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脱困工作总结(优秀13篇)

时间:2023-12-05 15:38:45 作者:笔砚

写一份月工作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月工作总结样本,这些样本涉及到不同职业和行业的总结写作思路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公司脱困工作总结

——在全市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在全市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部署会。从^v^^v^到市委市政府,从全总到省总,都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市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解困脱困行动取得实效。刚才,xx同志通报了《2018—2019年度全市帮扶专项资金审计情况》,xx作了表态发言。可以说今天这个会,既是一次思想上的誓师动员会,也是一次工作上的谋划部署会,更是一次行动上的督促落实会,目的就是引导和推动全市各级工会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小康目标上,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开展解困脱困上,把工会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职工群众脱贫上,坚决打赢这场精准解困脱困攻坚战和大决战。为做好全市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下面,我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因势而谋、乘势而上,切实增强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好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之举,各级党政都对此作了重要部署,并要求工会组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常常讲,大家要按照xx记的要求,做好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什么是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这件就是!全市各级工会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提高思想站位,因势而谋、乘势而上,切实增强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这是党政所需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今年到了收官之年。^v^明确提出要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和保障力度,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帮助困难职工尽快解困脱困。省委刘奇书记在全省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强调,要发挥好各级工会“职工之家”作用,营造齐心协力抓脱贫、全民动员促解困的浓厚氛围。市政府常务会在审议我市《关于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的实施意见》时明确要求全市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各类资源帮扶优势,实现对城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化。全市各级工会一定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深刻领会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这一政治任务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定力。

困难职工人数不少,而这些困难职工的贫困程度不同,致困原因也不一样,特别是有些困难职工面临再就业困难、长期疾病等问题,解困脱困的难度很大。此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过程中,每年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困难职工,这部分困难职工也要实现同步建档、同步帮扶、同步解困脱困。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多做雪中送炭、暖人心的事,切实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服务职责,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小康路上掉队。

公司脱困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区车间工会在矿工会和工区党政的领导下,以党的^v^精神为指导,以创业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围绕构建有为工会、法治工会、温馨工会、品牌工会、活力工会的目标,抓机制、办实事、转作风、求实效,动员组织全体会员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新夹河而努力奋斗。并紧紧围绕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车间工会的职能,以安全、质量、经济效益等开展工作,坚持党政工共建一个“家”,同唱一台“戏”,有力促进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和谐发展。

形成自我教育、自我预防、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监员“安全哨兵”作用,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推动了我区的安全生产,本月虽然我们的生产条件非常困难,但广大干部职工始终树立不安全不生产,使本月杜绝了轻伤以上的人身事故和二类生产事故,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安全和生产双丰收。

复杂、生产地质条件差、断层多等困难,全区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拼搏创新,创出了今年来生产进尺的最好水平。十月份掘进进尺计划236米,实际完成325米,超计划38%,超产幅度在我矿掘进系统名列前矛。各项单项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为我区和全矿正常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3、加强民主管理,定期召开班子会和车间工会区务公开领导小组会,集中审议工区和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重要决定,设立了区务公开栏,定期公开职工工资奖金分配、职工疗养、困难职工救济以及工区制定的各种管理规定等热点问题,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增强透明度,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和职工谈心做到经常化,今年以来共走访慰问看望职工75人次,救济款达8200元,安排4名职工外出疗养旅游,为职工做好事56人次,互助金帮助职工解决困难43人次。5月4日为***家属有病住院治疗不幸病故捐款2290元,5月15日为四川灾区人民捐款10480元。

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治了职工情操,受到了全区职工的好评。

5、积极组织、引导各班组积极争创“工人先锋号”班组活动,为进一步动员广大职工争当安全生产、技术革新、节能减排、建设和谐矿区的先锋,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充分展示广大职工在推进企业发展中的主人翁风采。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字《2008》16号文件精神,随后又利用各种会议向全区职工宣传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条件。同时该区根据本区的实际制定了***区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的划规及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保一级的组织领导体系。现在该区各班组正以“工人先锋号”的基本条件而积极创造条件。

“三违”和“安康杯”竞赛活动以及开展“查隐患强责任、创佳绩迎奥运”主题百日安全教育活动紧紧结合起来。

7、认真开展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让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观;深入开展“安全为了自己”的主动安全观教育,引导职工认知自主管理,使每一名职工都能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开展“安全在我心中”、“祝你平安”安全短信活动,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引导职工消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畏难情绪、抵触情绪,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8、组织职工积极提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今年来我区职工共向矿和工区提出各种安全生产合理话建议268条,充分体现了职工关心安全,心系企业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加矿举行的各种安全活动,主动写一条安全警语,主动纠正和排查各类隐患,认真组织职工收看安全教育片,忆一次事故教训通过座谈、使职工耳边安全警钟长鸣。今年我们在施工的9629两道、7444两道巷道中制做了醒目的牌板安全警句和安全口号达96条,先后制做了3次计130多个平方米的“掘进二区”安全文化长廊。让职工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要做好安全。

