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范文(16篇)

时间:2023-12-04 20:41:08 作者:琉璃

一年级教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以下是一些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教案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长方体的认识三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习对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

(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五)认识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12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二)使学生正确掌握4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比较,掌握4的组成.。

(三)使学生初步理解“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4的认识及组成.。

难点:区分“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主题图、点子图、方块图和小棒4根.。

(二)学具:小红花图片4个、小棒4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2.看卡片口答: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老师指黑板上的桃子图提问:

3个桃子再添上1个是几个?(4个)。

师说:对,3个添上1个就是4个,今天我们来学“4的认识”.(老师板书课题)小明他们班的同学到电视机厂参观,看见工人们在生产电视机.过了几天,老师又带他们到农村参观,他们来到农村,看见了什么?(出示主题图)。

1.认数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来到农村,看到了什么.。

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农民?几台拖拉机?

师问:原来有几台拖拉机?又开来几台?一共有几台?

指名把三句话连起来说.。

(2)用小棒摆四边形:(出示磁铁小黑板)。

老师在磁铁板上摆出一个四边形.。

师问:你们看,老师摆了一个什么图形?(老师摆了一个四边形)或(正方形)。

师问:这个图形是用几根小棒摆成的?

师说:你们愿意摆吗?好!请你们拿出4根小棒,也摆一个四边形.。

师说:刚才我们数了4个农民、4台拖拉机、4根小棒,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4,我们就可以用4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4)。

(3)你们还看到哪些东西的数量是4个4个的?

提示:想想在教室里、校园里、家里、马路上……(桌子、椅子都有4条腿、汽车有4个轮子、黑板有4个角、4条边等等)。

2.教学4以内数的顺序.。

(1)指名上前在计数器上先拨3个珠子,再拨1个.。

师问:3个珠子再添1个是几个?(用完整话回答)。

(2)出示点子图:

师问:每个点子图下面应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234.。

请同学按照数的顺序说说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齐读:1234321。

3.比较3和4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

齐读:3小于4.。

指名说:3比4小.。

(2)出示方块图:

师问:这是几和几比大小?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说,老师板书:4>3.。

指名读:4大于3.。

指名说:表示4比3大.。

4.教学4的组成.。

指名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说一组,老师板书:

指名读4的组成,齐读.。

5.初步认识“第几”和“几个”.。

指导看书上排队上车图,然后回答问题:

师问:他们在做什么?(排队上车)。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

师问:

(1)谁排第一?

(2)小朋友排第几?

(3)解放军叔叔排第几?

(4)大姐姐的后面有几个人?

(5)解放军叔叔的前面有几个人?

(6)从后面数,小朋友排第几?

6.指导书写数字4.。

(三)巩固反馈。

1.游戏:

(1)排排座:

(2)找朋友:

拿卡片的同学上前来问:谁是我的好朋友?拿3的卡片上前来说: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一起说: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1和3,对不对?(下同)。

(3)做拍手游戏:师生拍手,对4的组成.。

2.看图填数:

3.填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认识人民币2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的顺序。

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前后位置的确定及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

师:今天大家坐的可真整齐,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以下你自己吗?(学生纷纷举手,向听课老师自我介绍。)。

师:能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和你相邻的同学吗?(教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学生进行介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介绍时都用到了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字?是什么字呢?

生:是前、后两个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前后的知识。

板书:前后。

二、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

电脑出示:5个小朋友跑步的画面。

生:(生纷纷举手。)。

1.我看到小明跑在最前面,洋洋跑在最后面。

2.我看到田雨的前面是小明,田雨的后面杜杭。

3.田雨在杜杭的前面,小亮在洋洋的前面。

4.小亮在田雨的后面,杜杭在小亮的前面。

5.小亮的前面有3个同学。

……。

师:还有想说的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看到的情况用前后位置的关系来描述一下。(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三、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并加深理解。(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前后的游戏。)。

师:向后转。现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1.因为发生了变化。

2.因为脸朝的方向不一样了。

3.因为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物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对的方向或者和谁比,面对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四、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电脑展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跑的方向不同了。

师:那么,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4人小组交流,不做统一要求,只要能分清前后位置就行。)。

2.(电脑出示:站队上车的图,提出下面的问题。)。

这些人在干什么?

谁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小明站在解放军叔叔的()面。

小明的前面是(),()在小明的后面。

……。

你除了知道前后的位置关系以外,还想到了哪些数学以外的知识呢?

