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考(通用18篇)

时间:2023-11-25 17:50:30 作者:MJ笔神 教学设计思考(通用18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快来看看吧!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勇气》一文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我说课的篇目是《勇气》。

一、 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我选择的《勇气》编排在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安排了古典、现代、国外的四篇经典小说,本文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它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那位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了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至此,作者称赞道,是两种勇气打败了敌人,即“青年伞兵智胜的勇气和法国农妇毫不犹豫为美国伞兵提供了第二次机会的勇气”,并借一位空军将军之口,对这两种勇气作了画龙点睛的诠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生字词;

2、能力目标:(1)了解文中情节,主要是掌握两个出其不意的情节安排;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说教学重点: 作为小说,是一种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体裁,主要特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现实生活,据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小说的出奇制胜的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法国妇女的形象。

2、说教学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善于把握难点,能解开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结,我个人认为这一节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中是如何刻画法国妇女的形象的;二是如何理解文末将军的话。

二、说学情。

在说学情方面,我分两方面来谈:一是教学情况分析。本单元是小说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是了解小说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前面已学了两篇文章,分别是《空城计》和《美猴王 》(注:《心声》一课没学),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小说有总体上有点感性认识,已初步了解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虽有点模糊,所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本篇小说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抓住这一点,相信学生较容易进入角色,能较好理解课文。

二是学生情况分析。备课中,除了备教材是重要一环,但也不能忘记备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接触,我觉得我所任教的七(6)班有如下特点: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语文功底相对较差,如生字会念不会拼,常写错别字,不敢大胆发言,但他们求学心切,而且有一两个同学较为积极发言,因此,在课堂中需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这一两位同学带动全班。但有时可能会为完成教学任务也许会有淡忘差生的现象。

三、 说教法 。

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关键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整体感知法。

会学。独立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这节课中,学生要进一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因此,在这节课里面,我也采取了整体感知法。

2、问题导读法。我在这篇文章采用了问题导读法,所设计的两个问题,都是为了理解故事情节和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其实也就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

3、讨论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怎样落实新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我想小组讨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虽然它也有弊端,也还有其它方法,但为激活学生的思想和开拓他们的思维,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前,在必要时候我还会采用讨论法。

四、 说学法 。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步学会圈点勾画法,主要是运用在人物分析上。

五、 说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出示目标。

根据洋思的教法,每节刻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避免盲目,让他们心中知道学什么,结果学得怎样。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学习生字词。

教学大纲要求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由于学生语文功底较不扎实,因此,在这节课里面设计了生字词教学这一环。这一环节主要有两个骤:

一是掌握生字的读音;二是掌部分词语的含义。这些字词在教案中有列出。

(二)初读全文,

安排初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故事能了解个大概,同时锻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在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两个要求:

1、在5分钟内读完。

2、能把握文中的文要内容,即能说出故事的过程。

(三)理清故事的梗概:复述故事。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很明显,就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师介绍故事背景 。

在学生对故事的梗概有个了解后,为了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了解故事的背景,进一步激发学习的欲望,我就在此时向学生介绍了故事的背景,背景材料如下:

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4年6月6日晨,盟军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就是在此时发生了。本文是描写世界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一篇文章,虽然没有描写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没有写正义之师如何势如破竹,却表现了盟军士兵的机智和勇敢,歌颂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五)细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本文情节安排巧妙,那么最让人出乎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这是学生读的第二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中情节,体会故事的精巧构思,把握住文中的两个出乎意料的情节。在此基础上,理解文中的两个勇气的含义。

(六)精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2、这些句子分别属于什么什么描写?刻画了法国妇女怎能样的形象?

设计这一步是让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七)难点点拔:在文末,作者借将军之口道出了两种勇气,同时也对法国妇女作了评价,他的话是这样的:“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和“也懂得也信仰的是什么。”可能学生不太理解,这里一让学生说,学生说不了则教师作适当补充。

四、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从《勇气》一课中学习了两种勇气,一是以智取胜与敌人拼到底的勇气;另一是为捍卫和平的崇高信仰而表现出的非凡过人的勇气。那么,在我们学习各生活当中,怎样才算有勇气的表现呢?试举例说说你的看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有勇气。也权当作小结吧。

五、课堂作业:

1、从全篇来看,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从故事主体部分来看,用的是第三人称叙。

述视角,这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学生体会本文独体的叙述视度,休会这样写的好处,考虑到时间因素,这一环节可能取消。

