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4 09:25:18 作者:影墨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中共洛阳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收看和学习践行全国“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要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深入践行陈俊武同志崇高精神。

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中科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定于10月7日晚21:00,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具有很强的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在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陈俊武同志荣获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践行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全方位对表对标,多维度检视反思,高标准整改落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强大动力,努力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奋勇争先。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初心就是情怀。陈俊武一直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先进人物,早在1993年,中国石化就在全系统开展了学习陈俊武活动。陈俊武所在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对陈俊武精神的学习弘扬活动多年来从未间断。无论是陈俊武的哪一种精神,都饱含着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都始终贯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主题。正是像他这样的一大批科学家推动中国石化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使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有了坚实支撑。他用毕生努力践行初心使命,树起一座精神丰碑,成为国家的英雄、发展的脊梁。我们只有把学习陈俊武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才能把陈俊武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陈俊武热爱祖国、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他以身许国70载,成为共和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70年来,中国从依靠进口“洋油”发展成为炼油,陈俊武功不可没。他用专注和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的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的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

三、学习陈俊武甘于奉献,永不停歇的精神。

陈俊武年近80岁时,还坐着火车上铺出差,今年,陈俊武已经92岁高龄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刷卡上班3天。别人都心疼他的身体,他自己却不在乎,一辈子都笃行石油报国。曾经有人送给陈俊武一袋枸杞,被他拒绝了,因为枸杞和“苟且”谐音。他不愿苟且,不愿坐享其成,这位一辈子走在时代最前端的老人,从不停歇,不能停歇。在甲醇制烯烃装置取得成功之后,很多人觉得他这么大年纪了,是该功成身退享清福了,但是他偏偏不,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他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xx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光明日报)。

看了张富清老人的故事,心中无比感动,深受启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富清老人是光荣而伟大的,他是英雄,更是英雄精神的代表,浴血奋战的他初心不改,却隐藏功名60多年。张富清老人又是平凡而渺小的,他扎根基层,一心向党,退役转业选择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谱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致敬张富清老人,就是致敬初心的选择,具体做到“三不忘”。

不忘恩,坚定信念跟党走。“天大地大,党的恩情最大。”在众多党员中,无论所处职务高低,岗位如何,都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少不了组织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张富清老人,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些都源于他党员的朴素情怀。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期而至,开展好学习教育,就是要学习张富清老人这样,坚定信仰,坚定立场,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不忘本,始终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张富清老人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却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的人民,献给了这片大山,这是党员的为民情怀。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应怀爱民之心、办为民之事、谋为民之策,做到既“做正确的事”,又“正确地做事”,把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为群众办事上,而不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路,这也是今年主题教育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忘责,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担当是英雄气魄,也是人生的选择。张富清老人走到哪里就奉献到哪里,他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展现了老英雄的奉献品质。致敬张富清老人,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面对进退留转时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在鲜花掌声面前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勇担当、善担当。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我们学习张富清老人事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弘扬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__年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41%。这一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谁来牵头挑起重担呢?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我年轻,我来干!”

说干就干,朱有勇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带领团队一竿子插到底,在这个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驻村扶贫,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战服”。他要求参加院士指导班的学员都要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样可以一扫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激发起奋斗的姿态来。

种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种出药企抢着买的“有机三七”,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冬闲田”变“致富田”,老百姓的评价,就是朱有勇脱贫战线上的口碑。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个旧市一个农村家庭。

他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年代,对贫穷和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农民种地很辛苦,但再怎么拼命干活,种的粮食仍吃不饱。”他甚至做梦,一个玉米秆上结出五六个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这样大家就能吃饱了。

“让农民过好一点,就是我的初心,是童年最早理想。”朱有勇说。

恢复高考第一年,朱有勇考上云南农业大学。读大学期间,他成绩优异,名列班级第一。毕业前夕,朱有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党组织派人与他谈话,他表示:“我愿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毕业后绝对服从组织分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句承诺,映照了一名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的一生。

留学澳洲,他本来有机会留在悉尼,“一天的工资可能相当于国内一个月”,但他毅然回到祖国,立志“科研报国”。

把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里。朱有勇说:“看到科研成果在千万户农民家里开花结果,比拿多高的奖金、发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兴。”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0多年来,从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成长为企业的高层技术人员,成长道路上离不开陈俊武院士如师如父如友的引领和教诲。27年的师生之交,让我有幸见证了一位科学家追梦石化、坚守初心的不变情怀。

