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论文(通用22篇)

时间:2023-11-29 13:32:56 作者:QJ墨客

金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可以增强个人和社会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金融行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

证券金融论文

证券监管是指证券市场管理机构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证券的发行、交易以及证券经营机构等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活动。多年来,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市场与市场主体的成熟与否与证券监管的成熟与否是相辅相成的。系统完善的证券监管体系是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保障,是证券市场基本功能正常运转的外在条件。伴随金融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必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有效的市场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己成为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

我国目前证券监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证券市场有明确的监管原则和目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阶段,使证券监管并不能充分而有效的`运行,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型,也称政府主导型模型,其特点:一是强调立法管理,具有完备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设立统一的全国性的证券管理机构承担监管职务,与自律性监管模型相比,这种监管模式更具有权威性,更加严格、公平、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能。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发育程度,目前选择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式无疑是明智的,但仅仅依靠监管会及其派出机构,显然是无法搞好证券监管的,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包括自律组织在内的监管体系。同时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失灵,又使监管环节中断,无法预警和防范市场风险,整个监管体系出现机构残缺、功能缺损的现象。

(二)证券市场自律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是自律组织不健全,据统计在目前近千家证券商、中介机构中,加人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团体仅为121个;其次是自律组织管理混乱,现阶段的自律组织,形式上由两个证券交易所及其证券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和地方证券业协会组成,但实际运行中,各方彼此独立,地方证券业协会隶属关系各异,难以协调工作,中国证券业协会和地方证券业协会大多属于官办机构,机构负责人多是由政府机构负责人兼任,与《证券法》规定的自律组织是通过对自身会员的自身约束、相互监督起到对政府监管的补充作用的精神相矛盾。另外,作为证券市场的组织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由于管理机制不同,对证券监管力度也存在差异,致使各证券交易所在执行仲裁和行使惩戒职能时会出现不一致,所以,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作用不强。

(三)现行证券法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还不完善。其一,缺乏相应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如《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所法》、《投资公司法》等有关法律尚未出台,这不仅使国内现有的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管理依据,而且证券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可避免的带来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其二,在具体的交易规则等方面,影响公平、公正交易的因素尚未得到有效禁止,如《公司法》缺乏有效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条款,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其三,在法律体系的协调方面存在不足,最突出的是地方法规和全国性法规的矛盾;其四,对证券市场证券商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执法存在局限性,尤其表现在对一些特殊主体监管不力,如对少数证券公司在从事证券及非证券自营业务时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理缺乏力度。

(四)政府监管职能错位。

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相比,我国政府的监管存在明显的职能错位,这也是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并由此造成了政府管理效率下降和行业自律作用削弱。目前证券监管部门疲于应付证券市场中不断出现的经常性问题,缺乏中长期的证券市场战略规划研究;同时在监管手段上,仍注重计划与审批手续,将指令性管理手段照搬于证券市场,这种违反证券市场操作的强制性管理方法成为证券市场秩序混乱的诱因,也是几年来证交所自律作用微弱,证券协会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自律功能的主要原因。

国际金融论文

涵盖了国际收支、外汇、外汇市场、汇率、汇率制度安排、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控制方法、时滞效应等,具有内容多、理论深、范围广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课程时效性强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新的现象、新的事件、新的问题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层出不穷。

近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市场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时常借鉴国内外在国际金融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三)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国际金融课程的实务操作部分主要涉及到汇率的折算、进出口报价、外汇风险防范、进出口贸易融资、套利套汇等业务。

汇改以来,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不断进行调整,汇率风险怎样防范以及在进出口中如何报价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不少学生反映这个部分的内容很难理解,在具体操作中有难度。

实务操作部分的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受到学生基础薄弱、课程自身复杂等方面的制约。

正是由于国际金融课程实务操作部分的“难理解”与“难操作”的特点,教师就必须依据工作内容和流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内容的案例,结合现实的国际金融现象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摒弃纯理论式的计算,计算内容要与实际工作相关,计算的难度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加大学生自主练习的力度。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手段。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或手段。

1.课堂讲授教学法课堂讲授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讲授中突出重难点,把大量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所以同样适用于本课程。

2.多媒体教学法把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其他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来,达到立体教学的效果。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对解决系统的理论问题,理解复杂的逻辑关系和课程结构的展示效果很好。

特别是在需要丰富的数据资料、图表来说明和论证时,效果尤其明显。

如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中,多媒体的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3.设问启发式教学法对一些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设问启发式教学法。

例如进行“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等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政策效果分析等等。

可先由教师针对知识点或金融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分析、点评、总结。

设问启发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4.课堂互动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沟通,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45分钟不全由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每一章节授课后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总结,学生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清楚的知识点,或者是现实中的热点金融问题,教师可先让其他学生为提问的同学解答,之后再补充总结。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由学生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课下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做现场点评。

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动力和压力,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为了强化学生的相关技能,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单位的平台及校内的实训室、自主实验室等进行模拟股票市场、模拟期货市场、模拟外汇市场以及网上银行业务等仿真实践教学,通过实践,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三)网络教学网络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学习广度的有效方式。

课程任课教师可利用课程主页bbs论坛,腾讯qq,采用网上答疑、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的课外指导。

课外指导通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充分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学生要求。

三、课程考核方式。

国际金融课程以往采用的闭卷形式进行考核,考试的内容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形式较为单一,且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可将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考核内容分为平时成绩、综合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

既要考核基本内容,又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国际金融论文

1.扩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增长,中央政府推出四万亿元人民币投资挽救股票市场计划。

为了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政府放松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约束,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同时加大对“三农”、重点工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消费信贷。

这一政策使全年各项贷款新增9.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69万亿元,并且这一规模在不断扩大。

2.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结算货币的美元和欧元的汇率都经历了大幅波动,我国企业与很多贸易伙伴国企业均希望可以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风险。

20,我国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以及东莞5个城市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通过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截至底,我国跨境结算业务规模已经是当初试点时期的800多倍。

根据汇丰银行预计,人民币在将成为全球三大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之一。

3.新增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我国央行在20开始利用一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简称slf),在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出现短暂性波动时选择性运用。

这种货币调控新工具的特点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与金融机构进行定向交易,交易对手覆盖范围广,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常备借贷便利主要以抵押方式发放,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优质信贷资产等均可作为抵押品,有时也可采取信用借款等方式进行发放。

这种政策工具期限一般为1~3个月,利率水平是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因素进行综合确定。

二、效果评价。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包括近期使用的常备借贷便利政工具,对于我国货币政策非常规工具对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金融市场方面央行的货币政策非常规工具使基础货币大幅增加。

投资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货币投放。

政府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与此同时,在中央财政资金投放不到4千亿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投放达到了11万亿元规模。

在银行借款主体结构中,地方政府融资贷款规模迅速扩张。

截至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平台贷款额达7.38万亿元,比20增加了近3万亿。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到年6月末,我国政府性债务余额已经超过30万亿,其中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共17.89万亿。

这些新增信贷规模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成为银行业不良信贷资产的隐忧,盲目投资和资金的低利用率现象也会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和供给的相对不足。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加快了我国经济复苏,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我国自2013年初创设常备借贷便利以来,央行通过综合运用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来管理流动性,已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货币市场受到冲击出现短暂的波动时,通过利用常备借贷便利进行金融市场的调控,带动了实体经济发展,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得到央行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这也顺应国家对宏观调控的要求。

在金融市场上利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供给,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从而可以防范金融风险。

(二)宏观经济方面据统计,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步回升,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同期,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1.1%,比2009年同期高出3.7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在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依然保持7.7%的增长。

说明通过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其重要作用是要避免出现通货紧缩。

但随着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快速恢复以及此前国家出台的扩张性政策,政府的四万亿投资以及银行系统信贷投放,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从20开始进入新一轮的通胀期,我国的cpi平均值为3.8%,3月至10月这8个月的cpi都超过了5%。

由以上数据可知,政府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于减缓通缩压力的效果不明显。

随着政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且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通信和城市公共事业等就业弹性较低的行业,刺激就业增长的效果也不显著。

年,由于受到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尤其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失业人数大幅增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四万亿挽救股票市场投资计划以及央行面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在短期上没有缓解就业压力。

由此可见,我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为商业银行和信贷市场均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对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非常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抑制通胀方面。

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维护信贷市场的正常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央行应当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控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也应加强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创新使用,长期稳定发展常备借贷便利政策,并注重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推出时机。

金融学与经济学融合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国航为例,梳理了航空公司差别票价的种类,结合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市场类型分析,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航空公司票价制定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有些差别票价属于三级价格歧视策略,有些属于差别定价策略,对乘客的出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航空公司差别票价;价格歧视策略;差别定价策略。

4月20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开始实施。根据此方案,航空运输企业在境内外销售国内航线客票时,将以平均每人每公里0.75元作为国内各航线基准价,在上浮25%、下浮40%的幅度内确定具体价格。由航空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航段,实行票价上限管理,不规定下限。这项方案增加了机票价格的可调性,能够使价格机制发挥一定的作用。

1目前航空公司差别票价的种类。

目前,航空公司实行差别票价的现象非常普遍,且种类较多。下文的部分数据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北京飞往广州的航班(以下简称“国航航班”)为例进行分析。北京首都机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飞行距离1967公里,飞行时间3小时15分钟。航空公司的差别票价大致有以下几种。

1.1不同舱别的差别票价。

航空公司的舱别分为头等舱、公务舱和经济舱。按舱别的不同,国航航班分为两种票价,头等舱为5730元,经济舱为1910元,头等舱的票价为经济舱票价的3倍。

1.2不同预订时间的差别票价。

如果在10月26日开始预订,以国航航班的经济舱为例,不同的预订时间,票价不同。当天预订,票价基本没有折扣。随着提前预订天数的增加,票价折扣的幅度逐渐增大。如,提前5天预订,票价折扣为8.3折;提前10天预订,票价折扣为5.1折;提前1个月预订,票价可低至4.6折。

1.3不同时间的差别票价。

不同时间的差别票价分为三种情况。(1)不同时间点的差别票价。以月8日的票价为例,国航航班的不同起飞时间,票价不同。上午8:40的航班票价最高,为1890元;早上7:40的航班票价1160元;下午16:00的航班票价为980元;晚上的航班票价最低,为780元,低至4折。(2)出行高峰期与淡季的差别票价。中国的出行高峰期一般为节假日,如春节、十一黄金周、五一及清明等小长假、暑假等。其中最典型的是春运,春运是结合了平时节假日旅游的人较多的特点及返乡的人同时存在的一段时期,是一年当中的大旺季,即出行高峰。出行高峰期的航空票价基本上是全价销售,没有折扣,相应的淡季会出现不同幅度的折扣和优惠。(3)工作日与周末的差别票价。一般来说,工作日的出行需求比周末的相对较低,工作日的票价比周末的要低。

