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论文范文(13篇)

时间:2023-10-31 09:21:02 作者:HT书生 2023年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论文范文(13篇)

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方向的论文

翻转课堂是美国两位化学家为了帮助一些因故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誉为最影响课堂教学的技术变革。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笔者将认知合作小组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以期使翻转课堂的实施收到更好地成果。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内涵。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混合学习模式,它彻底摆脱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课下知识内化”的教学形式的束缚,而是将二者实施的顺序颠倒过来,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定步调,课前完成知识传授,课堂上不再进行知识传授,而是利用课堂时间,使用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通过和传统教学形式对比我们发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自主进行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来掌握学习的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真正的实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二、认知合作小组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认知合作小组是依据分布式认知理论提出的。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学习者个人头脑中的活动,还是学习共同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认知个体间的共享与协作。在认知活动中只有个体间协同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认知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是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考虑到在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以及大学物理班级的实际情况,小组人员一般控制在6―8人为宜,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小组成员的组成也对后期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特质,让他们的更好地相互协作,小组成员的组合最好能够满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是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大体相同。组内异质,是说小组内每个个体认知具有差异性,他们的差异性产生不同的认知相互作用,会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四、认知合作小组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在翻转课堂中实施认知合作小组主要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乐于交流、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合作的基础是自学,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翻转课堂的要求,要让学生自主中求知识,协同中求发展。下面我将从三个具体的切入点来谈谈认知合作小组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学生自学知识构建。

在翻转课堂中,课前教师将新授课的微视频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完成知识传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学生会有疑问产生,而老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处理每个学生的问题。此时在课前,认知合作小组的形式以qq讨论组、微信群等形式存在,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分享到认知合作小组中,大家共同讨论,如果学生交流之后还有疑问,再将问题呈现给老师,由老师解答。

在这个认知个体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同时加深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教师可以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共同处理。当然,这边又要提到小组成员组成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讨论小组不积极,小组就形同虚设。

2.课堂上的教学应用。

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上,主要利用课堂时间,使用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在前面课前环节也提到,学生在课前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也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讨论,教师可以直接以问题的形式提问,也可以找相关的有疑问的概念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题中理解相关概念。

对于一个问题的讨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给出问题或相关习题,学生思考,小组间讨论,小组确定最后答亲。

(2)教师询问各个小组的答案,如果经过小组间交流之后给出的答案正确率较高(大于70%),教师可以将问题简单总结,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率较低,教师要分析学生问题所在,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分析,给出结果,直到正确率大于70%。

(3)翻转课堂课上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当学生做完相关概念的问题后,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4)设置认知合作小组在课上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讨论的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形式,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不用学生讨论,直接让学生回答。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

(5)课后作业中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物理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完成大学物理学习辅导,在这部分和课前相差不多,学生仍可以将问题传到群里去相互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五、结语。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程的颠覆,认知合作小组理念可以很好地支持翻转课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合作意识。然而,良好的应用还需要研究者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才能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的学习。借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融合认知合作小组的理念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必将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积极的影响。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及问题分析论文

(1)教学方式不够丰富。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应用性。在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老师经常会把物理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呆板。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在科研上,对教学缺乏足够的热情与精力投入,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对知识获取的欲望下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依旧采取“一支粉笔讲到底”的方式,缺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不足: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这点显然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利。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只是单一地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碎片之间缺少关联,难以迁移和学以致用,也不便记忆,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2)学生物理基础不均。大学物理的课程内容与中学物理之间的知识联系尤其紧密,中学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物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物理开始阶段的`学习。如何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高等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如微积分),对物理思想和物理规律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应用,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而言尤为重要。部分学生由于微积分掌握得不牢,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不深刻,很多时候在学习大学物理时会出现想不通、吃不透等问题。此外,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学习的主动性差异性也很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动脑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探索,在长期的累积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他们顺藤摸瓜地去研究新的问题将产生很大帮助,所以对物理规律的认知要深刻一点。反之,有些学生本来物理基础就薄弱,主观能动性还比较差,因此对物理定理的认知也不会太深刻。(3)没能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套路。应试教育还是大学物理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这是目前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现行的物理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还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方法来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侧重于笔试、解题等方面的考量,缺乏对老师教学创新性、课堂吸引力、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考查。这种片面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提升实际操作考核所占的比例,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如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与mooc课程改革,就是有益的尝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可以就平时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小作业,在线答题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对学生整体掌握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改进教学的方法与更加合理的考核形式。

