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规矩读后感大全(16篇)

时间:2023-11-28 20:20:23 作者:QJ墨客

阅读一本好书后,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把书中的精彩和感动延伸并分享给他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要守规矩》读后感

从开学第一天起,蓝欣老师就一直在训练每个人“守规矩”。有很多规矩,比如不能在走廊里跑跳,不能站成一排,走路要轻,比如不能在教室里打架,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坐在课桌上,不能乱扔废纸。你不能在课堂上离开座位。有问题请举手。上课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

蓝欣老师还说:“赏罚分明,守规矩的要赏,不守规矩的要罚。”蓝欣老师照她说的做了,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她奖励了表现好的小布和童嘉每人一颗红色五星。因为花轮是个桀骜不驯的`学生,他在蓝欣教书时,一只脚不经意地放在桌子上,不停地摇晃。蓝欣老师示意他把脚放下,他一点也不懂,于是蓝欣老师批评他,罚他课后在办公室里训练坐姿。

为了获得蓝欣的老师奖,小米瓜积极表达自己,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后尊重规则和纪律,即使老师不在也遵守纪律。

由于蓝欣老师放学回来,小米很失望。他真的很想得到蓝欣老师的奖励和肯定!

《要守规矩》读后感

今天看了小米瓜九月的第三期《检点》。本文主要说小米瓜进小学的第一天,蓝欣老师就训练大家守规矩。主要是,走廊不准跳,教室不准打闹,不准大声喧哗,不准乱扔废纸,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拿奖。

然而,班上最不守规矩的.学生之一是花轮,他总是把腿放在桌子上,不停地发抖。老师叫他放下,他不理,老师就叫他去办公室练习坐姿。与花轮的同学不同,小米甜瓜如果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获得奖品。所以小米瓜上课表现很好,举手回答问题,下课站成一排。葛本只好插队进来,她也很谦虚(谦逊就是礼貌,毫不在意)。

《规矩和爱》读后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这一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怎样让孩子在幼儿园既快乐又能主动遵守规则?”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获益匪浅。

他认为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属品。父母可以爱孩子,但却不能占有孩子。作者的另一个观点也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辄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你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却存在隐忧。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置换。

这些方法不正是我们老师常用的吗?

所有的孩子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书中有很大篇幅介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们合理的有效的借鉴书中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快乐幸福的成长!

本书看似是给家长准备的,其实对于我们老师也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只有孩子还有家长。我们也需要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来指导家长,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要守规矩》读后感

小布脚踩伤了骨头,以至于眼泪都下来了!他还是原谅了布布。下午,蓝欣老师去开会了。他很听话,很照顾自己。他不聊天,也不吃同学给他的.零食。他非常守纪律。他想让蓝欣老师表扬他,并奖励他一个红色五星奖。但是,老师放学铃响了才回来,也没有表扬小蜜瓜。小蜜瓜很难过,想让老师夸他几句。

看蜜瓜的日志《要守规矩》。从进小学第一天开始,老师也要求我们遵守规则,比如不要爬栏杆,因为我们教室在二楼,老师怕我们摔倒;比如不能乱丢垃圾,不能在教室跳绳;比如上课不能吃饭不能说话;比如上课答题,举手坐正;比如要有礼貌,要卫生。我们老师也有明确的奖惩。如果他们表现好,他们可以得到奖励。我喜欢老师像小米瓜一样夸我,所以我想做一个守规矩的好学生。

《规矩》读后感

我认为《规矩和爱》这本书写的确实不错,即有理论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细细品读之后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以后会成为我教育孩子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我很认同书中所讲的“真正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的理论,因为孩子是各种各样的,家庭父母亦然。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所经受的磨难挫折并不多,甚至一个孩子受几代人的宠爱。受各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孩子缺少清淡的智慧,安静的心性,做事缺乏理智,我行我素……正所谓“奢华容易,教养太难”。

