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教学总结提高学科素养(通用16篇)

时间:2023-11-07 18:29:18 作者:笔砚 2023年生物教学总结提高学科素养(通用16篇)

教学工作总结有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生物学科教学总结范文

本次会议组织的非常科学和严谨,参评选手的基本功很扎实,从新颖的教学设计、教师的基本素质、课堂语言、教态和对待课堂生成事件的反应可以看出来,,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重要概念的建构,课堂中有很多创新点,大多数教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自制实验装置与器材,如用透明的塑料片和曲别针放在一起,模拟染色体的分离和组合过程。

2、鉴赏。

(1)教学目标的达成:

(2)教学内容的选取:

(3)教学过程的组织:

教学环节的清晰,利用情景导入,过程自然,即使总结,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多样,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有图片、动画、教具和实验器具,有利于增加课堂的探究性,教学直观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探究性较多,设问多;课堂资源的生成,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中,学生得出的性别比与1:1相差比较大,及时进行了处理。

(4)学生学习的参与: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参与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尽量让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提高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自己的课堂吸引力。在本次课堂中,教师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胆怯心理,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加了积极的评价和表扬。

(5)教学评价的落实:

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把握目标的达成,缺少的学生之间的评价。

3、交流与疑惑。

(1)操作指导具体化:

在听课过程中,我感觉个别老师的指导很不到位,例如在课题《解释人的性别遗传》中,模拟实验,对于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做任何的知道,也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效率不高,在课题《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测定呼吸放出二氧化碳,瓶子内放置石灰水,挤压时,学生猛的一挤,水溢出,如果教师及时说明和强调,就不会发生如此的现象。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时候,读数的方法不正确,读书根本不准确,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指导和纠正。

(2)仪器装置规范化: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不严谨,不科学的现象。比如有机物防除能量,课件展示时,把能量画在了细胞外面,会给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说话不严密,例如“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早晨小树林的空气稀薄”

“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们小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女孩?”等等。

(4)课堂教学快乐化:

探究活动在一堂课中不易太多,如果一节课,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探究,时间不足,老师急,学生急,教师不再考虑学生的感受或者忽略学生的感受。启发式提问学生,学生不能明白教师的真实意图,怎么回答都不能达到教师预定的答案,教师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答案,一再的追问,弄的学生着急不知所措,听课的老师也跟着着急,可是无能为力。教师设计问题时,目标欠明确,让学生讨论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再讨论,还是没有,再讨论,最后学生磕磕绊绊的读课本。如果学生被提问,回答不好,教师可以进行诱导,学生听不懂,教师很无奈,再找其他的学生来回答,导致最后的结果是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我在考虑,能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一点?并非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探究,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可以获得答案?如果比较难,教师可以讲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些内容比较多,可以适量的进行探究。

4、感动:

本次评选活动的选手中,有我们区实验中学的张杰芳老师,在听课之余,我跟临淄二中的于爱景和周光才老师也参与了张老师的课堂准备活动,在去参评前,张老师已经自己忙碌了近一个月,从教材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课件的制作等等,都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张老师是个追求严谨的老师,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很注意细节的把握,比如在准备呼吸作用放出热量的实验中,为了选取合适的保温瓶,张老师跑遍了辛店的所有商场,仅仅保温瓶就买了二百多元的。在去参赛的时候,为了《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题,实验材料就装了满满五个箱子。当她抽到课题后,认真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在宾馆的房间里,认真准备,等我们听完课后,根据我们听课感受,她反复修改,晚上在宾馆的房间里反复给我们试讲,连续两个晚上,她都能讲到凌晨,我们都坚持不住了,有时都睡着了,可她还是在推敲。根据她学校的石老师介绍,张老师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从没睡个完整的觉,每天都能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亲眼看到,我真的不知道这些优秀老师背后的艰辛。

5、反思:

生物学科教学总结范文

1、放慢速度,注重基础,顺利过渡。

高三新教材知识内容多,刚进入高三,知识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学生会觉得不适应。学习的难度虽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这时应该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帮助学生慢慢过渡,逐渐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