六、小结。

七、课外作业。

1、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名句或诗句。

语文需要积累,积累在于平时,这一作业主要让学生一回顾全文,再一次体会勇气的内涵,增加写作素材。

八、板书设计。

16、勇气。

板书设计较为简单,只是板出法国妇女的描写和两个勇气。限于空间和能力。这里就无法板示出来。

以上就是我对《勇气》这一篇小说的说课,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这么对你你是什么感受。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鸟岛》教学设计与思考

看了陈老师公开课的录象,我真的被鸟岛上秀丽的风光,翔集的鸟类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就身处课堂,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品位,一起赏析,一起感悟……虽然本课也不尽完美,但它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首先陈老师能在上课伊始,播放鸟鸣的音乐,老师带着学生“飞”起来,并徐徐展开画卷,以音乐作为导入新课的凭借,可以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法渗透扎实有效。

陈老师能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整堂课陈老师十分注重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指导学生时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于我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心”,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课文。此外,陈老师还注重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学习,激发读好课文的兴趣。

学生在充分朗读第三节的基础上,陈老师让学生画一画鸟窝和鸟蛋,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形象。陈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鸟窝多、鸟蛋多”图的过程,又促使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研究文本,因此是一个领悟语言文字、体验意境美的过程,同时让语文与美术、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可以展开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

三、运用媒体 解决难点。

理解“陆续、密密麻麻”,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而陈老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鸟岛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又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哟,这就是陆续(密密麻麻)呀!”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陈老师还通过课件播放课文朗诵,让学生看到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插图中的静态的、呆板的景物都变成了动态的、活泼的生活画面,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体感知词语,在色彩、形象、声音中整体感知语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语言。

四、读中想象展现自我。

在这堂课中,陈老师把课上得开放而有活力,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动空间,如:让学生在鸟鸣声中朗读第二节,之后让学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现了自我独特的想象力,争相出来回答,气氛相当热烈。陈老师在开放的课堂上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同时,学生的观察、想象、说话、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陈老师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相当好。学生在介绍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概括能力,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好多学生说到要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给鸟类营造一个安全、快乐的家园,让我们看到陈老师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的目的也已达到了。

总之,本课的教学很好地处理了理解内容与语言实践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积极引导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位优秀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不俗的教学技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之初,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接着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这一点吗?

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准备4个活动。

我会让学生表演小品:《绰号——奇耻大辱》校园一角传来阵阵嬉笑声:“哎,你看见灰太狼了吗?”“谁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个范小伟,你瞧他长的那样”“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简直是太有才了!”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通过表演小品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情景: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围绕以上问题,我会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限时1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结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位女学生宿舍气氛变样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板书)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材料阅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讲完之后,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种演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认识。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如同一幕电视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接着,我会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板报。

这样的作业符合思想品德课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鸟岛》教学设计与思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窝多、蛋多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初读课文。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及时梳理主要问题。)看来大家真是好奇的小游客,我们呢,不乘火车,也不乘飞机去,而是通过读书来一次想象旅行。让我们到课本里去找答案吧。

1.   读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   把你刚认识的字读宝宝放进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注意不要多字少字。

3.   检查生字读音。

4.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及时请学生评议,要发现闪光点。

5.   如果不是很熟,再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三.           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课件示插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内容?

2.自己轻轻地读读这段。

3.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看出来的?(各种各样)读词。在你想象中岛上会有什么样的鸟?(如果学生冷场继续)虽然你可能说不上它的名字但你可以把想象中鸟儿的样子告诉小朋友。或者你希望见到什么样的鸟儿(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小朋友说的多不多?读好“各种各样”这个词。老师告诉你岛上的鸟儿有一百多种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种。(课件示各种鸟儿并做简单介绍)。

),有的(          ),还有的(           。

),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听!(放鸟鸣声),你感觉这时的鸟岛怎样?(热闹)为什么会这么热闹?(鸟太多了)也难怪,有十万多只鸟呢,如果我们现在真登上鸟岛的话,可能连脚都不知道踩哪儿了,所以说,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小岛成了鸟儿的乐园,小岛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岛。

4.这么多的鸟,你能用你。

指名读,齐读。

过渡:因为岛上的鸟多,所以什么也多?

