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热门18篇)

时间:2023-11-16 10:37:38 作者:BW笔侠

教学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针对特定课程或教学内容所制定的有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等方面的安排和规划。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指导,需要认真对待和精心编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科书38——39页及相应的练习。

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在操作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有大小,感悟到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绳子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红旗上的五角星的名称缘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真不错,老师准备把这几颗五角星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同学。(课件出示五角星)这几颗星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角是什么样的图形,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的家,在画面中,哪儿有角?

师:不仅这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生生互动)。

2、摸角。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找到的'角?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的角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图形(点)。想想怎样才能把你们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呢?(点、边、边)。

老师发现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这个点,还指了这两条直直的线。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吗?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指角吗?试试看。

师生一起指三角形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

3、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合作指一指课件中的角。

师:角到底是什么模样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课件演示)。

师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后板书(1个顶点、2条边)生再次指认实物角的各部分名称。

4、判断角。

(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如五角的角与几何中的角的区别)。

5、创造角。

师提供学具:一条绳子、两根塑料条、圆或不规则纸片。讲故事:“蓝角、红角比大小”(课件出示图)。

(在创造角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及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感受角有大小,更好的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表象。在学生介绍角的时候选择一个角来比一比两个角谁大谁小,这样可以更自然的引到活动角的比较大小。)。

6、画角。

a、请学生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画角。

b、教师规范画角的步骤。教师边画边说:先点一个点,从这个点起,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教师板演)。c、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给予鼓励。

d、学生反馈后,再画一个跟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练习反馈,实际应用。

1、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三角形有几个角,再数一数每个小组桌面上其他图形的角。

2、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你能把它变成几个角学生操作后交流:不同的剪法,得到角的个数不一样。(电脑演示几种情况)。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谈收获。

2、学唱《角的歌》: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课中安排学唱《角的歌》,旋律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加上简明扼要的歌词和动作,是对“角”的一个特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课外延伸。

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和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里,不给角下定义,也不讲角的度数,而是从观察事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其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尝试操作、讨论的过程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纵观整节课,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

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讨我觉得自己定位的知识目标对初次接触角的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特别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而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

通过这次校内公开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初步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能在图形中找角。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难点: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一.创设情境

1、拼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一起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拼图要求:

(1)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2)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3)用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

2、交流各自拼出的图形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师:用两根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角

(1)师指导学生指角方法。

师:说起角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看!这是一块三角板,上面有很多角,老师找到的就是这个角(师演示指角的方法)

(2)先让学生指给同桌看,再请学生到前面把找到的角指给同学们看。

2、初步感知,认识角(1)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许多同学不但会找角,还能准确地指角,但是,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师描角师: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下来。(3)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扇子、剪刀、钟表抽象出角的过程)师: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我们找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课件闪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同桌互说,进行汇报。

找学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指,教师板书)

3、练习反馈。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2)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问题讨论)

4、角的大小比较

(1)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了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接下来老师和大家进行一个活动——做角,用2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根据活动角的变化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同桌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讨论后汇报。

我们知道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2)学生活动。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任意造一个角、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同桌一大一小玩造角游戏。

5、自主探索,折角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活动角,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很多角,那我们能不能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呢?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己试折,折完后同桌互相展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折叠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角的顶点、两条边。

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折的角展示给大家?

6、体验感悟,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

师: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打开课本58页找学生读要求)

师: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了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2)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学生指挥,老师画,强调用直尺。 (3)学生再次画角。

师:如果你对自己刚才画的角不太满意,你可以再画一个角,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三、总结收获

师:现在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角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角。

师: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都很好,也很积极,老师想用一个符号评价大家的表现,猜猜是什么?(学生猜测)是一个对勾,这上面有没有角?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欣赏图片)

四、布置作业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 目标导学

1. 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动雅学

(一)角的特征教学

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

1. 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

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

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

(1)第一关:判断角。出示红卡:第1题

独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汇报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

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顶点和边)

师:那这个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小结:我们从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许多数学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我们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角

1.课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结: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师:这怎么比啊?(上台演示说理由)

(三)画角

1.自主尝试画角

2.播放动画,规范画角

3.拍照作业,欣赏角

三、点拨指导 提升领悟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过比、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那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蓝卡吗?请拿出蓝卡第一题。

四、检测反馈 博学拓展【出示分层实践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1节

(一)引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张彩纸和一个练习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

(1)彩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

(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和练习本封面一样的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生说这些角的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的是不是直角。(课件出示)

3、折直角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4、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5、画直角

(1)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2)全班展示交流如何画直角。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

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

(3)学生画,可以边说边画

(三)知识运用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2、做第42、43页的第4、5、6题。

【提高练习】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多少个直角?