2、以旧代新,建立知识体系。

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第三册书,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识是在高二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的一些深入的应用,从高考的最终任务出发,最好方法就是以旧代新,把高二两本教材的内容加进来,先复习,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识,这样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应注意,现在的学生,初中学习的生物知识所剩无几,高中课本对这些知识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对知识的考查非常全面,复习时应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识整合到高中所学得知识中,帮助学生全面的复习。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教材中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运用多媒体的过程,我针对教学的内容查阅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框图,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4、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生物高考愈发注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也逐渐增多,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所以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关心跟生物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学会将学到的生物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

5、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教训:

1、精简习题。

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发、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习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重点突出,全面复习,不能“押宝”。有人说做历年的高考题,能预测高考的出题方向。高考内容显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识,但不可能避免个别偏题、怪题,涉及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复习要把握复习主干知识,但不能忽略小节。猜测或给学生猜测考哪部分内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实验题,但是考的知识点,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复习必须全面。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材料、处理、观察记录结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都要认真分析。

布置给学生的练习一定要精简,不能图多,否则学生做了很多题,任务重,却抓不住重点,效果反而不好。精选习题就需要老师去做很多题,并且细致的整理,归类。例如有针对性的找出不同的难度的题目适合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去练习,某一类型的题不图做得多,弄懂综合的一道题,一系列题目都可以掌握。

2、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培养分析能力。

教学中不能只顾自己讲解,一味的讲授式,使学生长期的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多的应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并且去交流讨论,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理解老师的讲解,同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讨论就可解决,老师不必题题讲解,耽误课堂时间。

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盲目地拿着答案来对,凡是跟“答案”一样的就算对,不一样就算错。实际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把题拿给学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认真做一下,多听听学生的“答案”,有无道理,是否恰当,有没有新意。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该多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是教师自己得到提高。

(三):建议措施:

1、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大,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偏差较大,但是并不知道如此答题的原因。做再多的题,仍然不会思考。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审题,针对这个问题,平时练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在题目中划出关键词,找出考察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思考,并写出分析后的答案,使学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高考试题虽然难度大,对能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所以教学中仍然要注重落实基础知识。高三下学期我们要做大量的练习,讲评试卷的环节非常重要,我再讲题的时候,不是在讲某一道题为什么选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题的4个选项,将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不厌其烦的带着大家重复,去复习,为的就是让学生对于反复去熟悉这些基本知识,熟悉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

高三下学期,练习模拟题非常多,如果只是机械的做题,讲题,题目越做越多,错题越来越多,做过的再做也仍然出错,学生感觉收获并不大。这样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对做过的习题有目的的归纳总结,例如:针对考试说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识点,把比较重要的几套题目分别进行整理。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考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逆向思考,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难点就更容易突破,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总结的资料也有利于后边的复习。

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20xx年—20xx年上学期,我们全体生物教师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特作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小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上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教学方式: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也开阔了学生眼界。

很多基础差的学生抱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成绩提高不上去。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辅导,鼓励后进生,落实优生,不段提高学习成绩。同时组织各种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下指导活动并取得可喜效果。

本人克服课时多时间紧,又经常发生课时冲突的困难,组织本学科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坚持本组的集体备课,集群策之力众人之智慧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效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各自特长,相互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并注意创新,形成本组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课和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并且有点蔓延的趋势。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经本人和本组其他教师的认真细致的谈心和大量有效的思想工作,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

