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蓝宝石范文(13篇)

时间:2023-12-23 09:44:05 作者:飞雪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恰到好处的节奏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令人流连忘返。以下是一些来自各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它们展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宇宙中的我们

看过宇宙,才知人的渺小;看过微物,才知人的宏大。

有人说,这个宇宙大到穷尽是微观,小到穷尽是宏观。

宇宙中的玄妙无人可解,有太多奥秘费疑所思,就像神话一样飘渺。

对宇宙越是观察了解,越是让我对生命产生怀疑,怀疑我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

对于宇宙之说,有这样的一个观点,让我大为震撼。

理论上说,世间万物都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而粒子有正负两极,谁都可理解。

有实验证明,正负粒子对撞便会消失不见,于是,就有人提出,这个宇宙本身就是虚幻的,根本不存在的。以科学为据,说得凿凿有理,让人有点相信。

但是,作为人类,我们能感知一切物质的存在,触感实实在在,怎么会是虚幻的呢?

对于此疑问,又有人作出解答:一切物质,包括人类,都是以电子能量团存在,换言之,就是一个能量场。人之所以感觉真实存在,是因为相斥给人一个推力,让人有真实触感,说得好像确有道理。

我不记得从哪里听说过了,是有人这么说过,说人类只是外星人做出来的一个编程,是外星人的游戏里设置的一个角色,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在外星人的操纵里。想来这种说法,也是基于那种荒诞的宇宙之说衍生出来的。

至于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一直在探索,其结果越来越出乎人的想象。

那些宇宙的观点,我想,还是作为兴趣来了解吧,若过于信实,可能让我们三观尽毁,怀疑到生命本身意义的存在。不管其真假与否,但我们切实感觉到生活的存在,为其喜忧悲愁。

既存在于世,管它宇宙几何,抓住自己所能抓住的东西,斥力也好,实质也罢,顺心如意一生,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对待。

宇宙中的强者初二作文

第二,也就是家长要能及时的陪伴和关注。还拿我们这次的数学卷为例,第一次检查齐俊翔的数学卷时,我清楚的看到了他妈妈在试卷上的批注、圈点,也看到了齐俊翔错题后认真更改的痕迹;李星宇同学、唐云涛同学虽然只是在提高组,但都认真地完成了全部试题,并做了纠错处理,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试题,我也看到了他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邢治佳同学,一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所有的试卷都是自己认真完成以后,再对照答案一一对改,遇到不理解的题目,也会在题号前做上标记,到学校问我一一解答,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不懈的努力和家长无声的关注!只是这样的孩子太少了,所以我们的整体成绩很难上去。

我们班的孩子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在此,我想提醒一下,在孩子疏于完成作业贪玩时,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有拿起他们的练习本,认真地看看,让孩子心生畏惧和羞愧,自觉完成作业呢?远在他乡工作的父母,是否会定时打电话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提醒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呢?是否有让孩子把学习内容说给你听的习惯呢?其实,在电话沟通交流中,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让孩子复述学过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宇宙中的地球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资料丰富,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比较的陌生,他们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一下子跳到自然地理,让他们对地球有个宏观的认识似乎又让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而第一节上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应该用较多的图片去弱化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比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请你为它找证据。”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点落实。

同时布置一些课外资料的查找,让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第一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自己的设计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较深的问题,有关天文知识的,我个人的感觉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测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较难实现。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困惑之一。

高中地理必修i属于自然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科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而学生却对这部分其它学科了解得不够。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据我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操作,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处理难题的办法: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这样教师觉得太空洞学生也很乏味。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地球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近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强调.8.26颁布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加快,并很有兴趣地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天文知识,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为《地球的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巧妙复习巩固就是巧妙地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将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进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全面的巩固,加强训练,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学习目的。比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经纬度、经纬线”都很模糊,往往混为一谈。要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须要知道这部分的内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且时间很紧迫。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渗透复习初中相关知识,让他们将原来的疑惑解决了,也为后面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兴奋。