(1)丰富教学手段,课前充分准备。如果想让大学物理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重新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丰富教学方法,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要求教师能够在散乱的知识结构中找到主要线索,充分利用网络知识的广泛性和多样性,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和删减,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做一个系统的归纳,精心做好课堂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让二者能够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知识的引入和衔接有良好的接触面等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益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有益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地位。而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2)实现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其所处的环境是有很强的关联性的。同样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有的人能够很好地消化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有的人却不行,这与其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学生们的高中物理基础不同,有的文科学生甚至都根本没有学习过高中物理,因此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物理基础,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网站上以小视频的方式将各个教师的不同风格教学风格充分展示,不同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所能接受的教学风格,做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除了立足课堂教学外,还应该对有潜质的学生(或者根据部分专业掌握物理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开放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创新性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不同学生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完成。(3)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平台,实现素质教学。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通过在不断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挖掘和形成的。大学物理实验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赖以滋生的优质土壤和成长所需的丰富养料。新修订的2012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在课程安排上,我校将理工科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与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关联课程都排在大一阶段开课。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高级程序语言课程相融合,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的一个实践课题,将两门原本关联不大的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强化了教学又提高了效率,是教学探索过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比如: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实验中磁滞回线的绘制,需要学生利用自己所学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自己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图形的绘制。实践的结果表明,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恰当结合运用所学到的高级程序语言进行数值计算、模拟仿真与图像绘制,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实验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及科学性,提升学生程序编写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如果说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应用,那么提出一个新问题则必定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我校连续多年在大学物理课开课的同时,开设了演示实验。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如何设计与实施实验的演示及教学。如:介绍电磁学中的传感技术,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一些电源、电阻、传感器、放大电路等电路基本模块具有初步的认知,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组装实际电路的机会。通过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也更加深化了物理思维习惯的养成。不仅如此,我校还连续开展了五届“江苏大学物理及实验创新大赛”,将物理实验教学与实践创新学分挂钩。使学生真实的体验到了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不再觉得物理学是和自己无关的。要求大一年级学生按3至5人组成一个团队参加比赛。比赛既包括实验环节的设计,也包括实验仪器的改进和物理教学内容的创新。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有益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锻练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物理及实验创新大赛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出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佳绩。综上,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基础不均、考核方式单一等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实现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分层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作用,注重实验教学环节的作用;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多媒体教学实践平台和mo-ocs、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注意促进全面和综合的物理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完善,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根基,李永辉.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张志颖,付申成.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1).

[4]吴永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的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生在高校从事科学实验的起步,因此,如何通过该课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此文以该校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当前低年级学生在实验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针对前面提及的几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即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迎难而上的实验精神,培养学生系统的实验思想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历来受到各界人士关注,历经改革,目的是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优良的实验素养是各类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良好的科学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则是学生大学期间从事科学实验的起步,其宗旨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素养。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一直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重视和研究[1-5],实验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水平随之提高。然而,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以该校工科大学生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前低年级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验素养。科学的实验素养对于大学生日后的学习深造或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学生一旦拥有良好的实验素养,会受益无穷。因此,该文目的是从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迎难而上的实验精神、系统实验思想的建立、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以及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形成等方面来浅显地谈谈低年级大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

分析认为当前该校低年级大学生在实验素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缺乏严谨的实验态度。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注重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认真多次做实验,直至得到合理结果;而多数学生则是做完实验,记录得到实验数据,就算大功告成,急于离开实验室。(2)缺乏迎难而上的实验精神。从多年来的选课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喜欢选做容易操作的实验,尽量回避操作相对较难的光学实验。而且,自从去年个人选课系统启用后,光学实验越发受冷落,其中,以分光计测光栅常数和分光计测三棱镜玻璃折射率这两个实验最为典型。如果有其它实验可选的情况下,选这两个实验的同学很少。(3)相对系统的实验思想尚未形成。学生实验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经典性实验、认知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各类实验都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但笔者认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磁悬浮导轨动力学实验为例,笔者发现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思想,如分组思想等。在磁悬浮导轨上可以做多项内容,其中有一项实验内容是研究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因为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允许其他物理量变化,即初速度和加速度不能改变。虽然课上强调,少数同学在实验中仍然会改变初速度和加速度,实验数据杂乱无章,不能进行数据分析。(4)良好的实验习惯尚未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仅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有着深远影响。好的实验习惯有很多,如:勤记数据、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等。这里仍然以磁悬浮实验中的速度和位移关系研究为例,该项内容通常要求学生记录5组数据进行研究,但是,学生经常会做错一组或几组,需要重做。如果学生记录的数据齐全,只需把做错的实验重做即可;遗憾的是少数同学有时忘记记录斜坡的倾角,致使5组实验全部重做,费时费力。(5)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由于经典性实验、简单验证性和认知性实验偏多,而且实验步骤写得比较详细,学生只要按照实验讲义上的内容一步一步地操作,就能轻松地得到实验结果。这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爱思考,只是机械地记录数据,甚至不主动分析实验数据是否合理。此外,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常显得束手束脚,在实验步骤上不敢做改进的尝试,极少有实验方法的创新。

