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时间:2023-12-14 23:58:52 作者:碧墨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和概括的一份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教师编写教学计划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多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第96--97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信封、内装用破纸剪制的三种图形,一张写着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的纸。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大家好!

由我为大家介绍我们工作坊团队成员共同设计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我将从教材思考、学生调研、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汇报。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的第1课时,本单元要求是“在问题探索中,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是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思考方面的具体要求。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一是探究多边形边数与分割的三角形个数的规律,二在分割三角形的基础上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为了促进学生思考的连续性与有序性,我们将教材中的两个例题进行有机结合,在充分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得出任意多边形内角和问题,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素材、创造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画线段—分割三角形—求内角和”这样一个连续推理归纳得出规律的活动。

学生在本册第四单元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会用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我们团队的成员对所在学校四年级同学进行了调研,发现他们对于数学问题具有“猜想”的意识,但是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愿意自己动手尝试探索研究问题,但是对于探索之后有序思考、归纳总结认识还不够全面。

有了以上分析,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并对“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了完善补充。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边数与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以及内角和之间隐含的规律;能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积累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发展理性思考。

教学难点:字母表达式的总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图片,裁纸刀,课件。

学生学具准备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图片模型,三角板。

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三角形知识---注重知识的“生长点”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图形?你了解它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三角形哪些知识?(这样设计意图是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认识三角形内角的含义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特点)

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注重“数学算法的优化”共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1、四边形内角和

(1)有同学愿意猜想四边形内角和吗?猜想也要有根据,你能说说你的根据吗?(引导学生体会理性思考)

有没有同学一看到四边形就马上想到360度呢?你是根据哪个图形直接想到的?(让学生借助已有的长方形、正方形知识进行理性推理,打通新旧知识之间联系)

我们通过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是不是能说明所有四边形内角和都是360度?(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种“假设”因为它是特殊图形中做的成“猜想”)

我们需要研究怎样的图形才能发现它们一般的特征和规律?(任意四边形)

(2)小组活动,利用学具中的任意四边形想办法计算内角和。师巡视(注意学生不同的方法)

(3)学生汇报。可能有计算法,引导学生起名字“量角求和法”

撕角法,起名字“拼角求和法”。

切割法1,起名字“一分为二求和法”(学生演示这种方法时,教师帮忙切割,强调弄清楚四个内角怎样变成六个角,分成了几个三角形,一是画了一条线段,二是分成了二个三角形)

归纳总结: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通过不同的个性方法,验证四边形内角和,进一步认识内角含义,感受不同算法的好处)

2、五边形内角和

今天的研究我们就停在这里吗?根据经验,我们要向什么挑战?(五边形)你能猜想它是多少度吗?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证实你的猜想。

总结:看来数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有局限性,有的方法只适合三角形和四边形,量角有误差,拼角法有的会超过360度,而第三种看起来最简便。我们称之为“优化法”

列出算式:180x3=540度(学生不仅在计算度数上有了经验,而且在计算方法上也有了经验)

利用这种最优的方法,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四边形和五边形各画了几条线段,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怎样求内角和?(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整理,为进一步有序的研究其他图形指明研究方向。)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其他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3、六边形、七边形内角和

小组合作,自己完成探究过程,填写表格。

学生汇报,总结画出的线段数和三角形个数之间联系。

三、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注重字母表达式的推理

通过大家的研究,找到了规律,请问10边形,能画几条线段,分成几个三角形?

90边形?100边形?n边形呢?(老师说我们研究三角形的个数,怎么去找边数的呢?学生说分割出的三角形的个数跟边数有关。那一千边形形,n边形呢?n-2得到的是什么?得到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在今天的研究中哪些知识或研究的过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还有一种多边形,它们叫做凹多边形,你能不能运用今天的研究方法,探究凹多边形的内角和吗?老师期待你在课后的研究成果。(设计意图是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回顾,鼓励学生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向类似数学问题挑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对这节课的粗浅设计,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3页第2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已学的多边形面积并加以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解析:

本学期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而来。理解推导的过程,对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了这些,学生今后即使忘记某个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自行推导得出。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转化思想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李爷爷有一块地,种了三种蔬菜,是哪三种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与问题。

信息:种茄子的是一块三角形的地,底长15m,高是32m;种黄瓜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25m,高是32m;种西红柿的是一块梯形的地,上底是15m,下底是23m,高是32m。

问题: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复习方法。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15322。

=240(平方米)。

思考: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为什么要除以2呢?

(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请同学拼一拼,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532。

=800(平方米)。

思考: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而不是底斜边呢?