【拓展练习】下面圆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吗?你还能说说哪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请在方形钟上画一画。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画一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境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双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爷爷在修剪枝叶

……

(长方形、正方形、圆、球等)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时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课件出示角)这个图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生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形成了角。

生2: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认识角

师:(课件演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数学中我们怎么来表示角呢?我们看(课件出示抽出来的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孩子们,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闭眼想角的样子)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个角吗?

(生用手比划角)

师:同学们都很棒,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角的尖尖的这部分是角的顶点,我们看一看,角有几个顶点?

生:角有1个顶点

(生说师板书)

师:我们再看,这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角有几条边?

(师生共数)

师:角有几条边?

生:角有2条

(生说师板书)

师:这两条边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师:(指板书)现在谁能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

生: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多找几个人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谁能说一说这是这个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顶点)

生:这是角的顶点

师:这是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边)

生:这是角的边

(课件出示练习)

4、找生活中的角

5、折角

6、比较角的大小

(生自由发言)

师:那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吧(师比较)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虽然这个角的两条边比这个长,但角的大小并没有改变。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看(出示活动的角)

(生观察)

师:这时候的角比刚才大还是小?

生:比刚才大

师:这时的角比刚才

生:比刚才小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过关系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谁能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画角

生:想

师:现在我们看黑板

(师在黑板上画角,生看)

(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角交上了朋友,谁能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认识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认识众数,我认为需要达到这样几个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众数产生的价值和需要;(2)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3)能根据实际情境判断选择哪种统计量分析这组数据比较合适,进一步体会众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整节课有这样几点做得较好:

1、注重从情境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以前所学的平均数的局限,再引入学习众数的概念,体验其优越性。

2、注重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众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注重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比较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客观地分析数据的特征,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体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没有问题的课总感觉也不是一节好课。学生真的对众数非常了解吗?真的能联系情境正确判断选择哪个统计量吗?例如众数的存在是因为一组数据中出现了极端数据,使平均数明显偏离中心。可是怎样来界定极端数据?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应该对这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生生争辩中将学习中的矛盾凸显出来,从而对平均数、众数有更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潜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潜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那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明白老师是怎样画的吗?我们一齐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样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那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

2.成果展示。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3.角有大小。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你是怎样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就应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讨论。(学生会提出复写、折纸、器具去量等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结:这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教科院张老师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忙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构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明白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向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透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非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从复习导入新课。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红领巾剪刀吸管。

【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两边直直的。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师: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

【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会画角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主题图“美丽的校园”和例1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强调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安排了“做角”“画角”等若干活动,都是想让学生在亲自的动手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上周参加了xx小学片区的连片教研活动,作为主评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第一节课是xx小学的范晓丽老师执教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课的流程如下: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之前认识了哪些数?还见过什么数?(小数)哪里见过?随后出示图: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怎么知道是小数的?小数点是小数的标志,它把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数部分,另一部分是小数部分。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小数。解决两个问题:读写小数、知道小数表示的含义。

3.45kg36.6°0.6元25.8元1.米1.米0.85元

学生试读中解决问题,怎么读的?

这些数表示什么?到底什么样的数写成小数呢?

出示: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1、1分米还可以怎么表示?5分米呢?……1米3分米呢?