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

常言道,兵随将转。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我认为以教师的课堂激情成正比,饱满的激情是感染学生的催化剂。我认为只要你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成功已经过半,因为“亲其师,信其道”。当你用饱满的热情,去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好的备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篇好的教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预示着一节课的'成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天都在重复自己的劳动,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有时甚至听一些老师说,上我们这种课,备课一次课可以上很多班,包括一些学校的领导也有类似的想法,我想很多人可能也赞同这种观念,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倒认为,我们正好利用一些时间,认真学习他人之经验,借鉴他人之教案,然后结合自己所代的班级之实际,根据自己的特点,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生物老师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所代班级多,这正好有利于我们进行“主辅”备课,采用“进行“微格”教学,自己偷着乐!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时将备课本三分之一画线,主备课按常规进行,另三分之一进行“眉批”。当我们在一个班教学后,要仔细回味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环节,哪些是成功可取之处,哪些值得改进,自己对自己进行“磨课”,并记录在教案上,要尽量详细一点,包括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学生的精彩发言、课堂“冷场”及自己教学“失误”,然后在另一个班加以改进,看效果有什么不同,我想再写出的教案肯定是精彩的。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老师永远追求的境界,创设这种境界无疑是最令我们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大家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有很多理论书籍做过介绍,相信老师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我就不再罗索,我的建议是,请老师们把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实录真实的再现,大家相互交流,共享课程改革以学生一起成长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学科教学技能教学总结生物

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率按计划全部完成。现将本学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做如下总结: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应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势力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原因、一起的功能等。

综上所述,生物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三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安排:

第一轮:20xx年2月—20xx年3月(一个月)。

第二轮:20xx年3月—20xx年4月(2个月)。

第三轮:20xx年5月(一个月)。

四、复习策略。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按资料的编排顺序,强化基础知识。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将三本教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融合在一起,形成七个单元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

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重点,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

第三轮: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理综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五、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

(1)读。预习课本,发现问题。

(2)讲: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

(3)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强调控制数量,讲求质量,不避陈题,特别是经典题。

(4)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订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当高三(2)(5)班的生物教学工作,特将一学期以来的详细工作小结如下:

开学初,在备课长的指导下,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规划和任务,在短短的一学期中要完成高中生物四本书的一轮复习。这两个班是我新接手的班级,向班主任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详细状况,熟悉学生后,依据两个班的不同水平,不断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和复习规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准时地、不断依据所反应的信息改良和完善规划。每节课我自己都先做大量的练习题目、高考题目,阅读很多相关的书籍,遇到问题利用网络查找答案。然后每节课之前我都仔细地写出详案。在课堂上增加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楚化,条理化,精确化,条理化,精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楚,层次清楚,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斗志。同时在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构造,重点与难点,把握教材的学问的体系的根底上更注意钻研考纲和新课程要求,比拟其中地变化,适时地补充教学环节,注意学问点紧扣当前形式,注意题型地转变,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提高有效分。

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教书是一项个人艺术与全局统一的难题,故注意依据每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认真考虑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和材料的取舍。留意观看学生的实际反映,把握状况准时改良和修订教学方案。自己做到多做题,多讨论参考资料,把握高考方向,尽可能的使学生精选精练,提高课堂效益。不在乎平常的涂脂抹粉,按规划和考纲循序渐进的加大难度,以期盼学生真正的`进步。注意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注意学问间的纵横联系,帮忙学生构建学问网络,突破重、难点。培育学生猎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力量。强化学科用语、标准生物学语言的应用。仔细做好辅优工作,进展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准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念参与高考。

一学期过去了,反思自己的行为,虽然努力了,结果不尽如意,有的不是个人力气能解决的,但求无愧于心。而有的缺乏却是个人本应当完成的,例如在高三学科沟通会上,与会教师的很多观点是自己平常的所为或所想,却没能准时落笔汇总,没有准时写出完整的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大家进展文字上的沟通;另外,教学中,注意了道德情感方面的引导,却由于高三教学时间紧急的因素,在讨论性教学方面贯穿不够,这些个人能完善的将是下面转变的目标。让我们保持自己的优势,转变缺乏。

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上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教学方式: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也开阔了学生眼界。

很多基础差的学生抱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成绩提高不上去。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辅导,鼓励后进生,落实优生,不段提高学习成绩。同时组织各种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下指导活动并取得可喜效果。