室、材料室、职工宿舍等场所是否有长明灯、长流水、长空转现象进行检查。

10、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我车间工会将创建学习型班组纳入工区“创争”活动的体系促进了学习型班组建设步步深入,“创建”活动提升了职工队伍素质,推动了我区安全生产进一步向前发展。自从开展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以来,形成一种人人讲学习、人人讲科学、人人争奉献、人人搞创新的氛围。从而使员工们在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推动了安全生产、生产计划月月超额完成,多次上台阶,员工们认识到只有勤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才能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定期送一些职工到职能部门安全技能培训,各工种逐项开展培训,累计培训156人次。使他们增加安全生产和业务知识的水平。由于培训覆盖面广,采取措施得力,全区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有2名职工在2008年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爆破工(高级工)第一名,综掘机(中级工)第二名。

的更美好。

下612人,50岁以上140人,女40岁以上196人,40岁以下110人。按文化结构分,初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专以上21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

公司脱困工作总结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总工发号)、《广东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工总号)和《关于印发〈汕头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汕工〔〕号),扎实推进全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确保到年实现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v^^v^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v^关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工会协调、社会参与的解困脱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突出“制度保障”工作主线,把“精准帮扶”贯穿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全过程。

二、目标任务。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重点对象是年月日前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中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已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原则上不纳入建档范围)。年主要完成全市困难职工入户调查、建档立卡和精准识别工作,年每年完成以上年月日前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任务。对于年月日后新产生的困难职工,可按照建档标准同步建档立卡、同步实施帮扶并解困脱困,到年全面完成解困脱困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一)规范建档立卡,科学制定规划。

为确保年实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目标要求,各级工会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今后年的工作计划,统筹落实政策对接、项目安排、成效检验等具体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明确、资源配置合理、措施精准到位。

各级工会要严格按照建档标准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动态管理,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合作,实现困难职工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全面深入摸底排查,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致困原因、脱困诉求等,为困难职工建立档案,发放帮扶联系卡。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夯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基础。各级工会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发展志愿者等途径,解决入户调查人手不足的问题。在确保做好建档立卡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工会可结合实际,依据《广东省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本级困难职工档案,自筹资金实施帮扶。

(二)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制度保障。

各级工会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制度保障。继续加强源头参与职工权益保障政策的研究制定,帮助困难职工落实各项救助保障政策,确保困难职工应享尽享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针对具体致困原因和脱困诉求,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实现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制度保障。目前的重点是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享受社会救助政策,实现兜底保障,其中重点帮助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职工纳入低保。

(三)着力精准帮扶,因困分类施策。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拾遗补缺的作用,根据困难职工的具体致困原因,精准施策、分类帮扶。一是对于政府救助政策暂时覆盖不到的边缘困难职工和经政府救助后仍有困难的职工要加大生活救助力度,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对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就业的困难职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计划、“圆梦计划”、“产业工人大培训”等,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三是对因病致困的困难职工,通过开展“住院二次医保”等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帮助其缓解困难。三是对因子女上学致困的困难职工,通过实施“金秋助学”等,帮助其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四)强化绩效评估,突出工作实效。

各级工会要加强向党委政府汇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情况,争取政府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必须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列入工会主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会重点工作任务统筹规划,做实做好。各级工会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担当,带头研究谋划、带头部署推进、带头督促检查。

(二)强化资金保障。

全市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当年解困脱困任务将所需资金列入预算并安排到位。落实好当地政府配套的帮扶资金,并向社会筹集资金,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机制。按照全总、省总要求加强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通过实行分类、分层次项目化帮扶,开展帮扶绩效评估,切实提升帮扶资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阵地和队伍建设。

工会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总结汇报

--镇处于全区的西部,属于典型的低洼地区,抗洪排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洪水,我镇迅速启动防洪预案,落实各项抗洪排涝措施,组织全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洪流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截止5日上午,内河水位降至米,其中丰南圩已降至米,受灾田块全部被救出水,全镇无一人伤亡,未出现大面积的农作物受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未受大的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抗洪排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一、抗洪的几点总结。

1、超前决策,未雨绸缪。

我镇是西部水乡低洼地区,十年洪水九年淹,抗洪工作十分重要,根据这一具体情况,近两年来,我镇对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大投入,投资近280万元,新建一座双泵排涝站,13座防洪闸,加固圩堤近40公里,提高防洪能力和标准,在雨季来临之前,花费近12万元,对全镇原有闸站进行全面的检修,保证了战时用得上,打得响。同时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6月30日当天降雨,当天关闸,当天排涝,做到了及关及排。