1.4特别机票的差别票价。

特别机票是指针对特殊人群的机票价格以及优惠,一般来说是限制越多价格越低,限制越少价格越高。特殊机票的差别票价有以下几类。(1)旅游机票。这种机票比一般机票价格稍便宜一点。但是旅游机票有其自身的硬性规定,即限定的时间非常短暂并且只能够订制往返机票,不能够订制单程机票,一旦超过了有效期,旅客必须由自己承担机票损失,例如补票等。(2)团体机票。这种机票是一种利用委托代理的方式所产生的机票,即由航空公司委托的代理公司(多数为旅游公司)以较低的价格订购的一种批量机票,此种机票价格相对低廉,但是限定性要求比较严格,如不能够退票等限制。(3)包机机票。这是针对一架飞机或者整体出游而设定的机票。这种机票的折扣力度较小,但是限制较为宽松。(4)学生机票。能够购买此类机票的人群必须持有学生证,且须粘贴有isic词条,一般在寒暑假才可以,而且需要提前申请。学生机票大概是五折,有些线路甚至可以低至两、三折。(5)儿童票和婴儿票。儿童票一般针对2周岁以上12周岁以下的儿童,票价折扣为五折。婴儿票针对2周岁以下的婴儿,票价折扣为1折左右。

2航空运输业的市场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目前,国内航空运输业有四大航空及控股子公司。根据四大航报数据,20四大航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679.94亿元,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72%;年四大航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净利润为195.15亿元,占全行业净利润的87.25%。由此可以判断,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市场类型为寡头垄断。

3航空公司差别票价的经济学原理分析。

3.1航空公司票价制定的原则。

航空公司票价的制定直接影响着航空公司的盈利状况,实行差别票价是航空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作出的定价策略。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市场或者寡头垄断市场上,垄断企业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实行价格歧视,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由于市场上的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差异,且两个市场可以分隔开,所以在垄断市场上最常见的是三级价格歧视,即对同一种生产成本相同的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以使每个市场都实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而实现最大的超额利润。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策略是,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或消费群体)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于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或消费群体)制定较低的价格(见公式1)。也就是,对价格变化反应不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低的价格。w(1)注:p1、p2分别为市场1、市场2中的价格;ed1、ed2为市场1和市场2中的需求价格弹性。但是,如果同一种产品由于成本不同而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则属于差别定价的作法。

3.2航空公司票价制定中的三级价格歧视策略。

当航空公司的差别票价是按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产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时,就属于价格歧视策略,更确切地说是三级价格歧视策略。在航空运输市场上,不同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两类需求。第一类需求为经常出差的人和经常出国旅行的人的需求。这部分需求更重视出行速度和出行时间,对出行费用不敏感,所以这部分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因此航空公司对这部分需求制定较高票价,这符合三级价格歧视原理。从另一方面来说,商务乘客是航空公司的忠实顾客和航空公司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航空公司的固定收入来源。第二类需求为经常国内旅游、探亲、访友的人的需求。这部分需求对出行时间要求会相对宽松,对出行费用更为敏感,这部分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因此航空公司对这部分需求的定价策略是提前预订机票的天数越多、票价越低,这符合三级价格歧视原理。对于出行高峰期与淡季的差别票价,则是因为出行高峰期游客对时间要求更为严格,对出行费用的敏感程度下降,所以出行高峰期的出行需求缺乏价格弹性,高峰期机票基本上没有折扣,这符合三级价格歧视原理。正是喜好旅游的人产生的旺盛需求,所以航空公司在旅游旺季才会有可观的收入。工作日与周末的差别票价原理与此相同,也属于三级价格歧视策略。对于学生机票,则是因为学生大多没有自主的收入来源,所以其对出行费用非常敏感,即这一部分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大,航空公司为之提供较低的票价,也是属于三级价格歧视策略。儿童票与学生机票的定价原理类似。

3.3航空公司票价制定中的差别定价策略。

与经济舱相比,头等舱具有更宽敞的空间、更舒适的座椅以及更优质的服务。单从每个舱位分摊的飞行成本来说,头等舱和公务舱的成本要高于经济舱、头等舱和公务舱与经济舱的差别票价应该属于航空公司的差别定价策略。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选择头等舱或公务舱出行的大多是高端的商务人员、公务人员或高收入群体,其对票价的变化非常不敏感,即其需求价格弹性要小于乘坐经济舱出行的人群,所以这种定价策略又与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原理相符。与定期航班相比,包机的营销成本较低,且可以实现较高的客座率,从而单位客座飞行成本较低,机票也有一定的折扣,所以定期航班与包机的差别票价应该属于航空公司的差别定价策略。同时,航空公司定期航班的开行也是基于这部分乘客对时间的特殊要求,从运价的效率原则来讲,这部分乘客也应该承担较高的票价。与早、晚航班相比,上午或下午的航班则相对处于黄金时刻,其价格较高是基于机场跑道的规模经济性要求,当机场跑道使用产生拥挤问题时,就产生了不同时间点跑道使用费用的不同,黄金时刻跑道使用费用较高,黄金时刻航班的票价也就相应较高,因此不同时间点的航班的差别票价属于差别定价策略。另外,婴儿因为不单独占用座位,所以婴儿票的成本极低,婴儿票的差别票价属于航空公司的差别定价策略。

4对乘客的出行建议。

航空公司制定差别票价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但作为乘客来讲,既然有这么多种差别票价可供选择,就要尽早地安排最优的出行计划,以从中获取尽可能低的票价。

4.1尽可能早地安排出行计划。

对能够提前安排的行程,或对出行时间要求比较宽松的行程,越早安排出行计划,就越有机会争取到尽可能低的票价,因为提前订票的天数越多,票价折扣的幅度越大。

4.2尽可能选取需求较低的日期和时间出行

因为较低需求的日期和时间的票价相应较低,所以要尽可能选取需求较低的日期和时间出行。一般来讲,在对出行日期要求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出行要尽可能避开周末,最好选择工作日,这样可以争取到较低的票价。更具体来讲,较高需求的日期通常是星期五和星期日,而较低需求的日期通常是星期二和星期三。在对出行时间要求比较宽松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晚上、下午或早上的航班,而避开上午或中午的航班。以国航为例,晚上21点的航班票价折扣为4折,下午14点和16点的票价折扣为5.1折,而上午8点多的航班票价几乎没有折扣。

4.3尽早安排假期计划。

法定节假日和学生的寒暑假通常是较高需求的旅行时间,越早计划,就越有机会找到尽可能低的票价。

4.4如有可能,可以考虑订购团体机票。

通过旅游公司来订购团体机票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团体机票票价较低,但可能会附加较多的限制性条款,如不能改签或不能退票等。

参考文献。

[1]郑义,张丹丹.机票价格歧视的研究[j].中国物价,(10).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甘江.市场需求与票价折扣[j].民航经济与技术,(9).

国际金融论文

[1]茅于轼.石油价格与市场的默契[j].财经,,(3):70.

[4]杨青,鲁玉珍.油价预测理论初探[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5.

[5]李优树.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分析[j].财经科学,2000,(6):1-6.

[6]安瑶,谢龄.石油价格对中国股市走势影响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1):1.

金融学与经济学融合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有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学中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对我国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教学中,着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了经济学教学中价值观导向的现状、原因,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在经济学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价值观导向。

当前我国高校经济学类的教材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等。经济学最先在西方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可以从西方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得到启发,但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西方的经济理论在中国也有其不适用的方面。况且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西方经济的一些理论观点难以让我们所接受,这就要求当代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能把书本当作神圣的事物,辩证看待经济学理论,正确的认识经济学中所包含的优缺点。当前的经济学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经济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提高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教师能够重视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价值观引导的力度。

一、经济学教学中价值观引导的现状。

(一)教师的思想上不重视中国当前的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注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导向并未引起重视[1]。一些教师认为,经济学教学中无需进行价值观的培养,经济学和价值观无多大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是可有可无的,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价值观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但为了节省上课时间,教师采用一笔带过的方式,虽有提到,但并未做深入分析。(二)教师未认识到经济学中所含有的价值观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经济学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经济学中包含着大量的经济道德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经济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经济学的理论和各种思维的培养,但并未认识到经济学中所含有的伦理道德等。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资本主义需要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个人只用考虑自身的利益,可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2]。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通过交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交换和分配中,由于分配的不公平使很多人的利益受到伤害。教师在讲授“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时,更为注重的是该理论是如何提出、主要的内容、如何发展、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是否还使用等问题,并未意识到该理论存在的道德价值观———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利益。(三)学生自身缺乏理性思考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虽然素质教育在逐渐普及,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难以改变,当前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都较弱,大多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虽明确了方向,但却是粗糙不系统的;还有一小部分的人生价值观还是迷茫不清晰的。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来自思想品德等相关的课本知识和学校所规范的道德标准,而自身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但由于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不够,学生缺乏内化意识,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只是纯粹的接受,并未经过自身的加工内化[3]。当前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都为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可能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在社会生活中,更为注重自身的利益。因此,在学生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掌握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

二、经济学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引导的原因。

首先,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大多是与经济利益相关的理论知识,长期的知识灌输和运用,各种利益观点不断得到强化,使学生在生活中更注重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人生价值观念混乱[4]。若此时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接受和掌握程度,不及时的对学生的价值道德进行引导,那么会造成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将会损害学生的一生。其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理素质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其学习能力较强,而金钱更能使学生受到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面对经济利益的时候可能会更贪婪自私,而经济利益更容易引发社会道德问题。基于此,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充沛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优越,其道德水平让人堪忧,为改变当前的社会现状,不仅需要教师在经济学教学中带领学生辩证的学习经济学内容、分析相关的社会问题,还要加大价值观导向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违背道德的行为。比如,做、假账、非法股票交易等等,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能力的人才,还需要高材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德才兼备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所追求的。若仅有能力而个人素养低下,那么社会的发展将难以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走的十分艰难。最后,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防止学生出现极端主义,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经济学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引导的策略。