对于宇宙和地球这部分内容来讲,只靠简单的讲解,简单的看书,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地球运动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最典型的例题,如连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楼间距应该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利用时区如何计算区时、飞机应飞行在地球大气层的哪一层为什么?……而且我发现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不能训练得太多,而要训练得精,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如此。对于在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要感谢学生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得到反思。目前我总结出了以上几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使我不断地学习总结,不断地进步。

彩虹宇宙中的扰动问题

内容简介:

该书围绕主题是宇宙学,涉及广义相对论、量子论、黑洞、暴胀、时间旅行、弦论、超引力等诸多前沿概念。该书获得安万特科学图书奖。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相对论简史:爱因斯坦是如何为20世纪两个基本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

第二章:。

时间的形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时间具有形态。这如何与量子论相互和谐。

第三章:。

果壳中的宇宙:宇宙具有多重历史,每一个历史都是由微小的硬果确定的。

第四章:。

预言未来:黑洞中的信息丧失,如何降低我们预言未来的能力。

第五章:。

护卫过去:时间旅行可能吗?一种先进的文明能回返以前并改变过去吗?

第六章:。

我们的未来“星际航行”可行吗?:生物和电子生命将如何不断加速发展其复杂性。

第七章:。

膜的新奇世界:我们生活在一张膜上,或者我们只不过是张全息图?

作者简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现年74[1]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

生平。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融汇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探索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研究领域。

理论物理学。

70年代霍金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现代科普小说。

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吃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

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在三年工作量并不巨大的学习之后,他获得了一等自然科学荣誉学位,之后进入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当时牛津大学还没有宇宙学这个专业。尽管他希望能够跟当时在剑桥的弗雷德·霍伊尔(fredhoyle)身边做研究,但是他的导师却是丹尼斯·西艾玛(densscama)。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一名研究员,后来成为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gonvlleandcaiuscollege)的教授。

我心目中的宇宙作文

1.通过对同时的相对性实验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时的相对性与光速不变原理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时间不能绝对定义而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认识到经典的绝对时空观存在着缺陷。

2.在光速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参考系中的.坐标变换,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的时空观,使学生了解到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

3.能根据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得到长度收缩效应和时间延缓效应这两个重要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牛顿的经典时空观只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观在低速情形下的近似。

4.使学生了解物体的质量也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介绍并解释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e=mc2,并说明在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相对论思想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应该使学生知道在物体的速度不太高的情况下,经典力学的规律仍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

宇宙中的告白美文

嘟嘟。。。。。。一个电话打来,我正百无聊赖地躺在沙发上看关谷的大师兄因失恋哭得厉害。

接起电话,我说“喂”。

“我常常能够看到他,在课间习惯性地往三楼的一瞥里,在去一号食堂的路上,在浓密的梧桐叶子沙沙作响里,在洒满夕阳的自习教室里,在夜晚公交车的晃荡声中。我常常能够看到他,在一抬头一低眉的起伏的呼吸里。我永远记不清他穿了什么衣服,反正不会是青春小说里的白衬衫,那太不适合他。他就应穿着各式的t恤,不会是暖色,就应是冷色调,例如白、黑、灰,要不就是洗得清爽的.校服。

他很瘦,走路会微微地弓起身子。他的皮肤不是很白,有可能是留了点胡子的原因,虽然我感觉他是那种刮了胡子秒变小白脸的男生。他的眼眶很深,有着好看的双眼皮和卧蚕,睫毛长长地垂下来。他不太爱笑,但同性缘很好,身边总围着好几个男生跟他打闹,可我依旧固执地认为他本质偏阴郁。

我每次偷看他,他都是低头在写作业,我不明白他在想什么,好像走不进他的世界,只能远远坐着,默默看他的侧脸。他一提笔一落笔时静谧眨眼的瞬间,我仿佛是在看着一整个温柔旋转的宇宙。