生:上车要守秩序。

小明很守秩序。

大家都尊老爱幼。

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动物进行游泳比赛的场面并提出问题,学生一一作出解答。)。

(1)小花狗在小白狗的()面。

(2)小黄狗在小花狗的()面。

(3)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

(4)如果继续游,他们的前后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有什么样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

生:

1.可能小白狗游到了最前面。

2.你看小黄狗努力的样子,我想他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3.小花狗和小灰狗相差很近,小花狗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

(电脑出示最后一幅画面,并提出问题。)。

师:(1)这位老师在干什么?猜猜看,他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呢?

生:肯定是有关前后的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们排的很整齐。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这样排的位子。(指一排一排的排列)。

师:猜猜看,从前面数第10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生:我排在最后面。

师:从前面数第2个小朋友又在说什么呢?

生:我在××的前面,我的前面是××等等。

师:从前面数第8个小朋友可能说什么?

生:

1.今天的课真有趣,原来我们学习的是前后的知识。

2.我的后面是××,我在××的前面。

师:能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吗?(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找代表发言。)。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师:有关前后的知识生活中到处都有,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能用前或者后说一句话吗?

生:

1.老师站在我们的前面。

2.老师的前面是我们。

3.我们的教室在学校实验楼的后面。

4.我们的后面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

六、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习对长方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

(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五)认识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文档为doc格式。

加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圆柱和球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牙膏盒、魔方)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新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柱.。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实物:罐头桶、笛子,学生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老师贴图板书:圆柱.。

(2)认识特征.。

师: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点?(上下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把圆柱放倒,它可以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学生举例.。

为什么超市里的大家宝薯片要立着放?(避免滚动)。

2.认识球.。

(1)直观感知.。

(2)认识特征:

师:球上有平平的面吗?你把它放在桌上或地上,它会怎么样?(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球状的?

学生举例.。

3.区分圆柱和球.。

师:圆柱和球有什么不同?(圆柱上面有平平的面、球面上没有,圆柱只有放倒才会滚动,球能向四周任一方向滚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2”)。

2.出示图片“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给图形分类.。

学生以组为单位给图形分类,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学具颜色不同,学过的四种形状都有,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4.摸图形(辨认四种图形)。

(1)请一名同学到盒子里摸老师指定的图形,其他同学判断他摸得对不对.。

(2)小组进行摸图形游戏.。

5.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起认识了什么图形?圆柱和球有什么特点?(带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捏图形。

游戏目的。

通过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征.。

游戏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盒橡皮泥.。

游戏过程。

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优秀作品参加全班的评选.。

3.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长方体的认识三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长方体物体的包装问题.(揭题).。

二、展开.。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12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掌握4的组成.。

3.初步建立“序数”概念,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4的含义,掌握4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的组成.。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字娃娃,你们看,谁来了?

演示动画“3的组成”

生:1来了.。

问:1的后面应该是几?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师:对!现在2也来了.谁说说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2的后面是谁呢?

师:对!是3,看3也来了.。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几和几组成3?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你们知道3的后面是谁吗?

师:对!就是数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认识”.(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图片“4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辆拖拉机在收割,后来又开来1辆,一共是4辆.。

我还看到有4位农民伯伯.。

师:4台拖拉机、4位农民等,它们的数量都是4,都可以用4来表示.(出示“4”)。

师:这就是印刷体的“4”.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吗?请你试一试.。

请你用掌声表示4.。

问:谁愿意模仿小动物叫4声?

4里面有几个1?几个1是4?

2.了解4以内的数序。

演示:先拨3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问:3添上1是几?4去掉1是几?(再拨去1颗珠子)。

出示图片:点子图.。

问: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让学生从1数到4,再从4数到1.。

3.比较大小。

出示图片:方块图。

问:左边的图可以用几来表示?右边的呢?

比较3和4的大小用怎样的符号连接?为什么?(板书:3<4=)。

问: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书:4>3)。

4.教学4的组成。

学生摆学具:将4个小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总结出:

师生对口令,练习4的组成.。

5.建立“序数”概念。

演示动画“序数”

问:这些人在干什么?

师:他们多有秩序啊!

问:谁排在第一个?小朋友排在了第几个?

