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8 20:10:12 作者:QJ墨客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得失、成败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我们的提高和进步。心得体会范文8: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发现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阅读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江苏省《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在这杨絮纷飞的五月,江苏省《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版)在被誉为“天然氧吧”――宿迁市隆重举行,自己有幸作为连云港市的化学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在各市的专家和名师引领下,使我对(20xx版)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感悟。

扬州大学著名教授吴星老师在其讲座《初中课程标准修订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中提出初中化学教师共同思考和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哪?我们将要到哪去?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获得更大的提升。中国文化讲究“传承”,例如唐诗宋词朗朗上口寓意深刻,将中国文化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我们的化学也讲究“传承”,新课程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实验可以承载学习规范操作、形成科学概念等育人功能。我们要继续传承学生实验的思维性、探究性、验证性、主导性和简约性。在传承的同时,我们要学会扬弃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实验,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接触到化学的机会极少,而原课程标准中《化肥的鉴别》由于缺乏真实的情境变得无效。新课标中取代为“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这样更加明确、具体,难度也自然降低了。我们看到:20xx版课标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突出化学教育的价值,突出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启蒙性。

创新,对于化学教师来讲并不算一个新的名词,但把创新做到实处则需要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在观摩清江中学陈业总老师《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课时,他巧妙的利用学生在理化生实验考核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这一实验照片作为引入,既有效地复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又自然地过渡到对实验后滤液成分的探究活动中,进而总结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在(20xx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创作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这一要求在新海实验中学赵庆波老师《水的净化》观摩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他先提出问题:“如何将固体和液体真正的分离呢?”同时又给出了暗示,“你们先思考,老师喝口茶水。”一句简单的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茶杯上,在看茶杯中茶叶和茶水分离的状态时大多数孩子已悟出了正确的答案――过滤。紧接着,赵老师端出一堆厨房用具:漏勺、淘米盆、豆浆网,洗菜池中的漏网等,让学生体会到过滤在生活中普遍应用,领悟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道理,但大丰市三龙初中的马卫良老师的观摩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将这一实验魔术化:在手上事先涂好家庭用的白醋,握紧浸泡过紫色石蕊的纸花,再轻吹一口气,纸花就变成了红色。虽然母亲节刚过。但马老师的小魔术――红色康乃馨,让孩子通过化学知识表达了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化学是一门美的学科。色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及奇妙的化学现象给我们丰富的视觉享受,化学是物质世界在运动变化中体现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我们以旋律美的体验。在我们传承、扬弃、创新化学教学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品味化学,追求化学魅力教学。提升化学课堂魅力,教师就必须利用好探究实验,同时要适时开发创新实验。提升化学课堂魅力,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很重要。赵华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饥饿状态,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敏锐的眼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怀疑精神,在课后能够不断审视自己。化学的美和化学的审美创造不仅促成了化学的发展,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弥足珍贵的动力源泉。化学的美是促使在化学学科方面创造的本质力量,因而在化学教学时品味化学的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初中化学新课程培训,我感触也颇多,收获颇丰。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应当重视新课程学习的压力与动力,以此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同时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活动,用自身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情来影响学生,在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得到培养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公布以来,短时间成为数学同行们交流的热点话题。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深入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会让自身教学不走错路,少走弯路。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自身对新课标也有些许体会和感悟,与同行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22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01年出版到2011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22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11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

三、新名词的理解要结合教学实际。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四、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数学课程体现核心素养”和“如何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新要求”这样的系列问题会在我们学习课标时总在头脑中思考。通过思考感悟颇多:

1、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和牵引着数学文明发展,要把数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2、不能叫用字母表示数,应该称为用字母表示关系、性质和规律。

3、“学科实践”指的就是我们教学实践,是实际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4、对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如何落实?事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5、“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三会”目标里,不光要看世界外在的,还要将问题数学化、抽象化,来解决实际问题,它都是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也就是说外在和内在的相结合。其具体表现更多的是内在的,例如:数感、量感和计算能力等等。

通过本次自学课标使我更能深刻的理解课标,让我去思考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核心概念,促进我要能够质疑问难、反思自我、勇于探索、深入学习,从而掌握新课标核心思想的脉络,把握新时代教育思想的脉搏,凝心聚力再前行!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笔画。

  汉字是一种形体艺术,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要写好每一个字就得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力求做到笔画准确,字有动感。所以在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写好汉字起个良好的开端。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着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得更好。