1.   示第二句话,读读这句,你知道了什么?哪里看出窝多?(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2.   。

再读读,老师这有好多鸟窝,等会请你贴在岛上,看你读懂了没有?(请数名学生上台贴鸟窝)。

3.   。

你们布置的鸟窝太挤了,不好看,老师还是来拿掉点吧,同意吗?(伸手欲取)学生不同意,请他们说说原因。(因为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

4.   你们真会读书,(相机奖小红星)图都能贴那么好,一定也能读的不错。

5.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三句。

过渡:(指黑板)鸟窝里面一定会有鸟蛋,老师帮它画上去。画这两个行不行?你有什么理由来说服老师。(到处)。

1.   示第三句。你能读一读吗?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鸟蛋很多。(生边读师边画)。

2.   。

这些够多吗?(还不够)谁再来读?谁还想再读?你们边加上一些动作边读,鸟蛋可真多呀,老师都来不及画了,谁来帮老师画。

3.   。

4.   。

过渡:看着眼前这么美的情景,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畅所欲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鸟岛真美啊!让我们再美美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齐读第三自然段。

5.   指导背诵:

)。窝里窝外(       )。

学到这,小朋友们一定在想:这些鸟是什么时候飞来的?游人看到这么多的鸟蛋,会不会带回去做个留念?我们留在下堂课学。

四.           学习生字。

玉   密。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思考

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去年的树》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以其余两个为辅来展开教学流程。

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针对本课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立足工具,弘扬人文。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努力实现用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我采取了“读悟结合、品词析句、想象补白、读写并行、角色体验”等方法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说学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日记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多元对话——演读课文,倾心对话——引导想象,补充对话——拓展延伸,多向对话——回归课题,升华理解的教学思路。

(一)日记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一)2019年10月28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

(二)2019年12月28日阴。

冬天来了,我准备到南方去了,打算明天去向大树告别。

(三)2019年1月12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好朋友”入手,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是好朋友的语句,重点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读,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小鸟与大树感情是深厚。

2、自主学习三组对话。

请学生找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岛》教学设计与思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闻名中外密密麻麻陆续"的意思.

4,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

觉地爱鸟,护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鸟岛的美丽.

2,在理解第三段每句话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朗读,感悟探究各句话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祖国的秀丽风光,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2,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闻名中外密密麻麻陆续"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爸爸妈妈带你们旅游过哪些地方(自由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鸟岛"(板书)。

二,看题质疑:。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

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她.

三,初读感知:。

1,借助拼音读一读,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读不通的要多读几次,并标出自然段.

2,学生读,教师指导.

3,检查自读(在读的过程中,我看到有些同学遇到了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4,出示词语。

因为养育人类闻名中外。

伸手筑巢陆续密密麻麻。

(图片出示,形象直观,利于学生阅读,并能在朗读中,进行重点指导)。

a.指名读b.齐读。

四,细读感悟:。

1,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鸟多)板书"多"。

你是从哪段知道的(2,3段)。

2,从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呢。

引导理解"一群一群","陆续"。

3,指导朗读:。

a.把你认为写出热闹的词语画一画,读一读.(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板书:鸟多,窝多,蛋多。

b.出示图片。

岛上的鸟儿千姿百态,有的(),有的(),还有的(),真逗人喜爱.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鸟儿的千姿百态,图片的展示,既出示了练习,又让学生欣赏鸟岛的特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指导朗读。

d.实景欣赏。

(鸟岛真实画面的再现,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片段欣赏,更加让学生体会到鸟岛独特的美景,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这么美的地方,她在哪儿呢。

理解"闻名中外"。

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自豪的语气.

6,美丽的鸟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来观赏,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看来"鸟岛"这个名字名符其实,之所以会吸引这么象样儿鸟儿来这里筑巢安家,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所以说我们美丽的家园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来爱护,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环保小公民,让我们的祖国多出现像鸟岛这样美丽的地方.

板书设计:。

鸟多岛。

教学反思:。

〈〈鸟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在介绍自然知识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文章,它无论是描绘鸟岛的迷人景色还是表露作者的喜爱之情,无不闪动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而学生对此了解并不多,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利用,征服关系,还是一种和睦相处,永世共存的关系,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注意生态平衡.而在文章体现鸟多,窝多,蛋多的重点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在动听的音乐,逼真的画面中,学生也仿佛如临其境,在美的感受中展开想像.