我的体会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孩子一定讲究方法和原则,因材施教,不能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正如书中所说的:“溺爱是害也是恨”。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争取做到“规矩和爱”的和谐统一。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心里接受规矩,给孩子立了规矩要严格执行,实施时要言简意赅,发挥出其权威性,该表扬进表扬,该批评时批评,培养孩子从小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所以,一本好书,一定多读,多领悟借鉴并从中受益。在严父慈母的配合下,对孩子赞美,信任和期待的同时并施以规矩,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情商。牢记“再富不要富孩子,再贵不要贵子女”的准则。在《规矩和爱》的指导下,理性地教育孩子。

《德胜规矩》读后感

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个单位要有自己的特点至关重要,尤其是规矩。德胜的价值观简单而朴实: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

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建造房子细到每一颗螺钉的间距,及所敲击次数,都非常精确,就如我们的按卡作业,做一条勾一条;员工的报销制度落实的非常好,不用领导签字直接财务报销,而且有财务形成审批软件自动识别;人员的安全第一做到了极致,尤其是人员血型方面,人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其实聂先生说的惰性我感触颇深,惰性有好多种:一是懒惰,这是惰性;二是拨一下,动一下,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惰性;三是一项工作干的时间长了,就开始牛哄哄了,这也是一种惰性;还有一种是对制度习以为常,慢慢对制度的不尊重。建立制度不是为了约束,而是更好的尊崇,把工作做的更到位更理性。就如我们目前在做的维修现场管控项目,有了具体的标准大家才好执行,长此以往就会有质的改变。

脚踏实地的工作是一种美德。德行天下,胜在爱人。德胜洋楼真正将德与爱融入到企业里,融入到每个德胜人的血液里。

《要守规矩》读后感

蓝欣老师的规则是:上课时不要在走廊里跳来跳去,也不要把脚放在桌子上。

我们班也有规定:课间不能玩危险游戏。蓝欣老师批评了花轮,因为花轮把他的'脚放在了桌子上。为了得到蓝欣老师的奖,小米瓜按照老师的规矩办事。我觉得“谦让”就是让别人先走,或者让别人先吃饭。

小布一踩脚,就觉得很疼,眼泪都出来了。小蜜瓜擦干了眼泪,因为小布不是故意的。当心兰老师去开会,小米瓜决定自己照顾自己。邢毅没理他,花轮让他看专辑。小蜜瓜希望蓝欣老师能给他回电话,好好表扬他。那种感觉一定很奇妙。

《要守规矩》读后感

今天看了《一年级的小蜜瓜》第三章《守纪律》。蓝欣老师有很多规矩,比如不能在走廊里跑跳,不能站成一排,走路要轻;不打闹,不大声说话,不坐在课桌上,不在教室乱丢垃圾;上课举手,得到老师认可后再答题。我们班有些规矩:不许打架;考试期间不抄袭他人;注意安全等等。

蓝欣老师批评花轮,因为他上课时一只脚放在桌子上,不听老师的话。

为了得到蓝欣老师的奖励,小米瓜一直在努力表现的.很好。

谦虚就是谦虚礼貌,不在乎。

小蜜瓜被小布踩了,小蜜瓜觉得真的伤到骨头了。但是我原谅了布布。

小蜜瓜的好感觉是希望蓝欣老师好好表扬他。

《规矩》读后感

读过同事推荐的《规矩和爱》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的确,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规矩和爱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是像太极图那样相互融合相互区别。

我的孩子今年8岁了,在孩子小的时候也读过《父母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类似教育孩子的书。我对孩子总是说:从小做事要踏实,不能浮躁、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善良,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看电视、玩ipad会影响视力等等,总之一切都是对孩子的众多要求,读了这本书才深刻的意识到,作为父母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对自己的要求。就拿最简单的事情来说,平时我们不让孩子玩太长时间ipad,可做家长的我时常拿着手机在不停的看新闻、刷朋友圈。一次,孩子一本正经的对我说:“妈妈,你回家能不看手机吗?玩手机对颈椎不好,你说过你颈椎不好的呀。”当时,第一反应是孩子会关心人了,心里暖暖的。再仔细想了想,孩子对妈妈有也立下了规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我么都没有做到,可恰恰相反我们对孩子立下各种规矩,而且立下的规矩,要求孩子要不折不扣的做好。就拿每天的刷牙来说吧,我们都知道正确刷牙的时间是三分钟。可孩子刷牙是往往都做不到。之后我们就会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的告诉孩子,现在不好好刷牙的话会有蛀齿,长大后就要牙疼……孩子一边听着家长们的唠叨,一边按照自己的方法刷着牙,好像没听见似的。偶尔听烦了就会冒出一句,你们大人们刷牙也没刷三分钟啊,干嘛要求我呀。的确,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一味地要求孩子怎样做,而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先学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何做好父母呢,答案就在本书中。作者王涛对父母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是不占有原则。孩子不是你的,你可以爱她、教育他,但是不能占有他;二是规矩和爱统一原则。成功的教育是爱和规矩的结合,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三是情商先于智商原则。一个人的成功至少70%归于情商,不到30%归于智商;四是共同成长原则。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受教育成长的过程,要改变孩子,父母必须改变。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读后感