  3、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学生写字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说出每个字的结构,是属于左窄右宽,是上紧下松,或是上小下大,还是左、中、右宽窄略等等不同情况,仔细观察每一笔或每个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后,才让学生识理写字,自主练字,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学生写:“惠”字,让学生观察分析后,懂得“惠”是属于外框扁型时,左右的竖画要向内收,展肩收脚,不要上下垂直。这样结构合理了,字才会美观。

  4、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重心。

  汉字以形象为主,规范汉字的重心是均衡的,重心偏上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偏下则使字笨拙臃肿,偏左或偏右又使字倾斜不稳。可见,重心稳了字才会正,字正如人正,人正走四方永不倒。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8月18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xx市矿区全体化学教师云集于矿区教育局大会议室,我们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关于《新课标解读、高效课堂构建》的暑期培训会。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见到xx省中考命题化学组专家—孙艳梅,孙老师在培训会上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新课标的变化,帮助我们澄清了一些教学中的模糊知识,最可贵的是他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化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分享给我们。虽然一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但是本次培训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受益匪浅!

首先,孙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是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并结合课程内容及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而形成的。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初中化学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了五个学习主题,这五个学习主题既有相对的而独立性,又有实质性联系,而且每个主题均由“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必做实验与实践活动”五个维度的内容构成,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的教学提示、策略建议等,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实操性更强了。

接下来,从事一线教学39年的孙老师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化学命题”,以中考29题9分值的探究性试题的命制为例,用我们平时教学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分别从“如何考?考什么?怎么答?”三个角度进行逐一分析。孙老师命制的试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注重思维过程的训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孙老师带领我们重新做了一回学生,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方式老师问学生回答,开始我们看到平时自己得心应手的试题心想这有什么讲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吗?可孙老师不这么认为,孙老师对于我们的答案其实心里很明白,于是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验证,最后达成诸多共识。经过这么几个实例讲解之后,我感受到孙老师那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教学态度,相比之下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多么地薄弱,化学学科的素养是多么地缺失。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意识首先教师每节课前要预先充分地去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意外发现”,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要平时多研究实验教学,多关注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与化学的联系,多积累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化学教学素材。

通过聆听孙艳梅老师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平时只重于“教”知识而忽视“研”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孙老师指出现在及未来的化学中考考试注重的不再是知识的记忆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我要积极探究,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我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深刻领悟课标修订的内涵,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改变之前的重知识结果轻过程实践的教学思想,克服失败的畏惧心理,深入研究教学策略,大胆尝试科学探究,积极参加研讨活动,敢于向教材提出质疑,动手实验验证,向“猜想”说“拜拜”。

其次,我要勤于实践,努力成为“实践型”教师。在学案编制过程中我要创设有意义的真实的任务情境,课堂上引领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想办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面对全班大力表扬有批判质疑意识的学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如果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课后要及时反思,找到出错的环节,反复修改。

最后,我要坚持学习,努力成为“智慧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仅有深度更有广度,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读书是最好的途径,每天给自己留一些阅读好书的时间,并注意读书的深、广、新、专。阅读时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同行多交流多探讨,久而久之,质疑创新的学科素养会自然提升。

短暂的培训让我对新课标的实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未来我一定会立足新课标的有效落地,做实做细做精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为我校化学教学更上一层楼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2022年4月,教育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继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之后,时隔11年,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为了更好的帮助一线教师理解新课标,曹培英教授、史宁中教授先后通过线上活动,开展了《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专题讲座,让我们感受到新课程标准中的时代气息。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应运而生。

二、“综合与实践”被赋予具体内容。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式学习”为主,初中可以尝试“项目式学习”。在主题式学习中,常见的量将以跨学科的内容形式设计在“综合与实践”中。比如: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年、月、日的秘密:认识年、月、日等。

这让我想到在今年5月19日举行的包河区小学数学二片教学研讨线上活动中,来自屯溪路小学的欧阳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人民币使用手册》一课,欧阳老师采用的就是项目式学习,通过“量与计量领域”、“电子支付社会背景”和“国家主权”三个方面设计项目学习的内容:不扫码,7元可以怎么付?关于人民币,你都知道什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了解什么?《人民币使用手册》要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制作“我会认”?整节课孩子们乐在其中,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国家主权的种子。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重点探究了100元人民币。课后老师分时间段做了具体任务安排,让孩子们继续探究其他面值的人民币,并给它们做介绍,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