今天,我给大家讲陈院士的3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鱼和熊掌兼得”的故事。

1982年,我国炼油工业迅猛发展。上海炼油厂要新建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当时,该厂总工程师对陈俊武开玩笑说:“陈老总,我这个人有些贪心,你那同轴式我想要,烧焦罐我也想要。”他说的“同轴式”是陈俊武的一项创新技术,“烧焦罐”则是一种高效再生技术。同轴式就是把装置的核心设备——反应器直接放在再生器上面,就像“叠罗汉”。此前,反应器、再生器是并肩站立。这可不是简单的挪挪位置,移位后,工艺更为复杂,但是减少了占地,节约了投资,效益更好,操作也更简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由来已久的一个典故。而这位总工程师提出了鱼和熊掌兼得的要求,看似玩笑,却一下点亮了陈俊武的灵感,唤起了他攻克难关的激情。陈俊武着手查阅了许多国外技术资料,组织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最终实现“同轴式”和“烧焦罐”这两项技术在上海炼油厂的完美结合。

一流的技术创造了一流的效益,也赢得了国外同行的瞩目。1990年,这套装置的模型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一亮相,立即引起各国专家的关注,他们连夸这是“现代科技与美学艺术的融合、智慧和意志的结晶”。

目前,我国采用这种再生型式的装置年加工能力总计达到4000万吨,占国内催化裂化年加工总量的1/5。

我讲的第二个故事,是“创新催开烯烃花”。

随着石油资源逐年消耗,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烯烃,难以满足未来化工行业的发展,开辟新途径生产烯烃就成为有远见科学家的新目标。

始终关注着国家能源战略的陈院士,从20世纪末就开始研究原油替代工艺。以煤替代原油生产烯烃是符合国情的新工艺路线,而煤制烯烃的技术瓶颈在于甲醇制烯烃。经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几代科学家的努力,这一世界性难题得以攻克。但是,要将科研成果进行工业转化,需要工程技术的放大与产业化,这就像建筑师有了创意构思,造出一个模型,但要把它变成真实的标志性建筑,中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为此,大连化物所慕名找到陈院士,寻求帮助。当时,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先例,而且国际原油处于低价位,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共同开发的决定,需要勇气,更需要眼光。

以实验室取得的数据为基础,直接建设放大一万倍的大型工业装置存在巨大风险。陈院士提出了分两次、两个一百倍放大的方案。他告诉我们,“一定要抢时间,如果国外公司占领了中国市场,我们再国产化就晚了,这关系的是国家利益!”

项目启动后,陈院士办公室就成了指挥所。大家在这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寻找一把又一把解锁的钥匙。在与国外公司赛跑的过程中,80多岁的陈院士作为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8次奔赴陕西华县,3次前往辽宁大连,两次北上内蒙古包头,现场指导,推进攻关,最终取得成功。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及工业性试验”项目通过鉴定。随后国家发改委采纳了陈院士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角度出发提出的建议批准该技术在企业运用。采用这项技术的工程项目一次投产成功。从中试成功到百万吨级工业装置产出前后只有4年时间。短短几年里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在国内20多个项目上得到应用开辟了我国独有的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陈院士用智慧和心血浇灌出了璀璨夺目的技术之花。

我给大家讲的第三个故事是“院士决胜千里之外”。

1995年的一个午夜,一个紧急电话打到陈院士家里。原来,是千里之外的某石化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运行不正常,各种分析判断处理后仍不奏效,眼看就要停工了。有人建议,不如请教一下陈俊武再做决定。陈院士询问了现场情况和仪表参数,判断是装置内的一个阀门没有被真正打开。果然,经现场人员检查发现,虽然仪表显示这个阀门已打开,但实际上确实没有打开。打开阀门后,装置很快运行正常,大家一片惊叹:“这个院士真是神算啊!”陈院士的“神算”不是偶然的,是来自于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现场经验,以及对装置结构的了然于心。

