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事迹材料(热门16篇)

时间:2023-12-13 20:58:20 作者:梦幻泡

它可以成为我们个人和团队的宝贵资产,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增添光彩和价值。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事迹材料,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科学家事迹材料

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根据考古学家的证明,在西汉早期,就已经有了质量较好,纸面平滑质地柔软的纸张,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三百多年,另外,在史书上东汉之前也有关于纸的记载,所以说,蔡伦不应该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当然,蔡伦在造纸历史上的功劳依旧是不可磨灭的,因为蔡伦的努力,为大家提供了适合书写、价格低廉的纸张,使造纸术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关于造纸术的发明权,曾有过一些笔墨之争,考古学的一些发现又使这一争论呈现迷离复杂的情态。但是,笔墨之争也好,考古发现也好,都不能拿出确凿的证据否定蔡伦对造纸术的首创之功。蔡伦因这份首创之功而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今后也将被世人永久地纪念。

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文字记载,管理流行最广的是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中《蔡伦传》的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记载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后来有些人们又对此提出了异议。曾经有人对《后汉书》作者范晔把握史料的忠实与否提出怀疑,认为范晔把造纸术的发明权归在蔡伦名下有玩弄文人笔法、夸大其辞之嫌,根据是范晔著书时所依据的原始史料《东观汉记》中对此事的说法有所不同。

《后汉书》成书于公元424年,这时蔡伦已死去300多年了,范晔著书所依据的主要原始史料《东观汉记》,是汉明帝时由大学士刘珍、班固等编写的国史。前面说过,东观”是东汉时的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蔡伦曾主持过对那里所藏史料、藏书的勘定工作。《东观汉记》中也有蔡伦的传记,那是在他死后30年公元151年、曹寿和延笃等奉汉桓帝之命所补充写就的。《东观汉记·蔡伦传》的作者们与蔡伦是同时代人。他们掌握大量事实材料。古时史官们写本朝的国史,会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而避讳一些事情,将这些事隐去不记,有时会对一些事夸大,但非万不得已不轻易为之,而对于蔡伦却没有这种隐瞒或夸大的必要。所以,《东观汉记·蔡伦传》中所记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可信的。但是,《东观汉记》原书143卷在历代离乱变迁中到元朝就散失殆尽了,现存的只有明清两代的辑录本。《东观汉记·蔡伦传》在清朝乾隆年间编订的《四库全书》中有辑录本。这个辑录本来源于明朝修编的全书《永乐大典》在这个辑录本中,对有关造纸的事情并列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蔡伦典作上方造意用树皮作纸”;另一种是蔡伦“典尚方作纸”“上方”与“尚方”同义。第一种说法是说蔡伦主管尚方时发明了用树皮等原料造纸,第二种则说他主管尚方时尚方生产制造了纸。两种说法的差异在于是否有“造意”即有没有创造发明,争论就由此引起。

由于原书失传,这种争论只能是场缠不清的笔墨官司但是,这种争论无法动摇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的地位。《永乐大典》中并列的两种说法,少字而的讹传可能性远比多字而讹传的可能性大。因为人们抄录古书时,均抱有务求忠实的态度,特别是我们的古人,对典籍的尊重更非寻常,所以不谨而漏字的.可能性是有的,但绝不可能去即兴发挥增添什么,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一点。再者,《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本人对宦官非常仇视,有许多抨击东汉宦官的言论。他即使玩弄文人笔法,也不可能对蔡伦凭空加以赞美之辞。仅此一条,就完全有理由相信蔡伦造纸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除了对《后汉书·蔡伦传》中文字的争议外,唐朝以来的不少学者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早在蔡伦之前,汉朝初年或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用纸作书写材料了。因而,有人认为他只是在和帝年间督导尚方的工匠大量生产纸张;有人认为他比较懂得造纸技术,从而使纸得以成为皇家制造厂的产品;还有人认为他造的纸比以前的质量高些,加工精细些。这些说法都企图否认蔡伦拥有造纸的发明权。不过小编认为蔡伦是造纸的发明人确实也已经锤实,任何争论无法动摇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的地位。

科学家事迹_科学家精神_科学家精神材料按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每一个科学家都值得我们敬仰,通过科学家事迹我们能学习到许多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按议论文,希望你喜欢。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在这些科学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曾获得过数次诺贝尔奖,得到很多国家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她刻苦钻研,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放射元素镭。镭,是她一生中轰动世界的发现。

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25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闻名的学者,又是名副其实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孩子的母亲!

居里夫人辛勤地开垦了一片未曾开发的园地,最后终于取得了近代科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

因为她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女科学家里,她是独一无二的。她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吨水、100吨化学试剂才发现了1克镭,人们都叫她“镭的母亲”。因为居里夫人忙于实验没时间看孩子,她都抱着孩子啃着干面包做实验,她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院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5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25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35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年科学家材料和事迹

每天早晨,当我们从床上爬起时,崭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用自来水洗漱完毕,吃过高压锅煮出的饭,坐电梯下楼,乘汽车去上学,这一切现代化的生活,都是科学带给我们的。而科学,又是无数科学家不断探索、实践出来的。我对科学家的事迹十分感兴趣,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科学家故事一百个》。

书中介绍了一百多位科学家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既有古代科学家,也有近现代科学家;既有中国的科学家,也有外国科学家;所涉及的科学领域也很广泛,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等学科。但是我发现这些科学家有着很多相似的优秀品格。

科学家是勤奋的,惜时如金。就像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她读大学期间,每天晚上都到图书馆看书直到深夜。当她有了女儿,她几乎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只能一边啃着干面包,一边抱着女儿在实验室里喂奶。居里夫人兼做着科学家、工人和母亲的工作。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被誉为“镭的母亲”,她生命中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直到她临死前,还在做科学实验,人们劝她休息,她却说:“我的生活是不能离开实验室的。”

科学家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电灯、电话机、发电机、电动机……这些了不起的发明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发明电灯,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了合适的灯丝。

科学家是勇敢而坚定的,为了捍卫真理不惜牺牲自己。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塞尔维特等许多科学家,因为尊重科学事实,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而受到了教会的迫害。面对死亡的威胁,科学家们毫不动摇,许多人为科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真理是不朽的,真理最终战胜了强权。

