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计数法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1-25 18:59:45 作者:FS文字使者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通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规划和安排,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本学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项目制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数学教案-十进制计数法

活动目标:

1、学习遮挡计数的方法,知道看见的数,看不见的'也要数。

2、能仔细地观察物品的造型,发现被遮挡的部分,有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

3、知道活动中轻声数数,为别人的操作提供方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笔幼儿有用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

今天,老师就请大家玩积木,请搭出你喜欢的造型?你用了多少个积木搭成的?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也用积木搭了一辆小汽车,请你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积木?

表扬在活动中轻声数数,不影响同伴的幼儿。

2、请个别幼儿回答。(6、8)为什么我们数的不一样呢?你是怎样数的?

3、数有遮挡的积木造型。

教师小结:在数数的时候,看见的要数,看不见的也要数。

4、幼儿分组数积木,并记录。

数积木: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积木造型,数一数,圈出正确的答案。

5、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摆的时候一定要和图片上造型一致,完成的孩子可以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的数数方法,我们回去给其他的孩子讲一讲!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和亿级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2分钟)。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进制计数法。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和亿级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一)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认真阅读课本第16、17页的文字并观察图片,(重点理解记忆17页上面的两段话)时间:5分钟,5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又准又快的回答下面问题。

1、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刻道记数。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2、现在最常用的数字叫()数字,它是()人发明的。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12、……都是()。

4、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的。

认真阅读课本第18页并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后,5分钟再回答下面问题:

1、亿级包含的数位有()、()、()、()。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合作交流。(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

1.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2、一个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一个九位数的最高位是(),一个十二位数的最高位是()。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

4.先把下面的数分级再说出它是几位数。

5、32562700000说一说:

“3”在__位上,表示_____。

“5”在__位上,表示________。

“7”在__位上,表示________。

三、质疑探究。

你能读下面两个数吗?

1204000000读作:

103050600000读作:

四、当堂检测。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都是()。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4、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5、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6、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7、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8、“千”和“万”的进率是(),请你写出两组进率是十的计数单位。

()与()的进率是十;

()与()的进率是十;

9.判断题。

(1)0,1,2,3,4,5,……都是自然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1。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41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3)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情感目标。

(1)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主动探索科学的思想。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

教学准备:

把课件中的格子图制成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蓝猫和淘气两位新朋友,你们喜欢吗?(喜欢)我们听听看,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播放课件:我们两个可是最爱提问题的了,今天看见这么多新朋友,我们又有许多问题,你们能帮我们解答吗?)。

师:同学们,你们有信心答出来吗?(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蓝猫带来的问题吧!

蓝猫: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录像,录像中的物体都是怎样运动的?请你用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的路线。

师:听明白蓝猫提出的问题了吗?准备好你们的小手,我可要开始放录像了。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它们都是沿着什么运动的呢?(直线)(及时评价: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说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一只小帆船,祝你以后的学习也能一帆风顺。)。

师:同学们看,像轮船沿着直线航行、电梯沿着直线上下、电动门沿着直线开关,这样物体从一个位置(粘纸船)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粘纸船),这种现象就是平移。(出示课题:平移)齐读课题。

师:平移时物体必须沿着直线运动,而且本身的方向不能改变。(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直线和箭头,表示沿直线运动,方向不改变。)。

师:(教师边说边用小船在黑板动态演示)又有一只小帆船准备出发了,(这次小船沿曲线行驶)你们看看它做的是平移运动吗?(不是)为什么?你说的非常准确,请你们再仔细看,这一次小船沿着直线行驶到这后调转了一下方向,这是平移运动吗?(不是)看起来要想做平移运动物体必须是沿着直线运动,而且它本身的方向还不能改变。(边说边用小船演示)这回是平移运动吗?(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现象,你能举出几个物体做平移运动的例子吗?

生:平拉抽屉、拉拉锁、拉窗帘、拉门、缆车、工地的升降机等。(及时评价:你真是个细心的观察者,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真棒。)。

师:老师这也找了几个物体运动的现象,想请你们帮我判断一下它们做的是不是平移运动。(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判断的很准确。那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面向老师站好,我们一起向前平移2步,再向左平移2步,再向后平移2步,最后再向右平移2步。经过4次平移,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请坐。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接下来就让我们和蓝猫、淘气一起去智慧岛进一步研究研究平移吧。我们的船从港口出发了!(课件演示)。

师:我们的船在做什么运动?朝哪个方向平移?(学生可能会说向前,老师给予肯定。再引导:在平面图形上我们通常要用“上、下、左、右”这样的词来表示方位,让学生重新说一遍。)。

