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说课稿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6 19:18:09 作者:梦幻泡

会计工作涉及到资金流动、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方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会计初学者的常见问题解答,供大家参考。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20**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润表三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

(一)收进。

(二)用度。

用度“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该定义明确用度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排除了“非日常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流出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同样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进减往用度后的净额、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进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四)利润表关系式。

从利润的定义可以看出,利润表三要素之间并非简单的“利润=收进-用度”,按照定义,利润表关系式应为:

利润=收进-用度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损失。

从基本准则的规定来看,“利得”和“损失”并没有作为单独的利润表要素,但在计算利润时,却又作为单独的要素出现,这就使得利润表要素的定义与内容不能首尾一贯、相互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纵的混乱。

二、全面收益观对利润表要素的影响。

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全面收益采用了与传统净收益确定的“收进用度观”不同的“资产负债观”。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是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净资产的增量。与传统的净收益概念相比,它涵盖的内容要广得多,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都是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如可销售证券上的利得和损失、现金流量避险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要在财务报告中揭示全面收益,必须对传统的损益表(利润表)进行改进或扩展。

一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得和损失的规定尚不够明确,仅在第五章“所有者权益”部分给出了利得及损失的定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进”,“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至于利得和损失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情况下应“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什么情况下应“直接计进当期利润”,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对于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罚款收进、捐赠支出等,仍然沿用“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的项目名称,并未使用“利得”、“损失”概念,使收进、用度和利得、损失混淆不清。

二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确认金融工具等“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并将其列进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进行了规范,不再计进治理用度等项目,同一计进“资产减值损失”。但上述两项内容并未与营业利润分开列示,即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列进营业利润。

三是我国在两张基本会计报表中同时报告全面收益:一方面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另一方面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表露“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四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银行存款利息收进”仍然记进财务用度,这种做法不够规范。由于用“用度”项目反映“利息收进”,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在利息收进数额较大的情况下,会使利润表上的财务用度变为负数。此外,还给财务分析评价带来了不便,如“eva”、“mva”、“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要用到企业的'资金本钱数据,由于缺乏利息支出的必要信息,给资金本钱的确定带来了困难。

三、损益表(利润表)要素的扩充和格式重排。

(一)损益表(利润表)要素的扩充。

财务报表要素应能体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和财务目标的变革而不断发展。我国现有的利润表要素即收进、用度和利润,在列报企业财务业绩,尤其在列报全面收益方面尚显不足。在改进利润表要素的过程中,应留意以下几点:1.涵盖性与穷尽性。报表要素要能涵盖全部经济事项,也即任何一项经济事项都能明确回属在特定的财务报表要素中。2.互排性。每个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各个要素之间不能有相互交叉的内容。3.适当性。要素的数目不可太多,否则就会失往回类功能的意义,但也不能太少,否则很难反映种别的特征。4.协调性。是指对要素的划分应与相关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相协调。由于财务报表要素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概念,还是作为会计准则的一项内容,它都应前后一致,相互协调,存在一定勾稽关系。5.对等性。各个要素的层次应对等,切忌将存在包容关系的内容并列作为财务报表要素。

基于以上考虑,改进利润表要素具体的做法是:将“利润表”改称“损益表”,增加“全面收益”要素,将利得、损失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取消利润要素。“全面收益”除包括净损益外,还包括其他全面收益,即“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将目前绕过损益表(利润表)“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及损失”,同一在损益表(利润表)中列示,使所有者权益只核算与所有者或股东有关的交易(投进资本、减少资本、股利分红)。损益表(利润表)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全面收益=收进-用度利得-损失=本期净损益其他全面收益。

或:

全面收益=收进-用度利得(已实现的利得)-损失(已实现的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及损失)。

经过调整后,损益表(利润表)要素有五个,即收进、用度、利得、损失、全面收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基本准则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使各要素的定义与内容首尾一贯、相互协调,同时又重新建立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即: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资-向所有者分红全面收益。

(二)损益表(利润表)格式的重排。

1.损益表(利润表)要提供猜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其相应的收进和用度项目必须具有持续性和可猜测性。所以,分别列示正常经营活动损益和非正常经营活动损益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前者才是持续的、可猜测性的经营活动,后者是偶发性的、非持续性的活动。

2.取消现有损益表(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代之以“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清楚地界定“非活动资产处置损益”中的“非活动资产”。由于严格地讲,“非活动资产”包括“非活动经营性资产”(如固定资产)和“非活动金融性资产”(如长期投资),而“非活动金融性资产”的处置损益计进“投资收益”。所以,应将“非活动资产处置损益”修正为“非活动经营性资产处置损益”。

3.调整“投资收益”和“财务用度”的核算内容,将银行存款利息收进回属于“投资收益”,以免“财务用度”变为负数;同时在“财务用度”下单独列示“利息支出”,以利于资金本钱的估算及其他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4.应客观列示“财务用度”和“投资损益”对损益的影响,由于“财务用度”涉及企业的融资活动,而“投资损益”涉及企业的投资活动(股权和债权投资)。但对一个生产型的企业来讲,最主要的、持久的利润来源是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应将“财务用度”从期间用度中分离出来,并和“投资损益”共同列示于“营业损益”之后。

5.关于“所得税用度”的列示题目。ias1将“所得税用度”列示在“非常项目”之前,而非“当期净损益”之前,即所得税用度是与正常经营活动有关的用度支出,与“非常项目”无关,所以在“非常项目”前列示更能够反映正常经营活动的实际利润贡献,使得财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但对我国损益表(利润表)而言,这种列示方法可能并不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由于除非能够将正常经营活动的所得税用度与非常项目的所得税用度予以分别列示,否则恰当的列示方法还是在当期“净损益”之前。

基于上述分析,损益表(利润表)的列示格式和内容应作出相应的修正,建议列报格式和内容如表1。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损益表(利润表)中用度项目的列示均是按用度在企业中的功能进行分类的。将用度按功能划分时,企业应表露关于用度性质的附加信息,包括折旧费、摊销费和雇员用度等,由于关于用度性质的信息有助于猜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企业在按功能列报用度时需作附加表露。

【主要参考文献】。

[1]丁春贵.论我国利润表要素的设置和定义[j].审计与经济研究,,(1).