科学家们是伟大的,如果没有这些了不起的科学家,我们今天可能还生活在愚昧无知之中,而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暑假里,当我又一次捧起《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时,就又一次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折服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梦想,为了亲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辉煌历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在科学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在年少时,居里夫人虽然家境贫困但她却十分刻苦地学习;在年轻时,居里夫人独自住在异地一个简陋的破阁楼上,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梦想而奋斗;在中年时期,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在破旧的研究室里不辞劳苦……居里夫人的种种精神总是激励着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

记得有一次体育期末考,老师告诉我们考试的内容是四百米长跑,想要取得最好的成绩就必须要在1分50秒之内跑完全程!我一听,顿时傻了眼:长跑是我最不擅长的,更何况只有110秒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跑到终点呢?想到这,我不由得垂下了头,为了这次考试而伤脑筋。没过多久,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号次是30号到40号的同学考试!”我一听到自己的号次,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担心:考试的同学都站在跑道上做准备工作了,她们个个信心百倍、精神抖擞,而我却迟迟不敢站到跑道上,我该怎么办呢?看着她们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可考试快开始了,我来不及多想,只好硬着头皮上。我无奈地迈着沉重的步伐犹犹豫豫地走到跑道上。当我做着起跑的姿势时,看着老师手中的口哨,脑中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炼出镭,整整奋斗了45个月,这点困难对我来说有又什么呢?想到这,我做了一个一个深呼吸,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争取好成绩!于是,我竖起耳朵等待着老师的起跑口令。“各就各位——,预备——跑!”我一听到这个口令,马上飞跑起来,速度就像是一根离弦的箭,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刚开始,我看到自己跑在前几个,心里不由得舒了口气,对自己更有信心,更加奋力向前跑。不知不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渐渐地,终点仿佛离我只有一步之遥!我兴奋极了,连忙加快速度,可速度却远远不如起跑时那样快。一开始,我没在意,可没过多久,我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整个人似乎都没力气。我想用尽力气跑,可脚就像灌上了铅,怎么也跑不动了。我只感觉口干舌燥,额头上都是一颗颗汗珠,真想坐下来休息!就在我想放弃考试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居里夫人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想起了她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精神,想起了她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精神……我的心中总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持着我要坚持到底!我甩开重铅,用尽全力向前跑去,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奔向终点!近了,更近了,我激动地跑过终点!

当我回过头看着跑过的道路心里有种别样的自豪感,耳边不禁想起了居里夫人的名言“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是啊,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于战胜它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作为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会去国外深造,因为那用更有发展前途。名誉,地位,财富更是唾手可得,没准还能成为百万富翁。可他却留在了中国,并且做了一位爱国人士。在这时,我不禁暗暗的佩服詹天佑。当读到詹天佑背着外国人的的嘲笑和困难重重是却毅然接受时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忍辱负重”。虽然国人说这一回可争了口气,但对詹天佑来说,这在他心里且是一种很大的压力,然而大家对他寄予的厚望,成了他接受任务的动力,这可见他对祖国的爱是发自胸膛中那个真挚的赤子之心,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把握和自信。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这一壮举给了那些趾高气扬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了的回击。我相信詹天佑在这是也会发在内心的微笑。他热泪盈眶的想:这条铁路是无法洗刷祖国母亲的百年污浊,我一定要设计更多的铁路,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下一代和平生活,而我们只是为自己、自己管自己,我相信那些英雄在天之灵看到我们只为自己一己之私,绝对会心寒。

我们远离了过去、远离了战争、远离了杀戳,难道我们也远离了爱国主义吗?可我们又来到一个战场,这里没有血雨腥风,我们的知识就是就是我们的武器,我们要以知识的力量战胜曾经的所谓的“帝国主义”。什么“东亚共荣”,什么“王道乐土”都是他们谎言的面具。鲁迅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一个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永不屈服的,气节是要在精神建筑的,一个人要是没有了气节,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想想那些爱国人物,如果说大海是最深的,那他们对祖国的爱比海更深;如果说石头是最硬的,那他们对祖国的爱比石更坚。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那些英雄正式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气节顶天立地。我们之所以坐在这里,一个高尚的理由,那就是让祖国在世界的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和灿烂华夏文明的古国。回想五千年历史,中国经历了多少王朝更替,兴衰轮转,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确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但在“洋枪洋炮”下,确实涌现了一群具有民族气节的伟人,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怀着敬畏之情阅读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詹天佑》一文。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著名的京张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自主修建的。这,可谓是中国技术革新方面的里程碑。虽说詹天佑主持自主修建的京张铁路只有200千米长,可它连接了我国华北与西北的要道,且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当时,清政府刚一提出修路计划,帝国主义列强就开始阻挠、要挟,并争夺铁路修筑权。原因显而易见——为了能够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从而进一步瓜分中国版图。毕竟谁都想在这场侵略中分到一杯羹,因此,帝国主义国家各不相让,争执许久。最后,他们一致表示,如果清政府自主修筑,他们就不再过问,并自作聪明地认为清政府最后还得央求他们“出手相助”,但帝国主义错了,智慧勤劳的中华人民是有血性,有气节的,我们已经出现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

在外界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詹天佑一丝不苟,要求自己和其他工作人员工作精密,又肯放下架子,身先士卒。他常常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仪器攀山越岭作业。塞外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满目悬崖峭壁让人不寒而栗。在此恶劣环境下,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遇到问题请教当地农民,在坡度特别大的青龙桥附近,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铁路,这在世界上史无前例,詹天佑在艰巨的工程下运用巧妙的方法高质高量地完成了任务,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正因为如此,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全线竣工,给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强有力的回击。

每天早晨,当我们从床上爬起时,崭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用自来水洗漱完毕,吃过高压锅煮出的饭,坐电梯下楼,乘汽车去上学,这一切现代化的生活,都是科学带给我们的。而科学,又是无数科学家不断探索、实践出来的。我对科学家的事迹十分感兴趣,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科学家故事一百个》。

书中介绍了一百多位科学家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既有古代科学家,也有近现代科学家;既有中国的科学家,也有外国科学家;所涉及的科学领域也很广泛,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等学科。但是我发现这些科学家有着很多相似的优秀品格。

