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舞蹈课说课稿(实用13篇)

时间:2023-12-01 08:22:41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用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其中包括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不同教学方式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舞蹈说课稿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认知目标: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能力目标: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重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难点: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xxxx

教法:

1.示范法:教师完整或部分难点动作示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分解组合法:把动作中重点、难点以及基本动作先分解再组合;

3.观察模仿法:教师示范,幼儿跟学;

4.个别教学法:对幼儿进行个别教练,因材施教;

5.讲解、提示、口令法:用语言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掌握和表达舞蹈的内容。

学法:

1.观察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启发幼儿主动性地学习。

2.操作法: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模仿能力。

(一)开始部分

师幼问好,一起做热身运动操

(二)基本部分

今天呢,我们来学一个新的舞蹈,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拾豆豆》,是一个东北秧歌舞,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呀(想)好,那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儿歌的音乐旋律。

1.播放舞蹈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跳踢步:双脚交替绷脚后踢跳跃跑动。

b.点肩拾豆豆:一手手心向下点于肩上,另一手旁按手。

c.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里绕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d.压脚跟:身体前倾,膝盖蓄力,脚跟微抬起,一拍压下,要求有劲儿。

e.蝴蝶花:

(1)双手8点前斜下位交叉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拧身至8点。

(2)双手旁斜下位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

(3)双手2,同点前斜下位里绕花时体对1点,拧身至2点。

准备位置:3点方位准备,体对7点,双手肩前压腕持巾

准备音乐:幼儿摆好舞蹈动作。

(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表演舞蹈。

2.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今天回家以后,把新学的舞蹈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的小伙伴看。

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给这个舞蹈重新编几个动作,下次活动的时候表演给老师和小伙伴们看。

舞蹈说课稿

根据学院要求,我们学期第一节课要对我们的课程进行说课,让大家对我们这一学期的课程有所了解。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课程基本情况、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介绍四个方面。

《舞蹈文化概况及赏析》是我们音乐与学前教育系开设的一门舞蹈理论课程的公选课,本学期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舞蹈知识及如何欣赏舞蹈作品。课程性质为考查课。

本课所针对的全院学生,他们没有任何舞蹈基础。

赏识了几种日常平常不常看的舞蹈,例如古典舞,踢踏舞之类。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古典舞,尤其是汉唐古典舞。我感受汉唐古典舞真正浮现了中国特色。

本学期共18周,周课时2节,共计36节。具体课时安排见下表:

(1)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基础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舞蹈作品。

舞蹈的定义与舞蹈的种类

1.讲解:在学习之前学生对身韵的了解还不够多,所以要先给学生说规定和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2.影音欣赏:标准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在讲解完以后,应该自己示范给学生看,在示范的同时再给予一定的讲解,如重点、难点、要注意的地方。

1.观察法: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自己开始进行一定的模仿,但是这只是存在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识记。

2.加强对动作的练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断的练习,已达到动作的规范度。

3.在将动作做到规范的同时,加入身韵中最重要的气息。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舞蹈说课稿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爱好,我设计了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它的节奏鲜明,富有情趣,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深受幼儿喜欢。

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认识螃蟹,知道它的特征和习性,感受音乐的节奏。(认知)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技能)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螃蟹跳舞、走路、夹钳子等游戏情节所带来的快乐。(情感)

重点:认识螃蟹,感受音乐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难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1、有关螃蟹的图片;

2、与音乐变化相符的螃蟹动态图示一份(跳舞、走路、夹钳子);

3、螃蟹音乐;

4、螃蟹头饰(每人一份)。

教法: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引导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孩子们在情景游戏的体验中快乐得获得知识,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1、情景教学法: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学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创造性学习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现自己对游戏情节的理解,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1、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2、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

活动过程是整个教学目标与计划实现的重要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螃蟹图片,创设故事情景,通过提问让幼儿正面认识螃蟹。

故事情景:有一只螃蟹,它非常喜欢跳舞,它经常一听到美妙的音乐,就摇动起它的小钳子。

提问: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呢?它如何挥动它的钳子呢等等。引导幼儿认识螃蟹与想象螃蟹的行为动作。

2、播放螃蟹的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从音乐节旋律与节奏上启发幼儿感受螃蟹的动作行为,引导讨论。

师:有一首歌,小螃蟹听了就会跳起舞来,我们来听听,它在跳什么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教师情节讲述

帮助幼儿整理出整首乐曲变化的规律,并同时贴出相应的螃蟹动态图示,再完整欣赏一遍。

4、引导分段创编螃蟹动作,鼓励大胆想象、夸张动作。

师:螃蟹的动作有什么呢?