促进学生感知认识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成语教学设计思考

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有四个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例如,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一个练习,安排了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四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四个成语都是描写秋天的。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图画和动画,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成语?同时,我补充学习了秋高气爽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教材中每个练习中的四个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者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例如,第三册练习4中的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这四个成语的教学,我并没有在教学练习时才讲解,而是安排在本单元的《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中教学的。《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叙述了小鹰在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那么在小结课文时,我问:学了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七嘴八舌,这时,我适当总结,同时出现了以上四个成语,学生一下子理解了四个成语的意思,这时我让学生用这四个成语再说一说学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自己体会出了学习没有止境,要像小鹰一样不断进取的道理。这样,课文、成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时,就可以复习第二册中的有关春天和夏天的成语。同样,在教学练习5中的四个有关冬天的成语时,可把四季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成语的教学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靠教材中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课外应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具:画好表格、圆的大纸;直尺;绳子;剪刀。

学具:画好表格、圆的作业纸;直尺;火柴。

一、激趣导入。

生:……。

师:那么照这么讲下去,第23句我们应该讲什么呢?

生:……。

师:对了,由此方法我们也可以知道第60句我们讲哪一句。

再引出找规律填数字。

二、在摸索中前进。

例1:(课件播放)按图中的方式继续摆桌椅。

(1)填好表格数据,点课件,出示数据。

(2)师:是怎么填写出来的?(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多4把椅子)。

(3)师: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发现吗?点课件提醒学生两个量之间还有公式的关系。

(桌子的张数×4+2=椅子的数量)。

师:大家觉得这题目有意思吗?(有)下面一个题目需要同学们一起来合作完成了。

例2:(课件播放)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三角形。

(2)反馈:报数据,说说是怎么样得出数据的?(火柴棒堆出来的;推导出来的)。

(3)师总结规律:

每多一个三角形就多两根火柴棒。

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火柴棒的根数等于三角形的个数×2+1)。

由此我们用n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a表示火柴棒的根数,我们就有了a=2n+1。

小结。

师:讲了两个题目了,老师想问问,今天探索的新规律,新在哪?

生:……。

师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规律,这类题我们不仅可以找出某个量前后数字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可以得到这两个量的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就是规律的呈现方式。

有了前后数之间的关系或是有了公式,我们在解决较大的数字问题时就轻松多了!

师再点课件:当摆出25个三角形的时候,需要的火柴棒根数是多少?(51)。

例三:(课件播放蛋糕图片)师:这个蛋糕漂亮吧?让人看得馋涎欲滴,看到蛋糕很多人会想到生日,那么老师相信大部分同学在生日时会切蛋糕,好,下面一个问题就与切蛋糕有关,假如今天是班上是某个同学的生日,老师要求他切五刀,大家帮他想想看,最多能切给几个同学吃?要求是只能从上往下切,蛋糕可以不均匀。想好方法的学生请举手。

生说说方法。

师:对了,一下子让我们切五刀太复杂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数字入手,然后逐渐来研究比较大的数字,那么我们应该从一刀入手(两块),两刀(四块),三刀呢?开始复杂起来了,不要急,我们课前不是在作业纸上画了一个圆吗?你们把它当作蛋糕,用手中的笔和尺子当作刀,切切看,切好了举手。

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说说怎么样就能保证切出来的蛋糕块数是最多的。

生再独立完成切四刀。

屏幕上点出分别切一刀、两刀、三刀、四刀对应的蛋糕块数。

师:下面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如果是切5刀呢?

生会低头再去画,师提醒用规律的方法去做。

三、巩固新课。

书本翻到94页,独立完成第三题。

四、趣题拓新。

填数据,找规律,出示折了30次以后的数据,然后与珠穆朗玛峰比高。

师:其实,这是人们在简单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一定的规律后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之间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探索,试着去寻找一种规律然后去挖掘别人未知的世界!

