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查报告(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2 19:31:11 作者:飞雪

调查报告起到了汇总和整理调查数据的作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调查对象和调查问题。通过阅读这些调查报告样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11月份,对靖边四中初级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靖边四中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一次教师座谈会,两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会结果显示,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2%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8%的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当代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8%的学生认为高中、大学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6%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够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3%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95%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70%的学生选择读高中,18%的学生选择就业,12%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50%,初中学生对于“打工”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靖边四中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打工,且随年级变化,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70%,初二为60%,初三为82%。

(二)当前红墩界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其他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务农。很明显,他们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却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使城镇周围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城镇化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质的变化。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继续务农,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靖边四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安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面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家长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当前,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相对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3、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许多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心理学调查报告

小超市。

把生活用品放在最里面,其他用品摆在外侧在小超市购物时,人们大都沿着外侧走廊走。由于临近住所比较方便,在小超市人们大都是有计划的购买生活用品。因此,生活用品即使放在角落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那些打算购买生活用品的人也会自然地经过摆放其他物品的区域,如果在去收银台的途中拿了任何一件计划外的商品,就意味着中了卖家的招。笔者实地调查发现,金陵科技学院晓庄校区校门对面的小超市即是这样布局的,经亲身经历验证,这种布局很有效!

收银台附近总会有零食。

所有超市的收银台附近总会有口香糖、奶片、巧克力等小零食,不论大小皆是如此。人们在等待结账时,总会顺手拿起一样,比如口香糖,价格虽不高,却已中了招。

相关食品放在一起。

在超市中,诸如方便面和香肠这样的绝配食物一般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还有鲜肉与火锅调料、面包和牛奶等等,类似的做法也有将这些产品打包销售,想必大家都有亲身经历,本来只是想买方便面,却“一不小心”把香肠、榨菜、卤鸡蛋等等相关产品都买了回来,更有甚者,去收银台时。又顺手拿了一瓶口香糖!

大型超市。

无法直接上下楼一般的大型超市都有两层,我们以南京沃尔玛迈皋桥店为例,该超市第一层放置生活用品,第二层放食品。要想到达第二层,需先经过第一层,这无形中会对顾客多购买物品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本来是计划外的商品“一不小心”就被放入了购物车,人们对此是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显眼位置的玄机。

人是好奇的,新奇的东西对人的刺激性最大,因而最易吸引人的注意,把适销商品、新产品适时地摆在显眼位置上,是大型超市和卖场的一般做法。例如,沃尔玛迈皋桥店几个月前在入口的显眼位置摆放的是圣诞树,而今变成了格式电扇。

商品相关。

大型超市里常有“打折”的商品,表面上比原价更低廉,这导致人们做出购物决定时更容易冲动。更有甚者,人们支出了,却认为自己省了钱。例如,沃尔玛迈皋桥店的实例,某款标着“广告商品”的面包特价7。8元一斤,其实它原价就是7。8元,但是这无疑会勾起不知情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结果可想而知,本来无人问津坐等过期的小面包“焕发了新生”。

限购。

有时超市会推出每人限购的商品,虽说这样做超市能得到的利润都相同,但这实际上是给人们提供一个“标准”来诱导人们消费更多。对此,美国爱荷华州的一家超市做过实验,是利用汤的限购。结果,限购4份汤时人们大都买了3份,而限购12份时人们普遍买了10份。这说明,限定每个人可购汤的数量越多,销量越大。这说明,人们无意识地以超市所提供的“标准”为中心,调整着自己的购物数量,殊不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中了招。

限定截止时间。

当某件物品“打”了“折”作用仍不大,卖家一般会宣传说该商品距“打折”结束还有xx小时来体现该商品的紧俏性。有实验表明,这样一来,人们会因为商品的紧俏性而感到不安,以至高估商品的价值。这项实验是邀请人们品尝饼干后评估饼干价格。一部分人在没有任何条件下品尝10个饼干中的1个;另一部分人在品尝前先得到“本来有10个,现在剩下两个”的.解释,而后品尝剩余两个饼干中的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后者给的评价和估价都更高。

销售技巧。

在超市商品销售过程中,还常会用到一种“非全部技术”,即将原本包含在基本结构的商品伪装成追加的“赠品”,以达到提高购买率的目的。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甲蛋糕店里卖的某款蛋糕加饼干价格为一百元;而乙蛋糕店中同样的蛋糕要价一百元,不过附送同款饼干。这样看来,两家蛋糕店的蛋糕和饼干价格是一样的。然而,实验结果表明,光顾甲蛋糕店的顾客中只有40%购买了蛋糕加饼干;而光顾乙蛋糕店的顾客中购买蛋糕并领取附送饼干的比例高达73%。究其原因,是因为“赠送”比“套装”更让人感到自己占了便宜。

1、列清单。

在去超市前,列出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清单,并提醒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千万不要买!

2、做预算。

根据自己的财政状况和所要购买的物品价格,带上大致足够的钱去超市。不要带多或刷卡消费,它们是隐患,会成为多消费的客观基础。

3、强大精神。

在超市里,每次看到诱惑自己消费的商品时,注意了,它是超市的诸多策略之一,不要被这些策略打动,而应该认真考虑那些诱惑商品的必要性和价格,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这件物品吗?”然后再做出购物决定。

小学心理调查报告

你是否有被逼婚的经历。

本次调查共有1973人参加调查,其中有男生509名,女生1464名,年龄大多介于20-36之间,大约超过六成受访者曾被长辈逼婚。之所以出现逼婚现象,不管是长辈,还是年轻人都有其则责任。

你认为父母为何总逼婚。

面对父母逼婚你会怎么办。

心理调查报告

(1)针对职业中学的情况进行调查,该职业中学生源差,一般都是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连初中都没读完的学生。该学校学生之前考不上高中,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

(2)由于中职教师一般没有升学压力,该校教师可能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

(3)很多中专生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家庭缺少关爱才导致学习成绩差,逆反心理比普通高中生更强烈。

因此,及时地调查中专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这正是调查该校中专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二)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促进中专生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

促进中专生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预防逆反心理的再度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提高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质量从心理学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实施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中专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

(一)调查结果

我们从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1)自认为没有逆反心理3%

(2)认为教育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57%

(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40%

(二)调查分析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从心理角度说,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世界。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较强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1)学习方面:大多表现为兴趣谈化或丧失,经常走神,学得及其被动;有的表现为故作学态或抄袭作业,以逃避老师或家长的责备;严重的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转移同学注意力,干扰教师教学;少数学生还会借故迟到,早退甚至借故负气出走。