请小朋友来做动作,教师把动作纳入舞蹈创编里。

5、幼儿随乐完整动作。

活动将结束时,我鼓励幼儿可以用其他动物来创编舞蹈,如:兔子的舞蹈、小鸟的舞蹈、小猫的舞蹈等等。大家可以跳自己喜欢的动物舞蹈,在螃蟹音乐将结束时加入进去。

舞蹈说课稿

本课内容选自高教版〈〈舞蹈〉〉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幼儿舞蹈创编过程。本节教材仍然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具体的实际操作练习不多。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领会和学习,针对教材的侧重点,我将本节内容设置成了律动、主题、成品舞创编等三个创编训练模块。而本课正是以《我爱洗澡》作为主题来进行幼儿舞蹈组合的主题创编训练。此前教材对幼儿舞蹈特点、幼儿舞步、幼儿舞种类都有详实的阐发和要求,本章前两节科学的归纳了幼儿舞蹈的创编原则。本模块的内容就是将抽象的原则和已有的感性经验付诸实践,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出操作性强的幼儿舞蹈主题创编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幼儿成品舞蹈创编课程打下基础。《丛林仙子》幼儿舞蹈组合是主题创编模块中的一个综合训练课程,本课程教学课时为2节连堂课90分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主题的发展(丛林仙子——××的丛林仙子——在暴风雨中××的仙子),运用教师投放的创编材料(舞步、队形、道具、情景设置),最后形成四个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幼儿舞蹈组合。让学生明确主题发展步骤,归纳出可操作性的创编方法,完成本模块的教学目标,为此特对本课的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构想:

1、在动静结合中,畅想主题

“静”就是利用瑜伽冥想的方式,使学生的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静想主题。“动”就是将想象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肢体舞动起来,表现主题。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引发学生对下面环节的期待。

2、主题递进和材料投放两条逻辑主线,让教学实施更加严密设定两条主线丰富了本节课教学手段,教学环节连接自然、流畅。主题分:丛林仙子——××的丛林仙子(4个)——在暴风雨中××的丛林仙子三个层次递进。材料的投放为舞步—队形—道具—情景设置的依次投放,通过两条主线的纵向实施,最后达到创作出四个舞蹈组合的目的。主题和材料相辅相成,材料的投放、运用要紧扣主题,主题的表现又要依托对材料的创造性利用。

3、情景设置和风格迥异的音乐加入,使创作的舞蹈作品演变为a+b的结构巧妙的引入幼儿舞蹈中常用的情景表演,给创作带来了延伸空间,集体表演和个体表演结合,体现发展个性化教学思想,同时创作出来的a+b舞蹈结构,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上期学生,她们有一定的幼儿舞蹈基础,但却不能将已有的幼儿舞蹈创编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创编之中。本课我以舞蹈活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她们潜在的舞蹈创编知识更容易被激发,从心理上逐渐消除对创编的畏惧心理,提高创编的信心。在创编的教学过程中,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会在活动中起到带动作用,在个性化的创编和展示中获得成就感;舞蹈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在练习中忽略自己的动作姿态,着重去掌握创编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目标:能灵活运用舞步、队形、道具三种舞蹈元素,进行幼儿舞蹈组合的创编。

能力目标:深入理解创编元素,能创编出4个不同的幼儿舞蹈组合。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创编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舞步、队形、道具,让学生分组创编《丛林仙子》幼儿舞蹈组合。

2、难点: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恰如其分的表演,丰富创编内容。

本节教学组织运用引——想——创——评(下一步的引)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模式。教师设计了栩栩如生的描绘、情趣横溢的讲解、有趣的修饰主题、出其不意的材料投放,都能较好的刺激学生,达到“启”的目的。学生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创,达到“发”的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形成了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录音机、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纱巾

(一)冥想与即兴——引出主题

首先,教师让学生席地而坐、放松身体闭上眼睛,然后播放一段描写丛林景色和丛林中仙子的暗示引导语音,让学生冥想自己就是丛林里的仙子,在美丽的丛林中穿梭嬉戏。在冥想过程中学生可以调动思维、更好的发挥想象感受《丛林仙子》这一主题。冥想结束后,学生在音乐中自由发挥即兴表演丛林仙子,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舞动起来,将想象外化为肢体动作,即兴中学生会发现多种的仙子形象。冥想能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思维更加开阔,即兴活动不仅可以热身,熟悉音乐,并能为主题动作的创编做好准备。