2、加强领导,组织得力。

今年的洪水来势猛,来速快,雨量大。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连夜召开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联系干部、各村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布署,动员所有的力量深入到抗洪一线,靠前指挥战斗,同时组织全镇的民兵成立抗洪抢险小分队,及时化解险情。

3、确保重点,注重实效。

我镇的抗洪排涝工作始终围绕五个确保开展,注重具体效果,确保不因洪涝灾害而发生人员伤亡;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确保各村(居)不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受淹绝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4、思想统一,作风扎实。

面对洪灾,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及时的统一思想,投入到抗洪一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始终站在抗洪工作的最前列,化解各种矛盾,宣传情况,排除险情,广大党员干部顶风冒雨,日夜驻守在抗洪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人在阵地在,与群众共进退,正是这种扎实的作风,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战斗力,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唤起了激情。

5、理清思路,狠抓关键。

抗洪排涝的关键是抓排水,抓自救,稳定群众的情绪。我镇在重抓一级排水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狠抓二级排水,匡自为战,确保了农作物不长时间经受水淹。同时,面对人民群众焦虑的情绪,加强宣传,加强疏导,耐心解释,及早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到受淹最重、困难最大、群众情绪最激烈的一线解决问题,防止了过激行为的发生,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灾后的几点反思。

1、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抗洪工作根本所在。

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满足群众的需求是我们党和各级党员干部的根本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的财产不受损失,面对洪灾,容不得我们党员干部有不作为的行为,有半点闪失,否则群众不答应,组织也不答应。

2、切实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抗洪工作防患于未然的长久之计。

洪水无情如猛兽,只有将它挡在圩堤之外,闸门之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镇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抗洪工作的胜利,是与近年来的投入分不开的,但我镇目前依然还存在部分患工险段,存在排涝模数不足,存在低矮病危闸站,只有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才能掌握抗洪工作的主动性,把损失降到最低。

3、切实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是抗洪救灾工作的群众基础。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组织好群众、发动好群众,才能降服凶猛的洪魔。在组织群众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在发动群众中,减少灾害损失程度;在宣传群众中,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化解群众情绪。

4、切实加强科学决策,是抗洪救灾工作的科学之路。

抗洪工作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闪失,我镇的`区域位置特点是地势低洼,地理位置落差悬殊,田块高低不一,这就需要早关闸,早排水,在抓好大圩排水的同时,重视抓好二级排涝,加大组织力度,提高自救的组织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审时度势,加强决策,对抗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分关键。

5、切实履行职责,体现先进性,是抗洪工作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

抗洪的过程是一个战时的过程,战时是广大党员干部平时工作作风、意志品质、工作能力、决策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考验干部的过程,更是锻炼干部的过程,抗洪的过程,既能体现先进性,更能提高先进性。

三、迅速掀起抗灾自救的新高潮。

抗洪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雷厉风行、争分夺秒、再接再厉、连续作战,迅速投文章标题:乡镇抗洪救灾工作总结汇报与思考。

困难脱困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xx镇总工会在区总工会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为核心,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加大工会组织建设力度。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镇总工会坚持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持之以恒地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提供组织保障。

(一)稳步推进工会组建工作。

上半年,镇总工会按照两个普遍的要求,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取得较大进展。一是统筹安排,全面部署建会工作任务。及时召开镇直属工会主席会议,制定下发《xx年xx镇工会工作意见》和《xx镇工会工作考核细则》,对全年的组建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列入年终考核目标。二是层层推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明确各村、公司工会联合会主席是建会第一责任人,其它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工会组建。三是扎根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底。以村、公司工会联合会为责任单位,以统计数据和全总非公数据库信息为基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逐门逐户的排查摸底。同时,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边摸底、边宣传、边组建的方法,推进工会组建。截止今年6月底,全镇共有工会组织3021家,会员总数79801人,其中今年1-6月新增工会组织101家,新增会员1130名。

(二)创新工会干部培训工作。

上半年,针对当前工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基层工会工作特点,结合基层工会干部的实际需求,镇总工会着力推进培训方法、培训机制的创新。一是开展封闭式培训。今年3月份,组织直属工会主席到奉贤进行为期3天的封闭式培训,邀请xx工运学院的专家授课;同时以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请我们身边的工会干部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启发受训者的共鸣和思考。二是开展分层次培训。今年上半年,我们利用区总工会工会主席大讲坛这一载体,开展了2次视频培训,下属建会企业的近200名工会干部接受了关于集体协商、职代会条例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三)加强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公司脱困工作总结