[2]孙兰婷.会计基本要素的探讨[j].会计研究,,(3).

[3]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a].大连出版社,2005.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要素

(1)三方关系。

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审计业务涉及三方实体:

被审计单位在治理层(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审计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被审计人)。

(2)财务报表(鉴证对象)。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鉴证对象即财务报表。

(3)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

标准的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4)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必要信息。

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审计证据包括支持证据和佐证证据。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证据数量)和适当性(证据质量)相互关联。

(5)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财务报表(鉴证对象)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当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能够提供合理保证程度的意见。

论破产会计要素

破产清算会计对象是破产清算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是指破产清算期间企业资产估价、变现、清偿及分配等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有观点认为,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后,已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不存在资金运动。但笔者认为,从企业破产清算过程看,资金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破产清算企业要对财产进行变卖以清偿债务,这时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财产——变现收入——偿还债务”的运动过程,破产企业财产分配完毕,资金就退出破产企业,资金运动就此终结,不再形成新的循环。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在持续经营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为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但在破产清算会计中,其会计要素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会计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破产清算会计要素应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清算收入、清算费用、清算损益六项内容构成。其理由是“清算是为了偿债,而资产和权益是破产企业偿债的最后手段”,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应该保留。

但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获取最大利润不再是清算期各项经济活动的目标,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已无必要,并且失去了核算基础。此时,清算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债权人受偿比例最大化,因此,清算收入、清算支出和清算损益应成为清算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企业清算经济业务的特点和清算会计目标为基础确定清算会计要素,因此,确立清算会计基本要素如下:清算资产,清算企业所拥有的用来清偿债务的全部资产;清算债务,清算企业所承担的需以清算资产偿付的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企业投资者实际享有的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其取决于清算资产与清算债务之差额;清算损失,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因发生清算业务所导致的各种清算净权益之减少;清算利得,企业在清算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清算净权益之增加。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学科领域最基础的观念,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用途;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什么是有用的会计信息。持续经营下的财务会计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据以经济决策的有用会计信息。而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其会计目标尽管仍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与持续经营下的会计目标相比发生了显着变化,破产清算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无论在提供信息的内容上,还是提供的对象、用途上均与财务会计存在差异。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一、国有资本增长因素分析。

全国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产总量为57,5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国家资本31,998.2亿元,国有资本公积20,007亿元,其他国有资金938.7亿元,国有未分配利润为-7,303.5亿元。

“九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净增加额为21,105亿元,其中,因国家投入、资本溢价、企业盈利等因素使国有资本增值42,945.7亿元。对“九五”期间及20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规模的持续增长因素,可大体归因于以下方面:

1.国家投入仍然是国有资产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对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国民经济重点产业和关键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不断投入,这成为我国国有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据统计,“九五”期间国家直接对国有工商企业的各种投入,包括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资本性税收返回等,共增加企业国有资本为10,107.2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长额的23.5%,其中,“九五”期间国家财政基建支出为7,526.1亿元,电力、铁路、民航等政府性建设基金支出约2,336亿元。另外,“九五”期间国家因实施“债转股”、“贷改投”等,将各级政府基建基金本息和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银行贷款本息转为企业资本金,增加企业国有资本为3054.6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长额的7.1%。两项因素合计为13,161.8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30.6%。年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各种投入因素增加国有资产3,322.8亿元,占当年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35.4%。

2.企业经营积累是国有资产持续增长的基本因素。为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国家不断加大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使国有企业资本经营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据统计,“九五”期间国有工商企业因经营效益积累因素增加企业国有资产为12,716.3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长额的29.6%。2000年国有盈利企业的盈利额为4,679.8亿元,企业各种经营积累结转资本及权益而增加企业国有资产3,892.7亿元,占当年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38.3%。

3.资产评估确保产权变动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九五”期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产权变动行为日趋频繁。为促进企业价值在产权变动中合理定价,通过对产权变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资产进行专业性评估,促进了存量国有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合理衔接。据统计,“九五”期间,通过国有企业在产权变动中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增加企业国有资产5,509.9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12.8%。2000年国有企业因资产评估增值增加国有资产937.4亿元,占当年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值的9.2%。

4.资本溢价是实现国有资产运营增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不断拓宽。2000年底我国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088家,境外上市公司52家,股票总发行股本为3,791.7亿元。国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形成的资本溢价发行收入逐年扩大,构成近年来国有资产通过资本市场运营实现增值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九五”期间国有工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溢价,增加企业国有资产3,003.6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7%。2000年国有企业因上市融资形成资本溢价共增加国有资产达1,426.3亿元,占当年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14.1%。

5.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效推动了国有资产稳步增长。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国民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使得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资金的基建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以来,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3,600亿元,集中国家财力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国有资产规模保持增长势头。据统计,全国国有建设单位结存的国有资产总额为8,592.9亿元,较1995年结存额2,017.5亿元净增加6,575.4亿元,占“九五”期间全国国有资产净增加额的15.7%。

二、国有资本减值因素分析。

在国有资产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减值因素。“九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因专项核销、企业亏损等因素使国有资本减值21,840.7亿元,其中,2000年共减少5,908亿元。对“九五”期间国有资本的减值因素可作如下分析:

1.破产、撤销和改制剥离等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力度,对10多万户经营管理不善或亏损严重的国有中小企业实行改制、出售、撤销、破产等措施,“九五”期间由此而减少国有资产5,337.2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减少额的24.4%,其中,2000年因破产、撤销、改制等因素形成的国有资本减少额为1,421.7亿元,占当年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减少额的24.1%。

2.专项核销。为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管理,通过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等政策,对管理不善或历史包袱严重企业的资产及权益进行专项核销;同时,在住房制度改革也进行了专项核销。“九五”期间由此而减少国有资本2,764.8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占用国有资本减少额的12.7%,其中,2000年因专项核销减少国有企业国有资本967.6亿元,占当年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减少额的16.4%。

3.企业经营亏损减少。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九五”期间因企业经营亏损挂账对冲权益减少国有资产11,540.9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减少额的52.8%,其中,2000年因企业经营亏损减少国有资本3,098.7亿元,占当年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减少额的52.5%。