针对上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应该合理地安排实验,课上加强引导,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巧。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需要积极配合、认真对待。以双棱镜干涉实验为例,为了测量入射光的波长,第一步需要测出干涉条纹间距,然后测量像距及其他参量。如果第一步结果出错,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错的。为了及时发现错误,教师可以中途检查所有同学的第一步实验结果,结果正确的同学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就可以把错误扼杀在摇篮里。而且仍要告诉同学第一步出错很容易造成待测光波长不是可见光,实验结果严重偏离事实。再比如,分光计测光栅常数的实验中,学生因不知道衍射角的几分偏差会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常常不在意这个误差,教师可以告诉几分误差最终会造成多大误差,引起同学重视。当教师发现同学实验数据错误需要让其要重做时,温和的语气可能比命令的口吻要好一点,通过课上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态度。(2)教师正面引导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实验精神。针对前面提到的学生不爱选较难实验的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正面加以引导。一是教师在绪论课上可以告诉同学,较难的实验更利于培养个人的动手能力。如分光计实验虽然难,但可以提高动手能力,且促进学生理解理论课所学内容。二是在教师课后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可以从自身的学习体会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必要时,可以将学生不太爱选做的实验设置成必修实验,加以有效的督促。(3)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学生实验思想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对实验进行精挑细选,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引导,甚至单单一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难以完成此重任。各类实验都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其中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分析认为,可以挑选原理和内容相对简单的综合性实验来培养一些朴素而又重要的实验思想。例如:磁悬浮导轨动力学实验内容和原理虽然简单,学生高中就学过,但其中暗含重要的实验思想,如:分组思想等。在实验中如何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减小实验误差,如何能够快速检查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如何找出实验错误的原因,都需要一定的实验思想作指导。然而,实验思想不是通过一个实验就能形成,需要做多个实验,进行多次训练。因此,可以适当选一些原理和内容相对简单实验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什么要选原理简单、内容为学生熟悉的实验呢?因为实验原理较难,学生的重心容易转向实验原理的理解,短短三节课既要理解原理,又要训练实验思想不太现实。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弱化原理本身,在课堂教学中把重心放在各种实验思想的培养上。至于开设哪些实验需要进一步地调研。为了促进学生实验思想更好地形成,可以开设选修实验或创新实验,将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大学物理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专业或爱好进行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内容。然后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或实验方案的调整。(4)教师潜移默化地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培养。通过一、两个实验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的点滴指导,发现学生实验中表现出的不良习惯,需要教师随时随地的指正,如学生不善于记录数据时,告诉同学为什么要尽可能地多记实验条件;学生不爱思考时,给他提几个问题思考;学生不爱观察实验现象时,给他说明为什么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粗心大意时,给他说明认真细致的重要性。(5)放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将会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验步骤写得过于详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当然,在上学期开出的实验中,详细的步骤也是必须的,毕竟学生此前受过的实验训练不多。但随着学生实验次数的增加和实验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选作实验项目,不给详细的实验步骤,给同学留有思考的空间;另一反面,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进度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改变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采用互动授课方式。比如,每个实验都暗含着一个设计思想,对于设计相对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来设计这个实验,你们怎么设计呢?”。让同学思考片刻,或畅谈自己的方法后,最后教师给出答案。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同学思考,增强其实验的主人翁意识。此外,建议学生在小结里写出自己做实验的感受以及对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进行改进的方法等,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该文阐述了当前低年级大学生在实验素养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培养学生素养的探讨方案,归纳为以下几点:(1)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2)教师正面引导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实验精神。(3)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4)教师潜移默化地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5)放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方向的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女生体育教学改革应从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成绩考核几个方面入手。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对策。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学生连续的扩招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现行的体育教学不适应新的教学的需求,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女生体育课程的改革非常紧迫。笔者就结合我校情况,就目前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对策进行探讨,为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及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教学内容丰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势。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我们应将多媒体视为一种教学工具,与传统媒体融合运用,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达到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就教学内容而言,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较少,教学内容与中学物理课程相似程度大,学生浏览过教材后学习兴趣降低。就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而言,经典物理部分占全部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近现代物理的内容非常少,尤其是二战以后获得惊人发展的现代物理成果更不为学生所了解,教学内容与近现代物理,特别是现代物理思想的严重脱节,表明了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教学手段而言,虽然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得到应用,但其利用程度还远不够充分,利用方式、方法上仍有待改进,教学手段仍有进一步提升和探索的空间。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多媒体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了相关探索。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1.1效率高。

首先是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备课效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进行拼接和裁剪,修改及编辑都非常方便。其次是提高了课堂利用效率,运用多媒体可以比板书节省很多时间,这样就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由于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将重要的知识点讲得深入透彻,从不同角度讲解同一物理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3有助于对物理概念的透彻理解。

物理中有些概念比较深奥抽象,难以用语言进行精确的描述,仅靠语言和固定板书的静态讲解,会造成学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借助于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物理概念。制作成动态过程演示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物理模型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通过动画、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省时、省力、效果好。实际调查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并非完全适应,究其原因,除教师经验的欠缺外,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缺陷。

2.1多媒体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板书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边写边讲,常用的公式、定理可以在黑板的一角长时间保留,也可以随时擦掉,灵活方便。多媒体教学只能放映事先做好的课件,其灵活性和同步性显然要比传统方式差。而且,多媒体教学只能逐页显示,当新的一页出现时,旧的一页的所有信息都将消失,这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及做笔记。

2.2忽略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训练。

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只要会上台操作,就可以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容易忽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容易忽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的训练,这将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年轻教师,需要有一定时间的板书式教学过程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

2.3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以及师生交流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但可能会造成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兴趣,并有助长部分老师惰性的可能性,使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课件、媒体,甚至整节课只是演示、演播,教师反而成为“工具”。

3探索与实践。

针对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在提高兴趣方面,笔者认为,按照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逻辑过程,将物理教学看成是项目,从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物理教学在内的任何教学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统一体。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运用包括多媒体工具在内的一切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认真备课。

3.3在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师写板书来传递信息,教师自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教学则不同,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若不注意加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很容易陷入“对着ppt读内容的尴尬场景”。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方法,如肢体语言等,多与学生交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不要成为“配角”。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参与意识,在积极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长期只和一种媒体打交道,学生容易麻木和疲劳。因此,多媒体手段一定不能滥用,它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对现实资源的有效补充,千万不能用多媒体手段完全代替实际的传统教学。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事实上,传统的书写教学,以一笔一划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更符合学习知识的逻辑过程,有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不应将它与多媒体教学对立起来。必须指出,传统媒体教学也是多媒体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板书还有一个优点,即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在黑板前走来走去,时而写写画画,时而强调某个重点,以及经常具有的某些特殊肢体动作,对教学效果也能产生很大影响。

4结论。

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各有优点与不足。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灵活性有限,虽然加大了信息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要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及接受能力,任课教师在讲课时必需根据课堂情况来控制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将多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使用,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起到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宛如,周晓红.运用多媒体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1):76~77.

