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课题(优质18篇)

时间:2023-11-12 23:20:03 作者:念青松 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课题(优质18篇)

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教案参照

活动目的:

通过慰问计生办工作人员,为了表示对卫生院工作人员平时对我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支持,每年对我园学生进行免费体检,慰问环卫工人,为了表示对环卫工每天及时清理校园及街道的垃圾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感恩和付出。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活动时间:

20__年4月27日。

活动地点:

参加对象:

__校园中班小朋友及六名老师。

活动内容:

送鲜花和礼物。

活动准备:

1、购买康乃馨鲜花。

2、毛巾、香皂、水杯。

3、老师给献爱心的孩子穿园服及帽子。

注意事项:

1、在来回行程中,能遵守纪律,不得出现打闹杂乱现象。

2、不乱扔垃圾。

人员安排:

1、园长负责总指挥。

2、各班老师负责孩子的安全。

3、郑老师负责照相留资料。

4、王老师负责发视频到校园朋友圈做宣传。

教学反思: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春天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通过开展这一活动,让学生知道5月1日是劳动节,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

xx大学、xx市广播电视大学、各区教育局、局属各学校:。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我市举行20xx年xx教育大讲坛专题系列培训。现定于12月12日、13日举办20xx年第八期xx教育大讲坛(清华大学系列),有关事项计划如下:。

一、时间和地点。

(一)市级专场:20xx年12月12日上午9:00-12:00,下午13:30-xx:30,地点:xx大学桂花岗校区小礼堂(越秀区解放北路桂花岗东一号xx大学9号楼4楼)。

(二)区级专场:20xx年12月13日由南沙区举办,具体组织工作由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负责。

二、讲坛内容。

主讲人:李建华。

主题:系统科学与创新思维。

专家及主题简介详见附件1。

三、参训对象。

(一)12月12日市级专场,计划培训300人。

全市(南沙区除外)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皆可参加,自主报名人数为300人。

(二)12月13日区级专场只限南沙区教师参加,计划培训230人。

四、市级专场报名方式。

市级专场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请各区教育局对照参训对象要求,加强宣传力度,通知学员按时参训。所有参加学习的教师于12月11日下午4:00前登陆“xx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报名。培养对象必须按时参训,不得无故缺席;自主报名学员为先报先得,额满即止。课程名称:20xx年第八期xx教育大讲坛(招全市老师,南沙区除外),课程编号:xx02114140015。

五、有关要求。

(一)本年度xx教育大讲坛分市、区级专场举行,市级专场由xx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负责讲坛的组织教学、学员报名、考勤和学时登记等工作。本期区级专场由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负责组织、考勤和学时登记等工作。xx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负责电子考勤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各学校务必将“xx教育大讲坛”信息告知全体教师。请所有报名参训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按要求提前15分钟报到。在平台上报名成功但不参加培训的学员,将被列入平台特殊名单,暂时取消选课等权限,经本人申请后才能恢复正常。

(三)本期xx教育大讲坛延续在线考勤方式,实行身份证刷卡考勤,请所有参加学习的老师带好身份证,每个学段前后都须进行考勤。

(四)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登记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6学时(每一段3学时)。

(五)培训机构不提供停车服务,请学员自行安排交通方式。

附件:20xx年第八期xx教育大讲坛内容介绍。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立德树人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以生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注重实践原则。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一)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

1、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各院系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责任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2、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邀请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进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责任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校团委、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工会、各院系)。

3、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少于32学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为依托,开展不少于8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择业观。实践部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分类实施。作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补充,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4、灵活设立学年劳动周。各院系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在每学年的劳动周里集中开展劳动实践。各院系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5、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渠道,结合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劳动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满足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各院系)。

6、将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为抓手,客观记录、审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实现劳动教育管理、科学评价的信息化。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及实践累计第二课堂学时,在每个学期末按照学校的学时学分对应关系,统一认定第二课堂学分。(责任单位:校团委,配合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各院系)。