我有时一歪头就睡着了,他仍静坐在那里,逆着光,光线给他的侧脸勾勒出柔软的轮廓。我慢慢坐直身子,胳膊上是被压红的印子,底下堆着没写完的作业,心里像积了一池的柠檬水,微微酸胀。

可我好像是和他无关的人,是两个各自旋转的星球,或许永远不会存在相交的轨迹。但是,真的好想接近他,让他常年没有焦点的眼睛在我身上停留一秒也罢,对我笑一下也罢。”

“这种情绪,是不是,就是喜欢。”

“但是喜欢一个人,就得让他明白啊。在喜欢这件事上,他明明是最重要的人,如果他不明白,这一切静悄悄的偷窥又有什么好处。

于是这天晚上,我跟他告白了。

意料之中的,他说对不起,说已经有了喜欢的女生,怕是装不下其他人。从他那里,我听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也忽然明白了他眼神中常年大雾的原因。

暗恋是一种病,我最后痊愈,可他该怎样办。他就像一个沉于冰冷湖底的人,甘于溺死,或许根本无人能救。而我,只但是像白梅恋慕了一阵春雪,春雪化尽,依旧有阳光使我自在地招摇。”

那晚我盘腿坐在客厅的电视前,听她哭着挂断电话,余音散尽。电视里发出的光照满我面无表情的脸。我关掉感情公寓,继续看柯南,看着灰原哀默默站在柯南身后,而他的目光永远只追随着小兰。

多么期望感情是简单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啊。

“有时候我真愿意成为一个星球,选取爆炸后,变成碎石飞落到他身边变成一颗小小的卫星。”

“只要陪着他就好。”

宇宙中的地球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知识结构。

内容点析。

1.对天文知识的取舍。谈“天”是为了说“地”,本节教材涉及了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诸如天体、天体系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等,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如讲天体系统,是为了从天体系统的层次中,引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九大行星,是为了通过比较它们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证明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教材中对天体、天体系统等概念采取了只讲内涵,不加定义的方法,目的是避免过于学术化的倾向,况且这些概念并非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2.图1.2和活动1解读。这幅图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核心图,也可以说是这段内容的图示化表达。从图中可以分析出两层意思:(1)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套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2)以地球为中心,从对地月系中地球位置的描述,到太阳系中地球位置的描述,直到银河系、总星系,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尺度上逐一展示了出来。随后安排的活动1,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活动是完全开放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学习收获。如写一段文字、列一个表格、画一幅示意图等,体裁不限。

3.关于光年。在描述太阳系与银河系的位置时,出现了“光年”一词。教材用脚注的方法对光年作出了简要的解释。我们知道,地球表面两点间的距离通常是用千米来衡量的。但是,地球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实在太遥远,所以用千米作为衡量单位就显得太小,于是天文学家用一个叫做光年的单位来度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在真空中,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走过的距离,大约是94605亿千米。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大约4.2光年,即约4×1013千米。而最遥远的恒星离太阳要超过100亿光年。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大约有200亿光年之遥,这意味着目前观测到的最远的某一天体,它发出的光和电波要经过20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200亿年前的样子。它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得过200亿年才能知道。

4.活动2的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第一题,在题干部分说明了什么是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然后给出一组图表和问题,让学生研究分析。关于同向性,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1.3“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自转的方向,很容易得出结论。关于共面性和近圆性,教材提供了表1.1作为分析的依据。大部分行星的轨道倾角小于4°,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大部分行星的轨道偏心率接近0,说明它们的轨道形状有近圆性。第二题,在题干部分说明了什么是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然后要求进行分类比较。这两个问题,关键的设问是类似“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样的问题。

活动3,目的是检验对前面学过知识的应用。

教学设计建议。

【引入新课】。

1.收集一些关于现实发生的天文现象,或是人类探索宇宙行动的报道(如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等),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关注和兴趣。然后转而衔接到宇宙与地球的关系上。