(2)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老师或家长敬而远之,不理不睬,装聋作哑,不说真话;有的会背后嘀咕或说长道短,甚至假传教师意图,离间师生关系;严重的会故意找茬或当面顶撞。

2、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

(1)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去实现的。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忽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措施不适应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当众训斥,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

(2)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普遍存在。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许诺不兑现;家庭纠纷,夫妻离异等都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特别中专生逆反心理更明显,不喜欢被束缚,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改善来自教师的使学生心理受挫的外部条件。

要实现上述设想,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为此,我们除了及时地与施挫教师谈心外还利用政治学习经常地向教师通报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时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使教师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师生观,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蔚然成风。

(二)开放聊天室,开放聊天信箱,以心理咨询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努力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改善形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部条件。

坦诚地面对来访的学生,敞开心怀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并能以各种心理暗示技巧,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

(三)多关爱学生。只要有付出,学生就会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学生信任并尊重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听从你对他们的尊尊教诲。

【结语】:对中专生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根据中专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疏导,才能据此选择正确而有效的疏导措施,促进中专生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预防逆反心理的再度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情绪、适度的感情、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里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里个性;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所以我们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是通过问卷形式调查矿业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是经过同学帮忙分别找到矿业学院不同班级的上课时间,并在他们课间休息的这段时间中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2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适应心理。

有1/3左右的大学生存在适应不良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入学的新生身上。有43%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同时,他们进入大学意味着一种独立,周围人会用一种看待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这时他们生活的独立性,社会的责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突然离开父母亲人,一切都由自己独立操作:还有32%的大学生将大学生活想象成理想的天堂,他入学后才发现诸多不足。有些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分析问题能力有限,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认识有失偏颇,在认识和情绪反应上走向极端。

2、业余生活。

大部分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除了学习之外,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业余生活方式。有将35%的同学选择在空余时间到市区做兼职,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有能减轻经济负担;有46%同学则是全心投入各种社团活动,他们认为社团活动很有意义,并且还很安全,不会像外出兼职一样可能被骗,这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锻炼与提升的方式;而有19%的同学就是空虚、寂寞,整天睡觉、上网打游戏,觉得以上两种活动都没有意思,这种想法可能与地域文化或者性格有关。

3、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比如在社团联谊中主动打招呼的有35%,这种性格比较开朗,容易与人相处,对任何人都感觉很自然;不好意思的有56%,就是想说话而不知道说什么;担心会被别人笑话的,内心慌乱的有9%。有些学生还存在有一种儿童心理,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或延续着家庭中存在方式,只要求别人顺应自己的标准,这样在交往中,一旦不符合自己的理想,便产生交往障碍,甚至呈现出对人的看法大起大落,呈现排斥他人的人越来越产生一种骄横的心态,而被排斥的学生则表现为自卑、怯懦、偏执、嫉妒、猜疑等心态。于是形成了隔阂,这就各家妨碍大学生的人际交流。

4、心里素质。

从积极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学遇到心理困扰会他人倾诉,从反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大学生选择倾诉的对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师(9%)、学长、学姐(6%)、心理咨询员(5%),而有38%的大学生选择不找任何人。受传统心理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讳疾忌医,极力掩饰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烦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为什么选择向朋友倾诉而向父母倾诉的人少呢?大学生认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语言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沟,自己的一些事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认同。而且大学生已经成年了,能够独立生活、独立解决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果碰到一点点问题就向父母倾诉,父母不了解情况,往往干着急,也难以解决问题。

这种心理问题也与学校的心里自学工作有莫大的关系。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人员信任度低、咨询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前来高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并不多。

5、对未来的规划。

很多老师都说过大学一定要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在大学里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但是真正做规划的并不多。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大学生仅有33%;有初步计划的占59%,有8%同学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来大学就是为了弥补中学时代没有的娱乐。而在当代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那些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性质大多没有定论,基本上都是以后出去了再视情况而定。先择业后就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式。也有少数的大学生是茫然或者有明确目标的。

三、

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人际交往方面。

一些学生自卑、孤僻、害羞等无法和别人较好的沟通或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人际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2、就业压力方面。

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面试的时候处处碰壁,这不仅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浪费了很多新兴人才。这对在校大学生是一种很重的压力。

3、业余生活方面很多大学生业余生活不丰富,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做什么。然后就只有堕落,泡网吧,集体寝室打麻将,整天睡觉或者看垃圾小说。

4、不适应大学环境方面。

有一部分大学生最开始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感觉和以前的方式差别太大,出现心里落差。

5、规划方面。

有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做一个明确的规划。现在也是走一步算一步,到时候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里。觉得规划这东西没什么作用。

(二)心理问题对策。

1、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肯定对方、真诚热情。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在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

2、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一方面政府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财政支持,为大学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学会怎样推销自己。同时大学生自己要转变学习方式和就业观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实现多形式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下基层、到西部去、到中小企业就业。

3、大学生业余生活不丰富的问题。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有一个积极的价值观。树立一个理想,无论大小,向着这个目标奋斗。就不会把大多数时间浪费在使人堕落的事情上。

4、不适应的问题。

适应环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慢慢的就适应了,习惯了就好了。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者泡泡图书馆也可以。

5、对于没有规划的这个问题。

大学生应该提早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擅长的方面做一个规划,不一定要求很明确,有一个大概就行了。这样就不会在大学里迷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此调查问卷不需注明姓名,结果不会对您有任何影响,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这份问卷。

1.进入大学后,发现与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有差距,你会选择怎么做?()a.仍要努力提高自己b.别人怎样我怎样c.混个文凭算完2.对于公共课程的看法()。

a.无所谓,只要考试通过就行c.多学一点也好b.既然是课程要求就按时上课,好好学习3.平时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

a睡觉,发呆b做自己想做的事c坚持学习。

4.社团活动可提升能力,但有时也会占用过多学习时间,对此你的看法()a能力比成绩更重要b学习为主,活动少参加c依自己当时心情来决定是学习还是参加活动5.大学周末生活安排()。

a与同学外出,放松自己b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c宅在宿舍打发时间d多学习会6.对大学日常生活学习消费有压力吗()。

a.有,消费偏高b.没感觉出任何压力c.生活消费压力明显高于学习压力7.在自己不停得忙碌时()。

a.感觉很充实b.不知在忙什么c.感觉烦躁,紧迫,恐慌8.在学校成绩不好时()。

a.自己要更加努力b.没事,有比我强的哥们帮我c.家长认识校领导,反正能毕业9.自己做完一件事时()。

a.还行b.感觉一般c.每次都感觉自己很差10.到宿舍或教室后()。

11.你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应该怎样与同学沟通()。

a.深入学生团体b.心理知识讲座c.心理知识宣传d心理健康调查12.在社交联谊时见到陌生人你会()。

a.主动打招呼b.不主动说话c.别人和你说话会脸红甚至不敢抬头13.有异性朋友和你说话()。

15.见班里多才多艺的同学你会()。

a.没什么,我也有自己的特点b.有点惭愧c.自己真差劲16.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倾诉对象是()。