三、影响国有经济稳定增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国有资产良性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分布结构、增长质量和运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国有经济发展和国有资产增长存在不平衡现象。一是国有企业效益主要集中在少数垄断行业,而多数行业国有企业效益低下。2000年石油、石化、电力、电信四大行业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共计1,740.9亿元,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的61.4%。二是国有企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2000年实现利润排名前50位的国有大型企业利润总额为2,319.2亿元,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的81.8%。三是工业企业国有资产增长呈趋缓态势。2000年作为我国产业经济领域主要支撑力量的国有工业企业国有资产仅比上年增长3%,比全国国有资产平均增幅低5.7个百分点。四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持续超高增长。“九五”期间全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增加额为18,203.5亿元,年均递增20.2%,比同期经营性国有资产增幅高出8.6个百分点。

2.国有资产分布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近年来,虽然通过调整投入结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破产出售等措施,使国有资产的行业和规模分布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企业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和中小型企业中的分布过量和效益较差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2000年分布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工商企业14.4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总户数的75.4%,其中,亏损企业7.2万户,占全部国有亏损企业户数的74.2%,亏损额1,188亿元,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亏损额的64.4%。2000年全国国有中小型企业18.1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总户数的94.8%,其中,亏损企业9.4万户,占全部国有亏损工商企业户数的96.9%,亏损额1,086.8亿元,占全部国有亏损工商企业亏损额的58.9%。

本带动和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但从国有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看,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吸纳和控制能力亟待提高。一是2000年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工商企业(公司)仍多达14.5万户,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总户数的75.9%,比例仅比“九五”前期的1995年下降10.3个百分点。单一投资主体的企业数量过多,影响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的提高。2000年14.5万户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实现利润332.8亿元,仅占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的11.7%。二是在多元投资主体的国有控股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国有资本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限制了国有经济控制力和支配力的发挥。如2000年3.2万户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股占总股本的平均比重仍高达63.5%。

4.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2000年全国19.1万户国有工商企业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不良资产为18,2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为31.4%,比重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比“九五”前期的1995年上升了约12个百分点;造成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大量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0年9.7万户国有亏损企业累积经营亏损挂账为7,981.3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13.9%。二是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实。据统计,2000年国有盈利企业当年新增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不良资产共计3,017.3亿元,占盈利企业盈利额的64.5%,占国有盈利企业当年新增国有资产的44.9%。三是结算秩序混乱导致企业间拖欠和赖账现象增多。2000年国有企业应收(预付)账款为19,653.9亿元,其中,三年以上应收(预付)账款为4,18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3.2%。

5.国有盈利企业经营积累绝大部分被亏损企业所抵消。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相差悬殊,亏损企业造成的国有资产减值,严重侵蚀了盈利形成的国有资产增值,这是当前我国国有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矛盾。2000年国有亏损企业仍达9.7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总户数的50.8%,形成了亏损额为1,846亿元。受大量亏损和困难企业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整体资本积累能力受到拖累。据统计,“九五”期间国有盈利企业经营利润结转资本增加的国有资产为12,716.3亿元,而同期亏损企业经营亏损造成国有资产减值11,540.9亿元,两项因素相互抵冲后为1,175.4亿元,即“九五”期间企业经营积累仅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净增加额的5.6%,而90.1%的盈利企业经营积累被亏损企业亏损额所侵蚀。

乡镇企业。

一、乡镇企业资本的形成。

2000年乡镇企业的个数为2,084.66万个(其中集体80.21万个,私营206.06万个,个体企业1,798.39万个),比减少10.78%(其中集体企业减少48.25%,个体私营企业减少8.09%);企业资产总额约为48,710亿元,比19增长54.22%,年均增长速度为11.44%。十几年时间,中国农民在基本没有获得国家直接投资的情况下,财产积累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还没有计算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带来的农民个人财产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及整个乡村地区因此而带来的福利的改善与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乡村整体的效率增长和社会福利增加的结果来看,乡镇企业出现本身,就是农民进行制度创新、农村财产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因此,从这一历史过程来看,农村以财产关系调整为特征的制度变革应该早于包产到户的出现就已经开始。乡镇企业的诞生与发展是中国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影响巨大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变迁是在地方政府广泛支持和参与之下自发地进行的。2000年乡村集体企业的资产总额为25,892亿元,占全部乡镇企业资产总额的53.16%,比年增长10.94%,而在1996年集体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乡镇企业资产的比重为71.55%。联想到国有企业的艰难的产权制度改革,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令人震惊的变化。

二、乡镇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1.乡镇企业资本增长。乡镇企业的资产总量在22年间的增长是极其快速的,2000年的资本总额几乎为1978年的15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6.9%。其中,1978一198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8.85%,1986-1990年为8.38%,1990——1995为29.7%,1995-2000年为0.9%。值得注意的是自以来,其增长速度急速下滑。

2.乡镇企业的资本结构。1986年200家大型乡镇工业样本企业的平均资产总额为429.22万元,负债总额为239.42万元,企业权益为111.42万元,当年企业负债比率为55.79%,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72.7%。在1986年的总负债中,银行贷款为160.65万元,占到总负债的67.1%。1986年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41,速动比率为0.77。到1990年企业平均总资产达到818.23万元,比1986年增长90.63%,总负债为446.64万元,企业权益为375.83万元,当年企业平均负债比率为54.59%,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79.22%。总负债中银行贷款为216.16万元,占到总负债的48.4%。1990年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46,速动比率为0.75。以上数据说明,样本企业总资产的一半以上来自债务。在企业的总资产与其负债规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家样本企业1986年的r值达到0.92(f=1093.97)。从负债结构资料分析,企业债权人的多元化,显然大大分散了债权方面的风险,扩大了企业负债的可能。“负债经营”扩大了企业的实力,不过企业并不是为了扩大实力,而是要通过扩大经营实力盈利。从现实的经济过程看,没有预期的利润,企业负债决心和债权人出资的可能性都将受到削弱。样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可看平均的收益指标。首先是有较高的毛利率,样本企业即使销售成本全部通过债务获得,那么经营一年之后当年还息之余仍然具有较高的毛利水平;其次是乡镇企业的净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于目前任何平均的贷款利率,表明乡镇工业企业的负债经营是有利可图的。此外,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和企业盈利水平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周其仁等,1990)。