经济学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经济学的内容反映着价值观,经济学和价值观两者相互交融[5]。经济发达的.美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认识到,要十分重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作为资本主义发达、社会自由竞争的国家,受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存在利己主义的思想。针对这种现象,美国在不断的讨论和实践中,对经济学类的学生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即采用整合的解决办法,将伦理道德教育融入到相关的经济学类课程之中。将社会道德价值观与经济学相结合,这种方式避免了重新开设新的伦理道德教育课程,使学生节约了时间、学校避免了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同时还能够更直观的使学生认识到在某种经济利益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美国将道德价值观教育融入经济学教育中的方式值得我国高等学校在具体的教育中所借鉴。(一)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改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想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能够认识到经济学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够将价值道德伦理合理融合到经济学教学中。因此,经济学教师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多参加教科研活动和相关的研究会议,认识到自身的教学理念的落后,不断学习吸收外界的先进思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价值观的向导。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教案设计,使整个课堂内容丰富而有趣,将价值观内容有效的融合在经济学的知识点中,教学设计能够给学生一定的道德启发,领会其中的相关哲理,避免因准备不足而达不到价值观导向的效果。(二)明确价值观目标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养的课程主要是公共理论课,大多为思想政治教育等。虽然开始了道德价值观培养的相关课程,但纯粹的理论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上课并未认真学习,学生对于书上的内容缺乏自我认同感,仅在考试的前几天翻开书本,抓抓重点,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并未达到实际的效果。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经济学教学中,在经济学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学生能快速的认同原有的道德理论,还能将经济学内容与自身相结合,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托马斯[6]认为“如果不能把这种课程利用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我们就在浪费一个大好机会。”因此,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教师将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经济学课程中,更能够使学生接受和认可,教师通过认真分析经济学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深刻批判极端利己、拜金、功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经济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做出努力。(三)区分研究和教育的差别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具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在经济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分清研究和教育之间的差别。研究科研避开社会道德伦理问题,仅对具体的经济问题做出相关的假设和讨论。有些研究结果还并未发生在社会现实中,它只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预测,又或者是对当前经济规律的一个总结,研究可以避开社会伦理道德而展开讨论,但教学却不能如此。教学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当前价值体系还不完善、缺少社会经验、道德认识薄弱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价值观问题,要注重批判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对经济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学生的不良价值观扼杀在摇篮期。(四)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改革。传统经济学教材已经不适用当前的人才培养计划,传统的教材的知识点不够新颖,很多知识点在当前社会已不再适用,仅能够作为补充知识进行了解。在选购教材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新的研究成果的书籍。其次,学校要优化课程结构。传统的课程更为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大多数的专业课程主要用来给学生传授理论基础知识,而价值观问题的摄入却极少,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仅停留在专业知识方面。因此,教师要注重优化授课内容,注重授课内容的趣味性,除了阐述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入相关的价值观方面的道德伦理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分析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前因后果,而不能笼统的一笔带过。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经济学中的阶级问题,对经济学中的带有西方色彩的资产阶级内容应该要客观辩证的学习和对待。最后,要注重学生对经济思想的内化和理解。学生学习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接受所学的经济理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使之与自身原有的知识内容进行融合。学生通过了解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及政策提出的时代背景等,对经济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不轻易受经济理论中的价值观的影响。(五)改革教学方式最后,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一旦明确了教学培养目标,教师应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导向作用,需要教师在加强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鼓励学生去质疑问题、分析探索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述而不评的现象发生,纯粹的描述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多大的收益。为了提高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既述又评的方式,课堂中将述和评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了解到经济学理论知识,又能从中分辨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和需要批判的部分,能够使学生客观辩证的学习经济学理论,正确的构建自身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经济学理论不仅包含着经济学知识,还包含着价值伦理道德的思想。在经济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还要求学生自身能够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在经济学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佳勇.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08:215-216.

[2]李丹.西方经济学理论假设前提反思与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03:61-63.

[3]乔洪武,郭亮,叶雨晴.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经济伦理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79-84.

[4]江秀辉,李伟.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科学大众,2008,12:140+142.

[5]江秀辉,李伟.强化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基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69-170.

[6]贺红权.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浅析———基于科学价值观引导的视角[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172-174.

金融证券论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求职信,您的信任就是我的动力!

久闻贵公司实力不凡。年轻有实力的工作团队使贵公司不就有独特的市场地位,公司业绩也不在非凡的竞争力上完美得体现。据悉贵公司为了做大做强,正在招聘员工,所以特写此自荐书,希望加盟贵公司,成为你们优秀团队的一员。

本人基本情况如下:我是从四川xxx学院刚毕业的应届生。在校期间,依照我所学的金融与证券专业,学习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比如,《金融期货》《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等,还有专业课程如《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等,对于计算机,也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不仅如此,本人在校期间还通过学习取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

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证券市场,我还积极的实地了解了很多证券公司,在网上关注证券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因为我知道,想要在证券市场上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除了对证券着行业有独特的偏爱以外还要有属于自己的炒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点上我还是有明显的自信的。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女孩,能够在认真够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能较好的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对于证券着行业,我知道良好的沟通能力十分长重要的,刚好,这一点是我的强项;开朗的性格也能让我对生活变得坚强,从容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用积极热诚的态度迎接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挑战。我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

如果我进入公司,时间会证明一切。仔细、负责、热情是我的个性。我清楚的认识道:过去的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坚持不懈的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会尽力为贵公司付出我的一份赤诚的力量,真心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展现平台的机会!诚实做人,忠实做事是我的人生准则,“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我相信我能胜任不同的工作。

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过去的成绩已成为历史,未来的辉煌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创造和实现。在这斑斓多彩,日新月异的年代,只有高素质,高质量,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后附个人简历表,盼面谈,诚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精英满天下。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国际金融论文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强势崛起,同时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地下滑、萎靡,国际的金融环境已经悄然的发生了变化,同时这种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的改变就促使着金融的创新。针对国际金融创新的相关问题,该文详细的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该文的阐述和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员了解并且掌握国际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的相关内容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具体概念;第二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具体内容。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概念就是将金融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门进行重新的整合,让金融重新具有实际竞争力。细化的阐述金融创新就是就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这两个方面来重新考虑金融业的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了:第一金融机构;第二金融制度;第三金融产品;第四是金融市场;第五金融技术。上述的五个金融业组成部分的机构性变革和采取的实际开发活动就是金融创新。

国际金融创新内容包括了五个部分,即第一个部分是金融产品的创新;第二个部分是金融技术的创新;第三个部分是金融机构的创新;第四个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创新;第五个部分是金融制度的创新。上述的五个创新内容就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创新内容。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点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持续增长;第二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第三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金融产品的不断需求;第四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有金融市场的放松管制和放松监督;第五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在金融市场的不断激烈竞争;第六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巨大的利益驱使。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动力一:国际金融创新依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持续增长。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断发展和推进,世界的经济格局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世界的金融出现变化。金融的生存形式和金融行为,主要是金融的供需关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述的原因就直接的导致了国际金融进行相关的创新,以适应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

2.2动力二: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今科技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将发展成果渗透到每一个相关的领域中,金融领域也不例外。高科技不断地应用在金融活动中,为了适应高科技的渗透和应用,金融机构只有进行相关的创新来面对和解决。高科技应用下的金融领域,能够在交易成本和工作效率方面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因此,要求金融管理不断地创新,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

2.3动力三:国际金融创新依靠金融产品的不断需求。

2.4动力四: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有金融市场的放松管制和放松监督。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导致了各个国家对于金融领域的相关管制力度和监督力度不断地变化,总的趋势是松管的趋势。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体制和金融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出现变化;另一方面必然会随之改变。

2.5动力五: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在金融市场的不断激烈竞争。

现在金融市场已经全球化,这样就直接的导致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竞争不断提升,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金融领域进行创新和改变,以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

2.6动力六:国际金融创新依靠巨大的利益驱使。

影响利润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管制以及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等,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金融企业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促进发展。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的相关影响,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带来的正面影响;第二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带来的正面影响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国际相关金融机构的运转效率不断提升,同时拓展了金融机构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第二个方面是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交易种类不断地增多,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投资者的金融抗风险能力;第三个方面是促使政府相关的金融部门不断地强化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地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进而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国际相关金融机构的运转效率不断地提升,同时拓展了金融机构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当代金融创新具有密集型和广泛性的特点,是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商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消费者的生存空间。

(2)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交易种类不断地增多,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投资者的金融抗风险能力。金融创新创造了许多新型的金融工具,提供了多功能、多样化和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降低了持有和交易金融工具的成本,方便了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使其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3)促使政府相关的金融部门不断地强化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地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进而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必然会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创新会使国家监管难度加大,政府会实施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了金融市场的顺利进行。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金融货币相关政策不断的出现时滞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货币的管理难度;第二个方面是金融货币的工具效力不断的被弱化;第三个方面是致使金融市场不具备很强的稳定性能;第四个方面是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金融市场体系的风险。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金融货币相关政策不断的出现时滞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货币的管理难度。

大量的金融创新活动使金融资产的替代性明显加强,作为货币的货币和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

(2)金融货币的工具效力不断地被弱化。

(3)致使金融市场不具备很强的稳定性能。

金融创新和管制的放松及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从而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

(4)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金融市场体系的风险。

国际金融创新在被广泛使用之时,改善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也使商业银行从中获益,但是创新活动既能防范风险和增加收益,又会增加风险和降低收益。

金融证券论文

目前所在地:上海。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上海。

身材:177cm50kg。

婚姻状况:未婚。

年龄:37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证券/金融/投资:证券分析师、股票/期货操盘手、

工作年限:12。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5000--8000。

希望工作地区:上海。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申银万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会计/金融/银行/保险。

担任职务:高级投资经理。

工作描述:

工作职责:

1.为客户制订资产配置方案并向客户提供理财建议;。

2.组织市场推广活动,负责理财活动的策划、实施与效果评估;。

3.组建业务团队,负责团队培训与考核;。

4.中高端客户服务。

主要业绩:

1.在沪指振荡下挫15%市场环境下,所荐个股涨幅达85%,其最高涨幅逾175%;。

2.拓展高端客户,迄今托管客户证券账户市值逾千万;。

3.培训管理一支过20人团队,团队业绩在全公司系统名列前茅。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04~-01广发证券投资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担任职务:采购部行政主管。

工作描述:工作职责:

1.撰写采购成本分析报告,制定成本控制考评与预算决策制度;。

2.拓展亚太地区供应商渠道,主持供应商价格谈判;。

3.财务报账,确保采购资金落实到位;。

主要业绩:

2.年度采购成本削减5%,获公司预算目标达成奖励。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金融证券论文

出生年月:1985年10月8日。

居住地:西安。

联系电话:

e-mail:/jianli。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周以内。

工作性质:全职。

目标地点:西安。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证券分析师。

工作经验。

研发部证券分析师。

1、负责通过股市报告会、面谈等形式,营销理财服务;。

2、负责分析目标板块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列出投资原因,并给出风险提示;。

3、负责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及解读;。

4、负责协助基金经理,对持仓比重、结构、品种做出建议;。

5、负责协助其他分析师进行投资组合的配置。

市场部证券分析师。

1、负责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咨询;。

2、负责组建及管理投资顾问团队,维护投资渠道;。

3、负责维护客户关系,推广并销售公司的金融理财产品;。

4、负责通过数据、技术面的分析来进行股票买卖的实盘操作;。

5、负责定期召开投资报告会,培训客户经理的投资分析知识。

/11--2011/7:xx金融有限公司。

投资部证券分析师。

2、负责跟踪****行业动态,并对行业内变化个股做出分析评价;。

3、负责维护客户,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4、负责***基金的交易,并指导交易员完成交易指令;。

5、负责培训下属员工以及分配部门任务。

教育经历。

/9--2011/7西安理工大学会计本科。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熟练),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在证券公司任职***年,对于股票投资具有深入的研究,善于数据挖掘和财务分析,对于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发展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曾在知名财经杂志发表文章数篇,得到读者的欢迎。能够承受巨大的工作强度,抗压能力强,工作责任心高,团队合作意识佳,希望在证券行业继续发展。

