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1-16 13:09:40 作者:HT书生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如何编写三年级教案的关键,可以从以下范文中获取灵感。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习题)。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平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铺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三年级数学教案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出示:28×4=16×7=29×4=43×2=12×4=

这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中说的“每天往返两次”是什么意思吗?怎样要这样列式呢?

同学们会算这道题吗?那你们会算什么?

能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学例2

要求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你觉得在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2题。四、课堂小结

三年级部编版教案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三年级部编版教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根据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标”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有一群小动物也像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音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学到哪些内容?

2.归纳所学内容,出示所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所要学习哪些内容。接下来依次提出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自内心的对白鲸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让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四、智能习练,达成目标。

在复述的'基础上,续编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精练回顾,再现目标。

这节课你想学到的内容都学会了吗?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

总之,因为我对本册教材不熟悉,准备匆忙,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三年级部编版教案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注重课内外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句诗词,大家读一读,看看都跟什么节日有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你能背出下面两句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小结:清明、重阳、中秋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元日"的"元"的意思是开始,第一。那么"元日"是什么意思呢?(新年的第一天)。

师:这首诗就是写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再读课题。

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学们,你们家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是啊,中国人过年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人们是怎样过年的?谁愿意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指名一生读。

教师:读诗首先要读得字正腔圆,你注意了“声”是后鼻音,“除”是翘舌音。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注意节奏。谁再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读古诗要有节奏,但是不能停得很突然,相反要稍微拖长一点儿,言断意不断,适当拉长一点音调,不仅有节奏感,还给我们带来遐想的空间。老师来试试。

谁再来试一试?

交流:我读懂了哪句。

(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用新桃符换下了旧桃符。)。

顺势解释屠苏,桃符,并且带领学生读。

饮屠苏。

出示:“屠苏”资料。

如果说,“劝君更进一杯酒”的酒是离别之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酒是思念之酒,那么这"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酒是一杯什么酒呢?(祈福酒,辟邪酒,长寿酒。)。

屠苏酒是祈福酒,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酒是辟邪酒,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酒是长寿酒,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示:“桃符”资料。

师:看,这就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在上面写上字或画上画,就可以避邪祈福,后来桃符就逐步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的春联。

顺势板书: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你能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吗?

教师评价预设:你还看到了人们的表情,甚至透过画面感受到了心情。

你描述的画面中洋溢着快乐。

听了你的描述老师仿佛闻到了爆竹的硝烟味。

师:大年初一,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屠苏酒,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想到来年学习进步,成长快乐,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年轻人想到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老年人想到来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师: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谁想来吟一吟这句诗?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4.小结: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诵读)。

5.同学们,诗中不但有画,诗中还有情,[板书:诗中有情]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四十九岁,此前他已度过了人生中四十八个元日,为什么在这一年会写下《元日》呢?让学生自己说。如果学生说得出,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趁机评价:学语文就是要像这位同学这样多阅读。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诗歌是情感的流露,要进一步了解诗歌蕴涵的意义,我们必须进入诗人的生活背景之中,请同学们阅读这段资料,我相信你会有启发。

出示:王安石介绍。

新的政策即将推行,王安石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你觉得诗中的哪个字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老师认为这个“暖”字更能体现诗人当时的心情。)。

板书:暖。

这首诗的诗眼就是--暖。

同学们,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出任宰相,他想进行改革,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他希望改革就像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就像人们用新的桃符换掉旧桃符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指着屏幕说)。

在作者眼中,听到的爆竹声是悦耳的,引读--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吹入的屠苏酒是暖的,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照进千家万户的太阳光是暖的,引读--千门万户曈曈日。

人们换桃符的心情更是暖的,引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个“暖”字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高兴、兴奋、激动、愉快。

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体会当时的心情。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元日》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古诗的画面,《元日》的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2.今天我们还学习了学会找出古诗的“诗眼”,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我们称之为诗眼。我们以后学其他古诗也可以尝试着去寻找古诗的诗眼。

板书设计:

元日。

放爆竹。

饮屠苏暖。

换桃符。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 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算式:445+298

(2)估算结果并交流。

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全班交流方法:

列竖式计算。

(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2.探究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2)交流方法。

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3)归纳验算方法。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63+979 395+475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问题1.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

连续进位

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

(四)练习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67+93 165+78 409+39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收获。

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作业布置

作业:第38页做一做,4题。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

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新课讲授】。

1.认识24时计时法。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生2:16时是几时?

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

生1:4时。

师:是4时吗?

生:下午4时。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

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

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课件演示:0时)。

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

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

师: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

生:13时。追问:为什么是13时?