[2]杨昌权,孟桂菊,彭丽萍.大学物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j].软件导刊,26,(24):33~34.

[3]钟东.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6,(5):185~186.

[4]杨秀玲.论启发式教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9,(5):133~134.

[5]梁丽新,李晓东,巴玉卓.物理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4):43~4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

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而言,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实验能力"这里所指的实验能力又包括了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设备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科学素养又包括了科学作风、工作态度以及不断探索的钻研精神等等"通过大量实践证明,经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训练的人,其大脑都变得灵活,与未经过训练的人相比,思维也相对较为广阔"从那些众多的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具备能力和素质两方面,才能在物理实验中获得重大发现和成功"因此,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教学中,物理实验与物理课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它们之间又具备各自的特点"大学物理实验在研究过程中,会以物理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整个实验过程并不是在研究物理内容本身,大学物理实验会更加注重实验方法以及技能的训练"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而言,它并不会完全依照大学物理理论课的内容进行研究"有些时候,在做大学物理实验时,甚至已经完全超过出了物理理论的基础内容,而是一种综合的理论应用;而且在大学实验过程中所将要使用的各种设备仪器在物理理论中也不会涉及到"在整个大学物理实验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除了自身的实验内容或实验方法上存在巨大差异以外,还可能涉及到其他领域"总而言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具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有关方法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整个创新教育的基本"对于大学实验课程而言,它虽然是一项独立开设的课程,但还是离不开最基本的物理理论,需要用物理理论作为指导"怎样才可以解决物理实验课程所带来的教学困难,提高教学质量呢?就目前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中看,很多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课刚开始前几分钟的一段时间中,由老师讲解实验的主要原理以及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太理想"有些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着实验,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消化这些原理以及方法,非常盲目的得到实验结果"另一方面,学校的各种实验设备仪器也相对有限,假设实验老师一堂课同时指导5个实验.每个实验讲解10分钟一堂课下来要花50分钟才能讲完学生需要分为多组上课,老师逐个讲解颇费时间,而下次上课还要对其他同学进行重复讲解,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如果使用循环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所谓的/循环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把实验操作以及预备知识讲解分成两个部分,对其循环教学"例如,把每个学期要做的实验分成若干轮,每一轮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对于即将做的实验,老师可以拿出一半的课时对实验预备知识进行集中教学,对其中的实验方法、实验任务等做出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外实验、课外设计实验等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再对学生分批进行实验操作"当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老师不在再对其进行讲解,只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指导"在第二次的预备知识教学过程中,增加上一轮实验结论和讲评,并且根据实验报告,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在大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循环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可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这主要还是因为大学实验课作为独立课程,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在实验的载体之间存在某些关联,需要相互渗透和理解"在使用双循环教学模式时,难免会让实验课程超过物理理论范围,给整个实验带来一定困扰"所以,构建一套完善的双循环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一些已经实施了循环教学模式的学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可以看出,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使用双循环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畏惧的心里,同时还减少了物理老师重复讲解同一套实验的工作量,这种循环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很强,形成了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性循环"在使用循环教学模式的同时,采用牵、领、放0的循环教学方法,可以因材施教,不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动手能力"在整个设计阶段,老师可以引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器材"当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调试、焊接等技能,还掌握了信号源、万用表以及示波器的使用"当学生们看见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转化成为产品时,就会得到满足感"这样,对于书本中那些物理理论知识学生们也不再畏惧,从根本上激发了大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热情"要想解决大学物理实验独立开课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就应该大量设法运用循环教学模式,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日常现象分析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张爱龙(1975-),男,湖南桃源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非晶态金属与合金研究。

张爱龙。

(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通过三个简单实例说明日常现象的分析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其作用有:(1)提高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积极学习的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能辨别真伪。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非物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公共课程,长久以来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物理思辨方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对于非物理专业本科生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非物理专业本科生来说,《大学物理》不是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课程较抽象,难度较高,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可分为基本目的―传授知识,和更高目的―训练思维方式。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知识点再加以习题训练就可以完成。思维方式的训练并没有一定的操作程序,但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维方式的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维方式的训练是运用物理知识,甚至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达到使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认为应该放在课程教学与学习的首位,而不是把获得专业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这样的过程中如何把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引导出来,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1]。在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对象是非物理专业学生,解决的问题应该是课本以外的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以趣味性和简单性为原则。以下采用几个简单的实例说明思维方式的训练过程。