(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减下三角形,就可以拼得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一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另一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15+23)322。

=608(平方米)。

思考:有谁能说一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李爷爷菜地的总面积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汇报。

方法一:总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240+800+608。

=1648(平方米)。

方法二:三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梯形,上底是(25+23)米,下底是(15+25+15)米,高是32米。

总面积=[(25+23)+(15+25+15)]322。

=1648(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呈现简单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和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既巩固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又发展了学生迁移、转化的方法和思想。带着问题动手操作,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一步唤起对旧知的回忆。用不同的方法求菜地的总面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指名说清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既可分段列式,也可以综合列式。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评价。

4.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题目给出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条件:小方格的边长为1cm。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后,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第7题与第8题属于基础题,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巩固平行四边形及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进一步熟练面积计算公式;第9题的难度有所加大,体现运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开放性,既可通过割的方式,也可通过补的方式来计算,方法三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第10题更为灵活开放,学生先确定方法,再找出相应的长度计算,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方法,优化认知,形成共识。

四、全课总结。

这堂课你巩固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将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回顾,既加深印象,又将复习中获得的新知表达出来,让同学们共享,使其对知识的认知再次得到提升。

《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探索和应用。【教学难点】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第一环节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八卦图,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什么数学知识。2.回顾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方法。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从四边形开始研究.活动一:利用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内角和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索进程并适当点拨.)(生思考后交流,把不同的方案在纸上完成.)。

……(组间交流,教师课件展示几种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反思:在刚才的探索活动中,大家有不同的方法求四边形的内角和,这些看似不同的方法有没有相似之处?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是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提出新的探索活动。

2、活动二: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的内角和。(要求: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3、探索n边形内角和,并试着说明理由。

4、学会了求多边形的内角和你还想学些什么知识?你准备如何求多边形的外角和?

《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本单元的重难点,这些知识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动手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获得知识。通过让学生动作实际操作活动,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渗透“转化”思想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去获得本单元知识。教学中一方面启发引导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等形式,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过程叙述出来,促过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作虚线等方法,清晰地认识一个简单图形、组合图形的构成,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多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是新人教版第六单元内容。这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在思维训练上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引领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新研究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并通过对比探究新研究图形与转化后图形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新研究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对于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我则渗透了两种思维:一是将组合图形分成若干个已会计算面积的单一图形(分割法),这几个单一图形面积总和便是这个组合图形面积;二是根据图形特征将这个组合图形补成已学过的一个单一大图形(添补法),用这个大图形面积减去补充部分的图形面积便是原组合图形面积。

本以为这样教下来,学生掌握很好,等到本单元的综合测试结果一出来,让我大失所望,更感到我班后进生辅导工作的严峻与艰辛,也感觉到中下成绩学生学得很吃力。一是计算单一图形面积,有个别后进生能写对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不会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如果图形是侧放的则无法找到相应的.底和高。而组合图形也就更让他们感到困难了,即使能将图形分成几个单一图形了,他们也无法正确找到相应的数据计算对单一图形面积。二是部分学生计算失误严重。三是单位的改写要么没有,要么出错。

以上这些原因让我不知所措,可见我在平时教学中对中下成绩学生关注得不够,以至中下成绩学生知识出现脱节。针对自己的不足以及学生知识的缺陷,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关注中下成绩学生学习情况,课后多采取措施辅导他们的学习,要帮助他们把最基础的知识补回来,然后再逐渐提高。

多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教师会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引导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练习时发现学生单位进率严重遗忘,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重新进行了面积进率的推导,以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利用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分别用米作单位和用分米作单位计算面积,再现了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找回记忆中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有经常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尽量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来。在课堂上也能从操作、比较到发现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

多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回顾08学年五年级学生学习本章时,学生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表达不清。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模糊,表达不清。

2、部分学生不会分辨底、高(不能正确画出高),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候,不能很好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不能创造性地通过虚线清晰地把图形进行分解,从而引起计算错误。

3、审题不清,经常不注意单位的异同,面积计算结果经常用长度单位。

为了有效地解决类似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视动手操作、观察与交流汇报。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却忌由教师带着做。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本单元面积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作虚线等方法,清晰地认识一个简单图形、组合图形的构成,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在教学中培养审题习惯、检查习惯等等。

学生出现审题不清,单位出错,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并强调学生完成计算后,应该对答案和单位进行检查,从而杜绝不写单位和写错单位的不良行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边形的面积》测试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是5.7米,面积是22.8平方米,高是()米。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3)一个梯形,上底是3.4厘米,下底是4.6厘米,高是2.7厘米,则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分米,高是底的'一半,它的面积是()。

(5)一个三角形的底是0.4米,是高的2倍,它的面积是()。

(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梯形,上底是1.4米,高是1.2米,下底是()米。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10)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根。