财政金融论文

金融和财政是经济学领域的两大学科,也是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两大经济杠杆,二者相对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交叉。财政融投资以金融和财政相互联系交叉的边缘地带作为研究对象,是介于金融和财政之间的一种边缘学科。财政融投资这一边缘学科的产生和深入研究,则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思路。

财政融投资就是具有财政忭质的金融投资,它既具有财政投资的某些性质,也具有金融投资的某些性质,是“中介”t财政投资和金融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方式。笔者认为,在我国建立财政融投资体系,是转变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条件;是衔接协调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新秩序,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总之,实施财政融投资改革,可收一石数鸟之功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对策。

改革需要配套运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对改革如何配套运行,则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看,系统论的相关性理论是设计配套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欲优丨k配置资源提高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效益,必须及时地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施有效的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工程,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能否实现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的目标,则是对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方案自身是否科学的严峻考验。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要深化价格改革。但是,价格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巨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相关性理论,系统内具有重要基础意义“子系统”的不同行为选择,必然会引发系统内其它“子系统”的不同行为。也就是说,不同的价格改革战略选择及其运行,必然会引发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经济杠杆(主要指财政投资和金融投资)采取相应的不同改革措施与之配套运行。否则,必然导致系统运行出现结构性紊乱,各项改革措施互不配套,运行功能互相抵消。目前,我们面临着两种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的战略选择:第一种选择,是采取“放开价格、一步到位、敢冒风险,奋力闯关”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第二种选择,是采取“稳步推进、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稳进战略。

我们假定“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在短期完成并投入运行,并以此假定作为前提条件重点分析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财政投资、金融(信贷)投资配套改革的相关联系和特征。

经过“一步到位”的“奋力闯关”,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在短期完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的价格体系已经从价格结构畸型和比价、差价很不合理转变为建立了合理的价格结构和比价、差价关系;标志着我国的价格结构已经不是人为意志的产物,而是反映了价值和供求关系,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已经从行政定价体制转换为市场定价体制。

在上述假定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系特征是:市场定价体制中的价格是放开的,价格反映供求状况。短线产业的产品价格上升,需求必然减少,以利益导向为动力机制的生产者增加生产,供给必然增加。长线产业正好相反,产品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使生产者减少生产,消费者增加需求。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要生产短线产品,这不仅对它有利,首先是对全社会有利。这样,一个企业的局部利益通过市场和全社会利益联结起来,结果是长线压短,短线拉长,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配置。也就是说,在这种假定的条件下,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需求是一致的,二者之间不存在重大矛盾,价值规律可以通过价格及其运动,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型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作用。

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在短期完成,金融(主要指银行信贷投资系统)改革的战略思路就明朗化了。除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关行使货币政策调控职能外,其它专业银行都应该实行企业化改革,把专业银行真正办成国际通常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使专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国家对专业银行必不可少的政策性要求,可以具体体现在法律和法规之中。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己在短期完成,能源、原材料、农业、交通等产业同样能获得资金平均利润率,各产业、企业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专业银行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完全根据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企业之间合理配置信贷投资结构,并通过信贷投资的合理配置引导国民经济其它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专业银行成为经济实体的基础上,中央银行才有可能运用“三大法宝”,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通过放松银根和紧缩银根的措施,影响企业化专业银行的利率水平和利润水平,并通过专业银行信贷量的多寡和信贷利率的高低,在宏观上间接调控国民经济,充分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已在短期完成,己经没有因价格因素导致利润偏低而难以发展的所谓重点产业,因此,也就不需要财政承担所谓的重点建设投资。只有在这种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财政退出物质生产领域,用银行信贷投资代替财政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资职能才是顺理成章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短期完成的条件下,“小财政、大银行”、“财政管吃饭,银行管建设”的观点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公共消费财政论”才有立足的基础。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上述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不适合中国的囯情,在实践中无法实际操作。价格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大体上是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的,试图在短期内奋力“闯价格关”,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通货膨胀、比价复归和其它社会弊病。没有一、二十年的努力,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难以取得最后成功。

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选择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那么,在两种价格模式转换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价格改革稳进战略所决定的价格结构现状与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之间必然存在重大矛盾。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必然演化成为二元价格结构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也就是说,采取稳进战略的价格改革和以专业银行企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必然产生矛盾。

众所周知.在价格结构不合理和僵化的行政定价体制情况下,价值规律很难通过价格及其运动发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价值规律甚至会通过扭曲的价格信号发生“逆向调节”作用。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采取的是“稳步推进”的策略,因此,通过稳进战略实现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采取“调放结合”的改革策略,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过程内,国家仍然要把一部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控制在行政定价体制内调整,而把另一部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放”到市场中去,由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定价。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必须实行市场定价和行政定价相结合的双重混合定价体制。由于国家控制一部分价格而放开另一部分价格,因此,我国的价格体系结构仍然处于一种相对扭曲状态,社会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比价、差价难以匀衡合理。所以,在这个时间过程内,因价格结构不合理而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始终存在。价格改革可以在一、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稳步推进,而现存扭曲的产业结构却不能等到一、二十年价格结构合理后再进行调整,价格改革可以稳步缓慢推进,而调整扭曲的产业结构却是当务之急,具有很强的紧迫性。这就是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内,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双重定价体制,双重定价体制则决定了我国的价格结构是一种二元价格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过程内,我们必须把我囯的价格结构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一般来说,由市场定价体制形成的那部分价格的结构是相对合理的,其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增多;由行政定价体制形成的另一部分价格的结构是相对不合理的,其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减少。为了在继续深化研究这个课题时更加简明地表述二元价格结构及其内在的和外在的相互关系,我们将市场定价体制形成的那部分价格结构称之为?元价格结构;将行政定价体制形成的另一部分价格结构称之为p元价格结构。与《元价格结构相对应的大体上是国民经济一般加工产业(以下简称为cx产业),与p元价格结构相对应的大体上是能源、原材料、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以下简称为e产业)。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

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决定了双重定价体制;双重定价体制决定了二元价格结构;二元价格结构决定了我国的价格结构仍然是相对不合理;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决定了我们不能完成依赖价值规律实现倍贷投资的合理配置。

在无法改变二元价格结构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试图把信贷投资的管理机构全部改革成为企业性质,完全依据市场导向机制,统一按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银行信贷准则发放信贷投资,信贷投资势必流向已经是长线的《产业,而因价格因素利润率偏低但社会急需的卩产业则难以得到信贷投资的支持。国家行政型的产业政策很难抑制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这种利益导向的信贷投资流向趋势。二元价格结构已经成为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拦路虎。虽然说,专lk银行企业化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采取的是“稳步推进,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战略,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必然演化成为二元价格结构句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因此说,近年来,我国采取的以“稳步推进、调放结合”为基本思路的价格改革和以“专业银行企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是不协调、不配套的,其恶果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下降。

改革不仅是经济、政治改革,而且也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改革。为了解决二元价格结构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必须要冲破传统的思维观念,从一个新的并且是合理的思维角度,重新认识价格、财政和金融的配套改革。

财政投资和金融(信贷)投资都是国家能够直接或间接掌握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与企业和私人的微观投资有明显区别)。根据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性的程序,国家是通过两大机构(财政和银行)、采取两种方式(财政拨款投资和银行贷款投资)、运用两种政策(财政投资政策和银行投资政策)向产业、企业投放经济建设资金,并通过这种二维结构的宏观投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调控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

经过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企业体制、价格体制和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的经济改革都有了重大突破(虽然都没有完全实现改革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价值规律和?市场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银行企业丨匕改革;另一方面,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又要求暂缓推行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这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一t两难问题。

在我ra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重要时期,欲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比配置资源,建立政策性的信贷投资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在金融范畴内(或者仅仅在财政范畴内)审视规划这项改革措施,在理论认识上是有缺陷的,在改革实践中是要犯错误的。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从超越财政、金融传统分工方式的高度,从衔接协调财政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角度,重新认识政策性信贷投资这项改革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简要地说,财政融投资就是具有财政性质的金融投资,是政策性(财政性)的信贷投资,它既具有财政投资的某些性质,也具有金融投资的某些性质,7洁介于财政投资和银行金融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方式.财政融投资改革既属于财政体制改革的范畴,也属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范畴。财政融投资体系的建立,娃衔接、协调价格、时政、金融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解决二元价格结构勹产彳丨:结构调幣这对丫质.继续推进t业银行企业丨匕改革的前提条件;是转变财政职能作用的里要措施;是逐步实施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变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财政金融论文

煤层气(煤矿瓦斯)既是优质清洁能源,又是煤矿安全生产“第一杀手”和温室气体。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煤层气开发利用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了我国煤层气开发的商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激励效力逐渐减弱,税收优惠政策已难以进一步调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亟需适时调整扶持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尽快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财政金融政策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关键是针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的金融特征从根本上激励项目投资积极性。本文认为煤层气开发项目的原始金融特征是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性高。

(一)投资额度大。

煤层气属于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需要密集的钻井来获得工业产量,增产更需要实施超大规模的水力压裂,集输还需要多级增压,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需要巨额的前期建设投资。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为例,形成1亿立方米的产能,通常需要前期建设投资4.0-4.5亿元,相当于常规天然气开发项目的4-5倍。

(二)投资回收期长。

煤层气属于以吸附态赋存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只有通过排水将煤层孔隙内流体压力降到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之下才可能开始产气,因此煤层气资源的开发需要一个较长的排水-降压无产量工作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同时,受到煤层渗透率低的限制,煤层气单井产量低。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收期。仍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为例,即使采用了比较乐观的财务评估方法,其项目投资回收期还是长达7-10年。

(三)不确定性高。

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最终经济效益,不仅依赖于煤层气的销售价格这一市场条件,还依赖于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较高,其主要来源为以下几个方面:。

1.煤层气资源所具有的极强的非均质性特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多年的煤层气开发实践证明,煤层气是一种非均质性极强的资源,几乎所有煤层气开发项目的井间距都是300-400米,但产气量却会出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异。

2.地质勘查精细程度和地质认识准确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煤层气资源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资源,对其认识程度依赖于地质调查程度、地质勘查精度和地质研究程度,不仅需要深入系统的地质研究和规范的地质调查,更需要规范的风险勘探和开发试验。为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国家主管部门规定,只有勘探取得商业发现并获得探明地质储量之后才能进入开发。即便如此,前期勘探投资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3.煤层气开发项目工程质量和生产管理精细程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煤层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煤层气开发技术方案的正确与否、煤层气井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煤层气井生产管理的精细程度等工程因素都会对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工程质量低下,可使一个本来应是高产的井变成低产低效井。如沁水盆地南部一个煤层气开发项目,先期施工的一批开发井,由于压裂施工方案的问题或压裂施工工程质量的问题,导致这批开发井几乎都不产气。好在经过二次压裂之后,产气量非常理想,但仍然需要承担二次压裂的成本。

