、工业发展委员会和城市规划委员会等。其中,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特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计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调节经济运行,从事经济预测等。工业发展委员会是管理工业企业,进行工业发展规划和引进新的工业项目、调整工业结构的权威机构。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市政建设规划和市政建设工程管理。

“这个政府架构很简单。”杨勤说,1985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工业发展委员会上班,对深圳早期工业有了深入认知。

深圳成为特区后,由于毗邻香港,加之有税收、土地、人工等低成本优势,很快进入了“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加工制造快车道。

“早年,深圳很多都是香港人把从国外买的零配件带到这里来组装五花八门的简单小电器,比如收音机、单放机、小喇叭、风扇、按键式电话机和简单的对讲机,通常对讲机块头大,但功率不大,3至5瓦,在没遮挡情况下只能辐射两三公里范畴;日资三洋电机和华强集团合作后,把许多来自日本的零配件用于组装三洋电视机,在当时已经最高端的电器产品了。”杨勤回忆称,当年国人印象最深刻的京华牌收录机也是在深圳组装完成。

为推动帮助企业就地消化产品和培养消费能力,当地政府推出所谓“地产地销”措施,即深圳生产的产品在当地销售予以免税。

“这是全新的社会和经济治理体系,它就是‘照猫画虎’学习香港建立一套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杨勤说,深圳就离香港一桥之隔。不少内地人到沙头角买港货,眼睛都是发亮的,哪怕购买一块香皂、一把雨伞,一个裙子或一块布都好。

当年的深圳,对于年轻人来说充满机会。

1987年,杨勤从政府机构辞职,开始了创业人生。

他最早到原国家教委下属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公司位于深圳的八卦岭片区。

“我和一位领导一起去的这家企业,只用了一年时间便起死回生,挣了100多万元,把它从原国家教委下属20多个企业当中的倒数第一名,变成正数第一名。”杨勤说,在上世纪80年代,100多万元几乎是“天文数字”。

在那个年代,这是唯有深圳才能创造的财富神话。当时,杨勤每月基本工资也是200多元,但提成每月达到几千元,在当时算很高的工资。

这份工作只做了1年,他便辞职创立现在企业——深圳市和发实业有限公司,最初挂靠在某部委,但由于部委没有实际投资,企业此后与部委“脱钩”,彻底成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业务主要是提供电子与信息系统服务,曾是华为公司ups供应商。

“我们在深圳是老牌企业,早期拥有人事权和户口指标,目前只有数百家左右,像华为、赛格、华强、京华这一类拥有30多年历史以上老牌企业,深圳不多了。”杨勤感叹道,早年他帮助公司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旬,他所在公司的业务达到了历史巅峰,每年拥有大笔订单和业务。

对冒险者来说,那是深圳的黄金年代。

“当年买房子,零首付,你只要敢拿身份证去签订合同,一栋楼的产权都可能是你,只要你办完银行按揭完后,分批租出去,用租金抵扣银行贷款,相当于一分钱也不用出。”杨勤说,不少企业改制也一样,只要你敢签订责任状,相当于把一家拥有土地和房屋的企业白白送给你。

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该公司研发的数据流ai芯片(8月12日摄)。企业家精神驱动“深圳奇迹”1991年,在大学任教的郭万达获得了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他调任深圳市政府信息中心工作。

他到深圳闯荡的原因很简单——“深圳很有前途。”

“我到深圳的心情肯定是很兴奋,在读大学时,在深圳实习的同学回来就报告说,深圳还没有太多的工业,1990年时,我曾经到过深圳,突然发现这座城市已经完全不一样了。80年代初还一片工地,1990年深圳已经像模像样了。”郭万达说。

各路人马都纷纷往深圳,像他和三十几位南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一起闯深圳,在当地一度掀起热议。

当时深圳并不大,仅有268万常住人口。

“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建设,上海宾馆往蛇口方向还尘土飞扬,深南大道到上海宾馆往西走的道路还没完全铺好。”郭万达回忆称。

他决定留在深圳第一个原因是,这里大多数人都讲普通话,让他没有外来人的感觉;其次深圳拥有内地无法比拟的自由流动。

“当年内地调动工作审核很严格,在深圳,你来了,户口放在人才市场,想到哪个单位都有机会。”郭万达说,最初从天津调到深圳时,他费尽周折。到深圳后,他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今天在政府工作,明天下海,后天干研究,可以随意选择,原来认为户籍很重要,在这里似乎不那么重要。

“深圳最大的魅力不是别的,就是市场化。”郭万达说,1995年,他到中国最早市场化运作的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任职。

如今已声名显赫的研究院,起初也很艰难。

郭万达说介绍,1988年开始创办研究院之初,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深圳市市长李灏给该机构定位为“思想库”,有段时间被翻译为“中国脑库”。

