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16篇)

时间:2023-12-10 07:49:23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安排的一系列行动和安排。教学工作计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法和比较大小,掌握了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知识迁移解决多位数的加、减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加法(2课时)

减法(3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重点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

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先列出算式。二新授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5、归纳小结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三练习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教和学的过程教 师 活 动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学生练习,集体订正。7、做49页试一试题目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四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五课堂作业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2、 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 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 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 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 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 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 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 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 30+35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 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第33页。

教学目标:

1.本篇教学设计主要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

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紧接着出示“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一、导入。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思考提高。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判断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打,不能的打。

(1)17.5-3.56+6.44()。

(3)4.9+5.1-13.7+2.3()。

(4)32.17-0.45-4.17()。

一、用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

10.74-0.25=62.1-3.444=100-0.09=。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5.85+1.89+2.15(2)24.8+14.6+15.4。

(3)42.5-22.17-7.83(4)3.8+1.37+6.2+12.63。

五、应用题:

甲班捐款100元,比乙班多捐10.8元,乙班捐多少钱?甲、乙班共捐多少钱?

以上就是《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完成课p51第8题。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件、小棒、尺子等。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数:15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十五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形式灵活的加减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感受数学可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小棒

一、创设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鲜花盛开的公园一角的画面。

师:公园里鲜花盛开,已经很美。节日快到了,人们希望公园更美,工人叔叔又运来好多鲜花。(出示工人运鲜花的场景图)。

2、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盆花,你想提什么问题?

(1) 工人叔叔运来几种花?

(2) 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4) 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

……

二、探究问题。

小精灵也来了,他问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一些问题可以怎样算?

(1) 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计算。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

还剩多少盆紫花— 30-20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a)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十个十个地数)。

(b)又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

(c)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

(d)还可以转变成10以的加减法来计算(1+2=3, 10+20=30;3-1=2,30-10=20)。

三、巩固练习。

1、 p57做一做。

2、 练习十第1—3题。

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本课教学是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对于整十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会相对容易些。新授内容的计算方法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运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便于学生形成口算技能,也是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奠定扎实基础。

可能会有教师提出:对于单元主题图在第一课时是否有必要进行认识,分析?

单元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提供一条主线下的各种情境图,为各课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有生活中情境再现,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有知识间层次推进,从编排上来看:(发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写大字)两位数加、减;(剪五角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都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单元主题图的认识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兴激发探究欲望。整体情境内容与第一课时关联不大。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认识既有生活情境的素材支撑,也为后面课时学习奠定基础。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旧知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找准生长点

(课件出示)

(一)说一说。

1.10、20、30、( )、()

2.80里面有()个十,( )个十是5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拨一拨。

1.拨出8, 1个1个地拨,拨到10,再10个10个地拨,拨到40.

2.先拨出20,再20个20个拨,拨到80。

3.先拨到60,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子是几十,再拨去一个是几十。

(三)算一算。(让学生做在练习卡上)

3+5= 2+7= 5+4

30+5=20+7= 50+4=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汇报结果,教师给予鼓励。

三道复习题,对数的组成,数数、拨数、计算等知识的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对本课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计数单位“十”的强化。计算题的复习则是通过计算比较,发现数位不相同两个数,计算时方法有所变化的意识。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课件、小棒等。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奠定基础。本课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对这类计算有过尝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模糊。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借助学具,直观操作,建立对减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为学习下一课时退位减法最好准备。

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34+4= 5+32=

4+( )=66 60+( )=68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 提出问题

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一(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呈现)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

(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发探究

学生互相说说算式结果。

教师追问:同学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悟

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有:

2.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过程。

3.计数器拨数,位值思想渗透。

(五)回顾交流 理解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过程,在算式中体现过程和方法,数形结合,由抽象向具象过渡。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 简化思维突出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

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课件把摆小棒和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演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出示算式计算过程。再次让学生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2.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过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及十位和个位的计算顺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别,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减。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分组拨数计算)

78-5= 65-4=

要求:分为男生、女生两组,都先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汇报结果,比较两组分别是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再次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断各题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交流汇报,分析错因。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课件出示)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算法。

(二)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师:从中任选2个数创造一个算式。根据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可能会有:

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算。

最后一题是退位减法,为下节课学习做孕伏。

六、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一位小数简单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先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再把加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适时地将加减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4、恰当引入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p47—48练习八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例2。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四、练习。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六、课后延伸。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

教学目标:

2、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二、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提高练习。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的第五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知识的迁移。

教学难点: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二、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学生练习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p52练习九6-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学习用计算器计算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

2、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

一、知识整理。

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

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师根据生的分类方法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

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叫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回顾、整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和减法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三)查漏补缺。

老师课前收集了小朋友们平时算错的一些题目:

师小结: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二、练习提升。

1、35+3=35+8=67-5=57-8=92-2=29-2=。

2、填数:32比6多()19比()少59()比57多30。

3、连线。

得数的十位是5得数的个位是4。

得数比80大得数在60~70之间得数比20小。

4、()里可以填哪些数?

54-()=4()75+()=8()。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件、小棒、尺子等。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2.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

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1、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上“和减法”,完成课题的板书)。

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你是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

3、提出: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你打算怎样验算?

交流后:让学生各自验算,确定上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4、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提出要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三、做“练一练”

1、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并验算。

2、重点讨论7/12+1/4的计算过程,提醒学生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1、做第1题。

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由于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先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2、做第2题。

学生完成计算后,可以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要先通分,再分别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做第3、4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自己思考和计算的过程。其中第4题提醒学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五、全课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