7、开展劳动教育典型选树活动。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之星”评选等为抓手,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之一。

8、广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以“后勤服务育人”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结合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每学年劳动锻炼时长不少于16学时,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责任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后勤管理处、校团委、各院系)。

9、深入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工科专业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每学年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劳动实践。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到高新企业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校团委、各院系)。

10、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以校院(系)两级团学组织为主体,开设“菜单式”志愿劳动项目,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非工科专业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每学年安排一定学时的服务性劳动实践。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抓好“西部计划”,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培养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1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组织及学分认定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定期召集召开研讨会,分析、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责任单位: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

12、精心组织重实效。劳动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各院系相应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小组,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各院系开展劳动教育,避免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软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责任单位:各院系)。

13、加强宣传引导。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教育效果,注重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加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立德树人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以生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注重实践原则。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

1、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各院系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责任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2、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邀请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进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责任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校团委、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工会、各院系)。

3、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少于32学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为依托,开展不少于8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择业观。实践部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分类实施。作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补充,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4、灵活设立学年劳动周。各院系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在每学年的劳动周里集中开展劳动实践。各院系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5、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渠道,结合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劳动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满足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各院系)。

6、将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为抓手,客观记录、审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实现劳动教育管理、科学评价的信息化。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及实践累计第二课堂学时,在每个学期末按照学校的学时学分对应关系,统一认定第二课堂学分。(责任单位:校团委,配合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各院系)。

7、开展劳动教育典型选树活动。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之星”评选等为抓手,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之一。

8、广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以“后勤服务育人”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结合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每学年劳动锻炼时长不少于16学时,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责任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后勤管理处、校团委、各院系)。

9、深入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工科专业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每学年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劳动实践。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到高新企业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校团委、各院系)。

10、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以校院(系)两级团学组织为主体,开设“菜单式”志愿劳动项目,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非工科专业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每学年安排一定学时的服务性劳动实践。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抓好“西部计划”,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培养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1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组织及学分认定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定期召集召开研讨会,分析、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责任单位: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

12、精心组织重实效。劳动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各院系相应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小组,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各院系开展劳动教育,避免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软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责任单位:各院系)。

13、加强宣传引导。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教育效果,注重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加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

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范文

中小学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

班班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组织“爱自家的家务活动和爱自己的自理劳动”,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2

页,当前第。

1

1

2

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为此,学校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劳动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确定开展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实施步骤和策略。

1.思想教育,形成热爱劳动导向。通过晨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劳技课、家长会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教师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开展校内劳动。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果蔬,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予以精心呵护。了解一、两种粮食一年节气成长过程;通过种植好种易活蔬菜,了解蔬菜生长过程。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教室装饰等实践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学校废物回收活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初步设想学期中开设劳动周,开展专时专项劳动教育。

(2)组织校外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努力联系城区周边可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组织,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如到图书馆做小义工,帮助整理书籍;到职业体验小镇,体验各种职业劳动过程;到交通岗做文明督导员;到公园、植物园做环保小卫士;到种植园体验劳动等等。

(3)倡导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拖地、整理床铺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二年级能够自己吃饭、穿衣、系鞋带;“今天我当家”,中年级管理家庭家务琐事一天;“开心小厨师”,高年级每季度尝试为家长烧一道菜,毕业时学生能够主厨烧制一桌“感谢宴”。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做出榜样,及时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少先队活动课、劳技课为抓手,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每学期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的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了每天轮流的常规值日外,学校每双周一下午为固定的大扫除时间,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卫生扫除,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探究形成劳动评价机制。

一至五年级分年级设计劳动评价表,对学生参加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区劳动进行同步评价。学校课堂模式劳动课,每节课后进行实时评价,分自评、他评。家庭劳动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劳动情况进行评价,分满意、良好、需努力等档次。社会劳动由参加的社区服务相关组织,给学生进行总评价。各项评价成绩,计入学校每个学生的成长手册包含劳动评价内容。学期末学生评优,劳动成绩作为评优参考值,进行评选。学期中举行的劳动活动,进行劳动小标兵评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激励学生参加劳动,热爱劳动。