2000年乡村集体企业总资产比1996年增长10.95%。这与前述样本企业1986年-1990五年间总资产增长近一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1996年乡村集体企业负债比率为61.97%。2000年为57.73%,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负债比率的下降与银行贷款的大幅度减少密切相关。1996年长短期银行贷款为4,327.08亿元,占总负债的29.92%;到2000年银行贷款总额为4,108.76亿元,占总负债的比率下降为27.49%。从表3可以看到,近五年来乡镇企业的投资增长主要来自于权益资本的增加,特别是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的增长。乡村集体的资本金在此五年中均处于下降趋势,乡、村集体资本金分别下降12.39%、12.82%。显然,乡镇企业近年来增长速度的大幅度下滑是与资本投资增长缓慢有关,而投资增长的下降又与目前的投融资体制密切相关。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深远影响。

总体上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融资面临的难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缺乏股权融资渠道,内部融资比例高。目前乡镇企业基本没有进行股权融资的渠道,二板市场尚在讨论之中,原有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已全部取消。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通过集资进行过大量的股权融资,但由于没有可交易的市场,企业职工手中持有的股权不具有流动性,这样一方面企业股权持有者承担着无限风险,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企业以此方式进一步融资的能力,致使企业无法降低负债比率,改善资本结构。

模的企业才能够获得资格上市,而且周期极长(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成本极高。况且,非国有企业上市刚刚获得准允,数年来通行的规则是:具备上市资格的首要条件是国有企业。显然,以非国有部门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没有可能在这一市场上进行融资。目前正在讨论关于第二板市场建立的问题,最终的运行框架和基本规则虽然还没有公布,仍需要进行相关的法律修订,但是,可以肯定这个市场主要是针对成长性好、科技水平高、资金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的。对那些以解决就业为主、盈利水平不高、成长性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一市场上上市的机会也不会太多。

2.外部融资中的债务融资存在很多问题,且债务融资渠道极其单一。(1)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经营,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非国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严重不足。(2)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信贷资源投入到国有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由于国有部门的低效率,无法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不仅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同时也降低了信贷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乡镇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3)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化、官僚化问题仍然存在,加之信息不对称,对乡镇企业的信贷风险难以控制,导致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具有更高的成本。(4)乡镇企业部门进行债券融资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几乎很难以这种方式实现债务融资,况且目前中央政府严格限制企业通过债券发行进行融资的方式。(5)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缺陷大,发育程度低。虽然票据市场建立很早,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甚至在1988-1995年间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基本停止。加上乡镇企业本身的`信用程度不高,通过票据贴现、承兑等货币工具进行短期融资在目前情况下也具有很大的运作难度。(6)由于中国企业目前信用程度普遍不高,企业间三角债严重,因此财务报表上所显示出来的“企业间借款”或应收款的数额十分巨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很高。显然这并不是一种自愿的、正常的企业间债务关系,特别是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债务拖欠情况是十分严重的。

过度的债务融资,加上企业债务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导致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实现投资增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增长的资金供给义务,而作为商业银行又不得不考虑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企业过度的债务融资和单一的债务融资渠道使得银行体系处于“贷款不是,不贷款也不是”的境地;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放大机制”使得银行在经济增长乏力时,必将选择缩减信贷规模以规避金融风险,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大规模缩减,加重了经济的不景气。

3.乡镇企业债务融资信用普遍不足。随着商业银行体制的建立,银行信贷资金的抵押、担保制度日益完善。由于乡镇企业本身股本投资不足,再加上信用担保机制的严重缺乏,它们普遍面临着债务融资信用不足问题。从最近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看,为了解决信用不足的问题,一些企业不得不使投资活动偏离利润目标,将极为稀缺的资本投入到盈利能力很低甚至根本没有盈利可能的项目中。如在十分偏僻的小山村斥资数亿元建设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康乐宫等等旅游房地产项目,以增加其获取银行贷款的可抵押资产,结果不仅没有改善资产的质量,反而导致资产的流动性大幅度下降,增加了信贷资金的风险。

目前,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受到诸多限制。一是目前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非常紧张,能够拿出用作设立担保基金的资金非常有限。同时,政府主办的担保基金是一种政策性机构,因此收益性和赢利性并非其首要目标,这一限制使得企业或投资商不愿意拿出资金参与其中。资金来源不足是担保基金规模扩大的一个重大约束,而规模太小的担保基金又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纯粹的商业性或民间担保机构由于其对资金安全性和赢利性的考虑,关注的对象不会是就业创造型的普通中小企业。二是目前的担保体系无法覆盖县及县以下的中国90%以上的中小型或微型的企业。三是由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缺乏,国营大型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控制方式和手段的约束,以及它们对乡镇企业贷款的相对高成本,即使信用担保及其他相关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它们也会对乡镇企业的贷款有所顾忌。显然我们暂时还不能对信用担保体系能够发挥的作用估计过高。

4.缺乏为乡镇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造成投资失败率过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市场的门槛大大提高,过去10万元投资即能生产出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而现在投资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市场的“入场券”。这样,企业一项投资失败就有可能导致业主全军覆没,不仅新的投资无法收回,甚至连过去积累的财富也将一去不回。中国的乡镇企业家是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变过来的。他们在早期的投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财富,这些成功的经验常常使得他们忽略了宏观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市场的演进状况,他们依然沿用过去不断“试错”的办法来进行投资活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及不断恶化的信用状况,投资的风险日渐增大,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已经到了只能胜不能败的程度。因此,科学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已经成为乡镇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现实中,与科学决策、管理相关的市场分析、项目评估、资产管理和交易、债务管理等中介机构的供给却严重不足。

综上所述,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所反映的并非仅仅是企业本身的问题,已经触及到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民经济可持续成长的许多根本性问题,比如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如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货币市场进一步发育及如何利用现代金融手段和工具、资本市场创新特别是第二板市场建设、柜台交易市场的放开和规范等问题,甚至于包括中央银行监管方式、手段的改革等等。显然,没有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中国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非常复杂、艰难的过程,需要进行广泛的改革试验和认真仔细的政策设计,经历相当时间的制度建设过程。

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会计要素考点讲义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包括: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特征包括: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包括的主要内容: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

(3)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的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的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内容:

(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营业利润);。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两种: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利得,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增值。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包括两种: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损失,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贬值。

