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热门19篇)

时间:2023-12-23 13:12:07 作者:笔砚

读书心得是对所阅读的图书内容进行概括和思考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想要提高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作水平吗?接下来是一些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体会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主要讲述了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为追求心中的梦想,抛弃一切,一声不吭地从伦敦孤身一人去往巴黎,一路为梦想而奔波奋斗。

阅读初始,我并不喜欢斯特里克兰,他的所作所为让人费解,甚至觉得有些荒诞和过分。他对现实社会没有是非观念。责任、家庭、世俗的认可,这些现代社会所衍生的价值观,被他远远的抛在身后,弃之如敝履。他抛弃自己美满的家庭,让他的妻子陷入崩溃,让自己的孩子遭受家庭的变故。在巴黎,他遇到了老好人德克·斯特洛夫,但他的出现让斯特洛夫的家庭支离破碎,而他还能摊摊手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他性情怪癖,他那副对尘世的嘲讽,他的粗鄙,他的潦倒和他的骂骂咧咧的模样,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但换个角度,我对他能有勇气活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对艺术、对梦想的追求却表示无限敬佩。斯特里克兰,在他活到四十岁,浑身已沾染了俗气时,能毫不回头,抛弃一切,内心的坚毅已彻底震撼了我。正如毛姆所说他好像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一块圣地。斯特里克兰不断地推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伦敦到巴黎,从马赛到塔希提,始终疯狂寻找。他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时常睡大街,时常好几天不吃东西,但尽管如此他也从来不曾抱怨生活。他一生都在与梦想和生活在斗争,最终他都会选择他心中的月亮。他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不在乎作品的成功或者失败,不在乎诋毁或者赞誉,热爱绘画,只是血液和灵魂里一种井然有序的愿望。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自己的灵魂栖息地,找到创造的灵感,并且创造不朽之作,将人生价值彻彻底底地注入到了灿烂的画布中。

梦想与信仰,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与我们相随,本是灵魂一部分,但在现实生活的不断浸染中被磨灭。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斯特里克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断地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面对欲望,面对肉体的折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被名利与金钱吸引,习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曾经儿时的梦想,缺少勇气、缺少意志去突破自己,在不断地斟酌与妥协中选择舒适,过着平淡、中规中矩的人生。

人活着,需要六便士,也需要月亮。纵然脚下铺满了便士,也希望我们不忘初心,眼里能看到月亮,做那个追逐星辰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毛姆的写法,和预料中有所不同,可能如知乎所说,他已经收放自如,不需要刻意去吸引读者,字里行间就已经把人性剖析得很清楚。以“我”的视角去切入主人公的故事,加上中间不时的小插曲,一开始看时,容易让人不习惯。比较遗憾的是,看完全书,我都没有明显感到很大的触动,即便书中刻画的人物都算是个性鲜明。我想,或许是我已经看过《异乡人》,也更喜欢《异乡人》,所以《月亮与六便士》已难以让我觉得惊艳。

“为什么你认为美——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会像沙滩上的卵石,一个漫不经心的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到?美是美妙,是奇异,艺术家唯有通过灵魂的煎熬,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美。而当美出现,它并非为了让每个人都认出它自己。”

整个阅读过程,我一直在困惑,为什么斯特里克兰能够做到,一夜之间,抛家弃子,甚至对于友人的关爱,都能无情至斯。思来想去,始终不得其解,只能猜想他抬起头,望见的月亮够大够明亮,足以让他放下世间万物,忘情追逐。若当真如此,恐怕我一生都难以明了,当然也非要明白不可。我也曾想,是否因为西方人素来思想较为自由开放,方能做到如此,但印象里却有个李叔同先生,不知他走出家门的那个早上,是否望见了一条芳草连天的证道之路。

“人活在这世界上,免不了有些罪恶感。”

一直以来,我都妄图窥探人性,虽然经常遭报应,但依旧屡犯不改。大概是这个东西有毒,一旦上瘾了就戒不掉了。毕竟当你有了试探的意味,就容易放纵,就容易不真诚。我有时候也感觉自己越来越无情(也可能我只是单纯地变自私了)。即使我常常表现出对友人、陌生人的热情,但实际上,我越来越做不到花时间去对朋友,尤其是老朋友好一点。而且麻烦的是,我又很难去接纳新的朋友,虽然去到哪里,基本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真要交心,并做不到。当然,这也没什么关系。

“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前段时间交了个女朋友,一中师妹,华南师范大学,高中化学老师,喜读诗书,善写文章。性格体贴,还喜欢我,也没有诸多要求。连她都说,“你以后再也遇不到像我这么好的人了”。可是呀,问题偏偏就在于此,那么多的优点,却独独漏了,是不是真的喜欢呢?我没有经验,却抱着给自己机会的想法,去尝试,任由事情一步步地进展。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

“人要学会珍惜。”可是感情的事情,又怎可如此丈量呢?那天我想起来要看《月亮与六便士》,其实我是想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那么决绝,他是如何去逃避良心和道德上的责难的,然而最后,我并没有找到答案。我的朋友告诉我,“一段感情里头,没有对错,没有说付出得多,就应该得到该有的回报。”道理我都懂,但是当你明知会伤害一个人,却不得不去伤害时,终究不是好事。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故事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疾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试想你的一个朋友,有份还不错的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虽谈不上无忧无虑,但也过得充实。平日里他处事低调,话也不多,以至于大多时候你都想不起这样一个人。偶尔看到他发的朋友圈,你想起他,随手也点了个赞。似乎我们都有不少这样的朋友,然而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朋友突然离家出走吗?再听到他消息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巴黎学画画,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成为一名画家。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但不同以往,这并不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经历艰难最终实现理想的故事。