3.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天文馆、科技馆等参观,获得对宇宙的感性认识。在参观前要拟订学习提纲,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在这个大课堂中进行。

【学习新课】。

1.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教学,可以按照“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线索,设计学习步骤。地球的宇宙环境,学生需要通过一些天文图片来感知。教材中给出了一些图片,分别选择了星云(蟹状星云)、行星(土星)、流星(狮子座流星雨)和彗星(哈雷彗星)的个例,来说明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体组成的。师生还可以共同补充更多的天体个例。

天体系统的层次,则需要在了解宇宙物质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要围绕“找”字设计教学活动。在“找位置”的过程中,理解天体是有系统和层次的,同时增加探究的味道。当然,可以按照教科书中“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地“找”,也可以反过来,“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地“找”。

2.对“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的教学,主要是采取对比、实证的方法。关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为了方便教师备课,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表,供老师们参考。

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

行   星 与太阳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 量。

(以地球为1) 体 积。

(以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57.9。

108.2。

149.6。

227.9 0.05。

0.82。

1.00。

0.11 0.056。

0.856。

1.000。

0.150 5.46。

5.26。

5.52。

3.96 87.9d。

224.7d。

1a。

1.9a 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巨行星 木星。

土星 778.0。

1427.0 317.94。

95.18 1316.000。

745.000 1.33。

0.70 11.8a。

29.5a 9h50min。

10h14min。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2870.0。

4496.0。

5946.0 14.63。

17.22。

0.0024 65.200。

57.100。

0.009 1.24。

1.66。

1.50 84.0a。

164.8a。

247.9a 16h左右。

18h左右。

6d9h。

3.“存在生命的行星”一段教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极具探索性的内容。地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应该作为一个参照。这一点应该强调。教学形式可以更加开放和生动。例如可以组织主题讨论会、辩论会,也可以写研究计划、小论文等。

【部分“活动”参考答案】。

活动2。

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圆。

(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2.(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

《果壳中的宇宙》这一书名出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它的隐喻是多重的。哈姆雷特认为,即使把他关在果壳中,仍然自以为是空间之王。从广义上看,粒子,生命和基本的处境都和果壳类似,尚不清楚的是它们中有哪些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现代量子宇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有一个果壳状的瞬子演化而来,果壳上的量子皱纹包含宇宙中所有结构的密码。

通过对此书的阅读后,使我看到了宇宙的无限空间,及众科学家的伟大发现。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理论:相对论和量子论。广义相对论把空间和时间从一个事件在其中发生的被动的背景转变变成为宇宙动力学的主动参与者。这就引发了一个伟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21世纪仍然处于物理学的最前沿。

霍金教授以他独特的热情把我们带入了奇境里,粒子,膜和弦做十一维运动,黑洞蒸发并且和它携带的秘密同归于尽,我们宇宙创生的`种子只不过是一个微笑的硕果。

按照作者的思想宇宙是一个不停膨胀的泡泡。或许它会一直膨胀下去,而膨胀的同是也在不断产生新的事物,也许有天会破裂,破裂后什么空间,时间,都将破灭不复存在。但我们不需要恐惧,因为世界本身就充满未知。人类才有探索的动力。

完这本书后,我明白科学其实无处不在。一些看似不起眼,人人都能做到的实验,却蕴含了极为高深的理论。只是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比如将太阳能完全转化便能供全球烧八十年煤的总量,这样便能极快地化解地球的能源危机;又比如最新发现的“上帝粒子”希格斯波色子也能够提供一股不菲的力量;还比如物联网、空间站,一些科学的力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便捷。

正如古老谚语所说的,充满希望的旅途胜过终点的到达。我们追求发现,不仅在科学中,而且在所有领域中激起创造性。我从现在开始便要为这一切做好准备,努力学习,将来为科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因斯坦、牛顿、史蒂芬?霍金皆是创造出了轰动世界的成就,我想信自己也能,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细心观察,勇于实践。让我们背着知识的行囊,踏上科学探索的旅程吧。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