一利用物理学基本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实例。

实例一从匀速运动的车内观察雨滴的运动轨迹。

首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对雨滴的轨迹进行回答。当然有一些是猜测的错误说法,但有细心观察过的'学生会给出如图1所示的答案,即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情况下,雨滴运动轨迹为朝车运动反方向的倾斜直线。接下来让学生对该现象进行分析。

v相对=v绝对-v牵连。

在一般情况,即无风或者微风情况下,雨滴绝对速度可以近似认为是竖直朝下,而且由于风的阻力影响,在比较短时间内其大小可以认为是不变的。根据速度矢量的合成法则,在车内看见车窗上的雨滴轨迹近似为一条直线。

实例二车经过时弯道上灰尘的走向。

首先让学生回忆道路上,特别是灰尘较多的道路上有车经过时灰尘的运动情况。在风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弯道上的灰尘总是如图2所示沿着弯道凸出侧边飘散。接下来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分析,大家认为解释如下:灰尘粒子作为物体在空中飞行时水平方向上受到短时间的空气流动产生的作用力之后,不再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具有的初始速度沿车前进的方向。由于水平方向不再受力,灰尘粒子保持沿车前进方向的水平速度(牛顿第一定律)。所以,在弯道上灰尘沿弯道切线方向,即凸出侧边运动。

实例三汽车运动速度的来源。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任何外力推动,汽车靠什么运动?

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分析汽车的运动。如果是在光滑的路面上,比如冰面上,根据常识可以知道,汽车会一直打滑而没有办法运动。这就说明它的运动离不开摩擦,而摩擦力必然是两个物体之间同时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把汽车和地球当成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的话,它们相互间的摩擦力为内力,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汽车速度从零增加到一定值意味着动能的增加,这一能量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做功或能量的转化。这就证明它们之间的内力(摩擦力)做了功,所做功转化为汽车动能的增加。而摩擦力做功不会凭空产生,它来源于燃油的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动能的增加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二结语。

从以上三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可以通过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这样的思维训练可以起到以下一些积极作用。

1.调动学习热情。

这样的分析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基本定律的重要作用。而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是讲授一些物理基本定律,基本知识,然后通过例题加以巩固的模式。在该过程中,通常是按照固定程序按部就班完成,所讲知识也比较枯燥,久而久之就会缺乏新鲜感,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丧失。

自然界一直是人类渴望了解的对象,甚至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也来自于了解和利用神奇大自然的渴望。物理知识虽然也是对大自然运动演化的科学总结,但已经是比活生生的日常现象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生活,所以不够生动。而对于鲜活的日常实例,人类有一种想知道为什么的渴望。以这样的实例为对象,自然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利用物理知识就可以得到答案更加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形成一种积极获取知识,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也是讲授大学物理这门课程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2.培养科学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传言,这些传言中有对有错。而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者具有相关知识但缺乏理性分析,使得其中的谣言得以满天飞。利用我们积极获取的知识,就可以经过一定的理性分析对这些传言进行辨别,避免以讹传讹误导更多人。这也是在工科甚至文科学生中开设基础理科课程的目的之一[2]。

参考文献:

[1]范建中,焦小利。对高师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

[2]于磊,林敬与。人文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的教学探索[j]。物理与工程,(6)。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方向的论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在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近年来,作为高艺术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艺术教学备受重视,其中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革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不仅希望子女掌握书本知识,还注意陶冶子女的情操和艺术修养,希望子女走向社会上后更具有竞争力,所以现在艺术类学生逐渐增多,其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声乐这门艺术。目前各大高校不断扩招,艺术生的门槛变低,在艺术学院中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高校的音乐学院不仅是为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提供教育,同时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学习的平台。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大,对音乐的敏感度更是参差不齐,导致了高校教学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随着音乐学院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师资源缺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影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器材不能做到学生同时使用,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练习,严重影响高校人才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校的声乐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师范学院中的声乐系科,一类是音乐学院中的声乐系科。然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关注的都是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往往忽略了师范学院中的声乐系科,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还要懂得如何培养他们将来的学生去拥有演唱技能和表现力,也就是说,这一类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习歌唱的教学方法。而另一类音乐学院中的声乐系科,则主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以及在声乐表演中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感的培养。教学目标设置的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造成影响。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校声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教育人才和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出的学生要么具备扎实的声乐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么具备极强的舞台表演实践水准。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许多高校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根据系科特征、教学目标,准确制定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而一味地讲传承和借用,已不适合现今的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对症的教育,非常重要。

(三)课堂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音乐天赋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如赏析音乐会作品,讲解舞台表演方式可用多媒体大课;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不同的歌唱基础开设小班课讲解发声技术;表演实践课可以在演播厅,定期让学生一个个上台表演实践,同时结合教师的分析讲解,并用多媒体对比播放名家的表演……现代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要充分的运用,使教学更为方便有效。

(四)忽视专业知识的扩展。

高校声乐系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学科的深度和专业性,忽视了声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教师也都来自各大高校音乐专业,所以在他们的'教学生涯中会过分注重本专业知识的传授,不一定能将与音乐、声乐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功夫在诗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贫瘠,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五)声乐教师综合素质低。

良好的声乐教学、声乐表演不仅需要唱歌技能,还需要极高的审美能力和诗词歌赋、文史地等多方面知识,这对高校声乐教师的声乐演唱技能、声乐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拥有专业知识、舞台技巧、综合文化知识三方面能力。声乐教师的能力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声乐改革与发展。