17.你多长时间去一次心理咨询室()。

a每周去b一个月一次c一个学期一次d从不去18.身边的朋友吃穿条件非常好你会()。

a.和他们依然是好朋友b.不愿和他们说话c.见了他们就躲19.当看到周围同学的服饰,学习用品等比自己好时,会怎么样()a不管家庭经济状况跟父母要b自己打工挣钱也要买c那些对自己不是很有用,我有用的就好20.快毕业了自己以后做什么工作()。

a.到时候自然知道b.发愁c.已经有明确目标21.请问您觉得社会上要取得成功取决于()。

a.尚未考虑b.有初步打算c.目标清晰明确24.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

25.你认为自己在人与人间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a.有很大障碍b.有时有障碍c.比较少26.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a.转移(心理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b.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c.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d.顺其自然、自然调整27.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28.当你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时,你会。

a开导他b事不关己c无所谓d对外喧传。

29.你对当代大学生处理心理健康问题有什么建议:

30.您对本次问卷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忠心的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问卷的内容。

此次调查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网上调查吧,不够放心,也不是很方,会谈调查又太过困难。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然后我们就查找相关的资料,确定问卷题目,最后小组分配各自的任务。

在调查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说调查的对象都是大学生,这种所谓的高素质群体,但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我们去做调查的时候,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个问卷浪费他的时间很多不愿意填,或者拿去了不填直接打草稿了,有的同学是题目都不看直接钩答案。这就影响了问卷的质量。还有在平时大家都有课,周末多数同学都有事,我们也不能到寝室里去做调查,这样影响别人。所以将就出现了要找合适的时间去发问卷调查,又怎样回收问卷等问题。经过我们小组的共同努力,这些困难都克服了,最终圆满完成问卷调查,我们都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益良多,体会到团结配合的重要性,还有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同时也分析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心里问题。希望大学生多注重下自己的心理状况,多学时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及时做好心理健康调节,让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幸福快乐中。

心理调查报告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颁布的《幼儿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为此我针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的信心不足的问题。以下是我这次调查的一些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9月20日到11月20日。

调查形式:采访部分幼儿老师座谈会,走访家长,听课和幼儿一起游戏等。

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了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问题和形式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不敢主动要求参加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经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师我做得对吗?”“老师是不是这样?”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是被别人笑话。;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缩、回避,独处或独自游戏。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强的小朋友后面,听众他人的安排;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活动。

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有因有很多,我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成人过度的包办代替、过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评价、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因素。

幼儿期,是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能,培养幼儿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外界各种大量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刺激着幼儿生理,心理上的机能,不断促进其功能的运转。而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有的孩子做事太慢,或反而给自己惹麻烦,大包大揽;有的过分偏重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忽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正常需求,导致孩子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不安和无助。许多老师也有同样的行为,认为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为幼儿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处理能力、游戏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而形成自卑。

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排斥孩子。由于爱不正确的儿童观和观的影响,成人习惯地认为我们给予孩子的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而孩子应该是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的给予。于是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动,你会弄坏的。”“你不会还小呢。”用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来怀疑孩子的能力,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高地要求也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很多父母由于自己志愿未能实现或是社会潮流的影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为此受到批评、否定甚至训斥,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极否定,会使幼儿产生已不如人的感觉,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反而使他们经历失败走向自卑。

很多老师由于爱教育观、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对全体幼儿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使许多能力弱的幼儿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缺乏成功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习惯性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如“瞧亮亮画得多好,看看你画些什么呀!”“人家有八颗五角星,你才三颗,真让我失望!”“看小朋友都去玩了,你也去呀,这孩子什么都不会。”这种比较会使幼儿认为自己有很笨,很差,怀疑自我的价值,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它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评价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鼓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分,如“今天画得不错,可你不如豆豆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的进步,可孩子却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关心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如:对身体素质差的孩子,成人要多鼓励帮助,陪伴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对处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给机会练习;对手工、绘画、舞蹈技能差的孩子要耐心指点。使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培养孩子能力时,成人不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而责备孩子,否则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不得利。

现代情绪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

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事情上容易面临困难与挫折,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拔苗助长。我们提倡的教育方法是重视孩子发展区的需要,提出的要求应是循序渐进的,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发现这一期望值不适合孩子的发展状况时,应及时调整,避免孩子经常处于踮着尖还够不到苹果的处境。因为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丧失信心。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珍视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要让幼儿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只有不断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进步。如有的孩子遇到失败只会伤心难过,这时成人要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通过其他补偿方式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有的孩子智力发展一般,但社会性发展较好,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成人要帮助他们发扬长处获得自信。成人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成人要经常展示孩子的强项,使孩子获得自信。

通过本次调查,我自己也受到了很多教育,我认为自信心真的是一种动力,可以推动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洲新绿,散发着勃勃生机;自信心是一面风帆,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如果家长和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从小为其播下自信的种子,那么交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拥有着先进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受家庭因素、地方习俗、知识构成、学校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极其重要的,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而青年时期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将对人的一生的品德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本研究小组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这一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影响消费现状的因素和现有的消费行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山东省青岛市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且均为介于1825岁的在读大学生,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强烈的消费需求。

(三)调查方式。

卷100份。

(四)调查内容。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包括消费来源、消费方式、消费能力;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现有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问卷共设置了20个题目,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与简单题三类题型。(详见附件一)。

本研究小组问卷于20xx年11月发放,当时回收完毕。用时一周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图见附件二),结果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消费中的农村城镇的地域性差异逐步淡化,基本上无明显差别。男女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各有特色例如女性大学生偏重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消费而男性大学生则偏重与恋爱人情、电子产品的消费。总观,大学生消费中70%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方面,20%用于休闲娱乐方面,10%用于学习方面。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用途多种多样,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消费的能力,用于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学习方面所占的比重过小,基本生活方面和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远远超过了学习方面。这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严进宽出政策所导致的一个普遍问题,某些大学生将大学看成了一个混文凭,玩乐享受的场所,将学习排到了最后一位,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没有为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撑,过于注重物质和精神享受。