从近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到,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只能起到提高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性的效果,难以形成煤层气产业的“造血机能”,金融政策是“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针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特有的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性高的金融特征,充分借鉴美国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创立适宜我国国情的“煤层气产业贴息贷款”和煤层气开发“项目融资租赁”-“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一揽子金融政策。

(一)将煤层气开发项目纳入基本建设贷款补贴对象。

现行的《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xx〕95号)规定贴息行业和项目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司法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监狱和劳教等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军工集团“三线”搬迁和核电项目、西部铁路项目及根据国务院要求并经财政部认定的其他项目。

建议将煤层气开发项目列入《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补贴对象,按照《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xx〕95号)规定执行,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的发挥其政策引导作用,激励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

(二)建立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融资租赁”机制。

基于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金融特点和产业发展的融资需要,为解决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资金问题,尤其是前期风险勘探资金问题,利用金融手段和工具,通过“项目融资租赁”,由出租人分担了前期投资和风险,平摊投资,平滑风险,有效地改善了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的前期亏损财务状况,激励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投资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

通过实施煤层气开发项目的“项目融资租赁”激励政策,可实现摊平项目前期的巨额投入,平滑项目后期的集中风险。基于摊平作用对前期投入的缓解,煤层气开发企业将有机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开发。这些政策的作用是,除了分担了项目前期投入外,还降低了煤层气开发产业总体的风险。这是因为煤层气开发项目各井的风险是独立甚至是负相关的,大数定律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所以,未实施“项目融资租赁”前的集中风险可以随着开发项目数目的增加而迅速平滑成为更可承受的较小的风险。也就是说,项目组合收益的确定性会随着项目组合中项目数量的迅速增加而增加。这样将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很好地激励煤层气开发投资企业加大煤层气开发投资力度,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三)引导开发企业及融资租赁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

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煤层气开发企业通过中长期定向债形式融资,调整项目盈亏时间分布。通过发行煤层气开发项目中长期定向债可以调整煤层气开发项目的盈亏时间分布。前期的投入被发债的.收入抵消,后期还款的支出由项目后期的净现金流入支撑。

同时建议,煤层气开发定向债实行浮动利率。譬如,定向债浮动利率可以根据天然气价格等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指标确定,建立一套煤层气开发定向债浮动利率形成机制,使煤层气开发“定向债”成为一种很好的风险分配的工具。

经济学院金融系毕业生求职信

经济学院金融系毕业生求职信,如何写好一份经济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争取更多的面试机会,以下是由文书帮小编提供房地产经济学求职信阅读。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xx大学20xx级经济学院金融系的毕业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垂阅我的求职信。

光阴似箭,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如今的我已站在人生的重要路口上,满怀着激动与兴奋,准备踏入一个全新的舞台,充满了光芒与机遇,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在此,诚挚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让我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证明自己。

大学四年,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对金融这门学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具备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及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自学法律知识,把金融与法律知识有机融合起来。除此之外,我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迅速融入团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快速学习能力,并建立了高度的责任心。

实践活动的参与,除了让我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外,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人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必须做自己该做的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始终信守“岂能皆尽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作为大四的毕业生,虽然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我相信,只要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并能抱着谦虚的态度积极努力的学习,勇敢的面对每一次挑战,天道酬勤,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生无所息,奋斗不息,这也是我的人生态度。如蒙录用,定当勤勉工作,不负所望。

最后祝贵单位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xx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xx大学20xx级经济学院金融系的毕业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垂阅我的求职信。

光阴似箭,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如今的我已站在人生的重要路口上,满怀着激动与兴奋,准备踏入一个全新的舞台,充满了光芒与机遇,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在此,诚挚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让我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证明自己。

大学四年,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对金融这门学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具备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及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自学法律知识,把金融与法律知识有机融合起来。除此之外,我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迅速融入团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快速学习能力,并建立了高度的责任心。

实践活动的参与,除了让我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外,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人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必须做自己该做的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始终信守“岂能皆尽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作为大四的毕业生,虽然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我相信,只要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并能抱着谦虚的态度积极努力的学习,勇敢的面对每一次挑战,天道酬勤,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生无所息,奋斗不息,这也是我的人生态度。如蒙录用,定当勤勉工作,不负所望。

最后祝贵单位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xxxx年xx月xx日

经济学校会计专业求职信

经济学毕业生求职信范文

经济学院毕业的本科生求职信

经济学毕业生求职信模板

房地产经济学专业求职信模板

经济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房地产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求职信范文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求职信范文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求职信范文

金融证券论文

1、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方面的失真现象相当严重,不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来披露信息,而是根据领导人的属意捏造数据,欺骗投资者。还有一些公司设置两套账目,就是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就是说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和公司领导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进行造假有关,又与社会监督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也为虚假信息流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必须提供必需的重要资料来确保财务报表的清晰和完整。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均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说明,内容要完整易于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上市公司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常常是将有利于本公司的信息充分披露,而对本公司不利的或是只言片语甚而只字不提。这实际上就导致了公众对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分部信息等等有一个错误或是模糊的认识。

3、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是明确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中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中期报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两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如果信息披露的不及时,那么这个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时效性和可读性,变得毫无意义。

1、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证券业的相关法律有《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从数量上看并不少,但各个法律都有漏洞。完善上市公司的规范体系,健全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某些规则予以细化,增强具体操作和执行性是当务之急。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尝试增加非财务信息、表外信息、预测性会计信息、不确定性信息、研发信息、重大投资项目信息等内容。要明确规定公司领导对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合法性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源头上扼制上市公司及其监管机构披露虚假信息的动机。再有,加大中介机构的追究力度和法律处罚力度,完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从各个环节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对于发现查清的违规案件要决不姑息处理要严、紧、狠,使违法者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使整个市场引以为戒。必须从立法、执法上使造假者受到威慑,通过一切合法手段,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降低造假收益,彻底清除财务造假的土壤和气候。

2、完善公司结构,加强信息管理。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人为操作因素过大,因此有必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对责权、产权进行清晰地划分。首先要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化所有权产权结构。再有,对董事会的职权范围进行清晰的设定,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三是建立健全从董事会往下各个层级相应的责任制度。四是扩大监事会的权力,树立一个有威信的监事会形象。以上诸种都能做到,才有可能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控制制度、财务记录控制制度、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控制制度等,并将每个制度细化量化,实施有力。

3、形成科学机制,完善审计体系。

要切实解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必需的。这其中包括了制定部门在信息披露制度上权限的明确问题,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一直是以《证券法》为基本指导,由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组织具体实施的,只有权责明确才能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再有,就是要防止人浮于事,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在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建立顺畅的协调与沟通机制。比如在制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时,需要证监会、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通力合作,以使同层次规范在结构体系、措辞等方面尽可能统一格调,以利于规范的贯彻执行。科学机制的形成必是由多元化的人才组成的。完善审计体系首先要建立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会应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代表联合组成,在具体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到各方利益,保证制定准则时所持利益立场的中立性和制定会计准则的实用性。

4、加强道德教育,强化审计独立。

要提高证券市场审计的独立性,就要从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从以下三入手:第一,在校学习期间,就不断地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第二,后续教育要强化。学生走出校门后要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后续教育和健全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监督和考核制度的体制,这不仅会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也使得从业者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一直接收到的是相对正面的信息。但也不能杜绝一些违规会计师的违规操作,遇有这种情况就要对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强制进行职业道德后续教育。第三,日常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宣传要及时跟上。其形式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教育方式提高职业在从业者心中的地位,明确责任的重要性,明确工作的性质,明确违规后应承受的责任等等。注册会计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保证证券市场独立审计实施的最为基础也最为有利的一道屏障。另外,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也要完善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在制度上给予有力保障,不能随意剥夺上市公司自行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的权利。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由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所需经费开支可以通过设立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金的方式加以解决。尽量的消除政府行政人员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时的干预,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证券市场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审计系统,作为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对市场经济进行保证。这样既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又能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最终达到改善市场经济管理的目的。

金融经济学研究中方法

现阶段主要是金融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协会负责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对消费者协会来说,由于消协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认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还有金融消费没有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的规范,造成消费者协会难以对金融消费者做出完善的保护,而是基本处于“缺位”的状况。对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上的监管理念、目标、职责规范不够明确。在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方面,我国采用的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一行三会”的职权由国务院“三定方案”所设定。这种机构设置适用的是分业监管的要求,但是却违背了金融资本市场的实际发展和运行状况。同时,在我国,由于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没赶上社会特别是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往往金融服务机构居于优势地位,随意收取各种费用,而这些都源自于金融消费者知识的缺乏,助长了金融服务机构的不公平做法;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淡漠,这也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侵权行为。同时国外的许多金融商品进入中国已经引起许多纠纷。因此,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

(二)金融反垄断法律制度欠缺。

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金融服务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日趋强烈,但金融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却没有同步提升,在制定金融市场战略、创新金融商品或者服务时,注重利用垄断地位获取眼前利益,缺少通过提升服务、拓展渠道占领制高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监管改革以及金融工程日益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监管机构除了遵守安全与审慎监管的传统标准之外,还应当增强对金融服务机构市场竞争行为的规制与监管。因此,金融反垄断机制的建设对于避免金融市场扭曲、维护金融业充分竞争具有重要价值。

(三)现有金融法律制度缺少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

通常,金融消费者遇到侵害时,都是直接向相关金融服务机构直接投诉,仰仗于出现纠纷的金融服务机构顾及市场竞争因素及服务形象、声誉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内部渠道解决与消费者之间的争端。如果争端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或者对解决结果不满意,就可以诉诸于法律或者直接向金融监管机构投诉。但是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缺少处理消费者与金融服务机构纠纷的机制。除此之外,即便我国存在较为完整的消费者协会保护体系,但是因为金融商品不同于一般的有形的实物商品,品种纷繁复杂,技术含金量较高,专业性很强,用于解决一般消费者争端的方式无法解决金融消费争端,勉强套用也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消费者协会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往往是仅限于调解或者利用媒体曝光等解决手段上,但是这些处理方式都是不具备硬约束的性质,只是从道德上来限制或约束金融服务机构对金融消费者的侵犯,这必然会大大削弱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能力。金融消费者维权的最后救济手段就是司法保护。当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司法保护存有大量需要改善的问题,比如,与证券投资相关的民事诉讼,《证券法》第十一章中与民事责任相关的条款仅有2个。如果纠纷诉到法院,只好通过适用《民法通则》以及《合同法》有关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的原则性规定作为处理依据,作为金融消费者的证券投资者极难得到民事赔偿。而且针对部分市场退出金融服务机构所导致的金融消费者纠纷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甚至利用“三暂缓”、“三中止”等通知阻止这类案件的审理。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成本与效益分析。