科学家是勤奋的,惜时如金。就像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她读大学期间,每天晚上都到图书馆看书直到深夜。当她有了女儿,她几乎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只能一边啃着干面包,一边抱着女儿在实验室里喂奶。居里夫人兼做着科学家、工人和母亲的工作。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被誉为“镭的母亲”,她生命中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直到她临死前,还在做科学实验,人们劝她休息,她却说:“我的生活是不能离开实验室的。”

科学家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电灯、电话机、发电机、电动机……这些了不起的发明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发明电灯,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了合适的灯丝。

科学家是勇敢而坚定的,为了捍卫真理不惜牺牲自己。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塞尔维特等许多科学家,因为尊重科学事实,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而受到了教会的迫害。面对死亡的威胁,科学家们毫不动摇,许多人为科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真理是不朽的,真理最终战胜了强权。

科学家们的精神,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年杰出科学家杰出事迹材料

霍金从小就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17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把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当做自己的信仰。可在他21岁时,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这个致命的打击让原本沉浸在考上大学喜悦中的霍金几乎放弃了学业,但是,坚强乐观的他最后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的困难,重新“站了起来”。虽然患病后,霍金经常与病魔抗争,好几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这些都无法扑灭霍金对自然科学的热情探求之火。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什么影响,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宇宙世界里,努力不去思考身患的疾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霍金就坐在轮椅上,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撰写了《时间简史》,遨游了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如霍金自己所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即使霍金终生都被“关”在“果壳”中,他也依然是受万人景仰的无限空间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你是宇宙奥秘的主宰,人类历史上的传奇!

霍金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依靠矢志不渝的精神与信仰,得以在物理学的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

霍金的思维智力超乎常人。有一次,伯曼教授布置了13道物理难题。霍金的三个朋友花了一星期,绞尽脑汁才解开两道半题。而霍金一堂课就解开了十题。这差距是何等之大!

在霍金正意气风发时,却遭遇了异常可怕的疾病——帕金森症。不久,他就只有三根手指和一双眼睛可以活动了。当时医生断定他只能再活两年多了,但他却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在病中与厄运作斗争。终于,在他的坚持下,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霍金著作等身,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名的著作是《时间简史》。这本书在英国《星期日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露面达237周之久。这本书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的里程碑,表明了人类在科学探索之路上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前进。

我特别欣赏霍金说过的一句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与朋友。”在困境中,他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打不垮的精神令我钦佩不已。

霍金,一位轮椅上的宇宙狂人,你的巨大成就,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

霍金是一个懂的感恩生活和乐观不屈的人。

霍金从小就拥有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在大学时代(当时还没患病),他就意识到,肯定会有一套能够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并陶醉于对其的思索之中,把之当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极强的使命感。

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极度失望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努力去帮助一些人们。医生当时预测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过后情况并不是非常糟糕。后来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个病房的男孩,那个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觉得自己还不算倒霉,不应该就这样放弃,自己17岁就考上剑桥大学,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之前他就和珍认识,后来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不久他们结婚了)。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象常人那样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

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坚强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生活很有主见的人。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离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一次霍金演讲结束后,一位女记者冲到演讲台前问到:“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大师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四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

在回答完那个记者的提问后,他又艰难的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现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的确用霍金自己的话来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即使病魔把霍金关在果壳中,他也是无限空间之王!

霍金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见,拥有自己的梦想,并全力以赴为之奋斗!

为了活下去,他每天都要坚持爬楼梯——当人面临死亡的危险时,绝对能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两年很快过去了,霍金颠覆了医生的预言。

命运竟对霍金如此不公,他不得不做切除气管手术,因此丧失了说话能力。他仅有三根手指和两个眼球可以活动,他却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有位女记者曾问霍金:“病魔已经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您难道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太多了吗?”霍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的手指还能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承认自己无法读懂爱因斯坦,但我更得承认是爱因斯坦让我的心中再次升腾起了感动。

之前从未发现他是这样一个人,有幽默感,关注社会,心地善良,有时又充满了童真。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纯理性的、伟大的人。仅此而已。他那一把胡子和纯白的乱乱的头发足以让我相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人。只是他在思考什么,我真得一点儿也不知道。而今,一篇《社会与个人》让我隐约听到了他浓密胡子下发出的低吟,很震撼。他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阐述使我很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觉。

然而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的理想化的思考。在《社会和个人》一文中,他给社会开的药方剂有计划的人工似乎很难为社会作接受。毕竟人一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人所在的立场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再加上情感因素,可以说能令每个人都满意的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范围的扩大,这样的几率就更会减少了。因此,他所提出的有计划的分工很难操作,即使实现了,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决定另一部分人的命运。这样的结局是: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又会出现另一种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格局。这样的下法在今天这个社会,至少是行不通的。

爱因斯坦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想过这类问题。让我所觉得可贵的事,尽管他知道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所面临的挑战,他还是坚定地将它说了出来,而且是乐观的。

我起初的惊异变成了赞许。

这位慈祥的老人带给我的感动还不止这些。他“告诉”我一个人在。

学生。

时代最重要的获得不是系统的学术知识,不是某种就业的实用技能,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能够独立行动和。

思考。

的个体。

我曾在茫茫题海中觉得前方一片迷雾而精神不振,也曾沉浸在方程与计算中而忘掉了一切,可是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了前方的路标是一个和谐的人和保持个性与思考的能力。我曾一度困惑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们带来的利弊该如何权衡,如今,我亦不再困惑。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思考与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源自我们所处社会本身的需求,我们是为了更美好而非令人担忧的未来而努力。至此,人的个性与奉献精神被摆在了一个明显的位置。这如他所说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和爱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我想,我会铭记这一切。如果我没有记住这些教诲,那就是罪过了。

我曾读到一些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回信,觉得很亲切。

我愿称他为“一个温柔的科学家”。

科学家事迹材料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里有一种叫“钋”的元素,说起这“钋”的名字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发现“钋”的科学家叫彼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是法国人,玛丽却是波兰人。

玛丽延生于1867年11月7日,当时波兰被沙皇俄国统治着。玛丽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懂得了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长大以后,她目睹沙俄统治者的残暴行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当时在华沙,有一座颂扬俄国统治者的纪念碑,玛丽每次经过那儿,都要啐一口唾沫,表达自己的憎恨和蔑视。她上中学的时候,她的好朋友的哥哥因为反对沙皇俄国,被判处绞刑。在这位爱国志士被处死的那天,她满噙泪水一个人默默跪在地上,暗暗发誓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