论破产会计要素

在传统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划分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适应会计揭示的需要;另一个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依据这两个标准,我国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张基本会计报表。但是,企业进入破产状态后,破产会计的目标表现为向债权人、人民法院。清算组等提供破产企业资产变现、破产债务偿付程度等信息,监督破产财产分配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同时,破产企业资金运动经过接管、变卖、清偿、分配环节,以清算资金偿付债务、分配财产后,资金运动终止。其资金运动在空间上没有依次性和继起性,也不可能产生经营成果。这决定了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会计要素已经不适应破产会计的需要,有必要结合破产企业运动的特点,重新构建破产会计要素。

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结日这一清算期间内,将实现破产的最终结果――法人主体资格消失、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变卖资产并偿付债务。因此,破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是,资产、负债、清算净资产和清算损益能够清晰反映清算过程和结果,并构成破产清算会计报表框架的项目,这成为破产企业会计要素构成的内容。

(一)资产。资产是破产企业持有的用以在破产清算期内偿付各种债务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资产按其归属对象分为担保资产、抵销资产、受托资产、应追索资产、破产资产和其他资产。担保资产是指根据法律或协议规定,对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使债权人享有物资保证的资产;抵销资产是指破产企业与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以债权抵销债务的那部分资产;受托资产是指破产企业在破产前接受其他企业委托,所有权属于其他企业的资产;应追索资产是指所有权属于破产企业,但由其他企业、个人占有或因破产企业发生破产法所特指的无效行为或欺诈行为而转移的资产,这部分资产追回后归入破产资产;破产资产是指根据破产法规定,在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用以支付破产费用、偿付破产债务的资产;其他资产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国家专有、个人或社团组织所有的资产以及为满足社会保障需要而限定的资产。

破产资产的确认应符合如下确认标准:(1)破产资产必须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能够清偿债务的资产。(2)破产资产必须是破产企业可以独立支配的资产。(3)破产资产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时限的资产。(4)破产资产必须是可以依照破产程序强制清偿的资产。

依照破产资产的确认标准,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破产资产包括以下内容:(1)破产宣告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资产。(2)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资产。包括破产企业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形成的资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破产企业由于无效行为如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资产等,依照法律规定应由清算组追回的财产等。(3)破产企业未到期的、应在将来行使的财产请求权。(4)担保资产大于担保债务的差额。(5)抵销资产大于抵销债务的差额。(6)其他。

(二)负债。负债是破产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在破产程序终结前偿付的债务。负债按其对资产的要求权的不同分为担保债务、抵销债务、受托债务、优先清偿债务、破产债务和其他债务。担保债务是指有一定财产作为担保的债务;优先清偿债务是指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债务之前、从破产资产中优先偿付的债务,包括应付破产清算费用、应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应交税金;抵销债务是指破产企业与破产企业的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形成的能够抵销的债务;受托债务是指债权人不依破产程度而取回在破产企业存放的财产的权利;破产债务是在破产宣告前发生的,依法申报确认,并从破产财产中获得公平清偿的债务。

破产债务的确认标准为:(1)破产债务首先必须符合普通债务的条件,在破产宣告前成立并未得到偿付的债务。(2)破产债务必须是按照破产程序在规定的时间申报、经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确认、清算组核实的债务。(3)破产债务必须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整体财产的财产请求权,包括无财产担保债务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债务。(4)破产债务必须是按破产清算程序公平的、强制执行的.债务。破产债务的个别、自由清偿反为法律所禁止。(5)破产债务的履行受债务人财产价值的限制,破产资产价值是债务人履行破产债务的最高数额。

依据以上确认标准,破产债务包括:(1)无财产担保债务。指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没有提供财产担保、不具有优先受偿权利的债务。(2)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债务。(3)担保差额债务。指有财产担保的债务额超过担保资产的价值而未受清偿的那部分债务。(4)保证债务。指为破产企业的债务提供保证的保证人,在代破产企业清偿债务后形成的代为清偿债务。(5)抵销差额债务。指破产企业和破产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破产企业的债务额大于破产债权额的差额。(6)赔偿债务。指企业被宣告破产、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后,由于清算组解除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而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损害赔偿额。(7)其他债务。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满足社会保障等需要而发生的债务。

(三)清算净资产。清算净资产是指破产企业所有者权益净额,它表现为资产可实现净值总额与确定的债务总金额的差额。它由接管破产企业时所接管的原所有者权益总额和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结日发生的清算损益构成。

(四)清算损益。清算损益是破产企业自破产宣告日起至清算结束日止的清算期间的清算成果。它包括清算收益、清算损失和清算费用。(1)清算收益是指在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和重新确认债务中,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发生的资产价值增加和负债金额减少。(2)清算损失是指在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和重新确认债务中发生的资产值减少和负债金额增加。(3)清算费用即破产费用,是指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合理预计的、为破产债权人的共用利益而由破产财产中支付的费用。它包括各项清算管理费用、诉讼费用、共益费用等。

破产企业应编制破产宣告日、破产清算结束日以可变现价值为基础的破产清算资产负债表和破产清算期间的破产清算损益表,表中各项目按破产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和排列。

----摘自《商业会计》第5期。

论破产会计要素

“二八法则”,作为若干年来一直在营销界享有“统治”地位的市场理论,几乎被所有的营销人、企业家奉为“至宝”,却很少有人怀疑其科学性和客观实在性,但时至今天,这一理论是否还值得我们去捍卫,是否应该让它破产?在这个命题的背后却发人深省。

