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2-02 13:04:10 作者:ZS文王

初一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初一地理教案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三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附近大河所在国家。

河内红河(上游为元江)越南。

金边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柬埔寨。

万象同上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缅甸。

初一地理教案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

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各种地图上的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过渡,对新旧知识承上启下。

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组织游戏,任意抛出一个有海陆轮廓的气球状地球仪,接住时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做游戏、统计,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面积比为7:3。学看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

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

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xx米以上;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深度浅。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

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对大洲有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

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轮廓、分布。

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初一地理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初一地理教案

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

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教材讲述的内容较少。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由于其内容许多在总论部分已经涉及到,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设计了两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一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宗教问题是南亚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发展,主要以印度河为中心进行。

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

巴基斯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应使同学了解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事例说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的争议,关注南亚与我国西南相邻国家局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该节体现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关于“巴基斯坦”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关系非常密切的国家----巴基斯坦。

(板书)第三节巴基斯坦。

(提问)谈谈你对印巴关系或巴基斯坦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景观图片)。

(总结板书)一、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

悠久的历史。

民族与宗教。

(承转)巴基斯坦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几个区域,今天希望大家通过读书和讨论,试着分析巴基斯坦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展示巴基斯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图)。

印度和对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具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归纳):

由以上分析得出,巴基斯坦境内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限制巴基斯坦发展的因素主要自然条件是—水,所以,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等都分布在印度河平原或三角洲上,因此,印度河平原对于巴基斯坦来讲非常重要。

(提问)巴基斯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可以发展什么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水稻、小麦、棉花---纺织工业。

(板书)二、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农业为主。

(提问)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由哪些?首都市最大的城市吗?

(学生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观图片)。

(板书)三、主要城市:

首都---伊斯兰堡。

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

(反馈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巴基斯坦。

一、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

2、悠久的历史。

3、民族与宗教。

二、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

三、主要城市:首都---伊斯兰堡,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

探究活动。

上网查找巴基斯坦的风俗、与印度之间的关系等资料,讨论印巴冲突升级带来的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一地理教案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初一地理教案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地理初一教案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知识目标: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

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峡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新授课。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启发,互动,提问?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会分析地图,及时动手记笔记。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接下来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地球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中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又是谁?(杨利伟)。

播放ppt,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提问:看这张图片有没发现什么特点?

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1、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翻开课本26页,我们一起来看下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教师;通过看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我们是不是清清楚楚的看到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快速记忆,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世界海陆分布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而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边说边在地球仪上指示)。

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教师:下面阅读下书本“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部分,谈感想。

学生:略。

(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步骤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2、首先,读课本图2.5,认识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课件展示)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初一地理教案

1、运用图文资源描述拉丁美洲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2、在地图上找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说出其主要的国家和首都,读图说出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运用地图描述拉丁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说明地形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4、认识正确处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拉丁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教学难点。

地形对于拉丁美洲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影响。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分组讨论[来源:学科。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51-----55。

导入新课。

展示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图。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1)拉丁美洲的组成。(2)拉丁美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3)拉丁美洲主要的国家及首都。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印第安人的故乡。

展示拉丁美洲地形图。

分析讲述:拉丁美洲的地形分东西两部分,西部的高耸的安第斯山脉,他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东部平原降水稀少,草原广阔,因此阿根廷以畜牧业为主,是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有世界最大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亚马逊平原上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巴西高原蕴藏着丰富的铁矿。

二、地形与人类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54页课本资料,了解安第斯山脉的情况。

展示拉丁美洲移民构成图。

讲解:这里的居民构成非常复杂,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奴隶贸易使白种人和黑种人也大量进入,各种族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种。现在的拉丁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同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三、多姿多彩的文化。

展示玉米节,狂欢节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说说拉丁美洲的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

总结应用。

拉丁美洲是一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这里生活着勤劳勇敢的印第安人,由于殖民入侵和奴隶贸易使这里人种复杂,以混血人种为主。地形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板书设计。