三、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2022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加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比如: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依托,认识克、千克、吨、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分量和;度量衡的故事、圆周率的故事等。史教授指出:要注意数学文化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数学的思维去思考、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传统文化的知识。

回想起2019年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课的最后,我呈现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我的师傅刘主任评课时就指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墨子就曾说过:圆,一中同长也。说的多好,外国数学家是从感官上感受圆的美,而我们的老祖先是从本质上揭示圆为什么这么美。不仅如此,刘辉的割圆术、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等等,无不彰显我们的祖先对于圆探究的成果,这就是传统文化在数学中的渗透,这就是文化自信。我想,如何在数学课上更好的呈现数学史和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数学教师都应该去思考、去实践的。

2022年新课标已颁布数月有余,其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不断地、反复地去研读,比如:方程移到初中、百分数移入“统计与概率”、增加了尺规作图和计数单位的内容等等。

不禁想起楚大夫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前路漫漫,但我必将砥砺前行,而新课标就是前行路上的那盏明灯,指引着我的数学教育之路。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已经颁布,而化学课堂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达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主阵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思想导向,完善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高效完成化学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践行优秀思想理念,通过教学基本环节的精心塑造,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知识,推动化学课堂整体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主要从教学目标、知识内容、教学关系、学习方式四个方面谈一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依据新课标,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是课程学习的内涵体现,学生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既是学习成效的体现,同时又能作用于后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我就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怎样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上,强调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步表征。“核心素养”的界定意味着学校课程与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开启了新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

教师在规划教学目标时应深刻认识每个学习主题对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功能和价值,整体设计教学目标避免生硬地照搬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例如,水的净化单元的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1、辨识蒸馏水与天然水。2、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煮沸和蒸馏这六种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培养化学实验的基本素养。3、通过对一杯浑浊的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实验探究,学生认识净化水的各种方法与净化程度,4、通过参与水的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生命、社会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5、直观感受纯净水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目标1、2侧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目标3侧重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4、5侧重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一致性,支持学生学习目标,关注教学目标,系统性关注思维能力提升,关注生成性目标,并且实际上也蕴含了学习结果,检测方式与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依据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及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遵循“从单个知识点的识记到理解到应用”的认知路径。这种碎片化、点状式的教学,割裂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所谓的双基,却严重妨碍了核心素养的形成。而新课标重视大概念教学,大概念统领是新课标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理念。大概念教学是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现知识的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突出知识建构过程,对教学单元进行整体性设计。而单元整体教学以整体的视角,充分考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整知识载体的基础上形成核心观念。而教师要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就要从课时视角向单元视角转变,立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重新组合教学内容,还要思考学生的认知逻辑障碍,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等。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于核心素养来理解课程内容体系。核心素养内容化是课程内容的突出特点,每个学习主题的内容结构同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高度契合,全面反映落实化学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课程目标。

三、在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

在教学关系上,强调从教走向学,倡导学习方式变革,一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但是,整体而言教的本位意识和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推进教育学关系的根本性调整,从根本上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新课堂的首要任务。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学,教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没有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无异于缘木求鱼。核心素养不是外在于学生的知识符号,而是长在学生身上的品格能力,只能由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慢慢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学的能动性、独立性、自主性越来越强的时候,就越来越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当然,教学乃有教之学,教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要融入、转化到学的过程之中,成为学生学的助力、支撑、导向。

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创立新型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的最实际的切入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应占据课堂的主要时空。学生学习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既可以是个体独立的,也可以是小组协作的,还可以是全班交流互动的。而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只有全力推进教与学的根本性调整,切实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长久之计。

四、在育人方式上,从传统的学科认识转向学科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听讲、理解、记忆、背诵、作业、考试”为主要活动的“双基”本位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中,收获的仅仅是所谓“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解题技能。这种教学是一种“浅加工”的认识型的学习,它无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只有基于实践、通过实践的认识,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学科实践的育人方式中,学科知识往往是以情境、问题、任务、项目的方式进行“登山式”的呈现和推进,这样就倒逼着学生必须去经历、去参与、去探究、去完成、去创作,而不是简单的听、记、背、练。

学科实践强调“学科性”,要求用独特的学科方式学习学科,以化学的方式学习化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中还要适当增加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这对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自主研发跨学科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比如,教学溶液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设置溶液调配小实验,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教师先对溶液的相关知识做出讲解,然后设置配制溶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动手操作。这样一来,通过实际动手,学生就能对溶液的相关知识形成更加深人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科实践在学科学习中的核心地位,让学科实践成为学科教学的新常态。