(一)明确办学目标。

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否准确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想要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进步必须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中,首先要明确高校声乐培养人才的目标。高校声乐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校声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保证高校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使得声乐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情操,促使学生在声乐上拥有专业技能,在素质上有全面的提升,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二)加大教学模式改革。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融合的课程,其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高度配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对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利用网络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声乐教学中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如“大课”“小组课”“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僵硬、上课氛围沉闷等问题,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观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声乐文化越来越丰富,为此高校应积极更新声乐教学理念。既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声乐文化,又要吸取外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高校应鼓励声乐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定期举行交流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提高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演唱技巧,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四)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规范教学模式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好的传达服务的,教学模式的制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或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日益完善,教学方法的制定也要越来越科学合理,为社会培养跟多优秀人才。

(五)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学生在掌握理论后不多实践是很难掌握抽象的理论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学生对发声方法有深刻的感悟,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重视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对声乐的正确认知。其次,高校声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创造,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魅力。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中小学的教学或者商业演出等,了解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力。

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促进我国声乐的进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声乐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才能在严峻的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教声乐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的教育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做出革新,高校声乐改革需要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实践力、创新力的优秀人才,自觉承担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萌.探寻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j].戏剧之家,,(13):186+231.

[6]胡晓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日常现象分析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阳阳小档案:一张白净帅气的脸,1米72高的修长身材,一个如尖角小荷般美好的12岁少年,这就是我们班的阳阳。可是,他从来不主动和别人说话,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碰到别人的目光就会迅速低下头去,走路也是佝偻着身子,好像在躲闪着什么。是的,他有轻微的自闭症。

自闭症,也称作孤独症,是因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失衡而引起的一种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行为刻板等症状。心理学告诉我们,自闭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对自闭症儿童的转化教育要越早越好,越及时越好。如果不积极引导会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然后进一步影响他的工作和未来。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岂能袖手旁边?于是,我尝试运用一些心理学常识,开始了对他进行引导和转化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转化过程中,一对一的个别教育是最有效的,因此,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

1.相信习惯的力量。

自闭儿童往往表现出许多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地方,他们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他们的想法,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阳阳也是这样,上课时,他在看老师或者白板的时候,目光很游离,还时不时地偷着乐让人搞不清他是否在听讲。为了培养阳阳上课认真听讲、勇于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我决定要帮助他养成每堂课必须发言的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习惯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好习惯能让人走向好的一面,好的人生。为此,我刻意地每节课都给阳阳一个答题的机会,题目一开始非常简单,他不说话,我就一遍遍鼓励他,请他哪怕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只要他说了,就极力地表扬他。即使我听不清,有时会有同学帮我“翻译”,也能让阳阳对于答题的畏惧感减少。渐渐地,阳阳自然就产生了“每堂课老师肯定都会叫我回答问题”的心理暗示,听讲的专注度逐渐上升,我就慢慢增加对他提问的难度,同时也引导他答题时说得响亮一些。一年下来,阳阳有了上课保持较长时间专注度和做好答题准备的习惯,这习惯无疑是帮助他走出自闭的加速器。

2.注重强项的发展。

3.突出期待的效应。

期待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心理学的特殊概念,通常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地变化,而这种效应在师生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我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教师对某个学生表现出饱满的期待时,该学生会进步得非常快,甚至超出老师的期待。所以我想,这个期待效应该也可以运用于自闭的.学生身上。所以,不管是课堂上的提问,背诵内容的过关,还是作业的辅导,我都对他表现出十分地专注和热情,用饱含深情的眼神和话语面对他,表现不太好时“我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表现有进步时“我期待你更棒的表现!”一句句如火的鼓励和赞扬,一次次手把手地指点和纠正,无日不伴随阳阳左右。尤其在写作方面,对于这个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的学生,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他通过笔尖描绘眼中的世界、倾吐心中的想法,只要他有一句话写得比较好,就口头表扬以及书面批注。哪怕写得不好,也帮助他修改,告诉他只要能够把思路打开一点,就可以写好作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年来,阳阳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就拿每次默写订正的小事来说,我的习惯是默写错误的学生要到我边上把错误的词语用手指在课桌上书空一遍,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印象。阳阳一开始用指甲尖写得很小很小,现在已经能够伸展开手指在桌上写大大的字了。他在一篇习作中这样写道:“蒋老师的心很大很大,装得下我所有的错误,也装满了对我的深切期望……”我想,他的进步就是期待效应的成功!