我看的这本书名字叫做《果壳中的宇宙》,是由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著。

在看这本书的前言时,我就在于被霍金先生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22岁时就被医生诊断为萎缩性骨髓侧化症,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可他没有像别人一样秃废,他想既然如此,那我就只有在这两年中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来,他从此便开始努力学习与研究。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开始感到身体越来越虚弱了,连上楼梯都十分费力,可他仍没有放弃。两年转眼就过去了,可死亡并没有降临到他头上,但他只能在轮椅上度日了,之后又一次手术,不能说话了,可他并没有向病魔屈服,没有向命运屈服,继续他的研究,终于通过他的努力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还当上了剑桥大学的教授。

霍金的坚持、勤奋和顽强拼搏深深打动了我,在这样的巨人面前,我无比惭愧,想想自己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畏惧怕苦,霍金一个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科学的顶峰,难到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难到作为正常人的我们还有什么办不到吗?难到我们不该像霍金一样努力吗?我们应该马上行动,努力学习才有可能成为霍金这样的科学巨人。

《果壳中的宇宙》读书笔记

几个银白色的大字,黑色的封面,中间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果壳,它敞开着,里面是一个宇宙,在混沌虚空中的宇宙,在果壳中的宇宙。

它看似那么平凡,却又吸引着我,我犹豫着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看到史蒂芬·霍金著后,它仿佛得到了肯定。和其它书一样,它有前言,有目录,不过我基本不会看,不太好的习惯。

相对论”,它好似在讲一个故事,在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但它绝不止这么简单。书中很快就对他的简史作了介绍,丰富的插图和幽默的语言,让我愉快地读完了七章。读的过程中,它好似有种魔力,让我沉醉在它奇妙的世界里,带着我在宇宙中翱翔。虽然我不懂多少物理知识,但在它风趣的语言和清晰的思路中,让我看见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如:黑洞、超弦、10维膜、维超引力等我从未见过的元素和物质,它们让我领略了这宇宙的奇妙无比。

这看似一本普通的物理学书,但它所涵盖的是超过空间,超过维度,超过时间的一种力量!人类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我们只有有限的身体,有限的时间,但我们的思维却可以像宇宙那样无边无际!我们现在知晓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人类的潜力是远远大于这座冰山的。

50年没有走过路了,50年没有自己吃过饭了,但靠他两根手指操控的电脑,已经达到了普通人无法达到的辉煌!

我们拥有着健康的身体,我们依然过着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生活,我们同样在果壳中的宇宙生存,我们何时才能像他一样走向人类的巅峰,何时又能超越那巅峰,去与茫茫宇宙抗衡!

读完全书,我想到了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米兰达的唱段:呵,膜的新奇世界,里面有这样美妙的生灵,那就是果壳中的宇宙!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

对于霍金的传奇,或多或少也只算是耳闻,毕竟他离我们的生活甚远,无论是时空上的距离还是他所研究的课题。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虽然他身患不治之症,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40年之久,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成为一个伟人,不单单指的是他在科学领域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多的是他顽强的人格力量与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我们从未希望一个科学家的著作能真的引起我们的好奇心,更无须期翼它能给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因此,这本书自2002年中译本出版以来,就这样默默地等待着,我们……。

《果壳中的宇宙》是一本相对通俗的科普书,它主要围绕着宇宙学,涉及到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时间等一系列的科学术语,让我们在似懂非懂之间,粗略地认识了我们所在的宇宙,更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不过是微小的一瞬,但是人类的智慧又让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有能力慢慢去探知宇宙的秘密,虽然有一些只是推理,但却又不乏真实。

首先它先向我们简单地阐述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量子论,广义相对论改变了有关宇宙起源和命运的讨论,爱因斯坦也为此承认他曾经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在方程中加入宇宙常数),但并未影响到作者以及他的伙伴对宇宙更进一步的探究。