展示“课后探索”

《马》教学设计思考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马的性格,有鲜明的印象感知。)

(这一问题较之先前的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仔细的阅读就可以发现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这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

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评论,对合理的价值观可进行肯定,对有消极思想的应即使加以疏导纠正。教师的评论可参考:

“难道你没看到,大战前,几乎每位战士都会情不自禁的对他的战马喃喃自语,诉说些肝胆相照的话,战马那时的姿态是那么的高贵;当战斗结束,若战士荣归,战马生还,战士总会对战马表示一番友好”

“在某些人身上,不也留下了劳动的痕迹吗?你看那手上的老茧,腱上的死肉疙瘩等等”

……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马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价值观,既围绕文本生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学有所用。)

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但事实上,你们并不能去做马,所以,只能说你们愿意做像马一样的人,其实这就是将马当作人来讲述,而我们的作家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段话。(生齐读。)

请你选择周围事物为对象,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的诗意语言。

2.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1.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2.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有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美;有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态环境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利奥波德这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

二、文本研习。

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些时间,我们可以小声地快速地阅读全文。相关字词可以参见大屏幕,希望大家能够把它画出来,标注好。同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阅读,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由是什么?(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黔之驴》是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警示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把握重要词语的含义,挖掘老虎心理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的寓意,学习本文言简意赅的写作特色。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本文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和本文启发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寓意。

(1)教学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本文寓意。

(2)教学难点: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方法。理解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成语。

基于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利用白板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教学媒体的运用及电子白板对解决本课重难点方面的作用我将在以下教学具体环节中逐一说明。

通过电子白板的有效引导,学生顺利实现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全面掌握文言基本实词的含义,自主翻译全文。体会文中描写老虎心理的词语,理解寓意。为此我设计的主要学习活动有:。

1、flash跟读,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进入文章的意境。

2、概括文章内容,明确老虎心理活动变化的三阶段。

3、圈划关键词语,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寓言的寓意,体会老虎和驴各自的象征意义。

出示驴的图片,通过“驴”这个汉字的写法介绍驴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对驴的性情的认识,导入课文。

结合汉字“驴”的写法,学生由字的偏旁会自然联想到驴和马的关系,从而导入对驴的.介绍,紧接着考考大家对驴子性情的认识,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给出答案,如:温顺,老实,甚至有点笨。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其中也出现了一头驴子,这头驴是不是正如刚才大家所说呢?那就让作者柳宗元告诉我们吧。

电子白板最常用的自由书写,圈划功能在这一环节得到体现,把“驴”这个字写在图片上,圈划出关键词语等,使学生感受全新的课文导入方式,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和畏惧心理。

flash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跟读。

白板中插入flash占位符也是我们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常用的一项功能,把难懂,难理解的古文用形象鲜明的画面和音乐表现出来,并且把课文全文在白板上显示出来,学生看着屏幕,欣赏画面,感受音乐,跟随朗读,同时锻炼了听,读,联想等能力。

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让学生来注音,教师及时批改,强调个别字词。

白板的交互性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体现,把黑板和演示工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只用黑板的话,老师必须把词语抄在黑板上,浪费时间,只用演示工具的话,学生的答案就体现不出来,少了针对性。使用电子白板,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马上得到反馈。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用课文中的三个动词完成表格。明确惧驴,识驴和吃驴的过程。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思路这个环节中,我事先隐藏了三个词语,待学生来发现,而且,不一定按着顺序来,学生最先找出的,极有可能是最后一个“吃”,所以,完全不用费尽心机引导他们死板地按顺序说。如果学生说了别的动词,可能先写在下面,等揭开最佳答案时比较一下。或者抛弃预设,启用学生的答案,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受鼓舞。白板中的文本是活动的,可以随意放置,而这样一种随意性,正好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相吻合。

出示各部分原文,请学生来圈点出各部分中描写老虎心理和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使用的妙处。

分别请学生背诵各部分,加深印象。

既然文章分成了三个层次,研读文章时也可以按着这三个层次进行。而本文的重难点之一就是体会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词语,先让学生在自己书本上划,请一个学生上前来划,然后说一说他划的这些词语的作用,最后明确。如果别的同学要补充,则换种颜色再划,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事实证明,普通中学的学生也能说。

总结形象,明确寓意也是我们学习寓言必不可少的环节,先说老虎,再说驴,为的是突出老虎的形象,我用了三张图片,做了三个热驱。先是老虎,紧接着是驴,然后是老虎和驴的对峙图,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出寓言教给我们的道理。

请学生上前把成语写在方框内,并说说成语的引申意义。

听,说,读,还有写,在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媒体的辅助下,学生的这四项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写写成语,说说含义,他们被课堂多元化所深深吸引,有了兴趣,自然学得更好了。

欣赏“黔驴之技”的flash,通过形象的画面加深对成语及课文内涵的领悟。

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重温成语的意义,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原来他们一直不太喜欢的成语竟能演化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真正喜爱文学。