经王心怡老师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先生的《规矩和爱》这本书,读后受益匪浅。虽然平时也经常读书,类似的育儿类的书也偶有涉猎,但大多读来感觉以说教,讲大道理居多,丢下书后好像啥也没记住,导致后来再也不想看这一类的书。但这本《规矩和爱》读完后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与感动,尤其是那句经典的`“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现就我对本书最有感触的一点小小感想分享如下:

首先就是关于“规矩和爱”,王涛先生认为,规矩和爱是教育的核心,规矩和爱是统一的,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规矩和爱都需要学习。看到此处脑海中就会不断浮现出我在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当孩子听话乖巧时,我们表现的和蔼可亲,各种友爱,很多时候还是无原则的爱,什么规矩都已经抛之脑后。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那张愤怒表情的脸和高分贝的声线,何曾想过用爱的方式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呢,想来实在是汗颜。此时的我们已将规矩和爱完全分离,看来作为家长的我对规矩和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其次是关于“规矩和敬畏”,王涛先生认为,做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人类需要敬畏,孩子需要规矩,规矩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害怕父亲而是让他们敬畏规矩,为此父母自己先要敬畏规矩。是的,人类需要敬畏,敬畏规矩,敬畏自然,敬畏一切未知。否则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天不怕、地不怕”,无视一切规则,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各种无法无天的小霸王。“子不教、父之过”,要想培养孩子敬畏规矩,首先要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最好的教导就是率先垂范,今后我也会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自觉排队等。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时刻提醒自己及身边的每一位父母: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你就会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怎样的一个人,就会影响你身后将是怎样的世界。所以规矩和爱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未来的一个世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规矩和爱读后感

自从有了宝宝,我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初为人母的我买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看了之后深有感触。因为孩子的到来让我对规矩和爱有了切身体验。

严格的说,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作为80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更要学习如何为人父母。但是能否成长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非常艰难,因为要改变一个超过10岁的孩子已经很不容易,要改变一个成年的父母自然就更难。

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我们能学的育儿知识远远超过我们的祖先。这些新的`科学知识一方面需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

一个人若只知道疼爱孩子,却不忍心去管教孩子,这样的人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父母。为了爱,我们要忍心给孩子做规矩,为了爱。我们也要忍着情绪做规矩。

我想我要更多的去学习,争取做一位合格的母亲。

《规矩和爱》读后感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从教也将近30年,但是怎样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心里却是没底。读了《规矩和爱》真的令我大开眼界,感触良多。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

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宽严相济,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的法则。

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是那种严父慈母形的家庭。很少体验过父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亲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亲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亲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都是服从父亲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直到一次对孩子乱花钱的管教过为严厉,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抗“难道我们小孩子就没有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吗?”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传承了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了。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碎了一只水瓶,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亲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长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孩子每次做完作业在收拾书包时,摸摸这摸摸拿,基本是10几分钟都收拾不好。后来发现他是收拾书包时,一会儿想起这件事,一会儿又拿起玩具看看,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我和孩子妈就给孩子制定了规矩,书包必须在5分钟内收拾完,且中间不许打岔。起初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就站在一边盯着他收拾,偶尔也会给他一句督促,偶尔也给予鼓励。也让他感觉到爸爸妈妈对这件事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渐渐地孩子学会了收拾书包。