他的梦想道路注定异于常人,因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热情。他毫无顾虑的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给太太一封信,我不回来了。没有原因,没有歉意,到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没有回来。后来的故事他对待生活、周遭同样的冷酷,甚至到了极致。他自私、他目无他人,拒绝任何世俗,所以他也无所顾及。但他同样也是无辜的,因为他的眼中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像是在追求梦想,更像是追逐自己的厄运。然而他有多冷酷,就有多热情,画画像是唤起了他的灵魂,生命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面对生活的贫困潦倒、疾病缠身,他没有犹豫过,只凭极致的热情驱使前进。不为出名,不为认可,在生命的最后画出一幅伊甸园式的伟大杰作,却被要求在他死后付之一炬。

他是天才,不疯不成魔。历史的长河需要天才,但更多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梦想,在追逐的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压力,小到柴米油盐。理想和现实像是一对冤家,每当我们怀揣梦想赶在路上,总是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然而他们也并非非黑即白。月亮与六便士,梦想和现实,一半坚守,一半妥协。当梦想照进现实,请保护他。

有人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我花了数天时间,草草地看了一遍《月亮与六便士》。在读此书之前,我陆续看到过许多读者对此书的夸赞,大家都夸主人公查理斯是一个执着的艺术天才,为了理想可以付出一切的追梦者。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一位证券经济人——查理斯原本工作稳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两个孩子,可是他在40岁时忽然想去追寻梦想,当一名画家,于是离开了妻儿去巴黎学画画。经过病痛、饥饿等各种折磨,最后画出了惊世之作的故事。

查理斯病重时,得到了好朋友施特略夫的帮助,为他治病,给他创造条件画画。可是,查理斯做了什么?他对施特略夫破口大骂,说他是“滑稽的小丑”,还夺走了斯特略夫夫人。最后施特略夫为了成全他们,选择了离开。而查理斯呢?他也选择抛弃施特略夫夫人,导致施特略夫夫人自杀,他依然无动于衷。看到这里,我真想找一根大棍子,把这个长着长长的红胡须的、满口“去他妈的”的冷血家伙给狠狠地揍一顿。

后来,他在荒岛上得了麻风病,双目失明……我觉得:活该!

我真的非常不认同这本书。诚然,我敬佩为了理想而努力的勇士,例如居里夫人为了心爱的科研事业呕心沥血,却从未不管不顾自己的孩子;文天祥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自己妻儿的自由,却着实让人敬佩。查理斯呢?我只觉得他是一个自私、冷酷、绝情的家伙!

让喜欢他的人为他唱赞歌吧,我只想对他翻一个白眼,再吐一口唾沫,恶狠狠地说一句:“呸!人渣!”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仰望着“月亮”。我也是如此,但又有些不同。我不断的朝着“月亮”跑去,但是我没法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将自己的外衣一层一层的脱掉,抛下一切便启程。我想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人都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容器里,天生带来的活泼与棱角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变淡慢慢的被磨平。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着普世的准则,稍有不同,环境就会变本加厉的还给你,杀你个措手不及。

我时常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不屑于循规蹈矩,不屑于把自己外表打磨的光亮,好让自己不论在哪个角落都显得相称。我也时常钦佩像林黛玉那样的人,不为世俗所动。

可是我仍然是个矛盾的人。因为我发现,我慢慢的变得会看人脸色说话了,我慢慢变得圆滑了。爸爸曾经经常教导我,做事情总得留个心,不然像你这样的出去,不免上当受骗。果然,上过几次当后,我变得“机智”了。你看,我现在生活的还不错,或多或少也是受恩于它。

我常常问我自己,我追寻的是什么?我给不出一个很好的答案,但又好像已经有了答案。我想象过年轻时为事业奋斗,老来和另一半隐居山林。想想空来淘米浇地,闲来看书解闷的生活也还算是不错。但是,这些“梦想”又多是不现实的。罗胖说,大多数人去古镇旅游都期望白天看到小桥、流水、人家,晚上回了宾馆躺着的是沙发,做的是spa,面朝着的是带着江南烟雨的河流,背对着的是超级豪华大酒店。你看,人们希望的`和真正的做法总是矛盾的。我或许也是一样的,我也是容器里的一员。

于矛盾中求生存本身就是困难重重,但不可否定的是,它仍然是生活的常态。是的,所以很多人都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可是,我知道的,我不能这样。

虽然,这让人悲愤不已的过去,仍然在继续。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斯特里克兰终其一生都在追逐他的理想,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还是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明亮。于是,他做到了,追逐到了自己的那片星辰。

尽管他的大半个生平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离开艾米,放弃平凡却平稳的生活,坚持离开巴黎去画画,去寻找自己的梦想。都说爱情会占据一个人的身心,让一个人脱离原本的生活轨道。可在爱情这条单行线上,我看到的却是,斯特里克兰的冷酷与决绝。他不受爱情的束缚,不为爱而痴狂。也许在这一点上,他踢开了多数人眼中的绊脚石,选择了不甘于平凡的路子。

我始终在想,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如此着迷,放下平稳安逸的小日子,出门闯荡?噢!看完了全书,我大概明白了。是一种创作欲,热切地想要表达他感受到的美。他,就是被这样的激情驱使着,以致他东奔西走,却不肯放弃。

我理了理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发现,他在巴黎的有段日子实在难熬。一个人穷困潦倒,在破旧的屋子里生着重病,时常吃不上一日三餐。但他幸好有个好心的朋友施特勒夫,他才得以松一口气。在那样的日子里,他还是没有放弃画画,屋子里仍堆放着颜料瓶、调色刀等东西。尽管,他的画无人问津,也无人关心他的价值到底在何处。他都不在乎,安心画画,只画画。那些画从来都是抽象派,没有多少人肯定他的画作,除了收留他的施特勒夫。在施特勒夫的眼里,他是个独一无二的天才。这也许就是小说的惊奇之处,在这里设下了伏笔,为他像死后作品的出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好像之前的那些都只是"小意思",他一直默默作画,试图把内心世界完全展现出来。这幅画,气势磅礴,艾塔最终这个惊人的举动足以展现画的伟大性与宏伟性。在图画完成的时候,忍受麻风病痛苦的他也终于得到解脱,离开世间。他远离人间尘嚣、受尽折磨的灵魂实质上已经得到了安息。他,一生的目标已经达成。可以说,他的此生已无憾。虽然,并没有太多人真正看到这幅画的真实面目。但他,是为了出名,只是为了平复内心的欲望与追求罢了。