(二)主题的发展——新课讲授

确定主题形象:首先,教师将即兴活动中各种仙子的形象最终设定成4种:嬉戏的仙子、劳动的仙子、飞舞的仙子、梳妆打扮的仙子,然后把学生分成4组,让每组学生选定一种为表现主题的形象。

第一个环节:投放舞步

列出原地与行进,走、跑、跳三类常用的7个幼儿舞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来选择2——3种适合的舞步加入上肢动作,形成主题动作。然后再将主题动作进行节奏、高低、方向、旋转等变化发展,形成一个16个8拍的主体舞段。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会观察学生的情况,根据每组表现内容和主题动作的不同,来引导学生发展和创新。15分钟后就可以完成4个不同的主体舞段。

第二个环节:投放队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常用队形,来配合此前完成的主体舞段,突出舞蹈组合的集体性使动作流动变化起来,表现出同一主题的不同仙子形象和特点。首先,教师将出示表格:表格列出队形的三个种类,然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直观的感受9个队形,观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将9种队形归类并总结出特点,学生很容易会总结出线条类队形有移动穿梭感的,整体类队形整齐而饱满感,不规则类队形有对比和层次感等等。最后,要求每组选出2—3种队形来丰富主题形象。在练习中学生根据动作的特点和表现内容来进行对比和筛选。教师巡视每组练习时可能会发现:队形变化慌乱,两个队形衔接生硬不流畅,变化单一类型相似等等,此时,教师指出队形的运用不能是一味的好看多变,而是要根据舞蹈表现的内容来进行选择,是编导对舞蹈主题的反映和诠释。另外还应注意:队形的变化要在动作中完成、人员的调配要遵从就近原则、队形类型选择要有、前后、分散集中等对比。20分钟后每组学生已经初步的把选择的队形与主体舞段结合起来,再配上音乐连贯的练习几遍,就可以形成4个动作、队形完全不同的舞蹈组合。

第三个环节:投放道具

这个环节里我运用道具,让舞蹈组合真正的丰富起来,生动的表现丛林里仙子灵性多变的特点。我把五颜六色的纱巾作为道具发给每位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利用纱巾结合舞蹈组合来表现仙子形象。此时教师运用纱巾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在创编中学会运用道具,丰富上肢动作,

二是让学生更容易融入情景,发挥想象,加强表现力。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每组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运用和创新,当练习完成后,请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学生会看到四个不同的幼儿舞蹈组合:有的可能将纱巾做成头巾、裙子、丰富仙子的扮相,生动地表现仙子在丛林中嬉戏穿梭;有的.可能将纱巾上下舞动,表现仙子在丛林里的时隐时现;也有的把纱巾折成花球,表现仙子舞动的魔法棒;还有的可能把纱巾做成了仙子的翅膀,形象地表现了仙子在丛林里飞舞。通过新课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形成了4个《丛林仙子》幼儿舞蹈组合,完成本节课的重点。

(三)、拓展与延伸环节

这个环节里我加入了情景设置,让《丛林仙子》幼儿舞蹈组合更具表现力和童趣。我在音乐中巧妙的加入了一段暴风雨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仙子遇到暴风雨的情景,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出各种情况,创编一段表演,与此前完成的舞蹈组合一同构成一个ab段的,有情节的幼儿舞蹈组合。创编完成后再次请同学表演,学生会感到舞蹈组合更加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了,有的仙子可能在暴风雨中不小心折断了翅膀、有的可能在四处寻找避雨的地方、有的可能仍在雨中嬉戏泼水、还有的可能冒着风雨在艰难的飞行。表演可能并不是很完整、整齐,但却能拓展学生的创编思维,加强学生的表现力,并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互评、学习。另外,在分组练习中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实际感受了舞蹈创编的过程,提高学生创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以上环节,形成了有情景表演内容丰富的幼儿舞蹈组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暴风雨之后丛林和仙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把舞蹈组合发展为aba段的小舞蹈,完成课后的延续。