生: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师:继续,现在是几时?

生:17时,我正在写作业。

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

生:24时。(0时)我们正在睡觉。

师:一天结束了吗?(结束了)。

师: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课件出示:一天的时间。)。

师: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生1: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

生2: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目?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学生自己练习播报。

师:谁第一个来应聘?(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表现师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

师: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

生: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赶紧来挑战一下!

【课堂作业】。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1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刻相差12小时。

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使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前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钟面,说说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通过对普通计时法的简单介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做铺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中央台精彩的电视节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24时计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因此,应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选取生动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课本中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为教学资源,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使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三年级教案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35+25=24+36=100+210=250+250=。

300+400=460+240=270+320=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引出课题),老师吧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我给大家十秒的时间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ldqu估&rdqu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启发、讨论、竞赛、直观、游戏相结合式的综合教学法。

学生准备三角形,圆形印尼(或圆片、三角形),教学挂图。

一、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挂图出示: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招来了许多蝴蝶。

教师:图中有几只白蝴蝶?有几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

学生: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

二、谈话讨论共建倍的概念:

教师:我把两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课件展示1个圈,把两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几个两只呢?(课件展示3个圈,每两只花蝴蝶圈一个圈)。

花蝴蝶与白蝴蝶比:板书白蝴蝶有两只;花蝴蝶有3个两只。

当花蝴蝶的只数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板书: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分组讨论: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4倍,有4个2只。

教师:又飞来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共同小结: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三、集体练习:

1、图片展示:

教师: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摆。

教师:的个数是的2倍,谁会摆?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摆或用印尼在练习本上印。

(请一个同学上台摆,教师来回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

2、拍手游戏:

教师:第一次拍几下?(3下)第二次拍几个3下?(2个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师生对拍:

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师:拍1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对拍练习:

3、组织分小组找倍数关系比赛:

分小组说一说:

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把谁看成一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一题加10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5个2只,2只)。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4个1只,1只)……。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将板书完整:倍的认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

(5个2只,2只)。

(1份)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30、31题实践活动“估一估”。

使学生初步学会在生活里进行估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树叶的图片(见课本),大一些的杯子和1千克水。

1、出示一摞本子:告诉学生,这么一摞本子有20本。

3、告诉学生:第2摞的本数是第1摞的2倍,你知道第2摞到底有几本吗?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估一估”。

2、估计书的本数。

(1)谈话:老师想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校图书室的图书,你们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小结:可以先数出一排书的本数,再估计出一个书架上书的本数。再估出图书馆里的书的本数。

(4)学生分组到图书室进行估计。

(5)汇报估计情况。

3、出示树叶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估计图里大约有多少片树叶。

(1)学生组织讨论。

(2)交流:可以先数出一个框里的树叶数,再估计整幅图大约有多少片树叶。

(3)学生独立数数、估计。

4、出示树叶第二幅图。

(1)要估计这幅图里的树叶的片数,你准备怎么估计?

(2)小组讨论怎样来估计。

(3)学生估计树叶。

(4)交流估计的方法。

5、出示树叶的第三幅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怎样估计有多少片树叶。各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估计结果。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估计的结果和方法。

6、教学第3题。

(2)老师出示一桶水,请学生估计一下这一桶水大约有几千克?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按课本上内容依次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估计的问题、结果和方法。

1、估计一下,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2、再语文书上任意找一页,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能估计出其他一些物体的个数吗?

数学三年级教案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笔算下列各题:25+38=45+29=。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3、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2、尝试解答。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65396743。

+78+86+95+8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58+9468+5286+77。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想一想(扩展延伸)。

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第二次单独编排的内容。平时的解决问题都体现在各章各节之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应用自己的算法,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我们在学生碰到困难时,也要引导学生借助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线段图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使学生自己能逐步学会分析、解决。

2、注意解决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思路。

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会刊制定的数学课标就提出来:数学课堂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教,把解决问题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教学,以前我们教应用题很关注结构和数量关系,看问题求什么?找相应的条件,结构是固定的,老师教学时有章可循。完事有序地叙述题目。

3、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

多样化是指学生在解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法要有本质上的区别,平时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在不断的问还有什么方法?有个别老师还把分步列式与综合算式当成了两个方法,我想这就没必要了。因为根本的解决思路还是一致的。

教学中的几点温馨提醒:

现在的解决问题多数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呈现方式,信息量大很开放,也很迎合孩子的心理。但长此以往孩子的读信息能力就会欠缺,也使孩子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存在问题。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在解决问题时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的读题能力就大不如前,希望这点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向文字表达过渡。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学习了测量、面积,方位基础之上。