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教案参照

活动目标:

1、学生产生爱劳动的愿望。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3、知道五月一日式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重点:

知道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难点:

体验劳动是件快乐又辛苦的事情。

活动准备:

各行各业的图片,音乐《劳动最光荣》、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你们听听里面讲了什么事?”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歌曲介绍“五一劳动节”,“这首歌曲是说小蜜蜂爱劳动,为人们采花蜜,人们都喜欢他,我们也爱劳动,过几天就是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教师出示五月一日的日历,引导学生观察。

“你会读这个日期吗?为什么这个字是红色的?它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

3、观看课件,认识劳动人民,说一说身边的劳动者。

“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干这个?谁是最大的受益人?你还知道哪些劳动者?”

“你什么有劳动者吗?他们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事?”

“他们是如何劳动的?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4、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理发店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没有他们会怎么办?他们每天劳动累吗?”

“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做?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你做过劳动者吗?做过什么事情?心情怎么?为什么?”

“劳动者那么辛苦,我们要怎么对待他们?”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学生在班级内参加劳动,进一步劳动的快乐。

“平时都是保育员阿姨帮助我们,今天让我们也来帮助他们吧!”

2、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响应学校弘扬劳动精神的号召,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导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二、总体目标。

结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色,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具体的劳动实践,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在劳动中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原则。

1、与第二课堂活动结合。

2、自觉培养劳动获得感和自豪感。

3、全员参与提升活动影响力。

四、时间安排。

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五、实施过程。

1、三月至四月学习雷锋活动月。

(1)美化校园系列活动——校园道路落叶清扫。

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做好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志愿开展清扫校园落叶活动。清扫各路段落叶,美化校园环境。此次校园落叶清扫活动不仅为校园的环境保洁出了一份力,同时也增进了班级同学的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弘扬雷锋精神一直在路上。今后生科院全体师生将继续从我做起,以劳动为荣,继续用自己的行动为和谐美丽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2)美化校园系列活动——种下一棵树。

为了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结合生科院实际,我院将计划携手生科院各系校友在生科院花园空地开展美化校园植树活动,给生科院添“绿”。此次活动,由生科院校友和在校生共同种下小树苗,了解植物的生长,亲自体验呵护生命的过程,使他们深刻了解“十年树木”的艰辛,进一步提高生科院全体师生校友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绵延至今。无论时代如何变革,变化的只是劳动的形式,不变的是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新时代,作为实习教师的我们应当将劳动教育融入自己的课程之中,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值日等方式,掌握学习必要的劳动技能,学劳结合,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文档为doc格式。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4.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少工委要加强引导,对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

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学校管理着,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有:

一、创新制度管理,规范师德建设。

实践证明,最能有效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宝是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样,完善师德工作制度的建立,是学校师德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学校应依据有关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确定教师师德修养的具体要求。比如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到“七不准”:(1)不住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2)不准批评或故意责难学生家长;(3)不准参与赌博;(4)不准歧视学生;(5)不准向学生乱收费、乱摊派、乱推销;(6)不准给学生布置惩罚性作业;(7)不准参与邪教组织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言行。

二、挖掘师德资源,营造师德氛围。

为了使制定的各项制度真正起到作用,学校在挖掘师德资源,营造师德氛围上要做文章。在挖掘德育资源方面,学校应立足实际,挖掘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思想和事迹,特别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做法,加以宣传推广,以身边的榜样带动群体;在营造师德氛围方面,学校首先要加强师德阵地建设。在教研室、学校墙壁、宣传栏增设新的师德师风宣传画和标语,努力营造整洁、健康、向上、文雅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使教师的言行在校园生活中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和感染,来提高师德建设效能。

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

中小学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范文(一)。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