(五)教学反思

作为幼教专业的舞蹈教师,我感受到,教学内容应区别于专业的舞蹈创编教学,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创编的完整和系统,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幼儿舞蹈创编的要点,并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强调学生自主练习、协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在过程中自然体验创编过程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创编能力,为将来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舞蹈说课稿

1、地位作用和特点:

软开度组合是针对高一年级新生学习舞蹈课程所准备的地面基本功练习组合,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习了头部、肩部基本动作,并完成1—16×8拍的动作连接。在学习软开度组合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站姿,基本手位、手型及压腿、压肩等组合,软开度组合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腿部、肩部、腰部柔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头颈部,肩部动作的名称及动作要领,并进行颈部、肩部、手指的柔韧练习。同时通过配合音乐的练习,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及韵律的把握,引导学生练习在舞蹈中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的初步能力。

2、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头部、肩部基本动作的名称及要领(低头、仰头、转头、倾头、环动、单肩、双肩、环肩)

(2)、学习压指、推指、拉肩、转腰的动作及要领。

(3)、学习软开度组合17—32×8拍的动作连接。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练习增加颈部、肩部、手指及腰部的柔韧性。

(2)、通过听辨音乐节奏及合节奏进行动作练习,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情感教育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之美,用舞蹈体现音乐思想之美。

(2)、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可以运用表情和眼神将音乐之美,舞蹈之美表现出来,给予他人以美的享受。

3、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学习压指、推指、拉肩、转腰的动作及要领,学习软开度组合17—32×8拍的动作连接,能够完整地合着音乐完成组合。

(2)难点:在练习中准确掌握动作与节奏、音乐的配合,通过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使组合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在复习上节课内容及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讲授动作名称、要领,示范正确动作及示范错误动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等方法突破重点。

2、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绪带动,示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与面无表情,眼神涣散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表情与眼神对于舞蹈表现力构成的重要性,突破难点。

因为受条件限制,我们没有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动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跟随教师的讲述和动作进行练习,通过观察教师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初步学习表情和眼神的运用,通过进行面对面练习,互相评价纠正,加深体会。

1、准备部分

(1)讲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进行课前热身及基本功练习,为学习组合做好准备。

注:由于舞蹈课程的特殊性,为了避免舞蹈过程中肌肉、韧带的拉伤,课前热身及基训必不可少。

2、基本部分

(1)复习上节课内容,合节奏练习1—16×8拍的动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帮助学生回忆动作并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不足,强调表情、眼神的运用。

(2)学习新内容

1、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学习新动作并掌握动作名称及要领。

2、合节奏串联17—32×8拍动作并要求学生快速记忆动作。

3、合节奏整体完成动作。

4、合音乐整体练习。

3、结束部分

放松练习,评价本课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通过教学,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独立的合节奏及合音乐完成软开度组合。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比较好的方面是:学生对上节课内容巩固的比较好,在学习新动作时,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动作及节奏。

不足之处:

1、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听辨能力不足,在教师不提醒节奏时,容易出现节奏不稳,需要课下多听,多练习,加强自身节奏感。

2、学生虽然能够明白表情和眼神的重要性,但在舞蹈过程中,还是不能持续地保持愉悦的表情,眼神也容易飘。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醒及训练。

舞蹈说课稿

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由于本课是高中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的第一堂开门课。面对学生舞蹈基础的参差不齐;面对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舞蹈而产生的距离感,因此,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成了本课的首要任务。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舞蹈的意义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2、教学内容

(1)欣赏《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千手观音》等优秀舞蹈作品。

(2)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

(3)创编实践《天鹅湖》主题音乐。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舞蹈作品的风格和音乐对舞蹈的重要作用。

(2)体验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歌唱性的完美结合。

(3)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实践,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及综合艺术素养的提高。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难点: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这是我构思整堂课的指导思想。本着这个原则,本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对比式教学: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对比。

2、示范教学:教师舞蹈动作示范。

3、启发式教学: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4、多媒体教学: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视、听、学有机结合,达到最好效果。

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因此这节课将让学生积极实践、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1、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内在联系。

2、讨论分析法: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总结新知识。

3、实践法:通过实践掌握舞蹈技能。

各教学环节之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紧密联系的。

导入新课——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创编体验。

以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体验作品,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至于结论性的东西则必须由学生来总结。