1、收集信息。了解我们的学校原来是怎么样的,看看其他学校的情况,在孩子调查的基础上为设计新校园打下基础。

2、分析信息。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们要添些什么,教材提供两个方面:师生日常需要,来源于借鉴,从其他学校调查来的可以借鉴到本学校的。每个学校不同,可以具体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

3、设计新校园。注重小组之间的学习与合作。

4、欣赏、展示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个方位上设计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把作品粘在黑板上,大家做的都很好就完了。

三年级数学教案

例6、例7,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1、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小黑板、投影片。

1.根据下列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学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积到除法里是什么数?

提出:从这里看出,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积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数。

2.计算下列每组题的得数。

18÷3=48÷2=

6×3=24×2=

(1)学生口答。

(2)让学生看每组算式。

想一想: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结论。

说明验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验算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

1.这节课,就用商和除数相乘,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这种方法,来进行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6。

(1)这道题大家会算吗?请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同时指名1人板演)

(2)要检查算出的商47对不对,应该怎样验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竖式×6,一起算出得数282。

根据验算的结果,除法算得对不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强调看乘法的结果是不是等于原来的被除数。等于被除数,就说明除法做对了)

横式上的得数应该写多少?(板书横式得数,并强调在验算正确之后,要写除法里的商)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要求验算。

(2)集体订正。先看除法计算,再提问学生是怎样验算的,检查验算过程。

(3)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你知道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吗?

说明如果题里要求验算,就要在练习本上列竖式验算;题里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纸上自觉验算。

4.教学例7。

(1)除法计算除了像上面的题正好除尽外,有时候还会有余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出示小黑板: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余数)下面看例7,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思考:这道题商是几,余数是几?根据上面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你能验算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验算。

(4)谁再说一下,例7和例6的验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后一题。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每组一题。

集体订正。重点看是怎样算的,再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谁再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要怎样验算?

1.做练习十二第1题前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二第1题后4题,第4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三年级数学教案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会正确地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数感。

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小数的含义。

一、情景导入。

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

师:大家看这些图片中的数,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是小数。

师:关于小数,你知道哪些?

生:比整数多个小圆点。

师:像3.45,0.85,2.60,36.6这样的数字我们叫小数,(板书小数的概念)这中间的点就叫小数点,这个小数点是个小圆点,要写在前一个数字的.右下角。

师:你能从中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数,说一说它表示多少吗?

生:0.85元表示八角五分。2.60元表示二元六角零分。

师:还能说说哪个?看来大家对表示价格的小数比较了解,那我们就从我们最熟悉的价格来认识小数吧!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法。

师:这些是老师收集的物品价格信息,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些小数?

生:二点五十。

生:二点五零。

生:一点零五。

生:一点零五。

生:二十八点五零。

生:二十八点五十。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数该如何读吗?

生总结: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师: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再来读读生活中其它的小数。

陆地上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8.5米,它的体重可达5.25吨。

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世界上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

的水母是北极霞水母,伞盖直径可达2.5米。

(二)初步认识小数。

(1)元进制。

师:看大屏幕,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

师:你能指出其中的0.1元吗?(学生上台指)。

就只有这一个能代表0.1元吗?(每个一角都能表示)。

0.1元用分数该如何表示?为什么呢?

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用分数表示就是1/10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师:0.2元如何表示呢?0.3元呢?0.4元呢……。

0.9元呢?谁来指一指?

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其中九份用分数表示就是9/10元,用小数表示是0.9元。

师:那1.1元表示多少个一角呢?为什么?

生:11个,因为1.1元表示一元一角,就是11个一角。

师:1.2元呢?1.3元呢?

生:元。

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

生:表示角。

师:那你认为第二位应该表示什么?

生:表示几分。

(2)米进制。

师:不仅在表示价格时,我们常常用到小数;在测量长度时我们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一起来看看。

这是条1米长的线段,现在把它平均分成10份。

师:这一段用分数如何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

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师:取其中的4份、5份、7份、9份呢?分别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又怎样表示?拿出草稿本,写一写。

师: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

生:米。

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

生:表示分米。

师:那你认为第二位应该表示什么?

生:表示毫米。

师: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在真分数的情况下)。

三、巩固提升。

(一)下面的小数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a.80.6。

b.2.60。

c.3.05。

(二)看图把黑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小数:()。

(三)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3分米=()米。

1米3分米=()米。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那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心中放一场电影,想想这节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大,下课以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找小数的影子。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