(一)金融违法经营行为高收益、低成本。

金融服务机构实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金融法规定的行为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就是金融违法经营行为的成本,它由实施违法行为所支付的物质耗费、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后果以及法律给予的惩罚和制裁等部分组成。金融违法经营行为的收益就是指金融服务机构实施违法经营行为所获得的物质收益。影响和制约违法经营行为成本的因素主要就是法律的设定以及执法的水平两个方面。第一,从法律设定上讲,我国法律所设定的赔偿制度,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专门立法以及部门规章制度等所制定的赔偿条款,对金融服务机构的惩罚力度很轻甚至是虚无飘渺的,显著滞后于国际上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规制水平,不能切实表现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第二,从执法水平上讲,违法经营行为的受罚率的高低取决于执法水平的高低,而影响违法经营行为的总成本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就体现为执法中的受罚率的高低。一旦一个国家的执法水平很低,会导致许多的金融违法经营行为得不到应该受到的惩罚,金融服务机构的违法经营行为的法定成本就必定贬值,违法总成本就必然大大降低。当前,在我国金融规制和监管执法过程中,金融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同金融服务机构的人员是互相转换的(被称为旋转门);在进行司法救济时,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不立案、拖延审结,最后一罚了之,这种“执法”水平和力度不会伤及皮毛,更使不法金融服务机构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侵犯金融消费者利益。

(二)金融消费者维权行为的成本高、收益低。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当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解决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等五种。这似乎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解决争议的救济措施,可是金融消费者在实际维护权利时的状况是: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不法金融服务机构极少会积极主动配合通过协商解决;消费者协会仅仅是一个社会团体,大多数情况下所谓消协支持起诉则因自身条件所限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而我国的金融监管行政执法部门职责不清晰,在在遇到一些跨业务的争端时往往互相推诿;由于我国仲裁制度规制的.滞后性以及仲裁的合意性要求,利用仲裁来解决纠纷的途径也不是很顺畅;而金融消费侵权所引发的诉讼通常又是具有鉴定及取证难、诉讼费用巨大、人数众多、索赔金额高的特征,对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来讲,无法承担起如此之大的诉讼成本。在现实金融争端解决中,对于大多数金融消费者来讲,如果采用维护自身权益的行动从成本看往往得不偿失,因而大多数的人保持沉默就是合理的,至少应该是次优的、理性的行为选择。从客观上看,由于缺乏激励而导致的金融消费者的不行动也减少了金融服务机构的侵权成本,致使不能有效地防止、制约和约束金融服务机构的侵权行为。因此,从成本与效益的比较来看,要求金融消费者采纳对他个人无利可图的行为选择,明显是难以为继的。

三、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法经济学对策。

(一)完善旨在提高违法成本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首先,机构性监管应该逐渐向功能性监管过渡,两者并用。功能性金融监管不仅仅重视金融服务机构本身,而且特别重视金融服务机构的业务特征及其所能体现的基本功能,可见,这种监管模式的设计是建立在金融体系基本功能的区分基础之上的,因为这种功能性监管特征是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实现了监管的无缝隙对接,所以,避免了原先多个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所导致的重复监管及监管“真空”现象的存在,实现由原先的对金融服务机构的监管向对金融的功能主体实施监管的转型。其次,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承担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职责。金融综合经营背景下的监管制度设计应该从金融业务的同质性要求进行制度设计,突破传统上银行业重视安全与审慎监管,证券、保险业重视金融市场秩序的职能分化,利用现有的金融监管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我国监管体制中的地位。最后要实现投诉信息透明化。一方面,要丰富并公开金融消费者投诉渠道,除电话投诉外,还可以增加网络投诉、传真投诉等方式,使金融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要求金融机构定期公布消费者投诉纠纷处理情况,并对投诉达到一定数量的金融机构进行披露,使监管机构能够识别潜在的消费者保护问题。

(二)建立旨在实现竞争性监管的金融反垄断制度。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根本途径就是培育金融市场适度竞争。一方面防止中小型金融机构通过并购形成垄断地位。首先要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反垄断标准。其次要对反垄断监管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防止出现管辖冲突。另一方面要对现行的大型金融机构提出更高要求,防止其利用垄断优势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如减少对大型金融机构的救助、通过提高资本要求等强化大型金融机构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大对大型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等。各主要发达金融市场国家依据对金融业的反垄断规制的经验及教训,及时地进行金融反垄断制度改革,改善金融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执法条件。因此,我国金融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应该立足于金融自由竞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观点,力求金融反垄断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联系金融业的反垄断特点,建立起常规反垄断执法机构与作为特殊领域的金融反垄断执法机构相互协调的法律框架。设计这样的反垄断制度的优点是:不仅可以防止反垄断执法机构在金融领域行动迟滞而无法规制金融垄断行为,从而实现维护金融资本市场的竞争以及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最佳时刻;而且能够实现金融反垄断政策同经济政策的有效协调,促使金融竞争力的提升和规制金融竞争行为的同时开展,顾及到了保持金融平稳运行并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减少金融危机导致的巨大社会成本。金融反垄断机构应该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价格垄断和经营者集中三方面加强金融竞争性监管,这包括国内、国际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各种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从金融结构上确保中国金融安全和金融消费者权益。

(三)构建旨在提高维权效率的金融消费者救济机制。

一是推广金融争端仲裁方式。作为一种灵活方式解决争端的仲裁,是当今处理商业争端的最佳方式。我国可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设立一套解决金融消费者权益争端的仲裁机制,作为解决金融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专有途径,把金融消费争端尽快归属于仲裁的范围,让仲裁制度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充分展现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二是设立小额诉讼机制。小额诉讼程序是伴随着现代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而不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程序机制。我国的速裁制度是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首先设立的,在此基础上逐渐展开对小额诉讼程序有益的探索,从诉讼收费低廉及庭审的期限上参照了小额诉讼程序,不过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制约,在解决小额诉讼案件中作用十分有限。所以,我国应该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及时修改,尽快设立和运转小额诉讼制度,以便这一制度发挥快速、简便、经济的优势,解决日益增多的金融消费争端。三是尽快设立集团诉讼制度。由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统摄了所有金融商品或服务的自然人购买者,在有关某类金融商品消费过程中产生的针对经营者的侵权行为之诉中,作为当事人的金融消费者一方人数众多,且诉讼标的同一,所以,我国应该借鉴已有的集团诉讼经验,尽快设立集团诉讼制度以便高效地维护金融消费者整体利益及公共利益,以减少单个金融消费者诉讼成本的支出,平衡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服务机构在诉讼过程中的不平衡地位,减少金融服务机构违法行为的动机。

参考文献:

1.刘大洪.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郑泽华.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与改革重点[j].海南金融,2004(7)。

3.黄孝武,王菲.危机后欧美金融消费者保护动向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12(8)。

4.孙永祥,陈杰.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模式探讨—以日本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为借鉴[j].商业时代,2014(9)。

5.金励.新时期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之重点问题研究[j].经济法论丛,2014(6)。

财政金融论文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在二氧化碳减排、改善气候变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xx年12月11日签订的《巴黎协定》被视为全球第一个气候框架协议,随着中国到20xx年碳减排的新承诺,中国已被看作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减少碳排放,我国的碳减排市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利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适当施以行政手段,配合强制减排政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节能减排的深化。

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税收对策。

要完整和准确地判断一国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既需要考虑客观物质层面各种因素的变化,也需要考虑主观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因素,如能耗强度和碳强度指标考核体系、低碳产业政策、低碳科技政策、碳税、碳交易等一系列有关低碳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安排和举措。

运用财政政策有效激励企业,引导全社会提高对低碳的认识,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在预算编制与资金投入时有必要做出倾斜,加大对低碳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和刺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在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还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除采取上述方式外,还要采取产业投资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搭建投融资平台、信用担保、保费补贴、发现引进项目和人才奖励等新形式,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领域节能减排资金,加强统筹安排,提高使用效率,促进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需求相匹配。

四是对大力兴建环保设施的企业实施补贴奖励政策;五是实施生态税改革;六是实施能源税收的优惠政策,促进工农业生产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能源开采和利用等行业的企业用电和取暖,采取生态税率优惠政策;七是对大力推广环保的企业,免除部分税收或享受折扣优惠。当然,财税、价格政策机制也可以抑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负外部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所以,可以通过财税政策制约高碳经济、高碳产业的发展,比如通过限制性税收政策、开征环境税并辅以适当的政府行政手段、完善高能耗行业的差别定价和差别税收制度等。

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观念转变。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在利用外资方面应当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科技研发型项目上,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之前的生产制造型的项目,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那些有助于提高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型项目。要尽可能降低外商投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观念转变,鼓励外商投资投向现代农业、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有必要强调的是,各地方政府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实际,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包装,切实加大绿色项目推介力度,提高对外招商竞争力,实施精准化招商、积极推动股权招商、大力开展绿色主题招商等。

成立中央绿色发展基金,给予适度规模。可以考虑由中央财政引导资金、开发性金融资金、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资金共同组建中央绿色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制办法,即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基金投资的主要范围是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要求的大中型、中长期、战略型绿色项目。作为具有可持续性示范效应的绿色项目,基金投资的模式可以是股权投资,也可以通过债权投资担保的方式进行。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除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以外,还应该注重发挥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作用。目前,从国际上看,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为主题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已开始影响全球。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产业结构问题、技术利用问题,更是一个体制和制度问题。

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支持绿色债券发行,设立绿色银行。商业银行要明确绿色信贷涉及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及其重点项目和客户,明确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区域发展任务等,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优化信贷结构。在发展绿色信贷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要鼓励商业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包括加快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步伐;还要设立绿色银行,通过低息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以及优先贷款等方式,解决商业信贷在低碳经济基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缺位问题。要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按照国际标准和中国银监会相应规则的要求把控信贷资产的投放,努力打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绿色银行。

拓展证券期货类碳金融创新体系。其一,持续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排放权金融服务、绿色融资服务和个人低碳消费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低碳公益类理财产品为载体,在投资人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同时,通过建立“个人绿色档案”,鼓励其在预期投资收益中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培养大众环保意识,实现自愿减排;通过开发环保益民的“绿色管家”服务,立足于服务大型环境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使用和调拨的集中管理以方便环保客户,从而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碳金融方面推出购碳代理、碳资产质押授信、核证碳减排量履约保函等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商业银行以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缓解节能服务公司有效担保不足、融资难的问题。

其二,商业银行在传统产品、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发基于绿色金融融资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排污权抵押融资、碳资产质押融资、节能减排融资等新兴产品,不断满足节能新兴产业、高新科技企业等对融资租赁服务的需求;提供节能减排设备服务商、制造商融资模式,提供包括债券承销、融资租赁、引入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并积极探索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证券公司可以考虑推出碳证券相关业务,主要包括碳债券和碳资产证券化等,加快开发碳质押、碳期货、掉期交易等创新型碳金融业务,推广担保型ccer远期合约;要积极探索适合新兴产业和企业特点的私募债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要构建完善的绿色股票指数,有效降低绿色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融资成本。