第7课拉丁美洲。

一、印第安人的故乡:[1、原始居民:印第安人2、位置和组成3、主要国家。

二、地形与人类活动:1、地形特征:2、地形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一地理教案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法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建议指导学生读4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宏观上分析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分布的特点是广泛且相对集中。关于矿点名称,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省区、江河、山脉等参照物,寻找矿点与它们之间的方位上的联系,并通过读图、填表、图表对照、看图连线等方法巩固地名的记忆,进一步培养读图技能。教学中要用资料、数据说明能源矿产丰富,同时联系生产实际说明煤和石油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实际的解决办法。在这节内容的讲授中,有三个点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一个是金属矿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的作用非常熟悉,但是容易忽视金属矿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因为这会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密切关系;第二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在谈到对矿产资源问题的对策时,学生往往容易把目光集中在问题的治理上,其实治理是一方面,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想办法找出更多的新能源,但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发新能源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第三,矿产资源与前面介绍的两种资源以及后面的海洋资源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是非可再生的,在教学中,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讲得适度,避免出现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情绪,教育学生要以客观、实际的态度看待我国矿产资源问题。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地理初一教案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媒体。

1、教学环节。

2、教学内容。

3、补充与反馈。

4、课前预习。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

读图回答:

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提问):

(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

教师提供图表总结。

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2、提供全球气候。

3、提供新鲜空气。

4、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

(活动):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

1、林业部长。

2、外国开发商。

3、当地农民。

4、生态学家。

(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总结):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二、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1、看图9.35请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三、民族工业的发展。

1、导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

(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

(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

(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3、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提示: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2)进口能源。

(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

(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板书设计:

一、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

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二、热带雨林的危机。

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2、提供全球气候。

3、提供新鲜空气。

4、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7、热带雨林的保护。

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

四、民族工业的发展。

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

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

初一地理教案

1、美国位于西半球,美国本土有48个洲,位于北温带;两个海外洲,一个是位于寒带的阿拉斯加洲,一个是位于热带的夏威夷洲。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南部与墨西哥接壤。

2、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华人华侨集中在旧金山、纽约、洛衫矶等城市。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3、美国地形呈纵列分布,西部为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绵延于南北美洲西部,为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中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东部为阿拉巴契亚山脉。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各湖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5、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阅读材料p83,读图9.9p85,了解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6、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读图9.12p86,了解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读图9.18p90,了解巴西的经纬度位置、地形、河流。世界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2、巴西的铁矿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石巴西最大的铁矿山;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

3、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世界都希望巴西保护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6、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首都是巴西利亚,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亚,既有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的考虑,也有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

图10.1、10.2p100、101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南极圈(南纬66.5°)以南北极圈(北纬66.5°)以北。

特征是地球最冷的地区,降水很少,风力很大,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之称,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比南极温暖湿润,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降水量普遍高于南极,风力远不及南极。

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岸无数的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是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石油、天然气、煤、铁,也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重要地位。

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18个国家140个)。

世界之最。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

2.本节的知识点有二个: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学情分析1.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强,空间想象力也不够丰富。

2.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总结出地球运动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符合学生由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2、理解地球自运动分别产生的地理现象;。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引导学生读出北半球中的季节差异及太阳的东升落1、讲神话故事。

提醒:晨昏线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观察地球自转,归纳出自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观察晨昏线,小组探讨出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日心说”的意义观察地球公转得出公转的性质;。

观察二分二至图,完成太阳直射点位置表格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标注二分二至。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

第8课两极地区。

第1课时共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6、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7、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8、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辅助讲解,分组讨论,合作突。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56----------60。

导入新课。

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2、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二、自然环境与资源。

1、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中考资源网(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58--59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二、自然环境和资源。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3、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59页图,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4、阅读58页页教材插图,归纳总结:两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保护极地环境。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总结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8课两极地区一、一、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1、主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二、自然环境和资源1、地理位置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3、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极地的保护。

初一地理教案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初一地理教案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什么是地球仪。