我想,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像斯特里克兰一样追寻星辰,就是一种成功了。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体会

“幸福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人想获得物质上的幸福,而有人想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有人渴望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稳定的工作,而有人渴望获得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我读了《月亮和六便士》,觉得幸福的模样千姿百态,有很多很多种。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叫斯特里克兰的家伙,为了当画家,画出自己想要的画作,抛弃了亲人、金钱、地位,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打拼,忍受了一切痛苦之后,他终于在临死前完成了自己想要的画作,并被世人仰慕的故事。

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斯特里兰克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从一个翩翩风度的贵人变成一个窘迫的穷人,从身边簇拥着很多亲朋好友的人变成一个孤苦伶仃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从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成了人们眼中丧心病狂的疯子。但是,他没有被这一切打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另一个人物斯特罗夫也想当画家,可最终在现实的痛苦中退却下来,回家当了一个木匠,他没有得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这两个人,孰对孰错,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公认的一点便是斯特里兰克得到了他的“月亮”。而斯特罗夫得到了他的“六便士”。

“月亮”代表着心中理想的生活,“六便士”代表眼前脚踏实地的生活。用当今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既要心存诗和远方,又要着眼于眼前的苟且。就像我,我将来想当一名作家,用一颗热忱的心写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情。启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气氛。而现在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正是需要大量全面的学习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时候,我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朝着目标前进。这便是我的“月亮”和“六便士”。

“幸福是什么”这取决于每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从小的方面,一顿可口的饭菜是幸福,一件漂亮的衣服是幸福,一句真挚的表扬是幸福,一个温暖的拥抱也是幸福。从大的方面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幸福,安安稳稳,衣食不愁也是幸福。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自己人生的“月亮”,如果没有,那拿好自己的“六便士”也是好的。愿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拥有一份坦荡的心,活出自己独特的那份精彩,我想那便是幸福最好的模样。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书的内容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放弃一切去画画。果然有很多人读完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应该勇敢追寻自己的崇高理想,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然后全盘否定安定体面的生活方式及现今社会状况,一本正经地给自己灌鸡汤。

考虑问题的逻辑从来不应该是简单的是或否。

首先,作为一个普通的新时代社会青年,大家的普遍状态是的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但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者又是自己能力有所欠缺,甚至自己也犹犹豫豫不太确定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我这时候看了这本书,脑子一热,就觉得我不管我要追求自由,你们不懂我,这个社会太世俗太虚伪了。非要等现实给自己来一巴掌才能幡然醒悟。

思特里克兰德会有这样的所作所为,是因为他既可以无视社会舆论,也可以完全不在乎物质享受,本质上就是对这个社会无所求!他是这样说的:“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纯粹的喜爱,拼搏奋斗是为了好工作,好生活,或者说是选择的权利,努力也都是想要一个结果的。我们的兴趣爱好也只是被称为兴趣爱好,如果真的达到他那种程度,我们根本不会自责和懊悔过去的不作为,然后发誓要好好努力;而是会像网瘾少年沉迷于吃鸡游戏一样无法自拔。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太多了,父母,朋友,甚至逛街吃饭,玩玩游戏,追追剧都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普通人更重要的分清主次,追求利益最大化。想要更好的生活,可是觉得努力奋斗太辛苦,目标其实没那么重要,安于现状也没什么不可以;如果不甘心就这样下去,对世界还是充满好奇,那多去尝试也值得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有对错高低之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本心。

想要诗和远方,不妨先安顿好眼前的“苟且”生活。做好本职工作,不给家人增添负担;然后付出比别人多数倍的财力精力,慢慢的打磨自己;最后无论结果好坏,都能自己承担。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第一次读一本小说希望自己能够再早一点遇见它。

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它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和王尔德的“我们都身在井隅,但有人却能看见星星。”不谋而合。虽从不以独树一帜自诩,但是天生对那些追求本我的人没有抵抗力,也会不自知地被吸引,就暗自窃喜着自己也许也会看到月亮星星吧。这一层面的理解不想再赘述,很多人都写了长篇大论的感悟,我只从另外两个角度去思考。

除了书中对精神渴望这一层面的直接描写令人向往外,其实其中对男女关系的侧面描写也一样动容。如果不是对情爱的冷漠,怎么能更好地衬托对创作激情的渴望呢?要不然看见月亮的怎么会是他,怎么会是那个什么都不要了的医生呢?但是反过来,这也的确在男女关系上又一次的启发。

另一方面,故乡。我第一次明确意识到有些人生错了地方是去到敦煌的时候,站在鸣沙山上的我执意地认为自己上辈子属于粗旷的大西北。第二次是今年在佛罗伦萨,不知道怎么了,从提着行李踏出火车站的一刻起,我觉得空气的味道都对了。于是那晚和朋友在老桥的沿岸一边啃着三明治一边欣赏着夕阳,我就知道有些人就是在另一个地方才更舒服的,因为城市也都是有生命的,你要去一座跟你脾气相投的城市才会觉得即使生活琐碎都毫无怨言。

很多人觉得这本书不好读,但是可能由于我对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的地形有了大概的了解,读起来倒觉得一气呵成,是不费力了。另外,虽然毛姆本人也受到了很多争议,但是这是本值得一读的书,大概是它认可了我认可的生活态度吧。

嗯,年轻的时候能在巴黎和伦敦小住过一段时光,可真是三生有幸。

小说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了一个天才画家的心路历程和成长之路。

从世俗的角度说,他是一个自私卑劣的人,他抛家弃子,背叛朋友恋人,无视他人的感受;从个人的角度,他是一个不顾一切追求梦想的人,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非论断,任人评说。