研究院成立后,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我们约90%都是政府合同,大多都签有保密协议,外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研究院,只有很多政府部门知道。”郭万达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现已被列入国家高端智库,这个历程本身就是深圳40年的缩影和样本。

在他看来,深圳40年的成长历程,最大特征就是不断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从最初的加工贸易到今天的高科技创新,这是深圳最大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不是政府规划,更不是智库去规划出来,而是企业家的行为。”郭万达说,正因深圳有一批创新企业家,给这座城市的产业带来不断的变革。

他在一篇名为《制度创新如何影响企业家创新》的文章中指出,深圳特区经过40年的发展,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深圳gdp达2.69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专利授权达16.66万件,占全国的6.4%,pct国际专利申请1.75万件,占全国的28.7%。深圳特区40年发展的历史,就是企业家创新和制度创新演进的历史。

深圳诞生了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创新精神是驱动“深圳奇迹”的主要动力。

“在深圳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几乎把自己身家性命都押进去了,没白没黑地奋斗,这已形成了社会风气,大家都以命相博,才创造出了深圳的今天。”杨勤说。

“我认为深圳市政府首先建立了适合企业与企业家成长创新的营商环境。”郭万达对澎湃新闻称,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深圳已基本建立市场经济的架构,这比内地要“先行一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深圳提出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深圳更加强调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杨勤也认为,深圳是全国法治建设最好的城市,也培养了一支勤政务实的公务员队伍,“只干不扰,有事找我,这是我对深圳公务员队伍的总结。”

深圳特区政府做正确的第二件事是——不断地规划城市,从基础设施、公园、机场、港口、地铁、交易所、学校到产业园区,规划统统都是政府的作为。

最初深圳经济特区总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如今已扩张至.47平方公里。

“最近20年发生很大改变,城市架构不断扩大。”郭万达说,深圳最关键是产业,早期大力引进外资、国企及中外合资企业,到了90年代,涌现出的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是从外资和国企中跳出来的人,他们中间不少都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者。

“当地政府在体制创新上也都起到了作用。”郭万达说,无论是80年代专利支持产业入股、90年代股份制企业、员工入股和持股计划、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此后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和创业板改革等等,政府适时的政策引导极大推动了产业创新和科技进步。

“深圳做得最正确就是把政府和企业的边界处理得恰到好处。”郭万达说,这也是深圳值得其它城市学习的地方。

现在深圳也面临成长的烦恼,空间少,房价、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造成各种成本上涨。

“深圳的产业只能不断升级和提高,获取的利润才能覆盖成本。”郭万达说,任何一座驱赶了制造业的城市,极有可能出现空心化现象,这对城市创新极为不利。

这意味着深圳必须和周边城市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学习世界其它大都市区,把产业向周边城市去辐射,形成一个成本的阶梯。

“如何打造一个法治、服务和公开透明的行政体系,包括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环境,仍是未来深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只有拥有全世界最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全世界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到这里来创业。”郭万达说。

在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公园,市民在海边锻炼(月11日摄)。深圳人的“家园意识”在深圳生活了30几年后,杨勤发现深圳人拥有一种独特的“家园意识”。

“凡是来到深圳的人都特殊的感情,大家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园。”杨勤说,早年很多人认为深圳是文化沙漠,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深圳是一个移民社会,尽管它没有传统社会结构那样的邻里和街坊文化,但大家对深圳有强烈的认同感,这就是家园意识。

“无论政府在种花种草,还是道路开发,深圳市民都会发表不同意见,从表面看他们似乎什么都反对,但本质是家园意识,他们把深圳当成自己家,所以才有积极的主人翁精神,这个很多城市难以比拟的。”杨勤说。

无论是早年到深圳闯荡的老深圳人,还是年轻一代深圳人,他们都对这座城市拥有强烈的认同和归属感。

最近,深圳一家物流公司上班的李明(化名)很高兴,他于年购买的一套面积80㎡的安居房已正式装修了,所在小区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横岗大街,距离上班的地方约30公里路程。

“我已经很知足了。”李明对澎湃新闻称,由于认购的是安居房,每平米价格八千多元,比同地段商品房价格低一大截。

安居房是深圳提出的一种创新型保障性住房,它以成本价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申购安居房的通常面向具有深圳户籍的家庭和单身居民,还要具备无房、未享受过相关住房福利政策、参加本市社保累计5年以上(人才为3年)等基本条件。

李明原本有实力在深圳购房置业。20,他从内地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决定到富有市场机会的深圳闯荡。果然,他很快被联想集团在深圳设立的公司聘为物流经理,顺利获得了深圳户籍,经过几年奋斗,他成为联想集团深圳公司的一位中层管理干部。

9月,李明从联想集团辞职,进入深圳当地物流企业担任主管;,他原本计划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深圳购置一套房产,恰好此时朋友邀请他一起创业。