为切实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探索建立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xx县总工会深入困难企业、职工,采取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就我县困难职工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困难职工总数1574人,按性别分类:男职工884人,占56%。女职工690人,占44%。按困难类别分类:因意外之困62人,占4%。低保边缘户1467人,占93%。低保户45人,占3%。按婚姻状况分类:离异161人,占10%。丧偶125人,占8%。未婚165人,占11%。已婚1123人,占71%。按困职工按年龄结构分类:50岁以上398人,占25%。50岁以下1176人,占75%。同时据xx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数据库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人数逐年有增有减。xx年全区困难职工399人,xx年1169人,xx年783人,xx年达到795人,4年内困难职工人数达3146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形成其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数多,特困职工的比例较大,如我县的部分乡镇企业,包括器材厂、涂料厂等等。

二是下岗失业造成职工生活困难。虽然近年来我县党委政府把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各基层工会组织也竭尽全力,狠抓再就业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还是有部分职工难以实现再就业。

三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造成职工生活困难。部分企业职工未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少数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企业,也因经济效益差,交不起保险费而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即便是进入了低保的部分困难职工,所领到的生活费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加上目前物价上涨,生活就更加困难。

四是因单亲收入低所致。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五是职工自身原因和天灾人祸等意外因素造成职工生活困难。部分职工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技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下岗失业后难以实现再就业。部分职工由于收入低,碰到自然灾难、生病住院、子女就学等情况,生活就出现了困难。

二、我县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主要做法。

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xx县总工会始终坚持“以人。

为本”的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一项惠及民心的民生工程,努力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确保对困难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xx县总工会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摸底调查,对全县困难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健全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困难职工档案的动态管理。

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一帮一机制。

今年,我县开始推行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xx县总工会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帮扶,多次深入到困难职工家中,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送物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在各类节日期间,县总工会领导也都深入帮扶村及帮扶对象家中,问寒问暖,极大地促进了帮扶“一对一”活动的深入开展。

开展“送温暖”,建立常年帮扶机制。

慰问特困职工7名,发放慰问金万元。

开展“春雨、金秋助学”,建立助学机制。

为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拓展助学内容,创新助学方式,形成助学长效机制,xx县总工会开展“春雨助学”及“金秋助学”活动,使困难职工子女圆了上学梦。“金秋助学”连续4年来,为174名考xx中、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助学。今年还将继续为考上本科的33名困难职工子女助学。xx年3月份,县总工会筹措10万元“春雨助学”资金,资助100名在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学,将助学范围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每个阶段。并自今年起,县总工会每年都将筹集10万元资金,资助100名困难学生完成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业,并进一步健全完善“春雨助学”资金专款专用、资助对象回访等管理制度,使“春雨助学”行动真正成为党政社会放心、职工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开展职工医疗互助,建立医疗救助机制。

全县共有102家企事业单位6779名职工参与,参保资金共计406740元,并为12名职工报销资金30633元,初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就业救助机制。

公司脱困工作总结

帮扶中心作为新形势下工会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工作的平台和载体,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的是分享的与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汇报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

市总工会:

20xx年,在市总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我会帮扶中心坚持“替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的原则,认真履行工会帮扶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切实帮助解决部分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

米,使帮扶中心的硬件设施和办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达到了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二、摸底建档、实施“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救助。

一是完善困难职工电子档案。为全面掌握全县下岗职工生活状况及困难程度,按照全总帮扶中心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从5月份开始,抽调中心3名职工,利用40天时间,对已输入全国帮扶中心的困难职工档案重新进行了走访摸底、核对完善。截止目前,已建立困难职工电子档案650户,比上年增加18户,同时还建立特困农民工档案93户,比上年增加14户。

二是加强信访接待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维护职工的权益,帮扶中心聘请了1名常年法律顾问,对职工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及时处理,反映的问题,认真记录,需请示上级党政帮助解决处理的,及时请示汇报;与有关部门协商联系办理的,及时沟通,尽快办理。今年,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30人(次),其中法律咨询11人(次)。特别是4月初,我们接到农民工王雪红的投诉,反映他在华池县南梁路住宅楼施工项目部清洁卫生时被塔吊碰伤,工队负责人却以种种借口拒绝支付赔偿金。对此,我们立即联合县劳动执法大队对此案进行调查处理,直至双方达成赔偿3·5万元的协议,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信访工作做到了职工反映的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先后协调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5起,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67万元。

三是开展慰问救助活动。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县总工会班子成员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慰问。先后筹资18·9万元慰问救助下岗困难职工及农民工550名;省部级劳模10人;对参加高考并进入二本线以上的18名困难职工家庭及农民工家庭子女进行救助,发放救助金3·6万元,为50名下岗女职工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两癌”检查,救助2名患病人员。5月份,我们出资聘请庆阳市青年乐团赴我县建筑工地进行“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为主题的慰问一线职工演出活动。6月下旬,我们筹资3·87万元开展“夏送清凉”活动,为环卫、电力、公交公司及建筑工地400多名一线职工和农民工每人送去夏凉被1块,受到职工的好评。