规矩和爱读后感

本人有幸拜读了江渐名人王涛写的《规矩和爱》,感悟颇深。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教育孩子方面,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孩子在研学方面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传说。有头悬粱、槌刺股、匡衡凿壁借光等。而这些传说构成了中国人教育孩子方法的一部分。我儿时,听得最多的也就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等人自成人;中等人打骂成人;下等人打骂不成人。从中可以看出来,望子成龙的中国人,教育孩子,打骂不失为一种手段。西方国家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学习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包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人很少有人潜心将西方国家教育孩子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告诉国人。江渐名人王涛做到了。下面说说我的读后感,请斧正。

1、细心观察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交朋友,不断听取孩子的想法。要让孩子体察出家长的亲和力。给孩子定规矩,并因孩子的成长而调整规矩。

2、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独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事后与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增强历练,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好学上进的习惯,行成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孩子坐势、走路姿势、睡觉姿势、吃饭、睡觉时间。教育孩子加强团队意识,尊师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体现出平和的学习、工作心态。

4、人生的历程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坎坷的。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树立信心,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孩子感悟到,他是家庭中关键的一分子,他也有责任心,也需要他的努力。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人生理念。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后,会成功的,会苦尽甘来的。同时,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心,不断的回报社会。

5、谦虚谨慎,虑心学习,知错就改,做人做事,要低调。

《规矩和爱》读后感

首先,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你就会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影响你身后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所以规矩和爱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未来的世界!”

十分有幸,在陕西省名师高秀琴名师工作室的推荐下,我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要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要先掌握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去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好的工作。身为一个母亲,身为一名老师,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博士说:“当孩子闹情绪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受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果要真正的做到,做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对于我来说,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在书中,我还学习到,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习二点:一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简单的说,就是爱;二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训。要建立正确的规矩,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要先理解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有宽容,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矩的背后是有爱的。而不是让他感觉冷冰冰,是跟他作对,让他受苦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全的孩子。

其实,无论是规矩还是爱,无论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观察,多一些学习,多一些沟通,总会寻求出适宜的方法,相信我们合理的方法,也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规矩和爱》读后感

在同事兼育儿达人推荐下,买了这本《规矩和爱》,作者王涛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和心理学研究,在儿童心理学和父母学研究等方面颇有心得,值得一看。

书中作者反思了自己的受教育模式和成长中的影响,引用了大量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教育孩子的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一点一滴的陪伴中体现规矩与爱。阅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很凝重。身边很多鲜活的例子,特别是现如今很普遍的溺爱型、忽略型教养方式正在造成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这都是家庭教育中规矩与爱不同步造成的。

这本书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如“长幼有序”、“敬畏之心”,又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如不占有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等。在中国传统模式下生活的我们,如何做好父母,书中有些观点我很赞同。

一是反思自己的受教育模式。“父母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年轻父母重视,但是回首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父母的教养行为都来自代代相传的家教模式。也就是说上上辈人如何教育我们的父辈,基本我们的父辈就怎么教养我们。书中作者的父母都是严厉型,说难听点就是简单粗暴型,对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作者没有将这种影响延续到下一辈身上,因为他通过反思开始寻求更好的教子之道。回首我的成长经历,父严母慈的结合让我成长的环境比较自由,加上姐妹多,所以从小就学会了与人相处。但是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始终太严肃,而且规矩众多,一方面感谢这些规矩让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另一方面小时候我也渴望与别的孩子一样父女亲密无间。我跟作者一样,都是长大了才开始体会这种父爱的深沉。其实不是不爱,只是爱掩藏太深、执行规矩又很严格,爱与规矩没有表面的交叉点。通过这种反思,我希望与我的儿子何小宝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平等、自由的,在实践中探索到规矩与爱的结合点。

二是传统家庭模式中教育的一致性。目前的中国家庭基本上孩子都是老人带,年轻人在外面打拼,几代同堂必然会有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分歧。书中作者就如何保持一致性的观点我比较赞同。作者认为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不能替代。在规矩和教育上,要服从孩子的父母,原因有三:一来父母是孩子抚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他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孩子;二来隔代教育往往容易溺爱;三来父母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有助于孩子成长。书中也提到了传统家庭中因为孩子教育发生分歧时,父亲应挺身而出,做好妻子和自己母亲的调解人。当然同一教育者也存在一致性问题,即规矩不能朝令夕改,让孩子无所适从。