总之,心理学常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在转化特殊生的过程中作用不可小觑,我们不能在学习过心理学之后就束之高阁,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方向的论文

税法课程是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开考后开设的,近二十年来,税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税法课程教学效果。

(一)现有教材缺乏时效性,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税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会不断出台新的税收法规,而教材往往跟不上税法的这种变化,造成教材中经常存在一些已经失效或无用的内容。注册会计师税法教材更新快、权威性强,许多高校将它作为教材用书。但是考试用书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知识点的介绍不够系统全面。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税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然而“填鸭式”教学仍然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税法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授课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不得不用大量时间来讲解税收政策法规,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安排丰富的案例,也无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等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更加枯燥。

(三)实践性教学匮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多数本科院校税法教学恰恰缺少这一环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税法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也就无法通过已往的经验来形成或加深对税法知识的经验结构。如果能在传统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增添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就可以将直观的经验直接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断地对特定的知识经验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二、会计本科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注意税改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税法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及企业、单位、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颁布新的税收法律、法规,从而使税法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为此,在税法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税收政策的动态,通过订阅权威性杂志、登陆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等方法,随时收集时事税收政策信息。通过了解税收改革的动向,时刻保持对经济、税收、高新技术方面政策变动的敏感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税务实践保持高度一致。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税法的理论性和实务性都比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极易造成内容空洞、枯燥,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调动不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我们可注入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丰富税法教学课堂,提高其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在税法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现实启发学生挖掘税收法律、法规更深层次的含义,引导他们理解税法的立法精神。如为什么要取消农业税?为什么要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为什么要将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税合一”?为什么近年来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一再上调?为什么应税消费税的税目由原来的11种发展成为目前的14种?另外,可结合生活经验和有关常识启发学生理解性地记忆消费税的相关税目。例如,过度消费会危害人体健康的烟和酒,过度使用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成品油、鞭炮以及焰火,非生活必需品的化妆品、小汽车,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浪费资源的汽车轮胎、木制一次性筷子等,这些都属于消费税的税目。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很容易从根本上将消费税的税目记得非常清楚。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学习环境与氛围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方法仍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但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背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税法教学中的各个琐碎的知识点融会到该情景中,使学生身体力行,从而使他们牢牢掌握税法各知识点的.内容。例如,在讲授《增值税法》内容时,通过提供真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讲解增值税的开具和价外税特征;在讲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时结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来讲解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和程序,从而使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而生动。又如,在讲授《个人所得税法》内容时,可将听课的学生现场分成若干组,每组设定金额相同但发放方式不同的奖金,以此来解释在同样的收入条件下,不同发放方式对于税收负担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研究《税法》的热情,使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及应纳税额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

3、对比教学法。所谓对比教学法,是指将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不同事物对立面进行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税法中各项法律规定内容多,知识点琐碎,极易混淆。如果不能准确掌握这些知识点,就可能导致税款计算缴纳错误。如果通过把税法中两个对立的知识点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自然会比较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如增值税法和营业税法的征税范围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在我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增值税销售的是货物,而营业税销售的是不动产;增值税提供的是修理修配劳务,而营业税提供的是修理修配劳务以外的劳务,二者征税范围无交叉,相互补充。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非传授知识者角色,学生则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方法里,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最后综合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

由于税法课程知识点多,而且政策变化特别快,每年都有新的税法条款出现,很多条款都是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此特别适合选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讨论税法课程内容中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进一步诱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中的税法理论,使获得的概念更加清楚、结论更加准确、记忆更加深刻。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案例教学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周左右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阅读案例材料,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并积极地思考,初步形成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小组集中讨论做好必要的准备。在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思考和总结,这样学生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1、积极创造实习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熟悉税务工作的基本流程。由此可见,高校教育中学生实习的力度还应进一步增加。

对于多数高校而言,一般要求学生在大四的后半年进行实习。与庞大的会计专业学生数量相比,会计部门和岗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找不到对口的财务部门,很多学生被安排在其他部门进行实习,使很重要的实习机会基本流于形式。为此,各院系及专业课老师应当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税务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前都有到财务部实习的机会。另外,由于学生数量多,学生实习没必要都安排在大四后半年。多数会计本科学生大三上学期就学习了税法课程,大二学习了财务会计,因此实习可以从大三的下半学期就开始安排,实习的时间也可以灵活些,比如利用没课的时间或是寒暑假。通过分批实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机会。

2、建立税务模拟实验室。税务会计作为一门融税收法律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殊会计,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税法理论知识,还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税法和会计知识的能力。因此,为了满足税务会计的素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各个税种的计算、熟悉纳税申报的基本流程和各个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列。

基于以上考虑,建立税务模拟实验室是提高高校税法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可自由组合或由教师分配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各成员再按岗位分别扮演税务人员、税务会计,由他们来轮流演示税务登记、纳税鉴定、发票领购、发票认证、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具体的涉税业务。

三、结语。

总之,会计本科税法课程教学应适应经济环境及社会实践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系列环节的改革,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成为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1703072。

前言。

《移动通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课程主要讲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算法,移动通信信道传播特性和抗衰落技术,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的组网原理等[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2]。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通信教学需要介绍各种信号调制解调的算法,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移动信道的特征;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信号分集接收、纠错编码技术和均衡技术,组网技术的多址访问、区域覆盖、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和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技术,gsm系统总体、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课程还需要补充介绍4g、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原理[3]。

在移动通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对课堂教学理论内容要求不断提高[4]。在以前,我国移动通信处于由数字无线电技术组成的数字蜂窝组网技术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时代。2009-,移动通信发展到基于cdma技术的3g通信时代。之后,移动通信进入4g时代,典型代表是数据传输速率显著增大。目前,5g通信技术标准已经正在制定。不同阶段移动通信关键核心技术进展较大,移动通信课程不仅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补充最新技术发展。增加了课程难度,对有限的课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课时内讲授完移动通信基础组网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是移动通信教学的一个难点[2,5]。