评析:

本课是老内容,知识点没有变化,但是又有变化,课时安排内容有变化,去掉了两位小数,教师比较难把握尺度。值得肯定的有:

1、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从始到终,设计与学生认知接轨。

2、利用图片中的数据贯穿课的始终,线索清楚。

建议:

1、小数的读写要略,12.12为什么不读十二点十二,其实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学生自然明白,而教师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2、小数的意义形式上的理解居多,本质没有透彻,其实只要是十分之几的数就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要让学生理解,还需要教师再下功夫,再多笔墨。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 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

生说出1分米,师板书)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 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 米。

介绍:(边板书) 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0.5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教学例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3.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一〗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活动二〗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红领巾剪刀吸管。

【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两边直直的。

〖活动三〗创造。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活动四〗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活动五〗画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

【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会画角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主题图“美丽的校园”和例1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强调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安排了“做角”“画角”等若干活动,都是想让学生在亲自的动手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学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

学生准备:学具袋(内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圆形纸、20厘米长的线绳一条)。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图形,揭示角。

1、课件出示四个图形,每个图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们的角,猜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角,课件演示将角剪下来。

活动二:观察角,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角的样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出示几个典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从学生熟悉的四个图形中引入角,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线”这一知识,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联系实际,找角。

1、在生活中找角。

2、在图形中找角。

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图形中找角,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活动四:动手操作,做角。

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组长拿出学具袋,小组内每人任选一样物品做角。

活动五:玩活动角。

1、学生操作:让其中一条边不变,转动另一条边,有什么发现?

2、师拿出两个一样大的角,但边一长一短,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从而体会到教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做角,玩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些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六:体验感悟,画角。

课件演示画角过程,学生在本上画角。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个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大家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出示五角星)。

生: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星送给这节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白板批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角进行初步的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认识角。

1.呈现教材的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

师:你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大家都很聪明,老师今天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白板插入视频)仔细观察,你在校园中能找出藏着的角么?看看谁的眼力最好。(白板上批注)。

师:看来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校园,这么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身边很多地方都有角,你们能找到它吗?现在把你在生活当中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看谁找到的角最多。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角。(幻灯片演示)。

2.结合情境,合作交流,

〖活动一〗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剪刀三角板。

师:刚才,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么?谁上来指一指?你指的非常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2:角两边直直的。

生1:角尖尖的。

〖活动二〗实际操作,丰富认识,制作角。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课前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硬纸条,按扣下面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它们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活动角。下面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逐渐合拢活动角,并认真思考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白板演示角变大,角变小)。

生:

师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下面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们现在每人做一个角,使你做的角和同桌做的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什么办法就能知道两个角一样大了呢?下面请同桌两个人合作探索一下。(比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角的顶点要对齐,一条边也对齐)。

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五〗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很有探索精神!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师示范画角边说明,重点突出“先画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并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画角的方法,并出示儿歌。板书: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儿歌)。

2.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幅有角的图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比”教学设计思路

: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小闹钟。

一、谈话导入。

生:角。

导入:对,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图:剪刀、钟表、红领巾。

告诉学生:剪刀上有角。学生模仿说除钟表、红领巾上的角。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各小组同学拿出用纸做的角,摸摸这里,有什么感觉?(刺人、很尖)对了,也就是说,尖尖的,这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作顶点。

(2)再摸摸这里,又有什么感觉?(很光滑,很平)对,也就是直直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边。

“认识比”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数,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复习导入。

1、生互相说一说你调查的商品价格。(p93页第6题。)。

(1)生相互说一说调查的商品价格。

(2)把你说的价格换成用元作单位说一说。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4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题目意思,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生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我会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1)生用尺量出数学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

(2)把量出的数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3)集体汇报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红领巾。

学生准备:

做角材料、彩笔、三角板、正方形纸片、剪刀。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多媒体动画演示由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我让它变(边说边用动画演示拿掉一根小棒变成三角形。)变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师:再变一次(动画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变成了什么?

生:角。

师:对,说得没错,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师:(课件创设情景:路标指示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角吗?角在哪里?赶快找出来。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师:巡回查看,正确指导学生指角。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们看的(师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师:看完这些角,你们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摸角。让学生说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画一画。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在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巡回查看,有错及时纠正。

师:我们对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顶点和边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实呀,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课件用圆弧表示角)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标记角的方法标出你所画的角,用水彩笔标出。

4、做一做。

师:师出示活动角,谁上来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师:我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却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瞧,是谁呀?小黄和小蓝各自画出了一个角。(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在比的过程中都认为自己的角大,现在请你们试着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产生分歧,组内研究交流。(动画演示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6、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儿歌渗透。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价反思。

五、拓展新知。

1、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划出一个角。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角。

六、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绍自己?

七、作业。

写一段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角。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