2、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一课时。

复习课。

比较法、记忆法、归类法。

1、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东西半球分界:160°e,20°w。

10、东西经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正圆球体b纺锤形球体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

2、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

a.23.5°b.30°c.47°d.60°。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a.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

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可以找到经度116°,纬度40°的地点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以a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并标注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判断方向,c在a的方向;b在a的方向;c在b的方向。

7、普通经纬网的判读。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b:

c:d: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填代号)。

巩固练习答案:

1、c,2、c,3、d,4、d,5、d;。

6、1)略,2)正东,西北,东南;3)、b(30°w,60°n,北,西)c(45°e,40°n,北,东)。

7、1)a(80°n,140°e);b(40°n,140°w);c(20°n,140°e);d(20°n,140°w)。

2)正北,东北;3)abc;d;ac;bd;。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界线、范围及光照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具。

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地图册、自制地球自转仪。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2~3课时。

建议第1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第2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五带的划分。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板书)。

活动1请一名同学读教材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活动2(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

(说明:自转相关概念简单,学生可以自行归纳,横线不板书)。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明确俄罗斯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2、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

3、记住俄罗斯首都和几个重要港口城市的分布。

4、能运用地图说明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俄罗斯发展重工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明确俄罗斯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2、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

3、记住俄罗斯首都和几个重要港口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能运用地图说明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俄罗斯发展重工业的影响。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77------80。

导入新课。

上一课了解了俄罗斯地形和矿产,我们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作支撑,俄罗斯的工业就没有现如今的辉煌成就。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发达的重工业。

读图9.13,指出俄罗斯主要有哪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工业部门?

主要有四大工业区。

1.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2.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3.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

4.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看自然资源的分布有没有地区性差异?

回答: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这里的面积占国土的2/3,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但开采的很少。

教师:可见,俄罗斯的资源分布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多,西部少。

板书:资源分布地区不平衡。

教师:那么工业分布如何呢?

回答:俄罗斯的工业是建立在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但其发展又与俄的历史、社会等情况有关。俄罗斯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所以其工业区大部分聚集于欧洲,而东部广大未开发区工业分布较少。

教师:所以俄罗斯现在很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使本区经济得到发展。

活动:读活动题2,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

回答:俄罗斯重工业发达。钢铁、煤炭、原油、发电量、化肥、天然气产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工业基础雄厚,如果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后盾,就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但是,俄罗斯的轻工业部门是相当薄弱的。

二、交通和城市。

1、读图9.14,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

讨论:俄罗斯交通的“发达”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图上可以看出:

1.俄罗斯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运、航空运输部门齐全,种类多。

2.铁路线和管道数量较多。

活动: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线。

教师指出:这就是沙皇俄国于19世纪末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即第一座亚欧大陆桥。

总结: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是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启发学生:解放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西藏没有一寸铁路,什么原因?直到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了,社会资源充足了,科技力量雄厚了,我们才开始修建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南段即格尔木―拉萨段。

教师:再读图9.1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罗斯交通运输网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这又是为什么?(结合前两节课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工业分布及概况来回答)。

教师:俄罗斯虽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却有较发达的水运。

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注入里海,是欧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通过运河,可沟通白海、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里海,称为“五海通航”。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海港,虽然地处高纬,气候寒冷,但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是俄罗斯发达的海上交通的主要港口。

教师:这里的路网呈放射状从中心向四周散射开来。这种路网最大的优点是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直接管理,各地也可以直接与中央保持联系,最大的弊端在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中心城市,这样就会将大量的人流、物流引入市中心,给中心城市带来人流物流量大,交通拥挤等沉重的负担。

活动:找出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教师:读p80这一自然段,了解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

总结应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俄罗斯“发达”的交通,铁路网的分布状况,水运和管道运输。交通的发达加快了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出谋划策,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板书设计。

第4课俄罗斯(二)。

二、铁路网分布不均。

三、发达的水运。

四、发达的管道运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