深圳是一个极富创业理想和冒险精神的城市,长此以往,原本保守的李明也受到了影响,他决定把数十万元到投入创业当中。

这笔投资并不成功,多年积蓄也打了水漂,李明重回企业打工。

20,深圳房租费已不断攀升,为减轻家里在房租上的开支,他第一次登录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定的官方网站申请“公租房”。

李明原本对此不抱希望,未料想很快收到了社区通知,让他带着身份证参加摇号分房。之后,李明申请到一套位于深圳北站附近的公租房,当时每月仅需交一千多元租金。

“这为我节省了很大一笔经费,让我不但能维持家里正常生活,还能节省出一大笔钱购买安居房。”李明说,这也是他最爱深圳这座城市的关键所在,这里不仅让他敢为理想去大胆冒险,还能为他提供基本保障。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历经40年跨越发展、奋斗变迁。

在改革开放时代风云中激荡的深圳。

不断旧貌换新颜,谱写新华章。

如今崛起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兴旺了一座城,也改变了千万家。

前段时间,南山区委宣传部联合深圳晚报开启“寻找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南山记忆”全网互动宣传活动,很多网友把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发给我们,搭建了一个40年的时光走廊,引领我们一路邂逅今天深圳。

01:36。

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抽象的言说太空洞。40年是如何直抵眼前的?8月23日,我们从投稿的网友中抽取100名,分两组开展“特区40年南山记忆之旅”,带网友“笋尖瞰湾区”“粤海逛鹅厂”“侨城探世界”“海上看深圳”。这些参观点是深圳地标,是深圳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浓缩体现,也是对“深圳奇迹”最好的诠释、最现实的注脚。

01.

看现在——世界级滨海城市峥嵘。

活动第一站,网友来到深圳第三、南山区第一的高楼——俗称“春笋”的中国华润大厦,登顶“笋尖”66层,360度视角俯瞰南山,远眺香港。“春笋”四周是整个深圳生态景观环境最好的城市核心区,拥有深圳湾开阔海域,也拥有占地77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园、长达15公里的深圳湾滨海长廊,以及景观震撼的深圳湾大桥。

“以前我在后海看书的时候,这里还是滩涂,潮涨起来就一片海。”网友周女士回顾不同时期的城市面貌,她在勾起回忆的同时,惊叹于城市颠覆性的发展变化,“有点像曼哈顿了。”

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湾畔面貌不断变化。开始,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陆续建设,海岸城购物中心、天利中央商务广场、保利文化广场让深圳西部有了商业核心区,是当时南山区城区形象的重要展示面。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催生了深圳湾体育中心的建设,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华润大厦、深圳湾万象城的建设序幕。,后海总部金融基地的高楼拔起,汇集阿里巴巴、百度、恒大等名企,“深圳湾国际总部经济”形象跃然而出。从深圳人才公园望去,一片国际甲级写字楼群、新型现代化高尚居住社区已经描绘了一个滨海中心城区的模样。后海是连接深圳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未来随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建成,共同勾勒出世界级滨海城市天际线。

02.

看未来——互联网搭建智慧城市。

腾讯公司是南山区众多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活动第二站,网友来到了腾讯全球总部大楼——腾讯滨海大厦。网友抵达腾讯滨海大厦时,都被这座造型独特、充满科技气息的建筑所吸引。

作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国民级应用,诞生的qq也自然让网友倍感亲切,在“企鹅”号码牌翻出自己的qq号,与之合影。“南山的科技企业诞生了很多第一,和我们日常生活也很密切,比如u盘是企业朗科发明的,摄影无人机用的基本上是大疆的产品,很多对讲机是海能达的,看病用的数字超声、验血仪说不定就是迈瑞的,这些都是南山出产的科技成果。”作为一名“it男”,网友吴先生对南山科技企业非常了解,他表示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都是南山企业制造,和腾讯的qq、微信一样,与南山区发生着关联。

在这里,大家进入大厦的企业展厅,腾讯讲解员针对发展历史、业务结构、现有规模、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一一做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展示了与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微信生活服务、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开发和互联网生态圈构建的成果。

网友对于腾讯展示的互联网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非常惊叹,腾讯将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整合在医疗、文旅和生活等方面,描绘了智慧城市的运用场景,让大家直呼“太未来”。

03.