后来,她到法国求学。1894年4月,正在巴黎讲学的波兰物理学教授柯瓦尔斯基,介绍她与年轻的科学家彼埃尔·居里相识。她的对科学锐意进取的精神,一下子吸引住了彼埃尔,两个人相爱了,在1895年7月结了婚。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两人都很兴奋。玛丽突然抓住彼埃尔的手,激动地说:“我可怜的祖国的名字已从地图上消失,但我要让祖的芳名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我想把我们刚刚发现的元素叫做‘波兰’——钋,你同意吗?”彼埃尔望着可敬的妻子,认真地点了点头。1899年7月18日,他们公开宣布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叫“钋”。

科学家事迹材料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

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科学家郭永怀先进事迹事迹材料【】

今天是我的导师郭永怀先生为国牺牲46周年的日子,清早起来,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深切怀念。

前不久,见到郭永怀先生与我们三个研究生的一张合影,我的一位好友特地从网上下载后发给了我(见附件),让我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与导师在一起度过的难忘的日子。想当年,郭先生刚过五旬,虽然清瘦,但充满着活力。他那时肩挑着两个重担: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工作极其繁忙,每周工作六天半,还经常到大西北出差,但他的脸上从未显露过倦意,还总是把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放在心上。

26年前,我在纪念导师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作为他生前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10月4日郭永怀教授对我和李家春说这番话时的情景。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后来,我们还发现他说话态度的严厉程度与对话者跟他的年龄差值成反比。他的一位老学生p与他谈话时就有点胆怯,郭先生批评他时有点严厉。最近,我的一位老学长告诉我,p先生目前已有九十多岁了,他学问不错,不愧是郭先生耳提面命带出来的学生。

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次谈话中,郭先生没向我们讲一句大道理,只是让我们把所有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方法,特别向我们推荐了两本关于科学史和科研方法的英文著作,使我们体会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

见面以后的三个月,郭先生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以阿尔文(197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宇宙电动力学》为主要参考书,学习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同时把此书翻译出来。经过一年多努力,我完成了译作,战战兢兢地交了稿。事隔两个月,郭先生把修改稿退给了我,告诉我,按照他的部分修改为标准,好好修改译稿。我一瞧傻了眼,只见稿纸上布满了红字修改。恰好,我那时听完了师母李佩先生的英文课,并学完了所里开设的“英汉翻译理论和技巧”课程,按照导师的修改意见,逐字逐句进行重译,于是,二审得以通过。导师又帮我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可惜译著出版因“文革”开始而被耽误,后来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印行。可惜的是,郭先生未能看到此书的问世。

那时,力学所的研究生集中在一个大办公室学习,大家你追我赶,每周一般读书七天,从早上七点读到晚上十点。周日早晨也不敢太晚起床,因为周日上午郭先生经常踱着方步到我们的学习室来。有一个周日,他来了,走到我们仨跟前,满脸笑容,递给我们三张糕点票。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清楚,那个时候吃饭定量,普通糕点也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半斤。郭先生是学部委员,有些许特供,因此,就把糕点票送给了我们。这大概是师母的主意。小小糕点票,里面包含着浓浓的情意。

进所第二年,郭先生在他的研究室里组织磁流体力学讨论班,集体学习留比莫夫的专著,并讨论手头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从中,我看到了先生的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和宽严相济的组织能力。年纪越长的越有压力,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倒是迎来了学术上的阳光雨露。

几十年过去了,郭先生颀长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他内向、低调,极少有疾言厉色。他喜欢戴着一顶鸭舌帽。走路老低着头,靠着建筑物的`围墙走,只要他在中关村,上班的时间总是定数。有时,我们哥儿几个有意在那个时刻,躲在一旁悄悄欣赏这道风景线。可惜,上苍早早地剥夺了我们这样的权利!

缅怀,是为了激励。如今,做学生的也垂垂老矣!只是导师关于做铺路石子的教诲,却一刻也不敢忘记。只有努力,努力,才可不辜负导师的培育之恩。

事迹材料

xx地处xx镇东部,与广丰交界,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6亩,有5个村民小组,人口1531人,30名党员。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在党支部书记杨岳飞的带领下,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xx是全县海拔最低的一个村,县志都有记载。原xx完小是全镇最高一个地方,又是20世纪60年代建在信江河的一个小山包上,学生每天4趟七上八下(上学往上爬70米,放学往下走80米),是一幢土砖土瓦的危房。教师和学生都持有恐惧的心理,家长天天惦念上学子女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采取上求下筹(向上求资金,向下群众自筹资金)方法,不到一年时间就做好一幢570平方的崭新教学大楼,地点做在xx中心点。同时,也做好1000多平方米的大操场围墙及其他设施,总造价20万元。

众所周知,涨坂是一个穷山僻址,交通又不方便的地方,想近板桥村隔河千里,往杨宅要绕一大圈,虽然有一条乡村公路,都是20世纪60年代开起来的,宽大约2至3米左右,经多次整修,没有解决根本,总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老百姓经常骂爹、骂娘,怨声载道。近年来党支部通过县农业开发办领导联系,帮我们涨坂至杨宅的公路拓宽到5至6米,大约投资了15万左右,为此,村民也自筹了一部分,还有在外工作或经商的乡友两种方法筹集了资金5万元。第一次把路基填实整平到杨宅路段,老百姓说,这次我们村党支部干部真为我们做了实事。然后,通过县、镇有关部门领导支持、扶助下,又改变了涨坂至杨宅的2.6公里公路水泥硬质化,宽5米,高20公分,总投资计人民币60万元左右。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涨坂小组付家小组、塘石小组、白塘小组、杨家小组2.5米至4米的水泥路硬质化4.2公里,里弄小巷3600米,总投资63万元。我村党支部班子人员确实有计划,有步骤,改变了xx的新面貌。