目的:是为了课型更灵活,课堂气氛更活跃,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

舞蹈说课稿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胶州秧歌基本步伐》,这节课是高教版《舞蹈》(第二版)民族民间舞中的《汉族民间舞》。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先将我所选用的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舞蹈》修订版,这一版教材遵循科学性、时代性、广域性、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突出“广、浅、实、新”的特点,教材把整本书分为五章,汉族民间舞属于第三章内容之一。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知识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掌握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第二个方面是“将基本步伐与已学过的手臂动作相结合”。知识目标的确立是依据教材的安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而设立的。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编创一个小组合,这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确立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投入实践当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可以活学活用。情感目标是通过同学间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在知识目标中,“步伐与手臂动作相结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因此我将这部分知识点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教师示范并讲解的形式,通过感官上的认识来启发学生,从而帮助解决教学的难点。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练习和创编组合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常见步伐的表演能力,这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将“基本步伐的表演技巧”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学用结合的形式,把课堂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帮助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是基本技能课之一,学生也喜欢,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学生底子差、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因此,我会利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选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的.情况,在学习新课之前,由教师展示一段小组合,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认识,明白胶州秧歌常用步伐有哪些,都与哪些手臂动作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新授知识。

学习舞蹈的第一步是“模仿”,在讲授新知识点时,教师要多示范,而且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则随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感觉,在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后,慢慢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教师的语言是最能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会不断的用语言来启发学生,将复杂的动作要领简化,同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启发,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接受新知识点,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圆满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点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启发探究、学用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展现胶州秧歌的表演风格。(目的: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在开始新课前,由教师展示一小段胶州秧歌组合,组合中包含手臂动作和相配合的常见步伐,即导入了新课,又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便于后面新授课的学习。在教师展示前,我会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表演,还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避免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环节1、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采取示范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师在前面带领、学生在后面模仿,教师把整体动作进行分解,并逐一进行讲解,包括头部、胯部、腿部、脚部的动作要求。做到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接受。(设计理念: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抽象的发展思想,提高了学习效率。)。

环节2、学生分组练习,在学习了基本动作后,我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则在巡回指导。(设计理念:通过感官的认识来启发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点,学生更容易接受。)。

环节3、已学知识点回顾,新旧知识点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回顾的内容是复习已学过的手臂动作,因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并要将步伐与手臂动作结合起来,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点之后,安排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将上身的手臂动作与基本步伐相结合,共同进行练习。(设计理念:学用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将单一的动作相结合,配合音乐,编创出一个小组合。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我想通过这一环节,在根本上解决教学重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将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学生角色的转变,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了检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小结交流: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我将这个环节设计成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小结本节课内容,最后教师补充,整合本节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我认为好的教学成果应该延续到课下,因此我准备让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自主学习一个胶州秧歌的成品舞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我一直认为:一堂好的舞蹈课,不应该是枯燥的,作为教师,应该用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上,更应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难懂的知识。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基本上遵照了以上原则,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这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指导!谢谢!

舞蹈说课稿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园小朋友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园小朋友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园小朋友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园小朋友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园小朋友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园小朋友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园小朋友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园小朋友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园小朋友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幼儿园小朋友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园小朋友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园小朋友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园小朋友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园小朋友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园小朋友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园小朋友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园小朋友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园小朋友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园小朋友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舞蹈说课稿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仔细听曲子的节拍,并用基本动作打拍,

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采茶的动作打拍,将基本动作的训练渗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节奏、速度与音乐相吻合,根据把握的程度来限制练习的遍数。

4、区分乐句,了解节奏谱。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我把抽象的音乐、节奏用具体的画面来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难度,又有利于表述,提问1、听一听,看一看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说有四句。2、根据节奏谱打拍(让幼儿在复习动作的过程中熟悉图谱的作用、变化)3、谁来说说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冒一个芽?有的地方会冒两个芽?(根据音乐幼儿会说快慢不同)总结:原来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样的。

出示图谱,创编舞蹈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提问:1、今天我们要编个采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让幼儿根据冒芽数量的变化,结合音乐来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引导到动作、情绪上的不同。请小朋友自己根据音乐动一动,并且个别幼儿示范,体现幼幼互动的原则。最后总结,节奏快的地方采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范围要小些,否则来不及。

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采摘画面,认识图标,创编有序的动作。

2、儿知道舞蹈的创编步骤,一师幼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幼儿自由选择图标并表演,用摄象机拍摄。能力弱的可以编一二句,然后几个人组合,幼幼互动体现合作的快乐。