班班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组织“爱自家的家务活动和爱自己的自理劳动”,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年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孩子的劳动观念要从小培养,只有树立劳动观念,从小培养劳动习惯,才能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提高。劳动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授劳动知识技能和培养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目的性的活动,促进学生提升劳动力。例如,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立能力测试、劳动名人竞赛、今天我可以在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加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小鸡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提高学生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立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3.注重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在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的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例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重视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到会议的各种需求,踏实,真正落实劳动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潜力很大,一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策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等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节假日团队、红领巾专项行动团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员参与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为提升学员劳动技能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在家工作态度的变化,在学校认真值班,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1、要打破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思想障碍,纠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意识。

2、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详细版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活动措施。

一、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校内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二、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三、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1、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2、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4、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5、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6、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7、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四、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的意义

一、劳动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明白不能浪费,养成节俭的品质。通过劳动,感受满足自己的价值。激发学生勤劳、乐观的性格形成,形成对那些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人的厌恶。

二、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意志。

l劳动会让学生养成面对困难、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锻炼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劳动教育有助于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劳动还能让孩子早点认知社会、职业。

现在的很多学生对社会、行业、职业缺乏了解,尤其是到了高考结束选专业的时候,都是一脸茫然,因为很少接触社会,接触各个行业,也不了解每个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

当然更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意向,这时候只能让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帮忙选专业。其实,选专业原本是孩子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选择的,可是没有接触,没有了解,自己又怎么能有感觉呢。

我们的中小学缺少劳动教育,尤其缺少职业教育,这也是孩子们对专业选择比较盲目的原因。国外有些国家,比如德国、加拿大,从中小学就开始进行职业教育,也是每学期一两周职业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各个职业和劳动实践。

四、劳动可以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

通过多项劳动,让孩子们掌握生活技能,以后最起码生活可以自理。甚至,有些技能以后真的可以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

总之,劳动教育很重要,但需要家庭和学校都重视起来。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父母让孩子干点家务活,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增强劳动观念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中学生只注重学习,而轻视乃至放弃劳动锻炼,由此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不该发生的故事。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的劳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轻视乃至放弃劳动锻炼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至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某校初三(3)?班学生郑谦的父亲在城隍庙经营服装,家里非常有钱。

每次轮到他们小组值日扫地时,他都对其他同学说:“扫地我一个人包了。”他们小组清扫的教室比别的组干净。为此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在全班表扬他热爱劳动。

后来王老师才知道真相:每次值日,郑谦都用5元钱雇传达室老大爷清扫。

----某校学生集体去春游。中午野餐时,初一女生方芳从书包里取出一个保温饭盒,里面有几个剥了壳的热气腾腾的鸡蛋。老师好奇地问她为何鸡蛋都剥了壳,方芳不好意思地说:“我妈怕我剥不好,她替我剥好了。”

----放寒假了,杨阳妈妈接过他的成绩单,只见上面醒目地写着:劳动课96分。妈妈气得直骂他:“别人学习争第一,你倒好,劳动课瞎逞能!以后注意,宁可劳动课不及格,但几门主课一定要超过别人!”

苦酒谁酿成。

一、学校重智轻劳。

在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之风日盛的.今天,学校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率,出现重智轻劳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劳动课,但劳动课时间大多不能得到保证,往往被主课所挤占。尽管各级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行政部门反复强调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和升学率一比,劳动课又能占多大的分量呢?如今的中学生真是苦不堪言,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他们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即使他们想帮父母干点家务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劳动成了惩罚学生的手段。

在有些学校,劳动观念被个别老师扭曲,劳动成了他们惩罚违纪和有缺点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正常的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躲避、厌恶劳动。某校有一中学生,每天骑车上学都要经过一条铁路专用线,经常因火车挡道而迟到。老师的批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法倒也简单,每迟到一次,?罚清扫教室一周。该生因为害怕“劳动”,后来只好每天早上提前1小时出门,而他家离学校仅有15分钟路程。