结语:综上所述,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学科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践行核心素养思想,落实先进的思想理念,制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推进大概念统领式的单元整体教学,转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为主,建立新型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构建实践型的学科育人方式是新型教学的核心要义。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2022新课程标准,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行。暑假期间,在周林茜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指导下,我结合史宁中教授的课标解读,对2022新课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使我获益匪浅。

一、2022年新课标出台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并且现阶段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到糊了新要求、新挑战。加之2011版课标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的地方,这些因素都使新课标颁布成了必然要求。

二、2022新课标“新”在何处。

2022新课标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调整:

1、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

2、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

3、结构化整合课程内容,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则大幅度提。

4、趋向多学科融合,注重实际运用。

5、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新的教学评价,2022版的新课标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有了明确规定,建议直接给出了教学评价建议和学业考试水平建议。

三、《新课标》学习后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必须以初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

2022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整体去思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还是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者是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问题。进而再去考虑,我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个核心素养目标。当然,有时候我们一节课无法达成这一目标,那么我们及应该思考,在这一章节中如何实现,或者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如何实现。

2、教学中必须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准则。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清楚新课标中哪些知识点的教学有变化,还必须要清楚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掌握了这些,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清楚本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进而确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将这个知识点讲到什么样的层次。是了解还是理解,是熟记还是掌握?比如,之前的教学中涉及到的证明都是几何证明,而新课标要求中不仅涉及几何证明还加入了代数证明。这些问题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

3、教学中必须以核心素养的要求去评价。

2022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整体去思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还是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者是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问题。进而再去考虑,我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个核心素养目标。当然,有时候我们一节课无法达成这一目标,那么我们及应该思考,在这一章节中如何实现,或者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如何实现。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学指引了方向,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的理念,创新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实现党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我参加了初中化学新课程培训,我收获颇丰,感触也颇多,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具备源源不断的自来水。面对新课程体系,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本功,另外,还应培养和提高以下几种能力,以便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用好教材,拥有知识就不等于能驾驭好教材,教师要在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前期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教育价值。依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讲座,我看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第一,在语文课程性质方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但是,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来说,学习的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各民族语言、方言的运用不在其内。它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的课程。

第二,新的课程标准还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一方面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等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另一方面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更要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

第三,新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板块,也是一个重难点。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的,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次讲座就像是为我这样的新战士行军前的饯行宴,授予我基础的理论知识,又告诉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鼓励我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理解和运用,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针对新课标的一些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学习,钻研其与旧课标的异同,并着重关注基础型、发展型与拓展型这几个学习任务群,以便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1、从目录框架上看:相同的表述有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中相同的表述有:语音项目表、词汇表、语法项目表。不同的是:2022版义务教育课标增加了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实施(实施建议)中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附录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学段特征”,2011版则有“分级标准”项目,附录中有功能项目表、话题项目表、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课堂用语。从以上目录与附录表述变化可以看出,2022版新课标突出了核心素养目标也是育人目标的具体化,增加学业质量突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2、从课程性质的具体描述看:两个课标均提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2011版课标表述为工具和人文的双重性,2022版课标则强调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2011版提到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022版课标英语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也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此外,2022版课标增加一段下面的描述: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3、所附词汇表:针对小学阶段的词汇2011版列出423个词,2022版列出505个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的词汇量分别为200-300词和100-300词;针对初中阶段的词汇2011版列出1500词,2022版列出1600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的词汇量分别为100词和100-300词。整体上看词汇量要求有一定增加。除此之外,2022版词汇表增加了数词表,月份、星期词汇表,部分地理名称及相关信息(后缀词性),部分国家、重要组织机构名称缩写,部分重要节日名称、中国文化专有名词。不规则动词表分别列出来100和106个词。

4、所附语法项目表:2011版分为14项罗列,2022版分为词类、构词法、句法三大类别。2022版比2011版增加的条目为:感叹词,缩写和简写,动词的-ing形式和动词的-ed形式,主谓一致,但是以上增加的条目仅作理解要求。其它有变化的地方是,2022版形容词和副词分别增加了形容词的基本形式和副词的基本形式,构词法把前缀、后缀改为派生法,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分别加了例句及英文缩写,没有出现及物、不及物动词或系动词,描述以“主谓……”为主,第六种基本句型分别表述为therebe句型和存现句,可能是因为therebe句型也可能是倒装句,例如,thereisourcar。2022版增加定语从句的另外一个名称:关系从句。