大学生消费总额中有80%来自于父母,仅20%来自于勤工俭学,奖学金或其他,其中月消费总额300—400的占16%,400—500的占33%,500—600的占28%,600以上的占13%。就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能力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偏高。主要可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在校大学生较多为独生子女又远离父母,家长为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往往在生活费方面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也正是由于经济来源的稳定性,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养成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甚至举债消费等不良习惯,追求名牌、追求潮流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重点对象,父母总是会尽力满足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他们的高额消费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了误导作用,易引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交差的同学的攀比。

2、地方习俗。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消费习惯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表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消费时更加理性,他们相对于城市学生更懂得合理消费,而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的学生消费比较随意,用现在的流行词汇解释就是不差钱。

3、知识构成。大学生的知识构成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知识的积累愈多,消费的时候就会愈加趋于理性,这一类学生善于在消费时精打细算,让自己的消费更加合理。相比之下,其他大学生的消费就相对随性。

4、学校环境。现如今的大学校园相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环境,因而当代大学生会容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品消费等的不良影响。而学校内部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又会造成攀比消费的大趋势,与此同时,团购群体也渐渐形成,由此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5、同辈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平日中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学,通过各种社交活动也可以结识自己的同学。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他们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通过调查个别小宿舍群体发现,宿舍购买东西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当宿舍80%的同学买了笔记本时,剩余同学往往也会积极购买,而忽略了自身的经济条件。

(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分析。

购买名牌、奢侈品、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我的目的。如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国内外知名品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提升自我价值和自我满足感。据调查,在消费品选择方面,34。4%的大学生注重商品是否为品牌,21。7%的大学生注重商品是否符合流行趋势。另外,30。3%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名牌服装、箱包,2。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电脑,55。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手机甚至还有1。7%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所有以上列举的较为贵重的物品。大学生自我意识渐以成熟,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美化无可厚非,但过度且盲目则是不可取的。许多大学生不顾及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惜举债消费,甘做月光族也要跟随潮流,追求一身名牌,这给自己和家庭都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出于群体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希望融入到大的集体当中,其消费心理便会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消费习惯一致。如男生为了装出自己有男子气质,随波逐流,抽烟喝酒,女生则表现为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过度消费。这种群体模仿性消费在大学中也相当普遍。据调查,如果有90%的舍友都购买了某商品,那么有52。3%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不会购买的人数仅占10。7%。大学校园中形成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哈韩流哈日流考试热等现象都与从众心理有密切关系。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即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

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引发的消费行为。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品。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消费文化。过分重视名牌效应而不顾自己的人格塑造。据调查,有75%的大学生有过用于恋爱及人情方面的消费,有52。3%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大多数同学都有的商品,不会购买的人数仅占10。7%。在青岛的各大高校,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都要请客,可以说是5天一小庆,10天一大庆,此种你来我往的人情风的蔓延,80%的大学生认为已经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但85。4%的大学生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有利社交的消费形式而且大家都在请客自己不请会便被视为不够交情,。此种畸形心理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社会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大学生对消费的认识及消费行为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片面性、极端性等特点。大学生阶段正是增长知识和养成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倡导文明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2、学校要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普遍缺少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学校首先要注重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全面、客观。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形成,另外,可开设理财相关课程和讲座,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学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消费道德及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引导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在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性消费的氛围。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他们走向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

3、家庭要为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心理打好基础。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父母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少家长自己节衣缩食,却给孩子设计了吃的讲营养,穿的要漂亮,玩的要高档,用的要排场的理想模式。孩子们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成了家中的太阳,以超前消费为特色的生活方式误导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助长了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正确消费观念,坚持正面教育,科学引导,懂得合理消费的重要性,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主权的同时要注意家情的教育,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4、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消费技巧。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大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客观地自我评价,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提高文化底蕴,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做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的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当代大学生得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是一种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的体现。

作为一个决定国家未来的社会群体,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推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民族文明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调查报告

针对上述问题请做300的简答,谢谢您的合作。

1、心理健康我认为分为很多种,包括情感心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生活心理健。

康以及生理心理健康等等。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某一方面健康心理就健康了。我们要对自己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怎样去解决自己的心理存在的问题,保持自己心理的健康。报证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不受到各种各样心理因素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应该是生活积极,工作和学习积极进取,情感生活受到打击时保持镇静的生心理行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理反应有清楚的认识和对待。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下能拥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不随波逐流,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能客观的评价客观的实际情况等事务。例如:在我们学习阶段遇到了困难厌学,逃课,辍学等等;在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封装自己不愿结交朋友很少和人交谈也不知道怎么样去跟人家做朋友;在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对象时感情不顺利时,也不敢与人分享觉得不好意思,从此就不敢与异性来往等等这些都属于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2、心理异常常常出现得比较突然也不见得出现在心理有问题的人身上。往往是出。

现在平时心理都很健康,一些突发事故而带来的压力超过了他们平时心理的负荷。所以表现出了心理异常。而往往心理有问题或者不健康的人因为习惯性已经自然的适应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也表现不出什么异常的行为。比如犯自己闭症的人都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身边要是突然出现了一个朋友在一起往往看上去有些不习惯了。例如:前两年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异常心理的表现。

3、导致心理异常的原因很多。例如情感生活出现了裂痕可能导致心理异常,事业。

失败可能导致心理异常,婚姻生活出现了裂痕甚至离异的家庭也可能导致心理异常,学习成绩的失败可能导致心理异常,心理压力超过了自己心理的负荷也可能导致心理异常等等。在实际生活中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很多,很可能一个小小的原因就可能导致一个人心理异常。这要根据自己心理承受力有多大,要想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觉得我们应该多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学习工作的能力。在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服输,在事业和家庭生活等等方面遇到困难时要学会释放自己的怨气不要挤压在心理太久,如果挤压太久就会压出心理疾病。在感情生活方面拥有健康积极的态度,不因失败而放弃。在各个方面权衡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各个行业去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因为一个久经磨练的人是不容易被打倒的。只有我们各方面强大了才会拥有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在追逐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了多了解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实时知道怎样去缓解和解决自己心理的问题。也要学会求救和倾诉,在自己处于无法自拔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向同学朋友或家人倾诉自己的心理的想法和困扰也可以直接找心理医生。这样才好更好的解决自己的难题,更快的让自己走入到自己该走的路上来。这样我们在生活中才能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的美好。