四是强化培训和就业工作。帮扶中心主动与县就业局联系,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就业信息。先后举办下岗职工创业培训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班8期,有400名下岗职工和780名农民工接受了砖瓦、电焊、刺绣及种养殖培训班。通过参加用工洽谈会,发布招工信息等方式,使54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为42名下岗困难女职工协调争取妇女创业贷款126万元。

援助8人次。其中县总工会14名干部职工为帮扶的14名特困职工帮扶资金(物品)1·4万元。同时,除元旦、春节开展送温暖活动外,帮扶中心还十分注重对因遭受天灾人祸、患重大疾病以及生活难以为继的困难职工开展经常性地救助活动。“六一”期间慰问困难职工子女及留守儿童70人,慰问资金2·1万元,实施大病救助9人1·6万元。

三、加强劳模管理,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

实名登记制度,财务和经审办在资金管理方面科学监督,合理使用,上报数据真实完整,准确无误。六是充分发挥劳模作用。帮助指导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劳模杨正功领衔医学内科的诊治、研究、创新工作,收到了良好成效。

总之,一年来我们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帮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二是特困农民工救助面小,社会化帮扶工作格局没有形成。对此,我们将在来年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改进。

20xx年,帮扶中心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17大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省总、市总的统一部署,立足于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工会帮扶工作平台体系,千方百计地协助党政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子女教育、疾病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总结近年来开展帮扶工作的实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帮扶中心的帮扶救助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现职工的愿望、满足职工的需要、维护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解困脱困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解困脱困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每个人对于解困和脱困的理解和体会却有所不同。在我看来,解困脱困是人生中的一种成长和进步,通过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我们能够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获得更为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解困脱困心得体会。

第二段:积极面对问题(250字)。

解困脱困的第一步是积极面对问题。在遇到困境和挫折时,许多人常常选择逃避或抱怨。然而,这样的消极态度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相反,我认为积极面对问题是解决困境的关键。通过主动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例如,在我遇到学习困难时,我选择向老师请教和积极参加辅导班,最终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第三段:灵活调整策略(250字)。

当我们面临复杂的问题时,单一的解决策略可能不再适用,这时我们需要灵活地调整策略。在解决困境和脱困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时,我们需要像坚守阵地一样无懈可击;有时,我们需要像巧妙的棋手一样转变思维,制定新的计划。正是这种灵活调整策略的能力,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顺利。例如,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会借鉴别人的经验,并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段:寻求外部帮助(250字)。

在解困脱困的过程中,我们不必孤军奋战,寻求外部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与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和分享,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也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启示。比如,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我需要融资,我主动寻找了风险投资者的支持,并通过他们的资金和经验,我成功解决了融资难题,使我的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300字)。

解困脱困是一种反思和成长的过程,通过以下四个环节的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积极面对问题、灵活调整策略、寻求外部帮助和发现内在潜能。然而,解困脱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需要持续努力、保持乐观和坚持不懈。未来,我将继续在解困脱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完善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大的自我价值。

总字数:1200字。

解困脱困心得体会

解困脱困,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的一段人生过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困难,这些困境往往会令我们束手无策,甚至陷入绝望。然而,正是在这些困境中,我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通过努力和坚持,逐渐走出困境,实现自身的脱困之路。

第二段:困境是成长的催化剂。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家庭生活中。困境给我们带来的第一感受往往是痛苦和无助,然而,正是这些困境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困境是人生中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潜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坚韧。通过解决困境,我们不仅仅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坚持与改变的辩证关系。

解困脱困,不仅需要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更需要我们有勇于改变的心态。在困境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到各种选择和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需要我们有勇气去改变,去突破自我。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放下过去的固执与偏见;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无论是坚持还是改变,都需要我们有定力和韧劲,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最终走出困境,实现脱困之路。

第四段:寻求外部资源与发挥内在力量。

在解困脱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求外部资源的帮助,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内在力量。外部资源可以是朋友、家人、导师等,他们可以给予我们指导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然而,最终我们取得成功与否取决于自身努力和奋斗,即发挥内在力量。要充分发挥内在力量,首先需要我们找到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动力,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其次是培养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持久的耐力和毅力。

第五段:总结体会。

解困脱困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但也是一段充满成长和收获的旅程。在困境中,我们学会了坚持和改变,从外部寻求资源和发挥内在力量。通过坚持与改变,我们最终能够突破困境,实现自身的脱困之路。也许解困的道路是曲折和艰辛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并获得成功和幸福。

公司脱困工作总结

-----关于国有林场如何突破“相持阶段”的探讨。

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正处于“生态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国有林场林业发展现状,从总体上看,也处于这一阶段。不少深陷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林场,恢复森林资源、治理生态环境的任务尤为艰巨,困难更大。国有林场如何脱困振兴,赢得“相持阶段”的胜利,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