5、分级标准:2011版跟小学、初中、高中一体为九级标准,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分别为2、5、8级标准,2022版课标则是义务教育阶段设计一、二、三级标准分别对应九年义务教育的3-4年级、5-6年级、7-9年级。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几周的培训,聆听了专家讲座,几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以及几位专家的点评,通过与同行进行了交流讨论,觉得今年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收获很大,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理论得到了升华,特别是以前在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困惑和迷茫得到了启发。

收获最大的是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录相,他们对课本里的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平时重视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化学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自己在30年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但与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平台,也为我们老教师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通过这次培训我还体会到: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实验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每一个实验,把一些搬到课堂上,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原因,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

1、开发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应该重视实验室,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应多投入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教师也应该创造各种条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以课本实验为突破,做好一些拓展性实验新课程标准中,有很多实验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把一些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效果更好这样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反思评价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形成,学得轻松,掌握的牢固,特别是一些拓展性的实验和改进的实验,如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实验,将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两支试管,一支放少量白磷,一支放少量红磷,两支试管口均塞橡皮塞,然后都放在盛有60℃热水的烧杯晨,烧杯中,放少量白磷,这样既能说明燃烧的条件也避免了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会掌握的更加牢固,以免将燃烧条件强加给学生。

总之,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一定会珍惜每一次培训。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中国国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英语课程的学习重要性日趋增加。即便在今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科的课时总占比仅6-8%,与道德与法治一同位列课时总数的倒数第三名,但英语科目的学习及考试要求并未因此降低,试题的考察方式愈加灵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亦变得愈加重要。以下是本人通过观看程晓堂、梅德明等学者在新课标公布之始的讲座得出的一些感悟。

一、以生为本,力求体现素质教育。

相比与2011年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今年新修订的版本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及素质教育的培养。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标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故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坚持人本位,以生为本,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备课时虑学生的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从而让他们以浓烈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最终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

二、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语言学习要从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及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以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结构由割裂走向有机融合。

对比2011版本,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由割裂走向有机融合。其中,主题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语篇承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文化知识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语言技能为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式方法。

四、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新课标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及评价目标多层次的特点。同时新课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更好地提升自身素养与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语言学习的交际能力。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心得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引发了一系列变化,对教学模式和教师本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英语教师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应做哪些相应的调整呢?我想谈谈自己在今天学习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如何体现这种理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进行课内外的“分层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配难易不同的作业,提供不同标准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共同进步。

1.课内的“提问分层”

一般地,较难的问题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在探索新问题,巩固新知识时应以较好学生回答问题为主,这样可减少回答时的错误,澄清认识。在复习检查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多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利于强化对他们的学习督促,有利于了解学习情况,也有利于他们获得答对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课内的“对话分层”

每节课分组进行freetalk时,我出示难易不同程度的谈话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排演,并辅之以小组竞赛、个人争先赛等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课外的“作业分层”

按学生的智力、能力、学习习惯及现有的知识水平,可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课外作业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优等生除了课文的对话、单词能背诵、默写外,还要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目;中等生力求把书上的知识弄懂、会背会默,留有余力的可做练习册;后进生只要求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句型、**常会话。当然,在作业分层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目标作业后,自觉向高层次作业挑战。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的特长,使人尽其学,学尽其能。对于“后进生”要激励他们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做些有益于班集体和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班级工作,使他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称赞,他们会为再次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而主动做出进一步的努力。比如请爱画画的学生在黑板上画符合教材内容的简笔画或教材插图,增强教学直观性和新颖感;或是请爱唱歌的学生领唱英语歌,活跃课堂气氛。反正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表现欲,促进他们学好英语的欲望。

二、掌握教学艺术,活用教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要掌握一定的课堂和课外教学艺术,开展集趣味、知识、娱乐、教育于一体的英语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要用直观形象的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表情,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提高学习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和客观条件,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学会活用教法解难点。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am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amthirty.”(可以作口渴状)。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p”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三、加强自身修养,求新求变。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要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展知识面。在课外要经常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讲座,观看英文电影,经常进行纯正的口语训练。在课堂上要尽量多说英语,且语音语调要好、要美,要不厌其烦,宁可多重复,也不要一味的翻译,要用形体语言来告诉他们,让他们慢慢体验理解。尤其是一些常用的指令性的句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听懂。

备课时,我觉得备得越细越好。例如:如何用关键词把新旧课联系起来,怎样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在操练中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心里要很清楚。

greetings要常换常新,不要一成不变,千篇一律,要先吸引后激活,在最初的几分钟就让你的课活起来。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怕乱,学生猜得对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freetalk还要找借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错了也没有关系,重在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在语言的输入输出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创造出了一种非常和谐、非常宽松、非常happy的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接下来就跟本站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吧!