“二八法则”的前提。

“二八法则”的存在是有前提的,它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市场的目标客户或者销售网点必须是成“二八分布”的格局;第二个前提就是这一领域中的20%的客户对具备对这一行业的格局和发展进程起主导和支配的地位的能量。但是现在的市场格局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是如此,在医药行业亦是如此。尤其是在医药行业,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药零售这三大板块中除了医药流通业在局部地区形寡头垄断而形成“二八格局”之外,医药工业、医药零售这两大板块都没有形成这一格局,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医药工业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能在市场中具备左右市场格局的能量,湖南的老百姓不能,广东的海王星辰不能、辽宁的成大方圆也不能,或者这几家区域巨头加起来也做不到。因此在这种市场格局分布之下,“二八法则”就无法成为目标客户划分、市场资源投入的准则。但更为遗憾的是,这一理论被过多的误读、被过分的迷信,甚至形成一种思维的固执。而这一固执均源自于一种“教条式“的误读: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基于概率基础上的总结与提炼,而非绝对的数字公式,“二八法则”也不例外。但是,实际的市场实践中这一理论却被僵化地加以运用,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将“二、八”绝对化。有些领导甚至于要求下属将辖区的终端进行等级划分,然后硬性地挑选出20%的终端,将80%的市场资源投入其中,另外80%的终端却分享20%的市场资源,同时想当然的要求20%的终端产出80%的市场效益。但市场的结局却往往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将80%的资源投入到20%的终端,固然可将这些终端塑造成明星终端、广告终端,却很然形成效益终端。这种思维的固执所造成的弊端是明显的:。

二、导致促销过度:

80%的市场资源投向了这20%的终端(而且不是个别厂家的行为,大多数厂家都是如此),为了争抢市场份额,促销之战不断升级,促销筹码不断加大,最终端导致促销过度甚至“拼光血本”。有专家指出,厂方的营销资源至少有50%是被浪费了,但是无法准确知道是哪50%被浪费了。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这被浪费的50%当中大部分都消耗在这20%的重点终端。因为厂家对这20%的终端倾注了80%的市场期望,当这些重点终端的销量还未达到80%的比例时,理所当然地认为还有潜力可挖(尽管潜力可能已经挖光了),于是乎不断加大市场投入,但这些投入可能都是无效的。

品牌的魅力在于吸引并稳固消费人群,而“品牌溢价”的基石就是“人口溢价”,只有一个品牌具备了相当规模的消费者人群,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才能实现“溢价”。而且只具备了更为庞大的消费群才能产生“市场惯性”以便为企业提供更为持久的市场收益并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红桃k就是个现成的事例,当它的重点市场已经兵败如山倒时,在二三级市场的广阔终端却还是依然坚挺。而按照“二八法则”来衡量,这些二三级市场均属于其中的80%而不是20%的范畴。

四、推高企业的机会成本:因为企业对20%的重点终端的资源倾斜,导致另外80%的广阔终端投入不足,足以酿成对80%的终端原本可以获得的市场收益降低的局面,由此推高企业的机会成本。80%的广阔终端商圈覆盖广泛,所服务的人群庞大,远非20%重点终端可以比拟。这些点多面广的“广阔终端”也许很容易就能完成20%的目标市场收益(处于市场成熟阶段的产品尤其如此),这时企业可能会误以为这一范畴的目标市场的潜力已经挖空,便寻求下一目标市场。但事实证明这却是假象。只要是医药行业的人士对湖南老百姓和广东的海王星辰肯定不会陌生。老百姓旗下的门店全国共有92家,每一家门店的商圈范围大约是半径为600m的同心圆,总覆盖范围大约是104平方公里,而海王星辰旗下的门店有1500家,每家门店的商圈范围是以300m为半径的同心圆,总覆盖范围是433平方公里。如此比较,一个商品进入海王星辰获得的市场机会和影响力是进入老百姓的四倍,很显然将资源投入前者更为有效。但按“二八法则”,海王星辰的门店肯定是被列入80%的范畴而应压缩市场投入,而老百姓的门店则列入20%的范畴而进行资源的充分供给,岂不缪哉!

二八法则反例。

中国的银行业可谓诟病丛生、千夫所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各营业网点排长队、对各小额帐户征收“小额帐户管理费”。如此现象,枚不胜数,一时间舆论哗然:口诛笔伐者有之、咬牙切齿者有之。这时某银行的高管通过媒体向大众解释:根据二八法则,20%的客户给银行创造80%的收益,我们必须将vip窗口留给大宗客户,其他普通的储户只能在非vip窗口排队,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可以看出,在给20%的vip客户抛足笑脸的同时,却尽显出对80%普通储户的冷眼与傲慢。银行业的公众美誉度降到了历史的低点。当然,这些低美誉度暂时并不会影响到这些银行的高收益,更不会危及它的生存,因为普罗大众们没得选择,只有这些银行才能办理承兑、借贷业务。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行政垄断因素在撑腰,银行家们恐怕早就将“二八法则”抛进历史的垃圾桶,因为对品牌伤害最大的因素就是对顾客的傲慢,这些虽然低端却占80%的庞大客户群是绝对不可得罪更不可放弃。

而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代表的通信企业,则是完全按照“二八法则”的反面来配置资源,尽管其高端的vip客户给其贡献大部份的营业收益,其客户服务部门的绝大多人员和行政资源却在为收益不高却数量庞大的低端客户提供服务。如果按“二八法则”来衡量,这些投入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企业的收益也是不会太高的,但我们千万别忽略了一个事实,1999年才成立的中国移动,其公众及客户的美誉度在所有企业中却名列前矛,并且在2005年就成为仅次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公司之后位列“中国100强企业排行榜”的第五位。

“二八困惑”应当如何诠释?这个方程有解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要素的名词解释

会计要素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怎么解释会计要素这个名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要素的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资产

内容: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以交易性为目的的持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但暂未收到)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负债

内容: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条件: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

内容: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

收入

内容: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以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费用

内容: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付出的相应“代价”。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内容: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从数值上看,利润就是收入(包括利得)减去费用(包括损失)之后的净额。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利润公式: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错中复杂的,为了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按类设置账户并记录账簿。划分会计要素正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没有这种分类,就没法登记账簿,也就不能实现会计的反映职能了。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必须确定分类标志,而这些标志本身就是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不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就无法设置账户,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手段,会计报表应该提供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框架的基本构成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要素为设计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

会计要素确认标准探微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环境会计的核算同样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环境会计确认是环境会计核算的基础环节,文章论述了环境会计的确认标准和内容.