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往往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我也没有太高的艺术素养,但是从文章中还是可以感受到画家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这些都变得云淡风轻。你可以说他是自私的,自私到活着只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忽视了一切。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变得更有魅力,更加伟大。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好人,他抛弃了世俗的角色和束缚,任性的只求宣泄自己的艺术热情,从这一点来说,他是单纯的、幸福的和值得人敬仰的。

之前看介绍说,这是一本有关人生的意义的书,有伟大的梦想,坚定的追求个人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无疑是正确的。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最难的往往是第一步,生活的琐碎、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现实的冰冷,让人忘了初心,丢失了自我,生命的意义更多的回归到社会对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延续,成为人类发展中微不足道的一颗尘埃。

艺术是画家的精神寄托,唯一的追求,在这条路上他会经历挫折、瓶颈、突破、打击,但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是痛苦和幸福的,即使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那又怎样?幸福这件事本就是唯心的。

一个人强大的内心源于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从小我们就学习各种知识,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逐渐形成了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其实都是在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多少年来是中国文人追求的境界,从内在到外在,从个人、到家、到社会,不能不说很好。而修身养性更是人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人生没有对与错,看看的别人的人生,思量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一种丰富、一种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关于书名——月亮就像艺术,高雅、高洁,六便士就像生活,琐碎而现实,一个生活在俗世里追求艺术的画家,为了追求艺术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时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张“高级白领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在街上卖煎饼果子”的图片新闻,虽然最后记者还原了事实真相,证实主人翁只是闹着玩,随手发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都羡慕其有如此的勇气,也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厌烦。

或许“自由自在地卖煎饼果子”是每个忙碌白领的梦想,说来却好笑,这梦想如此小,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我们却连实现这一个小小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们还有房贷没还,生活还得继续,高工资不能放弃。

小说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那股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艳羡。我也常常思考,为何理想总与现实对立?为何现实总是会束缚理想的翅膀?我们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吧,找一个现实的理想,或者说找一个现实的目标,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时生发的无线失落感。

理想与现实就如爱情与面包,或许只有睿智的人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是,我还是很羡慕,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样的勇气是我没有的,却始终找寻的。

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被一个男人震撼着。他是一位小有成就的证券经纪人,有一个还算貌美贤惠的妻子,有一双听话懂事的儿女。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是幸福而优渥的。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毫无征兆地从自己生活的世界里彻底消失了。

对,这个人就是思特里克兰德,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

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的倏然消失,他妻子只有一个想法:他同自己喜欢的女人私奔了。熟识他的人也这么想他。

在俗世人的眼中,似乎一个男人只可以为了女人,为了私情抛却一切。换句话说,追逐爱情的男人世人尚可接受,倘若是追逐其他,比如梦想,就可能被冠以离经叛道、荒谬有加。

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是这样评判没失踪前的丈夫的:

跟你说啊,他压根没有文艺细胞;就是个大俗人;他在证券交易所做事,是个普通经纪人。估计能把你无聊死。这样一个被她估计会把人无聊死的丈夫,却毫无来由地“与人私奔了”,她觉得不可思议。她拜托别人去浪漫之都巴黎寻找,果然如她所想,找到了。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又并不如她所认为的有了“一同私奔的女人”,他只是独自一人,寄居在一家寒酸的小小的旅馆里,口袋里所剩仅100来磅。

并没有什么迷住他的女人,真正迷住他的只有颜料与画布。

原来,思特里克兰德之所以从现有的生活中抽身而退,仅仅是因为他小时候的画家梦想。小时候就想当个画家的思特里克兰德,被他父亲勒令学经商,他父亲认为艺术不赚钱。可是,在他四十岁之际,这个梦想像一根针,不时地狠命地锥他,锥他的心,令他无法漠视。

在一家小酒馆里,当委托人询问他为何要抛妻弃子来巴黎过如此穷困不堪的生活时,思特里克兰德毫不犹豫平静地回答:“我要画画。”那人很是不屑,说你都四十了,他回答说,所以要赶紧行动。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十八岁的年轻人更有画画的天分。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有天分?”

他没有立即作答,兀自凝视来往人潮,却视而不见。他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我非画不可。”

因为非画不可,他在巴黎不被同行待见、甚至被当成“笑料”也无所谓;因为非画不可,哪怕整整五年穿着“污迹斑斑褴褛不堪几乎散成布丝”的衣服也无所谓;因为非画不可,他几乎饿死在小旅馆里也无所谓……后来他四处流浪,在马赛,他甚至蹲过夜间收容所,连活命的小钱都无法挣到。

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梦中,有一座美丽的岛屿,那就是大溪地。他想千方百计随别人的船只来到了大溪地,在此画画,结婚生子,与他的土著小妻子爱玛生活在那座遗世独立的田园里。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得病双目失明,穷困潦倒而逝。在他贫病交迫中,双目失明的他在自己的小木房子的四面墙壁上画下了一幅绝世之作,这也是他作为艺术家的巅峰之作,可是,他命令爱玛在他去世之后销毁殆尽。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创造了一个绝美的.世界,然而出于骄傲和轻蔑,又令爱玛把它完全毁掉。

逐梦的思特里克兰德是美的,美到令人震撼,美到令人窒息。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工作恰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这样的几率微乎其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当医生的厌恶没有休息、陪伴家人的日子,渴望那种朝九晚五的清闲自在;朝九晚五的人又羡慕事业有成、自当老板的实业家;没有成为老师的想当老师;没有当成设计师的又想成为设计师……这一切向往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不是得陇望蜀,而是内心有梦,却因现实的羁绊而止步。