其三,推广绿色投资银行业务等相关顾问咨询业务,包括评估单个减排项目预期产生碳减排信用的可能性和数量,评估相关债券发行的潜在市场,为碳信用买家和卖家进行风险分析和交易决策提供便利;也要筛选相关行业有融资需求且环保意识较高的客户,为其设计绿色投资银行业务综合性解决方案。

其四,保险公司也可以推出与碳排放有关的碳保险市场产品,为低碳企业及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各方搭建资金筹集和风险规避的交易平台。一方面,利用保险形式刺激各行业实现低碳减排,例如低碳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等;另一方面,可对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由于价格波动、信用危机和交易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规避和担保,例如森林碳保险、碳排放权信用保险等,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引导保险机构提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保险产品。

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投融资平台,发展小微金融公司。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统筹考虑环境与碳排放的税种税率等,降低碳排放量;要积极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发展股权交易所,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还要尽快提升产权交易所的功能,促进金融资产交易、土地交易、能源交易、知识产权、排放权、农村产权等交易平台的建设,加大与“新三板”市场对接的力度。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为低碳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低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低碳企业发行低碳债券或者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总之,构建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金融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切实调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进行碳交易的积极性,并最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和碳金融交易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财政金融论文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污染和低能耗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经济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特性。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严峻,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手段、完善碳交易市场和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等建议。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污染和低能耗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能够与生态环境相平衡,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开发新能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可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有以下三个特性:第一,经济性。低碳经济追求的是以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治理环境问题。第二,创新性。低碳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技术的创新,通过对能源利用技术等的革新,提高生产效能,从而实现绿色发展。第三,可持续性。低碳经济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可持续,既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又保障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如何降低资源能耗、治理环境污染又保障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履行大国责任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实严峻。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进一步强调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但是,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依然很高,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虽快但贡献率仍有待进一步加強。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我国是以煤炭为能源结构主体的国家,且需求量巨大,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降低其污染物排放的技术难度较大。同时,我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力等资源的利用和推广需要循序渐进,资金、技术、管理等配置很难一步到位。能源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讲,需要实现技术的创新。而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长期钻研,我国在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方面尚欠缺长期的投入机制。

环境税收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环境税制,对能源消耗所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缺乏补偿机制。现有的资源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虽然针对资源利用进行了一定的税收调节,但并未突出其补偿能源消耗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功能,且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其环保节能的作用较弱,利用税收手段进行有效调节的目的难以实现。相较而言,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收体系较为完善,不仅能够利用税收收入补偿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利用税收调节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利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进行生产。

财政支持投入不足且手段单一。一方面,通过我国公开的政府预算可以看到,财政支出用于资源和环境治理的金额较少,所占比例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据测算,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缺口较大。另一方面,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单一。在目前我国采取的政策手段中,占最大比例的是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手段,而其他财政税收形式利用的较少,如间接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手段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我国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我国虽然是世界上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最多的国家,且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但是,由于缺乏交易系统等建设,我国长期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上一直都处于低端位置。20xx年,我国全面启动碳交易市场,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但是,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起步较晚,且相关的金融体系建设较为落后,对碳金融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交易平台尚不成熟,交易价格不合理。这不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技术革新、发展低碳经济。此外,我国碳交易市场上的碳金融衍生品较为缺乏,金融体系发育不足,不利于多元化的投资。

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支持机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的贷款等支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绿色金融理念。金融机构需要建立间接融资等多方位的体系支持低碳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并加大支持力度,依靠金融创新服务于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追踪管理,从而保障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管理。

针对上文分析出的问题,本文对财政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四条政策建议:

建立和健全环境税收体系。在资源税改革和环保税推出的背景下,要加紧落实环境税收体系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税收成本的手段促进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转型,突出环境税种的环保节能的功能。同时,税收收入作为负外部性成本的补偿,应成立专项基金,用于环保技术的研发和生态恢复的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丰富支持手段。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政府预算中用于资源和环境治理的比例,并整合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配套措施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支持力度。同时,要丰富利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优化补贴等支持环节,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对于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也需要提供一定的税收政策优惠,以便于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提高生产质量和绿色研发。

完善碳交易市场,开发碳金融衍生品。一方面,我国需完善碳交易市场,在排放权交易中加强金融创新,并积极拓展绿色中间业务,开展风险投资基金等。另一方面,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开发各类碳金融衍生品,如碳基金、碳期权、碳期货、碳信托基金等,丰富投资渠道,并完善相关机制降低投资风险,推动市场发育。此外,对于低碳企业上市融资,要加强政策支持,设立绿色通道,促进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绿色生产。

建立绿色金融理念,健全金融支持体系。金融机构应树立绿色金融的理念,积极建立银行绿色信贷、间接融资、信用担保融资、风险投资机制等支持体系,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完善环境评级标准和风险评估机制等,从而发挥金融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对贷款等资金的追踪管理和监督,并通过融资政策引导企业开展能源审计,从而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财政金融论文

我国实际上存在着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无论是出于解决长期以来因国家“隐性担保”而导致的银行业不公平竞争及高道德风险的问题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中小储户利益的需要,我国都必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然而,受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根深蒂固的国家信用、利率尚未市场化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应该以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前提条件。

存款保险;制约因素;国家信用。

我国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使得国内学者开始于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主流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而反对意见则通过各自的研究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不应操之过急或者不那么必要。另外,一些学者则分别通过国外经验借鉴与实证方面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因为其运行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乃至全球的金融安全状况。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金融环境、法律基础、监管状况等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我国有关存款保险的讨论已久,至今尚未推出,纵观我国各方面的状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仍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需要解决:

(一)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一个理想的银行业风险防范体系应有三道防线: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审慎监管,以及存款保险。这三道防线是相辅相成的,每前一道防线是后一道防线的前提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庆博士通过研究表明:在银行业承担的全部风险中,第一道防线过滤掉90%,第二道防线过滤掉大约10%,第三道防线承担剩下不到1%的风险。

然而,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畸形的发展模式。受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资金需求旺盛的影响,银行业整体坏账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加上存贷款利差受到保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就变成简单的规模至上的发展模式。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乃至信用社将会发股上市,继续规模至上的发展模式。

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情况下,上述这种发展模式或许会存在,但没有理由成为一个普遍的模式,实际上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畸形的模式。繁荣的表上数据掩盖了银行可能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这种发展模式是有一定的特殊原因的。其一,在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性银行的重组和改革中,为了避免出现产业资本控制银行的问题,监管部门对私人资本参与银行股权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制定了最高参股比率以及诸多的其他限制性条件。最直接的便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不一致,而不断地扩张银行的规模则符合前者的利益。其二,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国有企业参与银行股权或者通过政策实施来对银行施加影响,甚至是实际控制地方性银行。地方政府的这一动机正好使得银行管理层更好的来争取地方政府各项政策和资源的支持。由此就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主流发展模式。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缺乏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下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弱不禁风的。我国当前病态的银行公司治理严重制约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此问题的改善或者解决将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国家信用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中的全部存款承担着全额的担保,强大的国家信用深入人心。近几年,我国的一些重点银行进行了股权改革,国家信用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出,但这种程度很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当存款机构具有破产能力时存款人才有损失利益的可能,此时保护存款利益才有必要。我国金融主管当局或地方政府对出现经营危机或支付危机的存款机构总是采取财政资金援助或者是通过行政主导兼并等办法处理,不允许存款机构破产即存款机构无破产能力,因为总是有相应的机构保障着存款者的存款利益,因此,我国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没有破产能力的,而存款机构具有破产能力却是存款保险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故而在我国的国家信用退出达到一定程度以及有关问题银行退出的法律标准出台之前,存款保险制度的效用是非常不明显的。

(三)利率尚未市场化。

考虑到存款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存款保险基金的负担及投保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一般会设立一个存款保险限额。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做法是使90%以上的存款人的存款得到全额偿付。因此这便存在“被保险存款”和“未保险存款”两种存款,显然这两种存款的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当前我国尚未实行利率市场化机制,对居民存款执行统一的基准利率,如果在存款保险制度执行以后仍执行统一基准利率,势必会有失公平于以上两种存款的存款人,同时这也有悖于风险补偿的经济学原理。这一不公平待遇会导致“未保险存款”的出逃,如果这部分流出银行系统的资金进入股票或房地产等市场的话,必然会较大幅度的推高相应资产的价格,从而产生“泡沫”。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未实行利率市场化,因此每个投保机构的经营状况差别,尤其是信用风险的不同不能通过货币市场的利率差别敏锐的反映出来,那么根据投保机构风险状况而设计的差别保险费率就没有操作依据。如果实行统一保险费率的话,为了追求统一保险费率的公平,多数好银行将会像坏银行那样冒更大的风险去追逐更高的利润,从而使得整个银行体系因银行整体质量的下降而承担更大的风险。

(1)加强金融创新,拓展地方融资渠道。

为巩固银行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还需进一步的深化。为改变我国银行业畸形的发展模式现状,引导其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可着重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加强金融创新,鼓励银行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拓宽银行的盈利渠道,而非如今以存贷款利差为主。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或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来吸引投资者或存款人,而非通过高息揽储;二是拓展地方融资渠道,如允许地方政府定量发行地方债券等,弱化地方银行作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杠杆的作用,改变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防止政府盲目扩大银行规模以增加地方政绩。

(2)放松金融管制,淡出国家信用。

我国的金融领域之所以存在着这么强大的国家信用主要是因为我国存在着严格的金融管制,金融机构的设立仍是计划经济特色的行政审批或特许经营。严格的金融管制就意味着金融领域由国家政策垄断,大众就会把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等同于对国家的信任。因此,弱化国家信用负效用的关键是要从放松金融管制着手。而我国在放松金融管制之前要先完善我国银行业的产权法,银行的投资人拥有与其出资额相称的正当股权并受到严格保护,并且保证银行股权交易的自由化,此时可以适当提高私有投资人的股权比例,以使得银行的投资人更加多元化,同时,这样也会激励投资人对银行的经营进行监督。需要强调的是,国家信用不能完全退出,适当的国家信用是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的需要。

(3)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银行经营自主性。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又一前提步骤。只有当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等一些存款机构在存款利率上拥有自主权,其才能够对“被保险存款”和“未保险存款”做出利率上的合理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存款人因未得到风险补偿而转移资金的情况发生。同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供求状况、经营状况、业务风险程度等灵活确定业务交易的价格水平,实行差别化价格策略,从而引导银行的竞争方式由传统的营销机制、科技力量等非价格竞争转向价格竞争,使得资金价格能够更多的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资本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另外,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坚强后盾,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因为我国中小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款利差,而利率市场化后这些银行的盈利压力增大,业绩将会出现分化,甚至可能造成部分银行的经营困难,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存款保险作为其辅助制度。故笔者认为,我国在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遵循“先法规、后筹资、再构建”的顺序,在利率市场化后的适当期限(不宜过长)内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保障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2]陆桂娟.存款保险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研究.20xx(5)。