请部分幼儿讲解自己是怎么排列图标的,并表演,带领大家一起跳。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审美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

播放录象将幼儿的情绪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时不愿意表现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优美的表演以后,增强了信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节奏上的把握,同伴间太挤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舞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胶州秧歌基本步伐》,这节课是高教版《舞蹈》(第二版)民族民间舞中的《汉族民间舞》。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先将我所选用的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舞蹈》修订版,这一版教材遵循科学性、时代性、广域性、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突出“广、浅、实、新”的特点,教材把整本书分为五章,汉族民间舞属于第三章内容之一。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知识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掌握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第二个方面是“将基本步伐与已学过的手臂动作相结合”。知识目标的确立是依据教材的安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而设立的。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编创一个小组合,这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确立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投入实践当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可以活学活用。情感目标是通过同学间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在知识目标中,“步伐与手臂动作相结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因此我将这部分知识点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教师示范并讲解的形式,通过感官上的认识来启发学生,从而帮助解决教学的难点。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练习和创编组合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常见步伐的表演能力,这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将“基本步伐的表演技巧”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学用结合的形式,把课堂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帮助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是基本技能课之一,学生也喜欢,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学生底子差、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因此,我会利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选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的情况,在学习新课之前,由教师展示一段小组合,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认识,明白胶州秧歌常用步伐有哪些,都与哪些手臂动作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新授知识。

学习舞蹈的第一步是“模仿”,在讲授新知识点时,教师要多示范,而且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则随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感觉,在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后,慢慢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教师的语言是最能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会不断的用语言来启发学生,将复杂的动作要领简化,同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启发,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接受新知识点,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圆满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点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启发探究、学用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展现胶州秧歌的表演风格。(目的: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在开始新课前,由教师展示一小段胶州秧歌组合,组合中包含手臂动作和相配合的常见步伐,即导入了新课,又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便于后面新授课的学习。在教师展示前,我会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表演,还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避免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环节1、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采取示范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师在前面带领、学生在后面模仿,教师把整体动作进行分解,并逐一进行讲解,包括头部、胯部、腿部、脚部的动作要求。做到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接受。(设计理念: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抽象的发展思想,提高了学习效率。)。

环节2、学生分组练习,在学习了基本动作后,我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则在巡回指导。(设计理念:通过感官的认识来启发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点,学生更容易接受。)。

环节3、已学知识点回顾,新旧知识点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回顾的内容是复习已学过的手臂动作,因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并要将步伐与手臂动作结合起来,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点之后,安排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将上身的手臂动作与基本步伐相结合,共同进行练习。(设计理念:学用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将单一的动作相结合,配合音乐,编创出一个小组合。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我想通过这一环节,在根本上解决教学重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将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学生角色的转变,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了检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小结交流: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我将这个环节设计成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小结本节课内容,最后教师补充,整合本节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我认为好的教学成果应该延续到课下,因此我准备让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自主学习一个胶州秧歌的成品舞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我一直认为:一堂好的舞蹈课,不应该是枯燥的,作为教师,应该用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上,更应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难懂的知识。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基本上遵照了以上原则,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这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指导!谢谢!

高中舞蹈说课稿范文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高中生的艺术活动是高中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高中生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高中生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高中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能力目标: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难点: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四、说活动准备。

音乐《拾豆豆》。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示范法:教师完整或部分难点动作示范,引导高中生仔细观察;

2、分解组合法:把动作中重点、难点以及基本动作先分解再组合;

3、观察模仿法:教师示范,高中生跟学;

4、个别教学法:对高中生进行个别教练,因材施教;

5、讲解、提示、口令法:用语言帮助高中生理解、感受、掌握和表达舞蹈的内容。

学法:

1、观察法:吸引高中生注意力,启发高中生主动性地学习。

2.操作法: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模仿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问好,一起做热身运动操。

(二)基本部分。

今天呢,我们来学一个新的舞蹈,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拾豆豆》,是一个东北秧歌舞,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呀(想)好,那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儿歌的音乐旋律。

1、播放舞蹈音乐,让高中生熟悉音乐旋律。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跳踢步:双脚交替绷脚后踢跳跃跑动。

b、点肩拾豆豆:一手手心向下点于肩上,另一手旁按手。

c、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里绕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d、压脚跟:身体前倾,膝盖蓄力,脚跟微抬起,一拍压下,要求有劲儿。

e、蝴蝶花:

(1)双手8点前斜下位交叉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拧身至8点。

(2)双手旁斜下位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

(3)双手2,同点前斜下位里绕花时体对1点,拧身至2点。准备位置:3点方位准备,体对7点,双手肩前压腕持巾准备音乐:高中生摆好舞蹈动作。

(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表演舞蹈。

2、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今天回家以后,把新学的舞蹈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的小伙伴看。

七、说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给这个舞蹈重新编几个动作,下次活动的时候表演给老师和小伙伴们看。

舞蹈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舞蹈》。这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审美为主体核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乐,唤起生活中对艺术活动——舞蹈的观察和记忆,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内容。1、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2、回忆、观察、体验舞蹈的姿态,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思维独特,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比较强,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他们为我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我想通过自己生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体验与练习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听、画画、跳跳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在这些目标里,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年龄特征,把教学重点设为: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分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难点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来画出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有美术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学情,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感激励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观察、体验、感受、模仿、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为此,我准备了cai课件和舞蹈剪影人物还有范画用具、花环、魔法棒等,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六个步骤:

1,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一段好听的乐曲。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产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欲望。然后请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以此导入课题《快乐的舞蹈》。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喜欢跳舞,可是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他们思考。然后我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时手和脚的活动,手用以拍击,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拍打节奏,我配合他们的节奏模仿呼喊的姿态,这种简单的师生合作,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了简单的了解。再采用考考他们的形式,通过一组图片,领略现代舞蹈带来的视觉美感。

3,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学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并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魅力,那绘画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让学生欣赏画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然后出示我国画家赵士英的水墨速写,引导观察画中人物的“s”形动态,引导思考,画家是如何练就照相机一般的眼睛,是怎样把舞蹈者跳跃的瞬间表现出来的。然后故弄玄虚地画出机械的动态,让学生分析发现原因——头、身子、四肢都没有动。接着出示一组舞蹈者的剪影,在学生在我有变化的1—2—3,3-2-1的应答方式下,兴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动态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才能表现舞蹈者的姿态。尽管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特地加强处理,奖励他们,与他们玩定身法的游戏,将舞蹈视频定格成静止画面,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学习用骨架图的方式表现人物的舞姿,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模仿、简单的`练习,这些是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参与的过程中知道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产生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4,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画出了各异的动态线条,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生动呢?我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对舞蹈者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启迪他们回忆、想象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然后迅速地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将一个骨架人物变成一个形象充实丰满、动作优美和谐的舞蹈者。紧接着,在学生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中,提出了作业要求,让他们在新的纸材——彩砂纸上大胆作画,尽情宣泄自己的创作热情。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我的当场示范,学生对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饰、道具以及动作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直观的认识。结合前一个环节中尝试表现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难点在这里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并适时对他们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后,我用相机将有代表性的作业随堂进行拍摄,用电脑进行显示,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

6,课堂小结。

带着这样的情绪,播放着新课伊始感知过的音乐,和着明快的节奏,师生一起牵起手感受着舞蹈的快乐,似乎忘了那是课堂,只剩下快乐的我们。在我的课堂小结中,再一次地提到课题,祝愿孩子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每天都有“快乐的舞蹈”。他们也会送给我,属于他们的特别的祝福。这既是点题,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告诉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因为爱而结识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我的这堂美术课就轻松地结束了。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舞蹈说课稿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藏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健壮,粗犷,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节学习的动作及动作组合,难度比学习过的锅庄要大,是为今后创作舞蹈作品和技能考核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我们幼师班学生,没底子,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2)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一)的基础上,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难点在于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每组的组长以点带面的帮助组员练习好每个动作。

1、复习引入。

(1)首先让学生集体练习颤膝、踏步、踢踏组合。

(2)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在课后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2、新课教授在本教学环节中:

(1)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程序,

首先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藏族舞蹈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记住这些动作的空间位置,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这一环节教师要用慢动作讲解的方法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再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领悟,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那个更体现藏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藏族舞的特点。)。

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巩固提高。

(2)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组合。(让学生先做慢,在准确的基础上再做快)。

(3)舞蹈不仅是动作的艺术,还要有灵气、情感和优美的姿态。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时,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重点在于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3、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到位的练习,要识记住每个动作,并融入情感表现,就好像自己是在舞蹈上表演。

4、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要以鼓励为主,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