几年来,党支部还为群众做了一些小事,一是为建设新农村,改变村容村貌,又新开了一条500米长的公路,改变了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堂糟的旧面貌;二是在信江河边涨坂渡头建了三座谅亭,使群众路过时可以遮阳躲雨;三是修复了信江河上涨坂拦河坝等水利设施;四是引导和带领农民改变了传统观念,使许多农民已改变旧的种植模式,由单种水稻改种玉米、绿豆、花生、茭笋等市场适销产品,使农民增收;五是在计划生育、扶贫帮困、调处民事纠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维护了团结和谐的局面。

事迹材料

多少个万籁无声的凌晨,他行走在寂静的路上;多少次骄阳似火的正午,他穿梭于小区的每条路上。与笤帚垃圾车相伴,一干就是8年。8年中,他奋战在清洁卫生的岗位上。没人要求他,反而好多人劝他,可是,他越到节假日越忙。有人算过,一车垃圾500斤,每天5车,xx年就是xx吨,有20节的车厢装,至少要6列火车。“宁愿一人脏,换来万户洁”是他坚守的信念。

他就是宋xx,这个1976出生的汉子,是银水巷社区一位普普通通的居民,xx年下岗后他成为xx巷辖区内的一名清洁工人,他的吃苦耐劳、他的任劳任怨,让xx巷社区的领导认可他,周边的居民尊重他。

宋xx每天重复着清扫居民楼的卫生,把垃圾装上车运往垃圾转运点。银水巷地处老城区,居民垃圾倾倒方式比较原始,都是通过楼体垃圾通道排出,劳动强度很大,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夏天,垃圾堆放了一晚上,气味难闻、令人作呕,使人不敢深呼吸。宋xx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开始工作,有些垃圾通道堵塞下不来,他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但从不抱怨。

分内工作尽职尽责,但是分外的事情,宋xx一点也不含糊。做完这些他还要这走走那走走,看到顽皮孩子丢下的垃圾,他就顺手捡起来;看见谁家正在装修,他就帮忙抬抬东西;看见楼道里的杂物,他就帮着清理。时间长了,周边的居民都认识他,孩子们也愿意找他帮忙,“宋叔叔,看看我的自行车怎么了?”“没事,打上气就好了。”“下雪了!宋叔叔又帮我们扫出一条路来,太谢谢了!”“没关系,反正我起得也早,闲着也是闲着。”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虽然都是小事,但是正是这些小事感动了小区的每一位居民。

宋xx经常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为社区的草坪、鲜花、树木浇水打药,疏通下水道,检修电路……在东山路128楼下有一下水井,一到雨天就会积很深的水,行人根本无法通过。每看到这种情况他就主动冒雨排水,直到居民们能够安全顺利地通过,全然忘记被淋得湿透了身体。银水巷8栋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身体非常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得知这种情况,修理水龙头、疏通下水道这样的活就由宋xx承包了。去年秋天,老人生病了,卧床不起,他发现后,召集众人一起把老人抬到楼下的车上,老人的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人生贵在坚持、执着,一个人能够完成一天的任务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如此,银水巷社区的宋xx做到了,一年365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宋xx从来没有休息过,从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过一天工作,就连有一天在处理垃圾时不小心被玻璃划破了手,也没有休息一天,仍然忍着痛苦忘我工作。

宋xx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走过了这些年,其中的汗水自然不必多说。每一天,他都几乎是伴着辛勤和汗水过来的。没有过多的话语,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他没有多高的学历,却让身处市场经济中的我们体会到了甘于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他——宋xx。

事迹材料:典型事迹材料

张西良同志入党20xx年来一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认真学习并自觉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很高政治思想觉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崇高的教师工作。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岗位?教书育人?勤奋塌实做好日常教学和育人平凡工作。在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和班主任工作中?为人师表?努力做大学生、研究生的良师益友?深入学生班级宿舍、研究所、实验室?工作认真细致、及时到位?不留有遗憾?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积极上进?为学生解答考研、就业和创业中有关疑问?得到学生肯定和尊敬。担任光测研究生各年级级班主任?尽管班级人数不多?但在科研活动、参与大学生科研立项数比例、毕业论文评优、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等方面?所带班级处于学院前列。20xx、20xx和20xx年度连续三次年度考核校优秀?20xx年度考核院优秀?20xx年度被评为江苏大学优秀教师。

教学上?积极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近年来?开设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研究生课程共7门?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6人左右?指导的学生获得校、院优秀毕业论文多人?教学工作量平均在2个教学编制以上?教学效果优秀?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参加教改和实验室建设项目5项完成2项?20xx年获江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20xx年获江苏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3主动积极指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大学生完成省、学校和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和创新训练项目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4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论文5篇?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和全国无线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深圳市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二等奖?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8人?已经毕业6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学金5人次?校优秀毕业生2人次。

科研上?取得长足的进步?成绩突出。近年来?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主持或参加完成省、厅和市校级项目8项?省市级鉴定6项?验收2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5和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第7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目前主持或参加在研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其中5项主要参加者?前3名省厅和市校级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0余篇?ei收录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件?授权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件。

在兼职工作方面?积极做好支部书记和系副主任工作。按照学校和学院统一部署和安排?组织好支部生活、系的政治学习?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活动?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协作系主任开展教学研讨、管理等工作?在做好支部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结合系青年教师党员多?老教师党外人士多特点?经常与老教师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支部和党员看法和建议?每年开展多项系内党员和群众共同参加的参观、学习及联谊活动即时及时做好收缴党费工作?在教学研讨、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建设等各项活动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承担任务?如?协作系主任带领大家进行专业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20xx年获得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大学品牌专业?协作学科负责人做好教育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规划、方案制定、落实、验收和日常管理等等工作?而没有任何报酬和工作量?在各项工作中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其它方面?以优良成绩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习?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迹材料

王爱英今年60岁,是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城里社区居民代表,家住城里大街房改大院,是淄川第二宾馆退休职工。大院里的居民提起王大妈,都称赞她是个非常热心的好人。

在城里社区,说起王爱英,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十余年如一日的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大家格外敬重她。

王爱英是热心的义务监督、宣传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天天在社区里穿行,有时戴着志愿者小红帽在大街小巷进行文明劝导;有时拿着文明城区宣传卡,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讲解。碰见可疑人员,就上前盘问;她非常注重保护环境,希望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并始终坚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原则,遇见乱扔乱倒垃圾的住户,就进行说服教育,时刻监督,并且做到垃圾入筒,碰到不文明的情况,她就会主动上前劝导,心平气和的把对方说的心服口服。