备注:以上纯属自己的看法,不代表官方意见,仅供参考,如有错别字请改正不影响产权。

心理调查报告

中共十六届六中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奋斗目标,其中会议精神还强调:注意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和谐社会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体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综上可知“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中学生作为建设的后备,除了要学习好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犹为重要。

因此,我利用寒假期间到原初中就读的广东惠州市第七中学开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恋爱观的问卷调查,旨在由此窥探出在校中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当今中学生的早恋情况,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助其所在学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压力、缓解压力的方法以及中学生对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的看法。

座谈会形式,以过来人的身份解答他们对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疑难问题,发现部分对成绩提高和开学后的生活很感兴趣。

旁听课程,观察中学生的上课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初三(九年级)即将参加中考的中学生。

在整理调查问卷的数据时发现的结果表明其中约69%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学习和考试,又以女生比例较;不容忽视的是有约28%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亲子之间的交往和家庭环境,此项以男生比例较。而其中约63%的中学生从不或很少与家长、老师沟通来缓解压力,他们只选择与同学或朋友沟通、倾诉。

通过对他们学习、考试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有约76%的被者认为学习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说明在读中学生有很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导致学习没有突破的重要原因。约76%的被者也承认自己在考试前感到过紧张焦虑以及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以女生所占比例较。近80%的被学生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是进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和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约74%认为家长要求适中,23%认为要求过高,但这23%的被学生对自己的前景抱有信心,但其中54%认为信心不强。

被者中约52%希望自己取得进步和好成绩时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同与表扬,约41%同时希望得到物质的奖励。

对中学生恋爱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被中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经接过为数不多的练;爱观教育;而65%的被者也认为学校基本上不进行恋爱观教育,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恋爱在学生头脑中存在无限的未知与好奇。54%的被者认为学校对中学生早恋现象应予以正确的引导而非盲目地一味对;约68%的受者认为恋爱对自身学习的影响不能确定,因人而异,此项以女生比例较。约48%的被中学生认为中学生恋爱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现象;38%表示不清楚,没有考慢。

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这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受的面临中考压力、开学问题的初三(九年级)学生,在压力的状况下近90%的人经常或偶尔有早晨起来还没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劳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的情况;近70%的被者不顺心时容易生气,说明压力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亲子间的交往以及家庭环境成为了当今中学生的第二压力来源,少有的沟通交流使得中学生与家长不能够相互理解,给中学生带来不少的心理压力,这种现象又以出现在男中学生为主。而这种学业压力得不到排遣,又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对其精神生活的不够关心的情况又导致了中学生过早恋爱的出现,家庭与学校对中学生恋爱观教育的缺失,使中学生对恋爱的好奇与向往度增高。

中学生恋爱的动机其实十分单纯,更多是感情上的依赖河慰藉。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学生处于长身体与成熟心志的重要阶段,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父母的正确引导与沟通交流显得犹为重要。父母应当哦引引导孩子多交朋友,使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支持孩子的学习以及正确的选择,对孩子取得的进步予以表扬,鼓励孩子面对挫折与困难。

另外,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路有几条,而该走哪条路由孩子自己选择,把父母一代的符合传统社会期望的判断向孩子阐明,讲清楚、到位,让其理解,让其找一个与自己相近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孩子,否则会助长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结果只会适得其。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学校不仅负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责任,还有责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负担过重,师长期望过高,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过少,外部的评价过低使得许多在读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学习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完全为考试而学;师长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使中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一切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减少学生对学习产生烦躁的情绪,老师不应该盲目地应用“题海战术”,而应多加观察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爱好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少他们面对考试时焦急情绪。

同时,学校应当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现实,如何调控情绪,如何从失败与挫折中磨练意志,以此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与应急能力等。学校还没设立固定的心理咨询室或情感宣泄室,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排遣压抑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此外,面对日益普遍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学校不应该对此避而不谈或一味对,而应该把早恋的利弊向学生阐述清楚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只会更加引起学生们对早恋的好奇与尝试;学校还应正确地教会学生区分恋人与伙伴地关系,因为一些心理学家发现早恋只是中学生尊寻求心灵慰藉地方式,“心向往之”的思慕之情。

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心理学界称中学阶段为“心理危险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除了家庭、学校要积极予以正确教育外,社会各界广泛借助于各种传媒,宣传一些积极、正确的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

总而言之,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而广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且特殊阶段,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社会各界都应重视且积极参与到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上来,一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证明,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均与男性有着较大的差异,比较容易出现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易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心理反应。**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现有女队员53名,其中已婚队员32名,未婚21名。因工作的特殊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城管工作中长期面对的是一些弱势群体,工作不容易到大众的理解,加上一些媒体对个别城管工作的负面报道。回到家中,有的队员还要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使得她们的内心有了烦恼,有了痛苦和不满时,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倾述对象来倾述和宣泄,有的队员对外甚至不会说自己在城管上班。调查结果显示,女城管队员中普遍存在烦恼、多疑、焦虑、消极怠工等不良情绪。

1.职业的压力。

女城管队员天天在外面巡查,受到的都是些冷言冷语,不仅是自己挨骂,甚至是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都被骂在内.由于受了气没得发泄,回到家中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感到心烦、气闷。有75%的女队员表示自己因为工作上的压力会发无名火,造成自己的家庭关系紧张。有85%的队员表示,自己回到家中什么事都不想做,有的时候甚至连话都懒得说,但是自己料理家务,辅导子女,所以时常会焦虑、烦躁。

2.社会的压力。

虽然城管女队员不是全部都要像男队员那样冲锋陷阵的,但是女城管队员面对的`大部分都是人们口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城管女子中队的、二、四中队的女队员,几乎是天天都会和管理对象产生争执。这时的言论导向几乎是一面倒的,许多人会认为城管队员在欺负群众。有的甚至辱骂城管女队员,无形中给城管女队员增加了心理压力。同时,媒体的舆论对个别不文明城管的报道和民众对城管的逆的心理。这种舆论导向使城管女队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种无所适从的想法,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对还是错。

有45%的女队员表示,每当看到网络或者报纸上那些对城管的评价都觉得非常的气愤,很窝火,心情非常不好。由此造成回到家中都有“火”,一点点小的事都能引起一场大的家庭战争。

3.自身的压力。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家庭压力。如夫妻冲突或离异、家庭成员关系失和、代际矛盾冲突、亲属的生老病死或意外事故、家庭贫困、本人生病或失恋等等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认知偏差或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片面性而产生的自我精神压力。

所有的队员都表示,由于家庭中的摩擦、意外而心情不好,焦虑、发脾气是常有的,但是仅仅认为这是自己的脾气不好,并没有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2%的队员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同时,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自己有强大的心理压力,喜欢和其他家庭作比较,不想被落在后面,发现别的家庭在某一方面优于自己的家庭而自己有认为没有能力赶上别人时,就会由羡慕导致妒忌心理的产生,同时还造成了普遍的心理焦虑。

针对目前我们女队员在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主要的对此是调减压力,降压减负。

(一)如何的调减压力?