看世界——文旅融合赋予城市心境。

1989年11月22日,由港中旅集团和华侨城集团合资兴办的中国第一座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开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的历史之窗、文化之窗、旅游之窗,被誉为中国“人造景观的开先河之作”,吸引了大批台港澳和外国游客。1994年,“世界之窗”开园,成为国人看世界的窗口,更是深圳的窗口。它们填补了深圳旅游资源匮乏的缺陷,承接人民的文化旅游生活需求。

活动第三站,网友分别来到锦绣中华·民俗村和世界之窗进行游览,不少网友还和同伴分享他们最早来这两个景区拍摄的照片,回忆往昔的岁月。有人在这里接待来深圳看自己的父母,有人在这里和爱人第一次牵手,有的是孩童时代和家人制造了欢乐时光,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出国、国内旅游的想象。

“从两个老牌的主题公园,到欢乐谷、欢乐海岸,再到华侨城文化创意园,华侨城片区成为都市旅游的典范,文化旅游融合,为我们物质生活带来更多选择,提供优质生活的梦想。”网友陈先生是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他表示,南山集中的这些主题公园、城市文旅综合体不断变化产品,让旅游与城市、区域发展紧密联系,塑造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宜居的新型城市化形态。

04.

看发展——海上巡阅粤港澳大湾区核心。

活动最后一站,网友来到改革开放打响第一炮的蛇口,从蛇口邮轮母港登船,穿越深圳湾,参与“海上看深圳”观光。从码头到穿过深圳湾大桥,网友在船停泊时,纷纷走上甲板,记录下与深圳湾海陆美景融为一体的时刻。

蛇口邮轮母港于11月12日正式开港运营,航线涵盖越南、日本、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9个国家和地区,是深圳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9月29日,母港推出“海上看深圳”海上观光项目,让游客远眺邮轮母港、sct码头、春茧、招商局广场、蛇口渔港、深圳湾大桥等组成的深圳“城际线”,感受别样的南山之美、粤港澳大湾区之美。

“我们以前对海的记忆就是海上世界那块,叫六湾,那时候还有海滨浴场。”网友卢女士是1986年来到蛇口的,从海滨浴场,再到城市文化地标——海上世界城市综合体,历经40多年建设的蛇口,已经沧海变桑田。她说从内地偏远的农村刚来蛇口,当时看到已经是很好的城市面貌了,“到处都是滨海大城市的模样。”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毕业来深落户“秒批”、24小时在线申报、动动手指网上开证明、给“钱”给“地”支持创业……这些现在深圳人已习惯了的便利,曾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始终在勇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区放权、金融机制改革创新……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勇当改革先兵,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者。

回望深圳40年风云激荡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沿着时间的坐标,深圳,通过不断打破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体制,探索制度性的转变,其脉络清晰可见。进入21世纪,深圳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十大体系”组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从“改革试验田”到发挥窗口作用,贡献的是“深圳经验”,如今从先行示范到“双区驱动”,彰显的是深圳智慧和深圳实践,最终呈现为“深圳方案”。四十不惑的深圳,风华正茂,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部深圳自我革新的改革史。

“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实践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20世纪90年代,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中,深圳就明确提出“政府培育市场、市场解放政府、政府解放企业、企业解放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改革之前,层层审批下来的时间可达一年之久,严重限制了经济社会的活力。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连续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也让深圳的城市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一。

城市管理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突显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近年来,深圳先后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和国家首批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被称为“最互联网城市”。在一往无前的改革大潮中,向市场经济注入活力,深圳以强区放权改革再度释放制度红利。针对市强区弱、权责不对等、小马拉大车等问题,深圳用清晰的定位和主动放权的力度,增强了区级政府的能力,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打造出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从早期的“深圳速度”,再到“效益深圳”、“创新深圳”,深圳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目前,高科技、金融、物流等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如果没有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也没有今天的深圳。40年,而今迈步从头越,惊涛骇浪化成今天的璀璨风景。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40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开路探路,这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崇高使命,就是寄望深圳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这是我们新的伟大历史使命。深圳人要不忘初心再先行,牢记使命作示范,用改革创新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不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

据统计,2019年深圳共举办覆盖“海陆空”和“春夏秋冬”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超过500场,并形成了国际高端体育赛事、高水平职业俱乐部赛事和本土自主品牌赛事三个层次。

2019年,深圳举办了女子网球协会(wta)年终总决赛和法国足球超级杯赛等国际高端体育赛事;职业体育赛事方面已有中超和cba联赛;而扎根本土的“地表最强12人”乒乓球赛、“中国杯”帆船赛等已经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以网球为例,从1月的深圳公开赛开始,到11月的深圳年终总决赛结束,wta一个赛季的头尾都在深圳,全球独一无二;在高端赛事的金字塔尖之下,更有着发达的青少年和业余赛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塔基。有业内人士评价,深圳未来甚至有希望成为媲美佛罗里达的世界网球之都。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说,深圳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近年来深圳市每年拿出约两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而体育赛事是重点扶持的对象。

然而,在40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体育基础设施薄弱,竟然没有一块标准的田径场。1984年深圳体工队成立时,不仅缺乏场地,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非常简陋,运动员和教练员住在当时修建体育馆遗留下的工棚里,下雨时门前一片汪洋,天晴时室内常常超过40摄氏度。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在赛事承办方面,深圳变得越来越有底气。,国务院正式批准以深圳名义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深圳经过激烈竞争,从5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大运会举办权。