本人克服课时多时间紧,又经常发生课时冲突的困难,组织本学科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坚持本组的集体备课,集群策之力众人之智慧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效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各自特长,相互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并注意创新,形成本组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课和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并且有点蔓延的趋势。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经本人和本组其他教师的认真细致的谈心和大量有效的思想工作,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

问题启发,使学生思考具有方向性。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强调“用脑子读书”克服思维惰性。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思维上养成惰性。所以在学生读书时,要学会找关键词、学会概括段意。学生读书不是照本宣科地浏览一遍,而是要在读中思考,使脑子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中。

精心小结,培养思维概括性和严谨性。教师在课堂小结中,不是一味地讲,而是采取多种不同的小结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纲式小结、测验式小结等小结方式可交替使用。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我教初一一个班,初二三个班,但这篇反思我只能写关于初一的生物教学,因为初二的课堂我从来没有控制好过,所以课也上得非常不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内容多,知识点多,较抽象又重实验,所以课程往往显得很赶。又由于我在讲授新课时没有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常考点把握好,所以课堂有时显得松有时显得紧。尤其是后阶段准备期末考时,为了能获取更多的复习时间,而且两课时的内容放到一节课来讲,教学就更显得没有艺术性,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

以下是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教师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讲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安排学生去寻找鼠妇等。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5.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过一、两年。两年来,教师、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稳定。通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多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但不容乐观的是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的学习有愈拉愈远的态势。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生理卫生知识,尤其是关于人体生理的知识。为让学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教师特意在第一节课上用两个很生动的实例来说明学习人体生理卫生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愉快地接受这门学科。只有先从思想上接受,才能在老师创造的良好学习条件下实现内、外因的有机结合,实现一些高质量的目标。

目前,虽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但由于一部分学生问题积累过多,成绩较低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各班的.优秀学生成长率不高,成绩忽高忽低,很不稳定,期末考试成绩高分率不理想;各班成绩差距仍存在。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

本学期教学上要把握好既抓全体、又要特别突出优等生的重点培养工作的原则。难度虽然很大,但使工作更富有挑战性。在大家都很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更要总结经验,通过学习,不断找寻新思路、新方法,克服一切困难,争取优异成绩。

二、学期工作目标。

1、期中、期末学生综合成绩与区属城区中学比较,要进入前三名,力争进入第二名。力争优秀率有大的提高,争取优秀率和平均分都进入第三名。

2、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提高各班的平均成绩,缩小与实验班的差距。

3、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钻研教材,准备教具,认真做好课件,抓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知识形象化,难点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堂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学导结合,使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训练迁移能力。

4、把好质量关,争取堂堂清、节节清、章章清;单元检测人人过关(按预定目标)。

5、加强优等生的辅导力度,努力提高优秀率,争取优异成绩。

四、主要工作安排:(灵活掌握)。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情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知识内容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二单元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5个观察实验,4个探究实验,两个演示实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学生基础分析。

初一4个班,1班38人,2班39人,3班39人,4班39人,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分值低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三年级为中考,记入中考成绩将要提高分值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和生物老师密切配合,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习目的。

3、主要制约因素;。

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

2、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实验活动课,而教具受限难于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方面。

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然后,以绿色植物中最高等、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被子植物为例,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分别介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有3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学生活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演示实验、调查、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课外实践;教学内容有梯度:4个探究活动中,前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可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且难度逐渐加大,最后一个探究活动难度最大,是在前三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有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这些学生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能力培养方面。

1.识记能力。

(1)能回忆或再认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

2.理解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3.综合运用能力。

(1)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表达形式准备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思想教育方面。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主要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课的进化论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通过讲述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学的古今成就,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3)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特有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讲授与实验、观察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1)板书工整、简洁、规范、有条理。画图正确、清楚、美观、富有表现力。

(2)对实验课,应该熟练掌握实验技能,要有明显的实验效果。课前应充分准备,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学中,教态亲切大方。正确使用生物术语,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精神饱满,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周布置一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4、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应提前或课后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标本采集等。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6.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授课33课时,机动15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内容。