我自己年轻时从没有想过要当一名教师,高中时代就极渴望成为一个与诗有关联的人,或者与小说有关联的人也不错。我甚至在高中复读的最后一晚彻夜不眠,决定放弃继续求学,回到我的小镇体验生活,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时隔多年,当这个梦在心底沉睡年数之后,我遇到了他——思特里克兰德。读后感读完《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豁然开朗,拿起笔,写下了一些小诗。虽然在别人眼里它们不算什么,却是我自己靠近梦想的坚实脚步。

生活教我们学会了苟且,却不忘给我们诗和远方。为了所谓的梦想,我们或许根本学不来思特里克兰德的决绝,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夜深人静孤独自处之时,抑或紧张的工作之余狂热地追逐一把。能否实现交给时间去裁决,我们只需要享受追逐梦想的美好过程。

如果你正打算踏上追梦的旅程;如果你为何时踏上追梦之旅正犹豫不决;或者,你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美好得令你心醉的梦,我建议你马上打开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随着思特里克兰德的精彩故事推开自己的逐梦之窗,你会发现,逐梦的人真的很美。

毛姆写的很好,但我觉得翻译做的同样很精彩。因为最开始作者已经说了斯朱兰最终会是个伟大的人,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也会受影响,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看,对于他的“自私、冷漠”等我没有太强烈的反感,以至于在最后读到他成为伟大的画家也没有强烈的震撼。如果刚开始不说,由读着自己往下看,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情以及作者对斯朱兰作品的评价看下去,最后对其做一个小评价,我觉得会更有意思。

文章还是有两个地方触动我。一个是斯朱兰抛妻弃子,放弃了“六便士”而受思想支配,去寻找想要的“月亮”,我觉得一般人做不到。就像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有理想,但是坚持理想需要很强烈的个性;我们不是没有理想,只是我们对理想的期望没那么强烈。第二个震撼我的是得知斯朱兰闭着眼睛在墙上画出心中所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我觉得这是最伟大的。我在网上查不到画家斯朱兰,否则真想一睹他的画风,感觉看书不过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为了理想而放弃现在的生活,我做不到,其余的都是借口。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心得体会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一部作品,通过讲述一位艺术家的求索之旅,深刻探讨了人生目标与价值观的问题。在阅读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的追求与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段落2: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冲突。

小说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却因为内心的渴望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的追求让我想到,当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遗忘了精神世界的需要。斯特里克兰向着追求艺术的道路,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这对于一个成功人士来说是多么勇敢的选择。这让我想到,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应该坚守自己的梦想,追求内心真正的追求。

段落3:艺术家与社会的冲突。

段落4:人性的复杂性。

在小说中,斯特里克兰遇到了一个具有狂热追求的画家——图尔维尔。图尔维尔为了追求艺术,放弃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病妻。他的追求疯狂到了极点,让人无法理解。然而,正是这种疯狂追求也引起了我对人性的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使得我们追求一些可能是荒谬的事物,而这种追求有时候也可能带来痛苦和后悔。让我想起了人生是否应该追求自己的欲望,还是顺从社会压力和道德规范,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段落5:对生活与艺术的思考。

在小说的结尾,斯特里克兰最终领悟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是他的灵魂的出口,而生活是他实践艺术的舞台。斯特里克兰通过狂热的艺术追求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却在人际关系和家庭方面失去了很多。这让我想到,人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能将追求艺术与家庭、友情、爱情等其他方面割裂开来。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寻找平衡,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

结论:

《月亮与六便士》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迪性的书。它让我深入思考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与对于艺术的理解。通过斯特里克兰的经历,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理解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平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人生意义的探索之旅。通过阅读它,我得到了更多关于艺术、追求和生活的体悟。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月亮与六便士》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感谢朋友相赠,又读了一遍。最先,我在电视偶然看到了一集记录片,讲的是高更的画,里边有高更的人生经历。自从有了小孩都很少打开电视了,安安静静的看完更是不可能。但那天不知道什么缘故,我居然有机会看完那部记录片。很震撼,不是因为他的画,而是他不走寻常路的人生。

后来知道[月亮与六便士]是以高更为人物原型来创作的,就在kindle上读了一遍。很激动啊,毛姆,一个大作家,居然和我有相同的感受。看了那么多书,第一次有种和作者、主人公在交流的感觉。我认为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肉体与灵魂、理想与现实的拧巴。

主人公斯特克里兰原本是个股票经纪人,四十多岁,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外人看来是妥妥的油腻中年人啊,不止油腻,还很乏味。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中年人心里发出了“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的”呐喊,然后这个油腻中年男就变成了追求艺术,追求理想的2b青年。他决议要过另外一种生活。

更让人愤怒的是,人家不是作为业余的兴趣追求啊,人家是要全身心的追求啊,工作不要了,老婆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对自己,也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后来被土著女人所养,靠那么一点的土地所出生活。这种对物质以及物质所带来的附属的尊严,说呸的行为,以及对自己的家庭责任,社会系属说滚的勇气,可恨吗,可恨,但自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冲击力,直抵每个纠结于梦想与现实的人。

世人多在行动之前反复计算得与失,付出与回报,举棋不定,辗转反侧,踌躇不前。斯特克里兰那种执着于内心,不问名利,不计成败,你们怎么看我的,我完全不在乎的态度确实让人震撼。书中有段话,写得人感受,我这个看的人也很感伤,“塔西提是一个高高耸立的,绿意葱茏的岛屿,岛上有一条条暗绿色的深深皱襞,可以想见那是众多幽僻的深谷;在他们那沉郁的深邃当中自有一种神秘,潺潺流泻着沁凉的泉水,你会感觉,在那些浓荫遮蔽的地方,生命自远古以来就按照亘古不变的方式延绵至今,甚至就在其中,也隐含着某种可悲又可怖之处”

岛屿,幽谷可能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在接下来几十万年的时间泉水依旧潺潺流动,而看着这风景的你我只有几十年时间,你我不过是地球上一过客。

