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教案(优质15篇)

时间:2023-12-19 03:09:15 作者:紫薇儿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详细规划,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指导和思路。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

教学目的:

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5、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1、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2、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b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

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渔歌子。

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年三年级古诗词教案全文完整

大家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国学经典不仅展示了历代大家在人生旅途上的心路历程,而且形象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艰辛跋涉。几年来,我们第二实验小学把国学经典引进课堂,师生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经受着民族文化的神圣洗礼。“江山代有人才出,世上今人胜古人。”那些历经千年、万口传颂的名篇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师生阅历的增加,正在第二实验小学释放着浓醇的芬芳。肃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一、集体诵读《弟子规》: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穿越千古尘埃,首先向我们彬彬走来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经典中,最为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弟子规》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让我们随着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请欣赏全体学生的经典吟唱《弟子规》。

三年级:蒙学基石《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广为吟诵。接下来有请三年级同学传达《三字经》的独特魅力。

四年级: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气韵沉雄,吞吐宇宙,古直悲凉;语言质朴简洁,苍劲有力,请欣赏国年级同学朗诵的《观沧海》。

五年级:唐朝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家喻户晓,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寥寥八十一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谱出了一曲陋室颂歌,流芳千载。

六年级:《沁园春雪》,是一篇传世之作。他那雄视大江南北的广阔视野,那纵论古今人物的宏大气魄,被誉为千古绝唱。让我们和六年级的同学们一起领略气势磅礴的华丽乐章。

二、师生诵读: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传统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正在第二实验小学蓬勃兴起。师生齐诵经典,响遏行云,畅游国学经典殿堂,感受泱泱中华魅力,成为二小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共同阅读、共沐书香中师生一起成长,走出一路芬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师生同台诵读、畅游国学书海的那份旷达的激悦和情感的澎湃!请欣赏师生同台朗诵《诵读经典,登峰揽胜》。

三、古诗新韵:诗里有画,诗里有歌,诗里有苦,诗里有乐,诗文在向我们诉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用心聆听悠远的演唱。请欣赏《古诗新韵》。

四、组诗:万水千山总是情,真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描写人类情感的经典之作,犹如星汉之灿烂。古代诗人,以诗言志,以诗寄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千古传颂的诗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不仅寄托着浓浓的亲情、淡淡的友情,更寄托着悠悠的思乡情、拳拳的爱国情。让我们一同鉴赏那至诚至爱的佳作,回味那感人至深的诗篇。

首先让我们跟随三年级的同学们一起感受古诗中那最炽热、最深挚、最无私的亲情。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友间的情感,弥足珍贵。接下来,让我们伴随四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吟诵着动人心魄的友谊诗篇,去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知己!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那就是乡情。乡情像一条坚韧而漫长的线,山隔不断,水隔不断,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在游子的心中。让我们一起体会那思乡游子绵绵不断的情思。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英雄救黎民于水火,拯国家于乱世;在我们伟大民族历史的天幕上发出闪耀古今的光辉。英雄的颂歌,一曲犹未了,一曲又激越。请欣赏六年级同学吟诵的爱国组诗。

五、诗乐舞《明月几时有》:在静谧澄碧的深邃天幕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照彻大地;或是在沉寂深湛的夜空,一弯新月泻出淡淡的青辉。此时,我们举目辽阔的夜空,无限的感慨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此景此情,古往今来,引发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情思!如轮如盘的圆月,似梦似幻的月宫,她无时不触动人们的心弦,张开诗人幻想的翅膀,历代诗人指月为题,吟咏出多少令人一唱三叹的名篇佳句!清辉明月,传递着相思;把酒临风,寄托着思念。月,悬挂成一个无休无止的省略号,诉说着古今中外多少动人的传奇神话苏轼千年前的祝福——带给我们亘古不变的感动。请欣赏诗乐舞《明月几时有》。

六、手操、韵律操诵读:经典诗词流千秋雅韵,吟诵唱舞抒万丈豪情。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引领着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从读国学、背经典、赏诗词中培养诵读兴趣。或吟或诵,或唱或舞,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再现了古诗文的绚丽多彩。妙趣横生的解读,把古诗文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把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精髓刻画得绘声绘色,唱响了中华经典,颂扬了民族精神。请欣赏手操韵律操诵读。

七、少年强:少年是华夏文明的传递者,承千古文明,绘时代华章;少年是中华文化的后来人,承先辈博大精深,续未来风光。少年智慧,国可兴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中国少年!请欣赏《少年强》。

结束语:

二小的校园,因国学经典的勃发而浪漫;。

二小的课堂,因国学经典的演绎而精彩。

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歌赋,

传送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一章章绝仑美奂的经典佳作,

激荡着师生仰慕先哲圣贤的情怀,

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启迪。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经典滋润我们的人生,让书香伴随我们一路远行!