(11)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分米。

(13)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这次研究课的课型是复习课,对于复习课我们应该怎样上呢,可以参考的课例很少,依照教学以来形成的方法,我认为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先归纳整理、后总结、再通过练习巩固,这样一个过程。怎么能组织学生形成一个新的复习的方式,我在本次研究课中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在小组内进行总结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虽然学生还不能很完整的进行归纳,但给学生渗透一定的教学思想才是我设计的关键。在进行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效果很好。练习中我还注意关注全班学生,比较简单的题目就请学困生来回答,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练习设计上还设计了一些提高题,让优等生也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思维。

在讲完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备课过程中、课件设计中还存在一些考虑不够周到的地方。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应该让学生讲一讲换算方法,而不应该只填单位。在讲解比较难的题时,如果设计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就更容易懂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习题时考察的内容应该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应当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注意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多边形面积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学会灵活运用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拓宽知识面,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提高。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复习交流能力,所以本节课采取学生课前自由复习,课中交流复习收获、质疑、运用知识、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延伸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本章教学中,迁移类比的思路或思维是我们学习新平面图形求面积的一个基本方向,通过一系列的类比迁移我们依次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将未知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已知图形的`面积求解,是学习求图形面积的一种基本编排思路,而推行这种基本的思路,则借助于二种基本的求面积方法,即割补法、拼摆法。所以,在教学上,始终要给学生渗透这种基本的数学思维――由未知转化为已知。实际上渗透一种数学思路要比我们口干舌燥讲多少题都重要,而讲清基本方法则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

多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填空。

1、将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变小了,()没有变。

2、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同时扩大3倍,它的面积将()。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高136(),体重是32(),他的课桌面大约是28()。

4、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5、把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9分米,宽7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dm2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dm,面积是()dm2。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cm2,底是5cm,高是()cm,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2。

《简单多边形的面积》的评课稿

俞静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着重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通过剪、拼、摆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来验证猜想的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很能使学生“五到”,同时对我们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建构也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认为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以“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对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导,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以生活情境导入,注重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判断停车位面积的大小为生活情境导入,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帮助财主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伊始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环节时,俞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

四、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俞老师在这方面非常注意。例如,“猜想—验证”、“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几种思想和方法学生都得到了很好培养,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俞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是从基础到最容易错的难题,习题精。总体上说,体现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既有层次性、实践性,又做到了前后照应;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强化训练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底高对应的问题,并且还回过头来解决停车位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整节课“圆”满成功。

总的来说,俞老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既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有详有略,有扶有放,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值得商榷的几点:

1、格子图是作为一种用来测量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工具,是让学生数的,是用来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用来剪—拼的,俞老师在这一块内容的理解上有所偏颇。

2、在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时,能否强调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就是邻边垂直,这样学生在后来的剪拼过程中沿高剪就水到渠成了。

3、学生在剪拼过程中,沿任意高剪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字母公式的推导这两个环节能否提到前一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向老师放在巩固练习中),这样会使条理更清晰,使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气呵成。

4、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能否让学生总结出来,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已经明了,这样更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要正确处理预计与生成的关系,对没完成的教案要“舍得”,后面的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以及“变与不变”的关系都可以留下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且大多数学生也具备了这个能力。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再汇报,而不是让优秀的学生直接报一下答案,后进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

文档为doc格式。

多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个人比较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即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单元的多边形主要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三个图形。而每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在前面已学的图形面积公式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我一般提前让学生做好学具,如上平行四边形时,就让学生先剪好平行四边形,再通过引导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个图形来研究呢?这之前,学生其实只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面积的求法,所以学生可以很快猜到转化成什么样的图形来研究,之后,我再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当学生通过小组或同桌的交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哪些地方有联系呢?这样我们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也许有人会觉得有必要这样麻烦吗。结论是这么简单的,绕来绕去。可是这一推导过程其实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这门学科趣味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价值,学生对公式的理解绝大部分都很透彻。后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教学的。这多年来教这个内容我都坚持这么做,可能上这样的课我花费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但我觉得非常值。

但是经过测评,我也发现这一单元中学生存在许多共性问题:一是单位换算问题。这一单元都是有关面积的问题,自然和面积单位分不开,面积单位是学生三、四年级学得内容,时间长了,单位换算进率和方法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遗忘,还有一部分一点都不记得(当初学时都糊里糊涂)。这学期我们重点是研究面积公式,所以我没有投入精力给学生复习,有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另外解决问题时单位不统一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说明学生审题不够细致所至。第二个问题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有的三角形之前的关系,特别是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学生的理解还不够,虽然我口头有作过强调,但这个知识点最初出现时,也就是在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理时我没有重点突出来强调,导致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所以后来再讲效果也不太理想,这些以后再上时一定要注意。第三个问题是在组合图形面积求法中。一是找不准对应的条件,如三角形要找出对应的底和高,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图形,学生有困难,这些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去找,去认。二是运用分割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后来要合在一起,添补法最后要将补起来的大图形减掉小图形面积,这些中偏下的学生容易遗忘,平时教学时要加以强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