大运会给深圳留下的“春茧”“水晶石”等体育场馆成为承办高端赛事的硬件,而培养的赛事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更是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不断传承的基因——如今,深圳“9个人里1个志愿者”,这其中的很多人,就是从大运会完成了自己的志愿启蒙。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长在山海之间的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这座地处亚热带的海滨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能满足各类体育赛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深圳具备年轻的体育消费群体,还有前沿互联网、科技与商业的助推,形成了体育赛事ip创新和生长的土壤。而主办方借助赛事,也可以打通整条体育产业链条,激活场馆运营、体育经纪、体育培训和转播服务等上下游业务。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曾发布一项数据,深圳体育产业每产出1元,将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出增加6.02元。

赛事与城市的紧密连接和深度融合产生了“化学反应”——城市给赛事提供了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土壤,赛事让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提升。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指出:“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今年3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深圳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历史,正是这座城市飞速国际化的缩影,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之际,站在新起点再出发的深圳,正朝着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大步前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是因为深圳的创新、活力。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13.9万户,按照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万人计算,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1户,拥有企业149.1户,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平均每10人就有1名创业者。

是因为“北纬22°”(深圳的纬度),始终是年轻人梦想起航的地方。40年,对一个人而言,是青丝变成华发,是仗剑天涯的洒脱变为负重前行的沉稳。然而于一座城市而言,却恰是风华少年,意气风发,青春无限。这座年轻的国际大都市,这座年轻人的城市,她的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年轻人的追随恰是深圳前行的动力之源,也是向未知领域探索最深厚的勇气与力量来源。

事实上,这座城市始终把青年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5月,共青团深圳市委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从“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让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两个维度,将青年发展和城市发展融合上升到新的高度。今年4月29日,《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5)》发布。深圳首次提出青年发展长远性、阶段性目标,描绘了深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路线图。到2025年,深圳将全面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特区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青年精神。早在20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5年)》就提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重大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重任在肩,方显责任担当。40年间,无数年轻人的奔赴与闯荡铸就了特区腾飞的翅膀,无数青春面容汇聚成特区最美的画面。特区精神与文化,包容与温度,吸引新时代的青年在这片热土上再次抛洒汗水,书写华章。

立时代潮头者,唯有弄潮儿。新时代提出新问题,新时代迎接新未来。让我们敲响战鼓,青春放歌,共创未来。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编者按: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深圳正在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跑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速度”。为了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深网观察”从今天起推出系列评论,全面梳理、点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来的各项成就,敬请关注。

40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领你千里迢迢选择深圳,从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鸣,支持着你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选择坚守?一个人,从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四十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下催人奋进的观念,铸成这座城市的阳光气质。勇立改革潮头的深圳经济特区,忘不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时间”里的拼搏身影和光辉岁月。

“敢为天下先”。1980年,深圳市政府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除了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这样的“第一次”在深圳还有很多,如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企业产权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没有深圳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勇气,就不会有如今的“深圳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喊出的众多口号中,作为“深圳速度”的前奏,该句最为人所熟知。1981年底,这句口号被竖立在了蛇口工业区门口。1982年11月22日,该句口号出现在《深圳特区报》头版,引起了轰动,从那时起冲出深圳,走向全国。四十年来,深圳人拼搏进取,锐气如初,吸引了着众多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深圳是一座慢不下来的城市,走在深圳街头,深圳人的匆匆步伐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最真实写照。

“来了就是深圳人”。,为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报业集团启动“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来了就是深圳人”因其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成为深圳人感触最深的一句口号。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散发着浓浓的草根味道,表达着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对归属感的深沉呼唤,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这些年来,深圳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市民福祉日益增进。在深圳,都市生活便利舒适、环境整洁美丽、“办事不求人”、有多大努力就有多大回报……每次想离开,每次却又离不开。

宏大的社会变革往往发端于社会基层,最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最直白的语言。时间为生命所承载,塑造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品格,也指引着后来者不断地创造“深圳奇迹”。岁月变迁,深圳敢为天下的精神内核代代传承。我们要不断用新观念引领旧观念,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深圳是是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有32.5岁。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的人口绝大多数为外来人口,人数超过1400万。

深圳的开放包容的城市态度,吸引着五湖四海的追梦人,在这里拼搏奋斗,生根发展。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汇聚了全世界最积极进取的力量,让这座城市活力无限,梦想无边。

在宝藏深圳,一起探索40年城市变迁。

百度在深圳市委网信办、深圳市商务局指导下,联合深圳市旅游协会、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深圳工业总会、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部门,结合百度系顶流互联网平台联袂献礼,在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40年生日这天推出“宝藏深圳”12小时慢直播活动,深度展示深圳这座活力之都的高度、速度、温度和态度,在线上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多方位展示深圳的独特魅力。