王爱英为人随和、开朗,助人为乐是她的家常便饭,更重要的,她还是个义务调解员,谁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一出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她所居住的小区是一个老住宅小区,污水管道都已老化,经常出现管道堵塞现象,每次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她跑前跑后,联系疏通、挨家挨户收钱、无一不亲力亲为,经常累的腰酸腿疼,但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只要问题得到解决,她比谁都高兴,她所做的一切,从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并且无怨无悔。

这就是社区男女老少都尊敬和爱戴的王大妈。20xx年,她荣获了“淄博市热心大妈”的称号。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却感染着小区里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都主动帮忙,邻里之间非常团结,整个小区充满了文明和谐的气氛。

事迹材料:标兵事迹材料

自20xx年参加农信工作以来,我先后从事过柜员,大堂经理等工作,前台柜员的工作经验,使我积累了相关业务知识,让我在从事大堂经理工作时,能更好的为客户解决问题,回答疑问,也正是在大堂经理的这段工作时间,让我真正体会到山东省农村信用立足三农,服务大众的理念,在一个个普通的工作日中,在我平凡的岗位中,收获着客户的信任与支持,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作为一名大堂经理,大厅就是我每天的工作场地,每天晨会后我会先巡检大堂内的一切设施和设备,检查整理完毕后,立于叫号机旁笑迎我的第一位客户,开启我一天的工作。工作中我用专业知识为客户排忧解难,疏理业务分流,提高办理速度。我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工作理念,那就是“三心服务”准则,所谓三心,我归纳为诚心,耐心,细心。

诚心: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客户,因急需购房来我社办理反存业务,却因收款账户性质问题对方行无法给予入账,由于事情紧急,加之事出时已接近银行结账时间,客户当时产生了抵触情绪,无论我们如何解释,客户仍然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把责任推给了前台柜员,认为我们没有尽心为其服务,要求我们立刻为其解决问题,当时的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是客户最急需的,于是我主动向领导请示,立刻陪同客户一起去对方行协商解决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举动,他立刻认识到我们确实是急客户所急,诚心的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事不关己,推卸责任的态度,于是客户平复了激动的情绪,不再埋怨吵闹,而是认真听我的解释,最后一起来到对方行在其帮助下更改账户性质解决了问题,保证其资金按时到账,一切办理完毕已经到下班时间,我提出自己回单位,客户却执意要开车把我送回去,临别时,他由心的表示了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感谢,我也深刻体会到诚心为客户服务的重要性。

耐心:有一天,一位大姨急匆匆的来到营业部,说她的女儿是位残疾人,居委会给统一办理了残疾人发放补贴的存折,然而她去取款人家说必须改密码,密码要本人才能改,她女儿腿部残疾,外出不便,银行人员和她解释了需要带的证件,而由于大姨本身年纪大了,听力也不是很好,跑了两趟还是没带齐相关证件,于是她来到营业部,我听完大姨的解释,把所有需要的证件都用笔写下来,让她带回去比照准备资料,并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有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我,避免了她一次次往返银行。还有一位老大爷也是我的“固定”客户,大爷是孤寡老人,视力不好,自动取款机无法自行操作,每次来我都会协助他来到自动取款机处,避免了等待的时间,同时减轻前台压力,久来久往,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一种默契,大爷也喜欢来我们农信办业务。诸如此类的很多客户,虽然都是我们的普通客户,但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支持着我们农信的工作,长时间的工作也让我们建立了亲人一般的信任与感情。

细心: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客户填制许多单据,很多都是一式三联的,我在去外行办业务时,发现她们把单据分别撕开,一份份折角放置,这样既让客户方便使用同时大大减少了浪费,于是我借鉴了同行业的这个做法,把这些小细节也用到了我们的工作中,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动作,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为客户定期更换最新的报刊,新的产品资料,下雨时准备好塑料袋避免雨水溅湿柜台,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等等,轻声的一句问候,暖暖的一杯热水,只要我能做到的从不推辞,小到别针胶水,大到杂志雨伞,工作虽然琐碎却也乐在其中。正如那句话所说,细节决定成败,我相信,工作无小事,我们的努力,客户会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我们虽然岗位平凡,但是很有意义,工作中有苦有乐,有时也会委屈,也会退缩,但是领导的信任,榜样的力量,责任的驱使,内心的勇气支持着我,我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

现在我知道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不论是专业技能还是服务规范,无论是大堂经理还是前台柜员的工作,我们都要按照基本的服务流程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微笑服务,认真引导每一位客户填写单据,耐心为每一位客户解答疑问,用微笑感染每一位客户,用真诚赢得客户的赞许,每一天的工作对我们是机遇也是挑战,有苦有乐,不管未来会遇见什么困难只要用心服务,真诚待人,细心工作,困难就会化解,我将继续用我的“三心”服务理念,在我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收获属于我的每一份感动。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迹材料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消防安全工作,兰州市城关区消防救援大队坚决按照总队、支队和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分析当前时期消防安全形势特点,聚焦封控管理关键环节和火灾防范突出风险,快速响应、扎实开展,主动服务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深入防疫一线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等各项工作,彰显了新时代消防救援人员的使命担当。

提前研判,打好防疫主动战。大队党委第一时间部署安排,主动对接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商务委等部门,详细了解定点收治医院、隔离酒店防疫管理情况,掌握场所布局、人员入住、设施运行等基本要素,迅速召开工作部署会,对各酒店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研判,制定进驻方案,排定检查计划。自3月8日起,大队按照辖区分布成立6个“党员先锋”专项检查组,分组深入定点收治医院和集中隔离场所,开展收治前消防安全指导工作,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前置备勤,担当作为不后退。大队深入研判定点收治医院、隔离酒店消防安全风险点,协同责任区消防救援站进行桌面推演,制定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前置备勤力量,派驻专人专车对兰州重离子医院实现24小时服务,开展非隔离区现场巡逻及隔离区防火服务指导,对周边消防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和熟悉,并组织人员开展灭火救援拉动演练,全要素、全流程、全科目检验队伍实战响应能力。按照《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强化住院部、icu病房等重点场所,酒精、氧气等易爆品存储重点部位,高负荷运转、用火用电等重点设备,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重点区域的火灾风险管控,查看重点防疫区域、临时消毒间、消防水泵房等重点部位防火措施落实情况,查看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况,对因防疫实际确需关闭的出口,提出确保安全疏散的建议,确保防疫救治工作安全平稳运行。