三是家庭教育中,爸爸不可或缺。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陪伴抚养孩子是妈妈的责任,爸爸负责打拼挣钱就行了,如果某个男人在陪伴孩子和家人上花的时间多,就有被贴上“没出息”标签。事实上,爸爸的作用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孩子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父亲影响,而且从父亲身上孩子能学会担当和承担责任。到了青春期,孩子会追求权威和力量,所以父亲要趁孩子还小,用心陪伴孩子,建立爱的连接和规矩的权威。

四是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书中列举了几个面对孩子撒谎如何惩罚的例子,有成功教育孩子的,也有不分青红皂白大动家法造成心理伤害的,作者总结:面对孩子撒谎时,要仔细分析动机和成因,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被惩罚的原因不是谎言被揭穿,而是撒谎本身,也就是解决问题应专注于问题本身。

大数据研究表明,情商高的人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幸福和满足感,简单说婚姻和谐、工作和顺、人际交往顺畅都与情商有直接关系。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本书中介绍了以下方法:

一是培养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说白了,就是了解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对孩子有客观、积极和具体的期望评价,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对孩子一味鼓励和贴负面标签。比如不能给孩子定过高的目标;表扬孩子不能千篇一律“你真棒”,而是告诉孩子棒在哪里;批评孩子不能总把笨、蠢等挂在嘴上,应该告诉孩子哪里还不够好需要改进。

二是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简单说就是用理性来管理情绪、做出判断和指导行动。主要的方法就是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性引导和延缓满足两种方式。如果面对问题父母手足无措、相互责怪甚至暴跳如雷,孩子也会变得暴躁而不讲道理。书中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一种能力是“轻声轻气说重话”,在惩罚孩子的时候理性而又客观,在自己极端愤怒的时候不应打骂孩子,因为这样仅仅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与教育无关。如果实在做了原则性的错事要打,也是自己冷静下来再打。

三是确立积极的内在动机。简单说就是帮助孩子明确兴趣和目标,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来培养责任感和抗挫力。大多数父母都是平凡人,没有识人的慧眼,也不能精准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其实很多成人连自己的兴趣目标都不知道。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现兴趣,然后陪伴孩子一起坚持学习,这句话说来简单,其实非常不易。特别是当孩子最初的新鲜感过了或者是受到挫折不愿意坚持时,父母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到了。

四是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和表达尊重。父母需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聆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尊重他的选择。比如孩子生气时,应该按照“发生了什么事、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怎么样、我能为你做什么”等的步骤与他沟通。父母自己有情绪时,也应该明白告诉孩子,比如“妈妈今天很累、今天很生气”等。

五是培养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我们要与父母亲人、配偶及配偶的家人、工作对象、朋友等交往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感受各种情绪,必要的时候还要妥协折中甚至是做出牺牲,才能找到理性的合作方式。比如小朋友间发生冲突,如果不是特别危险,大人都不应该第一时间介入,而是让小朋友自行解决。当遇到相同或者类似问题的时候,孩子才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规矩和爱读后感

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和探索,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那就是立规矩前,父母一定要做到,做规矩的过程一定要以一个享受和玩的心态来面对。例如刷牙,我都是当着孩子面刷牙,让他参与进来帮妈妈们刷牙,然后趁势告诉他自己也可以刷牙,但是需要妈妈帮忙。现在,喝奶、漱口、讲绘本、牙线、刷牙、涂护牙素,对我儿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程序,如果少一样,反而他还会告诉妈妈,他要坚持。

孩子兴许生来就是改造父母的。时至今日,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预料到我会成为这样的母亲,我想着就是孩子给我的改变,愈发懂得面对一切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现今社会有很多极端伤人事件,很多人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人情商能力低的一个因素?情商教育有很多因素,但是作为初入人世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确是情商培养的第一道防线。

随想随写,胡言乱语,希望各位多多包涵。任何一本书,一个人的经历,都只是借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人施教,用爱去打造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