十大见圳人他们是深圳原住民、是改革开放的拓荒者、是创业发展的年轻人、是这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是我们美好生活的贡献者。他们是无数在深圳生活工作、奋斗拼搏的平凡人中的一员,是深圳发展的见证者。8月26日,我们邀请了十位“见圳人”讲述他们与深圳特区40年的故事,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回忆与憧憬,更有光荣与梦想。

深圳好物哪些食品、小物是深圳人的心头好?沙井生蚝、光明乳鸽、世界之窗门票...我们精选深圳代表性的手信品牌,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城市代表特产。26日晚间宝藏深圳“深圳好物”直播带货节等你来,我们带你体验色香味,品味独特深圳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有0元好物等你秒杀。

深圳好景有山河湖海,亦有园林楼台。有现代主题乐园,亦有古镇淳朴民风。千园之城的深圳,有赏不完的好景。我们用镜头丈量城市,用数字定义旅行百度为你搭建线上loft城市展馆,从早上10点开始,全天不间断直播带你打卡深圳旅游地标,看遍深圳美景。

深圳好企深圳以科技创新和上市企业闻名全球,孵化了许多享誉国际具备行业的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宝藏深圳”携手华侨城集团、华润置地、万科、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深信服、大族激光、周大生、广田等多家标杆企业,为深圳特区40年发展成就代言。

除了12小时慢直播,本次“宝藏深圳”还将联合百度好奇夜、百度ai娃娃机线下展打造好奇心爆棚的深圳城市探索季,为深圳特区40周年青春华章添更多精彩,这个八月让我们拭目以待,打开百度app搜索“宝藏深圳”,与我们一起发现中国城市之美。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行走在深圳粤海街道,迎面而来的是时代的气息和追梦的脚步。举目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从招牌上能看到许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司。

在这个开车十分钟就能逛一圈的地方,走出了华为、腾讯、中兴、大疆,如今又吸引百度、阿里巴巴、小米、字节跳动把国际总部或大湾区总部落地于此。不仅是中国企业,空客(中国)创新中心、苹果深圳研发中心、arm中国公司等跨国公司也在这里扎根。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不到15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以“蚂蚁”的体格展现“大象”的能力,创造了占据南山区半壁江山的gdp,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地理空间绘就怎样的画面,系于时代追梦人的书写。从罗湖的国贸大厦,到福田的华强北,再到南山的粤海街道,深圳人挥洒着创新力、创造力,串联起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理念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如今,地方领导并不多讲深圳经济的“吨位”,而喜欢述说鹏城每平方公里的产出。“深圳每平方公里gdp有13.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南山区每平方公里创造32.6亿元”“福田每平方公里gdp达57.8亿元”……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率论能耐,成为今天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写照。

从一个街道,到一座城市,深圳何以能走在前列?

答案就在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是深圳的底色,也是深圳的信念。40年来,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跟随式创新,再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深圳完成了从“科技荒漠”到“创新绿洲”的惊人一跃。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一个个科技创新巨头企业在这里成长,一位位“创客”在这里打破“不可能”,一次次跨界融合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创意、技术、资本等在创新生态中加速重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蓬勃生长。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答案就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深圳跨越发展的密码。在深圳南头半岛,东侧是蛇口,西侧是前海,历史在此激荡交汇。40年来,从蛇口炮响到前海自贸区腾飞,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进入新时代,在更高水平、更广层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谋划推动营商环境、科技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在前海诞生的制度创新成果截至20__年就有2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一项项坚定改革的背后,是深圳不断发力,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天,奔流不息的深圳河,滚滚汇入伶仃洋,见证改革开放大潮的奔涌,更昭示着未来的深圳,只有继续弘扬“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破除传统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才能当好改革开放的先锋。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这是一个新征程再出发的闪亮起点。放眼全球与未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发展始终会创造新的“中国高度”。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早上10点,去年硕士毕业来到深圳工作的小王,办完了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25000元钱即将打入他的账号。去年的这个时候,小王完成了入户,成为一名“新深圳人”。上周,公司综合部通知他,申请的公租房也已经排到了,准备办理入住手续。

也许你会说,小王可能是那个极其幸运的少数派。然而在近40年前,人们前来深圳还需要出示一张薄薄的通行证。经过不断创新,深圳成为无数个小王向往的奋斗热土。近年来,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全市新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770人;接收应届毕业生10.3万人,引进市外在职人才15.8万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2.29万人;向14万余人发放各类人才专项资金近65亿元。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深圳,一次次走在了创新的潮头。创新,已经成为深圳人的一种习惯。