紧盯重点,锚定目标不松懈。大队建立集中隔离点消防安全形势“每日研判、每日总结、每日反馈”战时机制,采取视频、电话、短信等形式,每日对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进行远程指导,提供咨询服务,推送消防安全自查要点,提示日常消防安全注意事项;利用消控室注册平台,每日抽查并通报消控室人员在岗在位情况,确保隔离点消控室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并将检查后形成的隐患清单和检查报告,反馈至支队疫情防控指挥部和酒店管理方,通报整改进度,落实整改措施,形成酒店、医护、监督三方“1+1=1”的工作体系,推动酒店不断夯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助力消防安全工作机制得到长效延续,为防疫期间社会面消防安全形势稳定保驾护航。3月19日起,大队所辖广场、广武门、焦家湾、西关、东瓯、碧桂园6个消防救援站各出动1车3人,前往星美酒店、百合花酒店、瑞云大酒店、如家商旅、格林豪泰(南河路店)、兰博梁山酒店等6个重点隔离酒店驻点执勤,协同责任区雁南消防站对段家滩20号七天优品酒店进行驻点执勤,以“战时状态”、扛起“战时责任”的精神,投入到疫情防控执勤备战工作中,确保打好主动战、安全战、快速战。共出动执勤值守消防车168台(次),消防员504人(次)。

依托平台,抢占防控主动权。结合疫情特殊时期的人员管控和火灾防控工作措施,大队坚持以重点专项检查和非接触式线上消防检查指导为主。对集中隔离点建立微信群,采取视频、电话、短信等形式对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进行远程指导,提供咨询服务,推送消防安全自查要点,提示日常消防安全注意事项;利用消控室注册平台,每日抽查并通报隔离点消控室人员在岗在位情况,确保消控室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物联网平台,对800余家重点单位、30余家隔离酒店进行线上检查,查看重点部位消防安全情况及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加强与企业在位的负责人、值班人员联系,提供消防安全指导服务,利用微信工作群发布消防工作提示信息,掌握单位消防工作开展情况,提醒值班人员特别是涉疫管控区、封闭区加强消防安全防范。

全面铺开,宣传教育不间断。充分利用app推送、微信、短信等媒体渠道,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消防安全提示”“疫情期间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等针对性强的内容,强化提示性、警示性、消防宣传教育,特别是利用手机短信及时向全区群众发布消防安全提示警示2万余条。建立疫情防控点督导群,采用视频连线询问解答,推送消防安全学习资料,每日对涉疫点进行远程巡查推送,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氛围。

严守阵地,枕戈待旦保平安。针对城关区建筑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强、涉疫及封控场所多的情况,大队立足实际,对各隔离酒店进行死看死守,和防疫工作者们一同筑牢抗疫防线。街道网格员协助街道、社区疫情防护,参与人员达到100余人。大队文员和网格员在督促各街道、社区及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居民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同时,纷纷投身到防疫安全工作中,既协助街道社区强化疫情的值班值守,又实时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宣传,全体“蓝朋友”齐心协力确保特殊时期全区的消防安全形势稳定。

初心不改,使命犹在;疫情面前不退却,危难面前我先上。城关区消防救援大队将继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落实消防救援和监管职责,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事迹材料:典型事迹材料

邹煌腾,男,汉族,入党积极分子,井冈山大学信息科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08级教育技术学本一班学生,现任院学生会维权纪保部部长、本班副班长、校学生联防总队队员、《治安简报》主编等职务。该同学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学习勤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体育竞技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各方面表现突出。曾荣获校运会跳远第二名、三级跳远第三名、“优秀环境使者”、校“优秀膳管员”等荣誉。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方面:

邹煌腾同学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拥护党的领导,现为入党积极分子。平时他积极参与由校、院组织的一系列有关党的xx大精神、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和学习《党章》等的学习教育活动。参加了井冈山大学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在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将所学理论贯彻到行动中去。

二、在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尤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更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因此他在学习上一直刻苦努力,力求上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常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晚上经常上晚自习,在学习上做到不拖拉,对于其他同学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英语学习方面也不断努力并且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此后他继续努力不放松英语的学习,坚持早读,争取早日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三、在学生干部工作岗位上:

自大一以来就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并且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奋力开拓,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很好地实践了学生干部的义务,发挥了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

08—09在担任班级副班长时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开春满园”,他努力带动全班同学一起进步,在他和其他班委的努力下,所在08-20xx年度班级被评为“优秀团支部”,09-20xx年度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他和班委制定详细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为以后班级的组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带领班委一起认真开展寝室文化建设,在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引导大家努力学习的同时,搞好寝室内务,营造温馨家园。积极组织各种如“寝室篮球赛”“羽毛球比赛”“元旦晚会”“中秋晚会”等活动来丰富班级同学的课余生活,增进班级凝聚力!

08—20xx年度担任学院学生会维权纪保部副部长期间,积极配合部长开展部内常规工作的同时,还参与组织了“安全知识征文比赛”、“新生寝室设计大赛”等活动,其所在寝室多次获得院“文明寝室”荣誉称号。

09—20xx年担任院学生会维权纪保部部长,在院领导和团委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落实院系对学生工作的要求,遵循以“服务同学、锻炼自我”为宗旨,认真开展学生工作,挖掘同学们的创新潜力,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并和学生会其他干事一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3.15消费维权征文比赛”、“毕业生晚会”、“迎新晚会”等一系列活动,为营造学院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在社会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方面: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进行社会活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它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全面成长、成才发挥了学校课堂无法起到的作用。该同学多次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20xx年暑假他还参加了我校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外,他还积极报名参加了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玉树地震后,他和班长组织班级同学进行“爱心捐款”活动,为灾区人民及时献上一份爱心。

一切的成绩终属于过去,明日又是崭新的一天,邹煌腾同学始终信守着“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的青春箴言。学习要刻苦,工作需努力,做人应踏实!相信凭借这些追求自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优秀品质,邹煌腾同学会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大学生。