及参考课时如下(48课时):

第一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8课时)。

第一节藻类生物1课时。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3课时。

第三节种子植物2课时。

单元过关与测试2课时。

第二单元被子植物的一生(11课时)。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2课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2课时。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2课时。

期中复习与测试5课时。

第三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6课时。

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2课时。

第二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课时。

第三单元过关与测试2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0课时。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3课时。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3课时。

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3。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

单元考试与测试2。

期末复习与测试6。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一、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

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高二生物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涉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而此时学生尚未学过有机化学。因此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做好预习工作尤为重要,以免从一开始就落于人后。预习时要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课要特别注意内容,使听课更有目的性。

二、三种方法结合进行。

不断回顾,温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如关于dna的知识,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学习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陈代谢部分有具体的描述。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做到温故而知新。

利用图表,善于归纳。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课后复习时应很好地利用。如学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后,可利用“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对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复习。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近年来高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三、,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四,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主编)和《高效学习法》(薛金。

星主编),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归纳比较凝练,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做题,冲击高分。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

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公开课,通过听课学习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笔者认为“先放后收”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精神,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放是一个发散的过程,放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观察、思考、想象、讨论和探索。当然,放要放的明白,即给定学生目标,让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完成学习目标。放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宏观调控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对放要全面构想,做到胸中有数。到一定的时候要能够收回来,就想放风筝一样,在一定的空间内,尽情放飞,但是不能走的失去方向。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放的过程渗透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学生充分的等待时间:新的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放开教学,开放教学,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要给学生两个充分的等待时间。一是充分的思维时间,要等到大部分学生都能展开思维,得出结论才能进行下一步,决不能操之过急,以教师的讲解剥夺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新课程特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是基于学生的批判思维,即“不畏师、不畏书”,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广泛的想象。

3.学法指导:一个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放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从更高的层次,多个角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联系教材的前后知识,既要联系到其他的学科,更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和有关的热点话题。这样不但能很好的学好教材的内容,还能很好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形成一种以教材为主并进行辐射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让评价走进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分成优良差的等级,而是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多元化,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评出学生的自信。

(二)收与放相比,是一个集中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通过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知识网络体系。收的过程主要强化知识目标的落实。对此,感触较深的是:

1.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做到知识的前后联系,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灌输式或者说填鸭式,课堂上教师完全掌握了主动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都是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可以说教师稳操胜券。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但是教师可能无法预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互补回答,自我矫正。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无法理解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甚至采用讲解的方法。

3.耐心的等待,根据学情,使师的调控,随堂的应变能力。

二、问题与困惑。

1.教学评价的困惑。

教学评价对新课改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它将引导教师的工作方向,然而,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迟迟没有出台,让老师想放又不敢放,未免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分分,学生的命根”。

2.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三级课程”的实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成为各学校关注的话题。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开放性的课程资源,就目前的情况看,教师选择课程内容的来源大部分仅仅限于“校图书馆”和“教师自己的藏书”。教师缺少对课程开发的指导以及课程开发的相关信息,教师需要实实在在的、切实可行的文本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3.教师培训跟不上,专业能力缺失。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太多的责任,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的培训工作又跟不上。有时即使培训了,但是培训方式陈旧,而且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培训,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时间不够,不能面向每个学生。

4.教师的负担过重。

教育科研已经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在各个学校搞的轰轰烈烈。其不知,有很多的教育科研,都是美丽的泡沫。现在的许多教育科研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有的是学校领导想通过科研搞出学校特色,追求“宣传效应”,有的是教师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捞取资本。学校的每个教研组,甚至每个备课组都要申报自己的教研课题。教师既要教书,又要搞课程开发,又要搞教研,这对本已非常繁忙的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解决的建议与措施。

1.早早出台有利激励教师工作的教学评价。

2.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

3.以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其他部门广泛联系,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资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