在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道路上,深圳经济特区一直是领跑者。过去40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包容性和竞争性在这座城市得到完美融合。20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深圳又被赋予了一项新的使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这得益于深圳的前瞻布局。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回顾当初,深圳制定一系列策略方针,奠定这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期间,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来,深圳制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信息经济、创意经济等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这得益于深圳的创新文化。开放、务实、包容、创新的文化基因已经深入每个深圳人的骨髓。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我在深圳成长、读书、创业,亲眼见证了这个当年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如今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深圳开放、包容,以及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40年来,创新正在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文化动力。

这更得益于深圳的政策优势与“制度红利”。1984年,深圳成立人才引进办公室,专注海外人才引进工作;1987年,深圳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同年,华为在深圳成立;1992年,深圳首届科技成果拍卖大会举行;1995年,深圳发布《关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深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是我国第一个在体制改革中制定的促进创新法规;此外,深圳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加快科技领域“秒批”“不见面审批”改革,最大限度为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人员等创新主体等“松绑”“加油”。

随着先行示范区的各项举措不断从理念变成现实,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王”来到特区,成为新一代的特区奋斗者。深圳也必将提供越来越多可复制和借鉴的发展经验,助推祖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

·曾经人烟稀少,现在成为年均新增人口全国第一,年轻人比例全国居首;。

·从科技荒漠变成一个孕育出了华为、腾讯、大疆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绿洲;。

·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花园城市」,100%实现城市化;。

一路走来,深圳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和许多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而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里,其中有一抹生动的缩影是属于通信行业的。

40多年来,从“有事call我”到5g引领,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通信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们已步入5g时代,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速度比4g快了数十倍。5g网络下,一部蓝光高清电影,喝口水的功夫就可以下载完成;vr/ar技术也变得更逼真和日常,即使身处家中只要戴上ar眼镜,各地美景近在眼前;更令人兴奋的是万物互联,未来不仅是电子设备之间,家具、汽车、建筑等可以互联对话…..

在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征程中,深圳电信作为通信行业的领跑者,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不断超前发展,完善网络、技术、服务等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深化通信行业在政务民生、企业发展、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深圳电信提前在7月份完成1.5万个5g基站建设任务,基本建成一张室外全覆盖、重点区域室内深度覆盖,具有竞争力的5g网络,全网实现独立组网(sa)制式。同时持续完善机场、高铁、地铁等交通枢纽,南山双创园、福田cbd、坂田科技园区、宝安大空港、深汕合作区、前海自贸区等示范区域的5g精品网络覆盖。

在5g应用创新方面,已涌现出全国首个5g智慧政务大厅、全国首个5g办税服务厅、全国首个5g智慧庭审等一大批5g应用,“5g立体巡防智慧警务”收获20__年度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移动互联创新先锋奖”。目前,深圳电信在全市拥有58个5g应用精品体验厅,可供广大市民随时到体验厅近距离体验最新5g应用。

深圳电信加速以5g领衔的“新基建”,进一步赋能深圳经济发展,丰富各类产业应用及服务,为加快“数字深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5g赋能,未来可期!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辉煌心得及感悟

20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这座城市的“40岁生日”到来之际,1月7日,参加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的委员们纷纷送上祝福,希望深圳不忘初心再先行,牢记使命当示范。

第一位送上祝福的是市政协委员黄玲。“我来深圳35年,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根本保证。”黄玲说,“祝福未来的深圳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典范,祝福深圳!”

“就我个人来看,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其次就是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人才。”作为一名在深圳经济特区生活29年的深圳人,市政协委员陈志列介绍,40年前,深圳只有1名工程师,现在,深圳可以孕育出华为、平安、腾讯、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是因为深圳具有这样的鲜明特点,才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祝深圳经济特区40周岁生日快乐!未来40年,我愿意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陈志列激动地说。

“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担当起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使命,40年后,历史再次选择深圳。”市政协委员陶一桃表示,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祝深圳经济特区,生日快乐!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会学习心得体会作文

央广网消息8月26日上午,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区举办妈湾智慧港成果展示发布会暨妈湾智慧港三号泊位交工验收仪式。招商集团董事长缪建民出席活动,并为妈湾智慧港建设合作伙伴颁奖。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长田夫,集团总经理胡建华在活动中致辞。活动由集团副总经理、招商港口董事长邓仁杰主持。

发布会展示了妈湾智慧港建设的多项成果,中国移动通信、华为、北斗、平安、招商国际信息作为妈湾智慧港建设合作伙伴,获颁“妈湾智慧港荣誉建设奖”。缪建民为其颁奖,并感谢这些科技龙头合作伙伴在妈湾智慧港建设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三号泊位交工验收第1箱顺利起吊,并在无人驾驶智能拖车上平稳落位,这标志着妈湾智慧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仪式上,田夫充分肯定了招商港口在妈湾智慧港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招商局为深圳4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多项经验,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招商港口作为招商局的核心产业板块,抢抓“双区”驱动机遇,推动了妈湾港从传统港口向智慧港口转型升级,将为深圳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他表示,希望招商局和深圳继续携手、共同前行,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全球海洋城市的过程中发挥中坚作用;在践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特别是深圳建设国际枢纽港的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中发挥先锋作用。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