事迹材料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的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数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得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了。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事迹材料

“请大家相信我,我不光是法官,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20__年,吕晋锋刚到千山法庭工作时,经常在大厅碰到一些当事人在议论打官司是否需要花钱找人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滕庭长就会站到大家中间说这句话,说得特别诚恳坚定。”吕晋锋说。

“我是党员,为党献歌怎么能少了我。”20__年,鞍山市中院参加全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合唱比赛,滕启刚听说后主动报名参加,“他是登台参加比赛的唯一一个庭长,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个。”组织参赛的鞍山市中院原工会主席杨力回忆说。

“如果非要问我名字,那就叫我共产党员吧!”20_年初冬的一个早上,滕启刚和爱人李淑华在鞍山二一九公园湖边散步,看到有人落水,他二话没说跳下湖中将人救上岸。“闻讯赶来的警察一再问老滕的姓名和单位,他笑着说了这句话,拉着我就离开了人群。”李淑华说。

“我是共产党员”这句话,滕启刚在很多公开场合会大声响亮地说出来,语气充满了自豪。熟悉滕启刚的同事都知道,他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有一个红色绒面的小方盒,里面装着党徽,吕晋锋回忆说:“以前开会参加活动戴党徽的人很少,滕庭长每次参加活动都要佩戴党徽,站在镜子前反复端详看是否把党徽戴正。”妻子李淑华回忆说:“他最爱唱的歌是《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每当唱到‘是你领我走上光辉的人生路’‘是你为我铺满鲜花盛开的路’时,就禁不住掉眼泪。”

1991年滕启刚考入千山法院不久就积极申请入党,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一切都要感谢党和人民培育了我,爱党于我而言,是一种镌刻进生命里的情感。”65岁的王艳荣退休前是千山法院副院长,是滕启刚的入党介绍人,她回忆说:“我感觉他说这话时,入党的心情比我当年更迫切,他用他的激情时刻感染着我。”

滕启刚在《这就是我的忠诚》文章里,回顾1995年11月入党的情形:“大冬天的,我去区委参加入党宣誓,在路上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零下20多度啊,却感觉浑身热乎乎的。”

滕启刚一生兑现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的誓言:“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个人的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在法院工作30年,他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能满怀激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就像一颗螺丝钉紧紧铆在组织需要的地方,钉得牢不生锈。

6月3日是滕启刚去世的前一天,千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侯俊、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黄茜回忆说,当时省高院有一个调研课题,光立项报告就得5000字,第二天就要交,两人第一个想到了法律功底深厚的滕启刚,但考虑到他这些天一直在为6月5日世界环境日宣传做准备,当天下午还要开两个庭,实在不忍心再给他加担子,中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他刚说个开头,他就马上答应下来,说:“正好我也有些想法,你们找我找对了。”黄茜说:“3日下午滕启刚连续开了两个庭已经很疲劳了,下班了,他仍在办公室里写这个立项报告,这是他为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滕启刚对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把党的温暖传递给这里的百姓。

9月11日,是滕启刚的去世百日,滕启刚家邻村村民李大明,一个人顶着雨踩着泥泞的山道来到滕启刚的坟前祭奠,泪水顺着脸上的雨水一直往下淌。这是滕启刚去世后,他第四次来看他的“法官老弟”了。

64岁的李大明患有精神疾病,平日孤身一人靠种菜为生,住在邻村的滕启刚知道他的情况后,主动认这个大哥,起初李大明觉得他是法官,自己是个老农民,不好意思接触,没想到滕启刚根本就没有法官的架子,一口一个“大哥”地叫着。“他一个大法官,每次来骑个破电动车,都10年了,我都不稀罕骑。”李大明开始逐渐接受了这个“法官老弟”。

时间一长,李大明把滕启刚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一天傍晚,滕启刚夫妻去李大明家送饺子,正赶上他发病出现幻觉,他拉着滕启刚的手说:“今天是我爸三周年,你是我兄弟一定要给老人家磕头。”他指着屋里黑乎乎的墙说:“那就是我爸!”为了配合他,滕启刚二话没说拉着妻子跪在地上冲着墙壁磕了三个头,李大明激动地说:“爸,我的‘法官老弟’给您磕头了。”

现在在李大明的菜地里还到处都有滕启刚的影子。“看我脾气暴躁,他特意给我买了一些书,让我多学些道理,情绪平和些。”李大明从大棚里拿出来《弟子规》说。菜地里还有几个土篮子,里面装的一些线,“这都是他给我的,帮我一起吊线,一起种菜。”菜地旁边他居住的简易棚里还有一个塑封的八开纸,上面有打印的文字:“他每天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和菜地为伴,所有的蔬菜均是有机菜,敬请放心购买,不要无偿地拿走他的生存来源。”李大明说,他有时一犯病把菜丢在市场就走了,滕启刚特意给他做个小牌放在菜摊上。“我真是想他啊!”李大明擦着眼泪说。

滕启刚的大爱像一束光时刻温暖百姓的心。十几年前,一个跟父亲到工地打工的15岁女孩,遭受父亲工友性侵,滕启刚开完庭后,征得女孩父亲的同意,把女孩带到了自己的二嫂家。“很少看到刚子掉眼泪,那天他哭了,”滕启刚的二嫂石英琴回忆说,“他和我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不能让她再住工棚了,让她在你这住一段时间,让你女儿多陪陪她,就说是你娘家的亲戚,千万不要和别人说她的情况,不要刺激到她,不然她就没命了。”

女孩又瘦又小,浑身一股刺鼻的味,石英琴领孩子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到了新环境孩子整日不说话见人直躲,滕启刚几乎每天下班都要绕道来看看孩子,孩子只有看到滕启刚才会咧嘴笑一下。三个月后,滕启刚带着女孩的爸爸一起来接孩子,女孩舍不得走,跟在爸爸的身后,走着走着突然回头一下跪在滕启刚面前,哭着连声喊道:“滕爸爸,滕爸爸!”

滕启刚的家,在千山区大孤山街道谢房身村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距离千山10多公里,从出生到去世滕启刚从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院,作为当地有名的法官,很多人劝他到城里买个楼房,他说:“在这住惯了,踏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