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评课稿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9 08:34:45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激发创作灵感,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之路上的指南,为我们规划了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温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一: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老师在讲解每道题时都非常详细,第一题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及教师的小结将笔算时要特别注意的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两个关键之处强调了多次。进行这样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讲练结合,练习题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的。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并到黑板前展示交流,说出自己的做题过程,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我相信,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人无完人,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不足:

一:教师声音太小,后面的学生听不清。

二、学生的展示环节,学生若到黑板上板书再讲解,效果会更好,更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观察列竖式的过程,并更清晰的讲解。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说课稿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计出有24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的情境图。以学生春游为背景素材,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首先让学生在情境中搜集出“24人”“每人12元”这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尝试解决。

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寻找方法。

确算法。在竖式计算是基本方法的意识渗透里,我让学生进行自悟,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由多种算法向基本算法过渡。

4、算理沟通。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组织质疑:

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

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

c、0写不写一样吗?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4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2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并有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学生在反复体味中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

5、验证结果。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2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巩固强化,推广应用。

在练习设计上,我将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循序渐进性为一体,把练习题呈现在不同的春游背景中巩固强化。

(1)补充竖式中第二部分的积(补充设计的)。

(2)游戏:智闯魔宫。

(3)走哪条路回家?

以上三题是基础练习,为了强化第二步积的过程以及加强验算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交流经验。

(4)改错: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找错,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

(5)游戏大转盘: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轮流旋转,旋转到哪两个两位数,就开始笔算。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缓解学生疲劳紧张的学习情绪。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课后的拓展,与课前情境呼应,如果全年级都去春游,要付多少车费?(192×12)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尝试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节课我在设计上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加强估算。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远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所以在计算课中应不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对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求计算结果。由于学生各自特点不同,所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在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同算法后,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让课堂充满活力。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我不仅让学生体验失败的苦涩,还帮助学生创造再次努力获得成功的机会,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情感律动、生命成长的舞台。

(五)作业的设计上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轻松愉悦地获得新知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这节课理念新、设计巧、思路清、特色明,体现了“简洁而充满活力,朴实而富有情意”的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快乐直通车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这里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习旧知来为学习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x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时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不仅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但又鼓励,学生根据各人的实际选用合适的策略。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渗透德育教育。

四、说重难点:

按照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七、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美丽的小树林图片,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信息的欲望)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实时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来解决。

师:小树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18×16)。

(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围棋并不熟悉,我采用小树林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于我校政教处举行的爱护地球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

(二)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

1、把“怎样计算18×16”这一前置学习作业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

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算法。

a组:18×6=10818×10=180108+180=288。

b组:18≈2020×16=320大约320棵。

c组:竖式。

3、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2)同学之间对发表的意见给予肯定或者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和运用范畴(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但他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么?是怎样算的?(108+18)。

4)趁热打铁接着跟上一个小练习。请你填一填。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没必要严格要求。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总结提升。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题收南瓜同桌互相验收看看能收几个南瓜,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第二题帮小蜜蜂采花蜜连线题。

第三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题拓展提升小红家养鸭121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5倍,请问小红家养鸡多少只?(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试着做一下,老师相信你。)。

(设计了收南瓜、采花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层层深入,最后出示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我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类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的评课稿

李老师执教的本节课是学习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中信息窗,具体内容有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本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同学到市府大楼前参观的景象:高耸的市府大楼、漂亮的街灯、欢庆的气球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由于大楼宏伟高大、街道很长,气球比较多,这些信息都无法直观的表现出来,采用了对话、表格的形式展现这些数据。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必须进行的一步,学生在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解决一个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下面针对本节课的听课情况做简单评价:

1、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较强,教学过程中比较放得开,语言具有幽默性,为学生创设了轻松地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自如且学习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学习、讨论热情高涨,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突出,对教学重点做到重点讲解,学生掌握效果好,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1、教师还要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去掉随意性,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严谨科学,更具规范性,突出学科特点。

2、板书设计上还要多下功夫,过于杂乱,字稍潦草。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渗透先分后和解题策略。

2、注重了算理的直观呈现。

3、练习设计有层次。

探讨的地方:

(1)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

教学。

时,李老师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这时要有效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但李老师在这个的教学环节占用了较大时间。

在研究笔算方法的算理时,应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在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再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四次相乘得出的结果都在图上圈出来,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最后要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学生自然就会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交流14×12的多种算法时,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还会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把12分成10和2,比较好计算”“把12分成两个6,两部分的数相同,只要计算一次乘法再加就可以了,也比较好计算”,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这方面我觉得李老师引导不够。

建议:课题出示应置于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后;机智把握课堂教学失误,教师出错要学会把出错原因“推”给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敢于提出。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听了安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不进位)》一课,让我受益匪浅。在此谈点自己的体会与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说得不到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安老师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打破常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预习提示,使学生能有目标、有方法的进行预习。在预习后能及时反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状况,同时还教会了学生的预习方法。