一个城市的味道,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就好像一颗参天大树,再怎样着急,也只能够一点点地成长,可以做的,就是让它生长得健康顺利一些,就如同深圳。

深圳,是我们从小到大长大的地方,它一定有许多微妙的美中不足,它一定有令人心广神怡的地方,他一定有家乡的味道。

深圳的历史之一:从史料来看早在16__年前,深圳地区就曾有过移民浪潮,内地人曾为开发新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官郡所辖六县中,第一个就是宝安县,县治与郡治同在一处,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新安故城开创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成为深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

深圳的特色有许多,例如:经济、饮食、娱乐……而令我敬佩的是深圳旅游发展。

旅游发展:时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提出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部署,确定深圳旅游业中长期发展的远景目标,《规划》提出了深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在旅游产业空间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行业发展、市场拓展、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全市的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对抓住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__年在深圳举办给旅游业带来的契机提出了对策,确保在期间及更长时期内,旅游业的健康成长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这就是深圳的故事,深圳的味道,深圳的特色!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座城市,在南海边上,是一位老人在地图上画的一个圈儿,她有着“经济特区”的称号,这是哪里?这就是美丽的深圳。

深圳的景色是最迷人的。早晨,走过林荫小道,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星星点点的,好似金色的花瓣散落在小路上;有的还轻柔地抚过人们的脸庞,滑落到肩上,就像母亲温暖的手。穿过林荫道,登上莲花山,站在山顶上俯看深圳。眼前的市民中心,如大鹏一样正待展翅起飞,翱翔天空;不远处的立交桥,纵横交错,好似给深圳披上了一件白格子衣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平安大厦,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顶立在天地之间,看着深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深圳人是最勤劳尽责的。清晨起来,听见“唰、唰、唰”的声音,就知道是环卫工人已经开始打扫城市的卫生了。可不要小看了他们,在台风过后的那一个夜晚,是他们清除了主干道倒下的树木,散落在路上的垃圾。清理一条路上的树木和垃圾,也许并不困难,可深圳有多少条主干道需要清理啊?是环卫工人们,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奋战一夜,让第二天的的公交系统才可以正常运行,不至于瘫痪。在后续的几天,也是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逐渐把人行道的树木、树叶也清理干净,让上班人们,上学的我们,避免在丛林里穿越。不止是他们,还有很多坚守自己岗位的人,比如水务、电力工作人员,在台风天气仍然抢修临时出现的供水、供电故障,力求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市民提供最好的生活服务。不出半个月,大灾之后的深圳又恢复了元气,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公园景区,又重新变得干净整洁。她像一位年轻时尚的少女,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青春美丽、活力四射的。

深圳人的心灵是最美的。记得深圳新洲路上有一条河,叫新洲河。十多年前,这条河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污水河。在人们发现河水污染十分严重时,政府下令停止对新洲河排放污水,并开始治理新洲河。挖去了河里的淤泥,在河道旁种植了植被,绿树;人们也不再随意往河里倒垃圾。经过几年的努力,新洲河的水不臭了,河道两旁绿树环绕,新洲河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河。现在的深圳,越来越多的市民们主动把垃圾分类后才丢进垃圾筒里,爱护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还有更多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回报,善良友好,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在“u”站为来来往往的人义务咨询,免费服务。每当各地发生灾难时,深圳人民总是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

40年前,当时的蛇口只有捕鱼、养蚝、种田三种作业,人民生活不稳定,勉勉强强维持两餐,是一个只有一片荒山野岭、海边沙滩的边陲小镇”。蛇口中学,把湾厦村的一个仓库作为教室,创办起了最初的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仅有二三十名学生,后来陆续把两座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搬迁到现在的地址,如今蛇口中学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教育摇篮。

可才仅仅过了40年,深圳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随处可见,通行也更加方便,街道繁华……这些变化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深圳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40年前,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4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4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4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今后,我们长大了,深圳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为创造更加崭新的深圳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更多的知识使深圳的未来更加美好!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

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有关部门动作频频,市场人士预期,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将纷至沓来,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将在深圳密集涌现。

8月2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到深圳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此前,中央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已于5月中旬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7月31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从五大方面提出80条具体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

其中,多条措施是为深圳量身定制,包括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支持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持续推进深圳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深圳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

8月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新股启动申购,有望于本月中下旬挂牌上市。分析人士预期,接下来,在营商环境改革、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还会有更多成果落地及新的支持措施出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