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华经典,绽放校园!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演出;。

感谢所有领导的出席;。

感谢所有朋友的聆听;。

感谢所有老师的服务。

肃宁县国学经典启动仪式至此结束。

再见!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诵读《蜂》教案

教学内容: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背诵导入,理解课题。

2、有会背李白的吗?学生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知道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李白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乱、社会衰败,受小人陷害,怀才不遇……)。

3、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流寓于此,写下了秋浦歌共17首。

(二)、独立思考,初步感知。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求把诗句读通读顺。

2、检查反馈:请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3、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做些什么?(弄明白诗意)。

4、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古诗,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要求先不着急,自己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

5、课件出示“赧郎”的注释,让学生再次独立思考古诗的意思。

6、请同学逐行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补充。再连起来完整地理解诗的大意。

(三)、精读古诗,具象画面。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学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学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字眼袅袅。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欢快。

……。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学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学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学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学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

学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

学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

学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

学生2: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诗中“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的劳动号子应该是怎样的调子,该怎么读三四行诗。

学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惊动了寂静的夜。我认为他们劳动号子是响亮的。(读)。

学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号子是激昂铿锵的(读)。

学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号子是雄浑有力的。

学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号子是振聋发聩的。

……。

(5)还有什么震撼着此时的李白?“寒川”难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吗?

学生: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无比艰辛;积极奉献……。

学生:“寒川”是李白那颗冰冷的心。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9)听《秋浦歌》歌曲,练唱,注意诗句中每个字的写法。

(10)默写古诗,同坐互批。

(四)回顾学习经过,总结提炼学习古诗方法步骤。(课件出示)。

(1)读通古诗。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4)诵读古诗。

(五)根据方法,自学古诗《蜂》诗。

(六)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专家意见:

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和杨新富校长的热心指导,他们在仔细听完之后,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改进意见。这是我本次上课的一大收获。

其一,他们指出,像这类同为劳动体裁的古诗两首的教学,要对这两首诗做一个整体的认读感知。因为从编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从纷繁复杂的古诗将他们选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共同中心主题,那就是赞美劳动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不能机械地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人为地将古诗内在的联系割裂开。

其二、这首写于唐天宝年间(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诗,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逐步衰败的历史,李白在目睹冶炼工人的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同时,他更感受到了他们无比的艰辛,从诗句中的“乱”、“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家经历战乱,黎民百姓的劳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们都要挥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们白天呢?因此他们指出对古诗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紧密联系历史,把古诗教学放到那段历史中去,这样把握的方可更准、更深。课堂教学基调定的更为接近诗人创作初衷。

其三、高年级古诗教学要积极借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积累。比如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学生仔细读诗思考之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然后由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非常简约而富于实效。这样在这堂课中,就有更多时间去个性化地诵读古诗,具象古诗中的画面。在具象个工人劳作画面的教学中,还不够细致到位。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课件提示,如果时间充裕,学生会有更多精彩描述的。

借此对两位专家给与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人教版三年级古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思维的有序和全面性;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数的排列,事物的搭配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和与结果。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衣服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题目用数字卡片1、7、3、9,看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师:你们和喜羊羊一样聪明。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搭配(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题目: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师:为什么你们不把0写在十位上呢?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课件出示打开的大门图,恭喜同学们顺利解开了密码看喜羊羊和他的伙伴正排队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排队练习题。再完成教材101页做一做第1题。

(二)、教学例2。

美丽的美羊羊看到我们表现真棒,于是她要我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他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她解决吗?她不知道怎样搭配衣服,同学位算算她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呢?(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一件)。

课件出示衣服图。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汇报:方法1、

方法二、图形表示法。

方法三、数字表示法。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符号表示法。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说出自己组不同的算法。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课件出示礼物搭配图。

师: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教育。

三、拓展练习。

最后智慧的村长给全班小朋友出了一道最难的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课件出示衣服、裙子、鞋的搭配题。

开放性题目: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设计有关午餐搭配的题目吗?动手试试吧。

生:自己运用知识。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

五、课件出示教师结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要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五、板书设计。

排列数组合图。

三年级《古诗》语文教案

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修养能力。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的攀登。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想象读、合作读。

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借用已有经验导入新课,亲切自然。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深刻的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味。

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对于背诵好的要给与表扬。

2、师:今天我们就再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教师指名读古诗。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弄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并随机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首古诗后两句的意思,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含义。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

《登鹳雀楼》的后两句写要看到更广阔更远的自然风景,就要再往高处攀登。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欲、穷”的意思。“欲”,“想要”的意思。“穷”,“穷尽”的意思。《题西林壁》的后两句写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重点理解“缘、此山”的意思。“缘”,“因为”的意思。“此山”,指庐山。

4、朗读古诗,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诗句谈体会,谈看法。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要多听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去领悟,教师只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题西林壁》与《望庐山瀑布》对比)。

5、读一读,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古诗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想象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景色;

2、合作读——和伙伴合作对读、轮读;

3、“摇头晃脑读”“拍手击节读”。

4、指名读,齐读。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促进课外积累。

“缘”字:要认真观察结构、笔画,注意把字写紧凑。“岭”和“峰”这两个字在比较中学习。

3、学生独立书写。

回家搜集诵读古诗,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年级古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高山对平原。

杏花村杨柳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鸟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1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8)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1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20)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1)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22)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3)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一一印度泰戈尔。

(24)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一样一一印度泰戈尔。

(25)小草啊,你的脚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脚下的土地。一一印度泰戈尔。

三年级古诗词

江上秋风动客情.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

夜深篱落一灯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水光潋滟晴方好,。

碧水东流至此回.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欲把西湖比西子,。

孤帆一片日边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逢头稚子学垂纶,。

测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绝句古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三年级古诗词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三年级中秋古诗词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唐代: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三年级秋天的古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宋·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年级中秋古诗

3、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4、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8、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9、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0、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1、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12、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3、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4、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5、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6、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7、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8、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0、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1、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2、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3、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4、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25、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三年级中秋古诗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

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

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

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

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绁断。

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嫦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三年级古诗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