陈院士常常告诫我们:“做工程设计的人,在现场工作的时间不够,是干不好的。”这些年,陈院士带着我们走南闯北,几十米的高塔他要爬上去查看,黑洞洞的反应器他也想钻进去看个仔细。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更记在了心里。每到一个现场,我们都必做两件事——钻两器、爬高塔。只有这样,才能近距离查看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管线。做技术搞创新就是要严谨,就是要求实。这,是我们从陈院士身上学到的。

让我们佩服不已的还有陈院士出神入化的“心算”。常常有这样的景象:我们一群人用计算器还没算出结果,陈院士心算已经有了大致的结论。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向陈院士请教,陈院士告诉我说:“不是我脑子好,小的时候,别人背小九九,我背的是99×99。你们看到的我脑子好,是我经常用脑,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他反复告诫我们,一定要熟记公式、反应式,熟记现场数据和单位换算,这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

在我眼里,陈院士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科学家,是受人尊敬的长者,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试验过程中难免会有争论甚至争吵。他喜欢我们表达不同的想法,也接受开玩笑、发牢骚,更会打气鼓劲、做思想疏导。在甲醇制烯烃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带来的压力,我一度难以承受。陈院士对我说:“干一番事业,就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年,我们技术开发团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技术难题,先后荣获国家与省部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这正是得益于陈院士的教诲和引领。

有人问我,最佩服陈院士什么?我说是站在行业顶端的视野与眼光,是追求科学的坚定与执着。在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陈院士立足行业发展制高点,与科研团队努力推动中国炼油工业技术从跟跑到并跑,从并跑到领跑,一路走到了世界前列。

陈俊武院士七十载的工作生涯,彰显了科技工作者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他用纯粹的品格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的使命与担当。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了70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陈俊武院士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众志集团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收看央视直播,召开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深入学习陈俊武院士用70年砥砺奋进书写的伟大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众志集团的党员干部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不畏难、不退缩的勇气,立足岗位,坚定信心,将个人目标融入企业发展方向之中,勤于学,敏于思,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中国,有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的。这项技术的奠基人,正是92岁仍然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便参加工作,到1969年扎根洛阳至今,有着65年党龄的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新中国建设,融入党的事业,为祖国无私奉献了70年,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辛勤付出了50年。正如中共洛阳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指出的,他是洛阳的宝贵财富,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楷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典型,是新中国成立70年勇立潮头、为国无私奉献的时代先锋。

当年大学毕业找工作,陈俊武的眼里只有“石油”。这种誓为祖国造石油的决心和热情,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忍饥挨饿甚至牺牲生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局势骤然紧张。有些人找各种借口离开了陈俊武所在的抚顺人造石油厂。23岁的陈俊武临危不惧,照常奋斗在技术革新一线。1962年10月,陈俊武受国家委派到古巴考察学习原油炼制技术。突然之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毁灭的阴云笼罩着陈俊武所在的城市,顿时人心惶惶。牢记使命的陈俊武,依然加班加点学习整理技术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1969年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从此立足洛阳,积极投身洛阳炼油厂、洛阳炼油设计院的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生命不息,创新不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俊武洞察能源格局发展大势,将目光转向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研究,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技术工程放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近年,他又把目光放在了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领域,与同事合作历时3年写就24万字的《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专著,为国家碳排放政策制定、能源结构调整等提出了科学建议。

“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我愿意去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陈俊武说,“我从20多岁就开始搞创新,几乎没有一天停歇过。我已经比60岁退休的同志多工作了30年,今后还会继续思考下去,继续保持工作状态……”

确如其言,鲐背之年的陈俊武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接受单位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央求,减少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一灯如豆,万点星光。陈俊武晚年甘当人梯,为中国石化行业培养了许多人才。他打破门户之见,开办了一个有独特教学方式的高级研修班,让来自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优秀学员接受高水准的“魔鬼训练”。当年研修班的许多学员,如今已经成长为石化行业的技术专家。