师:听口令:这一行第4个同学起立,前4个同学起立……。

6.指导书写。

演示动画“4的写法”:学生练习描红,然后独立写一行4.。

巩固练习。

1.填空。

2.按顺序摆出1、2、3、4的数字卡片.。

3.划掉任意4个圆。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加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

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范读课文,把握要义,补充课题。

1、你们喜欢故事吗?

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做了什么?你觉得司马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1)、标出自然段番号。(2)、圈生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4)、组长检查。(5)、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检查巩固生字,理解词语,读喜欢的段落。

1、开火车读生字。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四)、读读看看想想。

1、(多媒体演示):上面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装满水的大水缸。

(1)、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有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4、继续出示图画:司马光。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谁来读一读?

5、结果怎样?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五)、写字。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

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哪些字容易出错?说说你的好办法。

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写法。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自由练习。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

(七)、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想想自己会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登山游戏。

1、登山游戏。

(1)、画出山的简易图,贴上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2)、分组比赛读,读正确了的在山顶画上小红旗。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二)、学重点段:勾画词句,读读演演,细心体会。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

(2)、怎样读才能读出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试一试。

(3)、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三)、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为每部分学生提出要求。

板书:读:心情语气快慢轻重演:读想演讲:读圈讲。

(四)、背诵:有情有味,熟读成诵。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

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4、互相背一背。

(五)、教学效果测评。

1、读第一句,想想该填上什么词,再读读,看看填对没有。读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说一说。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怎样分清它们。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检查一下,写对没有。

(六)、拓展性学习。

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

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

七、作业设计。

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没有慌。

(举起、使劲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有的……有的……。

文档为doc格式。

新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活动目的: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的顺序。

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前后位置的确定及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

师:今天大家坐的可真整齐,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以下你自己吗?(学生纷纷举手,向听课老师自我介绍。)。

师:能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和你相邻的同学吗?(教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学生进行介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介绍时都用到了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字?是什么字呢?

生:是前、后两个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前后的知识。

板书:前后。

二、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

电脑出示:5个小朋友跑步的画面。

生:(生纷纷举手。)。

1.我看到小明跑在最前面,洋洋跑在最后面。

2.我看到田雨的前面是小明,田雨的后面杜杭。

3.田雨在杜杭的前面,小亮在洋洋的前面。

4.小亮在田雨的后面,杜杭在小亮的前面。

5.小亮的前面有3个同学。

……。

师:还有想说的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看到的情况用前后位置的关系来描述一下。(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三、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并加深理解。(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前后的游戏。)。

师:向后转。现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1.因为发生了变化。

2.因为脸朝的方向不一样了。

3.因为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物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对的方向或者和谁比,面对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四、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电脑展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跑的方向不同了。

师:那么,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4人小组交流,不做统一要求,只要能分清前后位置就行。)。

2.(电脑出示:站队上车的图,提出下面的问题。)。

这些人在干什么?

谁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小明站在解放军叔叔的()面。

小明的前面是(),()在小明的后面。

……。

你除了知道前后的位置关系以外,还想到了哪些数学以外的知识呢?

生:上车要守秩序。

小明很守秩序。

大家都尊老爱幼。

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动物进行游泳比赛的场面并提出问题,学生一一作出解答。)。

(1)小花狗在小白狗的()面。

(2)小黄狗在小花狗的()面。

(3)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

(4)如果继续游,他们的前后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有什么样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

生:

1.可能小白狗游到了最前面。

2.你看小黄狗努力的样子,我想他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3.小花狗和小灰狗相差很近,小花狗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

(电脑出示最后一幅画面,并提出问题。)。

师:(1)这位老师在干什么?猜猜看,他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呢?

生:肯定是有关前后的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们排的很整齐。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这样排的位子。(指一排一排的排列)。

师:猜猜看,从前面数第10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生:我排在最后面。

师:从前面数第2个小朋友又在说什么呢?

生:我在××的前面,我的前面是××等等。

师:从前面数第8个小朋友可能说什么?

生:

1.今天的课真有趣,原来我们学习的是前后的知识。

2.我的后面是××,我在××的前面。

师:能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吗?(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找代表发言。)。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师:有关前后的知识生活中到处都有,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能用前或者后说一句话吗?

生:

1.老师站在我们的前面。

2.老师的前面是我们。

3.我们的教室在学校实验楼的后面。

4.我们的后面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

六、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独立观察提纲: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活动目的: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