作者:谈香如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计划财务处,湖南,长沙,410076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12)分类号:f234关键词:环境会计确认内涵标准内容

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习题

1.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a.现时义务。

b.潜在义务。

c.过去义务。

d.未来义务。

【答案】a。

2.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答案】b。

3.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可变净现值。

d.现值。

【答案】a。

4.下列不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

a.商品进销差价。

b.委托代销商品。

c.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d.代销商品款。

【答案】d。

5.下列哪些不构成企业的收入()。

a.销售商品一批,价款80万元。

b.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1000元。

c.取得罚款收入400元。

d.销售低值易耗品收入500元。

【答案】c。

6.()不属于费用要素。

a.销售费用。

b.应交税费。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b。

7.下列各项中,属于表现企业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会计要素有()。

a.收入。

b.所有者权益。

c.资产。

d.负债。

【答案】a。

8.()不属于企业存货。

a.库存商品。

b.在产品。

c.接受外单位委托代销的商品。

d.原材料。

【答案】c。

9.“管理费用”属于()。

a.资产类科目。

b.成本类科目。

c.负债类科目。

d.损益类科目。

【答案】d。

10.()不属于企业的收入。

a.销售商品一批,收到款项。

b.出租闲置厂房,收到款项。

c.年末获得股票分红,收到款项。

d.出售专利技术,收到款项。

【答案】d。

11.()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会计科目。

b.会计账户。

c.会计分录。

d.会计报表。

【答案】a。

12.()不属于流动负债。

a.短期借款。

b.应付账款。

c.预付账款。

d.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答案】c。

13.下列不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

a.存出保证金。

b.累计摊销。

c.商誉。

d.预收账款。

【答案】d。

14.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b.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内容不同。

c.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d.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会计科目和账户口径一致、内容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账户有结构和格式,而会计科目没有。所以d选项正确。

15.负债类账户的余额反映的情况是()。

a、资产的结存。

b、负债的结存情况。

c、负债的增减变动。

d、负债的形成和偿付。

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负债类账户的余额反映负债的结存情况。所以,b选项正确。

16.关于会计科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的规定。

b.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c.企业不可以自行设置会计科目。

d.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答案]:c。

试题解析:由于各企业的经营特点不同,内部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允许企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财务报表指标汇总的条件下,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17.在下列项目中,与“制造费用”属于同一类科目的是()。

a.固定资产。

b.其他业务成本。

c.生产成本。

d.主营业务成本。

[答案]:c。

试题解析:选项a属于资产类科目;选项b和选项d属于损益类科目;选项c和“制造费用”同属于成本类科目。

18.“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类科目。

a.成本。

b.资产。

c.损益。

d.所有者权益。

[答案]:c。

试题解析:“其他业务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

19.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这一点符合()原则。

a.实用性。

b.合法性。

c.谨慎性。

d.相关性。

[答案]:a。

试题解析:企业应该在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这是会计科目设置原则中实用性的要求。

20.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投入企业后,形成企业的()。

a.成本。

b.费用。

c.资产。

d.负债。

[答案]:c。

试题解析:投资人投入的资金称。

注会《会计》考点: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硕士考研知识点之会计对象6要素

会计对象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会计硕士考研知识点之会计对象6要素,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见基础会计)。比如说妈妈给了小明零花钱5元钱,他用了3元钱买了一只铅笔,还剩下来2元钱。这个就发生了一项经济业务,当然小明是不会这么想的。但是作为会计,我们要知道会计主体是小明,我们要按会计的方式帮他记账,这个记账就是指的核算。(承上例)再比如妈妈给小明的这5元钱的用途已经定好了,为了防止小明挪做他用,作为会计我们要想措施避免小明乱花钱。这个就是会计监督。所以本人的理解是:凡是能让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经济业务就是会计对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性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整理了关于会计要素的面试题,供参考:

答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会计的.3大报表是什么?

答案: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

3,权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差异是什么?

收益性支出:也叫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4,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

其中直线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5,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值?

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出现负值,现在的准则不允许负资产的存在,包括负商誉。

理论上固定资产超龄服役继续计提折旧,或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等都可能造成固定资产出现负值,但这样做会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减少,而实际上其他资产价值并没有减少,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所以所有资产出现负值时,最多在备查簿上予以记录。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要素确认条件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知识,欢迎阅读。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三要素

导读:距离考试的时间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刚开始学习或者还没有开始学习的考生,要抓紧了,时间不等人,不要到最后了才抱怨时间不够用。当然小编提醒大家要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有三个关键词不可忽略,分别是“时间”、“方法”和“坚持”,三者合一,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方可轻松过关!

中级职称考试是长期的攻坚战,要想通过考试,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两年过三科,依靠没有规划的时间战或者短暂的突击战,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合理安排中级会计职称的学习时间,可以把学习分成几个阶段,根据阶段特征再划分期限,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3、 习题强化阶段:精选习题,提升解题能力;

中级会计职称的学习要注意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思路才能清晰,而且要注意总结,一些共性问题、易混淆问题要随时做好汇总记录,举一反三,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拼的不是智商、基础和兴趣,而是毅力和耐力,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有很多,但是能否坚持到底才是决定是否通过的关键。所以备考中级会计职称的考生朋友们,在备考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标,不能半途而废,在感到疲惫迷茫的时候,建议考生朋友们看看考试吧心得技巧的学习心得和成功经验分享,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进!

中级职称的备考以及考试,就像一场长途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事,会遇到美丽的风景,会遇到很多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东西。豁达的人总是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简单快乐才是好滋味。希望大家都能对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坚持到底。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教案模板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d.汇总记账凭证。

2、下列项目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__。a.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b.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相关费用c.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损失。

d.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造成的净损失。

3、如果原始凭证的金额填写错误,应__。a.要求对方更改。

b.自己用褪色的药水更正c.退回并要求对方重开d.直接涂改。

4、下列总账登记方法说法错误的时__。

d.总分类账不可以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

e.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型糖尿病。

d.记入借方的金额与记入贷方的金额不等。

11、某企业上期发生的库存商品盘亏查明原因,属于自然损耗,这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__。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c.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d.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d.收回借款时,退还原借款收据。

c:乙地方税务局决定停止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d:丙人民法院判决变更乙地方税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b.按照mm理论,能够使企业预期价值最高的资本结构,是预期每殷利润最大的资金结构。

c.按照等级筹资理论,首先是偏好内部筹资,其次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则偏好债务筹资。