“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中国各方面的形象更加突出,前进的步伐也更加明显。”陈俊武说,“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成长得更快、更高,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成就大我、至诚报国!”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大道至简,以奉献书写人生华章;赤子初心,以使命绘就壮美画卷。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10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陈俊武院士是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他不忘初心、忠党爱国、敢于创新、无私奉献,是广大党员干部及科技人才永远追随前行的榜样。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坚守初心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也是挥斥方遒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陈俊武十几岁时就立志献身中国石油化工事业,60岁退休后,仍一刻未离开过能源领域,直到90多岁高龄仍在为此奋斗。他说:“不能觉得自己得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我不敢有这个念头。”志行万里,不忘赤子初心。向陈俊武院士学习,就是要讲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信仰根基,把党的初心融入内心“生根发芽”,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内心设定的目标。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爱国从来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鲜明底色。钱学森毅然回国投身导弹和航天事业,“西迁人”坚持“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黄大年立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志向……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始终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献身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陈俊武经常这样说,也严格这样做。70年工作不息,陈俊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广大知识分子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忠贞报国的民族情怀,许党许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已能为国家提供充足原油,但国内炼油技术却不过关。陈俊武接受重任,带领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设计出国内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助力我国炼油技术跨越,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走,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离不开“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开拓进取的闯劲。知识技术人才要秉持“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创新下去”的信念,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贡献聪明和才智,在开拓创新的事业中追求个人幸福。

默默奉献、甘为人梯。陈俊武曾说,“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作为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陈俊武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在交通费、住宿费上精打细算。然而在培养新人上,却十分大方,他牵头在郑州大学建立院士工作站,每月坚持从洛阳到郑州授课,吃住行自费,却分文不取报酬,还把奖金和积蓄捐给公司幼儿园、优秀民办教师和贫困学生。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鲜活的价值观。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向老党员陈俊武那般,始终牢记宗旨意识,找准工作定位,主动融入大局,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事业无限热爱,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怕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情怀,勇挑重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近期,公司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陈俊武院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这些撑起了石油炼化企业蓬勃发展的蓝图。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追梦人,他的情怀追求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值得每一名怀揣梦想的石化人认真学习与传承。

“不管是科技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需要深入实际,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源于实际并应用于实际,陈院士深刻的践行了这一理念。作为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他摸着石头过河,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由于主要设备都要自行研制,上百套仪表、数千个阀门、各类管线都要在设计中确保准确无误,万无一失。陈俊武没日没夜的“泡”在现场,忙得像个不停转的陀螺。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终于使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成功投产,带动我国炼油技术跨越,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陈院士觉得,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之间应该架起一座桥,因此他着手酝酿一本学术性与实用性兼备,能够为从事催化裂化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和工业生产的科技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引导的专着。正如他所说:“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人再站在我的肩膀上,才能带动创新。”

作为中石化销售企业的最基层的销售人员,我们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向陈院士学习。学习他永无止境的求知精神,就像他说的“每天学点新知识,给大脑充充电”。针对销售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理念、新状况,我们必须通过学习,通过提高水平与素质,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将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备案,便于后续使用者参考,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学习他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就像他所说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替公司负责、替国家负责”。销售人员需要认真记录每一组数据,到现场实际了解更新客户的运行状况数据,而不能打打电话敷衍了事,我们要为每一位客户负责,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是不能将客户维护好的。

再次仔细读了陈俊武院士的事迹,仍然非常感动,心潮澎湃,一个91岁的老人仍然在努力工作和探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幸生活在科技创新的春天里,我们的使命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倾尽全力,立足岗位、苦干实干,为推进实施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91岁高龄的陈俊武每天都会准时来办公室,收看邮件、研究课题、指导项目,风雨无阻。“你是咱国家的‘宝贝’,要注意保重身体。”好友送他枸杞,他说:“没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着。”(.9.24中国青年报)。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在在1956年抚顺石油设计院创立之前,他已在人造油领域展现了出众的才华,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了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直到现在,91岁高龄的陈院士依旧不肯松懈,奉献在工作岗位上,这才有了“没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着”这句话,看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钟扬教授、李德威教授等,他们是多么的相似啊!一样的精神、一样的做法,做着同一件事!陈俊武说:“不能觉得自己不错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没有停顿。”陈俊武院士那“不敢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成果已经足够丰硕,荣誉已经足够多,但是陈俊武仍然每天勤勉工作、努力思索。他说:“继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退休后应该享受的潇洒生活相比,确实形成反差,但我在工作中寻找到了乐趣、得到了补偿。”九十岁高龄的老者嘴里尚能说出这种激励人心之语,那些已经开始“枸杞养生”青年人情何以堪。社会越来越和谐、生活越来越幸福不是青年人越来越安逸的理由。从革命年代到建国初期再到改革开放直到如今,一辈又一辈人在为着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当时前辈们的愿景,是的,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收获,他们的愿望也逐渐实现。但是中国梦还在不断前行,作为新生代力量,我们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做出自己的贡献,一如我们的前辈们。