国有林场的发展对突破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相持阶段”具有重大影响国有林场是国家设立的林业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保护、培养和经营管理国有森林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巨资先后在全国建设4466个国有林场,经营面积达亿亩。经过林场广大干部职工多年的艰苦奋斗,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国有林场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残次林改造、飞播造林等措施,培育森林亿亩,森林蓄积量突破20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和%,使大量荒山秃岭和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装,让众多的破败残林焕发了青春,国有林场在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中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一、为国家培育了数目可观的后备森林资源,创建了一批新的林业生产基地。目前,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的省区已有7个,蓄积量最多的黑龙江省达到亿立方米。森林面积100万亩以上、蓄积量超过500万立方米的国有林场(局)上百处。

1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建立自然保护区1000多个,约占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五分之四。以上不难看出,国有林场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重大价值。

三、保护和造就了一大批形态各异、风光秀美的森林景观,业已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截止2004年底,全国兴办森林公园1400多处,其中80%为国有林场所创办。同时,还有不少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历史遗产,如黄山、泰山、峨眉山、庐山、武夷山、张家界等等,大都坐落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景区及周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主要由国有林场承担。

四、国有林场分布在广大乡村和城郊,林场培育的森林不仅对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乡村林业生态建设还起着重要的示范和骨干作用。此外,随着国有林场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断为周边乡村开辟新的就业门路,促进农民增收。

上述各点表明,今天的国有林场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林业生产基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或骨架、全国重要生态旅游区和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地、广大城乡林业建设的示范点。国有林场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全局,对取得“相持阶段”的全面突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立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国有林场突破“相持阶段”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国家对国有林场实行的体制和政策、制度等,同林业发展规律和林场的任务与职能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和制约广大国有林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质量筹的低效林木得不到改造提高;珍贵优质森林更是越砍越少,后继无林。这是造成一些国有林场林木生长率低、质量低、效益低和可采森林资源减少饷“三低、一少”的根本原因。

二是林业财税政策同林业的公益事业和经济产业的双重属性不相适应。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林业被视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基础产业,其主要任务是生产术材等林产品,向国家缴纳利税。如今,林业建设已由过去的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发展战略的这一转变,要求经营林业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市场化运作,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实行生态公益事业管理,讲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然而,国家对国有林场实行的投资、财税、信贷等经济政策和制度,基本上还是过去发展产业的一套老办法,特别是国家林业投资统统按林业建设工程项目安排。这样的政策制度,与国有林场转向主要培育经营生态公益林和林业生产建设量小、分散等特点相脱节,其结果造成林场生产的木材等林产品税费负担仍然过重;培育经营生态公益林资金缺位:林业贷款期限短、难度大、优惠待遇少;林场基础设施的维修、更新投资无门,等等。这几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了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解决了一些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经费,但是,从总体上看,国家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应国有林场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和实施持续经营战略要求的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林场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振兴之路。

三是国有林场的性质定位同林场担负的任务与职能不相适应。多年来,国家一直把国有林场的性质定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但是,国家既不列编,也不给钱,林场职工也不享受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和劳保福利待遇,林场生产的木材等林产品要像一般企业一样,照章交纳税费和利润,林场经营管理国有森林的费用也要由自己创收解决。林业发展战略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后,国有林场不只是一个培育和经营利用商品林的生产单位,更多的是保护培育生态公益林的事业单位,同时还担负着保护管理国有森林资源的一部分行政职能。许多国有林场为了维持生计,完成森林管护任务,常常为挣钱而疲于奔命,没有多少余力用于建设林场,培育经营森林。有些林场还要忍痛砍伐所乘无几的可采资源甚至未成熟的中龄林卖钱度日。国有林场这种“企不企,事不事”的性质定位,以及与之伴随的一些政策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林场任务、职能发展变化的要求,严重影响林场转轨变型,搞好森林培育与经营。