师: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在这幅图上船向左平移了多远,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用格尺量、用绳子量等。

师:(指出出发的位置和到达的位置)请你们试着数一数小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答案很可能不一样,出现争议)现在同学们的答案不统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船到底向左平移了几个格吧!再数格子之前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你们可要认真听呀。要想数的准确必须要先选准一个观察点,看这个观察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也就是小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我们来试一试吧!我们要先选一个观察点,我们就先以桅杆上的这个红灯为观察点,一起来数一数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行吗?这个点是出发点,船还没有移动,应该从它前面的一个格数起,请同学们看好屏幕,跟着老师一起大声数。这个红灯向左平移了8个格,也就是我们的小船向左平移了8个格。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红灯向左平移了8个格,也就是小船……”。

师:还记得刚才老师教给你们的小窍门吗?那就是先选一个观察点,看这个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也就是小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

师:你选的是哪一个物体,请你完整地说一遍“我以……为观察点,数出小船向左平移了……”谁和他选的观察点不一样,再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数的非常准确。就在我们数格子的时候,我们的两位朋友发生了争论,我们听听看到底怎么回事?(课件播放:我站在船头,你站在船尾,我平移的距离比你长。不对,不对,咱俩平移的距离一样长。)。

师:现在就请你们来评评理,到底谁说得对呢?同学们可以看着第一张题卡再来数一数。

生:蓝猫说得对,他俩平移的距离一样长。

师:为什么他们平移的距离一样长呢?

生:因为他们在同一条船上。

小结:对了。只要是在这条船上,不管是哪一个点或物体,都是向左平移了8个格,与船本身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或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或物体上找到一个观察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个格,这个图形或物体就平移了几个格。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师:我们的船靠岸了,哪才是我们停泊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题卡,谁来念一下第1题的要求。小船向右平移4格的后得到的图形就是我们停泊的地方,请同学们用彩笔认真涂好。(实物投影展示结果)。

师:这次是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

师:蓝猫和淘气还向其它两个方面分别平移了一次,请同学们拿出第三张卡,仔细数一数,把答案填上。(课件验证答案)。

师:你们非常聪明,数得很准确,那你们想帮它们搬一次家吗?小组长拿来出第四张卡,请小组同学合作一起给小房子平移一次。注意进行平移时我们要先找好房子的几个点,数清格子再平移,平移后房子的大小不能改变。(学生小组合作)。

师:你们把小房子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师:智慧岛的景色美不美呀?看着蓝蓝的海水,蓝猫和淘气决定潜到水底看一看美丽的海底世界。

师:同学们拿出第二张卡,谁来读一下第2小题。同学们要动脑筋呀,看谁找得最准确。

师:蓝猫、淘气这次可真是没白来,既参观了美丽的景色,又学习了平移的知识。老师也很有收获,我利用今天学习的平移现象,设计了一个小玩具,想看吗?我利用平移可以给每个人穿上不同的衣服,你们想玩吗?课后咱们同学们用书后的133页的学具卡自已做一做,看看可以怎样搭配。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举出身边的平移的例子,以及让学生向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平移的活动来亲身体验平移。

2.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在开头便创设了蓝猫和淘气上智慧岛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把学生的反复练习变得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组织了课堂纪律。

原创。

数学教案-十进制计数法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位这个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本节课的学习对数的认识和对数位的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操作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靠打猎为生。他们有时候也会将捕到的幼小动物圈养起来。有一天,有几只小山羊跑到了圈外,一位猎人的妻子正在琢磨着怎样记录圈外的只数呢!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山羊?

如果要一次性记录小山羊的总只数,猎人妻子就有点为难了,快来帮帮她吧!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体会10个一是1个十。

提问:怎么摆小棒,就能让猎人妻子一下数出来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先数出10根小棒放在一堆或捆成一捆,再从1开始数剩下的1个,猎人妻子也可以一眼看出来了。

(及时鼓励、表扬)。

提问:为什么要把10根小棒放一堆或捆一捆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因为人们一般只有10个手指,用手指来数数只能数到10,把10个放一起,剩下的再从1开始数比较方便、好记。

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2、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说说一捆和一根有什么不同?