借用梁启超先生的话:“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一代的继续奋斗,而这种“不敢歇”的精神则是我们向前奋进的有利法宝,须谨记于心、起而行之。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听完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被他的那种不忘初心、用毕生精力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一个人踏入社会,离不开一个岗位,一份使之生存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然而只有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陈俊武院士说过,不能觉得自己不错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回顾自己的经历,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没有停顿。我们正是要学习这种不能停的工作精神。

作为一名护卫队员,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了自己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爱岗敬业,绝不能拖延。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行动、对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要学习陈俊武同志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精耕细作、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创新性基础研究的开发,为中国石化结构转型、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做出贡献。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幸生活在科技创新的春天里,我们的使命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倾尽全力,立足岗位、苦干实干,为推进实施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俊武同志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意志品质。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自己也要扎根一线,立足本职工作,不要被名、利所累,踏实工作,努力开拓创新,为支撑中国石化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也是爱国的一种体现。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他,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开创炼油工业的多项“共和国第一”。

他,曾两度进入煤制油领域,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

他,潜心石油替代能源战略研究,在国家新建煤制油、煤化工项目建设中担负着技术把关重任。

他就是有着63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92岁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

初心。

70年来,陈俊武孜孜以求,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鲐背之年,他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听从大家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劝告,减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您90多岁了还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洛阳一群“90后”青年看望陈俊武时问道。科学家的语言,总是那样精辟。精神饱满、一头白发的陈俊武不假思索地说:“国家需要!”

陈俊武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生于北京,17岁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就是我的初心。”1949年12月,陈俊武可以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工作,可他偏偏费尽周折只身来到条件较差的抚顺人造石油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他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将永远对抚顺怀着眷恋,抚顺留下了我美丽的梦想……”

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局势骤然紧张。有些人找各种借口离开了抚顺人造石油厂。23岁的陈俊武临危不惧,奋斗在技术革新一线。有一天,陈俊武在车间工作时不慎一氧化碳中毒,头晕,恶心。同事们劝他休息两天,他不听,第二天一早爬起来直奔车间。

1969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至洛阳市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并一步步成长为单位负责人。

正是在陈俊武的带动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从抚顺走来,从竹园沟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建功“一带一路”。

69岁那年,陈俊武出了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腹腔内大出血,昏迷10多个小时、多次病危,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这段治疗时间,可把陈俊武“憋”坏了,刚痊愈就投入工作。他总说:“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正是这种以科学报国为己任的坚定情怀,促使陈俊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32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64岁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5岁当选中科院院士、71岁获评河南省科技功臣、88岁斩获国家通用项目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对于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他完全可以回家颐养天年。可是他说他是国家的科学家,只要身体允许,就一定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工作。”陈俊武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边说边帮院士整理一摞厚厚的打印出来的国外产业资讯和相关技术资料。这几年,他一直在研究碳减排等重大战略问题,不断学习新领域知识。

守初心,92岁的陈俊武说:“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我个人经历过战争危机,经历过车祸病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匠心。

1949年底,22岁的陈俊武只身来到“煤都”抚顺,选择了最艰苦的石油炼化岗位,也有了他长达近70年的石化情缘。

1951年7月,抚顺人造石油厂恢复生产。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成功,使陈俊武在青年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1956年,陈俊武担任石油部新成立的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但当时国内炼油技术落后,急需独立自主研发炼油新技术。

1961年冬季,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一切从零开始,陈俊武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和小组成员们加班加点工作的同时,还要忍受饥肠辘辘的煎熬。陈俊武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期间,陈俊武受国家科委选派赴古巴考察学习原油炼制技术,当他1963年2月结束考察回国时,带回了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的20多个笔记本。

“科学的真理把我诱惑得太苦了。我把如锦的年华都投入到无底的深渊,痴心的求知使我与人群隔绝,使我成为孤独者。生命的意义全寄托在没有生命的分子、原子上了。”这是陈俊武在大学日记里的一段话,在设计这套装置的时候,他为了从原油中炼取更多的优质汽油,费尽了心血。