接下来向我们描述的是时间的形态。一直以来,时间都是我们衡量过去与未来的一个工具,因为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不去考虑时间与空间的问题。但不管我们如何忽略它们,它们却象迷一样让我们想一探究竟。科学指出,时间与空间是非常复杂地相互纠缠在一起,这样,时间就有了形态,而它只能往一个方向前进。广义相对论把时间维和空间的三维合并形成了所谓的“时空”。它使空间和时间弯曲,把它们从被动的事件发生背景改变成为发生的事件的动力参与者。时间是否有开始和终结成了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三章以哈姆雷特的道白开篇:即便把我关在果壳里,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宇宙到底是何物?以人类有限的思维是否可以理解无限的宇宙?本章从哈勃望远镜已经可以让我们探测到太空深处说起,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数不清的星系,而且通过分析来自其它星系的光线,得出宇宙膨胀论。从而指出宇宙必须有一个开端,虽然在科学的基础上理解超过了我们现有的能力之外,但科学家们仍然在努力尝试它。或许我们真的是被束缚在果壳之中,而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的空间之王。

对于过去与未来,我们总是有着无限的遐想,人类总想控制未来,或者至少想预言将来发生什么。从科学宿命论的角度,我们在原则上可以预言未来。书中提到了黑洞的概念,那是连光的速度都无法逃逸的大质量恒星,所有的光都被其引力拖曳回去,我们看不到它。而对于过去,就不得不提到时间的旅行,我们看过太多的关于回到过去的科幻电影,他们小心翼翼地努力不去改变历史的轨迹,因为每一次的改变,历史都将重写,而科学告诉我们,如果你相信你能回到时间的过去,却还能有自由意志为所欲为的话,这个机率趋近于0。毕竟我们从来还未遇到一个来自于未来的人……。

最后的两章,霍金对未来的地球做出预言,如果按前两个世纪人类的知识与技术的指数性增长的趋势来算,到了2600年,这个地球将人满为患,也会因大量使用电力而发出红热的光芒,到时候是否仍然适合人类居住?智慧是进化不可避免的后果,人类这个有智慧的生物可否与电子产品越来越趋同?我们现在已经探索到宇宙越来越广袤的空间,人类显得是如此的渺小,而与此同时,我们将观测的范围也延伸到了更小的尺度,从而可以推测出也许时空并非我们所想象的三维或四维,更可能具有十维或十一维,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膜的世界,却不自知。但是,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能探索到如此地步,我们可以为人类的智慧感到骄傲吧!

纵观全书,在我们有限的物理常识之中,一些定律定理科学家还只剩下模糊的一点印象吧,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份强求自己要弄懂弄通,我们只要感谢,是霍金,让我们知道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个有开始有故事也会有终结的世界,而且越来越多的真实会被科学家们挖掘出来,这也许就足够了。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i属于自然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科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而学生却对这部分其它学科了解得不够。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据我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操作,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处理难题的办法: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这样教师觉得太空洞学生也很乏味。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地球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近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强调20xx。8。26颁布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加快,并很有兴趣地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天文知识,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为《地球的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巧妙复习巩固就是巧妙地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将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进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全面的巩固,加强训练,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学习目的。比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经纬度、经纬线"都很模糊,往往混为一谈。要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须要知道这部分的内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且时间很紧迫。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渗透复习初中相关知识,让他们将原来的疑惑解决了,也为后面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兴奋。

对于宇宙和地球这部分内容来讲,只靠简单的讲解,简单的看书,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地球运动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最典型的例题,如连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楼间距应该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利用时区如何计算区时、飞机应飞行在地球大气层的哪一层为什么?而且我发现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不能训练得太多,而要训练得精,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如此。对于在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要感谢学生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得到反思。目前我总结出了以上几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使我不断地学习总结,不断地进步。