通过队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认真学习,我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

心得体会。

现具体汇报如下.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初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我在实施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有以下体会:

一、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授课结果有时会与备课时预想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必要性。对教材要深钻细研,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现在的学习状态,要明白教学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差生,又要想到优生。可见备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

四、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六、初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相应的高中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则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设计一堂课时,新课的引入,题目的选取及安排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总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在开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利用教研时间让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活动过程中探求。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计算能力。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直观探索出口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从中优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适当的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就会学的开心,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五、在应用中发展。

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所在。在数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精选

5月7日,在湖南省葛敏初中英语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观看了龚亚夫教授的讲座《超越学科的站位高度,能做成事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结合讲座内容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龚教授以教师的四个困惑作为开端引入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随后他详细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构成与特点。龚教授指出,核心素养不仅牵涉到“知晓什么”,而且关乎现实的情境中“能做什么”的问题。的确,我们在授课时,不能只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语言就是应该被使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之后,龚老师就如何确定教学目标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确定教学目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我的学生应该发展哪些核心素养;2。学生能做什么才算体现核心素养;3。在什么情景下完成何种任务活动。这对于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选择有着极高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精心设计每一个课堂环节,巧设情景,以任务驱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堂讲座干货满满,聆听之后,我对于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一次感谢葛敏名师工作室提供的宝贵机会。我也会将本次所学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让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聆听完__教授关于20__年最新版课标的解读后,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加新颖和深刻的认识,我不断思考: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数学老师的主要工作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吗?实则不然,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与学科的关系还要考虑数学与教育以及数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一、加强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能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只有真正的使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脑中、融入观念里,才能正确的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提高研究数学知识内部联系的意识。

__教授提到,学生有时做不对题是因为读不懂题目表达的意思,于是新课标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从原来的2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的细化,使得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掌握。

同时__教授也建议教师要有各类层级的备课,比如:集体、学年、学段、学校数学教师备课。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可,也正如国外教育学家所说的,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的学习,依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的研究课标中涉及的几大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内容,从每个领域中规范好教学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低段所学的知识在中段以及高段学习的知识里也应该解释的通。通过《课标》中的主题整合,不应只是关注“存在”,而应关注与“关系”,真正做到“研究对象+”。

三、反思教学中不科学、不规范的方面。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教师不免会突然迸发新的意识,这些意识的萌芽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向《课标》靠拢的,都需要我们借助《课标》不断地审视。

__年听过__老师讲三角形的周长一课,她正是按照__教授在会上提到的运用尺规作图将三条边首尾相连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的方法来上课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圆规,却在三年级的课堂里出现了,这新颖的方法加之学生的表现给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触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随时审视的习惯,摒弃复杂的传授,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才是今后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__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数学化的实现不应只是埋头苦教,如何真正做到会教数学,应将成为我教学的必修课。

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已经于修订并颁布实施,通过近阶段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运算定律推导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导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教好学生,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为己所用。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

本人认真学习了新《地理课程标准》,颇有感悟。新课标是我今后教学的指路明灯。新《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构建中学地理教育的总体框架。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

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教学,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

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强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二、课程理念。

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坚持以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提高健康生活、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等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性,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提升核心素养;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为目标,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引导、改进、激励功能;终结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学生地理课程学业成就的作用,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

三、对地理教材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新课标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他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当今世界,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破坏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

2、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3、区域认知,是一种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认识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这是地理教学的常规方式,也是地理教学考查方式的重要体现形式。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它是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活动,进行观察、认识地理环境,体验、感悟人地关系,并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

五、新课标指导下地理教学的课程实施方向。

1、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要与地理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相互照应,循序渐进;考虑学生差异,学习程度、学习需求等,体现地理课程不同阶段核心素养培育的侧重点。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素材和表达方式,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景设置。生活中,处处皆地理,只要用心观察和思考,总能找到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指导地理教学。

3、聚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精选教学素材,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内容要求”相关学习主题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加强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需要拓展学习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接受能力,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人,活到老学到老,夕阳无限好”。作为教师要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我。新课程对地理教师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提升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