但,正如斯特里克兰一样,你我皆是自由的,一切不过是自己的选择。愿选择追求梦想的每个人,都不后悔。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写的《月亮与六便士》。毛姆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活了九十四岁),一直笔耕不辍,最负盛名的比如有《刀锋》《人性的枷锁》《面纱》还有《月亮与六便士》。在我心中,马尔克斯、茨维格、杜拉斯、毛姆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他们讲的故事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里感触一下,读书真是有趣,他让我认识到一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懂的事),毛姆的书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你有一种逃不掉,挣不脱又进不去的感觉,仿佛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但是又和我们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人如果被放错了位置,就可能做出许多荒诞的事。《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本来生活富裕,有一儿一女和爱他的妻子,可是他抛弃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落魄的逃到另一个城市,然后又在这里破坏了他的救命恩人的家庭,在我看来,一切都糟糕透了。荣幸的是,他最终在小岛上找到了让自己灵魂安息之所,那么一切,突然就觉得都理所应当了,借用某句话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只是真不知道人要经过多少迷途,才能踏上正路?像思特里克兰德,我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也有人一生,都在迷途中不知所措,就像一个可怜无助的孩子。

一口气看完月亮与六便士,真是精彩,当时的奇妙与眩晕感,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忆犹新,“思特里克兰德住的地方是另一种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人隔绝,头顶是蔚蓝的天空,四周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木。那里有观赏不尽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气,荫翳凉爽的空气,这个人世乐园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他就住在那里,不关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遗忘了。思特里克兰德平时画画,看书,天黑了以后,就同爱塔一起坐在天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

我想,这当是灵魂的自由了。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心得

两周前看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写一篇读后感,我怕自己肤浅的认知不足以理解本书的深刻。但是有股力量催促着我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化诸文字。现在,端坐窗边,沐浴在晨光之中,码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月亮和六便士》无疑书写的是一个关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故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象征以金钱和实利为核心的世俗的物质生活。每个时代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因为他们代表了最纯洁的生活状态,完全为了理想和信念而生存的人。癫狂而伟大的灵魂总在最少数,大多数人是既低头寻找六便士,又不时抬头看向月亮。

“仿佛我突然闯进某个陌生的世界,那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并不能做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做他不得不做的自己。”

书中这两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们常常被固定的思维模式所束缚却不自知,年岁渐长不过是加固了那些模式。我喜欢阅读,喜欢聆听他人的话语,因为这常常让我看见不一样的世界,那里对价值及意义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当然有时候我们更需要去听他们未出口的话语。

人生一世,似乎有许多选择,想来有无数种可能。可就像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他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了那个不得不成为的自己。这不是悲观或者简单的宿命论,是他付诸行动所书写的一生。读者褒贬不一,以自己的价值观考量值不值得,他不在乎。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被一个男人震撼着。他是一位小有成就的证券经纪人,有一个还算貌美贤惠的妻子,有一双听话懂事的儿女。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是幸福而优渥的。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毫无征兆地从自己生活的世界里彻底消失了。

对,这个人就是思特里克兰德,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

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的倏然消失,他妻子只有一个想法:他同自己喜欢的女人私奔了。熟识他的人也这么想他。

在俗世人的眼中,似乎一个男人只可以为了女人,为了私情抛却一切。换句话说,追逐爱情的男人世人尚可接受,倘若是追逐其他,比如梦想,就可能被冠以离经叛道、荒谬有加。

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是这样评判没失踪前的丈夫的:

跟你说啊,他压根没有文艺细胞;就是个大俗人;他在证券交易所做事,是个普通经纪人。估计能把你无聊死。这样一个被她估计会把人无聊死的丈夫,却毫无来由地“与人私奔了”,她觉得不可思议。她拜托别人去浪漫之都巴黎寻找,果然如她所想,找到了。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又并不如她所认为的有了“一同私奔的女人”,他只是独自一人,寄居在一家寒酸的小小的旅馆里,口袋里所剩仅100来磅。

并没有什么迷住他的女人,真正迷住他的只有颜料与画布。

原来,思特里克兰德之所以从现有的生活中抽身而退,仅仅是因为他小时候的画家梦想。小时候就想当个画家的思特里克兰德,被他父亲勒令学经商,他父亲认为艺术不赚钱。可是,在他四十岁之际,这个梦想像一根针,不时地狠命地锥他,锥他的心,令他无法漠视。

在一家小酒馆里,当委托人询问他为何要抛妻弃子来巴黎过如此穷困不堪的生活时,思特里克兰德毫不犹豫平静地回答:“我要画画。”那人很是不屑,说你都四十了,他回答说,所以要赶紧行动。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十八岁的年轻人更有画画的天分。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有天分?”

他没有立即作答,兀自凝视来往人潮,却视而不见。他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我非画不可。”

因为非画不可,他在巴黎不被同行待见、甚至被当成“笑料”也无所谓;因为非画不可,哪怕整整五年穿着“污迹斑斑褴褛不堪几乎散成布丝”的衣服也无所谓;因为非画不可,他几乎饿死在小旅馆里也无所谓……后来他四处流浪,在马赛,他甚至蹲过夜间收容所,连活命的小钱都无法挣到。

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梦中,有一座美丽的岛屿,那就是大溪地。他想千方百计随别人的船只来到了大溪地,在此画画,结婚生子,与他的土著小妻子爱玛生活在那座遗世独立的田园里。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得病双目失明,穷困潦倒而逝。在他贫病交迫中,双目失明的他在自己的小木房子的四面墙壁上画下了一幅绝世之作,这也是他作为艺术家的巅峰之作,可是,他命令爱玛在他去世之后销毁殆尽。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创造了一个绝美的世界,然而出于骄傲和轻蔑,又令爱玛把它完全毁掉。