《果壳中的宇宙》读书笔记

是读者将自己在阅读时获得的资料或者心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读书笔记栏目的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果壳中的宇宙》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果壳中的宇宙》是史蒂芬·霍金为其成名著作《时间简史》在2019年写的续篇。

你或许很难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读过《果壳中的宇宙》的前两章后,你便可了解它所基于的哲学原理。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了解了建立一个统一“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家为之所进行的探索。

在众多的理论中,弦理论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理论,因而霍金的这本书中投入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什么是弦理论。弦论假设不存在粒子,而只有弦在空间中运动,一条弦就是一个画在空间中的圈,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当一条弦随时间运动时,它的轨迹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根管子。两条弦还可以结合形成一条新弦,一条弦也可以分裂成两条。自然界中的一切相互作用,包括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解释。从某种程度来说,弦论已经统一了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因而弦论也被称为大一统理论(theoryofeverything)。

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五个不同种类的自洽弦理论,这与弦论追求一种单一理论的初衷相左。经过数年努力,物理学家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尽管目前这一理论还未得到一个大家一致赞同的形式,但至少已为它起了一个名字:m理论。

在m理论中,时空是10维或者是11维的,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时空是4维的呢?霍金认为,存在着两种可能的解释:一可能是所有额外维的尺度非常小,甚至如普朗克尺度那样小,实在难以观察到;二可能是额外维的尺度相当大,甚至可达无穷大,只是在目前的观察条件下尚未观测到。霍金认为,大的额外维是新理论探索中的激动人心的进展,它蕴涵着我们生活在一个胚世界中。强力、弱力和电磁力将被限制在这个胚中,所以任何与引力不相关的物理问题就会和在4维时空中的一样。与此相反,引力则会弥散到整个高维空间中去。

考虑到大的额外维度,起初的弦理论(认为时空包含4个展开的时空维度和6到10个卷曲维度)中弦的概念可以被可以进一步推广到p胚,即高维空间的p维客体。霍金认为,时空就是一张推广了的“膜”,不过这张膜不是2维的,而是4维的(不同于起初一维的弦)。

霍金认为,在4维“膜”世界中,人类生活在一个胚中,邻近还有另一个“影子”胚。因为光被限制在胚中,不能传播到另一个胚,所以人类不能看到影子世界。但是人类会感觉到影子胚中的物质的引力影响。这种引力在人类所在的胚世界中会显示成一种“暗”源(暗物质)。检测“影子”胚的仅有办法是通过引力的途径。

按照霍金的无边界设想,胚世界的自发创生有一段“虚时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宇宙像一个果壳:一个4维球面(不妨想像成是一个多了两维的核桃壳)。只是果壳是空的,在这胚世界图像中的4维果壳是满的:人类生活其中的胚在虚时间中的历史是一个4维球,它是一个5维泡泡的边界,而余下的5维或6维是卷曲的,并且卷得非常小。

以上是对霍金的最新科普书籍《果壳里的宇宙》的简述,其中每一段的内容都是很多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因而在短时间内理解这些内容是不可能的。老实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也只能理解这本书的前两章。虽然我也读过有关弦理论的其它科普读物(如《宇宙的琴弦》),我仍不能理解弦理论当前发展的状况。据我所知,弦理论发展的初衷是解决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之间的矛盾,之后由于标准模型的成功(统一了强力、弱力、电磁力并与狭义相对相容,但不能包括引力,即与广义相对论不相容)以及其弦理论给出的预言在实验中不能被验证,弦理论受到冷落。之后弦理论的发展是基于小的卷曲维度(小于普朗克长度,对其探测超出当前实验条件,或许永远不能被探测)来弥补之前理论的缺陷以及预言,后来为囊括多种版本的弦理论,m理论被提出。考虑弦理论的这个发展历程,我有中云里雾里的感觉,并对这个研究方向感到极大地担忧。由于它的发展脱离了实验验证,因而我很怀疑发展这种理论的意义所在。

更多精彩的读书笔记尽在读书笔记网!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