d.按照净营业收益理论,负愤越多则企业价值越大。

20、登记账薄时,正确的做法是__。

a.书写可以使用蓝黑墨水、圆珠笔或铅笔b.用红字冲销错误记录。

c.文字或数字的书写必须占满格。

d.发生的空行、空页一定要补充书写。

c:现金股票增值权d:优先股。

c.资产负债表d.利润分配表。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

c.在word编辑环境,通过键盘输入文档内容行至行末时,不必按回车键进行换行。

d.在word编辑状态,可以通过键盘上的delete键将已选中的文本块删除。

4、根据《支付结算办法》及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屑于银行违反结算纪律的行为有__。

d.未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

6、关于输入数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

d.如果科目中有待核银行账科目,需输入票据日期、结算方式和票号

c:单位党政领导d:职工代表大会。

8、以下公式中,表示年金现值系数或与年金现值系数等价的有__。a.(p/a,i,n)b.(a/p,i,n)c.(f/a,i,n)d.(p/a,i,n)(p/f,i,n)。

c.无形资产减值准备d.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短期借款应按__设置明细账。a.借款的性质b.借款的数额c.债权人。

d.借款的日期

c:李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

d:赵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退休工资。

18、以下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有__。

d.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23、现金流量表所说的现金不包括()。a.库存现金b.银行存款。

c.其他货币资金。

d.所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c.会计的对象针对的是某一主体平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d.货币是会计唯一计量单位。

会计要素确认标准探微

环境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导,运用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计量手段和属性,对政府和企事业的环境管理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个会计分支,它是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其要点是资源和环境具有“资本”的性质.环境因素的参与使企业的资产、成本、费用等会计要素必须重新界定.本文试用财务会计确认会计要素的标准对环境会计各要素进行确认.

作者:刘仙丽曹立峰作者单位:刘仙丽(煤科总院财务处)。

曹立峰(枣庄矿业集团运销处)。

刊名:煤炭经济研究pku英文刊名:coaleconomicresearch年,卷(期):“”(9)分类号:f2关键词:

会计要素确认标准探微

《会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

何为确认、计量、记录?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也是会计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之一。确认,是将经济业务事项是否作为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计量,是用货币或其他度量单位计算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和结果的过程;记录,是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在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中登记经济业务事项的过程。确认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是什么,是否应当在会计上反映”的问题;计量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在会计上“反映多少”的问题;记录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在会计上“如何登记”的问题。

《会计法》的上述规定,明确了确认、计量、记录会计要素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要素;二是确认、计量、记录会计要素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对于如何确认、计量、记录会计要素,《会计法》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而是授权国务院财政部门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1、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会计法》自起施行。

a、1985年1月21日b、1985年2月1日。

c、1985年5月1日d、1986年1月1日。

答案:c《会计法讲话》第14页第3行。

2、会计上确认一项费用,主要遵循()。

a、客观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

c、配比原则d、谨慎性原则。

答案:c《会计法讲话》第112页第9行。

3、不能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

a、会计主管人员b、会计主管。

c、主管会计d、主办会计。

答案:a《会计法讲话》第150、151页。

4、因贪wu、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

a、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b、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c、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d、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答案:d《会计法》第四十条。

5、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账簿。

a、订本式b、活页式c、三栏式d、多栏式。

答案:a《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七条。

6、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

a、经办人员的私章b、会计主管的私章c、开出单位的公章d、单位负责人的私章。

答案: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九条。

7、干好会计工作的首要前提是()。

a、客观公正b、爱岗敬业。

c、遵守准则d、廉洁自律。

答案:b《职业道德》第56页第25行。

8、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是()。

a、认真b、诚信c、责任心d、敬业。

答案:b《职业道德》第32页。

9、《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自()起施行。

a、1993年7月1日b、7月1日。

c、201月1日d、年6月21日。

答案:c、《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四十六条。

10、制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直接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答案:c、《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一条。

1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于2016年6月21日由()第287号令公布。

a、财政部b、国家税务总局。

c、国务院d、全国人大会。

答案:c、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题注行。

12、()可以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制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编报办法。

a、财政部b、国家税务总局。

c、国务院d、全国人大会。

答案:a《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四十四条。

13、各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格式,由()统一规定。

a、财政部b、省级财政部门。

c、上级主管单位d、企业自行决定。

答案:a《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三条。

14、一张原始凭证所列支出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对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正确的做法是()。

a、将原始凭证复印件盖章后交对方单位。

b、将原始凭证复印件盖章后留本单位,而将原始凭证交对方单位。

c、开给对方原始凭证分割单。

d、开给对方收款收据。

答案: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第(四)点。

15、()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

a、主管部门b、会计机构、会计人员c、单位负责人d、会计主管人员。

答案: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五条。

16、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

a、退回并要求更正、补充。

b、制止和纠正。

c、不予接受。

d、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答案:c《会计法》第十四条。

17、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

a、会计人员b、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c、出纳d、档案保管人员。

答案: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六条。

18、()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a、会计机构负责人b、单位负责人。

c、总会计师d、单位领导人。

答案:b《会计法》第四条。

19、()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a、单位负责人b、会计机构负责人。

c、移交人员d、接替人员。

答案: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十五条。

20、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应当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

a、一年b、二年。

c、三年d、四年。

答案: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条。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

a、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b、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c、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d、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对经济犯罪量刑。

答案:a、b、c《会计法讲话》第34页第17—20行。

2、会计档案定期保管的期限分为()。

a、3年b、5年。

c、d、和25年。

答案:a、b、c、d《会计法讲话》第101第12行。

3、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有下列哪些行为()。

b、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c、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

d、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

答案:a、b、c、d《会计法讲话》第7页第10—16行。

4、《会计法》所指的单位负责人是()。

a、单位法定代表人。

b、单位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c、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d、单位所有行政领导人。

答案:a、c《会计法》第50条。

5、单位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人员()。

a、责令限期改正b、处以罚款。

c、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行政处分。

d、追究会计人员的刑事责任。

答案:a、b《会计法讲话》第196、197页。

6、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的岗位包括()。

a、稽核b、会计档案保管。

c、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d、债权、债务账目登记。

答案:a、b、c、d《会计法》第37条。

7、会计人员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对会计人员()。

a、处于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b、处于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c、情节严重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d、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c《会计法》第四十二条。

8、《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会计报表应当包括()。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d、相关附表。

答案:a、b、c、d、《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七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