逐梦的思特里克兰德是美的,美到令人震撼,美到令人窒息。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工作恰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这样的几率微乎其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当医生的厌恶没有休息、陪伴家人的日子,渴望那种朝九晚五的清闲自在;朝九晚五的人又羡慕事业有成、自当老板的实业家;没有成为老师的想当老师;没有当成设计师的又想成为设计师……这一切向往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不是得陇望蜀,而是内心有梦,却因现实的羁绊而止步。

我自己年轻时从没有想过要当一名教师,高中时代就极渴望成为一个与诗有关联的人,或者与小说有关联的人也不错。我甚至在高中复读的最后一晚彻夜不眠,决定放弃继续求学,回到我的小镇体验生活,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时隔多年,当这个梦在心底沉睡年数之后,我遇到了他——思特里克兰德。读后感读完《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豁然开朗,拿起笔,写下了一些小诗。虽然在别人眼里它们不算什么,却是我自己靠近梦想的坚实脚步。

生活教我们学会了苟且,却不忘给我们诗和远方。为了所谓的梦想,我们或许根本学不来思特里克兰德的决绝,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夜深人静孤独自处之时,抑或紧张的工作之余狂热地追逐一把。能否实现交给时间去裁决,我们只需要享受追逐梦想的美好过程。

如果你正打算踏上追梦的旅程;如果你为何时踏上追梦之旅正犹豫不决;或者,你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美好得令你心醉的梦,我建议你马上打开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随着思特里克兰德的精彩故事推开自己的逐梦之窗,你会发现,逐梦的人真的很美。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毛姆的书,又忍不住要来讲同一个故事了。

“当你决定离开常轨行事时,这是一种赌|博。许多人被点了名,但是,当选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都不能,即使那些欣赏原作的翻译大家(姑且这样假设)也远远不能,我很喜欢《月亮和六便士》的翻译,外文作品里难得流畅的文笔,感觉得到译者的功底不俗,《刀锋》的层次就差了一些,这从译者序里不难看出,中国的文学评论者有一个让我头疼的毛病,喜欢把故事的意义简单归结为表现某个时代的风貌,所有人物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我很遗憾他们看不到毛姆在书中作的自我探寻式的追问,他通过自己视角的“俗”和主人公视角的“怪”的对比,其实是在讲他只是在思考某些问题的阶段,而他的主人公们却已经到了放开思考,亲身实践追求的那一步,这对任何一个通点艺术天性的人来说,都是甚为羡慕的状态:

“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我有一点不想为月亮和六便士赋予语义解释,因为我觉得无论怎样的词都表达不了那种对比,它不仅仅是现实和理想,亦或物质与精神,或是我自己归结的自由与爱,每次看到那样的评论我就开始皱眉头,为了表达的方便,我决定还是继续用月亮和六便士好了。画家的月亮是什么,到最后都没有说出来,毛姆还是给结局作了一定的美化,当然这种美化是带有自我批判意义的,画家将他的惊世壁画完成后,知道死亡临近,用一双已瞎的眼睛冥视良久,深感满足,要求自己的女人在他死后一把火烧光。烧光自己的绝作啊,他明明知道这会是流芳后世的经典,但对他来说,表达完了就已经足够,他是没有带一点一滴的功利心在创作的,毛姆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大概被自己塑造的浪漫主义情景给深深感动了吧,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在作自我批判,他自己的写作的目的是:“每个人都喜爱权力。如果你能打动人们的灵魂,或者叫他们凄怆哀悯,或者叫他们惊惧恐慌,这不也是一种奇妙的行使权力的方法吗?”如果说他知道自己写的东西不会被人看到,那还有任何写作的动力吗?这或许已经不算是很功利的想法,但毛姆还是深深感到自己不如画家那般,可以做到纯粹地表达。

毛姆写作的方式是很特别的,他喜欢把自己放在故事中,以现实里自己的身份----作家,合理化故事的进程,一边作为一个旁述者客观地描述,他不只一次在向读者解释这个情节的客观来源,说明自己在哪里加了想象,让你觉得小说像真的一样;另一边他又作为现实价值观的代言人,不断向主人公的价值观提出质问,似乎是代读者发问一样。但最终你可以看到,他只是借着故事的壳,说自己心里的两种声音。无论是画家还是拉里,他都未必认同他们对世俗人情的冷漠,但一边他也为他们辩护,道破那些感情的虚假之处。我们都一样不曾超脱,而正是这种留守,给了我们对比思考的空间,就像那些画家的天才画作或许我们不懂得欣赏,但是他们的人生哲学却给我们更多启示。还有一点便是,这些故事诞生的前提,无一不是在历经了生活的种种滋味后,你要经过了在乎六便士的阶段,才能体会到月亮的好。

我一直都不想放弃月亮,而这必须要有六便士的对比才有可能,所以我也并不拒绝承担人生的责任,我会觉得必须要经过那些故事,经过对人世的观察,才有可能让自己更明白生命的真义。

以前我以为远离家乡历尽世情可以,这段历程的确是帮我认清许多现实的东西,但却也更坚定了我内心的别扭。我知道我一直会这样下去,我始终无法和那些俗不可耐的嘴脸和睦而处,我还是打心底里瞧不起他们。即使一样样打击接踵而来,逼迫我承认某些处事哲学的必要性,我还是无法和他们一样娴熟地表演。我无法不承认,那些以虚荣为目的的生活方式曾经抓住过我,我曾经放任自己被奴役过,但是我因此而表现出来的俗气却着实是让我难堪的。有些人或许会觉得我假,当然了,我从来不知道如何在那种情境里表现得真,我本来就不是那样的人,连假装都力不从心。