(1)、合起来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认识计数器及数位。

1、11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数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着重说说十位上的1表示几?个位上的1表示几?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15、19、20,学生快速数出小棒后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3、当拨20时要注意是从19根再添1根组成的,让学生明白2个十合起来是20。

四、活动三: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读一读尺子上的11~20各数,试着倒读或背诵。

(二)、教师提问。

根据尺子回答问题:

1、1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和17相邻的两个数是()、()。

3、比15大的数有()。

4、比18小的数()。

5、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活动四:走过独木桥。

1、第一关:数一数(看图填数,原题略)。

2、第二关:填一填。

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1416。

1915。

第三关:猜一猜。

在计数器上,我的个位是2个珠,十位是1个珠,你猜我是()。

10+8的得数就是我,我是()。

我的十位是2,个位是0,你猜我是()。

六、随堂练习。

(一)、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二)、对口令。

1、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2、生生互对。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1.10个一千万是,10个一亿是(),10个一百亿是()。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4.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0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6.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组成,这个数是(),读作()。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一次性水杯、1分硬币、电话卡1张、学生用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做单位呢?

生:用米做单位。

师:谁了估计一下,这门大约有多高?

生:大约高2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谁来到黑板上画出来?

(指名画,师适当帮助并板书:米(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去年我们还学了一个长度单位是--生:厘米。(板书:厘米(c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

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位呢?(分米)。

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板书课题:认识分米)。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1、认识分米。

(1)画一画。

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

(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

(3)找一找。

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

(4)比一比。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5)举例与测量,体会1分米的实际长度。

师:好,知道了1分米大约是这么长,那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呢,你也可以一边找一边量一量。

(6)沟通米与分米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自己创造出了米和厘米中间的长度单位分米,我们规定1分米就是10厘米,那1米是多少分米呢?嘘--请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现在请大家来量一量我们数学书的厚度。

(测量结果估计有以下四种情况: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6个小格、6毫米,师根据情况总结引导,使学生感到要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需要有新的长度单位来解决,直接请学生介绍毫米,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对毫米的认识。)。

(师板书:毫米(mm)并教给学生读法)。

师:到你的尺上找一找1毫米。让学生明确尺上每一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沟通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请大家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举例与测量,体会1毫米的实际长度。

师:知道了1毫米是这么小的长度单位,我们找找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根据学生的举例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物体,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厚度,如1分硬币、电话卡等)。

师:在书上数出8张纸,先用手捏一捏,再量一量这8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4)比一比。

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用硬币、银行卡等物体插进两指之间测量验证,多进行几次,看谁准。

(5)想一想。

师: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师总结补充。)。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2、选择合适的单位。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估计情况:对于橡皮的厚度,学生一般会用毫米作单位;对于铅笔的长度可能用分米,也可能用厘米作单位,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铅笔有长有短,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都可以,要根据铅笔的实际长度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单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a.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师把所带的实物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划。

b.填上合适的单位。

3、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

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

用尺量出它们的长度,来验证结果。

4、日记改错。

明明的日记:

3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师:你们笑什么?明明的日记中用错了很多单位,请你帮他改正了,希望你不要和他一样闹出同样的笑话。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和以前学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2、课后选择家中的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统计》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按群计数》教案

1、引导幼儿了解计数有不同方法。

2、能够以2、5、10为单位进行数群计数。

3、通过计数,体验操作的乐趣。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逐一计数的感知经验。

2、教具准备:轻音乐、演示板(已摆好20个棋子)、图片《按群计数》、不同颜色的圆形卡、操作卡。

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计数。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以不同数群单位2和5进行计数。

4、师小结:2个2个数就是以2个为一组进行数数,5个5个数就是以5个为一组进行数数。

二、运用演示板操作,练习以2、5、10为单位的按群计数。

2、师:请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到前面来数一数,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数法?

3、师:如果10个10个数应该怎么数呢?

4、师:请小朋友取出自己的圆形卡,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听音乐,把它依次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音乐停止后,小朋友们就要停止摆放了。(幼儿听音乐进行操作)。

三、幼儿游戏《抱团》。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抱团的游戏,老师来说游戏规则:

所有小朋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教师回答:"找到2个好朋友。"听到教师说2个后,小朋友们就要2个2个抱在一起,然后,教师再找一名小朋友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2个、5个、10个)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一定的数群计数,可以生活中试着按2个、5个、10个分别数一数物体。

四、活动结束。

附:

排队数人数玩法:将幼儿按男女排成两队,每队指定一名幼儿数人数,按2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再分别指定幼儿按5个、10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

(生活中,可以让幼儿2个2个数筷子;5个5个数加餐;10个10个数器械等。)。

十进制计数法【】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五、布置作业。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板书设计。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十进制计数法

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十进制计数法"中的数位顺序表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向我提问:"老师,这个’千亿位’左边的省略号是什么位?比千亿位大的数怎么读?气全班同学的注意一下子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提问所吸引。我开始一愣,但又很快冷静下来,看到全班同学也很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计划。先表扬了这个学生肯动脑筋,敢于提问。接着便向学生作了解释: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地方要用到比"千亿位"大的数赞,对于大于"千亿位"的数,教材还没有规定具体的数位,在读写时,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取近似值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这需要我们掌握好现在的每一步知识。