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欲望使之不走向贪得无厌。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物质主义倾向的人更容易陷入忧郁和焦虑之中,更难感到幸福和快乐。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里的无欲是指无贪欲而非毫无欲望。适度的欲望是持续前进的动力,但膨胀的物欲、名欲和色-欲等则可能导致毁灭。知不足,我们才会改革、创造、学习、提高;知足,我们才会在不断的改革中、创造中、学习和提高中,享受应有的幸福与快乐,使身心的健康可以持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人疯狂,知足者常乐,常乐者是不会疯狂的,因为享受天年者是不会自取灭亡的。

要学习自我排忧解愁。古人云:“忍泣者易衰,忍忧者易伤”。忍字心上插把刀,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有了忧愁要沟通、有了困惑要交流,不要凡事都忍耐着,直至忍忧成疾。自我渲泄,一吐为快,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既要学会有坚持,因为有时的再坚持一下,就到达了胜利的彼岸;也要学会有妥协,因为有时是“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自我排遣不是消极地“一醉解千愁”,而是主动地“退一步海阔天高”。在前进的征途中,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又要准备走曲路的道路。

要学会自我担当也要学会自我放下。佛教教人要“舍得”,认为舍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智慧。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弄得自己一天到晚紧紧张张,神经兮兮的,食不甘味、焦心劳神。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拿得起也放得下的人,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是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压力、活出人生精彩的人。所谓“看得破”,不是说对什么都抱无所谓的态度,而是说懂得顺其自然,顺应应潮流,顺应规律,不存非分之想,不悖自然之理,不为不可为之事,不求不应得之财。

通过自我学习修炼调减个体压力。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的感到压力很大,有的会感到不过是小菜一碟。因此,自我学习、提高素质以应对压力、降低压力引起的不良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是我们队员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要学习修炼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要培养竞争合作观念,减少竞争敌意,适当减轻工作量,删繁就简,劳逸结合,活动笑神经,放松紧绷的脸;要学习放松而不压制自己的各种情绪,不要生闷气,要以开放、乐观、达观的心态与人交流沟通。

(二)如何降压减负?

要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第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会灵活处理和协调夫妻、婆媳等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相互理解支持,相互信任,遇到困难可以与家人一起商量解决,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

第二,理性的面对是非成败,既不应该对自己过分苛求,也不应该对生活寄予过急的、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第三,要养成经常和家人、朋友、邻里沟通的习惯。当内心有了烦恼、痛苦和不满时,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倾诉对象来倾诉和宣泄。

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如果一个中学生的思想、言行、好恶等与同龄人大不相同,则可能有变态心理。当然,心理发展水平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的个别早熟学生例外。

因为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偶尔不正常的行为则属于变态行为,但较长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则应引起重视。

心理健康的学生,其情绪是乐观、稳定的,心胸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有烦恼能及时解脱。他们不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且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做正确的决策,有自尊心、自制力。反之,则有变态人格。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和独门独户的居住条件,使他们缺少与同龄人交往与相处的经历,也缺乏处理这方面关系的经验。家长只忙于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疏于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而老师们只忙于灌输各种知识养料,也常常无暇顾及他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自说自话、唯我独尊、互不相让,人际关系一团糟,却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责怪他人太自私。这样的学生是有人格缺陷的,应接受心理辅导。

心理调查报告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途径,也是人可塑性最强时期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教育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先于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特殊的地位、作用,是幼儿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家庭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本园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针对家长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别,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做了调查。

1、调查对象:市某幼儿园儿童100名(大、中、小班)。

2、调查时间和地点:20xx年7月—9月。

3、调查手段:采用问卷调查。

4、调查内容:家长基本情况。

(1)教养者:母亲占65%父亲占30%其他:5%。

(2)教养者学历;大专毕业占40%中专毕业占30%高中毕业30%。

(3)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有20%的是以三代家庭。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庭由于家庭背景和父母素养及环境的差异,大多数家庭都认为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的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还有许多家庭认为时间和精力不足,与家校沟通不够,教育观念的冲突,两代家长教育的不一致。

(1)经调查显示,有绝大多数家庭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大专、中专、高中家长看法有显著的差异。

(2)经调查显示,大专以品德为主,中专高中以知识为主。

(3)经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主张对孩子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教育,大专、中专、高中家长对民主平等观念有差别的。还有许多家长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持有很明显的比例,大专家长占37%,中专家长占20%,高中家长占20%,这说明许多家长又要给孩子民主平等,又要有制约性的教育孩子,这就是新旧观念的矛盾,也是我们家庭面对的问题。

子女的方法,还有45%的家长认为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就说明了,还有一半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2)德育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家长重视幼儿礼貌教育,也喜欢鼓励幼儿自行交往。在交往中鼓励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的问题和争端的大专家庭明显低于中专、高中的家庭。

(3)智育方面:经调查结果显示88%的家长重视智力教育,同时家长都很注重幼儿专业能力的培养。经调查结果显示,大专家庭以绘画、音乐、外语为主,中专家庭以音乐、舞蹈为主,高中家庭以其他的为主。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教育的方法简单,这种现象,中专、高中的家庭占到65%,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普遍对孩子期望过高,在管教孩子方面显得束手无策,重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忽视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对孩子不够信任,未能正确全面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满时往往采取简单消极的教育方法,如责骂、非难、侮辱、体罚。在不良的教育方式中长大额定孩子较易出现如依赖、退缩、恐惧、软弱、撒谎、攻击、急躁、自卑等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时期的要求,不少家长自己认为是“爱”孩子、“关心”孩子,但孩子感受不到这份“爱”,这份“关心”;不少父母正在认认真真地做伤害自己孩子的事,从而也易产生一些溺爱孩子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大专家庭中较多,调查显示在三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的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不统一。