有些朋友一直追问我为什么喜欢北京,叫嚷要去北京,最终又无法做到。其实很简单,我喜欢北京那拨搞话剧的,那拨搞音乐的,那拨搞媒体的,总之就是那帮文艺人的圈子,在我还不太懂事的时候,从那些人的作品里多少看出一点不同来。某些长辈劝诫我,那些人是很脏的,无非是在说他们在道德上把持不住自己,但是在这一点上我又和毛姆一样了,天才就是天才,和道德无关,而我,我喜欢天才。只是可惜的是,慢慢的我又在那些人身上看出许多做作的成分来,我发现他们很多时候一样不得不为生活所迫,我就会胆怯了。我不太相信自己能够超脱其外,反而害怕自己最终也会和他们一样,不得不端着。而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它成为我不断鞭策自己的一个借口,一种因为得不到而形成的巨大精神支撑,让我至少还保有做梦的权利,一旦连这个借口都变成六便士,我就彻底连望月的可能都没有了。

当然,真正的艺术家并不是现实里的失败者,他们是主动放弃作为一个现实成功人士的可能,去寻找另外一种人生意义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我相当欣赏这种态度,很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淡泊名利,淡泊世人的评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存。有的时候我会赌气,会想证明给某些人看,但是最终我会发现,那些人的偏见并不是因为你的缘故,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那样庸碌的人,他们假装看不到你的特别之处,假装否定你的人生哲学,无非也有一种隐隐的疼痛在里面,慢慢理解了这些以后,我会经常规劝对我怀抱期待的人,不用为那些人而烦恼,他们根本不参与你的真实生活啊。

除非真正找到让自己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我还是会不太安分的。我以前觉得有没有人理解我这种反叛性很重要,所以喋喋不休也说过许多,但是现在我觉得其实不然,这种不理解其实反而给我保护。我并不需要解释太多,同一个世界的人,一点即明,而跟你另一个世界的,永远南辕北辙。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象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

我把以上这些滔滔不绝讲给了某个信任的人听,我并不要求任何回应,因为我知道不会有任何我期望的回应。我喜欢那些善良的人,我愿意和他们作朋友。但是我也很清楚,在精神世界里,可能注定是要孤独地行走的: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心得

《月亮和六便士》代表了两个不同世界,梦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地上的六便士,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无论为了生活而追求现实的理想,还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现实的生活,人生百态,都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每一种生命体验都需要被尊重,你不懂别人的灵魂,就不要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

通过对比,毛姆把理想与现实,纯真与伪善,真挚与虚荣,用最原始的方式把人性的弱点:虚伪、贪婪和懦弱赤祼祼地展现,用无情冷酷的纯真撕掉热情似火的伪善面具,让真善灵魂回归原始,回归自然!

生命是一场旅行,愿我们都可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被纸醉金迷的现实所打败,愿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能够始终保持初心,不被人性的软弱金钱的利剑所拖累!

但愿活出真善美不是一种错。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上,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家事、背景、资质、境遇等等都在社会上出任一个角色,给自己订立一个位置、一个生活方式、一种幸福的方式,然后就做着,最好能乐在其中,从而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的意义吧。

当我们拥有一个温暖但规则的环境,我们可能会腻味,就象对甜蜜的食物。从而想追求些放任、改变的东西,没有规则框框的东西,让心性放任表达的东西——所以,我们有文学、有艺术、有唱歌跳舞电影电视等等精神食粮。就象风筝,放出去了还是要回来的,必定我们是人,人有基本需要,如果你不循规蹈矩地做你该做的事情,你就可能失去最基本的生活,比如吃、穿、住、配偶、孩子等等,这些个东西平时你不会太在意,但一旦失去却是真的不行。

的确,这个社会有极少数对基本需求完全漠然的神一般的人物,相信这类人物跟常人有本质的差别,天生的差别。他们负责牺牲自己的常人幸福,创造杰出的精神食粮,这样大众的人生就不会太过贫乏。

比如艺术家,与常人思维不同,他们有强烈想表达的东西,但又困扰于自己的人的肉身需求:“叫我来说吧。我猜想你是这样一种情况。一连几个月你脑子里一直不想这件事,你甚至可以使自己相信,你同这件事已经彻底绝缘了。你为自己获得了自由而高兴,你觉得终于成为自己灵魂的主人了。你好象昂首于星斗中漫步。但是突然间,你忍受不住了。你发觉你的双脚从来就没有从污泥里拔出过。你现在想索性全身躺在烂泥塘里翻滚。你拼命往肚里灌酒,你憎恨自己,简直快要发疯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艺术家脱离寻常越多,艺术成就越高。所以,大凡成就卓越的艺术家都是精神病,如画家梵高、音乐家舒曼。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说过:“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总之,天才异于常人,他们过着疯狂的日子,创作出疯狂的作品。

天才或常人,各自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各得其所。毛姆大概是把艺术比做月亮,把常人生活比做六便士,文中有对画家的前妻、儿子世俗行为的讽刺挖苦,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画家为了艺术不再是人,成为神,而那些妻子、儿子还是人。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道德对错之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1、人生那么短,我们应该把时间用来自己想做的事上。尽管现实有很多无奈,我们可以学着做减法,当你不那么贪心,不去跟别人比,你便可以集中自己的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2、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没必要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没必要那么在乎名和利,内心的真实和坦然才更重要。“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人说不好,所以请戒掉讨好型人格,多考虑事情本身,多考虑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就好。不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也不要为没到来的将来担忧,记住此时此地,做最好的自己。

3、人与人的活法是不一样的,你得承认差异和差距。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同,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一样。

4、伟大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伟人身边的人往往比常人付出的也多得多。在事业中,正是他的执着才让他取得成功,但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得固执。所以,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挺好的,享受平凡人的幸福也不错。

5、虽然我能理解,但是我还是不能原谅或赞成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去追求理想的做法。可能他的画作能带给人们很大的精神引领和享受,但是在他妻子毫无过错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抛弃她们,这实在不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做法。

6、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也告诉了我应该尽量讲真话,这样才不会陷入人云亦云的怪圈,做事没那么多瞻前顾后。

7、读完之后心情有点沉重,为里面人物的命运,也为残酷的现实生活,不过,生活还在继续,我们还是要好好过下去。生命那么短,永远保持心中的美好,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