三、家长溺爱。

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溺爱过渡。为使孩子能考上大学,把孩子本应自己做的事全包揽下来。由于父母较多地剥夺了孩子们参加各种劳动的权利和机会,造成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在弱化,自理能力在下降,以致十三四岁的孩子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袜子、手帕,家常便饭都做不好。扫地怕灰尘,抹桌椅门窗怕弄脏了衣服的大有人在。

轻视劳动的后遗症。

中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忽视劳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对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其危害是严重的:----自立能力差。由于家长们的娇惯宠爱,许多学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他们自立能力不强,体质较差,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

[1][2]。

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案

一、活动目的:

1、透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二、课前准备:

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三、班会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完美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劳动仅有分工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

劳动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劳动创造出千般快活,劳动使机器在飞速地动,

劳动使万物承载世界,我要为劳动者唱赞歌。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

无论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劳动创造新的生活。劳动是事业的根本,

劳动才能获取新的生活。劳动是人类永久的旋律,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

(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

(四)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五)班长发起“爱劳动,惜成果”的倡议。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我们应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体此刻日常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吧!(班长宣读“爱劳动,惜成果”倡议书)。

“爱劳动,惜成果”倡议书。

1、在家做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衣服自己洗,帮爸妈洗洗碗、扫扫地。

2、在校做爱劳动的好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用心地参加班级劳动如扫地、拖楼梯,擦窗、拣公共场地的垃圾等,把教室和公共区打扫得干净。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如,每当你浪费一些饭菜时,你应当想到这是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就应浪费,比如,你走出教室的时候,你应当想想教室里的电灯是工人叔叔的不就应浪费电,就应把灯关掉,还比如,你洗好手后就应及时把水龙头关掉,不能浪费水。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让我们用双手学会服务,学会劳动,学会创造,都来做勤劳好孩子;让我们用汗水描绘自己的梦想,用双手创造完美的未来!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学生评价方法的研究》是针对“传统的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强调成绩和效果,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的多元性和多向性”的现状。劳动技术课程纲要的实施,为进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一)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劳动技术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更新教育观念外,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重建规则,重建物质文化,重组教育资源等。根据我们现在收集到的有关“教学评价方法”的资料,去粗存精,对照劳动技术课程纲要精神,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终极目的是调控劳技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技术素质。

(二)提出更适合劳技教学评价方法的需要。

传统的劳动技术评价方法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评价目标模糊,缺乏导向性。

2.评价内容繁杂,操作性不强。

3.评价主体与手段仍有不足。

本子课题期待能形成与劳技新纲要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旨在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在新课程理念的旗帜下,整合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合理因素,重新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本课题提出的“评价”限定在对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师生行为的评价。力图以“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为原则,把握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价值取向,对师生的教学过程实施评价。强调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使整个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更趋于自主和开放,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方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建立起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的、全面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标准,使小学劳动技术教学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评价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评价能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途径,为我校更好地进行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改革提出比较具体的指导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主要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编制问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践撰写了大量的经验总结。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主要工作是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设计方案,申请课题立项等。

2.探索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主要工作是改革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编制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进行中期总结,完成中期研究报告,调整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结题活动。

(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同时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素养。围绕本课题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当代国内外“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精神实质的把握,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

2.开展实践研究,引领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新标准的重任。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除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尤其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为了构建新的劳技课堂教学标准,我们利用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组织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探讨劳技新课程纲要背景下“怎样的小学劳技课才算是成功的课,是好的.课”,我们对此归纳为:总体上,一堂好的劳技课课应该是:实践的、生成的、拓展的;具体来讲,一堂好的劳技课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清晰,知识量适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联系生活、实践。

2.教学目标设定从学情出发,并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全过程。

3.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4.运用教材恰当;课堂程序分明;教学语言流畅;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立足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等教学策略。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7.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本着便利学习的原则,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

8.教师所提问题富有挑战性,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情感与态度。

9.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效果与价值。

10.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掌握新学知识技能,学有所获。

11.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