1965年5月,我国第一套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投产成功,“第一朵金花”终于灿烂开放!这“第一朵金花”,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实现了零的突破,但陈俊武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来到了大庆炼油厂,继续对装置进行优化比较。

1988年,陈俊武设计的上海炼油厂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这套融合多项新工艺技术的装置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1990年,这套装置模型先后被送到北京和莫斯科展览,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一致认可。大家称赞,这是工业装置,也是艺术作品,是现代科技与美学意识的融合,又是智慧和意志的结晶。这是中国的杰作!也是陈俊武院士匠心的体现。

作为一位炼油工程专家,他似乎已功成名就,那些经他指导设计的矗立在祖国各地的炼油厂和装置,就是记载他成就业绩的丰碑。但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石化工业。陈俊武有句名言:“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中求解。”他对在实践中遇到的形形色色问题都阐释清楚不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成了他的一个“癖好”。

公心。

知陈俊武者,莫过于他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

陈香生心思缜密、责任心强。只要是陈俊武交代的事项,他从来都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可这次,陈香生推推拖拖就是不办。原来,陈俊武很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以前忙,没时间。前段时间,他的上班时间减少为每周3天,想约上陈香生来一场“私人旅游”。

旅游没有问题。问题是,陈俊武明确提出:不能动用公家一车一人一分钱!出于安全考虑,陈香生没有答应陈俊武的要求。但是,陈香生以及院士身边的同志们再一次被陈俊武的公心之举感动。

陈俊武是一个事事出于公心的人,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尤其是在科研上,敢于坚持己见,敢于说不。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带队研发了新型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不料成果应用时遭到强烈质疑。在方案审查会上,赞成、反对两种意见对立,否定之声基本是:“有可能出事故。”每一项改革创新都会伴随质疑和猜测,只有信念坚定、一心为公的人,才能顶住压力、勇往直前。陈俊武激动地站起来,用一系列准确的数据证明不会出现大家所担忧的安全等问题。最后,陈俊武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如果出了问题,拿我陈俊武是问!”

作为石化领域的科学家,陈俊武经常受邀参加一些项目的评审和科研成果的鉴定活动。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提前看到研究报告材料。不然他会拒绝担任评审专家或组长工作。有一次,国内一家工程公司请陈俊武把关项目,仅可行性报告就装了一大箱。陈俊武极其认真地审阅、核算,对比国内外数据,整个办公室快被图纸铺满了。在后来的评审会上,国内外专家对陈俊武的专业数据之精准、改进意见之具体,无不叹服。当然,被陈俊武推倒重来的项目、成果也不在少数。陈俊武说:“不‘可行’就是不‘可行’,专家组就是要替国家负责!”提携后学、甘当人梯,是晚年陈俊武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这个“甘”字。陈俊武从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和同事合作编写了多部专著,把石油化工规律性知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后人。

从1992年开始,陈俊武连续多年从公司青年工程师中选拔学员,加班加点、见缝插针给他们讲课。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分文不取。他想要的是:“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再爬高一层,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对社会的奉献应该永无止境,从社会的获取只能适可而止。”陈俊武说,“国家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待遇……”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金陵石化员工收看了集团公司陈俊武事迹视频报告会,干部员工感慨万千,无不为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员工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陈俊武事迹非常感人,要像陈俊武院士那样,爱国、敬业、创新,积极投身于中国石化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建设中。

“人生短暂,我一直觉得对社会的奉献大于索取,人生活得才有意义。”通过学习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奉献要大于你的索取”的理念让我感慨万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作为一名石化员工,一名基层技能人员,我们应该学习陈俊武院士的这种精神,努力奉献自己的才能和力量。