特色二: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从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无处不见教师安排之精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老师在安排复习题时很有针对性,复习题服务于新授知识,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一位数的过程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为沉重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了条件。老师在讲解每道题时都非常详细,教师的小结将笔算时要特别注意的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两个关键之处强调了多次。进行这样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特色三:讲练结合,练习题内容全面,题型丰富且有代表性,有计算题、判断纠错题、和应用题。每道题老师都是精心设计的。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巩固了学生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判断纠错题老师设计的这两道题都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第一道题由于计算时不细心或乘法口诀不熟练时会出现那样的错误,第二种情况是把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对错了而出现的。老师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先在练习题中出现,让学生参与评价,利用学具中的反馈牌,组织学生进行检查,既培养了学生的检查习惯和能力,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特色四: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我相信,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老师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优点,可能我说得不全面,在这节课里我有几点个人的看法。我们三年级组是从提问的有效性这个角度来说的,说得不到之处,望大家多包涵。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的评课稿

这节课理念新、设计巧、思路清、特色明,体现了“简洁而充满活力,朴实而富有情意”的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快乐直通车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这里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习旧知来为学习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x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时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不仅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但又鼓励,学生根据各人的实际选用合适的策略。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该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基础。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只借助了教材中的两幅情境图,并不是教材中某一既定内容。

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学习探讨计算方法,进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2.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学前准备、新知学习、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四个部分。

(一)学前准备。

在学前准备中,我安排了两项复习内容,一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二是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通过复习,再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和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应用已掌握的计算知识去探索新知作准备,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口算,在教学时我首先课件出示:星期一早晨,邮递员叔叔正在挨家挨户地送报纸,拿到报纸的一个叔叔非常关心地问邮递员:“你每天送多少份报”,邮递员说:“我每天送要送48份报纸。”然后提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再引导学生从对话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课件出示两个问题,邮递员工作10天、2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让学生口算并交流口算的方法。

2.笔算。

(二)新知学习。

首先课件出示小男孩和小女孩对话情境,邮递员每天要送48份报纸,72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然后提问:小男孩说了什么?小女孩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出示算式48乘72,先让学生估算,再课件演示讲解48乘72的笔算过程。最后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中,共分两部分,交流判断题和书面作业。我首先用小黑板出示一题判断题25乘36,提供4种计算情况,只有一种计算是正确的,错的指出错在哪里,其中3种错误的计算都是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情况,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而正确的计算习惯。接着分发书面作业,书面作业中共有2个小题,每一小题是笔算题,第二小题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练习的方式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老师检查组长,组长检查组员,每组评选出2名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的同学奖励加盖小红旗。

1.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接着乘完,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评课稿范文

今天,听了卢老师的课感受很多,收获很大,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1.卢老师激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本课教师能在复习题中安排相关口算题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本节课的重点在进位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是一个教学难点。在课上,卢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3.教材的编排即意在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卢老师能组织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题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接受。从学生的提问中引导本课学习的内容,为认识新知提供背景。例题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到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答。我觉得这样做让学生不仅知道怎样计算,还了解到为什么这样计算?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4.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

5.练习的设计,我觉得卢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做到了有意义,有趣,既具有代表性,有针对性,学生做起来还有兴趣。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科书第35~36页的例1、例2.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和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8÷4,16÷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口算:

42÷2             420÷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笔算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第一层: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一,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1.)。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2.把例1换数变为例2:52÷2=。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1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1该怎么办?

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

笔算除法的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把4写在十位的下面.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1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6,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和起来继续除.

练习:竖式计算。

3.小结算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师生共同编法则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练习反馈: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庆国庆做纸花,要求每班做48朵,五年级每班分给2个同学完成,四年级每班分给3个同学完成,三年级每班分给4个同学完成,二年级每班分给6个同学完成,一年级每班分给8个同学完成.请你任选三个年级算一算每个同学做几朵.用竖式计算.

2.练习九的第1、2题.

(1)               。

(2)               。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个别纠正.

四、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问: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的思路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因而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然后结合过程讲解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着重突出“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并再继续除”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强化重点,使学生掌握书写格式和步骤。练习的设计侧重于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体现了义务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是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二、说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从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的是顺序和舒适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下面教学程序中在详细阐述。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复习准备——例题讲解——巩固反馈——课堂总结”这一教学流程,而给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更多合作交流的时间,所以,本节课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流程:沟通旧知——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巩固新知——回顾反馈。

一)、沟通旧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的?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下面的新知识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尝试列竖式计算,边用小棒分一分,边自我检查,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

教学例2时,让学生估算,再进行讨论。然后比较例1、例2的区别,引导概括总结,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计算方法。

四)、巩固新知、回顾反思。

启发学生思考:“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发现回答问题积极的就那么几个同学,我试图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但是我屡次的尝试,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从这点上说明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差。

评价学生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加其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一个良好的评价语对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我这节课老用你很棒、不错、很好,这一类的评价语,很单调,反复出现,让学生觉得习以为常,也激发不起学生的乐趣及其学习动机。