(1)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和根本的任务,就是十分重视子思想品德教育。许多年来,应付教育的弊端在家庭教育中的突击反映就是“重智轻德”。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把是否学习好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把辅导、扶助孩子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其结果,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甚至是智优德劣的孩子。许多家长为孩子付出的很多,但是由于不懂教学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家长必须先懂得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各方面素质,注重对孩子做人的教育,为家长发挥自身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独特功率提供了相当广阔的领域,也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德育方面的重点。

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因此在这方面,家庭教育明显的优势。因为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突出特点之一的就是有鲜明的针对性,尤其在健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是家长多于孩子,教育者多于受教育者,家长对孩子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教育。这就不同于学校里的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更难了解学生的长处、短处,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所以我们的父母要认真研究,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等。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给孩子充分的表现自己,体现自我实现的机会。这就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3)父母亲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父母亲学习不仅包括教育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做人的学习。父母亲在孩子面前要注意一言一行,给孩子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亲应学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成绩的肯定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无形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不断地做好,这样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多参与孩子的活动,不仅要参与孩子学习,还应更多地与孩子一直进行其他活动,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心理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男女消费者购物的心理和行为差异。前几日,我在衣之家时代店进行关于男女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差异的调查。调查了男女消费者各50人,问题如下:

1、您经常出来购物吗?

2、您出来购物的原因是什么?

3、您购物完时会发现买了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吗?

4、您一次购物花费多长时间?

5、您会因为商场搞活动而特地出来购物吗?

6、您会货比三家吗?

经调查发现,在被调查者中男性有一半的人数不经常出来购物,而经常出来购物的人中也大多是陪其他人出来,他们出来购物的原因一般是家中缺少了这部分物品,他们只买自己需要的,买好就离开,大部分男性一次购物的时间在3小时之内,而他们对商场活动并不是很关注,他们除了买大件商品是会货比三家,其余的则很少。而女性消费者与男性消费者有很大不同,她们经常出来购物,购物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因为商场打折促销,有的因为家中缺少了这部分物品,还有的只是出来逛逛,看到想要的或便宜的就想买,有些女性会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一次购物时间也在3小时以上,并且有些女性会因为商场的大力促销而出来购物,她们购买商品是会与同样商品在其它地方的价格进行对比。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购买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理智型。

与女性相比,男性常常是在感觉到缺什么的时候再去购买商品,所以他们购买的目的性很强。另外男性比女性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具有理智性,不会因为商场打折促销而大量购物。

2、购买动机形成的迅速性和被动型。

男性消费者在认识到了某种需求之后,会很快的转化为购买动机,并进行购买行为。同时男性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也很被动,其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外界影响造成的,如家里物品缺乏,或者是朋友的委托。

3、购买过程的独立性和缺乏耐心。

在对熟悉的商品,男性消费者在购买时很少货比三家,在购买过程中不愿意讨价还价,对商品挑选不仔细。这体现了男性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独立性和缺乏耐心。

而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4、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与购买目标的模糊性。

与男性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被动性相比,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较大的主动性。一般来说,女性比较喜欢“逛”,女性大多的消费行为是在逛商场的时候产生的,即使事先并不打算购物,但在逛的时候看到合适的商品或者是打折商品,就会顺便买一些回来,她们常常为自己的“丰收”而产生一定的成就感,相对于男性对购买目标的目的性,女性就显得比较模糊。

5、购买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由于女性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敏感性,她们在选购商品时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商场环境、购买氛围以及营业员的推销等。在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之下,女性消费者容易出现从众行为。从这方面讲,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冲动购买。

6、注重商品的具体利益。

女性消费者更重视所买的商品能给她带来什么享受,商品的具体利益越显而易见越好。大多数女性掌管着家庭的收支,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所以她们更注重商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大多数女性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会货比三家,谨慎仔细的比较利害得失,追求商品的物美价廉。

在这个物质丰富多彩的时代,我们的选择也有很多。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在确定了之后,我们也得货比三家,切忌冲动和从众。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

心理调查报告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是否健康,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减少未来精神疾病的数量,对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有重要作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而且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1)教育部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责无旁贷。

(2)中国是人口大国,有1000多万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治疗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分析和了解情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学校在大环境背景下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学期结束时,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勘测设计:

1)时间:12月18日—12月22日。

2)地点:xx市实验小学。

3)对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

4)方法:问卷调查。

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我们应该认真进行调查: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谓健康,就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表达。从表现形式来看,身体健康相对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则更难检测。同样,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比小学生的生理状态更难理解。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从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少年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和人格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旨在调查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己,良好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1)全校发放心理问卷3066份,回收20xx份。有效问卷1436份,无效问卷600份。

2)根据调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马虎、自主、厌学等。据统计,这一类学生有1000人(当然也有重叠现象,下同),占49%。其次,社会壁垒占比更大。调查期间,此类学生109人,占0.05%。主要体现在不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不主动与他人沟通。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信也是学生的主要问题。这个群体有103人,占0.05%,主要表现在胆子大,声音小,不敢说话,不敢和老师交流。后面是人格问题65个,考试焦虑60个,挫折适应问题44个,青春期教育问题25个,情绪问题25个,无助者3个,情绪缺失1个,适应不良1个。总体来说,全校有21%的人有心理问题。

以上调查表明,我校大多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总体是健康的。虽然项目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交叉图像,但绝对数量还是很大的,其中包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认真分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不仅要对心理问题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还要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一个方面的指导。

心理问题的成因: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整体社会环境差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有太多的负面因素,让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了信任。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都会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对小学生的影响不是点型的,而是面型的,会影响一批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量不容忽视,对社会发展的潜在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和平、社会和平和人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具有启发性、长期性、感染性和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不完整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离开、分居等原因而有不完整家庭成员的家庭,也称为单亲家庭。国内心理学家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564名1—5年级小学生(包括729个离异家庭和825个完整家庭)的情绪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离异家庭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负面情绪,如焦虑、自卑、孤独、萎缩、敌对等,影响其学习和社会生活。在父母不完整的家庭中,父母不和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父母之间长期的分歧、争吵和敌意会引起孩子内心严重的焦虑、矛盾和紧张,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和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的长辈由于自身的心理障碍,在与小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使自己的病态心理影响到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之间关系紧张,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使得一些小学生在潜意识里对身边的人或事持敌视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弱,依赖性强,没有家人和亲人很难照顾。原因是父母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父母被溺爱,被过度保护,被照顾,导致学生依赖,缺乏独立性,缺乏自我服务和自我锻炼意识。这会给孩子以后的工作和走向社会带来很多障碍。