第二,移动通信课程试验箱无法保证全部学生深入学习移动通信关键核心技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我学校之前使用的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rz8001移动通信实验箱。该实验箱可以完成各伪随机序列产生,信号编码、调制和解调波形实测等基础实验,以及移动通信7号信令演示等系统实验。

上述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基础算法的掌握,但是无法促进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更深入地学习,制约了教学效果。移动通信实验设备价格较贵,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更新试验设备,是无法赶上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步伐[3]。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符合最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实验环节,就成为了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难点[2]。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教学质量,我校电子信息专业与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合作,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从多个方面提高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重点讲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最新进展,负责理论方面教学。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负责实践环节教学。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拥有较先进的通信设备试验机房,如无线类的3g,gsm,cdma,wlan等。培训过程按照企业要求开展,可以有效保证实践环节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将部分先学课程中介绍过知识点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教师讲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知识点。将《通信原理》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已经学习过调制解调算法原理和纠错编码技术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对相关算法进行仿真,包括调制解调原理概述、数字频率调制、数字相位调制、噪声与干扰、纠错编码技术等。学生以作业形式汇报学习结果,保证学生对移动通信基础算法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移动信道传播特性、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移动信道传播模型、组网技术、多址技术、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gsm系统的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等内容。同时,补充介绍4g通信核心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思想,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基于ip的核心网技术,拓展介绍5g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上述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框架具有较为扎实的掌握。

在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中心实习中,重点突出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搭建、配置和管理。实习内容包括学生实践操作gsm网络质量评估和双频优化,无线参数设置与调整、gsm网络网络规划,路测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分析讨论无线网络优化实际案例等。以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为背景,学生自动进行频分双工(fdd)的基站硬件配置,时分双工(tdd)基站硬件配置和网管配置操作(fdd和tdd)。上述实习内容和移动通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互为补充。在强调移动通信网络基础原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最新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在实习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以考试和答辩相结合的形式对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三、结束语。

移动通信是电子信息专业面向未来通信技术发展需求的必要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与商用技术发展的差距。借助面向应用的实践培训,增强学生在移动通信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较好地提升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就业和深造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4]莊陵,曹建玲,李强,“新移动通信技术背景下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36.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通过对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不足的分析,结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提出物理实验教学在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方案,以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沙金巧范君柳朱爱敏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数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24)分类号:g64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素质教育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方向的论文

(一)学生基本无演奏基础,专业素质低。

根据我校近几届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情况来看,学生大部分是通过文化课统考进入本专业,未经过艺术加试的筛选与训练,因此,基本上无二胡演奏基础,并且在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素质方面能力较低,为二胡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带来一定难度。

这部分学生接触二胡时的年纪都在十八、九岁左右,骨骼的生长基本定型,在手指的控制力、灵活性以及音准的辨别能力和演奏模仿能力上都有所欠缺,但是大部分选修二胡课程的学生都饱含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与兴趣,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性,也为二胡选修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动力。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二胡教材。

现存二胡教材多为以专业音乐院校教学内容为主的作品集,并没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制定的二胡教材。这些教材专业性较强,涉及到的音乐作品多为传统的.民族器乐内容,在演奏技巧的教学内容和作品的选定上都较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缺乏针对学龄前儿童心理成长特点的音乐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遵循既简单又悦耳,实用性与速成型相结合的通俗儿童音乐作品进行教学。

(三)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二胡课程是众多器乐选修课程中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它是一门融合了演奏技巧教学、识谱视奏训练、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普及的综合课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本身的专业特点盲目进行“大而化之”的一揽子教学。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根据选修学生的专业能力,结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朗朗上口、广为人知的童谣旋律作为教学内容。在演奏技术技巧的设置上尽量使用能够通俗易懂,且教学上能够简单、明了、速成的教学内容。

(一)集体课为主、小组课为辅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的设置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集体课教学为主、个别辅导小组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集体课”中,以讲解二胡演奏知识、示范二胡演奏方法、布置作业为主;“小组课”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进度的不同进行分组个别辅导为主,为某些专业程度好的学生提供可进步空间,并解决个人演奏技术障碍问题,进度慢的学生依旧学习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音乐作品,不同组别中的成员会根据此阶段的学习进度进行灵活调整。这种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与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对课程培养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授课内容,培养具有一定幼儿教学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的幼教教师。

比如:在安排民族器乐的选修课程时,应找到本专业最为基础的演奏技能与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谱演奏的视奏能力,根据学生本教学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对待已存在的问题障碍能够积极解决并深入到实际应用层面,正视本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实用性等教学特点。以本专业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为基准线,合理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社会就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方法科学有效,教学效果明显,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三)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兴趣,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氛围。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修二胡课程初期,大都饱含学习兴趣与练习热情,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度较高,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深入,演奏技巧难度增加,学生会有畏难情绪,致使教学效果变得不明显,教学进度逐渐缓慢。

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内容、旋律熟悉的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才能够更准确地演奏音准、节奏,乐句的强弱、分句处理,在演奏过程中才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乐句的情感处理与音乐审美上。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国外学前教育教学法,突出专业特色,例如: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对乐句进行节奏型的伴奏练习,实现身体的节奏感与演奏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借用“铃木教学法”进行旋律的模唱、模奏来强化二胡练习的效果;借用“柯达伊教学法”中对民族音乐旋律的重视与借鉴等等。

充分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对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舞台表现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