比如:口算题第2组题目,我的设计意图是想把这组题目和竖式计算第二步联系起来,先给学生做个铺垫,然后便于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第二步是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但是通过教学效果来看,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属于无效环节。还有估算那个环节,设计意图是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估算方法,也能使估算的数值能验算笔算的大约数值,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但是课堂上只让学生估算出结果,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没有使学生明确估算对笔算的作用,设计意图体现的不明显。

学生突发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出现了走教案的情况。比如在让学生比较方法的时候,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一,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二。我当时也没有在意这个学生的想法,按照我原来的思路,为了突出这节课的笔算乘法,极力的倡导第二种做法。这个细节反映了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

比如两个因数相乘,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简洁,明了。但是当时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老是说数字,让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浪费了时间,没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板书的方法一的时候我课前设想是往下写一写,和竖式的两步计算正好持平,让学生很明显看出来,其实这两种方法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呈现方式不同。但是课堂上考虑的不够仔细,把方法一书写的位置过于朝上,导致了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没有给学生们清晰的呈现出这个问题。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堂是朴实的、也是生动的。我想数学课堂最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每一步笔算的算理。

3、我还要在和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学习中,善于发现自己和同学的错误,并帮忙改正。

难点:理解每一步笔算的算理。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游戏教学法:在课前练习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习。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

根据区教研室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首次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找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发现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教师或同学的讲解。

四、说教学流程。

1、口算比赛。

我结合学生已学的知识,出示了3xxjx个口算题:232,2310,2312并一让学生猜测出第三个式子的结果,既复习巩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准备。

2、揭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入课堂的教学中。

3、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主题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能找到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到自学指导中来。

4、自学指导。

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例1中两个小朋友的想法,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多样为建立与笔算乘法的联系,我让学生大胆的来说一说是否看懂了第一个小朋友的想法,为后面的笔算打下基础。

5、后教。

结合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一步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是旧知,我就一笔带过;第二步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到是几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从而突破难点。第三次联系第一个小朋友的想法,让学生理解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然后通过个别说,同桌互说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6、课堂练习。

1、列式计算:看谁1分钟能做得又对又快。

2、数学医院:医院来了两个人,请同学们帮它们诊断一下有什么病?(3分钟)。

3、解决问题:谁来帮他们算一算有多少?(2分钟)。

7、全课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评课稿

徐老师的课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透”。她总能适时的在学生有困惑、理解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有时就那么三言两语就能把学生给点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是学生真正学习除法笔算的开始,算理的理解尤为重要。在探究笔算的过程中徐老师先是让学生拿小棒分一分,在学生展示分小棒的过程后,徐老师发问:她是怎么分的?孩子说:她先分成捆的,再分成根的。我觉的这个问题设计的非常好,有的老师在这个环节当学生展示分完后就结束了,只关注了分的结果,而徐老师的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分的过程。徐老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接着让学生分别说每一次分的过程“分成捆的过程”“分成根的`过程”、两次分得过程。在学生起来表述的时候,徐老师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徐老师说:你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说吗?“把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分得捆”。接着老师又通过多媒体动态的演示分的过程。在最后我觉得如果老师让学生再经历一遍分得过程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的。

在徐老师的课上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整个过程,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会不断提高,对他们的长远发展益处会非常大的。这一点使我受益匪浅,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后反思

1、不进位的笔算。

这节课的重点是:教学乘的顺序几个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积的实际含义。

片段一:

14×12=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把12分成10和2,14×2=28,14×10=140,28+140=168,所以14×12=168。

师:你说得真好,运用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口算方法。谁还有想法?

生2:把14分成10和4,10×12=120,4×12=48,120+48=168,所以14×12=168。

师:你很会思考,我们也可以吧第一个乘数分一分。

生3:老师,我把12分成2个6,14×6=84,84×2=168,所以14×12=168。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和创新,真棒!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片段二:

在学生初步掌握竖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点子图,探究算理。

先将计算过程分成算式:2×4=84×10=4010×2=2010×10=100。

在点子图上找每个算式对应的位置。如下图:

接着将点子图抽象成矩形,并用数形结合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算理,如下图:

最后将所有的积相加,就是14×12的计算结果。

在点子图中寻觅竖式计算的足迹,帮助学生还原最简单、最直观的道理和方法,使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学生真正明白算理了,在计算时才会减少出错率,才会得心应手。

2、进位的笔算。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片段一:

48×37=先估一估,积大约是多少?

生1:把48看作50,积大约是1850。

生2:把37看作40,积大约是1920。

生3:还可以把48看作50,把37看作40,积大约是。

师:你们的估算方法都对,但哪一种口算起来最快呢?

生:第三种。

师:对。估算是为了能很快地算出得数,所以第三种方法最好。

片段二:

自主探究笔算方法。

先指名说说第一步怎样算,然后出示竖式,让学生自主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笔算法则: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整个过程老师只作引导,使全体学生都经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计算步骤和方法的全过程。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仅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还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两节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较好,但在计算时得数还是容易算错,熟练程度还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需加强练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