在调查过程中,我从与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一个小学生,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离婚的地步,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它作为一个学生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老师上课只注重智育,课后家长让学生上各种补习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空闲时间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上课偏心,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再加上社会带来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的心理负担太重。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标。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因为智力或智力超常,感觉自己经常与他人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无法像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长了,会有一些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身体残疾,使他们潜意识里有自卑心理和心理障碍。

在学校层面,通过调查我们已经了解到,部分小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生理等原因存在一些心理障碍,这是我们必须重视并尽力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也就是说,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让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让大家知道,好的心理辅导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真诚、理解、尊重。要依托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邀请相关家长来学校咨询辅导,开办家长学校等各种技术手段,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1)以真诚的感情和真诚的态度与同学相处。我们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千万不要心胸开阔,失去信任,心理指导也就无从谈起。

3)除了真诚和理解,还要注意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4)做心理辅导,要适当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从沉闷的氛围中释放出来;注意以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观察,可以利用反馈技术重复师生的一些言行,引导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注意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5)特别注意自卑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矫正小学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是: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测试,提升自己的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优越感心理;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冲淡他们的焦虑、烦躁、孤独和寂寞。

在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就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环境而言,孩子在家的时间多达1/3。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1)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物理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装饰;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的语言是否文明礼貌民主平等,是否被讨论和理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尽职尽责的性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态度和情感交流。比起父母的言行,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得多。传递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和社会伦理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还有父母的心态、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家庭中的人际环境。

(2)、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促进儿童自我教育。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在相信孩子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我们“拔苗助长”,也违反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父母要对孩子有深入的了解,根据孩子的天性培养品德。充分考虑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意愿放在孩子身上。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尽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在社会层面,加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科学对待心理问题,让人们远离迷信,及时科学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社会宣传,提高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让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更加重视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让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心理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xx师范大学田径运动场。

调查方式:借助校运动会这个特殊的环境,我们在各院系看台处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在座同学进行闲聊,并逐渐将话题引到至心理学的范畴。从而消除受调查人的警惕防备心理,以便能得到更真实的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院系的同学进行随机挑取,进行大学生眼中心理学的调查。

调查过程及分析:伴随着11月4号早上校运动会的开幕,各院系各专业的同学都坐在了指定的座位席上分享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会。运动会,为开展试验调查提供了难得的良机。首先可调查对象广泛覆盖了各院系、各专业、各个学科门类;其次,在运动会这令人兴奋的外在环境下,同学们最容易放下自身的警惕性防御,彼此之间更能诉说心中所想的东西;再者,运动过后的运动员也是难得的资源,因为运动能令人更豁然和直爽。所以,在校运会期间里,积极主动的调查了尽可能多的同学,并归纳为以下几类:

在和一名物理学院的同学谈及到心理学的时候,问其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答曰:“我认为心理学是一门教会人们正确、全面的认识自身,并对自己心里存在的问题去科学系统的分析及解决的学科。”不愧是物理学院的的学生,纯理性思维。并且在随后的闲谈中得知,这为仁兄至今还没有修习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仅凭自身的理解就能到这个地步,不得不为其理性思维叫一声好。

理科学生对于修习心理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不会出现接收困难的情况。

偶然的一个机会,遇到一名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记者。在和她的交谈中他答道:“在我的眼中,心理学没有那么美好,没有那么功利,没有那么神奇。”呵呵,有趣的回答。思维的跳跃性很强,还带有那么一点文学味,应该与从事的记者工作有一定关系。谈话中她说到其实今年正在修习心理学,虽然刚开始学习,整体还是一头雾水,但是在仅有的接触中,她还是逐渐打消了心理学在她心中的敬畏感,开始真正的去接触它,学习它。

同类的学生在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城环学院也有出现。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更倾向于感性化的思维,给出的答复也挺耐人寻味。“没那么美好”,说明在其接触心理学后明白,真正的心理学和本身所想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最初想象的可能更偏向于感觉化的奇幻;而在修习后才明白心理学和别类学科一样,还是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没那么功利”,说明在其以往联想中,该学科是一门察颜观色的手段;而之后的学习校正了其错误的观点。“没那么神奇”,更能体现他们从想象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理解过程。这也正好符合了近代心理学对于认识的基本观点。

该同学本学期正在修习心理学,但是他对心理学的感觉却和其他的相差甚远。在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给的回答是:“我总感觉心理学(至少是目前学的)和生物学科如此之相似。其次,里面的所谓的分析依据的原理和规则太具有主观化色彩,让人难以接受。再者,书中所信奉的观点和所做的实验都不具有代表意义。”

之所以单独列出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因为本人也有类似相同的想法。书中所列举的规则和原理总是援引以往专家的观点,如弗洛伊德。那为什么他就一定是正确的呢?其次,在许多心理学相关的试验中,总是以某种动物为实验对象,不具有代表性意义。处于理科生固有的定性思维,不给出有效的推理和证明过程,让其相信他们不了解的东西有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等更加深入了解心理学后,再借以相关的理论证明方可令其信服。这正如最初学习数学的1+1=2,还有乘法口诀一样,要先硬性了解一部本东西方可对其进行说服性的证明。

答复还是很严谨和全面的,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可惜当时忘了追问该同学的年级和其以往的阅历。甚至都不清楚其有没有修习过心理学。

在闲谈的问题中,也有不少同学直接掏出手机,然后直爽的说,“等我查查啊,学长。”肯定是新生了。应该是怕说错话,所以表型的特别谨慎(也有不少的天真)。在些许的等待后有了结果:心理学一门在西方发展成熟而在东方刚刚起步的学科,她可以触摸你心灵最深处的角落,也可以抚慰你灵魂最深处的痛楚,让你看清自我,获得心灵的自由。官方的回答就是不一样,避开问题的锋芒,剑走偏锋。分析这个答案,首先可以知道心理学在世界以及我国的发展状况;其次,说明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心灵的深处;再者,点明了研究心理学所得到的目的-----认清自我、获得心灵自由。其次,这类的同学也会爆出些随机的回答,比如认为学了心理学就知道别人心里想了些什么。

调查总结:此次调查随覆盖了不少的院系,但是由于能力所限,调查对象的显然不足,未能很好的反应客观状况。在以后的调查中,还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克服这些个不足。从上述分类的总结和分析中,不难看出,大学生整体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还是不足的。这提醒着我们以后再从事教育行业后,应该及早的将心理学普及到广大的青少年中,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培育一株底蕴之芽。同时,这也鞭策着我们应该夯实基础,作为希望的希望,为希望带来希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