问题总算平息了,但给我留下许多思考。

(1)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间,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和师德修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处处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们有的教师为了顺利完成自己准备好的教学任务不让学生节外生技,不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更是"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是讽刺、挖苦学生:"这样的问题还用问吗?"、"自己去想吧"等等。殊不知,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有的更是在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甚至在扼杀一个未来的"爱迪生"。

(2)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间,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在知识迅速更替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掌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更要通过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

(3)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教师要妥善处理好。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可当场解决,教师不能立即回答的要客观地说明缘由,实事求是地做好解释。以前也听过有些教师对学生提问无法回答时,会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说:"这个问题老师先考考你们。"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虽然当时可以应付过去,但学生成人以后会知道这是一个"骗局"。当然对于个别学生个别问题,我们有时确实需要师生课后个别处理。

总之,我们应以现代教育观点正确妥善地对待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处处以学生为本,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看法。

《计数》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积极探索尝试,引导幼儿进行20以内的分类计数。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读懂统计表,进行连加练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境主题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和客人老师问个好。今天呀老师接到一个来自数学王国的电话,国王先生邀请我们去数学乐园玩。高兴吗?好的,让我们做上火车出发吧。(师幼做韵律操、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路上多热闹啊!

1.小朋友数数路上红、黄、蓝色的汽车分别有几辆?共有辆汽车?

2.谁的手里有气球?红、黄、蓝色的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

3.马路边红、黄、蓝色房子各有几栋?一共有几栋房子?

我们继续(师幼做韵律操)。

二、布题。

-----我们正准备比比谁的速度快,

师:哦原来是在进行比赛呀。我们来看看参赛的鸭子、鱼和蝴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

幼:红、黄、蓝。(出示统计表)。

师:1.哦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咱们来数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鸭子、鱼和蝴蝶各有多少只?

2.请小朋友数数鸭子、(鱼、蝴蝶)公有多少只?

师:(请小朋友贴出相应的数字宝宝。)。

三、评价练习。

师:鸭子、鱼和蝴蝶都有点累,咱们听一段音乐吧,小朋友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吗?那动画片里都有些呀?(有泡泡、小美美、阿酷还有小龟)。

师:瞧!泡泡小美美、阿酷正在研究呢。他们想按照红、黄、蓝进行分类统计。

1.他们想知道按红、黄、蓝三种颜色分,数数各有多少?

3.最后还想知道红色(黄、蓝)的图形共有多少个?

师: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愿意吗?(每个小朋友发一张)。

师:集体讲解。

四、延伸。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范文

1、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数字的演变过程。

2、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教育学生要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重点难点。

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资源。

课件、教学用书。

课时1课时。

备课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激趣。

出示0、1、2、3、4、5、6、7、8、9。

问:这些都是什么?

那这些数字都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数的产生》。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齐读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师: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记数的需要。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记数的吗?

学习古人的记数方法。

课件16页中的例题。

观察交流古人都是怎样记数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书并补充讲解。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指名读一读问:看到古人的记数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师:由于古时候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较低,还没有数字的出现,人们只有借助一些物品来表示数,确实不方便。

学习数字符号,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

出示课件16页例题。

观察,有哪几个国家的记数符号?

并说说看到这些记数符号有什么感想?

师:数的产生,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很不方便。

出示课件17页的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就这样,经过很长的时间,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课件出示17页的例题。

指名汇报。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

仔细观察。

交流汇报。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认真记忆。

“太麻烦、不方便”

倾听。

观察。

汇报。

评议。

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阅读识记掌握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思考汇报。

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活动。

汇报评议。

设计意图。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言。

学会归纳知识点。

五、作业设置。

我会填:

1、古人使用()()()记数的。

2、阿拉伯数字是()发明的。

3、()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

4、自然数的个数是()。

5、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0、1、2、3、4、5、6、7、8、9。

古人记数: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数字符号。

数的产生。

《统计》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统计的对象,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课前准备:

每组一个篮子,4双筷子,4个小碗,玻璃球若干;小印章30个;统计图2种;多媒体课件;纸花若干朵。

课前交流:

1.给小组的每个同学编号。

2.公布奖励办法,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小红花。

3.了解学生的生日,教师对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看比赛,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

(教师边播放小猫钓鱼的课件进解说: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要参加什么比赛呢?想知道他们比赛的成绩吗?请看一下比赛的记录单)。