[3]汤洪波.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公司治理[j].金融研究.20xx(7)。

经济学毕业论文

7. 我国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研究

8.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9.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10.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研究

11. 农村金融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

12. 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13.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1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持久性影响研究

15. 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研究

16.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17. 改革农村征地制度问题研究

18.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19. 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

20. 发展老龄服务产业研究

21. 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2.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问题研究

23.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研究

24.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研究

25.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

2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稳定体系建设研究

27.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28.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9.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构建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稳定体系建设

课题将被具体化为五大子课题。在第一层次即现象层,设计子课题“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实践”;
在第二层级即问题层(冲突分析层),设计子课题“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与收益分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劳动力与劳动力再生产”、“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社会变化与社会管理”;
在()第三层次即对策层,设计子课题“中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冲突有序化”。课题组期待,从制度重构、政策再造及方法创新等方面实现社会冲突的有序化。

经济学毕业论文

以下题目仅作为选题的大致参考,具体题目自己可以重新定: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研究

(2)社会主义所有制与产权问题研究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

(5)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关系研究

(7)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9)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

(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

(11)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

(12)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企业管理创新及其机制研究

(14)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15)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

(16)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17)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

(18)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

(19)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20)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2)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23)欠发达农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

(24)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25)农村费改锐问题研究

(26)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27)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

(28)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研究

(29)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

(3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

财政金融论文

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带动开放经济的发展,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很多挑战,不可避免的米德冲突与内外平衡目标的冲突是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的挑战关键。本文介绍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政策的效能,进一步分析全球经济调整对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的挑战,阐述了中国尚不完全具备采用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有多方面,特别是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在中国是否能够逐步具备,财政金融政策要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性能,需要依靠微观经济主体对政策变量的反应程度以及通畅的传导机制。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囊括了内、外平衡两部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内外平衡之间产生冲突,有必要调整政府宏观经济的思路。从封闭经济条件下到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与作用机制已经有较大的改变。到现在为止,开放经济条件下,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仍然是分析与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力的重要工具。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理论中指出,浮动汇率制度中,比较有效果的方法是利用货币政策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固定汇率制度中,可以使用财政政策这个有力工具实现国民收入的增长。从目前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试行短期的浮动汇率,大多数国家施行的财政政策是固定汇率制度,我国现在施行的是在有管制的前提下浮动汇率。一般情况下,需要达到一定就业率的国家充分利用财政政策是最佳的方法。然而,实现就业率的前提下,还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才能稳定经济政策。由于这一点涉及到需要实现内、外平衡,需要调控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国内的需求量满足就业量视为内部平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净流出与贸易出超保持均衡状态视为外部平衡。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内部失衡的有效工具是财政政策,解决外部失衡的有力武器是货币政策[1]。

目前的全球经济处于失衡与调整的过程中,中国宏观调控模式过于重视调整内部平衡会面临较大的冲击。国际游资的投机性以及国际间经济被动传递,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而造成中国财政金融政策产生内、外部矛盾。

首先,我国现在市场调节人民币汇率正在逐步完善,人民币的升值在面对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产生很大的压力。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对出口部门产生不利的影响,出口产生波动也会影响到国内需求,使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进一步加剧。顺差虽然使国际储备数量保持增长,通过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放大而扩张国内信贷量,促进国内需求增长,但由于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的状态下,顺差会使国内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政府必须要政策调节顺差与汇率。

其次,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信息传递的速度、质量与数量都有很大的增长。在信息化时代下,微观经济主体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具有趋于理性的预期行为,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甚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反应会使宏观经济政策变得完全无效。为了改善二者之间动态不能保持相同的情况,政策需要建立宏观经济政策信誉。政府要遵循经济规则用信誉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由动态不能保持相同转向动态相同的合作形式。所以,政府要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避免微观经济主体预期模式对信誉产生冲击。

再次,wto组织的多边规则约束了中国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wto组织约束国际收支调节,不允许采取直接管制办法,禁止直接补贴原则,不能随意提高关税的方法限制进口,调节国际收支运用汇率与外汇管制要符合wto组织规则。另外,针对国内财政、金融、科技、税收、环保等方面的实施方式也要符合wto组织的要求与规范。可以看出,中国加入wto组织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因此,中国要改变宏观经济调整的模式,适应wto组织的规则与要求[2]。

最后,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是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方式实现积累知识、技术来提高国际竞争力。积累知识、技术是循序渐进的,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在漫长的实践中积累而成。在全球知识信息量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如果通过诱致性变迁机制来实现知识积累,则不能适应全球知识信息量发展的需求,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知识增长速度,重视科技与教育的增长模式。全球竞争以知识为基础,就需要中国财政金融政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实现知识与技术的快速积累。

中国在宏观经济分析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论,每次争论的焦点就是把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宏观调控实践如何相结合。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是追求完美的市场经济理念,在宏观经济分析与宏观经济政策观点上,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存在质疑,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需要谨慎运用这种经济学理论。这种抽象的均衡关系模型可以起到借鉴使用,但在实践中则会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与研究,通常采用is-lm模型及其扩展形式is-lm-bp分析框架。但是,is-lm-bp分析框架需要有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市场化,对利率具有灵敏反应等等。如果中国不完全具备这种条件而采用这种框架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会导致结论错误的情况发生。

中国现在的市场制度还不够完善,非国有企业属于微观主体,能对市场价格信息反应比较灵敏,国有企业虽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但在行为上还是比较依赖市场与政府,是不完全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微观经济主体,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国有企业是体制外企业,而国有企业是体制内的企业。微观主体能够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理性反应,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畅通的政策传导机制。中国现在的利率可是说是由政府来确定,对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并不能真实反映,利率传导机制不存在市场化,is-lm-bp分析框架就失去了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挑战比较严峻,传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存在很大的制约,需要灵活借鉴全球经济金融政策的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

金融风险论文

系统考察金融衍生产品自诞生以来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与风险,分析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弊,无疑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金融衍生产品作用。

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可分为利率产品、外汇产品和股指期货产品。从这三类产品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看,其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满足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对经济和金融的促进作用,更主要地表现为风险管理。

一是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据统计,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中,系统性风险占50%左右,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传统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证券投资组合等均无法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却能以其特有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规避利率、汇率或股市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1993年以来,资产规模在5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几乎全部使用衍生工具防范利率等系统性风险。

二是增强金融体系整体抗风险能力。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规避和转移风险功能,可将风险由承受能力较弱的个体转移至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体,将金融风险对承受力较弱企业的强大冲击,转化为对承受力较强的企业或投机者的较小或适当冲击,有的甚至转化为投机者的盈利机会,强化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三是提高经济效率。这主要是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前者体现为给企业提供更好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后者体现为以多达2万余种的产品种类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金融市场体系,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提高定价效率等。

四是拓展了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过去二十年里,国际活跃的金融机构大幅度提高了衍生工具利润在其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当前每天的全球交易总额近3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60%。

虽然金融衍生产品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发展,但因其自身特点以及投机者的过度投机,导致日本东京证券公司、巴林银行、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破产,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使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那么,金融衍生产品在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在实践中是增加还是降低了金融市场风险呢?实证分析表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产品并未增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更多的是降低了其风险。

在减少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9组表明不增加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1组表明增加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总体看是减少了整个金融市场风险。

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身风险变化,国际清算银行(bis)进行了大量研究,以1995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为分析区间,分别对美国10年国债和标准普尔500的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波动性与交易量月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基本呈现不相关或负相关,具体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说明,在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后,该市场波动性急剧上升时,投机者会因风险过大难以把握而主动减少交易,交易量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波动性持续走高,反过来有助于降低该市场的整体风险。

从国际上出现重大金融事件或金融危机时期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表现看,在金融动荡加剧时期,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剧增,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规避风险功能,极大缓冲和弱化了全球金融风险。如表2所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6月至12月期间,各个季度末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名义本金余额和交易量均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前者从危机前的9.9%增至危机期间的14.3%、21.5%和14.8%。在其后爆发的俄罗斯危机、“9·11”事件、世通案件期间,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均一致地出现大幅上升。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需求分析。

金融风险按金融产品划分,可分为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市风险。笔者认为,能够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已经存在较强烈的需求。

(一)外汇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元的币值与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稳定,而美元是自由浮动货币,美元对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会间接影响人民币对他国货币汇率,使持有外汇或以外币结算的企业面临汇率波动风险。而我国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实行限额管理,其限额原则上为上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境外机构可以保留外汇,不用结售汇。这样,持有外汇的境内机构、外资机构以及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均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需要通过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从我国外汇金融资产总量看,2002年末银行外币存款达12159.08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银行总资产的7%左右,银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为31746.34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2003年3月末已达到3160.1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2002年交易量达971.9亿美元。随着我国外汇资产总量增大,交易规模快速增加,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对外汇衍生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

从外资外贸角度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1384.23亿元,外贸依存度达到50.18%,外商直接投资达527.43亿美元,若按照留存20%的比例计算,外资外贸企业每年约10000亿人民币的外汇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加之近年来进出口总额和外贸依存度分别以年均10%和2%~3%的速度增长,未来汇率风险将随之增加。尽管结售汇管理规定已允许有远期支付合同或者偿债协议的用汇单位可以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远期买卖及其他保值业务,但受风险意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国内企业未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另外,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相对贬值,对以外贸为主的企业产生了不同影响,特别是加大了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从美国以外的国家进口材料的成本,从而使其经营利润下降。因此,这类企业会对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希望通过套期保值或对冲等方式锁定进口成本,规避汇率不利变动带来的风险。

总体看,较大规模的外汇金融资产和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和实体外资外贸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外汇风险,客观上对外汇衍生产品等避险工具提出了需求。今后,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这一需求将会在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种类和交易规模上呈现更快的增长。

(二)利率衍生产品需求逐步加大。

我国自1995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以来,利率波动性逐步增加,变动频率加快,利率风险不断加大。1996年至2002年,我国连续8次下调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8.96%下调至1.98%,波动性较大。在市场利率方面,已形成了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回购市场、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为基础的二级市场利率;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已放开;国债和金融债券发行采取市场化招标方式;在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改革范围不断放宽,利率风险逐步增大,如放宽县以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在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可以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等。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步升高,迫切需要通过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降低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与利率变动密切相关的金融资产规模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达182295.33亿元,各项贷款总额为139436.56亿元,各类有价证券余额为34267.11,面临利率风险的资产总量很大,对利率衍生产品需求规模较高。

从金融资产品种特点看,由于同业拆借和回购品种交易期限品种较少,且期限较短,二级市场短期利率波动性相对较低。而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固息债占比较高,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在目前利率低谷时期,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提高短期无风险收益,大量投资中长期债券,若未来利率上升,该种投资结构将引致很大风险,使这些金融机构对利率类衍生产品存在较强的需求。

总体看,尽管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但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