出示寓言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掌握的寓言,看图片说出寓意。

轻松有趣的课堂拓展部分,寓言中可笑的一个个人物曾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请你再来谈谈这些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吧!先隐藏寓言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直接写也可以使用事先设置好的功能,白板的随意性使教学手段多种多样,随堂生成。

请学生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充完整相应的内容。

把学生优秀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在学生自己动手写作,小组评优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好的语句,写在屏幕上,利用白板的拍照功能保存下来,互相欣赏,使各组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反思略谈:古文,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往往是写上一黑板的词语注释,拼音,翻译,学生看得头疼,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高。而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媒体,融黑板和传统演示工具为一体,不管是写,擦,圈点都不成问题,古文的知识点比较细,好在白板强大的功能完全可以胜任这一点,我选择了这一课古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充满互动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有所突破。作为一个老师,我也体会到了:传统和现代确实能有机结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徐州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教案。

学习目标:1、体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和哲理内涵。

2、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文章重要词句,品味诗意语言。

学习方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学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专题内涵解说引入)。

二、研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讨。

1、请学生结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有没有领悟到狼嗥叫的内涵?如果有,是什么经历让他有了这种感悟?

(2)狼嗥叫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研讨问题,组织交流,品析重点词句。

4、学生质疑,教师组织答疑。

阅读梭罗《寂寞》中的一段话,比较与文本在生态主张上有何异同。

四、总结。

1、文章以个性化的角度来表现哲理的特点。

2、结束语。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尊重学生的答案。

前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梭罗的《神的一滴》,从文中我们学会了“像水那样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换个角度,“像山那样思考”,去认识一下美国作家利奥波德笔下的狼。

(提示:关于文中字词、作者,请大家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请大家听范读《像山那样思考》,听的时候请用笔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提示:赏析句子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方式、句子的意蕴等角度入手。)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下面短语的空白补充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__________

(提示:答案就藏在文中的第一小节中,“像山那样思考狼的嚎叫”。)

2,“狼的嚎叫”究竟是怎样的呢,文中是如何描写“狼的嚎叫”的?

3,竟然狼的嚎叫是如此的深沉、骄傲,又是如此的悲壮、具有反抗性。那么它必然会引起很多生物对它的留意。请用一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第2—3小节,并思考问题:这声嚎叫究竟引起了哪些对象的留意。

(提示:“山”是“客观”的,只有它才知道那个“深刻的含义”。)

4,那么这个“深刻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看。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默读文章的第4—6小节。默读的时候,带上笔,读到让你心灵一动的句子就请画出来,然后主动地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答案的丰富多彩的,言之有理即可。)

(提示:“山”——“深刻的含义”;“我”——“新的东西”。在狼的眼睛里看到这一切的。)

(提示:林毁、山秃、鹿多、草荒、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进大海里去了……生态破坏、家园毁灭……)

7,第十小节中,作者有没有给我们以启示,面对沙尘暴、生态破坏,我们该做些什么?

(提示: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附:板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

利奥波德

山——深刻的含义

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新的东西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时数10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两篇文言文,疏解词句,理解文意,翻译部分语句。

谛听天籁。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自然美的独特的.审美感悟。

2、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3、具体分析两文将审美情趣、景物特征与语言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来感受、欣赏前人是如何发现、体察、描摹大自然的美。

第1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江南冬景》。

逐段研读课文,领会文意,思考讨论:

1、作写了江南冬景的那些景物?作了哪些比较突出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和情调?

2、文章写景虚实结合,仔细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3、划出文中引用的诗文,仔细体会在文中表现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晨昏诺日朗》。

思考与讨论的要点。

1、章记叙了与诺日朗的几次遭遇,重点写了哪两次?

3、作业摘录文中新颖妥帖的比喻句。

第3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并依据课文为p.99~100三幅图片配文字说明。

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把握两文写景、抒情、说理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

2、领会作品独特的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概括作品抒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导入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静穆,水的灵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杰作。

思考与讨论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学常识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湖山沉思。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研习文本,理解本板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阅读与讨论要点。

1、静心感受理解文章所写“寂寞”的含义。

2、狼的一声嚎叫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的听这一声嚎叫?

第10课时。

教学要点专题小结。

1、检查背诵课文《赤壁赋》。

2、文学常识郁达夫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赋。

3、写出景物特征,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否则难免空洞和肤浅。本专题的文章融写景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表现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回味每篇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的思考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