(二)指导看图。

师:图上有一条横线,下面分别列出了参加比赛的三只猫的名字,上面的小格表示他们钓鱼的条数,一小格代表一条鱼,涂了几格就表示它钓了几条鱼。

(三)认识统计。

师:看这个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先小组四个人说说,再指名答。

生1:小黄钓了6条鱼,小白钓了5条鱼,小花钓了4条鱼。

生2:小黄钓得最多,小花钓得最少。

生3:小黄是钓鱼比赛的冠军。

生4:小黄比小白多1条,小白比小花多回条。

生5:小白比小黄少1条,小花比小黄少2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小红花鼓励。)。

师:如果再有一条小黑猫参加比赛,你猜他能钓几条?为什么?

生1:可能是7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一只可能钓7条。

生2:可能是3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只可能钓3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有道理。看这个图,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只小猫钓鱼比赛的成绩,而且知道了谁是冠军,知道了小黄比小白、小花多几条等类似的一些问题。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咱们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比赛,请全体同学参加,高兴吗?先听清比赛的规则。

(1)每个同学必须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再动手,听到“停”的口令必须住手。

(2)必须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每个人的小碗中,手碰到玻璃球就是犯规。

(3)时间1分钟,由电脑计时。

师:请组长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发一个小碗,再发一双筷子。

(学生活动。比赛结束时,要求学生将筷子放回篮子,给动作快的3个组贴小红花。)。

师:谁想把你的成绩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3~5人,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忍不住想说,老师也很想知道每个同学的成绩,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一张纸,请组长记录,纸上有一条横线,下面是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号,谁夹了几个玻璃球,现在就请组长在谁的上面从下往上盖上几个小印章。(组长注意:盖章的时候要用力,一定要给大家记清楚。)。

(每组一张统计图。)。

(记完后将玻璃球倒入篮内,组长收起小碗。)。

(二)认识统计。

(展示一个组的统计图。)。

师:这是第6小组的记录,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这个小组比赛的哪些情况?小组的四个同学可以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举手告诉老师和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商量的情况。)。

生1:我知道了1号夹3个、2号夹6个、3号夹4个、4号夹7个。

生2:我知道了4号夹的最多,1号央的.最少。

生3:我知道了2号比1号多3个,1号比2号少3个。

生4:我知道了2号比3号多2个,4号比3号多3个。

生5:我知道了1号、2号、3号、4号共夹20个。

(学生边回答,边让被展示的组评价,贴小红花)。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这个组夹的最多的是4号同学,其他组还有没有比他更多的?是谁?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师:我们这次比赛的冠军是××同学,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并发给他一个小奖品。

(三)小结升华。

师:我们刚才记录了每个同学夹玻璃球的成绩,并且评出了冠军,咱们数玻璃球的个数并且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评出了的夹玻璃球比赛的冠军。了解了小猫钓鱼的一些情况,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三、应用拓展。

(一)统计生日。

生:横线上面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同学,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过生日就涂几格。

师:说得真好,我们奖励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一朵小红花。

(学生涂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挑几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第一个同学的作品)。

师: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有点脏,不算太好。

师:挺谦虚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涂得挺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出头了。

生2:他涂得很准,和老师记录的一样。

师: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就不简单了。

(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生:他涂得很好,不但涂得很准,而且干净整齐。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统计红花。

师: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1:6组的小红花最多,得了5朵。

生2:1组、3组、5组的小红花一样多,都是两朵。

生3:2组得了1朵小红花,4组得了4朵小红花。

师:6组的小红花最多,说明6组的表现最棒,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生1:他们发言最积极。

生2:他们反应最快,四个人的动作最快。

生3:他们最守纪律,听指挥。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以后就要向6组学习。

四、小结全课。

十进制计数法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题:)。

(二).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同步)。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五、布置作业 .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设计.

1、数的产生2、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十进制计数法

1、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万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千亿以内的数。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判断数位,运用读数法则,正确读数。2、启发学生归纳读数法则。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开门见山的话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二)探究新知1、教学数的产生自学课本36页的内容。分组交流,知道了什么?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2)我们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多少?。。。。十个一千万是多少?(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4、教学亿级的读法:(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个“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5、反馈练习:37页2(三)巩固发展1、填空:(1)从右起第9位是()位。(2)十个一亿是()亿。(3)10个一百亿是()亿。(4)----------、--------------、--------------、--------------是亿级,万级有——-------、----------------、----------、--------。2、判断:(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2)308040000000读做三千八十亿四千万。()(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统计》数学教案

新知识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教学回顾:

十进制计数法【】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十进制计数法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