3四是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产权主体缺位同森林资源资产需要严格管理和持续经营的要求不相适应。建国以来,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法定为国家所有,由地方政府管理。但是,森林资源的产权主体一直未在法律法规上作明确具体的界定,地方各级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乃至林场都认为,森林资源归己管理。资产就由己支配和处置。由于产权主体不明晰,监管缺位,导致不少林场的林地、林木等,常常被地方政府领导、主管部门以种种名义随意平调、征占,甚至无偿出租出卖等,造成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严重流失。而林场生产建设、保护管理森林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却无产权主管部门承担帮助解决的义务和责任。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主体似有又无的状况,既难保资产安全,也影响增长增效。五是国有林场以县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林场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不相适应。目前,在全国4466个国有林场中,有3361个由县(市)管理,占林场总数的75%。这些林场大都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县级政府财力有限。长期以来,林场生产建设所需投资和事业经费,县里无力安排,要靠林场自谋出路。森林实行分类经营后,许多林场的天然林封禁保护,大量人工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实行禁伐,木材生产大幅度下降,收入锐减,经济拮据。林场森林培育经营无力开展,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严重欠帐,人工工资和福利待遇难以维持,改革发展陷入困境。显然,要使林场脱危解困,转入健康发展轨道,必须投入相应的生产建设资金和事业经费。但是,要让管理林场的贫困县拿出一笔钱来建设林场、养活林场,而这主要又为县外服务,县里很难做到,也不合理。另外,过去国有林场的规划建设,主要是按照山脉、水系森林经营区划和生态区域治理要求进行布点安排的。因而,许多大型林场、区域性林场群都跨越县(市)行政区。建场早期,国有林场普遍实行的是以省为主,中央、省地(州、市)、县分级管理的体制,林场的建设投资,基本上是由中央和省两级承担。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生产建设卓有成效,林场现有的森林资源和基础设施大都是那个时期培育和建设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林场被层层下放,形成了今天的以县为主的管理格局。这样变化的结果,造成森林经营区系和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被割裂,林场生产建设投资渠道断失,森林不能按经营区划进行合理经营和统一管理。这样的管理体制,既影响森林规模经营效应,又极大地制约林场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林地有限、生态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国情林情,决定了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多在提高森林生产力上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林地更多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林产品和良好的生态服务。因而,构建保障国有林场建设和森林持续经营的长效机制,必须着眼于建设良好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相持阶段”的良性转化,全面发挥森林的综合功能和效益。根据《中央林业决定》精神和国有林场现状,建立长效机制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权责明晰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要参照《中央林业决定》关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模式,结合国有林场的实际,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在具体做法上,可根据林场的规模、森林经营区系、森林功能以及管理林场的县(市)地方财力等情况,并本着有利于对林场的指导管理和长远发展,确定相应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考虑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不同于一般行业的国有资产,其经营管理和维权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和社会性,应由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担负产权管理工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较为适宜。其主要职责和义务是:对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经营管理、开发利用及资源的发展变化情况等,依法进行监管,及时解决林业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维护林场的合法权益,确保森林资源资产的增长增效,防止流失和破坏。

5整,要注意同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协调一致,把行政管理和资产管理统一起来,融为一体,以利于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现代林场管理体制。

三、建立保障国有林场建设和森林持续经营的投资体制和经济扶持政策。要根据国有林场森林培育发展规划目标和森林经营的长周期、连续性特点,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对林场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和经营管护森林资源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林业建设投资,列入主管政府的基本建设计划,统一安排,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林场商品林建设,可以在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采取承包、租赁、合作造林等多种形式,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形成多元投入体制。国家对造林投资者,要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林业建设,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四、研究制定国有林场森林持续经营的规划和措施。要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进一步研究确定林场林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从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出发,编制森林培育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施业方案,并修订相关技术规程、标准,建立考核、监管制度,使林场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发展珍贵优质高效森林,调整不合理的林种、树种结构,是改善森林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也是国有林场突破“相持阶段”的“希望工程”。鉴于培育珍贵优质高效森林周期较长、生产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投资较多,且有风险,社会集资建设比较困难,建议作为国家一项重点林业建设示范工程列入计划,由国家投资建设。

6施,逐步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富有林业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热心林业事业的优秀人才队伍,特别是优秀场长队伍。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林场工资待遇过低、生活工作条件差的问题,创造一个能让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干和健康成长环境条件,以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长期为发展林场事业服务,为突破“相持阶段”建功立业。

国家林场建设和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社会性、群众性很强,任务艰巨,必须建立健全法制,依法保护和管理。从当前情况看,主要是把国有林场的任务、性质,管理体制,重要方针政策,森林资源所有者、经营者的权责利,资产流转政策和管理,森林培育和经营利用原则和保障措施等,这些关系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要通过立法,加以明确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国有林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年推进城镇解困脱困工作汇报

xx距市区55公里,三面与苍溪接壤,辖9个村(居)65个社区3294户10144人,耕地面积885亩,干旱低山窄谷地貌,农村经济以生猪、粮油作物、生姜、黄金梨为主,农民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全乡有381户1094户贫困户,98户287户,20户xx200年,41户116人减贫任务完成。柏山村只有一个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53户147人,已达20人xx年底村里摘帽。