报告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陈院士的奋斗历程、优良作风、创业激情,更深地理解了他的家国情怀、石化梦,事迹感动人,感言感化人,激励我们更好地创业、创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陈俊武院士口中流淌出的箴言,非常自然,非常真实;而且,从他个人经历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成就是需要艰苦奋斗的,要实现梦想,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干。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需要实干,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科学研究需要默默地耕耘,需要像陈俊武这样持续地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学习陈俊武的家国情怀,传承石化人的奋斗精神,努力使自己奉献大于索取,致力于石化科技的发展,以自己的奉献为中国石化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从老院士陈俊武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初心、公心、匠心、恒心和清心,尤其是作为92岁高龄的他,仍旧坚守岗位,孜孜求索,让我为之感动、钦佩。作为一名新任基层管理干部,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毅力,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积累,为石化人的初心和使命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一线的技术工作者,应立足自身岗位,学习陈院士在工作中的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不断开拓进取,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年轻人还要学习陈院士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应该珍惜工作岗位,珍惜事业平台,大平台要有大作为。

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感染和激励着同为石化人的我们。作为高技能队伍的技师团队要将陈俊武的精神在工作中发扬光大。

学习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在公司建设世界领先炼化企业的过程中与企业“价值共创,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学习陈俊武同志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就是要在提质增效,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好平稳优化,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学习陈俊武同志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就是要有“存在不一定合理”的创新意识,消除装置运行瓶颈,提优装置运行指标。

学习陈俊武同志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就是要在急难险重时挺身而出,乐于奉献;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做好“传帮带”。

学习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最大的感受是他学以致用、持续创新、永不停歇的工作态度。这个“90后”院士一心扑在工作中,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他是当代石化精神的最佳真实写照。我们要学习陈院士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紧盯每一项运行参数,不放过丝毫隐患,保障装置安稳生产,立足岗位贡献一流业绩!

陈俊武同志活到老,学到老,一直坚持学习工作,年轻时候扎根基层钻研掌握核心技术,长期带徒教育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不断为石化事业做贡献。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要加强学习,立足本职岗位,努力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勤于思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替公司负责、替国家负责”,陈俊武院士这种精细严谨的求实作风,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深深的感动激励着我们。作为一名质检人员,我们也要扎根一线,苦干实干,不断学习、创新、思考、总结,为公司发展,国家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是“90后”石化人,与陈俊武一样有个“石化梦”。陈老工作到92岁,还在上班,如果按60岁退休算,为自己的“石化梦”多工作了30多年。我们工作的路很长,应该持续奋斗,用自己青春的热血和汗水,时时刻刻浇灌着“石化梦”大树,让她茁壮成长。

在陈俊武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我们当代青年应勇于吃苦、扎根一线,将“三老四严”等石化优良传统牢牢记在心中,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石化人,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锐意进取,不断进步。

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呢?在陈俊武院士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当高度自律成为习惯,人生必当所向披靡。前辈们的毅力,以及对创新的执着追求,让我钦佩动容。建功新时代的路,很坎坷,可能需要几代人奉献青春,去挥洒热血和汗水,但我相信,作为石化接班人的我们,也能像前辈们那样,在自律中成就自我,创造价值。石化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就靠我们去拼搏了。

听完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被他不忘初心,用毕生精力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一个人踏入社会,离不开一个岗位,一份使之生存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然而只有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63年党龄、70年奋斗不息。在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9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身上,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熠熠闪光。“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坚持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技术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杰出开拓者。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像陈俊武那样,始终践行爱国奋斗奉献精神,以关爱之心对人,以无私之心对事,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用信仰、担当、奋斗的力量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力。

像陈俊武那样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石油”是陈俊武的初心,炼油也是炼“心”。陈俊武能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不仅在于心怀梦想的开始,更在于年复一年的坚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像陈俊武那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中求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像陈俊武那样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在陈俊武心中,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变信条,祖国需要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是最好归宿。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像陈俊武那样弘扬创新担当精神。陈俊武认为: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在科技前沿奋斗,努力创新,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受人民欢迎的科学家。他说到做到,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担当精神是党员干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格。陈俊武同志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当然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各种难题,特别是对于攻坚脱贫和乡村振兴事业,更需要党员干部提供一些常规服务,遇到棘手的困难,还需要提供一些非常规服务。这些无不考验着干部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担当精神。

岁月见证初心,榜样引领时代。陈俊武院士70年矢志报国的决心、献身科学的追求、著书育人的热情、无私奉献的品格,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让我们深入持久学习陈俊武院士灵魂里的忠诚、骨子里的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坚定信念、勇于登攀,立足岗位,苦干实干,在奋进新征程的路上努力让人生更精彩,成为与祖国同行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