(一)到户项目。

1、20xx年减贫人口。

实施产业发展38户101人,完成c、d危房改造16户,厨房改造13户,厕所改造17户,便民路1435米,易地搬迁24户68人。

2、20xx-20xx年"回头看"。

完成贫困户"回头看"c、d危房改造18户,厨房改造23户,厕所改造18户,便民路2220米。

(二)基础设施。

1.人饮工程:方山村联户井一口及户管网建设;雪洞、石茶坪两个村管网延伸人饮管网延伸13.2公里;柏杨、狐狸山两村人饮工程泵站建设及管网延伸。

2.道路建设:雪洞、柏山、石星、石茶坪、马鞍山、柏杨6个村庄的道路建设.01公里。

3、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雪洞村住宅建设(宋家山、村委会):化粪池1口、宋家山住宅地面硬化、村委会住宅绿化、文化活动室、公共厕所、舞台;白山村文化广场舞台1个;石兴村文化广场1个。

4.水利工程:灌溉渠系3.1公里;5口蓄水池;1个灌溉站。

1、形式多样,强化教育宣传。

(1)扎实推进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传播新风尚,帮助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贫困户鼓劲加油,让贫困户思想首先脱贫。

(2)利用农民夜校、广播、坝坝会等形式,宣讲政策、培训技术,丰富知识,帮助贫困户增添脱贫技能。

2、因户施策,引导产业发展。

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种养习惯,一户一规划,引导发展庭院经济、特色产业及传统种养业,助力持续增收,确保稳定脱贫。

3、科学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1)易地搬迁。根据相关政策并结合贫困户意愿,逐户选址规划,施工中严把安全关、严把质量关、严把面积关,并积极规划长效脱贫措施,杜绝贫困户因建房返贫。目前已完成75户214人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建设。

(2)三改一建。根据贫困户的住居条件,逐户规划,并按照住建局的质量和技术要求,统一改造。目前已完成29户危房改造,30户改厨,30户改厕,3100米便民路建设。

(1)宣传教育再添措施:将宣传教育工作与进村入户等工作相结合,对贫困户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鼓舞思想,激发斗志;积极宣传贫困户中克服困难、积极奋进、勤劳致富的和好吃懒做的典型,激发"等、靠、要"的迎头赶上。

(2)干部引领再细致深入:针对"等、靠、要"的这一部分,逐户研判其具体情况,和贫困户坐在一起制定脱贫措施,帮扶干部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体力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3)技能培训再丰富全面:以农民夜校、就业培训班等为载体,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增添实实在在的增收手段,帮助贫困户建立长效脱贫措施。

帮扶解困工作总结

活动伊始,我局帮扶活动在帮扶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化,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使帮扶解困工作趋向深入发展。我们在引导和推进帮扶工作深化的同时,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生活帮向就业帮转变,从“输血”帮向“造血”帮转变,从建立短效机制向长效机制转变,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形势发展,符合实际情况的帮扶新路子。概括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引导转变观念。重在帮助困难户转变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新观念是脱困的先导,树立信心是解困的动力。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组织已脱贫的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与困难户共同探讨先进模范的脱贫原因。给困难户树立不气馁,不失志的精神,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2.送温暖解决实际困难。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为了解决老年人生活中实际困难,深入贯彻落实帮扶解困工作。档案局联合姚伏社区通过摸底、调查、了解60岁老年人群、空巢老人、“失能失智”留守老人的意愿和需求,进一步完善姚伏社区“老饭桌”、“夕阳乐”幸福院等项目,采取支部+居委会+党员+服务团队的模式,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服务老年人,进一步扩大“老饭桌”规模、服务等。为改善“老饭桌”生活标准,县档案局工作人员为姚伏社区“老饭桌”送去300斤大米、300斤面和60斤香油,折合资金2000元。给予2户学龄儿童1000元教育帮扶资金,并购买300元学习用品。

3.走访慰问开展兜底帮扶。姚伏社区的耿凤英和罗建琴年老体弱,子女均在外打工,多病常年吃药,无经济收入,造成家庭贫困。档案局协调社区为其办理低保。并在逢年过节,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慰问。

4.因户施策多样帮扶。针对分配给我局的帮扶困难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一是联系农业技术部门,帮助解决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技术问题。二是发挥优势,鼓励帮助困难户发展贩运、批发、零售等创业就业项目。三是帮助困难户建设鸡舍、禽舍、猪舍,发展庭院养殖、种植,改善家庭生活、生产状况,购买鸡、肉鸽等发展养殖业,折合资金1500元。

**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自查报告

一、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记者证。

不存在党务、行政、广告等非采编岗位工作人员办理新闻记者证的情况;不存在离岗、离职、离退休人员继续持证情况。

二、规范使用记者证。

我台在做好已批准记者证的发放工作后,要求已取得记者证的采编岗位人员,严禁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身份获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将记者证借给他人使用,并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财物等。违反者一经发现,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注销新闻记者证,20xx年度,我台无此类现象发生。

三、完善治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治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我台认真组织学习并把贯彻落实“治理办法”纳入新闻从业人员的日常教育培训工作中。

2.建立投诉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对我台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一年来,我台未收到此类举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